第五章 彩畫
清明上河圖密碼4: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作者:冶文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
——蘇軾
典如磋請來了開寶寺僧人設壇做齋、誦經禮懺。
大嫂胡氏和使女阿青扶著於燕燕避迴到後頭。其實於燕燕哪裏需要扶,大嫂和阿青也隻是做做樣子,進了西院,兩人便撒開了手。大嫂盯著她問:“燕燕,你莫不是驚壞了?哭也不哭,一滴淚也沒有。莫說公公直瞅著你,極不樂意,那上百徒子徒孫,也都瞧著呢。”
“大嫂,我倦得很,你讓我歇歇。”於燕燕澀澀一笑,連說話的氣力都沒了。
“那你歇著吧。”大嫂似乎有些著惱,丟下她,轉身和阿青一起出去了。
於燕燕怔望著這個小院落,頓時覺著這裏黯如灰夢,哪裏再有絲毫家的親熟?丈夫典如琢畫室的房門開著,裏頭一片幽寂,連房子都死了一般。她不願再瞧,慢慢走進了臥房。裏頭也昏昏暗暗,透著幽冷。隻有窗邊那張桌子映著亮光,她走過去坐到了繡墩上。桌子上擺著娘家陪嫁的銅鏡、螺鈿首飾盒、唇脂牙筒、鉛粉盒、畫眉墨盒。唇脂和鉛粉上個月快用完時,她讓丈夫替她買些迴來。走之前她反複叮囑隻買染院橋香粉顧家的三品脂粉。傍晚丈夫迴來,買的竟是一品的。她心裏雖喜歡,卻嫌貴了。丈夫卻隨口說了句“你該用一品的”。說這話時,他背轉了身,瞧不見神情,語氣也似往日一般平淡。但那是成親以來,丈夫頭一迴讚她。她當時好不甜喜,特地洗了臉,細細塗抹了那唇脂和鉛粉,讓丈夫瞧。丈夫卻隻略看了一眼,淡笑著說了聲“好”。那天她格外歡喜,纏住丈夫問:“究竟是脂粉好,還是人好?”丈夫卻避著她,隻應了句“都好”。
這時迴想起來,她仍不知丈夫當時是真讚,還是應付。在家裏時,她二哥和四哥都嫌妻子不合意,平日夫妻說話時,難得正著瞧一眼,話也能短則短,能不說最好。為此,她常護著兩個嫂嫂,和兩個哥哥理論。她反複迴想丈夫那語態笑容,似乎和兩個哥哥有些像,卻又有些不像,她辨不清。
她忽然很傷心,人要婚姻做什麽?兩個全無相幹的人,忽而就住進一間屋、睡在一張床。你不知我心,我不知你心。像是背靠背被捆在一處一般,誰也看不清誰的真麵目,恐怕到死都是一對陌生人。
她伸手挪過銅鏡,望向鏡裏的自己。她原本生了一對笑眼,眼瞼微彎,眸子清亮,時時瞧著都滿麵嬌甜欣悅。可這時,鏡裏那個女子似乎忽然間長了幾歲、瘦了幾分。眼角眉梢的甜悅全然不見,神色間
透出一些苦寂。她頓時怔住,自己不但不認得丈夫,如今連自身也認不得了。遍體一寒,一陣酸辛委屈頓時湧了上來,又夾著些驚懼。她忙移開眼睛,站起了身。
這時,院子裏忽然傳來一陣腳步聲,一聽到那腳步聲,她的淚水頓時湧了出來,是三哥,最疼她的三哥。
她忙奔了出去,果真是三哥於仙笛,穿了一身素服,身材清瘦,麵容端樸,頷下一縷短須。她全然忘了避忌,也顧不得旁邊還跟著那個仆婦阿黎,如同幼時一般,奔到三哥麵前,撲進他懷裏大聲哭起來。三哥先還有些顧忌,但隨即伸出雙手攬住她,如同當年一般輕輕拍撫。
許久,她才止住了哭,和三哥一起走進正房,在那張黑漆梨花木雕花方桌邊坐下。阿黎來時手裏提著隻青瓷茶壺,她從桌上茶盤中取過兩隻定窯白瓷蓮花盞,給兩人各斟了一杯,而後輕輕放下茶壺,轉身出去了。
於燕燕等阿黎出了院子,忙急急說:“三哥,你得幫我!你得幫我去查查,昨天他去了哪裏?會過什麽人?為何迴來就自盡了?”
