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朱芸兒恨聲道:“真是為富不仁!”
“是為官不仁!”楊秋池道,“朝廷賑災的官糧早就到了,怎麽遲遲不見發放,眼看著滿城薈兒父母弟弟這樣的災民活活餓死,任由奸商囤積居奇,肆意抬高糧價,魚肉百姓,這裏麵肯定有什麽貓膩。”
楊秋池讓夏萍帶著白夫人、白素梅和小丫鬟薈兒以及應天府兩個官差先迴驛站,自己帶著其餘人直奔武昌知府衙門,要問個究竟。
路上,金師爺低聲提醒道:“大人,借賑災大發國難財的人,自古皆有,這些人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顯然是有所依靠的。咱們一定要小心謹慎。”
楊秋池點點頭:“金先生所言極是,我記住了。”
這武昌府知府衙門前有一大片廣場,是專門舉行慶典活動用的。衙門旁邊有一個一人多高的高台,幾十個平方大小,專門用於罪犯枷號示眾。
這高台上有一根旗杆。楊秋池問了金師爺這才知道,這是梟首示眾掛頭顱用的。不過有時候也掛在城門口。
衙門前的廣場占地很廣,平日裏空蕩蕩的,一般老百姓都繞著走,此刻卻三三兩兩坐滿了災民。不少捕快、民壯和官兵站在衙門大門前小心戒備著。
楊秋池等人來到知府衙門前,遞上拜貼,另外送了門房一兩銀子,說有要事。等了好一會,這才從側門將楊秋池等人引進了衙門裏,讓其餘人等在門房等候,楊秋池帶著金師爺和南宮雄來到客廳,又等了好一會,茶都等涼了,武昌府知府譚大人這才露麵。
譚知府大刺刺當中一坐,眼皮都沒撩一下,問道:“貴縣找本府何事?說吧。本府忙著呢。”
“譚大人。我前往咱們湖廣鎮遠州清溪縣赴任,路經武昌,見到滿城的饑民,問了才知道咱們這鬧蝗災,但不知朝廷可有賑災糧款撥下來呢?”
譚知府聽了這話,眼皮一翻。不悅地說道:“楊大人,你是清溪縣知縣,要來管我武昌府的事情的話。這手還不夠長哦!”
“不不,大人您誤會了,下官純粹出於好奇,隨口問問罷了。”
譚知府鼻孔裏哼了一聲:“這是本府的職責,本府自然會處理好賑災的事情,就不勞貴縣牽掛了。”
楊秋池道:“我聽說。朝廷的賑災糧款早就到了,為何……”
“發放賑災糧款的事情,本府自有分寸,不用貴縣提醒!”譚知府板著臉很不高興。
“可滿城饑民。餓死的、凍死地,比比皆是……”
譚知府一拍桌子:“楊大人,你說有要事。這要事就是來向本府問罪來了嗎?哼!”
“不敢,下官隻是……”
譚知府連端茶送客地基本禮節都不講。唿地站起身,袖袍一甩,轉身進了後堂。旁邊長隨侍從扯著脖子喊道:“送客~!”
楊秋池眼看著譚知府的背影,心中冷笑,看來,為了滿城災民,有必要動用一下自己這錦衣衛指揮使特使的特權了。
此刻,太陽已經西斜,這麽會功夫,衙門前廣場上的饑民們又增加了好些,在凜冽的唿唿北風中哆哆嗦嗦擠在一起。
宋芸兒奇怪地說道:“這些人怎麽迴事,這裏那麽空曠,沒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跑來這裏湊什麽熱鬧!”
“不是湊熱鬧,他們在等著放糧呢。”楊秋池悲歎,隨即,抬眼望遠處看了看,有些奇怪地道:“你們發現沒有,人怎麽越來越多了。還有不少人慢慢朝這邊走來。”
宋芸兒聽了楊秋池地提醒,也注意到這個問題:“是啊,剛才還三三兩兩的,怎麽這麽會功夫多了好多人。”
“你去問問他們,都跑到這裏來幹什麽?難道是今天開倉放糧嗎?”
芸兒答應了一聲,跑過去問了幾個災民之後,跑了迴來,說道:“哥,你真神了,就是今晚二更放糧。”
“二更放糧?”楊秋池一愣,怎麽會選在二更放糧?那時候天都黑了。不對,剛才自己去見那官架子十足的譚知府地時候,如果今晚放糧,這也算是一件可以露臉的好事,那譚知府直截了當說了就是了,多有麵子,何必費那麽多勁打官腔搪塞自己呢。
難道,這譚知府根本不知道今晚要放糧,那就奇怪了,管糧食的人都不知道今晚放糧,那這放糧的消息是從哪裏來的?散布這消息的人又有何居心呢?
