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從中國迴來。”男人把報紙抖的沙沙作響,好像正在專注地讀文章。
“您是從哪裏迴來的?”溫嫻想,無非是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
男人的下唇顫抖著吐出一個詞:“南京。”
溫嫻身體內所有的血氣都湧向心髒,所有的震撼都奔向大腦。
“您……您在那裏呆了多久?”
“從三五年到四零年三月,我在南京寸步未離。”
“那日本人……您看沒看到日本人……”
黑白的影像和滲血的文字一齊浮現在溫嫻的腦海,在歐洲拚死拚活了這麽久,她都快忘了自己的祖國此刻正遭受怎樣的苦難,自己的同胞正遭受怎樣的殺戮。溫嫻斷斷續續地說著,她渾身發熱,對自己的淚流滿麵並無察覺。
“我看到了,我全看到了。”男人本就幹瘦的臉更加顯得麵無血色:“那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在安全區工作,我向任何機構請求援助,我向日方請求進一步溝通。”
他猛然把報紙放下,露出自己的臉,他的手微微發抖:“感謝上帝,你沒有在那裏遭此劫難。”
可她完全知道發生了什麽,她看過電影,看過照片,去南京旅遊時還特地去遇害者紀念館祭奠。說句沒良心的,當時參觀時她心中隻有一點惋惜與同情,可能還有點害怕。那場屠殺距離她太遠,白骨化為黃土,已經過去了七十餘年。
但現在她對麵正坐著從南京迴來的人,那件事情隻過去了不到三年。
“我應該對此永遠緘默,但我永遠不會那麽做。數萬人,無辜的百姓被殺害……”
“是三十萬人。”在這方麵,溫嫻比他這個親曆者知道更多數據。男人沒有驚詫於她對情報的掌握,繼續說著:“我不該和任何人講這些,但您是中國人。”
他緊張的喝了小半瓶水下去,緩了半天,用帶著南方口音的中文說道:“我應該告訴您,每個中國人都有權知道自己的國家發生了什麽。”
“我都知道。”溫嫻也用中文說著:“我看過影像,還有一些正是你們安全區的人帶出來的。是你們救了我的同胞,我沒想到會有機會親自表達感謝。”
聽到溫嫻的話,男人情緒非常激動,他忍了很久,終於淚流不止:“請原諒我……我真的沒有辦法再呆下去了,我受不了……真的受不了。我以為呆在南京,留在安全區,和難民在一起可以幫助他們更多,但是……我,
我……對不起……我是委員會裏最懦弱膽小的人……”
“你讓這一切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
溫嫻不知道該說什麽,若他都應該懺悔自己太過懦弱,那麽溫嫻就該以死謝罪。
“這正是我要做的。”那男人把手裏的公文包抱的更緊了些,溫嫻頓時都明白了。他手裏就有膠卷和錄影帶!
可能還有自己在後世看到過的!
帶著這些東西走出南京,走出中國,從德國輾轉到法國,一旦被發現就是逮捕的下場,他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和自由冒險。
在這場人類的浩劫裏,孕育出太多偉大的靈魂。他們在戰後會平靜的生活,很少會向家人提及這些,如果沒有有意者的調查拜訪,他們的子孫也永遠不會得知父輩們無私的壯舉。
在這個短暫又漫長的六年裏,無數人平凡的謀求生路,也有無數人從不停歇尋求救贖的腳步。
“您要去法國?”溫嫻給他提了個醒:“那裏開始了戰爭,很不安全。”
“哪裏沒有戰爭呢?我要去英國,迴美國,一切有人肯聽我說話的地方,我都要去。”
“這是很長的旅程。”
“這也是很長的戰爭。上帝已經將人間遺忘,那我們總要做些什麽的。”
長路漫漫,他需要充足的休息。男人睡覺的時候,也死死地把公文包塞進大衣裏。
