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邸報上刊載出鹹豐的諭旨,呂宋、爪哇正式建省,設府置縣,呂宋設十府四十六縣,爪哇設十五府,五十五縣,並升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馬儀清為呂宋巡撫,南洋海軍參將燕揚天為呂宋提督。
消息傳開,移民南洋的親朋好友無不振奮,原本猶豫著是否移民的如今也是蠢蠢欲動,當然,最為高興的莫過於等著補缺的候補官員了,對他們來說,這簡直是天底下最令人振奮的消息,南洋兩省,二十五府一百零一縣,這意味著至少是數百個實缺。
大清什麽最多?官多,尤其是候補官多,因為實行捐官製度,大量謀官者拿錢買官,不過,花錢買來的官,僅僅隻是一個職銜,並不是實缺,要想得到實缺,必須等有官位空出來才能遞補上,這種有官銜而無實缺,時時巴望著補缺的官,就是候補官。
大清候補官有多少?數以萬計,這些年朝廷有期國債,無期國債,已然是大幅減少捐官的數量,但怎麽也架不住數十年的積累,缺少官多,候補官的數量依然是逐年遞增的趨勢,‘過江名士多於鯽’‘官吏多如蟻’都是譏諷候補官多的。
候補官又名‘災官’,意思是候補官是活受罪,如同受災一樣,因為候補官的數量相當多,遞補上一個實缺極為不易,而當了候補官,大小總是一個官,需要維持官的體麵排場,如雇用長隨,酒食征逐,交際應酬,都是少不了的,這就需要花很多錢,而候補官由於沒有實際差使,也就沒有絲毫收入,所以往往弄得窮困不堪,甚至有候補官饑寒而死。
京師,正陽門外的大兒胡同。
三十出頭的汪有謙一早就起身,收拾利落後帶著長隨乘轎趕往吏部,他是江蘇人,捐了個知府,在吏部苦苦等待補缺,一等就是五年,奈何時運不濟,吏部擎簽,每次都輪不上,南洋新建兩省二十五府,讓他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
雖說南洋懸於海外,但聽聞地盤著實不小,呂宋爪哇兩省合計有江南四五省之大,而且,他也著實厭倦了這樣無休無止,似乎永遠也到不了頭的等待,候補難,難於上青天,象他這般等候四五年的壓根就不算什麽,等候十年,十年以上的大有人在。
別是地方他不清楚,江寧的情況他是知曉的,去年友人來信,說江寧的各種候補官總計四千餘員,其中道員三百餘,府、直隸州三百餘,州、縣一千四百餘,佐貳雜職二千餘,而江寧當年的官缺,合道、府、廳、州、縣計之,才不滿七十缺。
他找不到門路,也實在是等不起,在京師再耗幾年,隻怕等不到補缺,他就先的餓死,所以他決定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南洋懸於海外,出海航行風險不小,應該沒什麽人願意去。
匆匆趕到戶部夾道,一下轎見的夾道裏居然站滿了身著官袍的候補官,汪有謙心裏登時一片冰涼,他著實是沒料到,在他看來沒什麽人願意去的南洋官員竟然也如此搶手,他正遲疑著要不要過去,卻見的與他年紀相仿的同鄉——候補知縣李陽宇衝他招手,當即便緩步踱了過去。
才走近,就聽的一人道:“......易選官沒聽說過,吳三桂的西選官、年羹堯的年選官聽說過沒有?”
聽的這話,汪有謙心裏一驚,南洋兩省的官員是易選官?在籍南洋大臣,南洋提督、一等侯爵、元奇大掌櫃易知足舉薦選官?
“你們這是提著豬頭拜錯了廟門,要想去南洋做官,得去廣州找元奇的易大掌櫃,不過,我可的好心提醒你們一句,南洋為官,有風險。”那位候補官似乎也清楚這話犯忌諱,賣弄完之後衝眾人拱了拱手,“言盡於此,諸位不妨好好掂量一番。”說完,就徑直離開。
他一走,夾道裏一眾候補官登時就議論開了,“那馬儀清是道光二十四年進士,原廣州十三行順泰行馬佐良子,去年才升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今年就升為呂宋巡撫,看來這南洋兩省之官,還真有可能是易選官。”
“說的也是,否則朝廷何以隻委任了呂宋巡撫和提督,其他的隻字不提。”
“易選官又如何?元奇莫非還會造反不成?”
