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廂軍屯田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王靜輝最初的想法便是暗中阻擊王安石的變法,把王安石和他屬下的三司條例司中的變法精英所想出的新法條例堵在家門口裏,轉移大宋最近一年的政策中心,漸漸的磨去新法的鋒芒,從而降低其急功近利的危害性;一半也是心中早有屯田分流廂軍的想法,不僅減輕大宋臃腫的巨額軍事開支,也能夠發展生產,屯田戍邊減使其邊防軍隊供給強度,為掃平西夏做好先期準備。
現在看來王靜輝對廂軍屯田寄托的兩大願望都已經初步實現,王安石所率領的變法派都把目光集中到屯田上麵,前段時間所編寫的新法條例也暫時擱置起來,這讓王靜輝心中長舒了一口氣,不過更讓他高興的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成員呂惠卿因為老爹去世而不得不迴家丁憂去了。
呂惠卿怎麽厲害,王靜輝沒有親眼見過,但曆史把他列為變法派中頭號奸臣,這就足以讓王靜輝重視他了,同時這個呂惠卿也和王靂一樣是個權謀高手,對於這種人,王靜輝是最害怕的。不過現在呂惠卿因為丁憂的關係,要遠離朝廷三年時間,這可讓王靜輝樂翻了。呂惠卿的離去不見得會對變法派有什麽損傷,但這種人對政治空氣極為不利,試想有個人成天在背地裏想著如何暗算對手,那實在不是什麽美妙的事情,曆史上司馬光被貶黜也是出自呂惠卿的手筆,他能夠離開朝廷對於王靜輝來說可算是少了一個大敵。
雖然呂惠卿走了,但王靜輝對這個人實在是沒有什麽好感,尤其這家夥在曆史上是個貨真價實的權力追求者,呂惠卿得勢後,整個呂氏家族都跟著雞犬升天。幾個弟弟大肆購並土地,收受賄賂,到最後連他的老師王安石都給暗算了。
“有這麽一個人的存在實在是很難讓我安心,最美妙的做法便是幹掉他。一勞永逸!”王靜輝想到呂妌卿地“光榮曆史”後,心中免不了生起殺心來,這樣的人對他來說威脅太大了,而且變法派中確實有一批人應該及早“處理”掉,想鄧綰、蔡確等人實在是垃圾中的垃圾,當然還有著名的奸臣——蔡京,這些人雖然在後世都有了公論,被釘上了曆史地恥辱柱,但在這個時代卻是活的滋潤的很。
這時王靜輝的心中一振:這可是他來到宋朝後第一次心中對敵人升起了殺心,雖然對方是自己怎麽看都是該死之人。但自己還從來都沒有對人起過殺心,就是原來麵對王靂的時候,也因為對方是個才子而手下留情。雖然同樣沒有安什麽好心,把人家生命控製在自己的手裏,但也沒有上來就想幹掉王靂。
王靜輝雖然喜歡宋朝的“不殺士大夫”的政治傳統,但眾多貪官奸臣也受到了其中的庇護,這也是讓他非常鬱悶的事情,不要說他在楚州地時候繞了很大的彎子來處理手下的幾個貪官,要是放在平時他們也就被罰奉了事。根本就不會傷筋動骨。相反在曆史上由於呂妌卿等人相互配合,在“烏台詩案”中差點兒把蘇軾送上斷頭台,這讓他心中非常不平。
“用手槍?動靜太大了!而且這個時代還真存在武術,雖然沒有金庸筆下描寫的那麽玄乎,但要想發現他也是很容易的事情。”王靜輝心中第一個就否定了自己用手槍親自出馬的想法。
“看來也隻有用醫術了!”每個學醫的人,總會懂得一些不為外人所道的手段來致人於死地,越是醫術高深的人知道地越多也越隱蔽,這些王靜輝也懂,尤其是他在遍閱校正醫書局那浩如煙海的醫學藏書後,對此更是心領神會。因為中間也有些殘卷是描寫毒藥之類的,想殺人不見血的方式他自信懂得比當代最有名望的中醫要多得多,雖然當初他也沒有放在心上,現在想起來也不算晚。
