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中小型企業,在技術革新上不捨得投入,就算他們的領導人有遠見,想要研發新技術,但資金上又會有困難。”
“因此,我建議我們的高新區,首先要成立一個專門的、獨立的高新技術研發公司,這家公司,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柳成邦先前都很淡定,但在聽到女兒這個建議後,不禁動容道:“研發公司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唐飛揚也忍不住插話說:“非生產性的部門獨立出來,可行嗎?”
柳蔚虹對二人笑了笑,說:“當然可行。我知道,我們國內的慣例,研究院、研究所、研發部之類的部門,都是附屬機構,或者是學術機構,這些機構都是由政府全額撥款維持,而國有企業內部的研發部門也是循此慣例。”
“這些研究部門的成績,也是以出了多少學術成果,獲得多少榮譽證書和獎勵來衡量的。可是,爸爸,你也知道——這些學術成果,最後有多少能夠投入生產呢?”
柳成邦一時語塞,而唐飛揚則陷入了沉思之中,情不自禁地微微點頭。
“因為我們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很多都思想僵化,或者說沒有魄力。過去大鍋飯時代的遺毒太深,他們都習慣了得過且過的生活,沒有上進心,一項項科技成果獲獎,又一項項地收在實驗室裏發黴。”
“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科學技術真正轉為為現實生產力!”
“我們將研發公司當成一個營業性的公司來運作,他們的研發成果,可以當做商品來出售,根據預期可能會產生的經濟效益,明碼標價,出價高者得之!”
“比如同一個科技成果,花蔭第一家電廠想要,南都家電廠也想要,別的公司也想要,那就讓他們競爭購買。這樣一來,研發公司的研發人員就有了動力,每一家企業、公司也會更重視科技成果轉換成真正商品。長此以往,整個高新區就會進入一種爭相進行技術革新的良性循環。”
“而我們南都市高新區,也就能夠據此立於國內高新區的頂端!還是那句話,我們就是要做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柳蔚虹的聲音總是淡淡的,並不如何慷慨激昂,卻深深地“煽動”著柳書記和唐書記這兩位“父母官”的情緒,他們跟隨著柳蔚虹的思路,展開聯想之後,對南都市高新區也充滿了信心。
柳蔚虹不急著往下說,而是默默喝了兩口茶,讓兩位“聽眾”先消化消化自己所說的內容。
“新火計劃”剛一出爐,她就做了極其詳細的研讀,這時候所說的話都是她胸中醞釀過許多遍的想法,自然極為順暢毫無阻滯。
唐飛揚想了想,問道:“那,要是研發部門的成果,誰都看不上呢?怎麽辦?研發的人員難道就不發工資了?”
柳蔚虹說:“要是這研究成果賣不出去,那就證明他們做得不夠好,或者研發的方向出了問題,這種東西,自然要被市場淘汰了。我提議引進競爭機製,就是要讓他們緊盯市場需要,開發市場急需的新技術、新產品……至於研發人員的工資和基本待遇嘛,肯定要保證,畢竟又不是生產實體,而且研究性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果的。但是他們研究成果所產生的實際經濟效益,一定要和他們的獎金、紅利掛鉤,這樣他們才有動力!”
就像她剛才說過的那樣,很多政府研發部門的研究成果在獲獎之後便被束之高閣,再也無人問津,甚至很多得過國際金獎的研究成果都難以逃脫這種命運。
歸根究底,還是計劃經濟的滯後性所造成的。如今已是市場經濟的時代,有了實實在在的商業利益刺激,當然和以前不同了!
“另外,就是按照新火計劃裏提倡的那樣,市裏和區、縣,都可以成立創新基金,專款專用,扶持一些有潛力的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唔……我看就由科委那邊成立這個專門的機構去負責,在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要強化保密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智慧財產權也是經濟效益的一部分,不能被人無償使用,可以申請專利保護。”
柳蔚虹侃侃而談,仿佛真把自己代入了柳成邦這位“南都一哥”,還給科委安排起工作來。
柳成邦失笑道:“說得好!薇薇,這些東西,你是怎麽想到的?”
柳蔚虹倒是挺謙虛:“還不是常常跟在您身邊,多看看多聽聽,思路就開闊了嘛。”
“小丫頭!”柳成邦又笑,卻搖頭道:“你比我想得遠!”