張用騎在驢子上,一陣一陣地笑。
阿念追上來不住問:“張姑爺,你笑啥?是不是見了那個何掃雪,樂得心尖癢顫?她樣貌瞧著雖然比我家小娘子稍稍強半厘,可她的嘴唇也太薄了些,刀削的一般,哪裏及得上我家小娘子那小嘴兒?人都愛拿櫻桃比美人的嘴,我也見識過許多美人的嘴,除了我家小娘子的,哪個真像櫻桃了?不是擠扁的荔枝,就是水泡的楊梅。那個何掃雪的嘴,更是了不得,薄得那樣,塗了胭脂的扁豆一般……”
張用卻聽而未聽,心裏一直在琢磨何掃雪設的那個謎。
何掃雪說彩畫行當頭幾家,每一家都會有人自殺。何掃雪是個極清冷的人,便是達官顯宦去訪她,她也隻是淺笑禮待,從來不會像其他同行一般施盡媚術。至於那些豪富大商,她更懶於應付。因此,那些人也大多喪了興致。汴京“念奴十二嬌”中,素兮館生意最清淡,何掃雪卻似乎毫不介意。她這樣的女子,自然不會輕易頑笑,更不會跟張用戲耍,她說的應該不假。但那彩畫行幾家一起自殺?張用忍不住又笑出來。
“張姑爺,你又笑!”阿念有些惱,“我家小娘子至今尋不見,你卻去瞧妓女,瞧完了還笑個不住!”
“阿念莫急!咱們這就去碾玉典家,去見典如磋;典如磋和李子樹最好,見了他,便能打問到李子樹的下落;找見了李子樹,便能知道那個銀器章和宣主簿的下
落;知道了這兩人的下落,便能尋見你家小娘子了!”
“不是我家,是你家未婚妻子!”
“好好好!”張用隨口應著,心裏卻繼續琢磨何掃雪設的那謎。
他雖愛各樣工藝,卻對彩畫並無多少興致。彩畫是給房屋樓閣繪飾彩圖紋樣,像是給屋宇穿上彩裝一般。張用從來懶得花半點心思在衣飾上,避寒還好說,遮羞他則隻覺得可笑,有時夜裏興起,他索性脫光了出門,在月下長街上暢走。因此,哪裏會對彩畫經心?
不過,好友李度醉心於樓閣營造,於彩畫極講究,他也跟著聽聞了許多。最初,古人隻是用丹朱礦料或黑漆桐油塗於梁柱上,是為防腐防蠹。這一條張用倒沒有異議。及至春秋時,各諸侯國漸興奢華之風,有了丹楹刻桷、雕梁畫棟之雕鏤彩飾。從這裏起,張用便有些厭了。
不過直至隋末唐初,彩畫主用紅白二色,所謂“朱柱白壁”,隻在鬥拱、天井等處繪飾雲紋、龍紋、錦紋,倒也還算文質相成、繁簡得宜。中唐以後,彩畫漸趨繁麗,興起團花、連珠、蓮瓣、卷草等紋飾,並且遍滿枋柱,稱為“遍地華”。張用當時聽了,隨口便叫它“遍地華不住”。
在張用瞧來,這世間萬事,隻要奢心一起,便再難停住。他曾細觀過對街一個婦人。那婦人生得倒也不醜,隻是嫁的這戶人家以修襆頭帽子、補角冠為生,衣食營生隻粗粗過得。前二三十年,文士雅客們紛紛效仿蘇東坡所戴烏角巾,中間一個黑漆紗羅高方筒,外圍左右各附一層矮壁,戴時一棱向前,露出筒角,叫作“東坡巾”。這十來年,世風漸奢,民間稍有家底的男子也開始興仿。那婦人的丈夫趁機仿製這東坡巾,賺了些銀錢。那婦人起先樸樸淡淡,從不描眉塗脂,家計稍稍寬裕後,先開始抹些唇脂;臉上隻兩片嘴唇豔紅,太豁眼,便又學人描眉;黑眉紅唇底下卻是一張粗麵皮,極不襯,便又開始塗麵脂;臉鮮靚了,得些釵環頭飾配著才相宜;頭美了,便要些好衫裙來映襯……幾個月後,這樸淡婦人變作了一個美豔女子。原先做活兒時,身手爽爽利利的,這時卻變得嬌嬌款款的。她丈夫的臉卻一天黑似一天,常聽他背地裏咒罵蘇東坡。
