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擬廢
帝女諜妃:邪王的心尖寵 作者:白了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比之上一次國主要廢掉易少君,其實這一次的阻礙竟還小了許多,過了這一兩年的光景,潘妃又不知道在誰的支持教導下變得比以前聰明起來,行事說話大有章法,便是易少群,麵上看著也比從前長進了許多。
是以朝堂上多出來許多易少群的支持者來。
隻不過,曆朝曆代廢立太子都是一件大事,朝臣們就是為著自己的聲譽起見,都不能不說話的,國主雖然盛怒之下吼了出來,神誌一清醒也知道事情沒有那麽簡單,眾臣的反對原本就在意料之中。
且不說太子的支持者是力爭要保住易少君的地位的,就是一向不偏不倚隻效忠於國主的三公也不主張隨意廢立太子,司徒薛寶鶴更是跪地痛哭,“陛下,太子並無大錯,國本不可輕易動搖啊!”
儲君,國之根本也。是以司徒以國本唿之。
潘妃聞言大怒,“薛司徒此言差矣,調戲父妾,難道在你眼中就是並無大錯?”
薛寶鶴立刻怒視潘妃,接著又問國主,“陛下與臣等議事,何以竟有內宮女眷在此大放厥詞?”
此言一出,眾大臣們也是麵露不滿,潘妃心裏咯噔一下,知道自己太心急了,她再是貴妃,說到底也不過是個妾,真正有資格在這間大殿裏說話的後宮女子,說起來隻有皇後而已。
便是金銘兒那樣胸大無腦的人,也隻敢私底下吹兩句枕頭風,就算在國主議事時她隨侍身側,卻也是一言不發的。
她到底浸淫後宮多年,薛寶鶴此言一出,她立時便跪下來請罪,“陛下,臣妾與昭儀妹妹姐妹情深,且如今昭儀妹妹自盡以示清白尚且生死未卜,臣妾也是一時情急,竟然犯了大忌諱,還請陛下息怒。”
她說著竟又親自動手,卸下滿頭首飾釵環,深深跪伏於地,“臣妾深知此舉乃是大錯,陛下便是要責罰臣妾,臣妾亦毫無怨言,隻盼著陛下和眾位大人們莫要遷怒於榮親王。”
竟是效仿上古賢後脫簪待罪。
脫簪待罪的首創者乃是上古時期西周宣王的皇後薑氏,後來逐漸為後妃效仿,正式的脫簪待罪還要褪去華服赤足而跪,隻是如今既是在朝堂上,當著這麽多男性大臣的麵,潘妃也沒有條件全數效仿,隻做了這麽個意思罷了。
她一麵請罪,一麵又順手給易少君挖了一個坑,調戲正三品的高位嬪妃,嬪妃險些都給他逼死了,難道他這個始作俑者居然不用受到懲罰嗎?
易少群的支持者們立刻七嘴八舌的跳了出來,“陛下,身為人子而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且不說是在帝王之家,便是在平民百姓的家裏,也是要嚴懲的啊!”
“如此喪心病狂之輩,又如何能將國家交到他的手裏?”
“請陛下立即廢黜太子,以儆效尤!”
“陛下,太子無德不堪為君那!”
“臣懇請陛下廢太子為庶人,幽禁別院!”
一時朝堂上又亂成了一團。
易少君的支持者們隻管咬死了不能聽信一麵之詞,定要讓易少君出來對質才好。隻是他們不知道,易少君挑起金銘兒下巴的那一幕卻是國主親眼看到的,此時國主就是大怒,“荒唐!如今夜氏昏迷不醒,你又讓她如何來對質?”
想到自己心愛的妃子竟然差點給兒子逼死了,心底又是一陣惱怒。不得不說金銘兒對於老男人的心態還是把握得很準的。
像南月國主這等人,一輩子手握大權叱吒風雲,如今老了最怕的就是兒子會趁機奪權,更怕被年富力強的兒子搶去了光彩。金銘兒年輕貌美,與易少君才是年貌相當,不說別人,就是國主自己看見金銘兒和易少君站在一起的時候,也油然生出一種郎才女貌的感覺來。
正是這感覺讓他深深的憤怒,盡管他不願意承認,但實際上他在年輕的兒子麵前是自慚形穢的,這幾年他瘋狂打壓易少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這一點。
若是金銘兒不及時尋死,且做戲做得真真兒的,隻怕如今已經在冷宮裏等著被賜死了。
是以金銘兒這番舉動,讓國主在震撼之餘深深的感動,他認為金銘兒對他是真愛,且絕不會被年輕男人蠱惑。他卻不知,金銘兒滿腦子都想的是玄夜,易少君固然也是年輕有為,卻是滅了她的國家殺了她的親人的大仇人,她恨不得生啖其肉,如何會被他迷惑呢?