的確,唐飛揚也認為,柳蔚虹這番話完全稱得上是“高瞻遠矚”!
不過柳蔚虹卻話鋒一轉,說道:“嗯,那接下來我再說說正題吧。”
什麽,剛才那些話,還隻是開胃小菜?
她這小腦袋裏,到底裝了多少東西啊?
267:新矽穀
“嗯,那接下來我再說說正題吧。”
柳蔚虹盈盈笑著,隨後又拋出一個問題:“爸爸,我說了這麽多,您覺得我們南都市的高新區應該圍繞什麽特色主題來建設才好?”
“小丫頭,還考校起你爸爸來了?”
柳成邦嗬嗬笑著,緩緩說道:“你剛才說的,都是關於科技研發的事情……大概是認為,把科技知識的研發作為特色來建設吧?”
“嗯,對呀。不過爸爸,其實我想說的內容,還要更集中一點——我覺得,我們應該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科技!”
“電子信息……矽穀?”
唐飛揚忽然明白過來,柳蔚虹訝然看了他一眼,沒想到唐飛揚反應得這麽快!
“是的,就是矽穀模式,我想把我們南都高新區,建設成華夏新矽穀!”
她的語氣充滿了自信,應該說,早在新火計劃文件頒布前,她就已經在籌劃這一步了!
南方省的電子加工產業本來就挺發達,但這些加工廠絕大多數都隻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在改革初期,確實可以為當地帶來許多經濟效益,卻未必能引領整個南方省的經濟騰飛,若是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進行整體、長期的規劃,就太可惜了。
矽穀模式,她早在許久前就和羅達維討論過,也可以說,矽穀是現代所有高技術產業的代名詞,連華夏國現在推行的“新火計劃”,實際上也是試圖建立起自己的矽穀。
而在柳蔚虹上一世記憶中,華夏國的確也建起了不少“新矽穀”高新區,像京城中官村矽穀、江海東江矽穀、江口特區矽穀、江南天堂矽穀,都是很成功的高技術產業區。
柳蔚虹接著向父親闡述了一番美國矽穀的發展歷程,以及高科技產業目前驚人的發展速度,尤其是其對未來世界經濟的影響。
她建議南都市成立高新區後,主打“電子信息產業鏈”這張牌,在南都市高新區建立起一套完成的產業鏈。並且,她對父親說,她可以幫忙引進幾家國外知名或者新興的電腦公司在南都高新區開設分廠。
“是嗎?”
說到這裏,柳成邦的興致頓時提起來了,柳蔚虹前麵隻是在說她的理念,但她後麵說的這些,可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是的爸爸,我可以向您保證,高新區掛牌後,我會盡量說服我的一些朋友來投資的。”
唐飛揚嘴角向上翹了翹,他已經知道柳蔚虹要拉誰“下水”了。
羅達維。
通過柳蔚虹,唐飛揚也和羅達維有了交往,起碼知道他在美國矽穀有一家科技公司“dh公司”。盡管唐飛揚不像柳蔚虹這位重生者一樣,對“dh公司”日後的蓬勃發展有所了解,但他知道這家公司近年來發展得很快。
柳蔚虹心想,不怕戴維不到內地來開廠,潘瑩蕾馬上就要大學畢業,估計她家裏會努力活動讓她分配迴南方軍區這邊來工作,羅達維為了和佳人長相廝守肯定樂意在內地投資嘛。
再說羅達維本來就是她的合夥人,大家有錢一起賺,嗬嗬……
通過羅達維的“dh公司”在美國同行那邊的關係,要拉些國外科技公司來南都市高新區落戶有何難?
柳成邦對女兒的謀略眼光是越來越欣賞了,這才聽唐飛揚說想建高新區,一下子就說出這麽多道道來,不僅對高新區的發展做出了整體規劃,連拉投資的事情都像是落實好了似的。
有這麽個女兒在身邊幫手,還有個同樣能幹的準女婿,他這書記做得也太舒服了!
至此,柳成邦因為肖冠軍“告黑狀”所生出的那一絲鬱悶,也早就一掃而空了,肖冠軍這傢夥能成什麽氣候?眼界窄得很,一天到晚就像個土財主似的盯著他那點小地盤,咱柳家人不跟他一般見識!
