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了阿青與大白,劉元極行十個日夜終於趕到了大周王都,看著眼前這個雄偉卻有些落寞的王城,劉元知道恐怕西周離落敗已經不遠了。≥
背負幹將的他在還未進入王城之內就已經有人將他認了出來,畢竟他與莫須的那一戰還是有些知名度的。
城門口的守軍將領雖然沒有對劉元有所禮待,但也不存在刁難,隻是抱著懷疑的目光,讓劉元直接進城了。
去了大周王都,劉元沒有急匆匆的就跟沒頭蒼蠅一樣亂闖,而是在城門口找了一個伢人帶著自己去了一家客棧,或許名字有所不對,但卻是這個意思,好好的休整了一天,除去了身上的風塵,之後才開始著手打聽有關於李耳的事情。
在不了解現在的李耳到底處在什麽一個狀態之前,他還是覺得自己不要貿然的就衝上去為好,萬一李耳對他不照見,那他就斯巴達了。
動強,劉元不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動嘴,劉元學過的那些思想多有著他的影子與影響,麵對一個能注出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大牛人,他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麽勝算。
更何況他此行是來求人的幫助的,不是來稱量李耳到底是何方神聖的,所以低調一點,謙虛一點,這才是他現在應該做的,隻要能摸清楚李耳現在的狀態,在結合帝球以往留下的傳說,他有五成把握說動李耳幫他一把。
當然這純粹就是廢話,李耳幫不幫他本來就是五五開的,這不過是因為劉元現在心裏底氣不足給自己找的一個借口罷了。
可是令劉元措手不及的是在他低調的等著伢人的情報之時,他自己的情報早就擺在了別人的麵前,他那荊楚第一劍客的身份或許不會太吸引人,但是他被奉為荊楚第一強者的這個名頭,卻是十分吸引在大周王都的各方強者,要是他們能打敗荊楚第一強者,那是不是說他們所在的勢力靠著他們的震懾足以在荊楚橫行無忌。
打敗荊楚第一強者的這個名頭在能帶來實在在的好處之後,一下子變的吸引人起來,於是劉元在打聽清楚了情況以後就準備上門拜訪李耳。
誰知道他一出門就看見了一群氣息強悍的家夥帶著武器,好像在專門等他一樣,細細一看,居然沒有一個實力不是散仙的。
隻是他們雖然也是散仙,但是和劉元的差別可是天差地別的,單對單,一劍殺他們無壓力,就是所有人全都一起出手,百會合之內,他們都會成為死人,隻是可惜沒有一個有資格在道之上和他交鋒的,不然他都不用去找李耳了,直接就可以靠著他們入道了。
沒有可以刺激自己入道的強者存在,劉元自然沒興趣和這些不知道從那冒出來的家夥交手,正想著裝沒看見直接離開,結果他想走人家還不願意讓他走呢。
唿啦啦的一圈人把劉元包圍了起來,讓劉元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這就讓劉元有些討厭了,我好心不和你們鬥你們就這麽不要命啊,心中有些怒氣的他剛準備拔劍,卻突然感到了一股高深莫測的目光在注視著他,反身看去卻有什麽都沒現。
盡管如此,但劉元知道,自己應該是遇上高人了。
反過身來的劉元直接催了自己的劍意壓的在場所有的散仙連頭都抬不起來,這才把他們稍稍逼退。
“劍猿老人你這是何意,吾等僅是因為敬仰爾之威名所以才想和你親近親近,不知汝為何如此對待吾等。”一位手執長劍的白須老者頂著劉元釋放出的劍壓如此道。
像是被提醒了一樣,被劍壓壓製住的那些散仙都開始紛紛的向劉元表示出自己隻是因為劉元的威名來瞻仰劉元的並無惡意,有些膽大的還和那個執劍的白須老者一樣開始指責起了劉元。