彩畫到了大宋,因世風大變,一改唐代宏壯奢麗,漸次養成精雅鮮麗之風。用色以青、綠、朱三色為主,輔以黑白,間用金黃褐紫。繪飾也日益精細,僅紋樣便有一百多種。又依照品級演化出彩畫七門,分為五裝二刷:五彩遍裝、碾玉裝、雜間裝、青綠裝、解綠裝及丹粉刷和黃土刷。
按品級,五彩遍裝最高,隻有皇宮才能繪飾。但論技法高妙,當今又屬碾玉裝典家最高。尤其是典家長子典如磋,自幼習畫,技藝精妙。他原本立誌要進禦畫苑做畫待詔,可惜機緣不到,屢試不中,隻得迴到祖傳本行。碾玉裝以青綠為主,善用深淺疊染色暈,又以白色襯邊。遠望去,如同白玉青碧一般。典如磋以畫藝繪梁棟,自然遠比一般匠人高妙許多。經他所繪之屋宇殿閣,瑩潤鮮明,清麗雅逸。尤其那些寫生花枝紋樣,鮮活如生,因而名列汴京“天工十八巧”。何掃雪的素兮館翻新彩畫時,便是請了典如磋親自繪飾。
李度最器重典如磋畫藝,自己所造樓宇,多半都是由典如磋來繪飾,兩人是多年摯友。隻是典如磋自負畫藝,為人有些清高,腳踏塵土,眼望青雲,從來瞧不上同行。張用笑他是啄木鳥叮旗杆,認錯林子選錯樹,為此,典如磋曾大大惱怒過他。若說自殺,他那性情,倒也不意外。
張用好奇的是,犄角兒和阿念去銀器章鄰居那裏打問到,典如磋起先也為《百工譜》,去章家按期赴會,上個月十一以後便再沒去過,不知道其間有何原委。
典家在西外城汴河金梁橋邊,不一時便到了。典家世代以彩畫為業,甚有根基,宅院雖比不上高官富商,卻也院宇寬敞,廳堂齊整,在一般民居中,算上等之家了。到了那宅院門前,張用跳下驢子上前拍門。半晌,一個胖仆婦開了門,以前見過。這胖婦往常愛穿些花花繚繚的衣裙,今天卻一身白布素裝,神色瞧著也不似往日那般和氣。張用心裏暗詫。
“胖嫂嫂,典大可在?”
“出門去了。”
“哦,沒死?他去哪裏了?”
“不知道。”
“典二呢?”
“歿了。”
“歿了?何時?”
“上個月。”
“因何?”
“不知道。”
“自殺?”
“嗯……”
“原來應在典二身上了……”
牛慕睡在書房的那張小竹床上,被母親大聲喚醒。
“蠢兒,快起來!你媳婦不見啦!”
“她去哪裏了?”牛慕許久沒有醉過,頭疼欲裂,勉強睜開了眼。
“你問我?你灌飽了尿水兒,便該在外頭躲一晚,偏生要迴來。迴來又說出那些割心拔舌的話來。莫說是她,便是個貓
兒狗兒,挨了這般歹話,也要掙跳得遠遠的。你趕緊起來尋去。”
“那是她該罵,我忍了許久了。”牛慕想起昨夜,心裏後怕,卻不願服軟。
“該罵?你個忘恩負心貨!我們母子身上一絲一線,肚裏一米一菜,哪樣不是她掙來的?你爹在時,我們穿過哪樣、吃過哪樣?你瞧這兩個月京城物價漲上了天,鄰居們個個都在叫苦,咱們卻照舊該吃肉吃肉,該穿綢穿綢,哪裏短缺過一些兒?”
