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試鏡室內,坐在角落位置的於承惠老爺子鼻孔出氣。


    再此之前,他可是一直是一言未發的。


    老爺子是個挺純粹的人。


    又或者說,技術型行業的頂尖人材,大多都是比較純粹的人。


    雖然於老爺子擁有大量的表演經驗,論演戲,他其實是內行。


    但對張遠剛才的表演,他並未發表任何意見,連個皺眉撇嘴的動作都沒有。


    因為導演王新明讓老頭幫忙時,直說盯著點功夫,未提表演的事,他便一句也不多說。


    可現在張遠提起了功夫,還一氣說起那麽多拿手功夫,老爺子便繃不住了。


    “這小子話也說的太大了!”


    他是行家,自然明白一個道理。


    人類是有極限的。


    哪怕是絕世武學天才,也不可能真正精通各種武藝。


    包括老爺子自己,別看他是寧夏武術的教練,十八般兵刃拿起來就能使的有模有樣。


    可他真正精通的,隻有兩樣半。


    其一,便是他綽號“雙手劍聖”的由來,名為“雙手帶”的雙手劍法。


    其實在於承惠之前,“雙手帶”在華夏已經失傳。


    這本是一種源自宋代樸刀的武術功法,可卻和很多華夏傳統技藝一樣,在島國完整保留了下來。


    島國劍道中的不少技巧皆源自“雙手帶”。


    是老爺子翻閱古籍,又結合島國刀法,將“雙手帶”劍法再次複原。


    其二,便是他的醉劍法,63年,他憑借一手醉劍拿下華東地區武術比賽冠軍,從此一舉成名。


    而剩下的那半個,則是槍法!


    老頭的槍法及其精湛,尤其是那一手迴馬槍,速度奇快,防不勝防。


    84年比武,於承惠持雙手劍對戰號稱“武學奇才”的王玨。


    對方使棍棒相迎,可不出兩分鍾,在於老的一記迴身劍下,王玨痛苦倒地,單手捂著鮮血直流的大腿內側,再無戰力。


    後世依舊能在網絡上找到這段戰鬥視頻,並且能很明顯的看到,於老用的迴身劍招中,其實有迴馬槍的影子。


    所以,即使是老爺子,也隻承認自己精通兩項半武藝。


    可張遠卻一口氣報上了六種功夫,還都說擅長,老爺子不由得冷哼一聲。


    他心中想著,這小子定然以為會個套路,便是擅長了。


    可那不叫會,叫學!


    就像《天龍八部》中的鳩摩智一般,他看似學會了少林寺絕學,可其實那都是用小無相功強行催動的。


    他使的少林武功,內在其實還是小無相功,隻不過模仿了這些少林功夫的形。


    其實郭德罡也是一樣,他無論是唱京劇,唱昆曲,唱豫劇,哪怕是唱流行歌曲,為啥都有股梆子味?


    因為他的底子就是梆子,隻不過在用梆子的底子強行催動嗓音和中氣,模仿其他曲種,這就是說學逗唱中的學。


    而謙哥唱搖滾就沒這毛病,他就不是在學,而是真唱。


    於承惠老爺子心裏想的便是,這小子最多學過一兩種功夫,以此為基礎,模仿其他功夫,便冠以擅長之名。


    黃口小兒,大言不慚呐!


    張遠見老頭麵色不好看,卻也沒露出憂愁,反倒是悠悠的一鞠躬,隨後擺出了通背拳的起手式。


    通背拳的基本理念,既兵器是手臂的延伸,同時,手臂也是人類天生自帶的兵器。


    簡單來說,便是要拿手臂當兵刃使,所以通背拳看著大開大合,攻擊幅度和範圍比一般的拳法要大很多。


    張遠剛剛站定,於老爺子便眉頭一挑。


    前手尖,前腳尖,鼻子尖,三尖完美的對正在一條豎直線上,這便是通背拳的起手式,也是發力關鍵,名為三尖正。


    其餘如劈掛,八極,形意等拳法也有類似的發力技巧。


    所以就像趙文卓,他練好了通背拳,便也擅長劈掛,八極和形意,這幾門有相通之處。


    啪啪啪啪……張遠渾身肌肉鬆中帶緊,瞬間發力,場內立馬響起了陣陣爆豆般的巨響。


    冷彈脆快硬,沉長活柔巧,重猛輕靈抖,涵虛粘連隨。


    這便是通背拳要領所在。


    於老爺子眯起眼睛仔細觀察,同時微微點頭。


    “雖然技巧不算太高明,應當練習時間不久,最多兩年半的樣子。”


