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王鼎這麽一打岔,易知足也意識到對方人老成精,沒有必要說那些虛的,當即老老實實的說道:“在下做生意,曆來喜歡共贏,這次之所以寧願賠本賺吆喝,也大力支持朝廷發行國債,固然有為國抒難,為君分憂之意,也有元奇自己的小算盤....。”
這話說的實在,王鼎微微頜首道:“跟江海關有關?”他執掌戶部多年,自然清楚江海關一年的關稅才幾個銀子,也就剛夠給元奇付利息的零頭,對方提出以江海關為抵押,豈能沒有原委?
“中堂明鑒。”易知足緩聲道:“這兩年,元奇在廣東大力推行機器繅絲廠,效果良好,兩江乃大清三大生絲中心之一,元奇計劃將機器繅絲廠在江南推行。在下沒有治理地方的經驗,不過,海關監督,自問還能勉強勝任,有這個身份,足以保證元奇開拓兩江的生絲市場。
再則,英吉利此番提出的談判條件,其一便是公開公布明確的海關稅則,粵海關的情況,中堂想必也清楚,在下確實是想在江海關推行海關革新,積累經驗,以便於在其他海關推行。”
還涉及到與英夷的談判?王鼎沉聲道:“英夷都提了哪些條件?”
易知足早有準備,取出翻譯好的英方談判條件遞過去,王鼎戴上老花鏡逐條逐條細細看完,半晌才輕歎了一聲,道:“大清二百年,何曾受過如此奇恥大辱......?”說著,他抬起頭看向易知足,道:“少穆來信,說你主張先戰後撫,英夷如此氣盛,如何個撫法?”
聽他語氣不善,易知足不由的提了幾分小心,對方是主戰派的領袖,而且秉性剛烈,寧折不彎,一句話不對,可能先前積攢的好印象就沒了,而他此番來京,卻是需要對方大力支持的。
略微沉吟,他才謹慎的道:“在下主張先戰後撫,之所以要先戰,就是為了打擊英方的氣勢,令對方不敢提出太過分的條件,朝廷在與英方談判之時,也不至於太被動太弱勢。之所以要撫,是因為大清無海軍無艦隊,無法從根本上遏製英軍艦隊對大清沿海的侵擾。
江南乃財賦重地,若是被英軍艦隊長期侵擾,在下擔憂恐有重蹈前朝倭寇禍亂東南沿海之覆轍,而且英軍武力之盛,遠非前朝倭寇可比,若是戰爭長期僵持下去,朝廷必然元奇大傷,有動搖國本之憂。”
“英夷艦隊真不可敵?”王鼎盯著他道:“磨刀洋大捷、定海大捷,難不成皆是小勝邀功?”
“在下不知道,他們是怎麽稟報朝廷的。”易知足一臉坦然的道:“磨刀洋一戰,廣東水師組織了上百艘大小戰船圍殲英軍粵海艦隊十幾艘戰艦,最終雖逼迫對方全體投降,但自身傷亡不小,隻能說是一場慘勝。必須要說明的是,英軍粵海艦隊沒有一艘主力戰艦,都是些不入流的輔助戰艦。
至於定海一戰,是用繳獲的英軍戰船騙取了英軍的信任,突然襲擊打了英軍定海艦隊一個措手不及,再則,駐紮定海的英軍當時正大規模爆發瘧疾,值得一提的是,英吉利是島國,重視海軍,本身就是海軍強,陸軍弱。”
這就是兩場大捷的真實情況?燭光下的王鼎仿佛象廟裏木雕泥塑一般,了無生氣,兩場令大清朝野上下歡欣鼓舞的大捷,事實真相竟是如此殘酷,他一時間確實有些難以接受,良久,他才動了動,摘下老花鏡,擦了擦有些發澀的眼睛,道:“琦中堂在廣州,應該也知道事實真相吧?”