可是正準備去辦正事的劉元又怎麽可能會被他們的言語動搖自己的意誌,更是火力全開,放出了他那不可一世的氣機,劉元可不是什麽好好先生,殺戮之盛就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一身殺機一旦外泄足以驚的鬼神避退,他能斬殺那隻魔狼就是因為可以在氣機上不受魔狼長年殺戮那屍山血海一樣氣機的影響。
更何況他有一樣比之魔狼還要強,魔狼未曾殺過地仙,所以他的氣勢雖然強大,但卻不夠凝練,而劉元因為斬殺過魔狼,有魔狼死亡之時遺留下的怨恨作為氣勢的主要凝結點,所以他的氣勢比之以往的魔狼還要恐怖。
在受到劉元火力全開的氣勢壓製之後,那些散仙就完全崩潰了,他們這才感覺到自己與劉元之間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但是事情到了這一步他們根本就沒有退路了,隻能硬著頭皮硬扛著劉元的氣勢。
看到這群不知所謂的散仙快要在自己的氣勢中撐不住了,劉元才收迴自己的氣勢。
可即使是這樣,這群散仙之中也有數人心靈留下了漏洞,這些漏洞或許不會影響他們繼續修行,但是卻會讓他們在心裏就覺得劉元是不可戰勝的,以後他們要是沒有和劉元交手也就算了,要是他們還敢和劉元交手,那他們就輸定了,心靈上的漏洞會讓他們在劉元麵前破綻百出,完全失去原來的水準。
大步從這些人的包圍圈中穿過,劉元繼而向著原來的路線走去,看著劉元就這麽直接離開了,那些才緩過一口氣來的散仙有幾位有些不服氣,剛想要做些什麽,就被他們身邊的其他散仙給拉住了,通過剛剛的較量,他們是清楚了,劍猿老人根本就毫無顧忌,要是他們還不識相,他真的會揮劍送他們去陰世報道的。
麵對深不可測的劍猿老人,他們就這麽貿然前來挑釁確實是他們的失誤,但是他們不行,不代表王都就沒人可以治他了,先忍下這口氣,以後再來算這個賬才是聰明人該做的。
感到後麵那群家夥沒有出手的膽子以後,劉元也鬆了口氣,不提他現在不能支持他全力出手的壽元,就是他今天的目的也不容許他出手殺人,他是去拜訪人的,要是沾滿了血腥,今天可就不在適合去上門拜訪了。
正向著王室的守藏室劉元並不知道自己也當了一會深不可測的高人,還被人家重新惦記上了,現在的他正在分析著自己現有關乎李耳的情報。
李耳自從從楚國來了大周之後並非直接就到守藏室當圖書管理員的,而是先拜見博士,後入太學,學習天文、地理、人倫,後來有瀏覽了《詩》《書》《易》《曆》《禮》《樂》等古籍。
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
太學博士因為沒什麽能教他的了,又舉薦他入守藏室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
李耳處其中,如蛟龍遊入大海,海闊憑龍躍;如雄鷹展翅藍天,天高任鳥飛。
他如饑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後又遷任守藏室史,早就已經名聞遐邇,聲播海內了,在思想界立下了自己的字號,就是因為如此,劉元才會這麽輕鬆的就得到他一切信息。
李耳在任守藏室吏的時候並不忌諱別人與他辯論,更是不吝嗇於向請教他的人傳道,從無拒絕,從無敷衍,就在前不久,就有一個從魯國來的士人再向他請教,劉元就想乘著這個魯國人還在的時候去找到李耳。
畢竟,你李耳本來就不吝嗇於傳道解惑,現在你這裏能容得下一個魯國人向你請教,肯定也能容的下我這個荊楚名人來向你請教。
不過劉元聽說那個魯國人因為盤纏快不夠了,以已經在收拾東西準備迴魯國了,所以劉元才會這麽急急忙忙的去拜訪李耳。
當劉元趕到守藏室時,正好碰到一個麵貌奇異的人拿著一卷竹卷向著外麵走來,看了一下這個人的麵貌劉元就認定了這應該就是李耳了。
此人形貌玄奇身居異像,白白眉,廣顙長耳,大目滿齒,方口厚唇,額角似如三五達理,日角月懸,一副有德之人。
見此,劉元上前就拜:“還望老者為吾解惑。”