王靜輝是個醫生,在原來生活的時空中。家族祖祖輩輩都是治病救人的活菩薩,沒有想到自己在這個時空中卻要用手中的醫術來開殺戒,雖然殺的貪官奸臣,但心中總是有些別扭的。他思來想去還是暫時放下這種想法,畢竟這種殺人方式是十分被動地,到目前為止皇帝趙頊對他還是言聽計從,他還沒有必要下殺手。這也算是給呂惠卿等人一個機會,若是他們膽敢還像曆史中的那樣,那自己就不客氣了。
廂軍屯田自有王安石和司馬光來安排,盡管王安石對王靜輝在這個時候拋出廂軍屯田的政策對他實行變法有很大的影響,但思前想後屯田也是惡非常不錯的主張,王靜輝又拿出了切實可行地方法自己也很心動,再加上這件事雖然是王靜輝在幕後操辦,但在人前可是以自己為主導的,王安石可以看見屯田的成果在向自己招手,任誰也無法抵擋這樣的誘惑,這也是給變法派增加聲望的事情,所以他自然樂得配合。
王安石和司馬光在屯田上都有共同語言,王靜輝又製定了非常詳盡的屯田計劃,資金上也沒有什麽缺口,皇帝趙頊又被王靜輝在西北軍事畫餅的說辭所打動,為了打垮西夏彰顯武功,他也會全力推進此事。
現在大宋高層難得有這麽一次齊心合力地時候,下麵從屬各個陣營的人們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奮鬥,所以事情進展的極為迅速。第一批兩萬廂軍是永興軍的廂軍就地轉化而來,現在已經丈量好土地,每名廂軍能夠分配到一百畝土地,一頭耕牛,種子、農具等這都是朝廷負責統籌供應。
說道一名廂軍便可以得到一百畝土地,這也許會嚇倒人家,但廂軍可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軍隊,它當初組建的時候的動機便是一種慈善收容。在災害發生的時候,朝廷便會在災民中選拔百姓入廂軍,基本上保持一個家庭一個名額,每名廂軍的年薪是三十五貫到四十五貫。雖然遠不如禁軍五十貫以上的收入,但養活一家人吃飯是勉強夠了。當然,廂軍在這個時代也有預備役地作用,禁軍中選拔就在廂軍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廂軍也並非全無戰鬥力,而是分成兩種廂軍,一種是普通廂軍,裝備差、訓練差;另外一種是校閱廂軍,裝備要遠勝於普通廂軍,能夠得到很好的訓練,不過待遇水平要略次於禁軍,但戰鬥力是不容忽視地,禁軍補充新血主要便是從校閱廂軍中選拔。
由於廂軍這種特殊性質,所以注定一名廂軍一百畝土地就表示這一百畝土地是由一個家庭來支撐的。而一頭牛的畜力可抵得上**名勞動力,所以這一戶人家耕作一百畝土地應該不是問題。所謂屯田一萬廂軍,便是遷移至少三四倍數目的人口到西北,而此時的西北由於常年的戰亂,人口稀疏,幾十萬人到這裏也並不算多,這也是王靜輝設想中的移民,畢竟正常時期移民是沒有人願意到這裏來的,而發展經濟就必須有人、有勞動力做基礎。廂軍屯田的好處便在此處看出來了,連屯田發展經濟到移民一步到位。
不過也正是因為廂軍屯田可不是簡單的供應一個人,而是一個廂軍對應地是一家子四五口人,所以屯田的協調性就顯得格外重要,幸好第一年屯田的廂軍主要是由當地廂軍直接轉化而成,不然可以想象十幾萬人大遷移,到貧瘠的西北,那將會帶來一場怎樣的災難,最直接的危害便是造成西北糧食供給出現短缺,那可是非常要命的。
現在王安石和司馬光便是要完善廂軍屯田的細節問題。最主要的規則都由王靜輝訂下了框架,得到了皇帝和他們兩人地認可,剩下的便是由他們來添加協調了,這也是一份苦差事,也幸虧這兩個人幹得挺起勁。換做王靜輝很可能還玩不轉這麽大的工程。
