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轉眼即逝!不知不覺,已經進入寒冬臘月,眼看就要迎來一年一度的春節。遙想當年,趙構每逢春節都會與家人一起度過,直到雙親離世後,一直都是獨自一人度過。然而,迴到宋朝,趙構再次享受到天倫之樂,就算宋徽宗趙佶日理萬機,忙於朝政,無暇顧及他,可是韋氏卻時刻陪在趙構的身邊。
如今,趙構已經有八個月了,已然能夠開口說話,也學會了站立,更讓韋氏震驚的事情,就是八月大的趙構居然會看書,經史子集,沒有任何一本書遺漏,視若珍寶似的看著,也不需要太監、宮女誦讀,獨自一人一坐就是一天,累了就睡著,醒了就繼續看。
“構兒當真與朕有些相似,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宋徽宗趙佶聽聞八月大的趙構獨自一人看書,有些不相信,便親自前來查看。當他看見趙構稚嫩的手指不停地翻看著書籍時,連趙佶都愣住了,他是出了名的好書之人,也是請棋書畫、詩詞等樣樣精通,迴想起兒時的自己,趙佶也不得不稱讚道:“此子,天資聰慧,日後必定成為大才!”
“構兒近日來看得都是些什麽書籍?”
韋氏慈祥的望著認真看書的趙構,眼中滿是濃濃的母愛之情,又聽到宋徽宗詢問之聲,慌忙收迴目光,急忙迴道:“迴稟皇上,構兒近日看得書籍比較雜,尤其是喜愛《史記》,還包括《唐史》,對於曆史類的特別感興趣!”
“就不去打擾他了,一切隨他!”宋徽宗點點頭,道:“再過些時日便是春節,百姓們必定張燈結彩,歡度新年,文武百官也不必上朝。凡是皇族血統子孫,都需要穿戴整齊前往太祖廟,祭祀先祖,到時候構兒也需要參加。”
韋氏吃驚道:“皇上,構兒隻有八月大,還未到加冠之年,貿然出現在祭祀先祖隊伍中,恐怕朝野之中會有反對之聲,妾身以為不妥!”
宋徽宗趙佶微笑道:“你是擔心其他嬪妃,或是皇後的責難嗎?你擔心之事,朕也想過,以八月未到加冠之齡便參與祭祀先祖,的確有些不妥。故而,安排眾位皇子前往偏殿,待祭祀大典結束後,朕再帶他們幾人前往祭祀,無論怎麽說他們也是朕的皇兒,更是大宋的皇子,焉能不祭祀祖先。”
“一切聽由皇上安排!”韋氏苦澀的點點頭,想要說的話也憋了迴去,她知道宋徽宗心意已決,便不再多言,心裏暗暗地想道:“隻希望構兒參加祭祀,不要惹出什麽亂子才好!唉!……”
母子連心,韋氏身為婉
容,又是後宮之人,她以前是侍女,早已學會察言觀色。當初,八月大的趙構會清楚地喊出父皇、母妃時,韋氏便覺得趙構這個兒子就像是上天賜予自己一樣。無論是言行舉止,還是皺著眉頭,緊繃著臉,她都覺得自己的兒子擁有與常人家的孩子不一樣的成熟、穩重。
八月大的孩子就能博覽群書,最愛看史書,對於四書五經之類的,趙構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反而對於其他書籍非常的喜愛。韋氏也算是見多識廣之人,從未聽說有誰八月大的時候就能誦讀書籍,還非常的流利,說話沒有一絲結巴。
雖然趙構甚少說話,也不想其他的同齡孩子那樣撒嬌,或是牙牙學語,韋氏能夠感受到趙構心中有一塊大石頭壓著,讓他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尤其是看見自己兒子小小年紀就愁雲慘淡,她心裏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不得不說,韋氏心中所想正是趙構所念,他想起日後大宋麵臨的災難,心中著急不已。迫不得已之下,趙構唯有展現出不同尋常的成熟,拚命的選擇讀書,實在是想要從書中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是,這種苦楚,趙構卻不能對任何人說,隻能獨自扛著,有時候身邊的太監、侍女瞪大著眼睛看著他快速的翻看書籍,趙構都不予理會,仍舊我行我素的繼續看書。實際上,趙構是想要從書中找到解決日後危機的辦法,他翻看了許多史書,看得最多的也是《史記》,隻因趙構認為這部書最有說服力。
可惜,沒有找到趙構想要的東西,又看了大唐王朝的曆史。由於宋朝與唐朝相隔不是很遠,曆史記載的書籍甚多,比後世流傳的要多太多了,琳琅滿目,堆積如山,全部都是關於大唐王朝的曆史記載。
在趙構的心目中,中國曆史上的皇帝,真正算得上大氣魄之人,唯有秦皇漢武,太宗明皇,尤其是秦始皇收複七國,統一華夏,建立起第一個封建王朝。當時,秦國麵臨的局勢與大宋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唯一不同的是秦始皇魄力、膽識都遠甚宋徽宗趙佶,國家軍事力量強大,身經百戰,大宋偏偏是文臣治國,武將沒有權力,就算擁有百萬士兵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為何這麽多的史書之中,很少記載真正的行政體製方麵的舉措呢?就算是王安石變法,也都沒有太大的起色,難道真的是國情不同,應用的方法也不一樣。但是,這樣下去距離大宋江山支離破碎的局麵,隻有二十年不到的時間,這樣下去該如何是好!”
