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遠去的車隊,老蔡中突然對曾中生說:“老曾,你說我們的總指揮是不是敏感性差啊?”


    敏感性差?曾中生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心想,總指揮要是敏感性差,那咱們軍中就沒得敏感性好的了。你看,那仗打的,哪一個不是預先敏感到什麽,再形成對敵意見,最後場場勝利?但老蔡同誌眼下說這事,怪怪的,不符合他的個性嘛。這抬頭看蔡中時,正看到他的微笑,當下明白了什麽,哈哈一笑,道:“老蔡說得有道理,咱們這總指揮啊,是敏感性差啊!”羅榮桓這時也開口了,笑道:“他啊,是敏感性差!”停了一停,羅榮桓又道:“傻子也看出來了,那幾個姑娘對總指揮極有好感,就他自己不知道。”他不說還好,一說,幾個人都笑了起來。曾中生故意板起眼,對羅榮桓道:“政委,我嚴肅批評你,你的政委的工作沒做到會嘛。至少,總指揮的這個家庭生活你是沒關注的嘛。”羅榮桓笑道:“我誠懇接受參謀長的批評,是應該關心關心總指揮的家庭生活了。不過,咱們的總指揮隻有一個,姑娘卻好幾個,他選哪個呢?”蔡中、劉僑、曾中生等幾個一時大笑,都道,這種難事,還是交給當事人李總指揮自己了。


    不說幾個首長在商量李劍生的事,卻說李劍生率大部隊於淩晨5時動身,上午10時多,車隊正式駛出紅三方麵軍防區、進入陝北紅軍防區。前麵的哨卡正是陝北紅軍劉誌丹部紅二十五軍。讓車隊前導指揮員李清大吃一驚的是,率部在哨卡迎接李劍生所部的,正是紅二十五軍軍長、瓦窯堡警備司令劉誌丹!雖然知道自己車隊臨出發時已經發了電報給延安,但李清萬想不到才進入防區就遇到迎接、還是李劍生掛在口頭上的一代名將、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始人的劉誌丹親自站在路邊迎接!


    李清立即下車,先向劉誌丹敬禮、握手,同時立即派人往後麵車向李劍生總指揮傳話,說明眼下情況。劉誌丹向李清迴禮、據手,心頭卻感慨萬千。一方麵,感慨於一年多時間之前李劍生的一封信,一方麵感慨於眼前這個規模宏大的車隊。這一切已經完全巔覆了他對紅軍的想法。這還是被人稱為紅匪的紅軍麽?這是自己的兄弟部隊麽?咱們紅軍什麽時候這麽闊過了?還有,難道真如那個從未見過麵、卻對自己所處環境深知、對自己心理變化深知的李劍生總指揮所推測的那樣?也許,沒有他的那封信,自己現在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罷?正在思索時,身邊的警衛輕輕拉了一下他的衣服,他抬頭一看,對麵一群人正急衝衝往這邊快步而來。當先一個,是一個濃眉大眼、年輕得不像話的小夥子,後麵更是簇擁著一群人,想來,這個就是紅軍中有“戰神”之稱、所曆百戰無一敗績、硬生生拉出一支強大紅三方麵軍的李劍生了。盡管自己也算年輕,但劉誌丹當下仍舊感歎一聲:“好生年輕!”想罷,立即快步迎上前去,兩雙大手握在一起。


    李劍生大笑道:“可是誌丹軍長?比我想像的還要威武啊!”劉誌丹放下心頭所思,緊握著那雙充滿老繭的手,也笑道:“可算是見到我們紅軍戰神了!”說罷,哈哈大笑起來。李劍生也哈哈大笑,道:“劉軍長那東征戰打得好啊!”劉誌丹謙虛幾句,心頭一歎:如果不是你那封信,這場戰役可能就是我的終結戰了。不過,眼下都過去了,一切都好了。也許,真會如你的判斷吧?凝神望向李劍生,正好遇到李劍生探視過來的目光,那如水晶般的眼珠,似乎能動察一切。看到對麵李劍生的微笑,不知怎麽地,劉誌丹心頭莫名一曖,當下也不再作兒女般情態,真正放下心情,認真向李劍生介紹隨自己而來的幾位戰將了。


