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匈奴滅族
三國從救曹操長子開始 作者:雲開月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想要跟蹤是很難的。
所以丁辰覺得,最好的辦法是直接讓匈奴人自己帶路,然後直接殺奔匈奴人駐地。
而那十幾車絹帛與陶器正是最好的印子。
畢竟絹帛都是能直接用來當錢用的,而陶器則是吃飯用的必須品,這兩樣東西在草原上又不生產,隻要是個匈奴人,見到這些物品就無法抵禦誘惑。
隨即丁辰派趙雲魏延和太史慈甘寧各率一個騎兵萬人隊,由魏青帶路,前去把匈奴人滅族。
匈奴人如今連一萬兵馬都湊不齊,讓四將率領兩萬人前去,算是抬舉他們了。
四將在魏青的帶領下緩緩而行,地上車轍那麽明顯,倒也不怕追丟了。
即使沒有車轍也沒關係,其實魏青還可以通過馬糞來辨別路徑,以及對方過去多久了。
“從這堆馬糞上來看,馬隊剛剛過去一個時辰多一刻,”魏青蹲在地下,用袍袖罩住一灘馬糞鼓搗了片刻,然後下出結論。
太史慈驚奇的睜大眼睛,悄聲問旁邊的甘寧道:“你說他是咋看出來的?”
甘寧抬頭想了想,小聲迴道:“或許是根據溫熱。”
“你是說……他直接上手了?”太史慈看了看自己的手,不由自主的在衣襟上蹭了蹭。
魏延與魏青相識久了,便直接開口問道:“我說魏君侯,你是根據什麽判斷的時辰?”
“啐……啐……”魏青衝地上吐了兩口,然後說道:“我自幼對馬匹感興趣,故而對馬性了解頗多。
新排出之馬糞,臭中帶有酸味,而隨著時間推移,這酸味會漸漸消失,由此可判斷出馬糞排出了多久。
啐……啐……”
太史慈和甘寧瞪大眼睛,互相看了一眼,“嘔……”
“你們什麽意思?”魏青怒道:“以為老子嚐了馬糞?”
在魏青的帶領下,兩萬魏軍鐵騎悄然逼近了匈奴人的大本營。
……
話說大當戶興奮的押送那數十車貨物迴到駐地,直接去見穀蠡王。
在中間那座最大的帳篷裏,他一見到潘六奚當即施禮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我不辱使命而歸。”
“沒有露出破綻吧?”潘六奚淡然道。
“絕對沒有,僅一百多個兄弟戰死,我連屍體都帶迴來了,漢軍絕對想不到是我們幹的。”
“竟然死了一百多人,你莫非沒有用那詐降之計?”
“用了,可是誰想那漢將也想用詐降,所幸被我識破,大王,雖然損失一百多人,可是我們繳獲的東西多啊,您不妨出來看看。”
“能有多少東西?”潘六奚精於算計,腦中已經開始盤算著撫恤戰死的青壯,又要花費不少。
可是當他出帳篷看到大當戶帶迴來的那些物品時,眼睛便再也拿不下來,上前摸著絹帛陶器的時候,心裏早已經樂開了花。
這麽多絹帛與陶器,此前就算搶一百個村落都搶不來。
有了這麽多的繳獲,甭說死一百人,就算死五百人都值。
所以說打仗本質上就是一門生意,隻要投入跟產出成正比,那就是一門好生意。
“幹得好,”潘六奚欣慰的道:“漢人被搶了這麽多東西,自然再也不會想跟鮮卑人貿易。
而這些東西卻落到咱們手裏,也讓咱們部族發筆小財。”
