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高迴報,也確實是高風險!胡光墉心裏是十分讚同,但卻不敢貿然表態,大清推行金本位已是勢在必行,如何處理數額極其龐大的白銀,是擺在他們麵前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為此,元奇銀行高層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
如今國際貿易一律都是用黃金結算,大清與各國貿易也是如此,要讓白銀外流,最好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在國際市場上拋售,德意誌實行金本位就是在國際市場上大量拋售白銀,兌換黃金。
不過德意誌可以如此做,大清卻不行,因為大清的白銀數額太大,真要在國際上拋售,必然引起恐慌,導致白銀價格直線下跌,他們損失不起。
毫無疑問的,這次經濟危機是大清將巨額白銀流出去的最好機會,美利堅是金銀複合本位製,白銀與黃金一樣都是法定貨幣,而且美利堅目前急需資金注入,即便明白巨額白銀流入會給日後帶來巨大的麻煩,也會考慮接受以求先渡過眼前的危機。
問題在於,這樣做的風險實在太大,這等於是挪用發行紙鈔的保證金,性質很嚴重,一旦走漏風聲,影響元奇的聲譽不說,還會引發前所未有的擠兌!
沉吟了一陣,他才斟酌著道:“國內巨額白銀若是能夠順利流出去兌換成黃金、有價證券或者其他資產,無疑會極大的縮短我國推行金本位的時間,這確實是難得的機會,不過,風險也確實不小,不論國內還國外,希望元奇倒閉破產的都大有人在,一旦消息泄露,咱們如何應對?”
“未慮勝,先慮敗,這是大將風範。”易知足微笑著肯定了一句,這才道:“我們應該換個思路,我們這不是挪用紙鈔的保證金,而是用黃金逐步的替換作為保證金的白銀,為推進金本位做準備。
我們可以先進行輿論引導,定下推行金本位的時間,讓朝野上下都知道,元奇即將推行金本位,另外,我們可以再誇大南非金礦的產量,讓朝野上下相信,元奇有推行金本位的實力。”
說到這裏,他笑了笑,“也不算的是誇大,實際上德蘭士瓦金礦的產量有著很大的潛力,隻要投入足夠的機器和人力,在年產百噸的基礎上仍然可以逐年大幅的增加。
隻要朝野上下對這兩點深信不疑,即便是走漏了風聲,問題也不大,完全可以解釋這是推行金本位的需要。”
趙烈文道:“百姓們關心的隻是手裏的紙鈔是否能隨時兌換現銀,對於推行金本位並無多大的興趣,畢竟我國使用白銀已經有數百年之久。”
易知足道:“百姓們總該關心手裏錢會不會貶值罷?白銀正在逐步貶值,這是不爭的事實。”
胡光墉緩聲道:“隻要能夠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讓百姓接受和認同金本位並不是什麽難事。”
見的胡光墉也讚同,趙烈文不由的有些著急,這可不是小事,一旦失控,可能導致整個元奇崩潰,一旦元奇被擠兌的破產倒閉會是什麽情形?他有些不敢想象。
看了胡光墉一眼,他才沉聲道:“人皆有私心,就算朝野上下認同金本位,一旦消息傳開,依然還是會引發恐慌,會發生擠兌,原本因為一五計劃元奇就已經超發數億紙鈔,一旦發生擠兌,後果不堪設想。
大清的強盛完全是建立在元奇的基礎之上的,元奇容不得半點閃失,豈能接連犯險?當前需要各國正處於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之中,我國隻要能夠避免遭受大的波及,就足以迎頭趕上,學生竊以為,當前宜緩宜穩不宜急,推行金本位大可徐徐圖之。還望大掌櫃慎思。”
這可謂是老成持重之言,易知足也沒駁斥,點了一支煙抽了兩口,他才開口道:“並非是我心急,而是形勢所迫,這些年北美洲頻頻發現銀礦,尤其是墨西哥和美利堅。
墨西哥不消多說一直就是產銀大國,美利堅在上前年也發現超大銀礦,一年產量高達千萬兩,隨著工業的發展,采銀技術也在不斷的升級,蒸汽鑽井、采礦、脫水已經十分普遍,世界白銀的產量也因此不斷提高,之前全球白銀產量不過一年4千萬兩,如今已經達到8千萬兩,而且在繼續提高。
另外,德意誌推行金本位之後,在歐洲大舉推行金馬克,此舉必然刺激歐洲各國實行金本位,以我估計,最多也就二三年時間,歐洲各國就會相繼實行金本位。
一旦歐洲各國相繼實行金本位,白銀的價格必然是一瀉千裏,甚至有可能腰斬,即便元奇財大氣粗也難以承受如此巨額的損失。
因此,我們必須借助這場經濟危機,將白銀轉移出去,然後搶在西洋各國之前實行金本位,非是我急於求成,而是時不我待!”