由於有西夏俘虜修建好的從延安府到洛陽的大道,西北的交通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這就使得明年開始從別的的地方調集廂軍進駐西北屯田和商戶將屯田的農產品運送迴來創造了極大地便利,這也直接改善了大宋朝廷中心通過這條大道來方便供給西北戰線,而且也加強了西北與大宋的聯係。
以前修建這條大道的時候,朝廷官員對此並不熱心,不我是因為修建這條大道的時候使用的戰俘兵。換了駙馬地話便是:“用了也是白用,隻要負責喂飽他們,朝廷權當用三萬人兩年的夥食來換取一條大道,這買賣便宜!”現在王安石和司馬光則深刻體會到這麽一條路對西北的重要性,換做是兩年前,就是朝廷想修這條路,也拿不出這麽多的資金來,當初駙馬一力主張不歸還俘虜用來修路,到現在看來是最好的辦法,這確實對大宋極為有利。
也正是王安石和司馬光等人體會到這條路的便捷,間接影響到許多有遠見卓識官員的意見,對待關於西夏催還俘虜地問題上,都紛紛開始掉轉矛頭,雖然口頭上還是煮熟的鴨子——嘴硬,但在立場上有了根本的變化,王靜輝心中也在暗自偷著笑。
在宋朝,為了彌補自己在軍事上缺少馬匹對抗敵國騎兵的問題上,他們非常注重在邊疆植樹來降低對手的騎兵攻勢,這在河北諸路與遼國接壤的邊境有著相對茂密的森林並且嚴禁當地居民砍伐得到了很大的體現。在自然植被問題上,來自後世時空的王靜輝自然非常重視,他在屯田章程上非常鄭重的提到關於植樹的問題,要求屯田士兵不能砍伐山坡林木,而且要在自己的屯田土地上每年栽種不少於十棵榆樹或是其他樹種。畢竟西北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現在的年份有處於幹旱高發期,大力提倡栽種榆樹的原因不止是出於環境植被的考慮,更因為榆樹--飄天文學--了。
王靜輝在家中除了陪伴自己的妻子和不滿半歲的女兒外,便是在書房中對大宋軍製改革進行設想,因為廂軍屯田是不會分散王安石多長時間精力地,而且時間越長,西夏那邊梁乙埋兄妹的勢力就會逐漸的占上風,西夏內部的內訌也會逐漸消除。
像西夏這樣還處於野蠻半奴隸製的國家,他們並沒有擺脫遊牧民族的特征,要聚集軍隊打仗還是遠比大宋利索的多。隻要沒有嚴重的內訌,他們的軍事力量恢複地速度還是非常快的,畢竟是以騎兵作戰為王的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在軍事上占有很大的上風,尤其大宋缺乏馬匹,更是占有很大的優勢。算起來不會超過三年,大宋的西北又要戰雲密布了,大宋不僅要有最先進的武器,也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軍事製度才能實現王靜輝對皇帝趙頊七年掃平西夏的承諾。
王靜輝要提前把大宋軍製改革的框架想出來,這也是用來阻擊新法地第二條防線。其作用不僅在於牽著王安石的鼻子走,還要實現大宋強軍的夢想,後者極為關鍵,尤其是要增強大宋在西北的軍事力量,因為王靜輝掃平西夏的後勤和給商人地利益承諾——廂軍屯田可就在西夏人的鼻子底下。他可不想自己忙活了半天給黨項人做嫁衣,解決的辦法也隻有一個——兩國隻有用刀劍來說話,勝者才可以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繼續發展!