他突然轉身看向大當戶,凝重的道:“記住,傳令下去,此事千萬要保密,萬萬不能泄露出去。”
“那是自然,”大當戶拍了拍自己胸脯道。
潘六奚點了點頭自言自語道:“如此看來,那些鮮卑服飾不要扔了,將來咱們再去打劫漢家村落,就繼續換上那些衣服。
如此一來漢人與鮮卑人矛盾會越來越深。
而我們,就從中間牟利。”
其實以前他們前去劫掠的時候,就沒少冒充鮮卑人。
“大王高見!”大當戶當即又挑起大拇指。
話音未落,突然草原上響起悠揚的號角聲,那是外圍警戒的斥候發現敵襲的信號。
“怎麽迴事?”潘六奚臉色一變,沉聲問道。
突然間他一拍腦門,看著幾十輛馬車道:“哎呀不好,中計了,是這些東西暴露了我們的位置,速速傳令,準備迎戰。”
此時地麵上已經隱隱覺得有些振動,似乎有千軍萬馬殺過來。
緊接著耳中傳來震天的喊殺聲,隻見有無數的騎兵從遠處殺了過來。
那騎兵分成了兩隊,一左一右向匈奴人駐地開始包抄。
雖然潘六奚已經下令迎戰,但是魏軍騎兵來的實在太快,那大當戶還沒來得及去傳令,魏軍已經殺到了近前,頓時把匈奴人打了個措手不及。
趙雲跟太史慈等將領從小就聽老人講大漢祖先抵抗匈奴的故事,故事中匈奴人兇狠殘暴,根本就不把漢人當人。
所以他們這些將領從小就立有抗擊匈奴的誌向,也有做衛青霍去病那樣的民族英雄的夢想。
此番這夢想終於實現了,所以他殺起匈奴人來毫不手軟。
說話間,兩個萬人隊衝入匈奴族群之中幾乎見人就殺。
而匈奴青壯根本就沒有來得及做有效抵抗,大部分人連自己戰馬都沒有找到,便已經稀裏糊塗被殺了。
一時間整個匈奴營地烽煙四起,雞飛狗跳,狼奔豕突,哭喊聲震天。
其實這是他們平常劫掠漢家村落時最常見的畫麵,隻不過如今卻報應在他們自己族人身上而已。
此時殘陽如血,整個草原似乎也被鮮血染紅了。
兩刻之後,太史慈趙雲等人的殺戮逐漸接近了尾聲。
整個匈奴營地已經被趟成了平地,被屠殺的匈奴人足足有數萬人之多,幾乎已經被滅族。
這裏麵當然也有許多誤殺的老弱婦孺。
趙雲太史慈等將領不是什麽善男信女,他們知道,當匈奴人屠殺漢人的時候,也從來沒有避諱過老弱。
唯一遺憾的就是潘六奚眼見形勢不妙,帶著大當戶果斷逃跑了。
當然,要不是潘六奚逃得這樣快,以至於匈奴軍群龍無首,也許魏軍想要屠盡匈奴人還要麻煩一些。
隨即,太史慈等人將所有匈奴人的人頭以及繳獲的物資帶迴去。
丁辰想了想,下令將那些人頭運迴鄴城,並寫了一封報捷文書,讓人星夜把文書送迴。
話說幾日之後,曹操得到這份文書之後,自然欣喜不已,當即下令在朝堂之上讓曹昂當眾念出來。
當念到丁辰率軍斬首數萬,屠盡匈奴人的時候,整個朝堂上如同開了鍋一般,頓時沸騰起來。
“丁郡王一戰將匈奴人滅族,這是連前朝武帝都未曾達到的豐功偉績,此戰不止讓我大魏軍威揚威異域,還能讓陛下赫赫武功名垂青史。”
“聽到這樣的戰報真是痛快,看來丁郡王當初要帶所有名將北上是對的,隻有如此軍威,才能震懾住那幫北方異族。”
“有此一戰,看他胡人還敢南顧否。”
……
“罷了,”過了良久,曹操擺了擺手,示意眾朝臣停止吹捧。
其實這也不算是吹捧,一戰把匈奴人滅族,乃是此前古人所從未有過的豐功偉業。
就連滅六國之秦始皇,武功煊赫至極,不也得靠修長城來抵禦異族進攻嗎?