“這可難說,當年誰會想到三藩會反?”
“我說,諸位想太多了吧,幹滿一任,或遷升或調任,元奇造不造反,與咱們何幹?這缺可不是說補就能補上的,是不是?”
“這話在理,隻要在咱們任上元奇不造反,就跟咱們沒關係。”
“諸位就別費勁了,南洋官不論好壞,都跟咱們沒關係,廣州的候補官沒有四千也有三千,人家可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聽的這話,不少人心裏登時都冰涼冰涼的,從京師趕到廣州,再快也要一個月罷,等他們趕到廣州,隻怕是連黃花菜都涼了。
汪有謙拉了拉李陽宇衣角,兩人踱到夾道另一頭的偏僻處,見的無人,李陽宇才道:“益之兄可是打算去廣州試一試?”
“這是個機會,不試一試如何甘心?”汪有謙緩聲道:“留在京師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我不想繼續在這裏耗下去......。”
“可.....。”李陽宇猶豫著道:“等咱們趕到廣州,來得及嗎?”
“從京師到上海,然後再乘火輪船到廣州,大半個月足矣。”汪有謙緩聲道:“廣州候補官雖多,但能讓易侯爺瞧的上眼的怕是不多,南洋移民,元奇是花了大價錢的,我琢磨著,赴南洋上任的官員必須年輕有學識還的愛民如子,候補官裏符合條件的怕是不多,怎麽說,咱們也的去試一試。”
李陽宇壓低聲音道:“益之兄就不擔心元奇?”
聽的這話,汪有謙微微笑了笑,道:“元奇真要造反,這天下是誰的還未嚐可知,何必操這閑心?”
李陽宇眼睛一亮,這話倒真是說到了點子上,當即點頭道:“同去!事不宜遲,收拾下,咱們明日就動身。”
近水樓台先得月,邸報一抵達廣州,西關磊園大門外登時車水馬龍,城內的候補官一窩蜂的趕了過來,爭著搶著遞帖子,希望能見上易知足一麵,毛遂自薦前往南洋為官,畢竟在廣州苦苦候缺,誰也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能有現成的缺補上,就算條件差點,那也是實缺不是,幹滿一任換地方,比等著候補不知強了多少倍。
磊園內,長樂書屋。
聞報門前街道已被候補官擠的水泄不通,易知足看了包世臣一眼,笑道:“廣州城居然會有如此多的候補官?”
嚴格來說,易知足本人實際上也算是捐官出身,不過,他的情況稍稍有點不同,他是行商,是道光親口賞賜的四品頂戴,也沒經曆過候缺,屬於皇帝簡拔,直接實授上海道,包世臣知道他不明白這裏麵的情況。
略微沉吟,才道:“地方官員的額數是相對固定的,每個官職依其重要程度不同,分歸不同部門選授,總的來說官缺三大類,皇帝簡選缺,督撫提調缺,吏部部選缺。
集中在省城的候補官,就是屬於督撫提調缺,集中在京師的則是屬於另兩類,候補官多,實缺少,僧多粥少,想補上實缺非的經過漫長的等待,十年八年都不算遲,南洋建省,設府置縣,大掌櫃舉薦選官的風聲應該也傳開了,因為南洋官不受上述三類限製,所以他們才一窩蜂的趕來想撞撞運氣。”
說到這裏,他撫了撫頜下短須,含笑道:“這才是開始,過的幾日,廣西、湖南、江西、福建、江浙的候補官都會紛紛趕來,對於他們來說,這等於是額外的機會,他們不會輕易放過的。”
易知足道:“這些個候補官我可不敢用,此番怕是又的讓他們失望了。”
“南洋兩省二十五府一百單一縣,道府縣官,佐貳雜職,官缺總計有上千之數。”包世臣緩聲道:“大掌櫃打算如何舉薦選官?”