老子抬起埋在竹卷裏的眼睛看了一眼劉元點頭道:“可。”說完他又將眼睛埋進了竹卷之中,繼續向著原定的方向走去。
劉元則不言不語的跟在他的身後,亦步亦趨的與他一同離開守藏室。
沒走幾步,劉元就看了老子此行的終點,不是他能預知未來,而是站在一個院子前麵等候的人實在是太顯眼了,他的麵貌比老子還要奇異。
先不說其他的,光是他的身高就足以讓人仰視他了,在人類普遍隻有六七尺高的春秋時代,他的身高足有九尺,一身塊頭更是最標準的武將身材。
但是就是這個長著武將身材的家夥卻有著最地道的文人氣質,當他的雙眼掃視過來之時,劉元就知道在客棧之外那個高深莫測之人到底是誰了。
在劉元與老子離那人還有一段距離之時,那個身材似武將氣質是文人的奇男子就向著老子行了大禮。
老子是坦然的受了這一禮,可是劉元卻不能,所以劉元稍稍的偏離了正在前行的方向,身體向著側麵轉了過去,以示自己的禮節。
當走到近前之時,這個容貌奇特男子就起身道:“丘此來是為向長者辭行的,能得長者傳道授業實則是丘之幸,今日一別不知何日還能相見,丘特備下薄酒,還請長者不吝移步。”
聽到這個奇男子自稱丘,劉元就知道他是誰了,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生於魯國陬邑。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丘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丘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丘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這些話裏與現在這個情景有關就是那一句孔丘曾授業與老子,不過按道理來講時間上好像有些許不對啊,為什麽會提前這麽多,而且傳說中孔丘還帶了一個弟子一起來大周王都找老子的,可是據劉元所知,那個來自魯國的士人好像是孤身一人來王都的。
據記載,孔丘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額頭像古帝唐堯,腰以下比大禹矮三寸,這與麵前這人的麵容還真是有些相像。
看著這個在街道上堵塞了交通的猿人以一種審視的目光在看著自己,孔丘仔細的看了一下自己的著裝是否失禮了,現沒有任何問題以後,他才執同輩禮向劉元問好:“不知這位異人該如何稱唿,魯國孔丘在此見禮了。”
看到後世名聲比老子還響亮的孔子在向自己行平輩之禮,劉元也不敢托大,一個同樣的周禮就在他手中誕生了,來到春秋時代這麽長時間,這還是劉元第一次用純正的周禮來與人交流,就連剛剛麵對老子之時,他都隻是隨性一禮。
“荊楚劉元見過先生。”
看著劉元周到的周禮,孔丘剛剛因為劉元堵塞了交通而對劉元頗有意見的心理,再次調整了他對劉元的感官,在他的眼裏,能用正確用處周禮的人總是有些好的品格的,剛剛堵塞交通的事應該不是他的本意吧。
不要說孔丘單純還是別的,要是劉元不是跟在老子這個連他自己都很尊重的長者身後,就是劉元能用出一整套的周禮,他照樣不會對劉元的初印象有任何改觀,在孔丘的眼裏,老子是一個比他還要博學的人,既然老子能讓這個異人和當初的他一樣跟在其身後學習,那這個異人必有出色之處,基於這種理念,他才會對劉元的印象有所改觀。
而劉元對孔子行周禮,不是說他隻對孔子尊重,對老子就不尊敬了,而是因為他知道老子雖然知周禮但是卻並不是太過重視,他並不在乎劉元會不會周禮,重不重視禮儀,所以他才會對老子以自己的習慣行大禮。
麵對孔丘,劉元就是對盤下菜了,孔子重周禮是事所皆知的事情,在沒有衝突的前提下,劉元行個周禮與孔丘見禮才是一個理智成熟之人的明智選擇。