聽的這番話,趙烈文頓時默然,如果白銀價格腰斬,損失將數以億計,如此巨額的損失,即使是元奇也會傷筋動骨,略微沉吟他才道:“能不能與美利堅簽訂一份協議,以白銀兌換黃金.......。”
“這法子好。”易知足笑道:“門內撒土迷外人眼,誰知道美利堅的黃金是否運來?。”
胡光墉亦是笑道:“如此一來,也沒有必要遮遮掩掩,大可光明正大的輸出白銀。”頓了頓,他才道:“不過,這份協議的兌換比要略微高一點,否則容易令人生疑。”
“這是自然,假戲亦要真做。”易知足頜首道:“如今國際市場上的金銀兌換比已經迴落到一比二十,咱們直接提高到一比二十五!而且這數額也不能太大。”
兩天後,美領事館馬車再次駛進了鎮南王府,衛三畏笑容滿麵的走下馬車,快步迎上在門口迎接的易知足,還離著幾步就伸出手笑道:“貴國有句話叫患難見真情,能有貴國這樣的盟友是美利堅的榮幸。”
易知足臉上的笑容很淡,一邊握手一邊道:“對於貴我兩國來說,這都是一件好事,不過,這事風險不小.......。”說著,他伸手禮讓道:“進屋再說。”
如今國際貿易一律都是用黃金結算,大清與各國貿易也是如此,要讓白銀外流,最好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在國際市場上拋售,德意誌實行金本位就是在國際市場上大量拋售白銀,兌換黃金。
不過德意誌可以如此做,大清卻不行,因為大清的白銀數額太大,真要在國際上拋售,必然引起恐慌,導致白銀價格直線下跌,他們損失不起。
毫無疑問的,這次經濟危機是大清將巨額白銀流出去的最好機會,美利堅是金銀複合本位製,白銀與黃金一樣都是法定貨幣,而且美利堅目前急需資金注入,即便明白巨額白銀流入會給日後帶來巨大的麻煩,也會考慮接受以求先渡過眼前的危機。
問題在於,這樣做的風險實在太大,這等於是挪用發行紙鈔的保證金,性質很嚴重,一旦走漏風聲,影響元奇的聲譽不說,還會引發前所未有的擠兌!
沉吟了一陣,他才斟酌著道:“國內巨額白銀若是能夠順利流出去兌換成黃金、有價證券或者其他資產,無疑會極大的縮短我國推行金本位的時間,這確實是難得的機會,不過,風險也確實不小,不論國內還國外,希望元奇倒閉破產的都大有人在,一旦消息泄露,咱們如何應對?”