易知足斟酌著道:“私聘士子為官,沒有先例,朝廷估計也不會應允,我打算著沿海各省縣學州學府學書院舉薦年輕俊才,然後給他們捐官......。”
包世臣微微點了點頭,捐官雖然要花費不少銀子,但如此做才不會破壞朝廷的規矩,才能得到朝廷的認可,略微沉吟,他才道:“老夫認為,應該從這些候補官中擇優選用一批,如此,朝廷才無話可說,朝廷委任三成,候補官委任三成,剩下四成著沿海各省學院舉薦,如此,朝廷顏麵上也好看些。”
聽的這話,易知足一笑,“眼下討論還言之過早,我已吩咐下去,分頭通知江浙閩粵贛五省各府縣書院,定在下個月十五之前迴複,且先看看有多是士子願意去南洋為官,再做商議。”
“估計會讓大掌櫃失望。”包世臣道:“南洋畢竟懸於海外,且是新建之省,荒僻簡陋,怕是沒多少士子樂意前往為官,況且,此舉未有先例,一眾夫子、士子對此應該是心存疑慮,怕是有心無膽。”
稍稍沉吟,易知足才道:“左右不過一月,這邊先對候補官進行摸底,進行初步甄選。”
話才落音,林美蓮走到門口稟報道:“林大安在外求見。”
“看來,是廣西有動靜了。”易知足說著吩咐道:“讓他進來。”
對於太平軍,包世臣也甚是上心,若是太平軍能夠更多的吸引朝廷的注意力,對於元奇來說無疑是件難得的大好事,當即便道:“以大掌櫃看,太平軍此番是突圍的可能性大?還是被全殲的可能性大?”
包世臣之所以如此問,自然是基於之前的情報,太平軍占據永安後,清軍迅速的將永安城團團圍住,不過,圍城是圍了,但清軍內亂不止,一眾將領卻出工不出力,消極怠戰,圍而不攻,太平軍也不突圍,雙方在永城上演了一場場文鬥好戲——投毒、機關、間諜、策反。
瑤山一帶出有爛腸草,其藥最毒,清軍前後采購萬餘斤,放入於穿城而過的河內,見無效果,又募人暗帶鏹水入城灑於城內,以期毒殺太平軍。
投毒不成,清軍又製作一夾板信匣,在裏麵安置自來火、白瞬藥,開匣蓋即爆,匣子上書洪秀全、楊秀清親啟,以圖炸死兩人。
再不成,清軍又派遣許多間諜入城,假裝投誠,在洪秀全接見時尋機刺殺,或者策動城內被脅迫的士紳商賈百姓,實行內外夾攻,結果所有間諜入城之後,便如泥牛入海,毫無音訊。
最成功的要數策反了,被楊秀清派遣出城迴鄉招兵的軍帥周錫能被成功策反叛變,之後迴到永安,準備策反更多的太平軍內應外合,助清軍奪城,結果卻被細心的楊秀清識破,然後假借天父下凡,揭破其陰謀。
永安城半年文鬥,奇招迭出,隻看的易知足笑的打跌,不過,圍困半年,太平軍也是元氣大傷,糧草倒還撐得住,但食鹽、彈藥盡皆耗盡,因為瘟疫,非戰鬥減員情況亦十分嚴重。
鹹豐對於廣西如此溫和的戰局也終於是忍不住了,下旨嚴斥塞尚阿,並溫言勉勵廣西提督向榮,裝病的向榮終於振作起來,整頓營伍與吳蘭泰合攻永安城。
文鬥改武鬥,清軍、太平軍圍繞永安城附近的戰略據點連番大戰血戰,雙方都損失慘重,不過,清軍有源源不斷的援兵增援,太平軍卻是死一個少一個,兵力嚴重消耗,之前得到的情報,圍城的清軍尚且有四萬,永安城內的太平軍在入城時有三萬餘人,如今剩下的連一萬都不到。
是以聽聞廣西有消息,包世臣才會如此問,實是對太平軍極為不看好,在他看來,太平軍早就應該選擇突圍,區區一座州城,有何留戀之處?