    “可基礎牢固,動作紮實,更難能可貴的是,沒有任何花裏胡哨的動作,每一招都非常標準。”


    老頭見此,剛才的不屑倒是弱了幾分。


    作為武術教練,他挺喜歡那些能紮紮實實練習基礎的孩子,畢竟見過多太多花心眼子不好好練功,卻總想著招搖撞騙的主。


    這年頭,肯認真打基礎的年輕人不多了!


    老頭又閉上眼睛,用雙耳仔細聆聽。


    通背拳在使用時會發出大量擊打聲,老頭現在聽的便是這個。


    “冷,脆,快!”


    “他的發力技巧很好,不是虛招子。”


    別的功夫不行,但通背拳對這些高手來說,真是單聽聲就能辨別好壞的。


    一套打完,張遠站直身子,抱拳拱手。


    於老爺子則微微抬起下巴,示意他繼續。


    “他年級看著不大,才二十來歲的樣子,練好一門已經不易。”


    “看來通背拳便是他的底子了。”老頭心說道。


    可是,當張遠再次擺出一套起手式時,老頭眯起了眼睛。


    “兩腳並步站立,身胸挺直,兩臂自然下垂,兩掌附於大腿外側,掌心向裏……這是羅漢拳吧。”


    “嗬,這小子糊塗啊!”


    於老為什麽這麽說呢?


    因為通背拳發力時講究全身鬆弛,盡量延伸腿腳,以起到過大攻擊範圍的目的。


    而羅漢拳則硬橋硬馬,需要渾身緊繃,攻守兼備。


    兩者的對肌肉,尤其是胸背肌肉的使用方法和理論基礎完全相反。


    正所謂肌肉記憶,肌肉的使用方法是很難改變的,更何況要完全相反。


    可下一秒,張遠的表現便狠狠地突破了老頭的常識。


    隔,迫,衝,閃,點,舉,壓,鉤,抄,拋……招招剛猛。


    掌叉,砸拳,進拳,劈掌,架拳,衝拳,劈拳,對拳,交拳,推掌,插掌……式式威風。


    上步,落步,進步,退步,偷步,扭步,閃步,擺步……步步泰然。


    蹬腿,踹腿,閘腳,前搪腿,後搪腿……腿腿如虹。


    結構嚴謹,攻守兼備。


    同時,與通背拳一樣,羅漢拳也“有聲”。


    可不同的是,通背拳的聲音來自擊打自身所發出的脆響,而羅漢拳則來自使用者的唿喝。


    這可不是亂喊的。


    以氣發吹齒,發聲如雷,以聲助威,以氣促力,這是一套配合拳術所使用的唿吸法,每一次唿吸唿喊都與拳法相合。


    老頭眼神閃動,上下打量,同時雙耳也不斷聽著。


    “不光發力方式沒錯,還做到了唿吸與拳法相融,這至少又是兩年半的練習時長才能達到的紮實基礎。”


    “可……”


    於老說的兩年半,不是吃吃喝喝,玩玩鬧鬧,同時練習好幾門功夫的狀態,那狀態是街溜子大學生要考研。


    他說的兩年半,是專心致誌,從早到晚隻練一種功夫,還得是天賦絕佳才能有此基礎。


    “兩年半加兩年半,這小子至少練了五年苦功才能達到這等境界。”於老計算道。


    “而且他是怎麽做到,來迴切換兩種肌肉發力技巧,卻完全不會跑偏的?”


    老爺子不解,這小子不會是人格分裂,每種功夫一種人格吧!


    這一套打完,張遠唿吸沉重,再次抱拳拱手。


    “你先休息一下,不著急。”於老爺子主動開口,讓他緩緩。


    一旁的王新明也發覺了老頭態度的變化,側目觀察。


    剛才明明還挺不屑,現在卻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老頭咋轉性了?


    張遠點頭答應,歇了有五六分鍾,便再度擺出架勢。


    身體繃直,上半身微微前傾,雙手微曲劃過麵前,如兩條水中遊魚,悠然自得。


    一步踏出雙臂轉換,動作淩厲無比。


    於承惠一拍大腿:“螳螂拳!”


