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的困難終於來臨了。


    曹操稱魏公,果然引來天下官吏的逆反,每天都有上百人掛印辭官而去。


    在這個時代辭官是有固定程式的,在前漢,若有官吏辭官,今生將永遠不能再踏入仕途。


    可是經過王莽篡漢,有許多不配合的官吏掛印離去,待光武中興之後,對這種做法還比較讚賞。


    所以掛印辭官,就成了後漢官員們對朝廷不滿,表達憤怒的一種方法。


    例如劉備鞭打都郵之後,便把印綬掛在了都郵的脖子上離去。


    而在本來的曆史中,關羽離開許都,也選擇的是掛印封金。


    如今天下官吏紛紛掛印,正是效仿當年王莽進位安漢公之時的做法。


    “滾吧,既然不想做官,就都滾吧,孤絕不會挽留半分。”


    議事堂上,曹操看到書案上新報來的辭官數字,不由氣的暴跳如雷,大聲咆哮道:“他們以為這樣就能讓孤屈服,那是白日做夢!”


    下首的荀攸拱手道:“魏公,生氣歸生氣,但還是要盡快選拔官吏上任。


    若不然縣域之內群龍無首,稅賦收不上來事小,說不定會出大亂子的。”


    這個時候,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旁邊的崔琰和毛玠。


    他二人正是負責選拔官吏的官員。


    崔琰沒好氣的道:“既然是選拔官吏,德行上總得說得過去吧。


    要不然盡是選些蠅營狗苟之輩,讓他們做了百姓的父母官,到時魚肉鄉裏,豈不是害了百姓?”


    其實這個時代想做官的人還是大有人在的,畢竟士農工商,入仕還是天下人的首選項。


    可是也不能隨便拉個人過來就能為官,能讀書寫字是一方麵,另一方麵還要看他有沒有主政一方的能力。


    如今驟然辭官的這麽多,崔琰和毛玠也很無奈。


    他們往往見一百個前來求官的,也選不出來一個有執政能力之人。


    可是如今官員缺口又那麽大……


    其實崔琰出身於中古名門清河崔氏,師從於大儒鄭玄,為人又剛正不阿,所以選拔官員也按照這個標準,能被他選中的自然就更少了。


    “崔公啊,”荀攸搖頭歎息道:“你不能指望天下人所有人都如你這般清正廉潔。


    當務之急還是先把官員選上來,讓各個縣域有人治理,哪怕過後選得良吏再慢慢替換。


    這也是魏公頒布《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之神髓啊。”


    “身為百姓父母官,連清正廉潔都做不到,那就是吸食百姓的蛀蟲,從老夫這裏就通不過,”崔琰決然道。


    荀攸正待反駁,這時丁辰突然道:“你們這樣爭執下去毫無意義,你們有沒有想過,換一種選拔官吏的方法?”


    “換一種方法?”曹操疑惑不解的看著丁辰,“如何換?”


    丁辰道:“其實崔公跟荀公說的都有道理,崔公覺得品行不佳之人就不能為官,而荀公覺得不管如何,先把官員選拔上來,讓官府運轉再說。


    其實這歸結到一點,是崔公對每個前來求官之人都要當麵考核,這種方式太慢了。


    崔公何不把要問的話全都寫下來,派人抄錄數千份。


    然後魏公以丞相名義明發天下,讓所有想要求官之人於某月某日齊集鄴城,讓每一個人在單獨房間內,用書寫方式作答崔公。


    到時崔公隻需根據那些答卷,便能將大部分心術不正之人剔除。


    所遴選出來的,自然就是適合為官之人了。”


    “妙哉!”


    曹操聽到這般敘述,頓時眼睛一亮,“子文這辦法好像很有意思。


    用筆作答,如此便可一次對成千上萬的士子考核,要比季珪一對一當麵問詢快上百倍。”


    丁辰繼續道:“還可以選擇層層遞進之方式,分多次考核。


    第一輪考核可以稍微容易一些,入選者可稱之為丙等人才,再進行第二輪考核,通過者稱為乙等人才,然後在進行第三輪,通過者稱為甲等人才。


    如此將人才分等,甲等人才安排重要職務,乙等人才安排次重要職務,以此類推……”


    “季珪,孝先,你二位覺得如何?”曹操眼含笑意,看著崔琰毛玠道。


    崔琰沉吟著微微點頭道:“丁令君這建議好像很可行,當麵問也是問,書麵答也是問,隻不過,書麵答卻可以用一張紙同時問千人萬人。


    ……成與不成,總要試試才知道。”


    “沒錯,總要試試才知道,孤這就發敕令。”


    曹操滿意的看著丁辰道:“如若此法真的可行,便能一改大漢數百年來之取士製度,而且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乃是利在千秋之事。”


    終於有了解決辦法,廳堂內的壓抑氣氛一掃而空,所有人臉上也掛起了笑容,似乎鬆了一口氣一般。


    這個時候,突然有侍從匆匆跑了進來,大聲道:“南郡急報!”


