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清和梁儲兩人暈暈乎乎的離開了禦書房,今日皇帝召見,官製被改了個麵目全非,他還不知道該如何去跟外朝交代,好在東廠沒了,天眼……估且算沒了……
手中的兩本冊子沉甸甸的,一本書是《治安管理條例》,一本是《官製改革意見草擬》……
武定侯郭勳依舊跪在那,楊一清卻沒了置其於死地的心情,區區一個就算不死也注定失勢的勳貴罷了,和他將要麵對的事比起來,完全不值一提。
官場將要地震,這幾乎是可以預見的事,在皇帝的絕對意誌推動下,將會出現什麽樣的局麵,誰都無法準確預料,但是楊一清可以肯定的是他自己,必然是站在風口浪尖遭受衝擊最大的一個人。
誰讓他是首輔,誰讓他身為官場領袖卻沒有和皇帝抗爭到底!
沒來由的楊一清開始懷念起了楊廷和,至於梁儲則是滿臉的慶幸……
想當初要是他以次輔之位暫代首輔之職,那麽今日楊一清將要麵對的局麵就該他來承受,隻是不知道他這顆心,能否經的起這樣的巨震。
迴到內閣值房,楊一清略顯疲憊的吩咐屬官道:“讓諸位閣老還有王尚書、大理寺卿、太常寺卿、光祿寺卿……來見本輔,對了,把謝尚書也請來。”
“讓郭勳迴去和家人團聚,三日內自裁。”朱厚煒冷冷的下令,郭勳必須要死,讓其自盡等於是保全了勳貴的最後一點臉麵。
小太監領命而去,不久後內閣炸鍋!
“荒唐!荒唐!荒唐至極!”王瓊氣的吹胡子瞪眼,可終究還是讓其出離的憤怒。
“身為內閣輔臣,爾等不思勸諫君王,隻會對皇帝唯唯諾諾,眼睜睜看著君王一意孤行,大明要爾等重臣又有何用!”
楊一清拍了拍兩本冊子,冷笑道:“今上是什麽性子還需要本輔多說?官製大改可以說今上早就拿定了主意,吾等臣工在今上看來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嚴格執行,何來商榷的餘地!”
王瓊冷哼道:“陛下雄心勃勃,想要開創大明萬代盛世,整飭稅政開辟財源,整編軍伍是為強軍,這些老臣皆能理解,可吾倒是想問問官製如此改動有何必要!”
鴻瀘寺卿冷聲道:“王尚書此言於某不謀而合,就拿這而言,與鴻瀘寺何異,既然沒有半點區別,難道所謂的改革官製就是為了換個名字?簡直豈有此理。”
“六部製傳承千年,豈有說廢就廢的道理,天子這讓天下人如何適從!”
楊一清搖頭道:“王尚書有些小題大做了,天子監國至今的所作所為,什麽時候做過無用功,如今大明的國力、財力、軍力早已經遠邁前朝,一些弊政也確實已消弭於無形。
就拿屯兵來說,屯於浙江的十幾處衛所,兵力數萬之雄,然而小小倭寇卻屢屢襲擾浙江沿海,衛所屯兵剿殺倭寇,卻屢遭殺傷。
陛下裁撤浙江衛所,成立浙江軍區,今年三月,五百倭寇登陸台州,軍區新軍數百裏轉進迅猛如風,一舉將這夥倭寇滅殺,護翼台州百姓安全。
還有鹽政,商稅,本輔也知道今上對商稅下手必然侵犯到士紳階層之利益,然而國庫為之豐盈,大明再無財政之憂,難道諸位敢說以前的商稅稅政不是弊政?
嘉靖朝以前,滿朝諸公何曾想過孔明燈能載人上天,可曾想過鐵皮車能在大地上奔馳?不曾!
這說明什麽?說明今上說過的那些話是對的!那麽今上這次鐵了心的要進行官製改革,其中蘊藏什麽樣的深意,諸公難道沒有想想?”
“不難猜。”謝遷笑道:“陛下要的是權力分攤,讓各有司各司其職,而不是總攬,如此一來杜絕了官場上的相互扯皮,出了什麽事,要辦什麽事都能找到相應的官員,官員想要避責推諉,以後隻怕難了。”
王瓊不屑道:“兵部改製,武選司為軍官處,武庫司為軍工處,這除了換個名字以外有何區別!”