易知足毫不遲疑的迴答道:“太平軍不會就此夭折,必定能夠突圍!”
消息傳開,移民南洋的親朋好友無不振奮,原本猶豫著是否移民的如今也是蠢蠢欲動,當然,最為高興的莫過於等著補缺的候補官員了,對他們來說,這簡直是天底下最令人振奮的消息,南洋兩省,二十五府一百零一縣,這意味著至少是數百個實缺。
大清什麽最多?官多,尤其是候補官多,因為實行捐官製度,大量謀官者拿錢買官,不過,花錢買來的官,僅僅隻是一個職銜,並不是實缺,要想得到實缺,必須等有官位空出來才能遞補上,這種有官銜而無實缺,時時巴望著補缺的官,就是候補官。
大清候補官有多少?數以萬計,這些年朝廷有期國債,無期國債,已然是大幅減少捐官的數量,但怎麽也架不住數十年的積累,缺少官多,候補官的數量依然是逐年遞增的趨勢,‘過江名士多於鯽’‘官吏多如蟻’都是譏諷候補官多的。
候補官又名‘災官’,意思是候補官是活受罪,如同受災一樣,因為候補官的數量相當多,遞補上一個實缺極為不易,而當了候補官,大小總是一個官,需要維持官的體麵排場,如雇用長隨,酒食征逐,交際應酬,都是少不了的,這就需要花很多錢,而候補官由於沒有實際差使,也就沒有絲毫收入,所以往往弄得窮困不堪,甚至有候補官饑寒而死。
京師,正陽門外的大兒胡同。
三十出頭的汪有謙一早就起身,收拾利落後帶著長隨乘轎趕往吏部,他是江蘇人,捐了個知府,在吏部苦苦等待補缺,一等就是五年,奈何時運不濟,吏部擎簽,每次都輪不上,南洋新建兩省二十五府,讓他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
雖說南洋懸於海外,但聽聞地盤著實不小,呂宋爪哇兩省合計有江南四五省之大,而且,他也著實厭倦了這樣無休無止,似乎永遠也到不了頭的等待,候補難,難於上青天,象他這般等候四五年的壓根就不算什麽,等候十年,十年以上的大有人在。
別是地方他不清楚,江寧的情況他是知曉的,去年友人來信,說江寧的各種候補官總計四千餘員,其中道員三百餘,府、直隸州三百餘,州、縣一千四百餘,佐貳雜職二千餘,而江寧當年的官缺,合道、府、廳、州、縣計之,才不滿七十缺。
他找不到門路,也實在是等不起,在京師再耗幾年,隻怕等不到補缺,他就先的餓死,所以他決定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南洋懸於海外,出海航行風險不小,應該沒什麽人願意去。
匆匆趕到戶部夾道,一下轎見的夾道裏居然站滿了身著官袍的候補官,汪有謙心裏登時一片冰涼,他著實是沒料到,在他看來沒什麽人願意去的南洋官員竟然也如此搶手,他正遲疑著要不要過去,卻見的與他年紀相仿的同鄉——候補知縣李陽宇衝他招手,當即便緩步踱了過去。
才走近,就聽的一人道:“......易選官沒聽說過,吳三桂的西選官、年羹堯的年選官聽說過沒有?”
聽的這話,汪有謙心裏一驚,南洋兩省的官員是易選官?在籍南洋大臣,南洋提督、一等侯爵、元奇大掌櫃易知足舉薦選官?
“你們這是提著豬頭拜錯了廟門,要想去南洋做官,得去廣州找元奇的易大掌櫃,不過,我可的好心提醒你們一句,南洋為官,有風險。”那位候補官似乎也清楚這話犯忌諱,賣弄完之後衝眾人拱了拱手,“言盡於此,諸位不妨好好掂量一番。”說完,就徑直離開。
他一走,夾道裏一眾候補官登時就議論開了,“那馬儀清是道光二十四年進士,原廣州十三行順泰行馬佐良子,去年才升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今年就升為呂宋巡撫,看來這南洋兩省之官,還真有可能是易選官。”
“說的也是,否則朝廷何以隻委任了呂宋巡撫和提督,其他的隻字不提。”
“易選官又如何?元奇莫非還會造反不成?”
