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麗建國之初,女真諸部尚未形成國家,散布於高麗的西北境外,對高麗行朝貢之禮,雙方大致保持了和平的關係。
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十二世紀女真崛起時為止。
至女真建金前後,女真諸部聯盟與高麗的戰事漸多,高麗對女真也可以說是對金國的外交政策,也一再地加以調整——在短短十餘年間,審時度勢,高麗對女真完成了從視其為朝貢之邊民至對其納貢稱臣的大逆轉。
隨著金國滅遼敗宋事業的成功,高麗不得不重新考慮對金國的政策。
作為一個小國,高麗其實已經習慣用稱臣來換取和平。
當然“事大”絕非光榮和值得驕傲的事情,對本來藩屬的女真稱臣,更是一件恥辱的事情。
然而,金滅遼,又大敗宋,完成了蛇吞象的蛻變,變成了這個時代最強大的王朝。
這不是高麗想不麵對就可以不麵對的。
一直拖到了靖康元年,隨著金國的不斷逼迫,高麗仁宗王楷,終於召集百官詢問,是否事金?
文武百官都不同意,還有人嚷嚷著要聯宋抗金。
可很快就傳來,完顏宗望兵圍汴梁城並從汴梁城勒索到了大量金銀一事。
見此,高麗大臣李資謙極力勸說王楷朝奉金國,並向王楷上書說金國有不得不朝奉的勢頭。
李資謙說:“金國前番一小國,朝奉遼國與我國,今強盛而起,滅遼,又圖滅宋,國家富強,兵力強大,且日益更強大,又與我國土接壤,若不服從,必遭滅國。”
李資謙又說:“且小國侍從大國,自古皆此,故而最好先派遣使者去探詢。”
李資謙乃王楷和其父王俁的雙雙嶽父(即李資謙先將他的長女和次女嫁給王楷之父王俁,次女生下了王楷,李資謙又將其三女和四女嫁給了王楷,換而言之,王楷娶了他自己的親三姨和四姨,王俁、王楷父子是名副其實的連襟),又是當朝太師,權傾朝野,他力主像金國稱臣納表,王楷也隻能接受李資謙的主張。
然而,高麗最終決定向金國進獻納誓表,最主要還是得力於金國的使臣韓昉等人卓有成效的外交努力和高麗朝廷內主張“事大”外交的金富儀、金富軾等人的推動——金富儀直言不諱地提出了以重視功利主義為特色的“事大”外交思想和策略,他們的努力為高麗成功取得保州一地鋪平了道路,並最終通過事金而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保州之地。
總而言之,目前高麗的國策就是向金國稱臣納表。
在這樣的政治主張之下,王楷自然而然的就駁迴了韓擎跟高麗買糧的請求。
不僅如此,王楷還下令驅逐韓擎派去的商隊。
而日本方麵。
自唐以後的將近三百年時間裏,日本一直派遣唐使到中國學習,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是空前,對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促進中日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隨著盛唐不再,日本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便有了變化。
中間的過程不去多說。
隻說,到了宋代,日本與遼國建交,便斷絕了與中原政權之間的聯係。
按說斷了也就斷了,不來往就是,可偏偏不行。
唐朝之前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在西北內陸,便是大名鼎鼎的“絲綢之路”。
可唐朝中期之後崛起的阿拉伯帝國中斷了這條商路,急於掙錢的民間商業團體被被迫將目光放到了海洋。
由於這個時代的航海技術還不是那麽先進、政權不統一、各地商人壟斷等等原因,近處這幾個鄰居便成為了宋朝海商的主要海外市場。