謝遷笑道:“王尚書還看不出來嗎?陛下這次就是要將民政、軍政和財政還是司法徹底分開,改兵部改的就是軍政,改刑部就是改的司法,以後改戶部自然便是民政和財政,今上在其中籌謀極深,首輔就算反對也對抗不了天子意誌,這才是關鍵!
我等身為臣子,當明天子得失,矯正君王施政之不足,而不是覺得不合適就全力去反對,這次官製改革,在本官看來,表麵上這些被改的衙門隻是換了名字,可是否有深意,滿朝上下隻能靜觀其變,左右沒有傷及官製根本,故而本官以為當順應之。”
王瓊露出思索的神色。
“那言官呢?”一直沒有吭聲的左都禦史陸完開口,本就脾氣不太好的陸完,此刻滿眼都是煞氣。
陸完這一問,頓時能感覺到尷尬的氣氛溢滿了值房。
如果說嘉靖朝的言官早已經名存實亡,那絕對是一點都不帶錯的,隻不過名存實亡至少還有個名,但是現在呢?
都察院沒了,六科十三道的言官沒了!
都察院的權勢何等顯赫,所屬的言官上彈君王,下劾官員,閑來沒事的時候還能噴噴空氣,現在好了,所有的部門隻是換湯不換藥的改,隻有言官一刀切?
曆朝曆代,言官都沒受過這麽大的屈辱!
檢察院?那是什麽?起訴犯了刑事案件的犯人最後還交給法院審理,敢情檢察院就是個跑腿的?
嘉靖帝就算不待見言官,不待見都察院,也不帶這麽惡心人的!
“陸閣老還有必要糾纏此事嗎?”
“首輔大人這是要和稀泥?”
楊一清苦笑道:“陸閣老誤會本輔的意思了,其實諸位也都看得出來,今上不是不喜歡言官,而是不喜歡言官的風聞奏事之權。
今上曾經說過,他不懼官員貪腐,隻要沒有超過底線,他能不追責就不追責,他恨不作為的官員比貪腐之官更甚!
言官風聞奏事,最喜攻訐,今上自是深惡痛絕!”
手中的兩本冊子沉甸甸的,一本書是《治安管理條例》,一本是《官製改革意見草擬》……
武定侯郭勳依舊跪在那,楊一清卻沒了置其於死地的心情,區區一個就算不死也注定失勢的勳貴罷了,和他將要麵對的事比起來,完全不值一提。
官場將要地震,這幾乎是可以預見的事,在皇帝的絕對意誌推動下,將會出現什麽樣的局麵,誰都無法準確預料,但是楊一清可以肯定的是他自己,必然是站在風口浪尖遭受衝擊最大的一個人。
誰讓他是首輔,誰讓他身為官場領袖卻沒有和皇帝抗爭到底!
沒來由的楊一清開始懷念起了楊廷和,至於梁儲則是滿臉的慶幸……
想當初要是他以次輔之位暫代首輔之職,那麽今日楊一清將要麵對的局麵就該他來承受,隻是不知道他這顆心,能否經的起這樣的巨震。
迴到內閣值房,楊一清略顯疲憊的吩咐屬官道:“讓諸位閣老還有王尚書、大理寺卿、太常寺卿、光祿寺卿……來見本輔,對了,把謝尚書也請來。”
“讓郭勳迴去和家人團聚,三日內自裁。”朱厚煒冷冷的下令,郭勳必須要死,讓其自盡等於是保全了勳貴的最後一點臉麵。
小太監領命而去,不久後內閣炸鍋!
“荒唐!荒唐!荒唐至極!”王瓊氣的吹胡子瞪眼,可終究還是讓其出離的憤怒。
“身為內閣輔臣,爾等不思勸諫君王,隻會對皇帝唯唯諾諾,眼睜睜看著君王一意孤行,大明要爾等重臣又有何用!”
楊一清拍了拍兩本冊子,冷笑道:“今上是什麽性子還需要本輔多說?官製大改可以說今上早就拿定了主意,吾等臣工在今上看來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嚴格執行,何來商榷的餘地!”