牛慕再對不出話來,背過身,閉起眼,縮在被子裏。這床褥、被子、枕頭,連同這間書房裏其他物件書籍,也都是寧孔雀成親後給他新置辦的。布置完後,寧孔雀喚他進來瞧,笑著跟他說:“其他的,你都莫分心,隻安心讀書就好。便是考不中也不怕,我聽人說‘天地君親師’,這師也是至緊要、至尊貴的。若考不中,你就招些小學童,在這裏教他們讀書,能教出幾個進士來,也是件大功業。”
寧孔雀不識字,連她繡過許多迴的《心經》,也隻知字形,不知其意。她曾央牛慕給他讀解過,也隻聽了個囫圇。她卻喜歡瞧他寫字,聽他讀書。又怕攪擾他,每當他讀書時,她便將繡架支在書房窗外,邊聽邊繡。還說,聽著他讀書,繡的花紋都似乎多了些雅氣……想起寧孔雀那語態神情,牛慕心裏如同群蟻在咬一般,慌亂如麻。他娘仍在床邊叨罵,催他去尋。他不由得一惱,翻身坐了起來:“成成成!我這就去尋!”
“飯已經給你煮好了,你趕緊洗臉漱口,吃飽了就去。我尋思她一定是迴娘家去了,你便是跪爛了膝蓋,也把她接迴來。”
他聽了越發焦躁,趿了鞋子憤憤離開書房,一瞧院子裏,少了個人,四處竟頓時變得靜悄悄、空落落。他轉頭走進自己和寧孔雀的臥房,裏頭也幽暗冷清,像是許久沒住過人一般。他忙走到櫃子邊,打開裏頭那隻錢箱,見裏頭三錠銀鋌、三貫多銅錢——寧孔雀隻拿走了一小半。家用的錢日常都放在這裏頭,他若用錢,便從這裏頭取。他娘那裏,寧孔雀按月另給一些零用花銷。剩餘的錢,寧孔雀都鎖在床底下一隻鐵箱裏,每湊夠一百貫,便拿去解鋪裏放債生利。牛慕並不清楚寧孔雀繡那孔雀緞能掙多少錢,隻聽寧孔雀說過,生的錢息已足夠每個月的用度。他忙轉身趴到床邊,低頭去瞧那隻鐵箱,箱子鎖著。他伸手推了推,有些沉,寧孔雀並沒有拿走這裏頭的錢。他頓時癱坐到地上,定定望著那隻鐵箱,心也癱作泥一般。
其實,他早已知道自己百無一用,他也想自振自救,但就
如他拚死了力也提不動一桶水,而這命遠比一桶水更重。敗過無數迴後,他再無心力,每天隻能裝出讀書的樣兒,做給寧孔雀看,其實早已一個字都入不了心。唯獨孔子罵弟子宰予那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隻要讀到,他都異常刺心,便將那行字用墨塗去。可一行黑墨越發刺眼,真如發黑的朽木糞土一般。他索性將那一整頁都撕淨。然而,每讀到那裏,心裏仍然一緊,像是殺了人埋在必經之路上。後來他連《論語》也不敢碰了,偷偷丟到了水溝裏。
他怔了許久,他娘又在外頭催他。他悶應了一聲,想爬起來,一眼瞧見鐵箱邊擺著一雙繡鞋,牛皮底子,綠錦麵,尖翹玲瓏,鞋麵上繡著一朵牡丹,是寧孔雀自家繡的。那牡丹嬌麗鮮妍,就如寧孔雀一般。
他眼裏頓時湧出淚來,自己全然配不上這樣一位好女子,她早就該走。隻可惜,成親三年,自己半分用處都沒有。好歹也該替她做成一件事,幫她把姐姐寧妝花尋迴來,也算是臨別謝禮吧。
他用袖子抹去淚水,站了起來,轉身朝外走去。
——蘇軾
典如磋請來了開寶寺僧人設壇做齋、誦經禮懺。