而宋朝的統治者敏銳地意識到,商業活動帶來的巨大利益可以有效緩解財政困難,故采取鼓勵和支持的態度。
於是,有宋一朝東南沿海地區經商逐利的風氣日盛。
慢慢的,這個時代,凡是有錢人,除了達官貴胄,大部分都是以海洋貿易為主的商人,有的巨商富賈甚至能夠榮登史冊。
由此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這在商人政治地位低下的農業社會絕對是個異數。
這樣龐大的海外經商活動,有的是對高麗做生意,有的是去東南亞享受熱帶風光,但更多的是對日貿易。
頻繁的宋日經濟往來讓不少人長期寓居在日本,甚至加入了日本國籍。
如此,宋朝商人便承擔起中日溝通的交流重擔。
同時一些日本人借助中國商船對宋朝進行訪問。
宋太宗年間,日本東大寺的僧人跟隨宋商來到中國受到了皇帝接見。
宋真宗時期,日本人滕吉木又是跟隨宋商前來朝見。
海商不斷領著日本人前來激發了宋王朝與日本交往的興趣。
於是在公元一零一三年,宋王朝主動派使者攜帶外交文書和禮物赴日。
日本同樣規格迴複,打破了兩國官方互不往來的僵局。
按說,這是兩國建交的絕好機會。
可惜趙家皇帝無法放下身段,認為自己是“唐”繼任王朝,應該繼續保持對日宗主國地位,於是在往來文書中用了“賜”這個字。
這讓日本非常不滿,因為對方認為兩國是平等關係。
如此一來,日本人采取消極處理的態度,一封國書迴複可以拖上好幾年,並且所有文書往來都是依靠宋朝商人,而不派遣政府使者了,顯然是不打算跟宋王朝交往了。
韓擎是從王羈那裏充分了解到這個情況的。
因此,韓擎這次放下身段,代表“大宋王朝”表示,“大宋王朝”願意與“大日本王朝”建立兄弟之邦,並希望“大日本王朝”能幫兄弟之國一把,賣一千萬石糧食給“大宋王朝”。
可以說,為了從日本那裏得到糧食,韓擎這次是給足了日本人麵子。
而日本有不錯的土地資源,琵琶湖周邊、濃尾平原、伊勢國都是糧食產量很大的地區。
關鍵,日本和平日久,有大量的糧食儲備。
這也是王羈敢承諾給韓擎買一千萬石糧食的原因。
可日本雖然不與中國建交,卻與高麗頻繁往來。
從高麗那裏,日本知道了,宋國被新近崛起的金國大敗,甚至差點被金國滅掉,目前金國是當世第一大國。
高麗還信誓旦旦說,金國早晚會滅掉宋國入主中原,成為新的中國。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斷然拒絕了韓擎建交的請求,至於想跟日本買糧,那更是想也不用想了,哪怕王羈通過他能找到的所有渠道去跟日本的政客說:“你們的消息過時了,我國攝政王已經全殲南侵的金軍了。”
然而,王羈的努力全都白費,日本的執政者下定了決心交好金國,至少是要先作壁上觀一段時間。
從王羈那裏得知高麗和日本的態度,韓擎大怒:“好你個小高麗和小日本,待我解決了金夏趙構之患,必伐之!”
……
……
求推薦,求收藏,求各種支持!
高麗建國之初,女真諸部尚未形成國家,散布於高麗的西北境外,對高麗行朝貢之禮,雙方大致保持了和平的關係。
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十二世紀女真崛起時為止。
至女真建金前後,女真諸部聯盟與高麗的戰事漸多,高麗對女真也可以說是對金國的外交政策,也一再地加以調整——在短短十餘年間,審時度勢,高麗對女真完成了從視其為朝貢之邊民至對其納貢稱臣的大逆轉。
隨著金國滅遼敗宋事業的成功,高麗不得不重新考慮對金國的政策。
作為一個小國,高麗其實已經習慣用稱臣來換取和平。
當然“事大”絕非光榮和值得驕傲的事情,對本來藩屬的女真稱臣,更是一件恥辱的事情。
然而,金滅遼,又大敗宋,完成了蛇吞象的蛻變,變成了這個時代最強大的王朝。
這不是高麗想不麵對就可以不麵對的。
一直拖到了靖康元年,隨著金國的不斷逼迫,高麗仁宗王楷,終於召集百官詢問,是否事金?