“可是傳聞中荊楚大地第一劍客,劍猿老人當前,丘失禮了。”聽到劉元自報了名號,孔丘這才知道劉元這個異人是早已成名的劍客,與他可能不是一輩人,所以立即就又行了一禮,以表達自己的歉意。
孔丘能放下架子向劉元施禮,可是劉元卻不能直不愣登的受這一禮,這要是被他以後的門人知道自己曾經占過這位的便宜,那他還不名聲爛大街,遺臭萬年。
“不敢當先生如此大禮,元此來是為了向長者求道解惑的,與先生的身份是一樣的,不分什麽前後,要是受先生如此大禮,元當有愧。”劉元還是極盡謙虛,以免以後在曆史書上被孔門弟子秋後算賬。
“先生既然是來請長者赴宴的,那元就不打擾了。”
說完劉元向還在看書像是對外界生的事情根本就不知情的老子行了一禮之後就轉身大步離開了。
不是劉元識相,其實劉元也想看看兩位思想界的大牛人在最後離別之時思想上的碰撞,可是劉元知道孔丘的荷包並不豐裕,未必就能承受的了再加他一個的宴飲。
孔丘現在想要迴魯國的原因,可不是他已經掏空了老子所有的學問,實在是沒有可以學的了,所以他才想著離開,而是因為他的資金已經不足以讓他這個普通的士人再在大周王都生活下去了,迫於生計,他才不得不離開的。
轉過了兩個街角,劉元隨便找了一個酒樓點了一些食物就開始迴憶起剛剛他對於老子與孔子這兩個子的印象了。
對於孔子,劉元覺得他還是深不可測,因為他外露於表的氣息在劉元感覺中就像是他第一次因為槊法入道,而感悟到的天地意誌一般,深邃而廣博,強大而平靜,孔丘不愧是日後能被稱之為萬世師表之人,現在的他不僅僅是入道了,而且看他的氣息,他應該已經在自己所走的道上走了很遠。
至於和一個普通老者一樣的老子李耳,劉元雖然感覺不到任何獨特的氣息,但是隻看孔子對老子的尊敬程度,劉元就知道,老子因該是完全返璞歸真了,所以他才感覺不到有任何異常的氣息。
這是唯一能說明老子為什麽氣息不顯,真的和一個普通長者一樣的原因。
所以在劉元看來,普普通通的老子才是更加深不可測的強者,現在他有些相信,老子是太上聖人的分身了。
ps:今天隻有五千字了,求推薦票啊。
背負幹將的他在還未進入王城之內就已經有人將他認了出來,畢竟他與莫須的那一戰還是有些知名度的。
城門口的守軍將領雖然沒有對劉元有所禮待,但也不存在刁難,隻是抱著懷疑的目光,讓劉元直接進城了。
去了大周王都,劉元沒有急匆匆的就跟沒頭蒼蠅一樣亂闖,而是在城門口找了一個伢人帶著自己去了一家客棧,或許名字有所不對,但卻是這個意思,好好的休整了一天,除去了身上的風塵,之後才開始著手打聽有關於李耳的事情。
在不了解現在的李耳到底處在什麽一個狀態之前,他還是覺得自己不要貿然的就衝上去為好,萬一李耳對他不照見,那他就斯巴達了。
動強,劉元不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動嘴,劉元學過的那些思想多有著他的影子與影響,麵對一個能注出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大牛人,他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麽勝算。
更何況他此行是來求人的幫助的,不是來稱量李耳到底是何方神聖的,所以低調一點,謙虛一點,這才是他現在應該做的,隻要能摸清楚李耳現在的狀態,在結合帝球以往留下的傳說,他有五成把握說動李耳幫他一把。
當然這純粹就是廢話,李耳幫不幫他本來就是五五開的,這不過是因為劉元現在心裏底氣不足給自己找的一個借口罷了。
可是令劉元措手不及的是在他低調的等著伢人的情報之時,他自己的情報早就擺在了別人的麵前,他那荊楚第一劍客的身份或許不會太吸引人,但是他被奉為荊楚第一強者的這個名頭,卻是十分吸引在大周王都的各方強者,要是他們能打敗荊楚第一強者,那是不是說他們所在的勢力靠著他們的震懾足以在荊楚橫行無忌。