對於軍事製度的改革,王靜輝必須要靠盟友,而現在就任大宋軍事參謀總部的參謀總長郭逵便是他的最佳盟友,郭逵在陝西四路做過宣撫使,幹掉夏主諒祚他功不可沒。並且還和陸詵在內地西北將領關係非常不錯,最為關鍵的便是郭逵不僅和王靜輝關係夠硬,還對大宋現有的軍事製度了如指掌,這好用來給王靜輝做參謀。
事實上,王靜輝雖然在原來的時空中讀過不少關於宋朝的書,而且在這個時空中也生活了很多年,但不要說對宋朝的軍製有所了解,就是對於大宋軍官的那些官職都搞不清東南西北,這也不能怪他,大宋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其官職製度實在是太混亂了,搞得像一鍋粥一樣,若不是軍中人,不要說對軍隊的編製和組成說清楚,就是那一串官職就能夠把你給弄蒙了。(至少戒念看了許多書,對宋朝的官職還是很暈!)
不過好在有郭逵在,這家夥對幾年前王靜輝在關鍵時刻說動當時的皇帝趙曙和一幹大臣,給身在困局中的他拉了一把,免得自己被迫離開軍事崗位,這以援手到現在郭逵還念念不忘,況且郭逵在軍事上的成功離不開王靜輝所獻上的大威力火藥的配方和集中改進弓弩的貢獻,所以兩人的關係一直就非常好,郭逵一接到王靜輝邀請,便立刻趕來幫忙了。
郭逵知道王靜輝想對大宋現有軍事製度進行改革後,心中更是高興——別人說改軍製,他是不會相信的,而王靜輝有這種影響力,兩代皇帝對這個駙馬有著異乎尋常的信任。知道駙馬的困難後,也不禁啞然失笑——駙馬還真是個軍事門外漢啊!沒有辦法,此事事關重大,他不得不詳細解說了大宋軍製的方方麵麵,給王靜輝來了一次短期強化灌輸。
廂軍屯田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王靜輝最初的想法便是暗中阻擊王安石的變法,把王安石和他屬下的三司條例司中的變法精英所想出的新法條例堵在家門口裏,轉移大宋最近一年的政策中心,漸漸的磨去新法的鋒芒,從而降低其急功近利的危害性;一半也是心中早有屯田分流廂軍的想法,不僅減輕大宋臃腫的巨額軍事開支,也能夠發展生產,屯田戍邊減使其邊防軍隊供給強度,為掃平西夏做好先期準備。
現在看來王靜輝對廂軍屯田寄托的兩大願望都已經初步實現,王安石所率領的變法派都把目光集中到屯田上麵,前段時間所編寫的新法條例也暫時擱置起來,這讓王靜輝心中長舒了一口氣,不過更讓他高興的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成員呂惠卿因為老爹去世而不得不迴家丁憂去了。
呂惠卿怎麽厲害,王靜輝沒有親眼見過,但曆史把他列為變法派中頭號奸臣,這就足以讓王靜輝重視他了,同時這個呂惠卿也和王靂一樣是個權謀高手,對於這種人,王靜輝是最害怕的。不過現在呂惠卿因為丁憂的關係,要遠離朝廷三年時間,這可讓王靜輝樂翻了。呂惠卿的離去不見得會對變法派有什麽損傷,但這種人對政治空氣極為不利,試想有個人成天在背地裏想著如何暗算對手,那實在不是什麽美妙的事情,曆史上司馬光被貶黜也是出自呂惠卿的手筆,他能夠離開朝廷對於王靜輝來說可算是少了一個大敵。
雖然呂惠卿走了,但王靜輝對這個人實在是沒有什麽好感,尤其這家夥在曆史上是個貨真價實的權力追求者,呂惠卿得勢後,整個呂氏家族都跟著雞犬升天。幾個弟弟大肆購並土地,收受賄賂,到最後連他的老師王安石都給暗算了。