文武百官都不同意,還有人嚷嚷著要聯宋抗金。
可很快就傳來,完顏宗望兵圍汴梁城並從汴梁城勒索到了大量金銀一事。
見此,高麗大臣李資謙極力勸說王楷朝奉金國,並向王楷上書說金國有不得不朝奉的勢頭。
李資謙說:“金國前番一小國,朝奉遼國與我國,今強盛而起,滅遼,又圖滅宋,國家富強,兵力強大,且日益更強大,又與我國土接壤,若不服從,必遭滅國。”
李資謙又說:“且小國侍從大國,自古皆此,故而最好先派遣使者去探詢。”
李資謙乃王楷和其父王俁的雙雙嶽父(即李資謙先將他的長女和次女嫁給王楷之父王俁,次女生下了王楷,李資謙又將其三女和四女嫁給了王楷,換而言之,王楷娶了他自己的親三姨和四姨,王俁、王楷父子是名副其實的連襟),又是當朝太師,權傾朝野,他力主像金國稱臣納表,王楷也隻能接受李資謙的主張。
然而,高麗最終決定向金國進獻納誓表,最主要還是得力於金國的使臣韓昉等人卓有成效的外交努力和高麗朝廷內主張“事大”外交的金富儀、金富軾等人的推動——金富儀直言不諱地提出了以重視功利主義為特色的“事大”外交思想和策略,他們的努力為高麗成功取得保州一地鋪平了道路,並最終通過事金而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保州之地。
總而言之,目前高麗的國策就是向金國稱臣納表。
在這樣的政治主張之下,王楷自然而然的就駁迴了韓擎跟高麗買糧的請求。
不僅如此,王楷還下令驅逐韓擎派去的商隊。
而日本方麵。
自唐以後的將近三百年時間裏,日本一直派遣唐使到中國學習,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是空前,對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促進中日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隨著盛唐不再,日本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便有了變化。
中間的過程不去多說。
隻說,到了宋代,日本與遼國建交,便斷絕了與中原政權之間的聯係。
按說斷了也就斷了,不來往就是,可偏偏不行。
唐朝之前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在西北內陸,便是大名鼎鼎的“絲綢之路”。
可唐朝中期之後崛起的阿拉伯帝國中斷了這條商路,急於掙錢的民間商業團體被被迫將目光放到了海洋。
由於這個時代的航海技術還不是那麽先進、政權不統一、各地商人壟斷等等原因,近處這幾個鄰居便成為了宋朝海商的主要海外市場。
而宋朝的統治者敏銳地意識到,商業活動帶來的巨大利益可以有效緩解財政困難,故采取鼓勵和支持的態度。
於是,有宋一朝東南沿海地區經商逐利的風氣日盛。
慢慢的,這個時代,凡是有錢人,除了達官貴胄,大部分都是以海洋貿易為主的商人,有的巨商富賈甚至能夠榮登史冊。
由此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這在商人政治地位低下的農業社會絕對是個異數。
這樣龐大的海外經商活動,有的是對高麗做生意,有的是去東南亞享受熱帶風光,但更多的是對日貿易。
頻繁的宋日經濟往來讓不少人長期寓居在日本,甚至加入了日本國籍。
如此,宋朝商人便承擔起中日溝通的交流重擔。
同時一些日本人借助中國商船對宋朝進行訪問。
宋太宗年間,日本東大寺的僧人跟隨宋商來到中國受到了皇帝接見。
宋真宗時期,日本人滕吉木又是跟隨宋商前來朝見。
海商不斷領著日本人前來激發了宋王朝與日本交往的興趣。
於是在公元一零一三年,宋王朝主動派使者攜帶外交文書和禮物赴日。
日本同樣規格迴複,打破了兩國官方互不往來的僵局。
按說,這是兩國建交的絕好機會。
可惜趙家皇帝無法放下身段,認為自己是“唐”繼任王朝,應該繼續保持對日宗主國地位,於是在往來文書中用了“賜”這個字。
這讓日本非常不滿,因為對方認為兩國是平等關係。
如此一來,日本人采取消極處理的態度,一封國書迴複可以拖上好幾年,並且所有文書往來都是依靠宋朝商人,而不派遣政府使者了,顯然是不打算跟宋王朝交往了。
韓擎是從王羈那裏充分了解到這個情況的。
因此,韓擎這次放下身段,代表“大宋王朝”表示,“大宋王朝”願意與“大日本王朝”建立兄弟之邦,並希望“大日本王朝”能幫兄弟之國一把,賣一千萬石糧食給“大宋王朝”。
可以說,為了從日本那裏得到糧食,韓擎這次是給足了日本人麵子。
而日本有不錯的土地資源,琵琶湖周邊、濃尾平原、伊勢國都是糧食產量很大的地區。
關鍵,日本和平日久,有大量的糧食儲備。
這也是王羈敢承諾給韓擎買一千萬石糧食的原因。
可日本雖然不與中國建交,卻與高麗頻繁往來。
從高麗那裏,日本知道了,宋國被新近崛起的金國大敗,甚至差點被金國滅掉,目前金國是當世第一大國。
高麗還信誓旦旦說,金國早晚會滅掉宋國入主中原,成為新的中國。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斷然拒絕了韓擎建交的請求,至於想跟日本買糧,那更是想也不用想了,哪怕王羈通過他能找到的所有渠道去跟日本的政客說:“你們的消息過時了,我國攝政王已經全殲南侵的金軍了。”
然而,王羈的努力全都白費,日本的執政者下定了決心交好金國,至少是要先作壁上觀一段時間。
從王羈那裏得知高麗和日本的態度,韓擎大怒:“好你個小高麗和小日本,待我解決了金夏趙構之患,必伐之!”
……
……
求推薦,求收藏,求各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