火車的速度還是落後於溫嫻計劃的進度,因為德法戰爭,每一次停靠都會耗費大量時間進行安全檢查,停滯四五個小時都是有的,這對於舟車勞頓的乘客來說是極大煎熬。
列車終於在兩日後的黃昏穿越邊境,正式到達法國境內,無窮的原野上遍布彈坑,成群結隊的難民拖家帶口的前進著。
窗外的風景很不美好,這不是溫嫻在研一時坐過的觀光火車,車外同樣沒有令人流連忘返的美妙景致。
或許七十年後,這裏會建成現代化的邊境站,但現在也隻有混亂不堪的月台和艱難維持秩序的法國警察。
溫嫻對麵的男人在此站下車,他要換乘其他列車前往加萊,去倫敦,再去美國。
他身上帶著大屠殺的錄像帶,他要將此公之於眾。
“再會,親愛的中國姑娘。”
“再會,勇敢的先生。願此行一切順利。”
“願所有流離失所的人早日迴家。”他帶著鼓勵的神色對
溫嫻點了點頭,又看了一眼外麵的難民。
男人離開了,他的位置上重新來了一位披著修女袍的老婦。
她觀察到了溫嫻蓄滿眼淚的雙眼,慈祥地安慰道:“可憐的孩子,無論遇到什麽事,你都會挺過去的。”
“是的,但在過去之前,我們還要倍受折磨。”
走的越遠,越能體會到同胞這個詞的親切,那個男人消失在溫嫻的視野中,她的不舍擠壓著胸腔,當年出去上大學和父母告別的時候都沒這麽難過。
他會說中文,他剛從中國迴來。這就足夠溫嫻對他產生親人般的感情了。
從邊境站到下一個法國城市,要有半天多的路程,第二天深夜終於到了一個較大的城市,南錫。
從現在開始用德法雙語報站,溫嫻嚐試著聽了一下,看自己有沒有繼承這具身體的語言天賦技能。
她聽懂了,包括站名和那些溫馨提示詞。
於是溫嫻又想找個人對話。
她根本說不出口,腦子裏一片空白,沒有任何法語詞供她使用。這是個很奇妙的感覺,明明知道那些發音都是什麽意思,可就是說不出來,連念都不會。
那就……裝啞巴唄。
她隻能靠日升日落來判斷時間了,等到達巴勒迪克時,才算走完了法國境內二分之一的路程。
前方的鐵軌架在橋上,溫嫻還有點期待那邊的風景。她微微探出頭眺望著,不久便發現火車正在減速。
從地圖上看,要到下一站必須先過馬恩河,火車沒理由在這裏停下。
“各位乘客,前方鐵路遇到故障,請在原位耐心等候。”
過了半個小時,乘務員拿著擴音器又說了:“如果想下車活動,請不要離開太遠,務必在一個小時內返迴車廂。”
人們興奮的交談著,勸說自己的同伴下去走走,不一會兒,擁擠的車廂裏變得有些空蕩,車外的河邊平原聚集了不少有閑情逸致的乘客。
溫嫻對麵的修女也邀請她下去走走。她把裝有重要證件、學術論文的雙肩包背在身上,把行李箱放在椅子上占位,見那名修女提著裝有食物的竹籃,她也往包裏塞了一條毯子和一包餅幹,兩個麵包。
可能會野餐哦,嘿嘿嘿。
火車裏還是有許多人不想下去的,跟在修女身後的也是幾位婦女和年輕的女孩兒,她們把這次延誤當做郊遊的機會,都
帶著自己的零食和水果下了火車。
長途火車上的乘客都帶足了幹糧,就跟後世人們出門要帶足充電寶是同一個道理。
在他們的不遠處,有另一大批人對著河岸發愁,那是逃戰的農民們,他們的土地被戰火燒焦,不得不離開家園。
難民得不到乘客才有的悠閑,他們雙手要推著推車,那是所有的家當。有的家庭牽著驢馬,馱著孩子和衣被,難民的隊伍沿河岸綿延,溫嫻看不到頭,也許有數公裏。
列車組的工作人員從倒數的幾節車廂裏拖出來不少工具,看樣子要修很久了。
和溫嫻坐在一起的是個八歲的男孩兒,他沉默寡言,別人熱烈地聊天時,他隻仰頭看著天空。溫嫻掰給他一塊帶蔓越莓幹的麵包,他征求母親的同意後才接下來,特高冷的說道:“謝謝小姐。”
這麽小的孩子腳上就穿著價值不菲的皮鞋,剪裁合體的一套衣服一看就是訂做的。溫嫻在諾瓦克家裏幫忙的那幾個月,也練出不少眼力。
嘖,未來的霸道總裁啊。
男孩兒吃完了麵包,磨磨蹭蹭的靠近了溫嫻,兩隻手輕輕抓住她的胳膊,有點害羞地附在她耳邊說道:“您有沒有聽到聲音啊?”