可是大魏卻直接派兵把匈奴人給滅了,這樣的武功自然要被華夏文人士大夫大吹特吹,想不青史留名都難。
其實丁辰出征之前,曹操以及朝臣已經想到這對草原人應當是一場碾壓的勝利,但是真正捷報傳來,他們還是感覺到心裏飄飄然。
當然曹操也不至於被勝利衝昏了頭,沉聲道:“如今匈奴人在草原上已經不是什麽霸主,子文取勝固然不易,卻在情理之中。
朕所慮者,唯鮮卑人爾,那才是考驗子文之決戰。
唯有平滅鮮卑軍,從此我大魏北方才能安定。”
“陛下所言甚是,”程昱點頭道:“鮮卑人的確是我方勁敵,實力不容小覷。”
此言一出,所有朝臣都冷靜了下來。
其實鮮卑人並非今天才成為北方勁敵的,他們在漢桓帝時期便出了一位英明神武的首領,名叫檀石槐。
那檀石槐為人勇敢健壯,富有謀略,被推舉為部落首領之後在彈汗山和歠仇水畔建立王庭,隨著勢力逐漸擴大,東部和西部的部落首領都向他歸附。
檀石槐趁此機會向南劫掠漢邊境地區,北麵抗拒丁零,東麵擊退夫餘,西麵進擊烏孫,完全占領匈奴原先的全部地盤,東西達一萬四千多裏,南北達七千多裏,山川水澤和鹽池都在其管轄範圍。
檀石槐統一了草原之後,便開始揮師南下,於永壽二年(156年)、延熹元年(158年)、延熹二年(159年)和延熹六年(163年)多次侵犯大漢邊境。
延熹九年夏天,檀石槐分派幾萬騎兵進入大漢沿邊的九個郡,殺害擄掠官吏百姓。
朝廷對檀石槐的長期侵犯感到憂慮,但又無法控製,於是派使者帶著印綬,打算封檀石槐為王,並且將公主嫁給他,與他和親。
可是檀石槐不但拒絕了漢室的示好,反而對大漢邊緣要塞的侵犯和劫掠更為厲害,使邊郡百姓更是民不聊生。
漢靈帝即位後,幽州、並州、涼州的邊塞諸郡,依然每年都會遭到鮮卑的攻打,被殺死的、被搶掠的,不可勝數。
熹平六年八月,靈帝派遣烏丸校尉夏育由高柳出發,破虜中郎將田晏由雲中出發,討奴中郎將臧旻由雁門出發,各自率領騎兵一萬多人,三路分兵出塞,征討鮮卑。
檀石槐命令東、中、西等三部首領各自率領部眾迎戰。
最終夏育等人遭到慘敗,甚至連符節和輜重全都喪失,各自帶領騎兵數十人逃命奔迴,漢軍士兵僅戰死的人就多達十分之七八。
總而言之,檀石槐是讓漢室朝廷揮之不去的噩夢,也是邊郡百姓水深火熱的根源。
隻不過這樣一個令朝廷頭疼不已,卻又毫無辦法的異族首領,僅僅四十五歲便去世了,由他的兒子和連繼任首領之位。
和連不僅才幹和能力不如其父,而且貪財好色,後來在劫掠北地郡時,被北地人射死。
曾經強大無比的鮮卑部便一分為三。
而當今所謂的鮮卑首領軻比能便是鮮卑東部首領。
要說軻比能的崛起與丁辰還有關係。
曾經的東部鮮卑、烏桓人以及公孫瓚的騎兵天團乃是華夏東北方向互相製衡的三方勢力。
後來袁紹擊敗了公孫瓚,意圖南下逐鹿中原,又唯恐鮮卑人從背後偷襲,於是采取以蠻治蠻的策略,大力扶持烏桓人對付鮮卑人。
如此踏頓成功統一了烏桓各部,與袁紹組成“袁烏聯盟”,把鮮卑人壓製。
可是袁紹很快就在曹袁對峙中落敗,後來丁辰更是率軍掃平了烏桓,並平定了遼東。
在丁辰駐守柳城的那段時間,鮮卑人也不敢南顧。
可是隨著丁辰率軍離開柳城,並抽調走了所有烏桓青壯,如此對軻比能來說,漢人與烏桓人兩大天敵突然之間全都沒有了。
而軻比能本人也是一個比較優秀的首領,他作戰勇敢,執法公平,不貪財物,深得鮮卑民眾信任。
他又趁著中原內亂又大量接收漢人精英,幫助他改革體製,發展生產,所以他這一支很快就發展了起來,並成功幹掉了另一支鮮卑首領扶羅韓,隱隱有重現當年檀石槐統一鮮卑之勢。
所以此次丁辰與鮮卑人決戰,備受大魏朝廷上上下下重視。
若任由軻比能發展壯大,將來在華夏北方將又會興起一個檀石槐當政時那樣的鮮卑帝國,那便是心腹大患。
……
話說潘六奚僅僅帶著大當戶兩人從駐地逃了出來。
他們迴身看著被魏軍屠殺的部眾,心中如刀絞一般。
雖然當初他們無數次劫掠漢地也是如此殘酷,可是當這慘狀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也是接受不了的。
“大王,咱們的部族完了,接下來要去哪裏?”大當戶攥著拳頭悲憤的道。
“去彈汗山,找軻比能打首領,”潘六奚道:“讓他替我們報仇。”
“可是……那軻比能會管咱們麽?”