</br>
“因此,我建議我們的高新區,首先要成立一個專門的、獨立的高新技術研發公司,這家公司,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柳成邦先前都很淡定,但在聽到女兒這個建議後,不禁動容道:“研發公司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唐飛揚也忍不住插話說:“非生產性的部門獨立出來,可行嗎?”
柳蔚虹對二人笑了笑,說:“當然可行。我知道,我們國內的慣例,研究院、研究所、研發部之類的部門,都是附屬機構,或者是學術機構,這些機構都是由政府全額撥款維持,而國有企業內部的研發部門也是循此慣例。”
“這些研究部門的成績,也是以出了多少學術成果,獲得多少榮譽證書和獎勵來衡量的。可是,爸爸,你也知道——這些學術成果,最後有多少能夠投入生產呢?”
柳成邦一時語塞,而唐飛揚則陷入了沉思之中,情不自禁地微微點頭。
“因為我們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很多都思想僵化,或者說沒有魄力。過去大鍋飯時代的遺毒太深,他們都習慣了得過且過的生活,沒有上進心,一項項科技成果獲獎,又一項項地收在實驗室裏發黴。”
“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科學技術真正轉為為現實生產力!”
“我們將研發公司當成一個營業性的公司來運作,他們的研發成果,可以當做商品來出售,根據預期可能會產生的經濟效益,明碼標價,出價高者得之!”
“比如同一個科技成果,花蔭第一家電廠想要,南都家電廠也想要,別的公司也想要,那就讓他們競爭購買。這樣一來,研發公司的研發人員就有了動力,每一家企業、公司也會更重視科技成果轉換成真正商品。長此以往,整個高新區就會進入一種爭相進行技術革新的良性循環。”
“而我們南都市高新區,也就能夠據此立於國內高新區的頂端!還是那句話,我們就是要做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柳蔚虹的聲音總是淡淡的,並不如何慷慨激昂,卻深深地“煽動”著柳書記和唐書記這兩位“父母官”的情緒,他們跟隨著柳蔚虹的思路,展開聯想之後,對南都市高新區也充滿了信心。
柳蔚虹不急著往下說,而是默默喝了兩口茶,讓兩位“聽眾”先消化消化自己所說的內容。
“新火計劃”剛一出爐,她就做了極其詳細的研讀,這時候所說的話都是她胸中醞釀過許多遍的想法,自然極為順暢毫無阻滯。
唐飛揚想了想,問道:“那,要是研發部門的成果,誰都看不上呢?怎麽辦?研發的人員難道就不發工資了?”
柳蔚虹說:“要是這研究成果賣不出去,那就證明他們做得不夠好,或者研發的方向出了問題,這種東西,自然要被市場淘汰了。我提議引進競爭機製,就是要讓他們緊盯市場需要,開發市場急需的新技術、新產品……至於研發人員的工資和基本待遇嘛,肯定要保證,畢竟又不是生產實體,而且研究性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果的。但是他們研究成果所產生的實際經濟效益,一定要和他們的獎金、紅利掛鉤,這樣他們才有動力!”
就像她剛才說過的那樣,很多政府研發部門的研究成果在獲獎之後便被束之高閣,再也無人問津,甚至很多得過國際金獎的研究成果都難以逃脫這種命運。
歸根究底,還是計劃經濟的滯後性所造成的。如今已是市場經濟的時代,有了實實在在的商業利益刺激,當然和以前不同了!
“另外,就是按照新火計劃裏提倡的那樣,市裏和區、縣,都可以成立創新基金,專款專用,扶持一些有潛力的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唔……我看就由科委那邊成立這個專門的機構去負責,在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要強化保密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智慧財產權也是經濟效益的一部分,不能被人無償使用,可以申請專利保護。”
柳蔚虹侃侃而談,仿佛真把自己代入了柳成邦這位“南都一哥”,還給科委安排起工作來。
柳成邦失笑道:“說得好!薇薇,這些東西,你是怎麽想到的?”
柳蔚虹倒是挺謙虛:“還不是常常跟在您身邊,多看看多聽聽,思路就開闊了嘛。”
“小丫頭!”柳成邦又笑,卻搖頭道:“你比我想得遠!”