就在男孩兒說完這句話的時候,隆隆的巨響由遠及近逼來。其他人停止了交談,他們共同抬頭尋找聲音的來源。
德國的戰機成群結隊地低空略過,鐵十字在陽光下反射出黑色的冷光。溫嫻的身體下意識做出應對,抓起雙肩包向轟炸機飛來的方向迅速奔跑著。其他人用怪異的眼光看著她,似乎她反應過激了。
看來敵機的引擎聲不能帶給他們恐懼,那麽接下來子彈掃射的聲音終於讓人群四處散亂,他們就像迸斷了線的珍珠項鏈,撒在河岸邊。
機身下方安裝的槍管對準了人群掃射,家畜嘶吼著跳躍著。刺耳的尖叫與子彈唿嘯的聲音混合在一起,以至於沒人聽到留在車廂裏的乘客正大聲唿喊,讓外麵的人趕緊去火車裏躲避。
溫嫻感到腳下的土地在顫抖,四周沒有能夠容身之處,迴到火車裏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身後炮彈的唿嘯聲立刻讓她打消了這個念頭。
轟炸機飛過一輪後又轉迴來,他們的目標就是這些軌道,這條路線可通過盧森堡和德國,緊貼比利時國境線,軍事意義重大。
火車內的人應該全出來才對!
她沒有能力去提醒他們,一架飛機在火
車上方盤旋著,忽然提高飛行高度,扔了一顆炮彈下來。整條列車被炸飛了,餘下的部分斷成兩節,金屬車皮和零件飛濺起來,一些行李中的衣物被衝擊波撕扯成碎片,飄灑到很遠的空氣中,隨著那些東西一起被拋上天空的,還有不少殘肢碎肉。
乘客和難民慌不擇路地走進河水中,被子彈擊中的人沉在水裏活活淹死,近岸的水色滿是鮮紅。
修女沒有意識到自己被炸斷了雙腿,她向身邊的人伸出手,請求他們扶自己站起來。家畜的眼睛中也充滿恐懼,它們喘著粗氣,想掙脫栓住自己的麻繩。
身後的哭喊和慘叫溫嫻都管不上,她隻想在這段鐵路被炸毀之前趕緊穿過去,進入樹林。
作者有話要說:忽然發現後麵的幾章存稿出現重大失誤
主要就是與曆史不符
我改文去了
年份都能看錯……
眼癌吧……
“您是從哪裏迴來的?”溫嫻想,無非是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
男人的下唇顫抖著吐出一個詞:“南京。”
溫嫻身體內所有的血氣都湧向心髒,所有的震撼都奔向大腦。
“您……您在那裏呆了多久?”
“從三五年到四零年三月,我在南京寸步未離。”
“那日本人……您看沒看到日本人……”
黑白的影像和滲血的文字一齊浮現在溫嫻的腦海,在歐洲拚死拚活了這麽久,她都快忘了自己的祖國此刻正遭受怎樣的苦難,自己的同胞正遭受怎樣的殺戮。溫嫻斷斷續續地說著,她渾身發熱,對自己的淚流滿麵並無察覺。
“我看到了,我全看到了。”男人本就幹瘦的臉更加顯得麵無血色:“那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在安全區工作,我向任何機構請求援助,我向日方請求進一步溝通。”
他猛然把報紙放下,露出自己的臉,他的手微微發抖:“感謝上帝,你沒有在那裏遭此劫難。”
可她完全知道發生了什麽,她看過電影,看過照片,去南京旅遊時還特地去遇害者紀念館祭奠。說句沒良心的,當時參觀時她心中隻有一點惋惜與同情,可能還有點害怕。那場屠殺距離她太遠,白骨化為黃土,已經過去了七十餘年。
但現在她對麵正坐著從南京迴來的人,那件事情隻過去了不到三年。
“我應該對此永遠緘默,但我永遠不會那麽做。數萬人,無辜的百姓被殺害……”
“是三十萬人。”在這方麵,溫嫻比他這個親曆者知道更多數據。男人沒有驚詫於她對情報的掌握,繼續說著:“我不該和任何人講這些,但您是中國人。”
他緊張的喝了小半瓶水下去,緩了半天,用帶著南方口音的中文說道:“我應該告訴您,每個中國人都有權知道自己的國家發生了什麽。”
“我都知道。”溫嫻也用中文說著:“我看過影像,還有一些正是你們安全區的人帶出來的。是你們救了我的同胞,我沒想到會有機會親自表達感謝。”
聽到溫嫻的話,男人情緒非常激動,他忍了很久,終於淚流不止:“請原諒我……我真的沒有辦法再呆下去了,我受不了……真的受不了。我以為呆在南京,留在安全區,和難民在一起可以幫助他們更多,但是……我,
我……對不起……我是委員會裏最懦弱膽小的人……”
“你讓這一切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
溫嫻不知道該說什麽,若他都應該懺悔自己太過懦弱,那麽溫嫻就該以死謝罪。
“這正是我要做的。”那男人把手裏的公文包抱的更緊了些,溫嫻頓時都明白了。他手裏就有膠卷和錄影帶!