“如今漢軍明顯是要對草原用兵,我們隻是被當先開刀,接下來就要輪到他們鮮卑人,他非管不可。”
所以丁辰覺得,最好的辦法是直接讓匈奴人自己帶路,然後直接殺奔匈奴人駐地。
而那十幾車絹帛與陶器正是最好的印子。
畢竟絹帛都是能直接用來當錢用的,而陶器則是吃飯用的必須品,這兩樣東西在草原上又不生產,隻要是個匈奴人,見到這些物品就無法抵禦誘惑。
隨即丁辰派趙雲魏延和太史慈甘寧各率一個騎兵萬人隊,由魏青帶路,前去把匈奴人滅族。
匈奴人如今連一萬兵馬都湊不齊,讓四將率領兩萬人前去,算是抬舉他們了。
四將在魏青的帶領下緩緩而行,地上車轍那麽明顯,倒也不怕追丟了。
即使沒有車轍也沒關係,其實魏青還可以通過馬糞來辨別路徑,以及對方過去多久了。
“從這堆馬糞上來看,馬隊剛剛過去一個時辰多一刻,”魏青蹲在地下,用袍袖罩住一灘馬糞鼓搗了片刻,然後下出結論。
太史慈驚奇的睜大眼睛,悄聲問旁邊的甘寧道:“你說他是咋看出來的?”
甘寧抬頭想了想,小聲迴道:“或許是根據溫熱。”
“你是說……他直接上手了?”太史慈看了看自己的手,不由自主的在衣襟上蹭了蹭。
魏延與魏青相識久了,便直接開口問道:“我說魏君侯,你是根據什麽判斷的時辰?”
“啐……啐……”魏青衝地上吐了兩口,然後說道:“我自幼對馬匹感興趣,故而對馬性了解頗多。
新排出之馬糞,臭中帶有酸味,而隨著時間推移,這酸味會漸漸消失,由此可判斷出馬糞排出了多久。
啐……啐……”
太史慈和甘寧瞪大眼睛,互相看了一眼,“嘔……”
“你們什麽意思?”魏青怒道:“以為老子嚐了馬糞?”
在魏青的帶領下,兩萬魏軍鐵騎悄然逼近了匈奴人的大本營。
……
話說大當戶興奮的押送那數十車貨物迴到駐地,直接去見穀蠡王。
在中間那座最大的帳篷裏,他一見到潘六奚當即施禮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我不辱使命而歸。”
“沒有露出破綻吧?”潘六奚淡然道。
“絕對沒有,僅一百多個兄弟戰死,我連屍體都帶迴來了,漢軍絕對想不到是我們幹的。”
“竟然死了一百多人,你莫非沒有用那詐降之計?”
“用了,可是誰想那漢將也想用詐降,所幸被我識破,大王,雖然損失一百多人,可是我們繳獲的東西多啊,您不妨出來看看。”
“能有多少東西?”潘六奚精於算計,腦中已經開始盤算著撫恤戰死的青壯,又要花費不少。
可是當他出帳篷看到大當戶帶迴來的那些物品時,眼睛便再也拿不下來,上前摸著絹帛陶器的時候,心裏早已經樂開了花。
這麽多絹帛與陶器,此前就算搶一百個村落都搶不來。
有了這麽多的繳獲,甭說死一百人,就算死五百人都值。
所以說打仗本質上就是一門生意,隻要投入跟產出成正比,那就是一門好生意。
“幹得好,”潘六奚欣慰的道:“漢人被搶了這麽多東西,自然再也不會想跟鮮卑人貿易。
而這些東西卻落到咱們手裏,也讓咱們部族發筆小財。”
他突然轉身看向大當戶,凝重的道:“記住,傳令下去,此事千萬要保密,萬萬不能泄露出去。”
“那是自然,”大當戶拍了拍自己胸脯道。
