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直接轉身走向安倍晴明的書桌,看也不看那些在外人眼裏珍貴至極的書籍。
要說判斷一個人,當然是越熟悉越好,可她對安倍晴明本人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根本無從下手。
若是要在這些書架裏找到安倍晴明偏愛看中的的,除非是熟悉到了極點,不然完全是天方夜譚。就算她運氣好,碰對了,也不一定能看得了。
這樣想想,還不如放棄這條路,直接去看安倍晴明放在書桌上的書,既然是隨手可得的,平時應該會比其他書翻閱的次數更多,隻要他看了,就一定會留下一些痕跡。
而這些細小的痕跡,說不定會成為阿諼判斷的關鍵!
安倍晴明平時公務很忙,據說連迴家的次數都不多,因此書桌上也沒擺太多書。
阿諼不敢浪費時間,當下便一本一本攤開看。
話本,傳記,字帖……
這傢夥涉獵還真是廣泛啊,不過意料之中的沒有什麽太重要的書。
咦,這本書是……
映入眼簾的,是一本她極其熟悉的書,連她的名字都是從中得來的,當初大天狗也刻意教導過她。
是《詩經》。
《詩經》又稱詩三百,裏麵記載了華夏從西周初年到春秋的305首詩歌,又官府所作,也有民間收集,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連在日本也頗受推崇。
如果是這本書的話,以阿諼對它的熟悉程度,應該能夠找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三百首詩,每一篇都不同,雖然範圍縮小,但要找出所需也並非易事,阿諼沒有選擇翻開查找,而是直接採用了更方便的手法。
一本書裏內容繁多,而人不可能每一篇都喜歡。不認可,不在乎的便草草翻一翻,深得其心的便會多加翻閱。
而若是一頁或者幾頁紙被多次翻閱,那麽在書的側麵便會在相應位置留下一道墨線,比周圍書頁顏色更深。
這不過是個小小的常識,很多人卻不會注意到。
不過,隻要用這個方法,就可以輕易看出安倍晴明平時到底會偏好哪幾篇文章。
將書倒置,阿諼看見了想要看見的東西,順著墨線翻開書頁,定睛一看。
這一看卻嚇了她一跳,隻覺得頭皮一陣發麻。
《相鼠》,《伐檀》,《羔裘》。
這是阿諼剛剛看見的三篇。
這三篇,沒有一篇是歌頌或者慶賀之意,皆是諷刺之言。
其中《伐檀》被稱作《詩經》中最具有鬥爭精神的現實主義作品。
而《相鼠》中更是有“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的句子,翻譯過來就是“人若是貪婪沒有節製,不死還在等什麽。”語調之激烈直白,在《詩經》也少見。
算來算去,這三篇裏,居然隻有表達憂慮的《羔裘》還算是委婉點,不過其中的意思也……
看罷這三篇,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孟子的《寡人之於國也》,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最後一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這是怎麽迴事?
被貴族所信任著的大陰陽師安倍晴明實際上卻對貴族有著如此之深的惡意嗎?
阿諼不是不知道這個時代的貴族與平民的身份差距猶如鴻溝,尤其是如今妖怪橫行天下,貴族卻絲毫不顧百姓死活,將精銳的陰陽師收聚於京都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京都之外卻不管不顧。
前一陣的宴會上,阿諼看見的歌舞昇平不過是貴族們蒙蔽自己的一種手段,這個國家已經若大廈之將傾,危在旦夕,權貴卻仍舊沉浸在編織的繁華舊夢裏不願醒來。
人民的痛苦喚不醒他們,就像是沒有人能夠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可是即使知道這些,她又有什麽辦法呢?
她不過是一個女子,在洪流之中如同草葉上的一隻螞蟻,身在局中,無力迴天。
但是安倍晴明不一樣,他有足夠的力量,也有足夠的權勢,隨著他一天天得到貴族的信任,要是他想要出手相害,不過易如反掌。
雖然貴族如今不成器的樣子的確不行,不過他們是這個國家的支柱,天皇更是人民心目中的神明,要是他們出事了,這個國家就徹底沒救了!
這也是為什麽大天狗隻是討伐作惡多端的妖怪,源博雅要選擇適應他不喜歡的應酬踏入官場,賀茂保憲討厭麻煩卻必須成為權衡人類與妖怪的橋樑。
這是他們想要做的事嗎?他們沒有能力去討伐那些腐敗無能的貴族嗎?