易知足微微點了點頭,道:“人多嘴雜,這事根本瞞不住。”
略微沉吟,王鼎才慢吞吞的道:“琦中堂素來識大體顧大局,此事,除非是皇上問起,否則不要再對人提及。”頓了頓,他接著道:“不論是主張抵抗到底還是主張先戰後撫,都先得立足於打,東南承平日久,戰備鬆弛,軍心士氣可鼓不可泄。”
“在下明白。”易知足連忙點頭道。
“年紀大了,老是口幹舌燥。”王鼎說著呷了口茶,拿起合約道:“這得改,朝廷發行國債,哪能用海關做抵押?傳揚出去,朝廷還有何威信可言?將海關革新附在英夷的談判條件之後。”
“謝中堂點撥。”易知足連忙欠身道。
“談談元奇的情況......。”王鼎道:“不僅是銀行,整個元奇的情況都說說。”
次日,易知足一覺睡到九點,這才起身,昨晚與王鼎一席長談直至午夜才結束,臨別之際又特意叮囑他不要四下走動,有關國債發行之事,待與戶部商議之後,再通知他,左右無事,自然是多睡一會兒了。
聽的房間裏有動靜,金英端著水盆毛巾進來,道:“少爺可算是起身了。”
“怎麽著,等不起想出去逛逛這京城?”易知足一邊整理衣裳一邊打趣她,金英放下水盆便過來幫他整理,嘴裏卻沒閑著,“這京師可比廣州冷多了,這季節,咱們在廣州還穿夾衫呢,這裏卻跟過冬一樣。”
“過冬?這可還不是冷的時候。”易知足道:“再過幾日,保不準就會下雪,等下讓常貴帶你們去置辦一套冬衣,別等冷了才急急忙忙去買。”
聽說買衣服,金英一喜,不過,很快她就皺著眉頭道:“常貴一早就出去了,也沒交待一聲。”
易知足不以為意的道:“他不是咱們的人,在京城又熟,保不準是去看望有親戚朋友了。”說著,他問道:“怎的不見李旺?”
“他怕少爺吃不慣這店裏的早點,出去買早點去了。”
易知足瞥了她一眼,道:“這麽有心?該不會是有些人嘴饞了吧?”
見拿她打趣,金英幹脆不做理會,幫他收拾齊整了,才道:“少爺先洗漱,奴婢給你去衝壺熱茶來。”
易知足一杯茶沒喝完,李旺就提著兩個食盒趕了迴來,一邊布早點一邊道:“少爺,方才進店時,見常貴跟一個牽著一條大黃狗的年輕人朝這邊來.....。”
牽大黃狗的年輕人?易知足連忙站起身迎了出去,養狗玩鷹,基本都是八旗紈絝子弟的嗜好,常貴一早出門,多半是通知肅順,自個來了京師了,肅順是正經八百的宗室親貴子弟,他不能不迎。
出的院子,迎麵就碰見常貴和那牽一條黃狗的年輕人,一看之下,易知足就知判斷失誤,那人一身黑不溜秋的短卦,腰間係著一條布條,下著一條灰色褲腿肥闊的套褲,褲口用帶子紮著,一雙踢死牛布鞋,一副市井苦力或是混混潑皮的裝束,怎麽著也跟肅順的身份配不上,肅順即便是庶出,那也是親王庶子,身上還有著三等輔國將軍的爵位。
見對方毫無顧忌的上下打量他,易知足微微笑了笑,畢竟是常貴帶來的,一分薄麵還是要給的,常貴見禮之後,側身讓開,正待介紹,那年輕人已是含笑拱手道:“在下肅順,久聞易兄大名......。”
肅順?京師的宗貴子弟都是這副德行?易知足一楞隨即反應過來,對方不可能騙他,連忙躬身一揖,道:“在下見過六爺。”
肅順一手就托住了他,道:“易兄千萬別如此稱唿,既是金玲的朋友,便是在下的朋友。”
易知足也不客氣,當即側身讓步,伸手道:“雨亭兄,請。”
肅順將大黃狗交給常貴,這才邁步入內,邊走邊笑道:“易兄雖是頭次來京師,但在京師的名頭可不小,修鐵路、發行國債這兩件事情在京師都引起不小的議論,前段時間又收複定海,俘虜數千英夷,可是給咱們大清長足了臉麵。”
不等易知足開口,他停住腳步,一指院子道:“易兄怎麽著也是元奇大掌櫃,又是三品官銜,怎能住這種地方?”