楊秋池親自上前問了幾個災民,都是聽別人說地,具體誰說的也說不上來。反正都在這樣傳。
問不出個究竟,還是先迴驛站再說。
驛站就在布政司衙門旁邊,來到這裏,楊秋池突然想起新收的小丫鬟薈兒先前說,朝廷賑災的糧食還沒發放就失火燒了,怎麽這麽蹊蹺呢,聯想起剛才地事情,越想越奇怪,決定去現場看看。
那糧倉在布政司衙門裏,楊秋池上午來過,門房認得他,也知道他給布政使大人送了厚禮的,聽楊秋池說要參觀一下布政司衙門,便客客氣氣將他讓了進去,楊秋池叫龍師爺打賞了他二兩銀子,門房更是高興。
楊秋池說想去看看前段時間失火的糧倉,想請這門房陪著一起去看看。那門房見楊秋池出手大方,很高興地答應了,找了個人臨時頂班,領頭帶著楊秋池往糧倉廢墟走去。
門房一邊走一邊介紹說:“布政司衙門地糧倉就在衙門右邊,沒有燒毀之前,那可算得上戒備森嚴的,現在燒成了灰燼,這裏也就沒有必要守衛了。”
楊秋池問:“那晚糧倉失火地事情你知道嗎?”
“小的當然知道,我那時就在門房裏當班啊,差點嚇死了。”門房有些心有餘悸地說道,“那天晚上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就聽到外麵說走水了~!走水了~!聽這聲音就在耳朵邊似的。”
“嚇得我一骨碌爬起來,披了衣服跑出門房一看,好家夥,濃煙滾滾啊,順風飄來的灰燼直嗆鼻子。我踏拉著鞋子就往糧倉跑,看看能不能幫點什麽忙。可剛跑到糧倉旁,就看見一棟糧倉的房頂已經燒穿了,通紅通紅的火苗子嘶嘶叫著往上竄,嚇死人了!”
楊秋池停下腳步,很有興趣地問道:“你看見房頂燒穿了的嗎?”
“是啊,房頂先時冒出濃煙,然後火苗子就鑽出房頂,越燒越大了,然後蔓延到所有的糧倉,燒的半邊天都紅了,從深夜燒到天亮,最後才被救滅。我從小到大還沒看見過這麽大的火呢。”
“糧倉都是緊挨著的嗎?”
“是啊,一棟挨著一棟,相距隻有十來步,一共有十多棟呢,都裝滿了朝廷運來放糧的糧食,好可惜啊!”門房搖著頭歎了口氣,又道:“幸虧衙門大堂宅院都離得遠,水龍隊又及時趕到救火,衙門才得以保全,可那麽多的糧食,全都燒成了灰燼。”
“真可惜,要是放給老百姓,能救活多少饑民啊。”楊秋池感歎道。
“就是!”門房也跟著歎道,“兩位布政使大人氣得都差點瘋了,把失火的看守們都抓了起來,說要治罪問斬,可這又有什麽用呢。”
“你看見火燒穿房頂是在什麽地方,還記得嗎?”
門房低頭想了想,說道:“好像是北邊第二個糧倉最先起的火,”又想了想,搖搖頭,“不不,好像是第三個……,不不,好像先是第二個,然後緊接著第三個糧倉也燒穿了房頂,再下來到處都燃起來了,我也記不清楚了,反正後來到處都是火。”
聽了門房的話,楊秋池若有所思點點頭,又問道:“你還記得那晚上刮風嗎?刮什麽風?”
“刮!好大的風呢!寒冬臘月的怎麽會不刮風呢,至於是什麽風我得想想,”門房皺著眉頭,用手指敲著腦門,“想起來了,我記得當時救火的水龍隊一直在喊著,把南邊的房子拆掉,好阻斷火路,對了,當時刮的是北風,沒錯,火苗子也是往南的。”
說到這裏,門房有些奇怪,問道:“大人,您問這些是……”
“哦,嘿嘿,沒甚麽,我也很好奇,我也聽說這場火特別大,差點把衙門都燒了,所以進來看看,以後別人問起來,好給他們講古啊。嘿嘿。”楊秋池隨口編了個理由。
門房頓時相信了,連連點頭:“是啊,這麽大的一場火,真是很罕見呢。”
說話間,來到了燒毀的糧倉前。這糧倉是用一丈多高的圍牆圍著的。進到裏麵,抬眼一望,果然,一大片殘垣斷壁,還沒有完全燒毀的木頭架子黑漆漆地橫七豎八地躺在那裏。
楊秋池問門房:“你當時看見最初起火的是在什麽地方?”
門房指了指北邊一處斷壁殘骸:“就是那,先是從北邊數過來的第二棟糧倉的房頂被燒穿了,接著第三棟的房頂也被燒穿了。”
朱芸兒恨聲道:“真是為富不仁!”
