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將向明弄死,李劍生部便不慌不忙繼續弄“肅反委員會”,當然是借著向明提供的這個名單和那封信下手。


    僅僅三天,就將肅反委員會執委會的那些人殺得隻餘下5個,而且這些個被殺的人,都是李劍生明著殺的,而且都是有鐵證證明他們是“非殺不可”之人,為什麽,因為李劍生已經讓這些人“互相揭發”、又或者“引導他們互相揭發”後,形成白紙黑字的證據,在將這些“確鑿的證據”公布、讓大夥都知情後,才直接將這些人槍殺的,好在每次都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隻要是殺肅反委員會的,那個相關部門一律開綠燈,有一個領導更是每每親自簽字同意“立即槍斃”。


    當然,如果是有心人,便可以發現,這些被李劍生擊殺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他們都曾參與過秘密殺害王爾琢的陰謀,還好,其時因為肅反殺人的事情發生得太多,誰也弄不清身邊的人中誰又是下一個要被肅反的對象,因此這些人被明著槍斃,倒也沒有引起其他人的特別的注意。


    好多年後,在抗日戰場上,李劍生才偶然和那個負責簽字的人相見,這個名叫楊春和的漢子,原來的老領導就是被這群人給肅反肅掉的,因此對這群人恨之入骨,所以才暗中助李劍生一臂之力的,而就在那場戰爭中,這位楊春和的漢子拉響了手榴彈,與三個日本鬼子同歸於盡,至於參與這場行動的這兩個整營的特務團戰士,包括李郅和吳克烈,後來除小部分在長征期間犧牲外,其餘全部在抗日戰場上與敵人拚殺、犧牲,到最後,此案便徹底成了曆史謎案,其知情人也隻有當事人李劍生一人了,當然,這都是後話,暫且不表。


    卻說隨後的幾天,李劍生通過各種關係,終於得知王爾琢的遺體沒有被野物吃掉、而是被他的一些舊部給偷著掩埋後,終於放下了心,在再一次向王爾琢墓頭跪拜後,李劍生特地去拜訪了毛偉人,因為他記得曆史上毛偉人在王爾琢死後,曾作過一幅挽聯的,為了自己的老領導,他想去看看毛偉人,看看如今王爾琢這般冤死後,毛偉人是否還是如曆史上那般有一幅挽聯。


    毛偉人精神狀態十分不好,這個向來不動於聲色的偉人此刻臉上寫滿了憤怒,見李劍生進來,沒有說話,隻是伸手示意他坐,李劍生心情很不好,哪有心思坐,隻不過陪著毛偉人靜靜心,當然,末了還是低聲說明王爾琢遺體找到的情況,偉人點點頭,燃上一支煙,半晌,道:“劍生,我想了一幅挽聯,我念,你寫,”


    啊,怎麽會這樣,貌視,曆史上毛偉人寫給王爾琢的挽聯,是由陳老總起草的,怎麽,這一迴輪到自己了,不過,他沒時間多想,因為偉人整理了思路,悲愴的男中音已經在這間小屋裏響起,遂不多想,趕緊就著偉人桌上的文房四寶,一邊聽一邊寫。


    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後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果然還是曆史上的那幅。


    李劍生太熟悉了。


    前世的他,十分喜歡偉人的詩詞,這幅對聯也背得出,這一世到得這個時代,因為毛筆書法受父親李東雲的影響和教導,也小有成就,平素練字時,沒少以毛偉人的詩詞為模本練過,包括這幅挽聯,因此,眼下寫出來,那怎一個順暢了得,而且,因為李劍生眼下心頭難靜、憤怒填庸,這書寫起來便是一氣嗬成、筆走龍蛇。


    以毛偉人寬廣胸襟寫出的挽聯,配以李劍生鐵劃銀鉤寫出的字,整個挽聯端的是氣勢磅薄。


    寫完了,仔細看了看,李劍生又在旁邊寫一排小字:爾琢同誌駕鶴西去,主席心痛、千軍哀傷,遂作此聯,劍生手書,謹以此哀悼。


    毛偉人看看了這幅對聯,一個人吸悶煙,隻是望著井岡山方向,不再多言,李劍生收了對聯,告辭一聲,自去,重又迴到王爾琢的墳頭,戰士們早已手紮了一個鬆柏圈,李劍生將毛偉人口述、自己手書的這幅挽聯掛了上去,再磕三個響頭,抹了一把眼淚,離去。


    臨走前,李劍生朝與自己隨行的幾個為頭的特務營主官狠狠地點頭,幾個主官也在第一時間明白了軍團長的意思:執行第三號方案,便各自點頭,分別帶著隊伍,離去,李劍生望著這些離去戰友的背影,心頭感慨,一直等得背影都不見了,便一揮手,帶著自己身後的一隊戰士,也踏上了征程。


    是夜,如往昔一樣平靜,白天的喧嘩被這沉悶的天氣壓得吐不過氣來,不過,位於瑞金遠郊的一個房子裏,卻喜氣洋洋,紅52團團長鄒凱作為今天的主角,剛剛與村農劉鐵的二女兒劉喜兒拜了堂,這會兒被鄉民們送進了洞房,大夥又鬧了一會兒新房,也知今兒個是這位平易近人紅軍將領的大喜日子,便也多少放了些手,沒有久鬧,離去,這不,房內隻餘下一對新人。


    鄒凱是安徵人,老黨員,後來加入到葉挺獨立團,在南昌起義中衝鋒在前,但受傷,後來上得井岡山,再後來隨主力一路打到江西瑞金,因功,由南昌起義中的一名普通戰士,一直慢慢地升到現在的主力團團長,還是在隨主力往瑞金方向發展時,時任主力營營長的鄒凱偶然救下了劉鐵父女,硬是將父女兩個從大火焚傷的房子裏背了出來,從此算是認識了這對父女,再後來,他隨主力在瑞金一帶發展,後來在執行任務歸途中偶然遇上打柴迴家的劉鐵,從此經常聯係,去年,鄒凱升任主力團團長,率部駐紮在瑞金遠郊的這個馬家村,又一次偶遇劉鐵,才知這劉鐵原來就住在這裏,從此走動得便多了,再後來,知鄒凱長年在外打仗,尚未娶妻,早有心思的劉鐵便將女兒許配給鄒凱,這是水到渠成的事,鄒凱也是老革命了,組織自然批準,隻是因為一直有戰鬥任務,這婚禮便一直拖到今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抗戰元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一並收藏重生之抗戰元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