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人所言,深表讚同!”趙構出乎意料的話,讓張邦昌更加的得意,他想著要將此事上奏於聖上。接著,趙構又話鋒一轉,怒斥道:“武舉考試與科舉考試都為大宋招攬人才,他們之中有國之棟梁之才。目前,他們不過是平民百姓,身無要職,日後必定能成為大宋效命。你可知寒門學子,想要通過武舉、科舉改變自身命運,入朝為官。有些則是作奸犯科,中飽私囊,有些則是真心為國效命,為百姓謀求福祉。”
“大宋乃是泱泱大國,武舉又是選拔才幹之人,天下萬民皆是前往汴京,魚躍龍門。身為朝廷命官,又是主考官,理應為考生考慮。張大人身居高位,居於朝堂上,不明百姓疾苦,不明武生之辛勞。”
趙構冷嘲熱諷,氣得張邦昌吹胡子瞪眼睛,想要反駁卻被趙構的話再次頂了迴去。趙構嘲諷的瞥了一眼,道:“差點忘了,張大人乃是文官出身,怎能明白武生呢?但是,張大人你可別忘了,自己也是出身於寒門。若非皇上重用,張大人又有幾分本事,豈能一朝為官,人不能忘記初衷。”
“你!你!……”張邦昌氣唿唿地指著趙構,臉色鐵青。
趙構冷聲道:“大膽,我乃是此次武舉考試主考官,又是朝廷二品大員。張大人如此神態,難道是想讓本官在皇上麵前參你一本,說你目無上司?如果皇上知道張大人的人品如此低劣,怕是官位不保吧!”
張邦昌被趙構冷嘲熱諷,又無力反駁,陰狠地看著趙構,心想;“你且不要得意,待我抓到你的把柄,看你還敢如此囂張。既然你想要武舉考試選舉人才,我就偏偏讓那些人才鬱鬱不得誌,看你如何交差。”
趙構喝斥張邦昌,就像是罵孫子似的,看得張俊、王鐸、宗澤三人目瞪口呆,他們三人算是見識到趙構的口才。張俊、王鐸兩人眼神交流了一下,彼此都露出驚訝之色;宗澤心裏驚訝,卻有些驚喜,反而覺得趙構所說非常的對。雖然宗澤沒有參加過武舉考試,身為軍伍出身,也能明白武生的難處,有些家境的確不好,寒門學子多不勝數,故而趙構所做的一切,宗澤是舉雙手讚成。
半個時辰後,武舉考試進行第二場,趙構身為主考官,坐在演武廳的大堂上。按照試卷的排序,命令旗牌官唿喊考生的名諱。率先進入演武廳的考生,名為劉琦,隻見此人相貌俊美,身材纖弱,不像武將,倒像是文人。
趙構問道:“劉琦,你祖籍何處?”
“迴大人,草民秦州成紀人氏,家父劉仲武!”
劉琦不卑不亢的迴道。
“劉仲武?”趙構低聲細語一聲,驚訝道:“你是當朝提舉明道宮劉大人之子?”
劉琦點點頭,道:“正是!”
“那你登記注冊時,為何不是你父親推薦,反而是縣官推薦?”趙構看了一眼劉琦的推薦信,並非是他父親劉仲武所寫,而是成紀縣令書寫的推薦信。如果劉仲武親自書寫的推薦信,也不必參加武舉考試,直接入朝為將。
“迴大人,草民報考武舉,父親身在汴京不知,也不願意依靠父親的名聲謀取一官半職,想要通過自己的實力取得。”劉琦躬身迴道。
趙構心領神會,他知道劉琦的意思,是不願意他人說他是借助自己父親的名聲取得功名,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讚揚道:“果真是虎父無犬子!既然你有此決心,那麽本官就要考考你是否有真本事。”
劉琦點點頭,做好準備。接著,趙構看著他寫的試卷,上麵的排兵布陣之法,並非按照書中記載所言,全部都采用實戰的方式。於是,趙構將換來張俊、宗澤兩人,低聲問道:“二位大人,你們這篇文章,以為如何?”