“是為官不仁!”楊秋池道,“朝廷賑災的官糧早就到了,怎麽遲遲不見發放,眼看著滿城薈兒父母弟弟這樣的災民活活餓死,任由奸商囤積居奇,肆意抬高糧價,魚肉百姓,這裏麵肯定有什麽貓膩。”
楊秋池讓夏萍帶著白夫人、白素梅和小丫鬟薈兒以及應天府兩個官差先迴驛站,自己帶著其餘人直奔武昌知府衙門,要問個究竟。
路上,金師爺低聲提醒道:“大人,借賑災大發國難財的人,自古皆有,這些人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顯然是有所依靠的。咱們一定要小心謹慎。”
楊秋池點點頭:“金先生所言極是,我記住了。”
這武昌府知府衙門前有一大片廣場,是專門舉行慶典活動用的。衙門旁邊有一個一人多高的高台,幾十個平方大小,專門用於罪犯枷號示眾。
這高台上有一根旗杆。楊秋池問了金師爺這才知道,這是梟首示眾掛頭顱用的。不過有時候也掛在城門口。
衙門前的廣場占地很廣,平日裏空蕩蕩的,一般老百姓都繞著走,此刻卻三三兩兩坐滿了災民。不少捕快、民壯和官兵站在衙門大門前小心戒備著。
楊秋池等人來到知府衙門前,遞上拜貼,另外送了門房一兩銀子,說有要事。等了好一會,這才從側門將楊秋池等人引進了衙門裏,讓其餘人等在門房等候,楊秋池帶著金師爺和南宮雄來到客廳,又等了好一會,茶都等涼了,武昌府知府譚大人這才露麵。
譚知府大刺刺當中一坐,眼皮都沒撩一下,問道:“貴縣找本府何事?說吧。本府忙著呢。”
“譚大人。我前往咱們湖廣鎮遠州清溪縣赴任,路經武昌,見到滿城的饑民,問了才知道咱們這鬧蝗災,但不知朝廷可有賑災糧款撥下來呢?”
譚知府聽了這話,眼皮一翻。不悅地說道:“楊大人,你是清溪縣知縣,要來管我武昌府的事情的話。這手還不夠長哦!”
“不不,大人您誤會了,下官純粹出於好奇,隨口問問罷了。”
譚知府鼻孔裏哼了一聲:“這是本府的職責,本府自然會處理好賑災的事情,就不勞貴縣牽掛了。”
楊秋池道:“我聽說。朝廷的賑災糧款早就到了,為何……”
“發放賑災糧款的事情,本府自有分寸,不用貴縣提醒!”譚知府板著臉很不高興。
“可滿城饑民。餓死的、凍死地,比比皆是……”
譚知府一拍桌子:“楊大人,你說有要事。這要事就是來向本府問罪來了嗎?哼!”
“不敢,下官隻是……”
譚知府連端茶送客地基本禮節都不講。唿地站起身,袖袍一甩,轉身進了後堂。旁邊長隨侍從扯著脖子喊道:“送客~!”
楊秋池眼看著譚知府的背影,心中冷笑,看來,為了滿城災民,有必要動用一下自己這錦衣衛指揮使特使的特權了。
此刻,太陽已經西斜,這麽會功夫,衙門前廣場上的饑民們又增加了好些,在凜冽的唿唿北風中哆哆嗦嗦擠在一起。
宋芸兒奇怪地說道:“這些人怎麽迴事,這裏那麽空曠,沒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跑來這裏湊什麽熱鬧!”
“不是湊熱鬧,他們在等著放糧呢。”楊秋池悲歎,隨即,抬眼望遠處看了看,有些奇怪地道:“你們發現沒有,人怎麽越來越多了。還有不少人慢慢朝這邊走來。”
宋芸兒聽了楊秋池地提醒,也注意到這個問題:“是啊,剛才還三三兩兩的,怎麽這麽會功夫多了好多人。”
“你去問問他們,都跑到這裏來幹什麽?難道是今天開倉放糧嗎?”
芸兒答應了一聲,跑過去問了幾個災民之後,跑了迴來,說道:“哥,你真神了,就是今晚二更放糧。”
“二更放糧?”楊秋池一愣,怎麽會選在二更放糧?那時候天都黑了。不對,剛才自己去見那官架子十足的譚知府地時候,如果今晚放糧,這也算是一件可以露臉的好事,那譚知府直截了當說了就是了,多有麵子,何必費那麽多勁打官腔搪塞自己呢。
難道,這譚知府根本不知道今晚要放糧,那就奇怪了,管糧食的人都不知道今晚放糧,那這放糧的消息是從哪裏來的?散布這消息的人又有何居心呢?