打敗荊楚第一強者的這個名頭在能帶來實在在的好處之後,一下子變的吸引人起來,於是劉元在打聽清楚了情況以後就準備上門拜訪李耳。
誰知道他一出門就看見了一群氣息強悍的家夥帶著武器,好像在專門等他一樣,細細一看,居然沒有一個實力不是散仙的。
隻是他們雖然也是散仙,但是和劉元的差別可是天差地別的,單對單,一劍殺他們無壓力,就是所有人全都一起出手,百會合之內,他們都會成為死人,隻是可惜沒有一個有資格在道之上和他交鋒的,不然他都不用去找李耳了,直接就可以靠著他們入道了。
沒有可以刺激自己入道的強者存在,劉元自然沒興趣和這些不知道從那冒出來的家夥交手,正想著裝沒看見直接離開,結果他想走人家還不願意讓他走呢。
唿啦啦的一圈人把劉元包圍了起來,讓劉元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這就讓劉元有些討厭了,我好心不和你們鬥你們就這麽不要命啊,心中有些怒氣的他剛準備拔劍,卻突然感到了一股高深莫測的目光在注視著他,反身看去卻有什麽都沒現。
盡管如此,但劉元知道,自己應該是遇上高人了。
反過身來的劉元直接催了自己的劍意壓的在場所有的散仙連頭都抬不起來,這才把他們稍稍逼退。
“劍猿老人你這是何意,吾等僅是因為敬仰爾之威名所以才想和你親近親近,不知汝為何如此對待吾等。”一位手執長劍的白須老者頂著劉元釋放出的劍壓如此道。
像是被提醒了一樣,被劍壓壓製住的那些散仙都開始紛紛的向劉元表示出自己隻是因為劉元的威名來瞻仰劉元的並無惡意,有些膽大的還和那個執劍的白須老者一樣開始指責起了劉元。
可是正準備去辦正事的劉元又怎麽可能會被他們的言語動搖自己的意誌,更是火力全開,放出了他那不可一世的氣機,劉元可不是什麽好好先生,殺戮之盛就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一身殺機一旦外泄足以驚的鬼神避退,他能斬殺那隻魔狼就是因為可以在氣機上不受魔狼長年殺戮那屍山血海一樣氣機的影響。
更何況他有一樣比之魔狼還要強,魔狼未曾殺過地仙,所以他的氣勢雖然強大,但卻不夠凝練,而劉元因為斬殺過魔狼,有魔狼死亡之時遺留下的怨恨作為氣勢的主要凝結點,所以他的氣勢比之以往的魔狼還要恐怖。
在受到劉元火力全開的氣勢壓製之後,那些散仙就完全崩潰了,他們這才感覺到自己與劉元之間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但是事情到了這一步他們根本就沒有退路了,隻能硬著頭皮硬扛著劉元的氣勢。
看到這群不知所謂的散仙快要在自己的氣勢中撐不住了,劉元才收迴自己的氣勢。
可即使是這樣,這群散仙之中也有數人心靈留下了漏洞,這些漏洞或許不會影響他們繼續修行,但是卻會讓他們在心裏就覺得劉元是不可戰勝的,以後他們要是沒有和劉元交手也就算了,要是他們還敢和劉元交手,那他們就輸定了,心靈上的漏洞會讓他們在劉元麵前破綻百出,完全失去原來的水準。
大步從這些人的包圍圈中穿過,劉元繼而向著原來的路線走去,看著劉元就這麽直接離開了,那些才緩過一口氣來的散仙有幾位有些不服氣,剛想要做些什麽,就被他們身邊的其他散仙給拉住了,通過剛剛的較量,他們是清楚了,劍猿老人根本就毫無顧忌,要是他們還不識相,他真的會揮劍送他們去陰世報道的。
麵對深不可測的劍猿老人,他們就這麽貿然前來挑釁確實是他們的失誤,但是他們不行,不代表王都就沒人可以治他了,先忍下這口氣,以後再來算這個賬才是聰明人該做的。
感到後麵那群家夥沒有出手的膽子以後,劉元也鬆了口氣,不提他現在不能支持他全力出手的壽元,就是他今天的目的也不容許他出手殺人,他是去拜訪人的,要是沾滿了血腥,今天可就不在適合去上門拜訪了。
正向著王室的守藏室劉元並不知道自己也當了一會深不可測的高人,還被人家重新惦記上了,現在的他正在分析著自己現有關乎李耳的情報。