王瓊冷哼道:“陛下雄心勃勃,想要開創大明萬代盛世,整飭稅政開辟財源,整編軍伍是為強軍,這些老臣皆能理解,可吾倒是想問問官製如此改動有何必要!”
鴻瀘寺卿冷聲道:“王尚書此言於某不謀而合,就拿這而言,與鴻瀘寺何異,既然沒有半點區別,難道所謂的改革官製就是為了換個名字?簡直豈有此理。”
“六部製傳承千年,豈有說廢就廢的道理,天子這讓天下人如何適從!”
楊一清搖頭道:“王尚書有些小題大做了,天子監國至今的所作所為,什麽時候做過無用功,如今大明的國力、財力、軍力早已經遠邁前朝,一些弊政也確實已消弭於無形。
就拿屯兵來說,屯於浙江的十幾處衛所,兵力數萬之雄,然而小小倭寇卻屢屢襲擾浙江沿海,衛所屯兵剿殺倭寇,卻屢遭殺傷。
陛下裁撤浙江衛所,成立浙江軍區,今年三月,五百倭寇登陸台州,軍區新軍數百裏轉進迅猛如風,一舉將這夥倭寇滅殺,護翼台州百姓安全。
還有鹽政,商稅,本輔也知道今上對商稅下手必然侵犯到士紳階層之利益,然而國庫為之豐盈,大明再無財政之憂,難道諸位敢說以前的商稅稅政不是弊政?
嘉靖朝以前,滿朝諸公何曾想過孔明燈能載人上天,可曾想過鐵皮車能在大地上奔馳?不曾!
這說明什麽?說明今上說過的那些話是對的!那麽今上這次鐵了心的要進行官製改革,其中蘊藏什麽樣的深意,諸公難道沒有想想?”
“不難猜。”謝遷笑道:“陛下要的是權力分攤,讓各有司各司其職,而不是總攬,如此一來杜絕了官場上的相互扯皮,出了什麽事,要辦什麽事都能找到相應的官員,官員想要避責推諉,以後隻怕難了。”
王瓊不屑道:“兵部改製,武選司為軍官處,武庫司為軍工處,這除了換個名字以外有何區別!”
謝遷笑道:“王尚書還看不出來嗎?陛下這次就是要將民政、軍政和財政還是司法徹底分開,改兵部改的就是軍政,改刑部就是改的司法,以後改戶部自然便是民政和財政,今上在其中籌謀極深,首輔就算反對也對抗不了天子意誌,這才是關鍵!
我等身為臣子,當明天子得失,矯正君王施政之不足,而不是覺得不合適就全力去反對,這次官製改革,在本官看來,表麵上這些被改的衙門隻是換了名字,可是否有深意,滿朝上下隻能靜觀其變,左右沒有傷及官製根本,故而本官以為當順應之。”
王瓊露出思索的神色。
“那言官呢?”一直沒有吭聲的左都禦史陸完開口,本就脾氣不太好的陸完,此刻滿眼都是煞氣。
陸完這一問,頓時能感覺到尷尬的氣氛溢滿了值房。
如果說嘉靖朝的言官早已經名存實亡,那絕對是一點都不帶錯的,隻不過名存實亡至少還有個名,但是現在呢?
都察院沒了,六科十三道的言官沒了!
都察院的權勢何等顯赫,所屬的言官上彈君王,下劾官員,閑來沒事的時候還能噴噴空氣,現在好了,所有的部門隻是換湯不換藥的改,隻有言官一刀切?
曆朝曆代,言官都沒受過這麽大的屈辱!
檢察院?那是什麽?起訴犯了刑事案件的犯人最後還交給法院審理,敢情檢察院就是個跑腿的?
嘉靖帝就算不待見言官,不待見都察院,也不帶這麽惡心人的!
“陸閣老還有必要糾纏此事嗎?”
“首輔大人這是要和稀泥?”
楊一清苦笑道:“陸閣老誤會本輔的意思了,其實諸位也都看得出來,今上不是不喜歡言官,而是不喜歡言官的風聞奏事之權。
今上曾經說過,他不懼官員貪腐,隻要沒有超過底線,他能不追責就不追責,他恨不作為的官員比貪腐之官更甚!
言官風聞奏事,最喜攻訐,今上自是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