潘六奚點了點頭自言自語道:“如此看來,那些鮮卑服飾不要扔了,將來咱們再去打劫漢家村落,就繼續換上那些衣服。
如此一來漢人與鮮卑人矛盾會越來越深。
而我們,就從中間牟利。”
其實以前他們前去劫掠的時候,就沒少冒充鮮卑人。
“大王高見!”大當戶當即又挑起大拇指。
話音未落,突然草原上響起悠揚的號角聲,那是外圍警戒的斥候發現敵襲的信號。
“怎麽迴事?”潘六奚臉色一變,沉聲問道。
突然間他一拍腦門,看著幾十輛馬車道:“哎呀不好,中計了,是這些東西暴露了我們的位置,速速傳令,準備迎戰。”
此時地麵上已經隱隱覺得有些振動,似乎有千軍萬馬殺過來。
緊接著耳中傳來震天的喊殺聲,隻見有無數的騎兵從遠處殺了過來。
那騎兵分成了兩隊,一左一右向匈奴人駐地開始包抄。
雖然潘六奚已經下令迎戰,但是魏軍騎兵來的實在太快,那大當戶還沒來得及去傳令,魏軍已經殺到了近前,頓時把匈奴人打了個措手不及。
趙雲跟太史慈等將領從小就聽老人講大漢祖先抵抗匈奴的故事,故事中匈奴人兇狠殘暴,根本就不把漢人當人。
所以他們這些將領從小就立有抗擊匈奴的誌向,也有做衛青霍去病那樣的民族英雄的夢想。
此番這夢想終於實現了,所以他殺起匈奴人來毫不手軟。
說話間,兩個萬人隊衝入匈奴族群之中幾乎見人就殺。
而匈奴青壯根本就沒有來得及做有效抵抗,大部分人連自己戰馬都沒有找到,便已經稀裏糊塗被殺了。
一時間整個匈奴營地烽煙四起,雞飛狗跳,狼奔豕突,哭喊聲震天。
其實這是他們平常劫掠漢家村落時最常見的畫麵,隻不過如今卻報應在他們自己族人身上而已。
此時殘陽如血,整個草原似乎也被鮮血染紅了。
兩刻之後,太史慈趙雲等人的殺戮逐漸接近了尾聲。
整個匈奴營地已經被趟成了平地,被屠殺的匈奴人足足有數萬人之多,幾乎已經被滅族。
這裏麵當然也有許多誤殺的老弱婦孺。
趙雲太史慈等將領不是什麽善男信女,他們知道,當匈奴人屠殺漢人的時候,也從來沒有避諱過老弱。
唯一遺憾的就是潘六奚眼見形勢不妙,帶著大當戶果斷逃跑了。
當然,要不是潘六奚逃得這樣快,以至於匈奴軍群龍無首,也許魏軍想要屠盡匈奴人還要麻煩一些。
隨即,太史慈等人將所有匈奴人的人頭以及繳獲的物資帶迴去。
丁辰想了想,下令將那些人頭運迴鄴城,並寫了一封報捷文書,讓人星夜把文書送迴。
話說幾日之後,曹操得到這份文書之後,自然欣喜不已,當即下令在朝堂之上讓曹昂當眾念出來。
當念到丁辰率軍斬首數萬,屠盡匈奴人的時候,整個朝堂上如同開了鍋一般,頓時沸騰起來。
“丁郡王一戰將匈奴人滅族,這是連前朝武帝都未曾達到的豐功偉績,此戰不止讓我大魏軍威揚威異域,還能讓陛下赫赫武功名垂青史。”
“聽到這樣的戰報真是痛快,看來丁郡王當初要帶所有名將北上是對的,隻有如此軍威,才能震懾住那幫北方異族。”
“有此一戰,看他胡人還敢南顧否。”
……
“罷了,”過了良久,曹操擺了擺手,示意眾朝臣停止吹捧。
其實這也不算是吹捧,一戰把匈奴人滅族,乃是此前古人所從未有過的豐功偉業。
就連滅六國之秦始皇,武功煊赫至極,不也得靠修長城來抵禦異族進攻嗎?