    不說劉誌丹這邊心頭起伏,李劍生的心頭更是火熱得了不得。


    這還得從一封信說起。一封一年多時間前,當紅一方麵軍剛剛與陝北紅軍會師後,李劍生親筆寫給劉誌丹的信。


    原來,在正史上,劉誌丹算得上是一位英雄人物、也是一位悲情人物。劉誌丹原名劉景桂,字子丹。1903年10月4日誕生於陝西省保安縣(今誌丹縣)金丁鎮。劉誌丹從青年時期起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天,奉黨的命令,入黃埔軍官學校。大革命時代,劉誌丹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路軍政治處長等職,積極參加反對北洋軍閥的戰爭。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他奔走於湖北、安徽、陝西等省,從事組織起義的工作。1928年,與其他人一起組織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組織了西北反帝同盟軍,任副總指揮及參謀長,後來,反帝同盟軍改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支隊,劉誌丹曆任副總指揮、總指揮等職。1932年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劉誌丹仍負領導責任。1935年2月,劉誌丹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5月,紅26軍、紅27軍會合後組成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前敵總指揮部,劉誌丹任總指揮,率紅26軍、紅27軍主力,以圍點打援、出敵不意、各個擊破的戰法,經兩個多月的機動作戰,攻克延長、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邊6座縣城,殲滅大量敵軍,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甘邊蘇區的第二次“圍剿”。8月,在陝北、陝甘邊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中,劉誌丹指揮紅軍主力,殲滅國黨晉軍1個團,迫使晉軍主力撤迴黃河東岸。三次反“圍剿”鬥爭勝利後,陝北、陝甘邊兩塊蘇區連成一片,成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紅軍長征之後的落腳點。9月,紅26軍、紅27軍與長征到達陝北的紅25軍會師,組成紅15軍團,劉誌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10月參與指揮勞山戰役。後在“左”傾路線統治時期的“肅反”中被逮捕,備受折磨,但他始終堅持原則。不久,中共中央到達陝北,毛澤東、周恩來等迅速糾正了陝甘蘇區黨內“肅反”的錯誤,劉誌丹從而獲釋。此後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後方辦事處副主任、紅軍北路軍總指揮兼第28軍軍長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窯堡警備司令等職。但事實上,劉誌丹其時雖然身已自由、思想卻一直受“左傾”思想的淩逼。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證實自己不是右派反革命,竟然有了求死的心理。1936年4月,劉誌丹率紅軍東征,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黃埔軍校的士官生出身、很有軍事素養、明知道在前沿站在毫無掩蔽的地方指揮作戰是很危險的劉誌丹,被冷彈擊中而犧牲。後來周偉人說:“誌丹同誌是在戰場上犧牲的,本來他是高級指揮官,沒有必要去衝鋒陷陣,他就是為了洗刷自己,證明自己不是什麽特務,寧可衝鋒陷陣犧牲自己,所以莫名其妙地衝上去,犧牲了。沒有這個肅反運動劉誌丹同誌也不至於犧牲。”他光榮犧牲時,年僅33歲。後來,毛偉人為他題碑:“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周偉人為他題詞:“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誌丹。”1943年,張聞天為他題詞:“子丹同誌的路線,是我黨領袖毛澤東同誌的路線,是我黨的布爾什維克的路線,是真正中國的馬列主義的路線。子丹同誌,精神不死!”劉誌丹是一個血性男兒。與他有著高度類似情況的是國黨部隊高級將領張自忠。以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的身份,完全不必親自上前線,但為了洗刷身上“漢奸”的印象,以求死之心親上前線,最終壯烈犧牲。


    因為知道曆史的發展軌跡,也感歎劉誌丹的才華和血性,李劍生早就給他去了一封親筆信。信中詳細地分析了眼下的情況、又“推測出”劉誌丹以自我犧牲來證汙的心態,然後,對中國革命的發展作出推測、對日寇侵華進程作出分析、推測。在信中,李劍生斷言,日本將在兩年內全麵侵華,到時候將全民抗日。最後,他在信中提議,與其這麽早為了證明自己被汙而自我犧牲、讓親者痛小人快,不惹忍辱負重幾個月,求得有用身體,在抗日戰場上為了民族而犧牲?人啊,死且不畏,奈何畏懼人言?畏懼侮辱?


    正是這一封信,可是讓劉誌丹深深地限入思考。雖然沒有和李劍生見過麵,但不得不說,他自己眼下的日子還真的難過,因為不被信任、隻被淩逼。還別說,他還真有種打算在戰場上犧牲、求取正名的想法。不過,這一封信,可是讓他認真地思考了。他能夠從信中看出那份深深的同誌之情、理解之情。在認真地思考了幾天以後,劉誌丹最後作出決定:人言的確可畏,但我死且不畏,又豈畏人言?我就是要忍辱負重幾個月,到時候抗日去!在抗日戰場上犧牲,那才是如李劍生總指揮所言,是死得其所啊!


    有了這個決斷後,盡管仍舊遭受到各種不理解和淩逼,但劉誌丹一切按原有習慣繼續工作,也不再胡思亂想,隻是抓緊訓練部隊。而接下來事情的發展,正如李劍生在信中所推測的那樣,一一發生。尤其去年底,“雙十二”事變,確實把劉誌丹給震驚了。要知道,李劍生在信中經過大量的事實分析並推測認為,國黨內部將也出現分化,他推測認為,不屬於蔣之嫡係的西北、東北兩軍,可能會在1936年11月下旬至1937年1月上旬之間,對蔣發動兵變。雖然分析事件發生的時間長度跨越三個月、實際兩個月,無法精準到“雙十二”那一天,但對這件事情前因、時段、發動兵變的部隊番號分析得如此準確,卻著實讓劉誌丹感歎不已。莫明中,他對於未來也充滿著前所未有地希望。


    看到劉誌丹眼下良好的精神麵貌,李劍生心頭暗想:這位紅軍的傳奇人物,看樣子算是走出了心理霾區。這是好事啊。想到這裏,心頭一熱,算是理解了這位傳奇人物親自來迎接自己的意思,也感歎自己為中國革命又做了一件好事:將這位傳奇戰將,挽留在人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抗戰元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一並收藏重生之抗戰元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