李耳自從從楚國來了大周之後並非直接就到守藏室當圖書管理員的,而是先拜見博士,後入太學,學習天文、地理、人倫,後來有瀏覽了《詩》《書》《易》《曆》《禮》《樂》等古籍。
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
太學博士因為沒什麽能教他的了,又舉薦他入守藏室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
李耳處其中,如蛟龍遊入大海,海闊憑龍躍;如雄鷹展翅藍天,天高任鳥飛。
他如饑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後又遷任守藏室史,早就已經名聞遐邇,聲播海內了,在思想界立下了自己的字號,就是因為如此,劉元才會這麽輕鬆的就得到他一切信息。
李耳在任守藏室吏的時候並不忌諱別人與他辯論,更是不吝嗇於向請教他的人傳道,從無拒絕,從無敷衍,就在前不久,就有一個從魯國來的士人再向他請教,劉元就想乘著這個魯國人還在的時候去找到李耳。
畢竟,你李耳本來就不吝嗇於傳道解惑,現在你這裏能容得下一個魯國人向你請教,肯定也能容的下我這個荊楚名人來向你請教。
不過劉元聽說那個魯國人因為盤纏快不夠了,以已經在收拾東西準備迴魯國了,所以劉元才會這麽急急忙忙的去拜訪李耳。
當劉元趕到守藏室時,正好碰到一個麵貌奇異的人拿著一卷竹卷向著外麵走來,看了一下這個人的麵貌劉元就認定了這應該就是李耳了。
此人形貌玄奇身居異像,白白眉,廣顙長耳,大目滿齒,方口厚唇,額角似如三五達理,日角月懸,一副有德之人。
見此,劉元上前就拜:“還望老者為吾解惑。”
老子抬起埋在竹卷裏的眼睛看了一眼劉元點頭道:“可。”說完他又將眼睛埋進了竹卷之中,繼續向著原定的方向走去。
劉元則不言不語的跟在他的身後,亦步亦趨的與他一同離開守藏室。
沒走幾步,劉元就看了老子此行的終點,不是他能預知未來,而是站在一個院子前麵等候的人實在是太顯眼了,他的麵貌比老子還要奇異。
先不說其他的,光是他的身高就足以讓人仰視他了,在人類普遍隻有六七尺高的春秋時代,他的身高足有九尺,一身塊頭更是最標準的武將身材。
但是就是這個長著武將身材的家夥卻有著最地道的文人氣質,當他的雙眼掃視過來之時,劉元就知道在客棧之外那個高深莫測之人到底是誰了。
在劉元與老子離那人還有一段距離之時,那個身材似武將氣質是文人的奇男子就向著老子行了大禮。
老子是坦然的受了這一禮,可是劉元卻不能,所以劉元稍稍的偏離了正在前行的方向,身體向著側麵轉了過去,以示自己的禮節。
當走到近前之時,這個容貌奇特男子就起身道:“丘此來是為向長者辭行的,能得長者傳道授業實則是丘之幸,今日一別不知何日還能相見,丘特備下薄酒,還請長者不吝移步。”
聽到這個奇男子自稱丘,劉元就知道他是誰了,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生於魯國陬邑。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丘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丘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丘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這些話裏與現在這個情景有關就是那一句孔丘曾授業與老子,不過按道理來講時間上好像有些許不對啊,為什麽會提前這麽多,而且傳說中孔丘還帶了一個弟子一起來大周王都找老子的,可是據劉元所知,那個來自魯國的士人好像是孤身一人來王都的。