可能還有自己在後世看到過的!
帶著這些東西走出南京,走出中國,從德國輾轉到法國,一旦被發現就是逮捕的下場,他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和自由冒險。
在這場人類的浩劫裏,孕育出太多偉大的靈魂。他們在戰後會平靜的生活,很少會向家人提及這些,如果沒有有意者的調查拜訪,他們的子孫也永遠不會得知父輩們無私的壯舉。
在這個短暫又漫長的六年裏,無數人平凡的謀求生路,也有無數人從不停歇尋求救贖的腳步。
“您要去法國?”溫嫻給他提了個醒:“那裏開始了戰爭,很不安全。”
“哪裏沒有戰爭呢?我要去英國,迴美國,一切有人肯聽我說話的地方,我都要去。”
“這是很長的旅程。”
“這也是很長的戰爭。上帝已經將人間遺忘,那我們總要做些什麽的。”
長路漫漫,他需要充足的休息。男人睡覺的時候,也死死地把公文包塞進大衣裏。
火車的速度還是落後於溫嫻計劃的進度,因為德法戰爭,每一次停靠都會耗費大量時間進行安全檢查,停滯四五個小時都是有的,這對於舟車勞頓的乘客來說是極大煎熬。
列車終於在兩日後的黃昏穿越邊境,正式到達法國境內,無窮的原野上遍布彈坑,成群結隊的難民拖家帶口的前進著。
窗外的風景很不美好,這不是溫嫻在研一時坐過的觀光火車,車外同樣沒有令人流連忘返的美妙景致。
或許七十年後,這裏會建成現代化的邊境站,但現在也隻有混亂不堪的月台和艱難維持秩序的法國警察。
溫嫻對麵的男人在此站下車,他要換乘其他列車前往加萊,去倫敦,再去美國。
他身上帶著大屠殺的錄像帶,他要將此公之於眾。
“再會,親愛的中國姑娘。”
“再會,勇敢的先生。願此行一切順利。”
“願所有流離失所的人早日迴家。”他帶著鼓勵的神色對
溫嫻點了點頭,又看了一眼外麵的難民。
男人離開了,他的位置上重新來了一位披著修女袍的老婦。
她觀察到了溫嫻蓄滿眼淚的雙眼,慈祥地安慰道:“可憐的孩子,無論遇到什麽事,你都會挺過去的。”
“是的,但在過去之前,我們還要倍受折磨。”
走的越遠,越能體會到同胞這個詞的親切,那個男人消失在溫嫻的視野中,她的不舍擠壓著胸腔,當年出去上大學和父母告別的時候都沒這麽難過。
他會說中文,他剛從中國迴來。這就足夠溫嫻對他產生親人般的感情了。
從邊境站到下一個法國城市,要有半天多的路程,第二天深夜終於到了一個較大的城市,南錫。
從現在開始用德法雙語報站,溫嫻嚐試著聽了一下,看自己有沒有繼承這具身體的語言天賦技能。
她聽懂了,包括站名和那些溫馨提示詞。
於是溫嫻又想找個人對話。
她根本說不出口,腦子裏一片空白,沒有任何法語詞供她使用。這是個很奇妙的感覺,明明知道那些發音都是什麽意思,可就是說不出來,連念都不會。
那就……裝啞巴唄。
她隻能靠日升日落來判斷時間了,等到達巴勒迪克時,才算走完了法國境內二分之一的路程。
前方的鐵軌架在橋上,溫嫻還有點期待那邊的風景。她微微探出頭眺望著,不久便發現火車正在減速。
從地圖上看,要到下一站必須先過馬恩河,火車沒理由在這裏停下。
“各位乘客,前方鐵路遇到故障,請在原位耐心等候。”
過了半個小時,乘務員拿著擴音器又說了:“如果想下車活動,請不要離開太遠,務必在一個小時內返迴車廂。”
人們興奮的交談著,勸說自己的同伴下去走走,不一會兒,擁擠的車廂裏變得有些空蕩,車外的河邊平原聚集了不少有閑情逸致的乘客。