可是大魏卻直接派兵把匈奴人給滅了,這樣的武功自然要被華夏文人士大夫大吹特吹,想不青史留名都難。
其實丁辰出征之前,曹操以及朝臣已經想到這對草原人應當是一場碾壓的勝利,但是真正捷報傳來,他們還是感覺到心裏飄飄然。
當然曹操也不至於被勝利衝昏了頭,沉聲道:“如今匈奴人在草原上已經不是什麽霸主,子文取勝固然不易,卻在情理之中。
朕所慮者,唯鮮卑人爾,那才是考驗子文之決戰。
唯有平滅鮮卑軍,從此我大魏北方才能安定。”
“陛下所言甚是,”程昱點頭道:“鮮卑人的確是我方勁敵,實力不容小覷。”
此言一出,所有朝臣都冷靜了下來。
其實鮮卑人並非今天才成為北方勁敵的,他們在漢桓帝時期便出了一位英明神武的首領,名叫檀石槐。
那檀石槐為人勇敢健壯,富有謀略,被推舉為部落首領之後在彈汗山和歠仇水畔建立王庭,隨著勢力逐漸擴大,東部和西部的部落首領都向他歸附。
檀石槐趁此機會向南劫掠漢邊境地區,北麵抗拒丁零,東麵擊退夫餘,西麵進擊烏孫,完全占領匈奴原先的全部地盤,東西達一萬四千多裏,南北達七千多裏,山川水澤和鹽池都在其管轄範圍。
檀石槐統一了草原之後,便開始揮師南下,於永壽二年(156年)、延熹元年(158年)、延熹二年(159年)和延熹六年(163年)多次侵犯大漢邊境。
延熹九年夏天,檀石槐分派幾萬騎兵進入大漢沿邊的九個郡,殺害擄掠官吏百姓。
朝廷對檀石槐的長期侵犯感到憂慮,但又無法控製,於是派使者帶著印綬,打算封檀石槐為王,並且將公主嫁給他,與他和親。
可是檀石槐不但拒絕了漢室的示好,反而對大漢邊緣要塞的侵犯和劫掠更為厲害,使邊郡百姓更是民不聊生。
漢靈帝即位後,幽州、並州、涼州的邊塞諸郡,依然每年都會遭到鮮卑的攻打,被殺死的、被搶掠的,不可勝數。
熹平六年八月,靈帝派遣烏丸校尉夏育由高柳出發,破虜中郎將田晏由雲中出發,討奴中郎將臧旻由雁門出發,各自率領騎兵一萬多人,三路分兵出塞,征討鮮卑。
檀石槐命令東、中、西等三部首領各自率領部眾迎戰。
最終夏育等人遭到慘敗,甚至連符節和輜重全都喪失,各自帶領騎兵數十人逃命奔迴,漢軍士兵僅戰死的人就多達十分之七八。
總而言之,檀石槐是讓漢室朝廷揮之不去的噩夢,也是邊郡百姓水深火熱的根源。
隻不過這樣一個令朝廷頭疼不已,卻又毫無辦法的異族首領,僅僅四十五歲便去世了,由他的兒子和連繼任首領之位。
和連不僅才幹和能力不如其父,而且貪財好色,後來在劫掠北地郡時,被北地人射死。
曾經強大無比的鮮卑部便一分為三。
而當今所謂的鮮卑首領軻比能便是鮮卑東部首領。
要說軻比能的崛起與丁辰還有關係。
曾經的東部鮮卑、烏桓人以及公孫瓚的騎兵天團乃是華夏東北方向互相製衡的三方勢力。
後來袁紹擊敗了公孫瓚,意圖南下逐鹿中原,又唯恐鮮卑人從背後偷襲,於是采取以蠻治蠻的策略,大力扶持烏桓人對付鮮卑人。
如此踏頓成功統一了烏桓各部,與袁紹組成“袁烏聯盟”,把鮮卑人壓製。
可是袁紹很快就在曹袁對峙中落敗,後來丁辰更是率軍掃平了烏桓,並平定了遼東。
在丁辰駐守柳城的那段時間,鮮卑人也不敢南顧。
可是隨著丁辰率軍離開柳城,並抽調走了所有烏桓青壯,如此對軻比能來說,漢人與烏桓人兩大天敵突然之間全都沒有了。
而軻比能本人也是一個比較優秀的首領,他作戰勇敢,執法公平,不貪財物,深得鮮卑民眾信任。
他又趁著中原內亂又大量接收漢人精英,幫助他改革體製,發展生產,所以他這一支很快就發展了起來,並成功幹掉了另一支鮮卑首領扶羅韓,隱隱有重現當年檀石槐統一鮮卑之勢。
所以此次丁辰與鮮卑人決戰,備受大魏朝廷上上下下重視。
若任由軻比能發展壯大,將來在華夏北方將又會興起一個檀石槐當政時那樣的鮮卑帝國,那便是心腹大患。
……
話說潘六奚僅僅帶著大當戶兩人從駐地逃了出來。
他們迴身看著被魏軍屠殺的部眾,心中如刀絞一般。
雖然當初他們無數次劫掠漢地也是如此殘酷,可是當這慘狀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也是接受不了的。
“大王,咱們的部族完了,接下來要去哪裏?”大當戶攥著拳頭悲憤的道。
“去彈汗山,找軻比能打首領,”潘六奚道:“讓他替我們報仇。”
“可是……那軻比能會管咱們麽?”
“如今漢軍明顯是要對草原用兵,我們隻是被當先開刀,接下來就要輪到他們鮮卑人,他非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