雖然張俊中飽私囊,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將帥之才,也是武將出身,在軍中的職位還不低。宗澤則是軍中的泰鬥級人物,曆經大小戰役數不勝數,衝鋒陷陣所向睥睨。他們二人聽命前來,待看過劉琦所寫,兩人都情不自禁的讚揚道:“甚妙!”
“舉兵之日而境內不貧,戰而必勝,勝而不死,得地而國不敗。為此四者若何?舉兵之日而境內不貧者,計數得也。戰而必勝者,法度審也。勝而不死者,教器備利,而敵不敢校也。得地而國不敗者,因其民也。因其民,則號製有發也。教器備利,則有製也。法度審,則有守也。計數得,則有明也。”
接下來,劉琦還寫了兩軍對戰時,較為實用的方法,就連張俊、宗澤兩人都覺得非常的好。張邦昌、王鐸兩人則滿臉的疑惑,不明所以,趙構問道:“你且如實迴答,是否曾經參與過戰爭?”
劉琦迴道:“迴稟大人,草民幼年時隨父親征戰,後來父親調任入京,便留守在家鄉中學武習文。”
眾人點點頭,趙構說道:“既然如此,那你便做‘聲東擊西’!”
劉琦沉思片刻,道:“敵誌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此計是運用“坤下兌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敵誌亂萃”而造成了錯失叢雜、危機四伏的處境,我則要抓住敵人這不
能自控的混亂之勢,機動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戰術,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出其不意地一舉奪勝。”
“西漢,七國反,周亞夫堅壁不戰。吳兵奔壁之東南陬,亞夫便備西北;已而吳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敵誌不亂,能自去也。漢末,朱雋圍黃巾於宛,張圍結壘,起土山以臨城內,鳴鼓攻其西南,黃巾悉眾赴之,雋自將精兵五千,掩其東北,遂乘虛而入。此敵誌亂萃,不虞也。然則聲東擊西之策,須視敵誌亂否為定。亂,則勝;不亂,將自取敗亡,險策也。”
劉琦談古論今,又提及張俊、宗澤兩人曾經用過此計策,就連張俊、宗澤都吃驚不已。兩人相互看了一眼,張邦昌、王鐸兩人則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們兩人是文臣,不懂用兵之道,興許紙上談兵可以,真正遭遇戰爭時,也是束手無策。
趙構聽他侃侃而談,不禁想道:“原來大宋之中隱藏著如此人才,原以為隻有嶽元帥,此人的才能興許超過嶽大哥許多。縱然是嶽飛也不是出身將門,不像他自幼隨父出征,將門出身,不知武藝如何?”
宗澤讚歎道:“劉大人後繼有人了!”
雖然張俊收了高俅的禮物,想要阻撓趙構,給他製造點麻煩。不過,身為將領的張俊心裏卻是對劉琦有些在意。畢竟,劉琦的潛能不差,也不過是二十餘歲,正值壯年,也不得不心生喜愛之意。
“第一號考生,你且下去休息片刻,待會進入最後一場考試!”趙構讓劉琦下去歇息了,劉琦也起身告退,自始至終都未曾絲毫的怯意,從容不迫,心裏讚賞不已,道:“此人乃是大將之才,日後定然能為大宋效命。”
於是,趙構用朱筆大大的勾了一下,也就是說他可以繼續下一輪考試,也成為首位進入最後一輪考試的考生。劉琦直接被侍衛帶入校場,等待著其他人。趙構如此做,便是不願其他人知道他考核的路數,讓他們沒有任何的準備。