你個宗室子弟打扮的跟混混潑皮似的都不嫌寒磣,我住這地方寒磣了?易知足暗自腹誹了一句,道:“不過是圖個方便罷了。”
“常貴那奴才就是沒一點眼力勁。”肅順說著進了客廳,略微謙讓便坐了下來,道:“易兄此番進京,不會是想謀個實缺吧?”
易知足非他斟了杯茶,伸手請茶之後,才道:“雨亭兄有門路?”
“易兄那可算是找對人了。”肅順笑道:“京師各部院咱都熟,易兄是想做京官還是地方官?”
這家夥難不成是在做捐官補缺的買賣,易知足心裏暗自好笑,肅順是什麽人?是鹹豐朝的權臣,是鹹豐臨終托孤的八大顧命大臣的中堅和核心,是慈禧必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肉中刺,他掌權之時,大膽啟用漢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中興之臣,都曾經得到他的扶持。
京師,他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兩人,一是肅順,一是皇六子奕欣——後世稱之離皇位一步之遙的倒黴蛋,因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擅長與洋人打交道,被送了個綽號‘鬼子六’,而易知足更看重的是,此人是大清的洋務派領袖。
不過,這位倒黴蛋如今還是孩童,才七八歲,他再感興趣也是枉然,眼前的肅順,才是他此番進京刻意結交的目標,既然是有意交好,易知足對他自然是以誠相見,他含笑道:“此番進京,是為了發行國債之事。”
發行國債?肅順大為意外的道:“朝廷決定發行國債了?此事怎的一丁點風聲也未聽聞?是琦中堂親自跟易兄談的?”
易知足點了點頭,隨即起身走到門外吩咐道:“去叫桌上好的席麵,溫兩壺酒來。”
聽的這話,肅順連忙起身道:“易兄這是打臉不是,該是在下為易兄接風洗塵.....。”
易知足含笑道:“晚上,雨亭兄再做東如何?”
這是要與他把酒長談?肅順有些不解,對方有必要如此刻意交好他?他能幫對方什麽忙?發行國債既然是琦善親自與他談的,明擺著是道光是意思,何須他幫忙?再說了,以他的身份,就是有心幫忙,也幫不上不是?僅僅是因為他親王庶子的身份?這似乎可能不大,對方可不是什麽沒見過世麵的土財主,京師最不缺的就是他這號宗親子弟。
取了盒雪茄煙,易知足才返身落坐,遞給琦善一支,道:“抽支雪茄?”
“沒這洋嗜好。”肅順笑著擺了擺手,隨即打探道:“這鐵路真有諸般好處?”
“當然。”易知足點了一支雪茄,這才緩緩說道:“修建鐵路,勢在必行,隻是遲早的問題,早修早受益,都說千裏馬日行千裏,夜行八百,那隻是傳說,但火車一日夜卻能奔行一千五百裏,從廣州到京師,不過三四日光景,而且一輛火車載重足以媲美千輛馬車。
廣州修建的至佛山的鐵路,今年年底或是明年開年就能建成,屆時,就知道在下所言,是否屬實了。”
肅順緩緩點了點頭,火車若是沒有這般好,對方也不會修廣州至佛山的鐵路了,他之所以問這事,是因為京師官場對修鐵路一事爭議頗大,遇著易知足本人,如此好的機會,他自然的詳細打探清楚,略微沉吟,他才道:“修鐵路對朝廷有什麽好處?眼下朝廷最缺的就是銀子......。”
聽的這話,易知足輕笑道:“做生意需要本錢,生意越大,本錢要的就越大,修鐵路是大生意,需要投入的本錢非同一般,但鐵路一旦建成,帶來的收人亦是超乎想象,不說別的,鐵路建成,漕運就可以改為車運,一年能節約多少銀子?”
提到漕運,他隨口問道:“記的在道光六年,漕運就改為海運,為何後來又改迴漕運?”
“易兄似乎對漕運挺說心?”肅順道:“具體原因,我也不知,不過,隱約聽聞過,是因為利益之爭,促使朝廷不得不放棄海運,又迴到漕運。”
說著,他拉迴話題,“修鐵路需要大筆銀子投入,朝廷哪來那麽多銀子?”