“這可難說,當年誰會想到三藩會反?”
“我說,諸位想太多了吧,幹滿一任,或遷升或調任,元奇造不造反,與咱們何幹?這缺可不是說補就能補上的,是不是?”
“這話在理,隻要在咱們任上元奇不造反,就跟咱們沒關係。”
“諸位就別費勁了,南洋官不論好壞,都跟咱們沒關係,廣州的候補官沒有四千也有三千,人家可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聽的這話,不少人心裏登時都冰涼冰涼的,從京師趕到廣州,再快也要一個月罷,等他們趕到廣州,隻怕是連黃花菜都涼了。
汪有謙拉了拉李陽宇衣角,兩人踱到夾道另一頭的偏僻處,見的無人,李陽宇才道:“益之兄可是打算去廣州試一試?”
“這是個機會,不試一試如何甘心?”汪有謙緩聲道:“留在京師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我不想繼續在這裏耗下去......。”
“可.....。”李陽宇猶豫著道:“等咱們趕到廣州,來得及嗎?”
“從京師到上海,然後再乘火輪船到廣州,大半個月足矣。”汪有謙緩聲道:“廣州候補官雖多,但能讓易侯爺瞧的上眼的怕是不多,南洋移民,元奇是花了大價錢的,我琢磨著,赴南洋上任的官員必須年輕有學識還的愛民如子,候補官裏符合條件的怕是不多,怎麽說,咱們也的去試一試。”
李陽宇壓低聲音道:“益之兄就不擔心元奇?”
聽的這話,汪有謙微微笑了笑,道:“元奇真要造反,這天下是誰的還未嚐可知,何必操這閑心?”
李陽宇眼睛一亮,這話倒真是說到了點子上,當即點頭道:“同去!事不宜遲,收拾下,咱們明日就動身。”
近水樓台先得月,邸報一抵達廣州,西關磊園大門外登時車水馬龍,城內的候補官一窩蜂的趕了過來,爭著搶著遞帖子,希望能見上易知足一麵,毛遂自薦前往南洋為官,畢竟在廣州苦苦候缺,誰也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能有現成的缺補上,就算條件差點,那也是實缺不是,幹滿一任換地方,比等著候補不知強了多少倍。
磊園內,長樂書屋。
聞報門前街道已被候補官擠的水泄不通,易知足看了包世臣一眼,笑道:“廣州城居然會有如此多的候補官?”
嚴格來說,易知足本人實際上也算是捐官出身,不過,他的情況稍稍有點不同,他是行商,是道光親口賞賜的四品頂戴,也沒經曆過候缺,屬於皇帝簡拔,直接實授上海道,包世臣知道他不明白這裏麵的情況。
略微沉吟,才道:“地方官員的額數是相對固定的,每個官職依其重要程度不同,分歸不同部門選授,總的來說官缺三大類,皇帝簡選缺,督撫提調缺,吏部部選缺。
集中在省城的候補官,就是屬於督撫提調缺,集中在京師的則是屬於另兩類,候補官多,實缺少,僧多粥少,想補上實缺非的經過漫長的等待,十年八年都不算遲,南洋建省,設府置縣,大掌櫃舉薦選官的風聲應該也傳開了,因為南洋官不受上述三類限製,所以他們才一窩蜂的趕來想撞撞運氣。”
說到這裏,他撫了撫頜下短須,含笑道:“這才是開始,過的幾日,廣西、湖南、江西、福建、江浙的候補官都會紛紛趕來,對於他們來說,這等於是額外的機會,他們不會輕易放過的。”
易知足道:“這些個候補官我可不敢用,此番怕是又的讓他們失望了。”
“南洋兩省二十五府一百單一縣,道府縣官,佐貳雜職,官缺總計有上千之數。”包世臣緩聲道:“大掌櫃打算如何舉薦選官?”
