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清推薦王守仁朱厚煒並不意外……


    嘉靖朝一開始的老臣當中,楊廷和丁憂不歸,陸完死諫不成致仕,去年死了,梁儲致仕如今重病纏身,隻怕也沒幾個月可活,靳貴死了好幾年了,謝遷倒還活著,不過已是老邁不堪……


    選來選去,合適的幾個人當中也隻有王守仁和翟鑾兩人的資曆、人望能夠服眾……


    什麽張璁、嚴嵩終究還差點意思……


    不過王守仁已然成就三不朽,這一點是翟鑾沒法比的。


    但是朱厚煒來自後世,對於王聖人還算了解,知道曆史上的陽明先生天不假年,隻活了不到六十歲,如今王守仁已經五十四了……


    “楊愛卿不但是議長,還管著財政部和稅司,愛卿若去,這兩處何人主政?”


    楊一清脫口道:“臣推薦夏言為財政部部長,至於稅司,範和雖然資曆淺薄,可不但是儒學出身,也是新學佼佼者,可破格簡拔,若是陛下覺得範和還欠缺些火候,微臣推薦楊慎。”


    朱厚煒淡笑,楊一清能迴答的這麽迅速,可見早就考慮過這些,不過也確實,畢竟年紀大了,也的確該為自己走了以後出現的權力真空做好打算。


    現在撇開議會不談,大明朝堂上最重要的職位有國防部、巡捕部、最高檢察院、最高法院、建設部、水利部、礦監部、禮樂部、教育部、外交部、人事部、民政部、財政部和稅司。


    國防部部長原本是王守仁,不過王守仁這個國防部長沒當幾天就被替換成了嚴嵩,建設部和水利部一直都是由原先的工部尚書翟鑾兼任。


    法院院長是張璁,巡捕部是靳貴,檢察院在陸完走了以後也由靳貴兼領部長一職,禮樂部和外交部在蔣冕致仕之後,禮樂部正印官是弘治十八年進士張繼孟,外交部部長則是弘治十八年狀元顧鼎臣。


    人事部部長謝遷致仕之後,由正德元年探花郎劉龍繼任。


    王守仁迴京之後成為教育部部長,兼民政部部長,楊一清自然一直都是財政部和稅司主官,當真是位極人臣。


    楊一清推薦王守仁無可厚非,王守仁也確實能擔起重任,可隨後推薦夏言和範和,卻沒有直接推薦楊慎……


    楊慎可是正德六年的狀元郎,資曆比起夏言和範和兩人高多了,而且論才氣、名氣更是夏言與範和兩人所不能比的,另外,楊慎絕對是儒家最為正統的讀書人!


    可惜這麽多年以來,楊慎依舊是燕大祭酒……


    十多年了,從嘉靖二年到如今嘉靖十三年年底,這麽多年時間,楊慎就沒挪過窩,似乎被大明官場給徹底遺忘了。


    如果說嚴嵩、範和升官是坐火箭,那麽楊慎就是蝸牛,而且還是病蝸牛……


    很顯然,楊慎是受了楊廷和的連累,其父楊廷和本是內閣首輔,身為首輔之子,又是狀元郎,更是才名滿天下,楊慎於情於理都應該平步青雲才對。


    然而其父丁憂不歸,幾乎葬送了兒子的仕途……


    楊廷和為什麽丁憂不歸,朱厚煒心知肚明,滿朝的大臣也清楚。


    身為內閣首輔,楊廷和對於嘉靖帝的雄心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很清醒的知道皇帝改革的決心和手腕,更清楚憑借內閣的力量乃至滿朝的力量根本不足以鉗製皇帝,那麽對權力掌控欲望極重的楊廷和自然難以忍受。


    另外楊廷和更清楚但凡改革必然伴隨著腥風血雨,而主導改革之官員必定會站在宗室、勳貴、士紳、官場等等所有利益階層的對立麵,一個不好就是身敗名裂的下場!


    所以他怕了,真的怕了,碰上丁憂,正好給了他迴鄉守孝的借口,然後在守孝的兩年多時間裏,正是嘉靖朝改革最為激烈的一段時間,他時時刻刻關注著,最終越來越心寒。


    終於,他放棄了……


    然後把兒子坑了,滿京城的大佬沒辦法奈何楊廷和,但是讓楊慎不得寸進算個什麽難事?


    於是,楊慎悲劇了……


    誰也沒想到,按理來說被楊廷和坑的最慘的楊一清,會在離開官場之前拉楊慎一把,當真是以怨報德呐。


    朱厚煒這些年對楊廷和的怨氣也消弭的差不多了,父親的錯失也不該由兒子來承擔不是,於是考慮了一下說道:“夏言任財政部部長,楊慎任稅司部長,範和資曆還是太淺了些,就去接任燕大校長一職。”


    “陛下聖明。”楊一清躬身一拜,眼中已是釋然。


    一朝天子一朝臣,嘉靖帝繼位之後卻並沒有打壓正德朝的老臣,而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當然,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嘉靖帝擁有足夠的底氣把控住朝堂,但是底氣再足,用自己提拔上來的官員,也必然比前朝老臣要順手的多。


    這是魄力也是胸襟,如今老臣退的退,死的死,一代新人終於還是登上了屬於他們的曆史舞台,未來的大明會走到什麽地步,楊一清覺得自己未必能看的到了,但是家祭可以告乃翁啊。


    禦駕迴轉京城,街市上再次恢複了熱鬧,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氣氛當中,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傳遍了京城。


    正德朝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嘉靖朝戶部尚書,內閣首輔,議會議長、財政部部長、稅司部長楊一清請辭。


    嘉靖沒有挽留,但是親書‘出將入相、文德武功’八個大字贈予楊一清,並稱讚其才足以和唐代名相姚崇媲美,最終楊一清以謹身殿大學士、太子太傅之身致仕,引起官場震撼!


    能得到皇帝這等評價,還能生晉太傅,幾乎官場已然認定楊一清十有八九會成為大明第一個死諡文正之人!


    大明一百多年天下,名臣也不算少,然而死了以後被諡文正的卻一個都沒有,接近的倒是有幾個,比如被嘉靖帝追諡‘文忠’的方孝儒,比如已經死了十年被諡‘文成’的李東陽等等。


    生晉太傅,死諡文正乃是儒家官員畢生追求之目標,也是皇帝對於大臣一生政績的最大肯定,然而大明沒有文正,自然也就成了滿朝官員心頭上的一根刺,畢竟大宋有九個,而大明一百五十年了還沒有,這豈不是說大明文治不如大宋!


    如今楊一清有了機會,官場豈能不震動!


    至於楊一清走了以後,朝局會有什麽變化,空出來的權力誰來接手,反倒並不那麽引人關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征服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老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老五並收藏大明征服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