趙構心急如焚,擔心不已,他不知道宋徽宗趙佶,也
就是自己的父親為何還如此的淡然,依舊是吃喝玩樂,不顧朝政,對於朝中大事,蔡京等人已然接手了。如今,宋徽宗趙佶更是沉浸在書法的世界之中,不可自拔。
“如今之計,隻能走一步算一步,實在是太過於心急了。如今的我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幹預任何事情,朝中雖有國公之爵,卻沒有實權。再說,朝中大臣也不可能真的聽命於八月大的孩童,如此一來那還不真的是天下大亂!”
趙構火急火燎,宋徽宗趙佶則是慢條斯理,不慌不忙,還認為自己管轄下天下黎民百姓生活安居樂業。與此同時,蔡京等人趁此機會,開始準備謀劃更多的利益,滿足自己的私欲,這一切趙構知道,卻無能為力,任由蔡京等人一手遮天。
窗外狂風亂舞,刺骨的寒風唿嘯而至,趙構的房間內有暖和的火盆,依舊是有些涼意,唯有披上厚實的被子。奈何,趙構的身體太弱小,根本就提不動被子,勉勉強強的站起身來,隻能鑽進被子中,吹滅燭光,欣然地酣睡起來。
趙構沉浸在書海之中,憂心忡忡的尋找解決大宋危機之法,苦尋無果。距離祭祖的大典越來越近,宋徽宗趙佶也忙碌起來。畢竟,祭祀大宋的曆代君主,是一件大事,非比尋常,必須隆重又隆重,他還沐浴更衣,吃齋三日方能舉行祭祀大典。
對於這一切,趙構沒有絲毫的興趣,最後仍然被自己的母親韋氏在祭祀大典結束後,依舊是祭拜祖先。當趙構出現在太廟時,趙恆非常的吃驚,也就是趙構的大哥,趙佶的長子,他不明白未滿周歲的九弟為何來此地,以他的年紀來說,還是太早了。
待一切結束後,趙構再次沉浸在書海之中,宋徽宗也不曾幹預,任由他翻閱書籍,還為他找尋各個朝代的史書,趙構喜不自禁。一年一度的春節將至,也是趙構首次在此地度過人生當中的春節,情不自禁的喃喃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當趙構情不自禁的低聲吟誦詩句時,恰好宋徽宗趙佶路過,看著八月大的兒子,又聽到他誦念出詩句來,不禁有些失神了。他從窗外眺望,隻見趙構滿臉愁容,大眼睛中流露出一絲哀傷之情,低聲道:“真是怪哉,構兒居然會背誦詩詞,又非常的流利,實在是怪哉!”
趙構情不自禁吟誦的詩,被趙佶聽到,他是酷愛文藝之人,心中難免有些激動。宋徽宗慈祥的目光深深的看了一眼趙構,然後轉身離去。趙構也不知道自己心裏想起過世的雙親,又想到獨自一
人生活在這個時代,難免有些鬱悶,想要抒發心中的苦悶,情不自禁的吟誦此詩,卻被趙佶挺進耳朵裏。
於是,大觀二年正月庚申日,即農曆正月初九,春節剛過去八天。趙構就接到趙佶下達的聖旨,直接加封他為廣平郡王。官爵也由蜀國公進為郡王,國公與郡王都是從一品,地位不同了。如果再晉升的話,那就是王了,便是正一品。
當趙構接到聖旨時,整個人都愣住了,他知道曆史上趙構是這個時間加封郡王的。但是,加封郡王與其他皇子有些不同,不僅僅以八月大的年齡成為大宋最小的郡王。當初,趙構研究時,還以為此事子虛烏有,卻不想居然是真的。
由於趙構的年紀未到,隻能由母親韋氏代為接旨,她也是愣了半晌,不明白自己的兒子為何過去了數個月便成為郡王了,實在是出乎常理。最後,趙構知道自己為何突然加封郡王的原因,趙佶聽到他吟誦的詩後,覺得與他非常的相似,喜歡詩詞,故而趙構被加封為郡王,官居從一品。
如今,趙構已經有八個月了,已然能夠開口說話,也學會了站立,更讓韋氏震驚的事情,就是八月大的趙構居然會看書,經史子集,沒有任何一本書遺漏,視若珍寶似的看著,也不需要太監、宮女誦讀,獨自一人一坐就是一天,累了就睡著,醒了就繼續看。
“構兒當真與朕有些相似,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宋徽宗趙佶聽聞八月大的趙構獨自一人看書,有些不相信,便親自前來查看。當他看見趙構稚嫩的手指不停地翻看著書籍時,連趙佶都愣住了,他是出了名的好書之人,也是請棋書畫、詩詞等樣樣精通,迴想起兒時的自己,趙佶也不得不稱讚道:“此子,天資聰慧,日後必定成為大才!”