“有這麽一個人的存在實在是很難讓我安心,最美妙的做法便是幹掉他。一勞永逸!”王靜輝想到呂妌卿地“光榮曆史”後,心中免不了生起殺心來,這樣的人對他來說威脅太大了,而且變法派中確實有一批人應該及早“處理”掉,想鄧綰、蔡確等人實在是垃圾中的垃圾,當然還有著名的奸臣——蔡京,這些人雖然在後世都有了公論,被釘上了曆史地恥辱柱,但在這個時代卻是活的滋潤的很。
這時王靜輝的心中一振:這可是他來到宋朝後第一次心中對敵人升起了殺心,雖然對方是自己怎麽看都是該死之人。但自己還從來都沒有對人起過殺心,就是原來麵對王靂的時候,也因為對方是個才子而手下留情。雖然同樣沒有安什麽好心,把人家生命控製在自己的手裏,但也沒有上來就想幹掉王靂。
王靜輝雖然喜歡宋朝的“不殺士大夫”的政治傳統,但眾多貪官奸臣也受到了其中的庇護,這也是讓他非常鬱悶的事情,不要說他在楚州地時候繞了很大的彎子來處理手下的幾個貪官,要是放在平時他們也就被罰奉了事。根本就不會傷筋動骨。相反在曆史上由於呂妌卿等人相互配合,在“烏台詩案”中差點兒把蘇軾送上斷頭台,這讓他心中非常不平。
“用手槍?動靜太大了!而且這個時代還真存在武術,雖然沒有金庸筆下描寫的那麽玄乎,但要想發現他也是很容易的事情。”王靜輝心中第一個就否定了自己用手槍親自出馬的想法。
“看來也隻有用醫術了!”每個學醫的人,總會懂得一些不為外人所道的手段來致人於死地,越是醫術高深的人知道地越多也越隱蔽,這些王靜輝也懂,尤其是他在遍閱校正醫書局那浩如煙海的醫學藏書後,對此更是心領神會。因為中間也有些殘卷是描寫毒藥之類的,想殺人不見血的方式他自信懂得比當代最有名望的中醫要多得多,雖然當初他也沒有放在心上,現在想起來也不算晚。
王靜輝是個醫生,在原來生活的時空中。家族祖祖輩輩都是治病救人的活菩薩,沒有想到自己在這個時空中卻要用手中的醫術來開殺戒,雖然殺的貪官奸臣,但心中總是有些別扭的。他思來想去還是暫時放下這種想法,畢竟這種殺人方式是十分被動地,到目前為止皇帝趙頊對他還是言聽計從,他還沒有必要下殺手。這也算是給呂惠卿等人一個機會,若是他們膽敢還像曆史中的那樣,那自己就不客氣了。
廂軍屯田自有王安石和司馬光來安排,盡管王安石對王靜輝在這個時候拋出廂軍屯田的政策對他實行變法有很大的影響,但思前想後屯田也是惡非常不錯的主張,王靜輝又拿出了切實可行地方法自己也很心動,再加上這件事雖然是王靜輝在幕後操辦,但在人前可是以自己為主導的,王安石可以看見屯田的成果在向自己招手,任誰也無法抵擋這樣的誘惑,這也是給變法派增加聲望的事情,所以他自然樂得配合。
王安石和司馬光在屯田上都有共同語言,王靜輝又製定了非常詳盡的屯田計劃,資金上也沒有什麽缺口,皇帝趙頊又被王靜輝在西北軍事畫餅的說辭所打動,為了打垮西夏彰顯武功,他也會全力推進此事。
現在大宋高層難得有這麽一次齊心合力地時候,下麵從屬各個陣營的人們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奮鬥,所以事情進展的極為迅速。第一批兩萬廂軍是永興軍的廂軍就地轉化而來,現在已經丈量好土地,每名廂軍能夠分配到一百畝土地,一頭耕牛,種子、農具等這都是朝廷負責統籌供應。