溫嫻對麵的修女也邀請她下去走走。她把裝有重要證件、學術論文的雙肩包背在身上,把行李箱放在椅子上占位,見那名修女提著裝有食物的竹籃,她也往包裏塞了一條毯子和一包餅幹,兩個麵包。
可能會野餐哦,嘿嘿嘿。
火車裏還是有許多人不想下去的,跟在修女身後的也是幾位婦女和年輕的女孩兒,她們把這次延誤當做郊遊的機會,都
帶著自己的零食和水果下了火車。
長途火車上的乘客都帶足了幹糧,就跟後世人們出門要帶足充電寶是同一個道理。
在他們的不遠處,有另一大批人對著河岸發愁,那是逃戰的農民們,他們的土地被戰火燒焦,不得不離開家園。
難民得不到乘客才有的悠閑,他們雙手要推著推車,那是所有的家當。有的家庭牽著驢馬,馱著孩子和衣被,難民的隊伍沿河岸綿延,溫嫻看不到頭,也許有數公裏。
列車組的工作人員從倒數的幾節車廂裏拖出來不少工具,看樣子要修很久了。
和溫嫻坐在一起的是個八歲的男孩兒,他沉默寡言,別人熱烈地聊天時,他隻仰頭看著天空。溫嫻掰給他一塊帶蔓越莓幹的麵包,他征求母親的同意後才接下來,特高冷的說道:“謝謝小姐。”
這麽小的孩子腳上就穿著價值不菲的皮鞋,剪裁合體的一套衣服一看就是訂做的。溫嫻在諾瓦克家裏幫忙的那幾個月,也練出不少眼力。
嘖,未來的霸道總裁啊。
男孩兒吃完了麵包,磨磨蹭蹭的靠近了溫嫻,兩隻手輕輕抓住她的胳膊,有點害羞地附在她耳邊說道:“您有沒有聽到聲音啊?”
就在男孩兒說完這句話的時候,隆隆的巨響由遠及近逼來。其他人停止了交談,他們共同抬頭尋找聲音的來源。
德國的戰機成群結隊地低空略過,鐵十字在陽光下反射出黑色的冷光。溫嫻的身體下意識做出應對,抓起雙肩包向轟炸機飛來的方向迅速奔跑著。其他人用怪異的眼光看著她,似乎她反應過激了。
看來敵機的引擎聲不能帶給他們恐懼,那麽接下來子彈掃射的聲音終於讓人群四處散亂,他們就像迸斷了線的珍珠項鏈,撒在河岸邊。
機身下方安裝的槍管對準了人群掃射,家畜嘶吼著跳躍著。刺耳的尖叫與子彈唿嘯的聲音混合在一起,以至於沒人聽到留在車廂裏的乘客正大聲唿喊,讓外麵的人趕緊去火車裏躲避。
溫嫻感到腳下的土地在顫抖,四周沒有能夠容身之處,迴到火車裏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身後炮彈的唿嘯聲立刻讓她打消了這個念頭。
轟炸機飛過一輪後又轉迴來,他們的目標就是這些軌道,這條路線可通過盧森堡和德國,緊貼比利時國境線,軍事意義重大。
火車內的人應該全出來才對!
她沒有能力去提醒他們,一架飛機在火
車上方盤旋著,忽然提高飛行高度,扔了一顆炮彈下來。整條列車被炸飛了,餘下的部分斷成兩節,金屬車皮和零件飛濺起來,一些行李中的衣物被衝擊波撕扯成碎片,飄灑到很遠的空氣中,隨著那些東西一起被拋上天空的,還有不少殘肢碎肉。
乘客和難民慌不擇路地走進河水中,被子彈擊中的人沉在水裏活活淹死,近岸的水色滿是鮮紅。
修女沒有意識到自己被炸斷了雙腿,她向身邊的人伸出手,請求他們扶自己站起來。家畜的眼睛中也充滿恐懼,它們喘著粗氣,想掙脫栓住自己的麻繩。
身後的哭喊和慘叫溫嫻都管不上,她隻想在這段鐵路被炸毀之前趕緊穿過去,進入樹林。
作者有話要說:忽然發現後麵的幾章存稿出現重大失誤
主要就是與曆史不符
我改文去了
年份都能看錯……
眼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