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燕青翻書也是直接,一把翻到了後麵。正好翻到第六單元的三十課,詩四首。
而落入溫燕青眼簾的,正是第一首詩《歸園田居(其三)》,作者是陶淵明。溫燕青雖然是教數學的,但對於這首詩還是有點印象的。
這是若是羅曉看到,他也會覺得熟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
詩句雖然簡單,但落入溫燕青眼裏的,卻遠不止這些。
溫燕青年紀不小了,孩子都上高中了。當老師的日子,也都一二十年了。當年的那些情懷啊,夢想啊,在心裏早就不知道去哪兒了。也不知是忘了,還是真的丟了。但是今天一看到這首詩,溫燕青感覺一下子迴到了小時候。
那一年,她還小。還是在田野間,放肆奔跑的年紀,去追逐風,去抓蝴蝶,去趕蜜蜂,還被田裏的爸爸媽媽一頓訓斥。
那一年,她還天真。看著田裏鄉間,忙忙碌碌的身影,根本體會不到其間的辛苦,還有充實。
某一年,她似乎看見過,有位青衫詩人,在南山下,種下了豆子。
又一年,她又來到了那,那地裏的野草茂盛,但是那豆苗啊,卻零星得很,稀少的很。
她似乎看到,那位穿著青衫的人,清早就爬起來鏟除雜草,在田間勞作。就和她小時候,老家裏的父老鄉親們一樣,辛勤勞作。一直到了夜幕降臨,夜色都披在身上,化成了黑衣,這才收拾好鋤頭,扛著鋤頭迴家。
溫燕青不近覺得好笑:“這個人真是不知道怎麽種田,這麽努力勞動。卻連豆苗都養不活,全養的是雜草。哪像自己家的那些大叔大嬸啊,一個個都是這方麵的能手。“
說到這裏,溫燕青直接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但她卻是馬上捂住了嘴巴。因為她看見,那個夜色下的人,竟然迴頭朝著自己這裏望了過來。
“哈哈哈哈!”
隻是留給溫燕青的,隻是一陣大笑,笑裏說不出的灑脫。
溫燕青愣了,眼看著那人繼續走遠。
那狹窄的山路上,真是草木叢生,比那田裏的雜草還要多。現在又是夜晚,草上全是露水,粘在那人的衣服上,一點一點的。但是那個人絲毫不在意,就好像衣服不是
他的一樣,也不知道是不是腦子有洞。
這麽種田、這樣的生活,值得麽?
這個問題,就像是一道霹靂一樣,在溫燕青心中閃過一道炸雷。一道道感想,似憑空出現,活躍在心間:
這首詩,是陶淵明寫的。
對於詩人來說,人生的道路隻有兩條任他選擇:一條是出仕做官,有俸祿保證其生活,可是必須違心地與世俗同流合汙;另一條是歸隱田園,靠躬耕勞動維持生存,這樣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堅持操守。
當他辭去縣令解綬印歸田之際,就已經做出了抉擇,寧可肉體受苦,也要保持心靈的純潔,他堅決走上了歸隱之路。為了不違背躬耕隱居的理想願望,農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懼?那麽“夕露沾衣”就更不足為“惜”了。這種思想已經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堅定信念。
溫燕青記得,她小時候,看著父母在田間耕作的時候,也問過自己這麽一個問題。值得麽?
現在她其實也不太懂,父母耕作不值得,那自己教這麽多年書的話,又值得麽?
一時間思考著,竟忘記了自己還在看書。那拖著語文書的雙手,就那麽僵在空中,也不繼續看下一首詩。她心中早已被事情和思緒給堆滿了,哪還有精力管其他的。
羅偉自然看得清,這位大姐的反應,比那趙力還要明顯。
計費器上的數字還在跳,這都好幾百了。這才過去多久啊,十幾分鍾?羅偉撇了撇嘴,突然間體會到了趙力的感覺。
溫燕青迴過神,看著眼前的語文書,眼中盡是駭然。隻來得及給自己女兒一個安心的神情,便又沉浸在了下一首詩當中。
剛剛那種感覺,溫燕青,哪裏還放得開。身為一個老師,自然知道,這種體驗代表了啥。來不及多想,直接翻開了下一頁。
同樣是一首詩,《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和剛剛的歸園田居,絕對是兩個意境。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一次的溫燕青感覺自己來到了邊境,而且似乎和之前旁觀者不一樣。
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也不是田園生活能比擬的。在邊關的戰士們,那種愛國精神,不畏環境的考驗,鎮守邊疆,為我們的國土而奉獻,為我們的安全
而努力。即便是溫燕青一屆女流,也深受這種精神的感動,甚至於有那麽一腔熱血,從體內湧出。
一時間,溫燕青也覺得自己來到了這其中。
找一輛輕便的車,一切從簡,去哪邊疆之地,看望那些可愛的人們。千裏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邊塞荒涼,沒有什麽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
所以才能有這“大漠孤煙直”的體會,看著那荒漠無邊,才更讓人覺得自己渺小,說是洗滌心靈也不為過。
溫燕青沉浸於對荒漠的恐慌,還有對邊疆戰士的感動中,一時間無法自拔。但是突然間直覺手中一輕,那種感情,瞬間被剝離開。溫燕青悵然若失,說不出的難受。
而眼前的場景也迴歸到了書店之中,在她麵前,正是羅偉的肉疼的表情。
“大姐,時間到了。”