    他在看到這套拳法時,明顯比之前更為激動。


    其原因有二。


    其一,國內的螳螂拳大師於海是他的好友,於老師的螳螂拳幾乎冠絕全國。


    其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於承惠老爺的本家,其實是北派螳螂門,他是正經的螳螂門傳人!


    不過雖然有正統在身,可螳螂拳靈巧隨意,剛柔並濟的風格與其性格不符,再加好友於海的螳螂拳實在高深,於承惠幾乎從不展示自己這門絕學。


    因為他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


    可千萬別因此就覺得老頭不擅長螳螂拳,人家覺得拿不出手的東西,可能已是普通人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了。


    況且老頭還將螳螂拳和雙手劍法結合,創造出了螳螂劍。


    若沒點過硬的基礎,絕不能融會貫通。


    其實於海和於承惠的螳螂拳有所不同。


    於海使的是七星螳螂拳,在螳螂拳中以剛猛著稱。


    而於承惠的則是**螳螂拳,祖師魏三天生手部殘疾,食指中指無名指之間有肉蹼相連,人稱鴨子巴掌。


    這種殘疾幹農活頗為吃力,卻是“螳螂拳先天聖體”!


    人家還要練習指法手法,可他比出來就是螳螂型的。


    **螳螂拳偏柔,所以與於承惠脾性不和。


    再看張遠!


    他使的這套螳螂拳卻與七星,**都不相同。


    勾,樓,采,掛,黏,沾,貼,靠,刁,進,崩,打。


    螳螂拳十二字決一一使出。


    “腰動,胯不動,雙腿如盤根。”於老輕輕念到,這是螳螂拳的發力技巧,與其他拳法完全不同。


    “剛中帶柔,又有幾分威風,好似有點於海的影子……”


    張遠的螳螂拳是從兩個人身上薅來的,其中就有吳驚。


    而吳驚的螳螂拳則受到了於海的影響,於承惠眼尖,的確沒看錯。


    而另一人,則是才遇到不久的王保強,他使的是少林螳螂拳,當然與七星,**不同。


    倒與少林羅漢拳的理念有幾分相似,皆是攻守兼備,硬橋硬馬的套路。


    滑步,跟步,踏步,拖步……於老緊盯著張遠的下盤步法。


    “這腳步沒有兩年半可練不出來。”


    於老掐指一算,三個兩年半了,已經七年多。


    “他剛才說他擅長六種功夫,這是其中三種……”於承惠坐直了身子。


    無論從步法,身法,拳法,發力技巧,武術理念這幾個角度來看,這三種拳法各不相同,自稱體係。


    “可他這三門的基礎都異常穩固,絕對是專門練過的,而非簡單的模仿拚湊!”


    “說是擅長,的確不為過。”


    於承惠眉頭緊皺。


    他才幾歲啊?


    便將三種不同的拳法練的根深枝茂。


    於老麵色一僵:“他不會真的精通了六種功夫吧!”


    他這個年紀,各路高手都見過。


    可那麽年輕卻精通那麽多門武術的,還真是從未遇到。


    “莫非他並未吹噓,說的是實話?”


    於老頭迴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於老,您怎麽了?”導演王新明見老頭變顏變色,低聲問道。


    “王導。”於承惠抬手迴應:“我沒事。”


    “那還要讓他繼續展示嗎?”王導見張遠打完螳螂拳,便問道。


    他心想,已經打了三套拳法,於老又是行家,好壞應當早已看出端倪,便沒必要浪費時間了。


    畢竟他們都看不懂,隻算看個熱鬧。


    再加上老頭的麵色不佳,他以為老爺子不滿呢。


    “嗯!”沒想到,老頭卻無比堅定的點了點頭:“我還想看看他的其他功夫。”


    “您確定?”王新明非常意外。


    剛才吳越也不過打了三套功夫,老頭便喊停了。


    “不耽誤時間吧?”老頭側目詢問。


    “不耽誤!”王導趕忙迴道:“本就是找您把關的。”


    “那就好。”老爺子說完,又看向張遠:“再歇息幾分鍾,我看看你還會什麽。”


    老頭的心情逐漸激動。


    莫非,自己遇到了一位武學奇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帝:我謝謝你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翻滾的肚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翻滾的肚皮並收藏影帝:我謝謝你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