易知足語氣輕鬆的道:“不需要朝廷拿銀子,隻需要朝廷給政策。”(未完待續。)
這話說的實在,王鼎微微頜首道:“跟江海關有關?”他執掌戶部多年,自然清楚江海關一年的關稅才幾個銀子,也就剛夠給元奇付利息的零頭,對方提出以江海關為抵押,豈能沒有原委?
“中堂明鑒。”易知足緩聲道:“這兩年,元奇在廣東大力推行機器繅絲廠,效果良好,兩江乃大清三大生絲中心之一,元奇計劃將機器繅絲廠在江南推行。在下沒有治理地方的經驗,不過,海關監督,自問還能勉強勝任,有這個身份,足以保證元奇開拓兩江的生絲市場。
再則,英吉利此番提出的談判條件,其一便是公開公布明確的海關稅則,粵海關的情況,中堂想必也清楚,在下確實是想在江海關推行海關革新,積累經驗,以便於在其他海關推行。”
還涉及到與英夷的談判?王鼎沉聲道:“英夷都提了哪些條件?”
易知足早有準備,取出翻譯好的英方談判條件遞過去,王鼎戴上老花鏡逐條逐條細細看完,半晌才輕歎了一聲,道:“大清二百年,何曾受過如此奇恥大辱......?”說著,他抬起頭看向易知足,道:“少穆來信,說你主張先戰後撫,英夷如此氣盛,如何個撫法?”
聽他語氣不善,易知足不由的提了幾分小心,對方是主戰派的領袖,而且秉性剛烈,寧折不彎,一句話不對,可能先前積攢的好印象就沒了,而他此番來京,卻是需要對方大力支持的。
略微沉吟,他才謹慎的道:“在下主張先戰後撫,之所以要先戰,就是為了打擊英方的氣勢,令對方不敢提出太過分的條件,朝廷在與英方談判之時,也不至於太被動太弱勢。之所以要撫,是因為大清無海軍無艦隊,無法從根本上遏製英軍艦隊對大清沿海的侵擾。
江南乃財賦重地,若是被英軍艦隊長期侵擾,在下擔憂恐有重蹈前朝倭寇禍亂東南沿海之覆轍,而且英軍武力之盛,遠非前朝倭寇可比,若是戰爭長期僵持下去,朝廷必然元奇大傷,有動搖國本之憂。”
“英夷艦隊真不可敵?”王鼎盯著他道:“磨刀洋大捷、定海大捷,難不成皆是小勝邀功?”
“在下不知道,他們是怎麽稟報朝廷的。”易知足一臉坦然的道:“磨刀洋一戰,廣東水師組織了上百艘大小戰船圍殲英軍粵海艦隊十幾艘戰艦,最終雖逼迫對方全體投降,但自身傷亡不小,隻能說是一場慘勝。必須要說明的是,英軍粵海艦隊沒有一艘主力戰艦,都是些不入流的輔助戰艦。
至於定海一戰,是用繳獲的英軍戰船騙取了英軍的信任,突然襲擊打了英軍定海艦隊一個措手不及,再則,駐紮定海的英軍當時正大規模爆發瘧疾,值得一提的是,英吉利是島國,重視海軍,本身就是海軍強,陸軍弱。”
這就是兩場大捷的真實情況?燭光下的王鼎仿佛象廟裏木雕泥塑一般,了無生氣,兩場令大清朝野上下歡欣鼓舞的大捷,事實真相竟是如此殘酷,他一時間確實有些難以接受,良久,他才動了動,摘下老花鏡,擦了擦有些發澀的眼睛,道:“琦中堂在廣州,應該也知道事實真相吧?”