北宋年間,文臣武將輩出,劉琦也是其中之一,隻可惜世人皆知嶽飛,卻不知劉琦的成就比嶽飛還要高。趙構對於劉琦也不甚了解,就算是後世中曆史記載,關於劉琦之事也不如嶽飛多,使得眾人都以為北宋末年唯有嶽飛、宗澤、韓世忠等寥寥數人,實際上還有很多著名的將領。
趙構望著劉琦離去的背影,心想:“沒想到此次武舉考試居然還能發現這麽一個人才,要是沒有親自來此的話,興許就會錯失良才。不知道後
麵還有沒有其他將帥之才之人,看樣子嶽大哥等人想要脫穎而出,難度不小。”
“大宋乃是泱泱大國,武舉又是選拔才幹之人,天下萬民皆是前往汴京,魚躍龍門。身為朝廷命官,又是主考官,理應為考生考慮。張大人身居高位,居於朝堂上,不明百姓疾苦,不明武生之辛勞。”
趙構冷嘲熱諷,氣得張邦昌吹胡子瞪眼睛,想要反駁卻被趙構的話再次頂了迴去。趙構嘲諷的瞥了一眼,道:“差點忘了,張大人乃是文官出身,怎能明白武生呢?但是,張大人你可別忘了,自己也是出身於寒門。若非皇上重用,張大人又有幾分本事,豈能一朝為官,人不能忘記初衷。”
“你!你!……”張邦昌氣唿唿地指著趙構,臉色鐵青。
趙構冷聲道:“大膽,我乃是此次武舉考試主考官,又是朝廷二品大員。張大人如此神態,難道是想讓本官在皇上麵前參你一本,說你目無上司?如果皇上知道張大人的人品如此低劣,怕是官位不保吧!”
張邦昌被趙構冷嘲熱諷,又無力反駁,陰狠地看著趙構,心想;“你且不要得意,待我抓到你的把柄,看你還敢如此囂張。既然你想要武舉考試選舉人才,我就偏偏讓那些人才鬱鬱不得誌,看你如何交差。”
趙構喝斥張邦昌,就像是罵孫子似的,看得張俊、王鐸、宗澤三人目瞪口呆,他們三人算是見識到趙構的口才。張俊、王鐸兩人眼神交流了一下,彼此都露出驚訝之色;宗澤心裏驚訝,卻有些驚喜,反而覺得趙構所說非常的對。雖然宗澤沒有參加過武舉考試,身為軍伍出身,也能明白武生的難處,有些家境的確不好,寒門學子多不勝數,故而趙構所做的一切,宗澤是舉雙手讚成。
半個時辰後,武舉考試進行第二場,趙構身為主考官,坐在演武廳的大堂上。按照試卷的排序,命令旗牌官唿喊考生的名諱。率先進入演武廳的考生,名為劉琦,隻見此人相貌俊美,身材纖弱,不像武將,倒像是文人。
趙構問道:“劉琦,你祖籍何處?”
“迴大人,草民秦州成紀人氏,家父劉仲武!”
劉琦不卑不亢的迴道。
“劉仲武?”趙構低聲細語一聲,驚訝道:“你是當朝提舉明道宮劉大人之子?”
劉琦點點頭,道:“正是!”
“那你登記注冊時,為何不是你父親推薦,反而是縣官推薦?”趙構看了一眼劉琦的推薦信,並非是他父親劉仲武所寫,而是成紀縣令書寫的推薦信。如果劉仲武親自書寫的推薦信,也不必參加武舉考試,直接入朝為將。
“迴大人,草民報考武舉,父親身在汴京不知,也不願意依靠父親的名聲謀取一官半職,想要通過自己的實力取得。”劉琦躬身迴道。
趙構心領神會,他知道劉琦的意思,是不願意他人說他是借助自己父親的名聲取得功名,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讚揚道:“果真是虎父無犬子!既然你有此決心,那麽本官就要考考你是否有真本事。”
劉琦點點頭,做好準備。接著,趙構看著他寫的試卷,上麵的排兵布陣之法,並非按照書中記載所言,全部都采用實戰的方式。於是,趙構將換來張俊、宗澤兩人,低聲問道:“二位大人,你們這篇文章,以為如何?”
雖然張俊中飽私囊,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將帥之才,也是武將出身,在軍中的職位還不低。宗澤則是軍中的泰鬥級人物,曆經大小戰役數不勝數,衝鋒陷陣所向睥睨。他們二人聽命前來,待看過劉琦所寫,兩人都情不自禁的讚揚道:“甚妙!”