    廳堂頓時又緊張了起來。


    曹操接過急報掃了一眼,臉上頓時又變得愁雲密布道:“南郡吃緊了。”


    說著把戰報讓大家傳閱。


    丁辰首先拿過來,隻見那是曹仁寫來的求救信,江陵城遭到了周瑜大軍的猛烈攻擊,快要守不住了。


    於是丁辰把戰報往下傳,大家看了全都默不作聲。


    誰都知道,赤壁之戰二十萬曹軍灰飛煙滅,曹氏軍力根本沒有恢複過來,哪裏都是兵力吃緊,如何還能抽調出兵馬前去援救曹仁?


    荀攸道:“若是南郡實在守不住,讓子孝將軍退迴襄陽構築防線也可。


    隻要守住了襄陽,宛城就安然無憂,繼而我中原腹地便不被侵擾。”


    “孤若吩咐子孝撤退,安知那周瑜會不會步步進逼?”曹操皺著眉頭,突然看向丁辰道:“如今能孤能動用的,隻有你手下那支烏桓騎兵了。”


    此時一直沒有說話的程昱開口道:“如今孫權正率軍攻打合肥,周瑜又率軍攻打南郡,看來江東是想一口氣吞下荊州,所以這兩處地盤絕不能有失。


    為今之計,隻有讓丁令君前去總督荊州戰事,或許方能穩定住局麵。”