大嫂胡氏和使女阿青扶著於燕燕避迴到後頭。其實於燕燕哪裏需要扶,大嫂和阿青也隻是做做樣子,進了西院,兩人便撒開了手。大嫂盯著她問:“燕燕,你莫不是驚壞了?哭也不哭,一滴淚也沒有。莫說公公直瞅著你,極不樂意,那上百徒子徒孫,也都瞧著呢。”
“大嫂,我倦得很,你讓我歇歇。”於燕燕澀澀一笑,連說話的氣力都沒了。
“那你歇著吧。”大嫂似乎有些著惱,丟下她,轉身和阿青一起出去了。
於燕燕怔望著這個小院落,頓時覺著這裏黯如灰夢,哪裏再有絲毫家的親熟?丈夫典如琢畫室的房門開著,裏頭一片幽寂,連房子都死了一般。她不願再瞧,慢慢走進了臥房。裏頭也昏昏暗暗,透著幽冷。隻有窗邊那張桌子映著亮光,她走過去坐到了繡墩上。桌子上擺著娘家陪嫁的銅鏡、螺鈿首飾盒、唇脂牙筒、鉛粉盒、畫眉墨盒。唇脂和鉛粉上個月快用完時,她讓丈夫替她買些迴來。走之前她反複叮囑隻買染院橋香粉顧家的三品脂粉。傍晚丈夫迴來,買的竟是一品的。她心裏雖喜歡,卻嫌貴了。丈夫卻隨口說了句“你該用一品的”。說這話時,他背轉了身,瞧不見神情,語氣也似往日一般平淡。但那是成親以來,丈夫頭一迴讚她。她當時好不甜喜,特地洗了臉,細細塗抹了那唇脂和鉛粉,讓丈夫瞧。丈夫卻隻略看了一眼,淡笑著說了聲“好”。那天她格外歡喜,纏住丈夫問:“究竟是脂粉好,還是人好?”丈夫卻避著她,隻應了句“都好”。
這時迴想起來,她仍不知丈夫當時是真讚,還是應付。在家裏時,她二哥和四哥都嫌妻子不合意,平日夫妻說話時,難得正著瞧一眼,話也能短則短,能不說最好。為此,她常護著兩個嫂嫂,和兩個哥哥理論。她反複迴想丈夫那語態笑容,似乎和兩個哥哥有些像,卻又有些不像,她辨不清。
她忽然很傷心,人要婚姻做什麽?兩個全無相幹的人,忽而就住進一間屋、睡在一張床。你不知我心,我不知你心。像是背靠背被捆在一處一般,誰也看不清誰的真麵目,恐怕到死都是一對陌生人。
她伸手挪過銅鏡,望向鏡裏的自己。她原本生了一對笑眼,眼瞼微彎,眸子清亮,時時瞧著都滿麵嬌甜欣悅。可這時,鏡裏那個女子似乎忽然間長了幾歲、瘦了幾分。眼角眉梢的甜悅全然不見,神色間
透出一些苦寂。她頓時怔住,自己不但不認得丈夫,如今連自身也認不得了。遍體一寒,一陣酸辛委屈頓時湧了上來,又夾著些驚懼。她忙移開眼睛,站起了身。
這時,院子裏忽然傳來一陣腳步聲,一聽到那腳步聲,她的淚水頓時湧了出來,是三哥,最疼她的三哥。
她忙奔了出去,果真是三哥於仙笛,穿了一身素服,身材清瘦,麵容端樸,頷下一縷短須。她全然忘了避忌,也顧不得旁邊還跟著那個仆婦阿黎,如同幼時一般,奔到三哥麵前,撲進他懷裏大聲哭起來。三哥先還有些顧忌,但隨即伸出雙手攬住她,如同當年一般輕輕拍撫。
許久,她才止住了哭,和三哥一起走進正房,在那張黑漆梨花木雕花方桌邊坐下。阿黎來時手裏提著隻青瓷茶壺,她從桌上茶盤中取過兩隻定窯白瓷蓮花盞,給兩人各斟了一杯,而後輕輕放下茶壺,轉身出去了。
於燕燕等阿黎出了院子,忙急急說:“三哥,你得幫我!你得幫我去查查,昨天他去了哪裏?會過什麽人?為何迴來就自盡了?”