“未慮勝,先慮敗,這是大將風範。”易知足微笑著肯定了一句,這才道:“我們應該換個思路,我們這不是挪用紙鈔的保證金,而是用黃金逐步的替換作為保證金的白銀,為推進金本位做準備。
我們可以先進行輿論引導,定下推行金本位的時間,讓朝野上下都知道,元奇即將推行金本位,另外,我們可以再誇大南非金礦的產量,讓朝野上下相信,元奇有推行金本位的實力。”
說到這裏,他笑了笑,“也不算的是誇大,實際上德蘭士瓦金礦的產量有著很大的潛力,隻要投入足夠的機器和人力,在年產百噸的基礎上仍然可以逐年大幅的增加。
隻要朝野上下對這兩點深信不疑,即便是走漏了風聲,問題也不大,完全可以解釋這是推行金本位的需要。”
趙烈文道:“百姓們關心的隻是手裏的紙鈔是否能隨時兌換現銀,對於推行金本位並無多大的興趣,畢竟我國使用白銀已經有數百年之久。”
易知足道:“百姓們總該關心手裏錢會不會貶值罷?白銀正在逐步貶值,這是不爭的事實。”
胡光墉緩聲道:“隻要能夠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讓百姓接受和認同金本位並不是什麽難事。”
見的胡光墉也讚同,趙烈文不由的有些著急,這可不是小事,一旦失控,可能導致整個元奇崩潰,一旦元奇被擠兌的破產倒閉會是什麽情形?他有些不敢想象。
看了胡光墉一眼,他才沉聲道:“人皆有私心,就算朝野上下認同金本位,一旦消息傳開,依然還是會引發恐慌,會發生擠兌,原本因為一五計劃元奇就已經超發數億紙鈔,一旦發生擠兌,後果不堪設想。
大清的強盛完全是建立在元奇的基礎之上的,元奇容不得半點閃失,豈能接連犯險?當前需要各國正處於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之中,我國隻要能夠避免遭受大的波及,就足以迎頭趕上,學生竊以為,當前宜緩宜穩不宜急,推行金本位大可徐徐圖之。還望大掌櫃慎思。”
這可謂是老成持重之言,易知足也沒駁斥,點了一支煙抽了兩口,他才開口道:“並非是我心急,而是形勢所迫,這些年北美洲頻頻發現銀礦,尤其是墨西哥和美利堅。
墨西哥不消多說一直就是產銀大國,美利堅在上前年也發現超大銀礦,一年產量高達千萬兩,隨著工業的發展,采銀技術也在不斷的升級,蒸汽鑽井、采礦、脫水已經十分普遍,世界白銀的產量也因此不斷提高,之前全球白銀產量不過一年4千萬兩,如今已經達到8千萬兩,而且在繼續提高。
另外,德意誌推行金本位之後,在歐洲大舉推行金馬克,此舉必然刺激歐洲各國實行金本位,以我估計,最多也就二三年時間,歐洲各國就會相繼實行金本位。
一旦歐洲各國相繼實行金本位,白銀的價格必然是一瀉千裏,甚至有可能腰斬,即便元奇財大氣粗也難以承受如此巨額的損失。
因此,我們必須借助這場經濟危機,將白銀轉移出去,然後搶在西洋各國之前實行金本位,非是我急於求成,而是時不我待!”
聽的這番話,趙烈文頓時默然,如果白銀價格腰斬,損失將數以億計,如此巨額的損失,即使是元奇也會傷筋動骨,略微沉吟他才道:“能不能與美利堅簽訂一份協議,以白銀兌換黃金.......。”
“這法子好。”易知足笑道:“門內撒土迷外人眼,誰知道美利堅的黃金是否運來?。”
胡光墉亦是笑道:“如此一來,也沒有必要遮遮掩掩,大可光明正大的輸出白銀。”頓了頓,他才道:“不過,這份協議的兌換比要略微高一點,否則容易令人生疑。”
“這是自然,假戲亦要真做。”易知足頜首道:“如今國際市場上的金銀兌換比已經迴落到一比二十,咱們直接提高到一比二十五!而且這數額也不能太大。”
兩天後,美領事館馬車再次駛進了鎮南王府,衛三畏笑容滿麵的走下馬車,快步迎上在門口迎接的易知足,還離著幾步就伸出手笑道:“貴國有句話叫患難見真情,能有貴國這樣的盟友是美利堅的榮幸。”
易知足臉上的笑容很淡,一邊握手一邊道:“對於貴我兩國來說,這都是一件好事,不過,這事風險不小.......。”說著,他伸手禮讓道:“進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