    曹操想了想,好像也隻有這個辦法可行。


    一來那一萬烏桓鐵騎是丁辰帶來的,別人也指揮不動。


    二來丁辰有著出色的大局觀與臨敵指揮能力,有他坐鎮荊襄,定能擋住江東的進攻。


    “子文,孤便委派你為前敵都督,率領麾下軍兵前去總督荊襄戰事,所有駐守荊州之守將均由你統一調遣,隻求守住現有城池即可,”曹操沉聲說道。


    曹氏在赤壁損失慘重,所以現在采取的是戰略守勢。


    此時曹操也顧不上那馭人之術了,先擊退江東的進攻再說。


    “諾!”丁辰拱手應聲。


    ……


    其實南郡的戰事在曹操稱魏公之後變得更為吃緊。


    此前曹操率軍南下之時,益州劉璋為了表示臣服,派手下將領襲肅率軍協助曹氏作戰。


    曹操退迴鄴城之後,便留這支蜀軍在曹仁手下聽用。


    可是曹操稱魏公消息傳來,襲肅當即率軍臨陣倒戈,反叛了曹仁,去投降了周瑜。


    這下實力此消彼長。


    緊接著周瑜派甘寧率領三百人,前去攻擊江陵以北,由一千人鎮守的夷陵哨所。


    曹仁手下兵雖然有很多,足有五六萬之眾,可九成以上都是荊州降軍,軍心不穩,戰鬥力奇差。


    夷陵哨所的守軍便是這種荊州軍。


    所以甘寧神威無比的率領三百人殺過來時,一千守軍迅速潰散,一戰就被甘寧南拿下了。


    夷陵乃是通往當陽的必經之路。


    如今夷陵失守,就如同一個攔路虎,把當陽方麵的援軍給阻攔住。


    所以江陵的曹仁大怒,當即派五千軍兵前去把夷陵哨所奪迴來。


    可是吊詭的事情出現了,五千軍兵竟然沒有拿下甘寧占據的夷陵哨所,隻是給團團圍了起來。


    與此同時,周瑜立即派出淩統前去救援甘寧,而且也隻是讓淩統帶了三百人。


    此時荊州士氣降到了極點,根本就無心戀戰,在淩統與甘寧這種勇猛型的戰將內外夾攻之下,竟然就把五千荊州軍給衝散了。


    曹仁氣的暴跳如雷,卻也無可奈何。


    從北方援助江陵有兩條路,一條就是從當陽過夷陵,如今被甘寧給卡住,沒有什麽指望了,隻能指望另一條,走江邊的北道。


    曹仁不知道的是,周瑜也早已把第二條路也卡斷,派關羽率領兩千精兵去北道阻擊了。


    徐晃從樊城,樂進從襄陽,文聘從竟陵均親自帶領人馬前來救援南郡,可是他們所率領的軍馬並不多,均被關羽阻攔在了北道。


    如此江陵徹底成了一座孤城,周瑜便放心率領軍兵前去攻打。


    此時曹仁還以為自己身後有援兵,而且他手下軍兵近三倍於周瑜,於是主動出擊與江東軍作戰。


    這是一個春日的清晨,晴空萬裏,東風和煦。


    曹仁留陳矯守城,他親率領五萬大軍,背靠城池列陣,對陣周瑜的兩萬軍兵。


    雙方沒有廢話,周瑜率軍主動向曹軍發起了進攻。


    兩軍還沒有碰麵,曹仁手下的荊州兵便已經出現了不少逃兵。


    兩軍接戰之後,荊州兵愈逃愈烈,迅速被江東軍擊潰。


    亂軍之中的曹仁氣的七竅生煙,大肆咆哮,但卻無濟於事,荊州兵該逃還是逃。


    好在曹仁從北方帶來的五千軍兵戰鬥力還算正常,再加上曹仁也是勇猛之人,率領這支軍馬苦苦抵擋。


    眼見敗局已定,而且軍兵交錯在一起,曹仁根本無法率軍撤迴城內。


    他亂軍之中彎弓搭箭,對著江東軍帥旗下的周瑜便射了一箭。


    沒想到這無心插柳的一箭收到了奇效,周瑜應聲落馬,緊接著江東軍便鳴金收兵了。


    曹仁也趁機帶領手下撤迴了江陵城。


    見到陳矯,曹仁不由得連連擦汗道:“僥幸,僥幸,誰能想到這幫荊州降兵如此不中用,差點害本將迴不了城。”


    陳矯興奮的道:“將軍神箭呐,方才末將在城頭觀陣,見那周瑜中箭落馬,毫無停留。


    要是將軍一箭射死了江東大都督,傳出去足以名揚天下了。”


    曹仁聽了依然慚愧不已,其實那一箭完全是蒙的,那麽遠的距離,除非正巧射中了緊要部位,要不然是射不死人的。


    不過……誰知道是不是周瑜比較倒黴,碰巧讓他一箭射中了要害呢?


    “靜觀其變吧,”曹仁隨口道。


    到了午後,突然有軍兵報告,在城頭上可以見到,江東軍軍營中掛起了白幡等發喪之物,並且隱隱傳來悲泣之聲。


    曹仁趕忙帶領陳矯登上了城頭,果然所報不假。


    曹仁驚喜道:“莫非那一箭,誤打誤撞,真把周瑜給射死了?”


    “如非周瑜死了,江東軍的軍營內也不會擺放這等晦氣之物,”陳矯道。


    “周瑜一死,江東軍必然軍心渙散,”曹仁思索片刻道:“待今夜本將率軍前去劫營,必可一戰功成。”


    “將軍妙計。”


    入夜,曹仁果然率軍悄聲殺入江東軍營寨,卻陡然發現營寨內空無一人。


    曹仁心知不妙,高聲叫道:“中計了,快撤!”


    “來了還想走?”


    這時候一個聲音傳了過來,曹仁猛地迴頭一看,卻見對麵周瑜正完好無損的坐在馬上。


    原來曹仁那一箭雖然傷了周瑜,但並無大礙,於是周瑜將計就計,主動摔下馬來,並且做出已經中箭身死的假象,以誘惑曹仁前來劫營。


    曹仁果然上當了。


    江東軍從四麵殺了出來,把曹仁帶來的軍兵團團圍住,早已經埋伏好的弓箭兵一通亂射,把曹仁帶來的軍馬射死大半。


    曹仁率領手下拚死衝殺,總算帶領幾十騎又敗迴到江陵城內。


    這下曹仁再也不敢出戰了,率領一眾殘兵敗將苦守著一座孤城,卻沒有等來一路援軍,於是曹仁趕緊寫了一封求救信,讓細作混出城去,送往鄴城求救。


    於此同時,他們依然要麵對江東軍的猛烈攻擊,江陵城已經岌岌可危。


    城頭上,曹仁親自率領軍兵又一次打退江東軍進攻之後,陳矯看著疲憊至極的軍兵,歎息道:“將軍,如今襄陽、樊城、竟陵方向,沒見一路兵馬來援,想必那周瑜已經安排了人馬前去阻擊。”


    “定是如此,”曹仁臉色鐵青道:“想不到這周瑜用兵,竟然如此詭詐。”


    陳矯道:“將軍,若無援軍,看這情形江陵是守不住的,不如率軍突圍,撤往襄陽。”


    曹仁一時間猶豫了,他沒有必要跟這江陵城玉石俱焚,要不然把軍兵全都浪費在這裏,連襄陽也守不住。


    可是畢竟在他手中丟失城池,對他來說又是一個大罪過,兄長麵前很難交代。


    正在猶豫間,突然有近衛前來稟報道:“方才派去鄴城的細作迴來了,帶迴口信說魏公將派丁令君率軍來救。”


    曹仁聽得眼睛一亮,自言自語的道:“若是子文能夠前來,那這荊州的整盤棋就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救曹操長子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開月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開月圓並收藏三國從救曹操長子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