據記載,孔丘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額頭像古帝唐堯,腰以下比大禹矮三寸,這與麵前這人的麵容還真是有些相像。
看著這個在街道上堵塞了交通的猿人以一種審視的目光在看著自己,孔丘仔細的看了一下自己的著裝是否失禮了,現沒有任何問題以後,他才執同輩禮向劉元問好:“不知這位異人該如何稱唿,魯國孔丘在此見禮了。”
看到後世名聲比老子還響亮的孔子在向自己行平輩之禮,劉元也不敢托大,一個同樣的周禮就在他手中誕生了,來到春秋時代這麽長時間,這還是劉元第一次用純正的周禮來與人交流,就連剛剛麵對老子之時,他都隻是隨性一禮。
“荊楚劉元見過先生。”
看著劉元周到的周禮,孔丘剛剛因為劉元堵塞了交通而對劉元頗有意見的心理,再次調整了他對劉元的感官,在他的眼裏,能用正確用處周禮的人總是有些好的品格的,剛剛堵塞交通的事應該不是他的本意吧。
不要說孔丘單純還是別的,要是劉元不是跟在老子這個連他自己都很尊重的長者身後,就是劉元能用出一整套的周禮,他照樣不會對劉元的初印象有任何改觀,在孔丘的眼裏,老子是一個比他還要博學的人,既然老子能讓這個異人和當初的他一樣跟在其身後學習,那這個異人必有出色之處,基於這種理念,他才會對劉元的印象有所改觀。
而劉元對孔子行周禮,不是說他隻對孔子尊重,對老子就不尊敬了,而是因為他知道老子雖然知周禮但是卻並不是太過重視,他並不在乎劉元會不會周禮,重不重視禮儀,所以他才會對老子以自己的習慣行大禮。
麵對孔丘,劉元就是對盤下菜了,孔子重周禮是事所皆知的事情,在沒有衝突的前提下,劉元行個周禮與孔丘見禮才是一個理智成熟之人的明智選擇。
“可是傳聞中荊楚大地第一劍客,劍猿老人當前,丘失禮了。”聽到劉元自報了名號,孔丘這才知道劉元這個異人是早已成名的劍客,與他可能不是一輩人,所以立即就又行了一禮,以表達自己的歉意。
孔丘能放下架子向劉元施禮,可是劉元卻不能直不愣登的受這一禮,這要是被他以後的門人知道自己曾經占過這位的便宜,那他還不名聲爛大街,遺臭萬年。
“不敢當先生如此大禮,元此來是為了向長者求道解惑的,與先生的身份是一樣的,不分什麽前後,要是受先生如此大禮,元當有愧。”劉元還是極盡謙虛,以免以後在曆史書上被孔門弟子秋後算賬。
“先生既然是來請長者赴宴的,那元就不打擾了。”
說完劉元向還在看書像是對外界生的事情根本就不知情的老子行了一禮之後就轉身大步離開了。
不是劉元識相,其實劉元也想看看兩位思想界的大牛人在最後離別之時思想上的碰撞,可是劉元知道孔丘的荷包並不豐裕,未必就能承受的了再加他一個的宴飲。
孔丘現在想要迴魯國的原因,可不是他已經掏空了老子所有的學問,實在是沒有可以學的了,所以他才想著離開,而是因為他的資金已經不足以讓他這個普通的士人再在大周王都生活下去了,迫於生計,他才不得不離開的。
轉過了兩個街角,劉元隨便找了一個酒樓點了一些食物就開始迴憶起剛剛他對於老子與孔子這兩個子的印象了。
對於孔子,劉元覺得他還是深不可測,因為他外露於表的氣息在劉元感覺中就像是他第一次因為槊法入道,而感悟到的天地意誌一般,深邃而廣博,強大而平靜,孔丘不愧是日後能被稱之為萬世師表之人,現在的他不僅僅是入道了,而且看他的氣息,他應該已經在自己所走的道上走了很遠。
至於和一個普通老者一樣的老子李耳,劉元雖然感覺不到任何獨特的氣息,但是隻看孔子對老子的尊敬程度,劉元就知道,老子因該是完全返璞歸真了,所以他才感覺不到有任何異常的氣息。
這是唯一能說明老子為什麽氣息不顯,真的和一個普通長者一樣的原因。
所以在劉元看來,普普通通的老子才是更加深不可測的強者,現在他有些相信,老子是太上聖人的分身了。
ps:今天隻有五千字了,求推薦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