張用騎在驢子上,一陣一陣地笑。
阿念追上來不住問:“張姑爺,你笑啥?是不是見了那個何掃雪,樂得心尖癢顫?她樣貌瞧著雖然比我家小娘子稍稍強半厘,可她的嘴唇也太薄了些,刀削的一般,哪裏及得上我家小娘子那小嘴兒?人都愛拿櫻桃比美人的嘴,我也見識過許多美人的嘴,除了我家小娘子的,哪個真像櫻桃了?不是擠扁的荔枝,就是水泡的楊梅。那個何掃雪的嘴,更是了不得,薄得那樣,塗了胭脂的扁豆一般……”
張用卻聽而未聽,心裏一直在琢磨何掃雪設的那個謎。
何掃雪說彩畫行當頭幾家,每一家都會有人自殺。何掃雪是個極清冷的人,便是達官顯宦去訪她,她也隻是淺笑禮待,從來不會像其他同行一般施盡媚術。至於那些豪富大商,她更懶於應付。因此,那些人也大多喪了興致。汴京“念奴十二嬌”中,素兮館生意最清淡,何掃雪卻似乎毫不介意。她這樣的女子,自然不會輕易頑笑,更不會跟張用戲耍,她說的應該不假。但那彩畫行幾家一起自殺?張用忍不住又笑出來。
“張姑爺,你又笑!”阿念有些惱,“我家小娘子至今尋不見,你卻去瞧妓女,瞧完了還笑個不住!”
“阿念莫急!咱們這就去碾玉典家,去見典如磋;典如磋和李子樹最好,見了他,便能打問到李子樹的下落;找見了李子樹,便能知道那個銀器章和宣主簿的下
落;知道了這兩人的下落,便能尋見你家小娘子了!”
“不是我家,是你家未婚妻子!”
“好好好!”張用隨口應著,心裏卻繼續琢磨何掃雪設的那謎。
他雖愛各樣工藝,卻對彩畫並無多少興致。彩畫是給房屋樓閣繪飾彩圖紋樣,像是給屋宇穿上彩裝一般。張用從來懶得花半點心思在衣飾上,避寒還好說,遮羞他則隻覺得可笑,有時夜裏興起,他索性脫光了出門,在月下長街上暢走。因此,哪裏會對彩畫經心?
不過,好友李度醉心於樓閣營造,於彩畫極講究,他也跟著聽聞了許多。最初,古人隻是用丹朱礦料或黑漆桐油塗於梁柱上,是為防腐防蠹。這一條張用倒沒有異議。及至春秋時,各諸侯國漸興奢華之風,有了丹楹刻桷、雕梁畫棟之雕鏤彩飾。從這裏起,張用便有些厭了。
不過直至隋末唐初,彩畫主用紅白二色,所謂“朱柱白壁”,隻在鬥拱、天井等處繪飾雲紋、龍紋、錦紋,倒也還算文質相成、繁簡得宜。中唐以後,彩畫漸趨繁麗,興起團花、連珠、蓮瓣、卷草等紋飾,並且遍滿枋柱,稱為“遍地華”。張用當時聽了,隨口便叫它“遍地華不住”。
在張用瞧來,這世間萬事,隻要奢心一起,便再難停住。他曾細觀過對街一個婦人。那婦人生得倒也不醜,隻是嫁的這戶人家以修襆頭帽子、補角冠為生,衣食營生隻粗粗過得。前二三十年,文士雅客們紛紛效仿蘇東坡所戴烏角巾,中間一個黑漆紗羅高方筒,外圍左右各附一層矮壁,戴時一棱向前,露出筒角,叫作“東坡巾”。這十來年,世風漸奢,民間稍有家底的男子也開始興仿。那婦人的丈夫趁機仿製這東坡巾,賺了些銀錢。那婦人起先樸樸淡淡,從不描眉塗脂,家計稍稍寬裕後,先開始抹些唇脂;臉上隻兩片嘴唇豔紅,太豁眼,便又學人描眉;黑眉紅唇底下卻是一張粗麵皮,極不襯,便又開始塗麵脂;臉鮮靚了,得些釵環頭飾配著才相宜;頭美了,便要些好衫裙來映襯……幾個月後,這樸淡婦人變作了一個美豔女子。原先做活兒時,身手爽爽利利的,這時卻變得嬌嬌款款的。她丈夫的臉卻一天黑似一天,常聽他背地裏咒罵蘇東坡。