“舉兵之日而境內不貧,戰而必勝,勝而不死,得地而國不敗。為此四者若何?舉兵之日而境內不貧者,計數得也。戰而必勝者,法度審也。勝而不死者,教器備利,而敵不敢校也。得地而國不敗者,因其民也。因其民,則號製有發也。教器備利,則有製也。法度審,則有守也。計數得,則有明也。”
接下來,劉琦還寫了兩軍對戰時,較為實用的方法,就連張俊、宗澤兩人都覺得非常的好。張邦昌、王鐸兩人則滿臉的疑惑,不明所以,趙構問道:“你且如實迴答,是否曾經參與過戰爭?”
劉琦迴道:“迴稟大人,草民幼年時隨父親征戰,後來父親調任入京,便留守在家鄉中學武習文。”
眾人點點頭,趙構說道:“既然如此,那你便做‘聲東擊西’!”
劉琦沉思片刻,道:“敵誌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此計是運用“坤下兌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敵誌亂萃”而造成了錯失叢雜、危機四伏的處境,我則要抓住敵人這不
能自控的混亂之勢,機動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戰術,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出其不意地一舉奪勝。”
“西漢,七國反,周亞夫堅壁不戰。吳兵奔壁之東南陬,亞夫便備西北;已而吳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敵誌不亂,能自去也。漢末,朱雋圍黃巾於宛,張圍結壘,起土山以臨城內,鳴鼓攻其西南,黃巾悉眾赴之,雋自將精兵五千,掩其東北,遂乘虛而入。此敵誌亂萃,不虞也。然則聲東擊西之策,須視敵誌亂否為定。亂,則勝;不亂,將自取敗亡,險策也。”
劉琦談古論今,又提及張俊、宗澤兩人曾經用過此計策,就連張俊、宗澤都吃驚不已。兩人相互看了一眼,張邦昌、王鐸兩人則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們兩人是文臣,不懂用兵之道,興許紙上談兵可以,真正遭遇戰爭時,也是束手無策。
趙構聽他侃侃而談,不禁想道:“原來大宋之中隱藏著如此人才,原以為隻有嶽元帥,此人的才能興許超過嶽大哥許多。縱然是嶽飛也不是出身將門,不像他自幼隨父出征,將門出身,不知武藝如何?”
宗澤讚歎道:“劉大人後繼有人了!”
雖然張俊收了高俅的禮物,想要阻撓趙構,給他製造點麻煩。不過,身為將領的張俊心裏卻是對劉琦有些在意。畢竟,劉琦的潛能不差,也不過是二十餘歲,正值壯年,也不得不心生喜愛之意。
“第一號考生,你且下去休息片刻,待會進入最後一場考試!”趙構讓劉琦下去歇息了,劉琦也起身告退,自始至終都未曾絲毫的怯意,從容不迫,心裏讚賞不已,道:“此人乃是大將之才,日後定然能為大宋效命。”
於是,趙構用朱筆大大的勾了一下,也就是說他可以繼續下一輪考試,也成為首位進入最後一輪考試的考生。劉琦直接被侍衛帶入校場,等待著其他人。趙構如此做,便是不願其他人知道他考核的路數,讓他們沒有任何的準備。
北宋年間,文臣武將輩出,劉琦也是其中之一,隻可惜世人皆知嶽飛,卻不知劉琦的成就比嶽飛還要高。趙構對於劉琦也不甚了解,就算是後世中曆史記載,關於劉琦之事也不如嶽飛多,使得眾人都以為北宋末年唯有嶽飛、宗澤、韓世忠等寥寥數人,實際上還有很多著名的將領。
趙構望著劉琦離去的背影,心想:“沒想到此次武舉考試居然還能發現這麽一個人才,要是沒有親自來此的話,興許就會錯失良才。不知道後
麵還有沒有其他將帥之才之人,看樣子嶽大哥等人想要脫穎而出,難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