說道一名廂軍便可以得到一百畝土地,這也許會嚇倒人家,但廂軍可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軍隊,它當初組建的時候的動機便是一種慈善收容。在災害發生的時候,朝廷便會在災民中選拔百姓入廂軍,基本上保持一個家庭一個名額,每名廂軍的年薪是三十五貫到四十五貫。雖然遠不如禁軍五十貫以上的收入,但養活一家人吃飯是勉強夠了。當然,廂軍在這個時代也有預備役地作用,禁軍中選拔就在廂軍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廂軍也並非全無戰鬥力,而是分成兩種廂軍,一種是普通廂軍,裝備差、訓練差;另外一種是校閱廂軍,裝備要遠勝於普通廂軍,能夠得到很好的訓練,不過待遇水平要略次於禁軍,但戰鬥力是不容忽視地,禁軍補充新血主要便是從校閱廂軍中選拔。
由於廂軍這種特殊性質,所以注定一名廂軍一百畝土地就表示這一百畝土地是由一個家庭來支撐的。而一頭牛的畜力可抵得上**名勞動力,所以這一戶人家耕作一百畝土地應該不是問題。所謂屯田一萬廂軍,便是遷移至少三四倍數目的人口到西北,而此時的西北由於常年的戰亂,人口稀疏,幾十萬人到這裏也並不算多,這也是王靜輝設想中的移民,畢竟正常時期移民是沒有人願意到這裏來的,而發展經濟就必須有人、有勞動力做基礎。廂軍屯田的好處便在此處看出來了,連屯田發展經濟到移民一步到位。
不過也正是因為廂軍屯田可不是簡單的供應一個人,而是一個廂軍對應地是一家子四五口人,所以屯田的協調性就顯得格外重要,幸好第一年屯田的廂軍主要是由當地廂軍直接轉化而成,不然可以想象十幾萬人大遷移,到貧瘠的西北,那將會帶來一場怎樣的災難,最直接的危害便是造成西北糧食供給出現短缺,那可是非常要命的。
現在王安石和司馬光便是要完善廂軍屯田的細節問題。最主要的規則都由王靜輝訂下了框架,得到了皇帝和他們兩人地認可,剩下的便是由他們來添加協調了,這也是一份苦差事,也幸虧這兩個人幹得挺起勁。換做王靜輝很可能還玩不轉這麽大的工程。
由於有西夏俘虜修建好的從延安府到洛陽的大道,西北的交通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這就使得明年開始從別的的地方調集廂軍進駐西北屯田和商戶將屯田的農產品運送迴來創造了極大地便利,這也直接改善了大宋朝廷中心通過這條大道來方便供給西北戰線,而且也加強了西北與大宋的聯係。
以前修建這條大道的時候,朝廷官員對此並不熱心,不我是因為修建這條大道的時候使用的戰俘兵。換了駙馬地話便是:“用了也是白用,隻要負責喂飽他們,朝廷權當用三萬人兩年的夥食來換取一條大道,這買賣便宜!”現在王安石和司馬光則深刻體會到這麽一條路對西北的重要性,換做是兩年前,就是朝廷想修這條路,也拿不出這麽多的資金來,當初駙馬一力主張不歸還俘虜用來修路,到現在看來是最好的辦法,這確實對大宋極為有利。
也正是王安石和司馬光等人體會到這條路的便捷,間接影響到許多有遠見卓識官員的意見,對待關於西夏催還俘虜地問題上,都紛紛開始掉轉矛頭,雖然口頭上還是煮熟的鴨子——嘴硬,但在立場上有了根本的變化,王靜輝心中也在暗自偷著笑。
在宋朝,為了彌補自己在軍事上缺少馬匹對抗敵國騎兵的問題上,他們非常注重在邊疆植樹來降低對手的騎兵攻勢,這在河北諸路與遼國接壤的邊境有著相對茂密的森林並且嚴禁當地居民砍伐得到了很大的體現。在自然植被問題上,來自後世時空的王靜輝自然非常重視,他在屯田章程上非常鄭重的提到關於植樹的問題,要求屯田士兵不能砍伐山坡林木,而且要在自己的屯田土地上每年栽種不少於十棵榆樹或是其他樹種。畢竟西北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現在的年份有處於幹旱高發期,大力提倡栽種榆樹的原因不止是出於環境植被的考慮,更因為榆樹--飄天文學--了。