不是的。
是因為那些人還不能死。
人民是國家的基石,是水;而貴族是房梁,是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可若無舟,百姓就找不到方向,隨波逐流。
隻有兩者相互輔助,官吏指導人民,人民監督官吏,才可以令國家之舟走上一條光明坦途。
故而克明親王府也隻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出資出力救助一些百姓。
更讓阿諼頭疼的是神樂所說的讓她想要躲起來的晴明。
惡意這種東西不像是別的,可以隨意出現,隨意消失。而一旦出現,就有可能會瘋長到連自己都無法控製的地步,誰也無法預料會變成什麽樣子。
</br>
要說判斷一個人,當然是越熟悉越好,可她對安倍晴明本人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根本無從下手。
若是要在這些書架裏找到安倍晴明偏愛看中的的,除非是熟悉到了極點,不然完全是天方夜譚。就算她運氣好,碰對了,也不一定能看得了。
這樣想想,還不如放棄這條路,直接去看安倍晴明放在書桌上的書,既然是隨手可得的,平時應該會比其他書翻閱的次數更多,隻要他看了,就一定會留下一些痕跡。
而這些細小的痕跡,說不定會成為阿諼判斷的關鍵!
安倍晴明平時公務很忙,據說連迴家的次數都不多,因此書桌上也沒擺太多書。
阿諼不敢浪費時間,當下便一本一本攤開看。
話本,傳記,字帖……
這傢夥涉獵還真是廣泛啊,不過意料之中的沒有什麽太重要的書。
咦,這本書是……
映入眼簾的,是一本她極其熟悉的書,連她的名字都是從中得來的,當初大天狗也刻意教導過她。
是《詩經》。
《詩經》又稱詩三百,裏麵記載了華夏從西周初年到春秋的305首詩歌,又官府所作,也有民間收集,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連在日本也頗受推崇。
如果是這本書的話,以阿諼對它的熟悉程度,應該能夠找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三百首詩,每一篇都不同,雖然範圍縮小,但要找出所需也並非易事,阿諼沒有選擇翻開查找,而是直接採用了更方便的手法。
一本書裏內容繁多,而人不可能每一篇都喜歡。不認可,不在乎的便草草翻一翻,深得其心的便會多加翻閱。
而若是一頁或者幾頁紙被多次翻閱,那麽在書的側麵便會在相應位置留下一道墨線,比周圍書頁顏色更深。
這不過是個小小的常識,很多人卻不會注意到。
不過,隻要用這個方法,就可以輕易看出安倍晴明平時到底會偏好哪幾篇文章。
將書倒置,阿諼看見了想要看見的東西,順著墨線翻開書頁,定睛一看。
這一看卻嚇了她一跳,隻覺得頭皮一陣發麻。
《相鼠》,《伐檀》,《羔裘》。
這是阿諼剛剛看見的三篇。
這三篇,沒有一篇是歌頌或者慶賀之意,皆是諷刺之言。
其中《伐檀》被稱作《詩經》中最具有鬥爭精神的現實主義作品。
而《相鼠》中更是有“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的句子,翻譯過來就是“人若是貪婪沒有節製,不死還在等什麽。”語調之激烈直白,在《詩經》也少見。
算來算去,這三篇裏,居然隻有表達憂慮的《羔裘》還算是委婉點,不過其中的意思也……
看罷這三篇,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孟子的《寡人之於國也》,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最後一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這是怎麽迴事?
被貴族所信任著的大陰陽師安倍晴明實際上卻對貴族有著如此之深的惡意嗎?
阿諼不是不知道這個時代的貴族與平民的身份差距猶如鴻溝,尤其是如今妖怪橫行天下,貴族卻絲毫不顧百姓死活,將精銳的陰陽師收聚於京都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京都之外卻不管不顧。
前一陣的宴會上,阿諼看見的歌舞昇平不過是貴族們蒙蔽自己的一種手段,這個國家已經若大廈之將傾,危在旦夕,權貴卻仍舊沉浸在編織的繁華舊夢裏不願醒來。
人民的痛苦喚不醒他們,就像是沒有人能夠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可是即使知道這些,她又有什麽辦法呢?
她不過是一個女子,在洪流之中如同草葉上的一隻螞蟻,身在局中,無力迴天。
但是安倍晴明不一樣,他有足夠的力量,也有足夠的權勢,隨著他一天天得到貴族的信任,要是他想要出手相害,不過易如反掌。
雖然貴族如今不成器的樣子的確不行,不過他們是這個國家的支柱,天皇更是人民心目中的神明,要是他們出事了,這個國家就徹底沒救了!
這也是為什麽大天狗隻是討伐作惡多端的妖怪,源博雅要選擇適應他不喜歡的應酬踏入官場,賀茂保憲討厭麻煩卻必須成為權衡人類與妖怪的橋樑。
這是他們想要做的事嗎?他們沒有能力去討伐那些腐敗無能的貴族嗎?
不是的。
是因為那些人還不能死。
人民是國家的基石,是水;而貴族是房梁,是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可若無舟,百姓就找不到方向,隨波逐流。
隻有兩者相互輔助,官吏指導人民,人民監督官吏,才可以令國家之舟走上一條光明坦途。
故而克明親王府也隻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出資出力救助一些百姓。
更讓阿諼頭疼的是神樂所說的讓她想要躲起來的晴明。
惡意這種東西不像是別的,可以隨意出現,隨意消失。而一旦出現,就有可能會瘋長到連自己都無法控製的地步,誰也無法預料會變成什麽樣子。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