“構兒近日來看得都是些什麽書籍?”
韋氏慈祥的望著認真看書的趙構,眼中滿是濃濃的母愛之情,又聽到宋徽宗詢問之聲,慌忙收迴目光,急忙迴道:“迴稟皇上,構兒近日看得書籍比較雜,尤其是喜愛《史記》,還包括《唐史》,對於曆史類的特別感興趣!”
“就不去打擾他了,一切隨他!”宋徽宗點點頭,道:“再過些時日便是春節,百姓們必定張燈結彩,歡度新年,文武百官也不必上朝。凡是皇族血統子孫,都需要穿戴整齊前往太祖廟,祭祀先祖,到時候構兒也需要參加。”
韋氏吃驚道:“皇上,構兒隻有八月大,還未到加冠之年,貿然出現在祭祀先祖隊伍中,恐怕朝野之中會有反對之聲,妾身以為不妥!”
宋徽宗趙佶微笑道:“你是擔心其他嬪妃,或是皇後的責難嗎?你擔心之事,朕也想過,以八月未到加冠之齡便參與祭祀先祖,的確有些不妥。故而,安排眾位皇子前往偏殿,待祭祀大典結束後,朕再帶他們幾人前往祭祀,無論怎麽說他們也是朕的皇兒,更是大宋的皇子,焉能不祭祀祖先。”
“一切聽由皇上安排!”韋氏苦澀的點點頭,想要說的話也憋了迴去,她知道宋徽宗心意已決,便不再多言,心裏暗暗地想道:“隻希望構兒參加祭祀,不要惹出什麽亂子才好!唉!……”
母子連心,韋氏身為婉
容,又是後宮之人,她以前是侍女,早已學會察言觀色。當初,八月大的趙構會清楚地喊出父皇、母妃時,韋氏便覺得趙構這個兒子就像是上天賜予自己一樣。無論是言行舉止,還是皺著眉頭,緊繃著臉,她都覺得自己的兒子擁有與常人家的孩子不一樣的成熟、穩重。
八月大的孩子就能博覽群書,最愛看史書,對於四書五經之類的,趙構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反而對於其他書籍非常的喜愛。韋氏也算是見多識廣之人,從未聽說有誰八月大的時候就能誦讀書籍,還非常的流利,說話沒有一絲結巴。
雖然趙構甚少說話,也不想其他的同齡孩子那樣撒嬌,或是牙牙學語,韋氏能夠感受到趙構心中有一塊大石頭壓著,讓他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尤其是看見自己兒子小小年紀就愁雲慘淡,她心裏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不得不說,韋氏心中所想正是趙構所念,他想起日後大宋麵臨的災難,心中著急不已。迫不得已之下,趙構唯有展現出不同尋常的成熟,拚命的選擇讀書,實在是想要從書中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是,這種苦楚,趙構卻不能對任何人說,隻能獨自扛著,有時候身邊的太監、侍女瞪大著眼睛看著他快速的翻看書籍,趙構都不予理會,仍舊我行我素的繼續看書。實際上,趙構是想要從書中找到解決日後危機的辦法,他翻看了許多史書,看得最多的也是《史記》,隻因趙構認為這部書最有說服力。
可惜,沒有找到趙構想要的東西,又看了大唐王朝的曆史。由於宋朝與唐朝相隔不是很遠,曆史記載的書籍甚多,比後世流傳的要多太多了,琳琅滿目,堆積如山,全部都是關於大唐王朝的曆史記載。
在趙構的心目中,中國曆史上的皇帝,真正算得上大氣魄之人,唯有秦皇漢武,太宗明皇,尤其是秦始皇收複七國,統一華夏,建立起第一個封建王朝。當時,秦國麵臨的局勢與大宋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唯一不同的是秦始皇魄力、膽識都遠甚宋徽宗趙佶,國家軍事力量強大,身經百戰,大宋偏偏是文臣治國,武將沒有權力,就算擁有百萬士兵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為何這麽多的史書之中,很少記載真正的行政體製方麵的舉措呢?就算是王安石變法,也都沒有太大的起色,難道真的是國情不同,應用的方法也不一樣。但是,這樣下去距離大宋江山支離破碎的局麵,隻有二十年不到的時間,這樣下去該如何是好!”