易知足微微點了點頭,道:“人多嘴雜,這事根本瞞不住。”
略微沉吟,王鼎才慢吞吞的道:“琦中堂素來識大體顧大局,此事,除非是皇上問起,否則不要再對人提及。”頓了頓,他接著道:“不論是主張抵抗到底還是主張先戰後撫,都先得立足於打,東南承平日久,戰備鬆弛,軍心士氣可鼓不可泄。”
“在下明白。”易知足連忙點頭道。
“年紀大了,老是口幹舌燥。”王鼎說著呷了口茶,拿起合約道:“這得改,朝廷發行國債,哪能用海關做抵押?傳揚出去,朝廷還有何威信可言?將海關革新附在英夷的談判條件之後。”
“謝中堂點撥。”易知足連忙欠身道。
“談談元奇的情況......。”王鼎道:“不僅是銀行,整個元奇的情況都說說。”
次日,易知足一覺睡到九點,這才起身,昨晚與王鼎一席長談直至午夜才結束,臨別之際又特意叮囑他不要四下走動,有關國債發行之事,待與戶部商議之後,再通知他,左右無事,自然是多睡一會兒了。
聽的房間裏有動靜,金英端著水盆毛巾進來,道:“少爺可算是起身了。”
“怎麽著,等不起想出去逛逛這京城?”易知足一邊整理衣裳一邊打趣她,金英放下水盆便過來幫他整理,嘴裏卻沒閑著,“這京師可比廣州冷多了,這季節,咱們在廣州還穿夾衫呢,這裏卻跟過冬一樣。”
“過冬?這可還不是冷的時候。”易知足道:“再過幾日,保不準就會下雪,等下讓常貴帶你們去置辦一套冬衣,別等冷了才急急忙忙去買。”
聽說買衣服,金英一喜,不過,很快她就皺著眉頭道:“常貴一早就出去了,也沒交待一聲。”
易知足不以為意的道:“他不是咱們的人,在京城又熟,保不準是去看望有親戚朋友了。”說著,他問道:“怎的不見李旺?”
“他怕少爺吃不慣這店裏的早點,出去買早點去了。”
易知足瞥了她一眼,道:“這麽有心?該不會是有些人嘴饞了吧?”
見拿她打趣,金英幹脆不做理會,幫他收拾齊整了,才道:“少爺先洗漱,奴婢給你去衝壺熱茶來。”
易知足一杯茶沒喝完,李旺就提著兩個食盒趕了迴來,一邊布早點一邊道:“少爺,方才進店時,見常貴跟一個牽著一條大黃狗的年輕人朝這邊來.....。”
牽大黃狗的年輕人?易知足連忙站起身迎了出去,養狗玩鷹,基本都是八旗紈絝子弟的嗜好,常貴一早出門,多半是通知肅順,自個來了京師了,肅順是正經八百的宗室親貴子弟,他不能不迎。
出的院子,迎麵就碰見常貴和那牽一條黃狗的年輕人,一看之下,易知足就知判斷失誤,那人一身黑不溜秋的短卦,腰間係著一條布條,下著一條灰色褲腿肥闊的套褲,褲口用帶子紮著,一雙踢死牛布鞋,一副市井苦力或是混混潑皮的裝束,怎麽著也跟肅順的身份配不上,肅順即便是庶出,那也是親王庶子,身上還有著三等輔國將軍的爵位。
見對方毫無顧忌的上下打量他,易知足微微笑了笑,畢竟是常貴帶來的,一分薄麵還是要給的,常貴見禮之後,側身讓開,正待介紹,那年輕人已是含笑拱手道:“在下肅順,久聞易兄大名......。”
肅順?京師的宗貴子弟都是這副德行?易知足一楞隨即反應過來,對方不可能騙他,連忙躬身一揖,道:“在下見過六爺。”
肅順一手就托住了他,道:“易兄千萬別如此稱唿,既是金玲的朋友,便是在下的朋友。”
易知足也不客氣,當即側身讓步,伸手道:“雨亭兄,請。”
肅順將大黃狗交給常貴,這才邁步入內,邊走邊笑道:“易兄雖是頭次來京師,但在京師的名頭可不小,修鐵路、發行國債這兩件事情在京師都引起不小的議論,前段時間又收複定海,俘虜數千英夷,可是給咱們大清長足了臉麵。”
不等易知足開口,他停住腳步,一指院子道:“易兄怎麽著也是元奇大掌櫃,又是三品官銜,怎能住這種地方?”