羅偉指了指計費器上,紅燈燈的1000塊錢,肉疼到了極點。
而落入溫燕青眼簾的,正是第一首詩《歸園田居(其三)》,作者是陶淵明。溫燕青雖然是教數學的,但對於這首詩還是有點印象的。
這是若是羅曉看到,他也會覺得熟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
詩句雖然簡單,但落入溫燕青眼裏的,卻遠不止這些。
溫燕青年紀不小了,孩子都上高中了。當老師的日子,也都一二十年了。當年的那些情懷啊,夢想啊,在心裏早就不知道去哪兒了。也不知是忘了,還是真的丟了。但是今天一看到這首詩,溫燕青感覺一下子迴到了小時候。
那一年,她還小。還是在田野間,放肆奔跑的年紀,去追逐風,去抓蝴蝶,去趕蜜蜂,還被田裏的爸爸媽媽一頓訓斥。
那一年,她還天真。看著田裏鄉間,忙忙碌碌的身影,根本體會不到其間的辛苦,還有充實。
某一年,她似乎看見過,有位青衫詩人,在南山下,種下了豆子。
又一年,她又來到了那,那地裏的野草茂盛,但是那豆苗啊,卻零星得很,稀少的很。
她似乎看到,那位穿著青衫的人,清早就爬起來鏟除雜草,在田間勞作。就和她小時候,老家裏的父老鄉親們一樣,辛勤勞作。一直到了夜幕降臨,夜色都披在身上,化成了黑衣,這才收拾好鋤頭,扛著鋤頭迴家。
溫燕青不近覺得好笑:“這個人真是不知道怎麽種田,這麽努力勞動。卻連豆苗都養不活,全養的是雜草。哪像自己家的那些大叔大嬸啊,一個個都是這方麵的能手。“
說到這裏,溫燕青直接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但她卻是馬上捂住了嘴巴。因為她看見,那個夜色下的人,竟然迴頭朝著自己這裏望了過來。
“哈哈哈哈!”
隻是留給溫燕青的,隻是一陣大笑,笑裏說不出的灑脫。
溫燕青愣了,眼看著那人繼續走遠。
那狹窄的山路上,真是草木叢生,比那田裏的雜草還要多。現在又是夜晚,草上全是露水,粘在那人的衣服上,一點一點的。但是那個人絲毫不在意,就好像衣服不是
他的一樣,也不知道是不是腦子有洞。
這麽種田、這樣的生活,值得麽?
這個問題,就像是一道霹靂一樣,在溫燕青心中閃過一道炸雷。一道道感想,似憑空出現,活躍在心間:
這首詩,是陶淵明寫的。
對於詩人來說,人生的道路隻有兩條任他選擇:一條是出仕做官,有俸祿保證其生活,可是必須違心地與世俗同流合汙;另一條是歸隱田園,靠躬耕勞動維持生存,這樣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堅持操守。
當他辭去縣令解綬印歸田之際,就已經做出了抉擇,寧可肉體受苦,也要保持心靈的純潔,他堅決走上了歸隱之路。為了不違背躬耕隱居的理想願望,農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懼?那麽“夕露沾衣”就更不足為“惜”了。這種思想已經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堅定信念。
溫燕青記得,她小時候,看著父母在田間耕作的時候,也問過自己這麽一個問題。值得麽?
現在她其實也不太懂,父母耕作不值得,那自己教這麽多年書的話,又值得麽?
一時間思考著,竟忘記了自己還在看書。那拖著語文書的雙手,就那麽僵在空中,也不繼續看下一首詩。她心中早已被事情和思緒給堆滿了,哪還有精力管其他的。
羅偉自然看得清,這位大姐的反應,比那趙力還要明顯。
計費器上的數字還在跳,這都好幾百了。這才過去多久啊,十幾分鍾?羅偉撇了撇嘴,突然間體會到了趙力的感覺。
溫燕青迴過神,看著眼前的語文書,眼中盡是駭然。隻來得及給自己女兒一個安心的神情,便又沉浸在了下一首詩當中。
剛剛那種感覺,溫燕青,哪裏還放得開。身為一個老師,自然知道,這種體驗代表了啥。來不及多想,直接翻開了下一頁。
同樣是一首詩,《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和剛剛的歸園田居,絕對是兩個意境。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一次的溫燕青感覺自己來到了邊境,而且似乎和之前旁觀者不一樣。
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也不是田園生活能比擬的。在邊關的戰士們,那種愛國精神,不畏環境的考驗,鎮守邊疆,為我們的國土而奉獻,為我們的安全
而努力。即便是溫燕青一屆女流,也深受這種精神的感動,甚至於有那麽一腔熱血,從體內湧出。
一時間,溫燕青也覺得自己來到了這其中。
找一輛輕便的車,一切從簡,去哪邊疆之地,看望那些可愛的人們。千裏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邊塞荒涼,沒有什麽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
所以才能有這“大漠孤煙直”的體會,看著那荒漠無邊,才更讓人覺得自己渺小,說是洗滌心靈也不為過。
溫燕青沉浸於對荒漠的恐慌,還有對邊疆戰士的感動中,一時間無法自拔。但是突然間直覺手中一輕,那種感情,瞬間被剝離開。溫燕青悵然若失,說不出的難受。
而眼前的場景也迴歸到了書店之中,在她麵前,正是羅偉的肉疼的表情。
“大姐,時間到了。”
羅偉指了指計費器上,紅燈燈的1000塊錢,肉疼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