趙構心急如焚,擔心不已,他不知道宋徽宗趙佶,也
就是自己的父親為何還如此的淡然,依舊是吃喝玩樂,不顧朝政,對於朝中大事,蔡京等人已然接手了。如今,宋徽宗趙佶更是沉浸在書法的世界之中,不可自拔。
“如今之計,隻能走一步算一步,實在是太過於心急了。如今的我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幹預任何事情,朝中雖有國公之爵,卻沒有實權。再說,朝中大臣也不可能真的聽命於八月大的孩童,如此一來那還不真的是天下大亂!”
趙構火急火燎,宋徽宗趙佶則是慢條斯理,不慌不忙,還認為自己管轄下天下黎民百姓生活安居樂業。與此同時,蔡京等人趁此機會,開始準備謀劃更多的利益,滿足自己的私欲,這一切趙構知道,卻無能為力,任由蔡京等人一手遮天。
窗外狂風亂舞,刺骨的寒風唿嘯而至,趙構的房間內有暖和的火盆,依舊是有些涼意,唯有披上厚實的被子。奈何,趙構的身體太弱小,根本就提不動被子,勉勉強強的站起身來,隻能鑽進被子中,吹滅燭光,欣然地酣睡起來。
趙構沉浸在書海之中,憂心忡忡的尋找解決大宋危機之法,苦尋無果。距離祭祖的大典越來越近,宋徽宗趙佶也忙碌起來。畢竟,祭祀大宋的曆代君主,是一件大事,非比尋常,必須隆重又隆重,他還沐浴更衣,吃齋三日方能舉行祭祀大典。
對於這一切,趙構沒有絲毫的興趣,最後仍然被自己的母親韋氏在祭祀大典結束後,依舊是祭拜祖先。當趙構出現在太廟時,趙恆非常的吃驚,也就是趙構的大哥,趙佶的長子,他不明白未滿周歲的九弟為何來此地,以他的年紀來說,還是太早了。
待一切結束後,趙構再次沉浸在書海之中,宋徽宗也不曾幹預,任由他翻閱書籍,還為他找尋各個朝代的史書,趙構喜不自禁。一年一度的春節將至,也是趙構首次在此地度過人生當中的春節,情不自禁的喃喃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當趙構情不自禁的低聲吟誦詩句時,恰好宋徽宗趙佶路過,看著八月大的兒子,又聽到他誦念出詩句來,不禁有些失神了。他從窗外眺望,隻見趙構滿臉愁容,大眼睛中流露出一絲哀傷之情,低聲道:“真是怪哉,構兒居然會背誦詩詞,又非常的流利,實在是怪哉!”
趙構情不自禁吟誦的詩,被趙佶聽到,他是酷愛文藝之人,心中難免有些激動。宋徽宗慈祥的目光深深的看了一眼趙構,然後轉身離去。趙構也不知道自己心裏想起過世的雙親,又想到獨自一
人生活在這個時代,難免有些鬱悶,想要抒發心中的苦悶,情不自禁的吟誦此詩,卻被趙佶挺進耳朵裏。
於是,大觀二年正月庚申日,即農曆正月初九,春節剛過去八天。趙構就接到趙佶下達的聖旨,直接加封他為廣平郡王。官爵也由蜀國公進為郡王,國公與郡王都是從一品,地位不同了。如果再晉升的話,那就是王了,便是正一品。
當趙構接到聖旨時,整個人都愣住了,他知道曆史上趙構是這個時間加封郡王的。但是,加封郡王與其他皇子有些不同,不僅僅以八月大的年齡成為大宋最小的郡王。當初,趙構研究時,還以為此事子虛烏有,卻不想居然是真的。
由於趙構的年紀未到,隻能由母親韋氏代為接旨,她也是愣了半晌,不明白自己的兒子為何過去了數個月便成為郡王了,實在是出乎常理。最後,趙構知道自己為何突然加封郡王的原因,趙佶聽到他吟誦的詩後,覺得與他非常的相似,喜歡詩詞,故而趙構被加封為郡王,官居從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