易知足斟酌著道:“私聘士子為官,沒有先例,朝廷估計也不會應允,我打算著沿海各省縣學州學府學書院舉薦年輕俊才,然後給他們捐官......。”
包世臣微微點了點頭,捐官雖然要花費不少銀子,但如此做才不會破壞朝廷的規矩,才能得到朝廷的認可,略微沉吟,他才道:“老夫認為,應該從這些候補官中擇優選用一批,如此,朝廷才無話可說,朝廷委任三成,候補官委任三成,剩下四成著沿海各省學院舉薦,如此,朝廷顏麵上也好看些。”
聽的這話,易知足一笑,“眼下討論還言之過早,我已吩咐下去,分頭通知江浙閩粵贛五省各府縣書院,定在下個月十五之前迴複,且先看看有多是士子願意去南洋為官,再做商議。”
“估計會讓大掌櫃失望。”包世臣道:“南洋畢竟懸於海外,且是新建之省,荒僻簡陋,怕是沒多少士子樂意前往為官,況且,此舉未有先例,一眾夫子、士子對此應該是心存疑慮,怕是有心無膽。”
稍稍沉吟,易知足才道:“左右不過一月,這邊先對候補官進行摸底,進行初步甄選。”
話才落音,林美蓮走到門口稟報道:“林大安在外求見。”
“看來,是廣西有動靜了。”易知足說著吩咐道:“讓他進來。”
對於太平軍,包世臣也甚是上心,若是太平軍能夠更多的吸引朝廷的注意力,對於元奇來說無疑是件難得的大好事,當即便道:“以大掌櫃看,太平軍此番是突圍的可能性大?還是被全殲的可能性大?”
包世臣之所以如此問,自然是基於之前的情報,太平軍占據永安後,清軍迅速的將永安城團團圍住,不過,圍城是圍了,但清軍內亂不止,一眾將領卻出工不出力,消極怠戰,圍而不攻,太平軍也不突圍,雙方在永城上演了一場場文鬥好戲——投毒、機關、間諜、策反。
瑤山一帶出有爛腸草,其藥最毒,清軍前後采購萬餘斤,放入於穿城而過的河內,見無效果,又募人暗帶鏹水入城灑於城內,以期毒殺太平軍。
投毒不成,清軍又製作一夾板信匣,在裏麵安置自來火、白瞬藥,開匣蓋即爆,匣子上書洪秀全、楊秀清親啟,以圖炸死兩人。
再不成,清軍又派遣許多間諜入城,假裝投誠,在洪秀全接見時尋機刺殺,或者策動城內被脅迫的士紳商賈百姓,實行內外夾攻,結果所有間諜入城之後,便如泥牛入海,毫無音訊。
最成功的要數策反了,被楊秀清派遣出城迴鄉招兵的軍帥周錫能被成功策反叛變,之後迴到永安,準備策反更多的太平軍內應外合,助清軍奪城,結果卻被細心的楊秀清識破,然後假借天父下凡,揭破其陰謀。
永安城半年文鬥,奇招迭出,隻看的易知足笑的打跌,不過,圍困半年,太平軍也是元氣大傷,糧草倒還撐得住,但食鹽、彈藥盡皆耗盡,因為瘟疫,非戰鬥減員情況亦十分嚴重。
鹹豐對於廣西如此溫和的戰局也終於是忍不住了,下旨嚴斥塞尚阿,並溫言勉勵廣西提督向榮,裝病的向榮終於振作起來,整頓營伍與吳蘭泰合攻永安城。
文鬥改武鬥,清軍、太平軍圍繞永安城附近的戰略據點連番大戰血戰,雙方都損失慘重,不過,清軍有源源不斷的援兵增援,太平軍卻是死一個少一個,兵力嚴重消耗,之前得到的情報,圍城的清軍尚且有四萬,永安城內的太平軍在入城時有三萬餘人,如今剩下的連一萬都不到。
是以聽聞廣西有消息,包世臣才會如此問,實是對太平軍極為不看好,在他看來,太平軍早就應該選擇突圍,區區一座州城,有何留戀之處?
易知足毫不遲疑的迴答道:“太平軍不會就此夭折,必定能夠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