楊秋池親自上前問了幾個災民,都是聽別人說地,具體誰說的也說不上來。反正都在這樣傳。
問不出個究竟,還是先迴驛站再說。
驛站就在布政司衙門旁邊,來到這裏,楊秋池突然想起新收的小丫鬟薈兒先前說,朝廷賑災的糧食還沒發放就失火燒了,怎麽這麽蹊蹺呢,聯想起剛才地事情,越想越奇怪,決定去現場看看。
那糧倉在布政司衙門裏,楊秋池上午來過,門房認得他,也知道他給布政使大人送了厚禮的,聽楊秋池說要參觀一下布政司衙門,便客客氣氣將他讓了進去,楊秋池叫龍師爺打賞了他二兩銀子,門房更是高興。
楊秋池說想去看看前段時間失火的糧倉,想請這門房陪著一起去看看。那門房見楊秋池出手大方,很高興地答應了,找了個人臨時頂班,領頭帶著楊秋池往糧倉廢墟走去。
門房一邊走一邊介紹說:“布政司衙門地糧倉就在衙門右邊,沒有燒毀之前,那可算得上戒備森嚴的,現在燒成了灰燼,這裏也就沒有必要守衛了。”
楊秋池問:“那晚糧倉失火地事情你知道嗎?”
“小的當然知道,我那時就在門房裏當班啊,差點嚇死了。”門房有些心有餘悸地說道,“那天晚上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就聽到外麵說走水了~!走水了~!聽這聲音就在耳朵邊似的。”
“嚇得我一骨碌爬起來,披了衣服跑出門房一看,好家夥,濃煙滾滾啊,順風飄來的灰燼直嗆鼻子。我踏拉著鞋子就往糧倉跑,看看能不能幫點什麽忙。可剛跑到糧倉旁,就看見一棟糧倉的房頂已經燒穿了,通紅通紅的火苗子嘶嘶叫著往上竄,嚇死人了!”
楊秋池停下腳步,很有興趣地問道:“你看見房頂燒穿了的嗎?”
“是啊,房頂先時冒出濃煙,然後火苗子就鑽出房頂,越燒越大了,然後蔓延到所有的糧倉,燒的半邊天都紅了,從深夜燒到天亮,最後才被救滅。我從小到大還沒看見過這麽大的火呢。”
“糧倉都是緊挨著的嗎?”
“是啊,一棟挨著一棟,相距隻有十來步,一共有十多棟呢,都裝滿了朝廷運來放糧的糧食,好可惜啊!”門房搖著頭歎了口氣,又道:“幸虧衙門大堂宅院都離得遠,水龍隊又及時趕到救火,衙門才得以保全,可那麽多的糧食,全都燒成了灰燼。”
“真可惜,要是放給老百姓,能救活多少饑民啊。”楊秋池感歎道。
“就是!”門房也跟著歎道,“兩位布政使大人氣得都差點瘋了,把失火的看守們都抓了起來,說要治罪問斬,可這又有什麽用呢。”
“你看見火燒穿房頂是在什麽地方,還記得嗎?”
門房低頭想了想,說道:“好像是北邊第二個糧倉最先起的火,”又想了想,搖搖頭,“不不,好像是第三個……,不不,好像先是第二個,然後緊接著第三個糧倉也燒穿了房頂,再下來到處都燃起來了,我也記不清楚了,反正後來到處都是火。”
聽了門房的話,楊秋池若有所思點點頭,又問道:“你還記得那晚上刮風嗎?刮什麽風?”
“刮!好大的風呢!寒冬臘月的怎麽會不刮風呢,至於是什麽風我得想想,”門房皺著眉頭,用手指敲著腦門,“想起來了,我記得當時救火的水龍隊一直在喊著,把南邊的房子拆掉,好阻斷火路,對了,當時刮的是北風,沒錯,火苗子也是往南的。”
說到這裏,門房有些奇怪,問道:“大人,您問這些是……”
“哦,嘿嘿,沒甚麽,我也很好奇,我也聽說這場火特別大,差點把衙門都燒了,所以進來看看,以後別人問起來,好給他們講古啊。嘿嘿。”楊秋池隨口編了個理由。
門房頓時相信了,連連點頭:“是啊,這麽大的一場火,真是很罕見呢。”
說話間,來到了燒毀的糧倉前。這糧倉是用一丈多高的圍牆圍著的。進到裏麵,抬眼一望,果然,一大片殘垣斷壁,還沒有完全燒毀的木頭架子黑漆漆地橫七豎八地躺在那裏。
楊秋池問門房:“你當時看見最初起火的是在什麽地方?”
門房指了指北邊一處斷壁殘骸:“就是那,先是從北邊數過來的第二棟糧倉的房頂被燒穿了,接著第三棟的房頂也被燒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