的確,唐飛揚也認為,柳蔚虹這番話完全稱得上是“高瞻遠矚”!
不過柳蔚虹卻話鋒一轉,說道:“嗯,那接下來我再說說正題吧。”
什麽,剛才那些話,還隻是開胃小菜?
她這小腦袋裏,到底裝了多少東西啊?
267:新矽穀
“嗯,那接下來我再說說正題吧。”
柳蔚虹盈盈笑著,隨後又拋出一個問題:“爸爸,我說了這麽多,您覺得我們南都市的高新區應該圍繞什麽特色主題來建設才好?”
“小丫頭,還考校起你爸爸來了?”
柳成邦嗬嗬笑著,緩緩說道:“你剛才說的,都是關於科技研發的事情……大概是認為,把科技知識的研發作為特色來建設吧?”
“嗯,對呀。不過爸爸,其實我想說的內容,還要更集中一點——我覺得,我們應該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科技!”
“電子信息……矽穀?”
唐飛揚忽然明白過來,柳蔚虹訝然看了他一眼,沒想到唐飛揚反應得這麽快!
“是的,就是矽穀模式,我想把我們南都高新區,建設成華夏新矽穀!”
她的語氣充滿了自信,應該說,早在新火計劃文件頒布前,她就已經在籌劃這一步了!
南方省的電子加工產業本來就挺發達,但這些加工廠絕大多數都隻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在改革初期,確實可以為當地帶來許多經濟效益,卻未必能引領整個南方省的經濟騰飛,若是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進行整體、長期的規劃,就太可惜了。
矽穀模式,她早在許久前就和羅達維討論過,也可以說,矽穀是現代所有高技術產業的代名詞,連華夏國現在推行的“新火計劃”,實際上也是試圖建立起自己的矽穀。
而在柳蔚虹上一世記憶中,華夏國的確也建起了不少“新矽穀”高新區,像京城中官村矽穀、江海東江矽穀、江口特區矽穀、江南天堂矽穀,都是很成功的高技術產業區。
柳蔚虹接著向父親闡述了一番美國矽穀的發展歷程,以及高科技產業目前驚人的發展速度,尤其是其對未來世界經濟的影響。
她建議南都市成立高新區後,主打“電子信息產業鏈”這張牌,在南都市高新區建立起一套完成的產業鏈。並且,她對父親說,她可以幫忙引進幾家國外知名或者新興的電腦公司在南都高新區開設分廠。
“是嗎?”
說到這裏,柳成邦的興致頓時提起來了,柳蔚虹前麵隻是在說她的理念,但她後麵說的這些,可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是的爸爸,我可以向您保證,高新區掛牌後,我會盡量說服我的一些朋友來投資的。”
唐飛揚嘴角向上翹了翹,他已經知道柳蔚虹要拉誰“下水”了。
羅達維。
通過柳蔚虹,唐飛揚也和羅達維有了交往,起碼知道他在美國矽穀有一家科技公司“dh公司”。盡管唐飛揚不像柳蔚虹這位重生者一樣,對“dh公司”日後的蓬勃發展有所了解,但他知道這家公司近年來發展得很快。
柳蔚虹心想,不怕戴維不到內地來開廠,潘瑩蕾馬上就要大學畢業,估計她家裏會努力活動讓她分配迴南方軍區這邊來工作,羅達維為了和佳人長相廝守肯定樂意在內地投資嘛。
再說羅達維本來就是她的合夥人,大家有錢一起賺,嗬嗬……
通過羅達維的“dh公司”在美國同行那邊的關係,要拉些國外科技公司來南都市高新區落戶有何難?
柳成邦對女兒的謀略眼光是越來越欣賞了,這才聽唐飛揚說想建高新區,一下子就說出這麽多道道來,不僅對高新區的發展做出了整體規劃,連拉投資的事情都像是落實好了似的。
有這麽個女兒在身邊幫手,還有個同樣能幹的準女婿,他這書記做得也太舒服了!
至此,柳成邦因為肖冠軍“告黑狀”所生出的那一絲鬱悶,也早就一掃而空了,肖冠軍這傢夥能成什麽氣候?眼界窄得很,一天到晚就像個土財主似的盯著他那點小地盤,咱柳家人不跟他一般見識!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