彩畫到了大宋,因世風大變,一改唐代宏壯奢麗,漸次養成精雅鮮麗之風。用色以青、綠、朱三色為主,輔以黑白,間用金黃褐紫。繪飾也日益精細,僅紋樣便有一百多種。又依照品級演化出彩畫七門,分為五裝二刷:五彩遍裝、碾玉裝、雜間裝、青綠裝、解綠裝及丹粉刷和黃土刷。
按品級,五彩遍裝最高,隻有皇宮才能繪飾。但論技法高妙,當今又屬碾玉裝典家最高。尤其是典家長子典如磋,自幼習畫,技藝精妙。他原本立誌要進禦畫苑做畫待詔,可惜機緣不到,屢試不中,隻得迴到祖傳本行。碾玉裝以青綠為主,善用深淺疊染色暈,又以白色襯邊。遠望去,如同白玉青碧一般。典如磋以畫藝繪梁棟,自然遠比一般匠人高妙許多。經他所繪之屋宇殿閣,瑩潤鮮明,清麗雅逸。尤其那些寫生花枝紋樣,鮮活如生,因而名列汴京“天工十八巧”。何掃雪的素兮館翻新彩畫時,便是請了典如磋親自繪飾。
李度最器重典如磋畫藝,自己所造樓宇,多半都是由典如磋來繪飾,兩人是多年摯友。隻是典如磋自負畫藝,為人有些清高,腳踏塵土,眼望青雲,從來瞧不上同行。張用笑他是啄木鳥叮旗杆,認錯林子選錯樹,為此,典如磋曾大大惱怒過他。若說自殺,他那性情,倒也不意外。
張用好奇的是,犄角兒和阿念去銀器章鄰居那裏打問到,典如磋起先也為《百工譜》,去章家按期赴會,上個月十一以後便再沒去過,不知道其間有何原委。
典家在西外城汴河金梁橋邊,不一時便到了。典家世代以彩畫為業,甚有根基,宅院雖比不上高官富商,卻也院宇寬敞,廳堂齊整,在一般民居中,算上等之家了。到了那宅院門前,張用跳下驢子上前拍門。半晌,一個胖仆婦開了門,以前見過。這胖婦往常愛穿些花花繚繚的衣裙,今天卻一身白布素裝,神色瞧著也不似往日那般和氣。張用心裏暗詫。
“胖嫂嫂,典大可在?”
“出門去了。”
“哦,沒死?他去哪裏了?”
“不知道。”
“典二呢?”
“歿了。”
“歿了?何時?”
“上個月。”
“因何?”
“不知道。”
“自殺?”
“嗯……”
“原來應在典二身上了……”
牛慕睡在書房的那張小竹床上,被母親大聲喚醒。
“蠢兒,快起來!你媳婦不見啦!”
“她去哪裏了?”牛慕許久沒有醉過,頭疼欲裂,勉強睜開了眼。
“你問我?你灌飽了尿水兒,便該在外頭躲一晚,偏生要迴來。迴來又說出那些割心拔舌的話來。莫說是她,便是個貓
兒狗兒,挨了這般歹話,也要掙跳得遠遠的。你趕緊起來尋去。”
“那是她該罵,我忍了許久了。”牛慕想起昨夜,心裏後怕,卻不願服軟。
“該罵?你個忘恩負心貨!我們母子身上一絲一線,肚裏一米一菜,哪樣不是她掙來的?你爹在時,我們穿過哪樣、吃過哪樣?你瞧這兩個月京城物價漲上了天,鄰居們個個都在叫苦,咱們卻照舊該吃肉吃肉,該穿綢穿綢,哪裏短缺過一些兒?”