王靜輝在家中除了陪伴自己的妻子和不滿半歲的女兒外,便是在書房中對大宋軍製改革進行設想,因為廂軍屯田是不會分散王安石多長時間精力地,而且時間越長,西夏那邊梁乙埋兄妹的勢力就會逐漸的占上風,西夏內部的內訌也會逐漸消除。
像西夏這樣還處於野蠻半奴隸製的國家,他們並沒有擺脫遊牧民族的特征,要聚集軍隊打仗還是遠比大宋利索的多。隻要沒有嚴重的內訌,他們的軍事力量恢複地速度還是非常快的,畢竟是以騎兵作戰為王的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在軍事上占有很大的上風,尤其大宋缺乏馬匹,更是占有很大的優勢。算起來不會超過三年,大宋的西北又要戰雲密布了,大宋不僅要有最先進的武器,也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軍事製度才能實現王靜輝對皇帝趙頊七年掃平西夏的承諾。
王靜輝要提前把大宋軍製改革的框架想出來,這也是用來阻擊新法地第二條防線。其作用不僅在於牽著王安石的鼻子走,還要實現大宋強軍的夢想,後者極為關鍵,尤其是要增強大宋在西北的軍事力量,因為王靜輝掃平西夏的後勤和給商人地利益承諾——廂軍屯田可就在西夏人的鼻子底下。他可不想自己忙活了半天給黨項人做嫁衣,解決的辦法也隻有一個——兩國隻有用刀劍來說話,勝者才可以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繼續發展!
對於軍事製度的改革,王靜輝必須要靠盟友,而現在就任大宋軍事參謀總部的參謀總長郭逵便是他的最佳盟友,郭逵在陝西四路做過宣撫使,幹掉夏主諒祚他功不可沒。並且還和陸詵在內地西北將領關係非常不錯,最為關鍵的便是郭逵不僅和王靜輝關係夠硬,還對大宋現有的軍事製度了如指掌,這好用來給王靜輝做參謀。
事實上,王靜輝雖然在原來的時空中讀過不少關於宋朝的書,而且在這個時空中也生活了很多年,但不要說對宋朝的軍製有所了解,就是對於大宋軍官的那些官職都搞不清東南西北,這也不能怪他,大宋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其官職製度實在是太混亂了,搞得像一鍋粥一樣,若不是軍中人,不要說對軍隊的編製和組成說清楚,就是那一串官職就能夠把你給弄蒙了。(至少戒念看了許多書,對宋朝的官職還是很暈!)
不過好在有郭逵在,這家夥對幾年前王靜輝在關鍵時刻說動當時的皇帝趙曙和一幹大臣,給身在困局中的他拉了一把,免得自己被迫離開軍事崗位,這以援手到現在郭逵還念念不忘,況且郭逵在軍事上的成功離不開王靜輝所獻上的大威力火藥的配方和集中改進弓弩的貢獻,所以兩人的關係一直就非常好,郭逵一接到王靜輝邀請,便立刻趕來幫忙了。
郭逵知道王靜輝想對大宋現有軍事製度進行改革後,心中更是高興——別人說改軍製,他是不會相信的,而王靜輝有這種影響力,兩代皇帝對這個駙馬有著異乎尋常的信任。知道駙馬的困難後,也不禁啞然失笑——駙馬還真是個軍事門外漢啊!沒有辦法,此事事關重大,他不得不詳細解說了大宋軍製的方方麵麵,給王靜輝來了一次短期強化灌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