你個宗室子弟打扮的跟混混潑皮似的都不嫌寒磣,我住這地方寒磣了?易知足暗自腹誹了一句,道:“不過是圖個方便罷了。”
“常貴那奴才就是沒一點眼力勁。”肅順說著進了客廳,略微謙讓便坐了下來,道:“易兄此番進京,不會是想謀個實缺吧?”
易知足非他斟了杯茶,伸手請茶之後,才道:“雨亭兄有門路?”
“易兄那可算是找對人了。”肅順笑道:“京師各部院咱都熟,易兄是想做京官還是地方官?”
這家夥難不成是在做捐官補缺的買賣,易知足心裏暗自好笑,肅順是什麽人?是鹹豐朝的權臣,是鹹豐臨終托孤的八大顧命大臣的中堅和核心,是慈禧必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肉中刺,他掌權之時,大膽啟用漢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中興之臣,都曾經得到他的扶持。
京師,他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兩人,一是肅順,一是皇六子奕欣——後世稱之離皇位一步之遙的倒黴蛋,因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擅長與洋人打交道,被送了個綽號‘鬼子六’,而易知足更看重的是,此人是大清的洋務派領袖。
不過,這位倒黴蛋如今還是孩童,才七八歲,他再感興趣也是枉然,眼前的肅順,才是他此番進京刻意結交的目標,既然是有意交好,易知足對他自然是以誠相見,他含笑道:“此番進京,是為了發行國債之事。”
發行國債?肅順大為意外的道:“朝廷決定發行國債了?此事怎的一丁點風聲也未聽聞?是琦中堂親自跟易兄談的?”
易知足點了點頭,隨即起身走到門外吩咐道:“去叫桌上好的席麵,溫兩壺酒來。”
聽的這話,肅順連忙起身道:“易兄這是打臉不是,該是在下為易兄接風洗塵.....。”
易知足含笑道:“晚上,雨亭兄再做東如何?”
這是要與他把酒長談?肅順有些不解,對方有必要如此刻意交好他?他能幫對方什麽忙?發行國債既然是琦善親自與他談的,明擺著是道光是意思,何須他幫忙?再說了,以他的身份,就是有心幫忙,也幫不上不是?僅僅是因為他親王庶子的身份?這似乎可能不大,對方可不是什麽沒見過世麵的土財主,京師最不缺的就是他這號宗親子弟。
取了盒雪茄煙,易知足才返身落坐,遞給琦善一支,道:“抽支雪茄?”
“沒這洋嗜好。”肅順笑著擺了擺手,隨即打探道:“這鐵路真有諸般好處?”
“當然。”易知足點了一支雪茄,這才緩緩說道:“修建鐵路,勢在必行,隻是遲早的問題,早修早受益,都說千裏馬日行千裏,夜行八百,那隻是傳說,但火車一日夜卻能奔行一千五百裏,從廣州到京師,不過三四日光景,而且一輛火車載重足以媲美千輛馬車。
廣州修建的至佛山的鐵路,今年年底或是明年開年就能建成,屆時,就知道在下所言,是否屬實了。”
肅順緩緩點了點頭,火車若是沒有這般好,對方也不會修廣州至佛山的鐵路了,他之所以問這事,是因為京師官場對修鐵路一事爭議頗大,遇著易知足本人,如此好的機會,他自然的詳細打探清楚,略微沉吟,他才道:“修鐵路對朝廷有什麽好處?眼下朝廷最缺的就是銀子......。”
聽的這話,易知足輕笑道:“做生意需要本錢,生意越大,本錢要的就越大,修鐵路是大生意,需要投入的本錢非同一般,但鐵路一旦建成,帶來的收人亦是超乎想象,不說別的,鐵路建成,漕運就可以改為車運,一年能節約多少銀子?”
提到漕運,他隨口問道:“記的在道光六年,漕運就改為海運,為何後來又改迴漕運?”
“易兄似乎對漕運挺說心?”肅順道:“具體原因,我也不知,不過,隱約聽聞過,是因為利益之爭,促使朝廷不得不放棄海運,又迴到漕運。”
說著,他拉迴話題,“修鐵路需要大筆銀子投入,朝廷哪來那麽多銀子?”
易知足語氣輕鬆的道:“不需要朝廷拿銀子,隻需要朝廷給政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