牛慕再對不出話來,背過身,閉起眼,縮在被子裏。這床褥、被子、枕頭,連同這間書房裏其他物件書籍,也都是寧孔雀成親後給他新置辦的。布置完後,寧孔雀喚他進來瞧,笑著跟他說:“其他的,你都莫分心,隻安心讀書就好。便是考不中也不怕,我聽人說‘天地君親師’,這師也是至緊要、至尊貴的。若考不中,你就招些小學童,在這裏教他們讀書,能教出幾個進士來,也是件大功業。”
寧孔雀不識字,連她繡過許多迴的《心經》,也隻知字形,不知其意。她曾央牛慕給他讀解過,也隻聽了個囫圇。她卻喜歡瞧他寫字,聽他讀書。又怕攪擾他,每當他讀書時,她便將繡架支在書房窗外,邊聽邊繡。還說,聽著他讀書,繡的花紋都似乎多了些雅氣……想起寧孔雀那語態神情,牛慕心裏如同群蟻在咬一般,慌亂如麻。他娘仍在床邊叨罵,催他去尋。他不由得一惱,翻身坐了起來:“成成成!我這就去尋!”
“飯已經給你煮好了,你趕緊洗臉漱口,吃飽了就去。我尋思她一定是迴娘家去了,你便是跪爛了膝蓋,也把她接迴來。”
他聽了越發焦躁,趿了鞋子憤憤離開書房,一瞧院子裏,少了個人,四處竟頓時變得靜悄悄、空落落。他轉頭走進自己和寧孔雀的臥房,裏頭也幽暗冷清,像是許久沒住過人一般。他忙走到櫃子邊,打開裏頭那隻錢箱,見裏頭三錠銀鋌、三貫多銅錢——寧孔雀隻拿走了一小半。家用的錢日常都放在這裏頭,他若用錢,便從這裏頭取。他娘那裏,寧孔雀按月另給一些零用花銷。剩餘的錢,寧孔雀都鎖在床底下一隻鐵箱裏,每湊夠一百貫,便拿去解鋪裏放債生利。牛慕並不清楚寧孔雀繡那孔雀緞能掙多少錢,隻聽寧孔雀說過,生的錢息已足夠每個月的用度。他忙轉身趴到床邊,低頭去瞧那隻鐵箱,箱子鎖著。他伸手推了推,有些沉,寧孔雀並沒有拿走這裏頭的錢。他頓時癱坐到地上,定定望著那隻鐵箱,心也癱作泥一般。
其實,他早已知道自己百無一用,他也想自振自救,但就
如他拚死了力也提不動一桶水,而這命遠比一桶水更重。敗過無數迴後,他再無心力,每天隻能裝出讀書的樣兒,做給寧孔雀看,其實早已一個字都入不了心。唯獨孔子罵弟子宰予那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隻要讀到,他都異常刺心,便將那行字用墨塗去。可一行黑墨越發刺眼,真如發黑的朽木糞土一般。他索性將那一整頁都撕淨。然而,每讀到那裏,心裏仍然一緊,像是殺了人埋在必經之路上。後來他連《論語》也不敢碰了,偷偷丟到了水溝裏。
他怔了許久,他娘又在外頭催他。他悶應了一聲,想爬起來,一眼瞧見鐵箱邊擺著一雙繡鞋,牛皮底子,綠錦麵,尖翹玲瓏,鞋麵上繡著一朵牡丹,是寧孔雀自家繡的。那牡丹嬌麗鮮妍,就如寧孔雀一般。
他眼裏頓時湧出淚來,自己全然配不上這樣一位好女子,她早就該走。隻可惜,成親三年,自己半分用處都沒有。好歹也該替她做成一件事,幫她把姐姐寧妝花尋迴來,也算是臨別謝禮吧。
他用袖子抹去淚水,站了起來,轉身朝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