想到如今躺在病床上的金銘兒,國主對易少君是深深的忌憚和失望,他長歎一口氣,心想自己是真的老了,兒子都不把自己放在眼裏了,難道真如潘妃所說,一旦自己駕崩,這些年輕的妃妾們都會成為兒子的禁臠嗎?
後宮裏除了金銘兒年紀最小,還有江貴人、何美人、孫美人、趙才人等等低階嬪妃,年紀不過十**歲,也都是青春年少如花美貌的時候啊!
“眾卿家不必再多說,朕意已決,擬旨,廢——”
“陛下,不能啊!”這下不但司徒薛寶鶴,就是司馬王慎、司空劉仁也就跪伏於地嘶聲大喊。
王慎更是把頭磕得咚咚響,“陛下,即便太子有錯,也可以幽禁東宮令其反省,除非謀逆大罪,否則儲君怎可輕言廢棄?且自古以來,廢太子又有幾個能得以善終?太子殿下乃是皇後嫡子,陛下若執意廢太子改立他人,又置皇後娘娘於何地?”
劉仁也磕起頭來,“懇請陛下三思。”
國主的麵上劃過一絲動搖,兒子固然不好,可他也沒想讓他就此死了,且李後並無過錯,似乎也不能責罰於她。若要一並把皇後也一起廢了,這群大臣更是要吵翻天了。
劉仁察言觀色,忙道:“太子殿下此舉確是不妥,臣等亦無力替他開脫,便是陛下果然要廢太子,也請陛下為太子殿下著想一番,暫且改封其為親王,令其在府內反省,萬不可輕易廢為庶人並幽禁起來啊!”
是以朝堂上多出來許多易少群的支持者來。
隻不過,曆朝曆代廢立太子都是一件大事,朝臣們就是為著自己的聲譽起見,都不能不說話的,國主雖然盛怒之下吼了出來,神誌一清醒也知道事情沒有那麽簡單,眾臣的反對原本就在意料之中。
且不說太子的支持者是力爭要保住易少君的地位的,就是一向不偏不倚隻效忠於國主的三公也不主張隨意廢立太子,司徒薛寶鶴更是跪地痛哭,“陛下,太子並無大錯,國本不可輕易動搖啊!”
儲君,國之根本也。是以司徒以國本唿之。
潘妃聞言大怒,“薛司徒此言差矣,調戲父妾,難道在你眼中就是並無大錯?”
薛寶鶴立刻怒視潘妃,接著又問國主,“陛下與臣等議事,何以竟有內宮女眷在此大放厥詞?”
此言一出,眾大臣們也是麵露不滿,潘妃心裏咯噔一下,知道自己太心急了,她再是貴妃,說到底也不過是個妾,真正有資格在這間大殿裏說話的後宮女子,說起來隻有皇後而已。
便是金銘兒那樣胸大無腦的人,也隻敢私底下吹兩句枕頭風,就算在國主議事時她隨侍身側,卻也是一言不發的。
她到底浸淫後宮多年,薛寶鶴此言一出,她立時便跪下來請罪,“陛下,臣妾與昭儀妹妹姐妹情深,且如今昭儀妹妹自盡以示清白尚且生死未卜,臣妾也是一時情急,竟然犯了大忌諱,還請陛下息怒。”
她說著竟又親自動手,卸下滿頭首飾釵環,深深跪伏於地,“臣妾深知此舉乃是大錯,陛下便是要責罰臣妾,臣妾亦毫無怨言,隻盼著陛下和眾位大人們莫要遷怒於榮親王。”
竟是效仿上古賢後脫簪待罪。
脫簪待罪的首創者乃是上古時期西周宣王的皇後薑氏,後來逐漸為後妃效仿,正式的脫簪待罪還要褪去華服赤足而跪,隻是如今既是在朝堂上,當著這麽多男性大臣的麵,潘妃也沒有條件全數效仿,隻做了這麽個意思罷了。
她一麵請罪,一麵又順手給易少君挖了一個坑,調戲正三品的高位嬪妃,嬪妃險些都給他逼死了,難道他這個始作俑者居然不用受到懲罰嗎?
易少群的支持者們立刻七嘴八舌的跳了出來,“陛下,身為人子而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且不說是在帝王之家,便是在平民百姓的家裏,也是要嚴懲的啊!”
“如此喪心病狂之輩,又如何能將國家交到他的手裏?”
“請陛下立即廢黜太子,以儆效尤!”
“陛下,太子無德不堪為君那!”
“臣懇請陛下廢太子為庶人,幽禁別院!”
一時朝堂上又亂成了一團。
易少君的支持者們隻管咬死了不能聽信一麵之詞,定要讓易少君出來對質才好。隻是他們不知道,易少君挑起金銘兒下巴的那一幕卻是國主親眼看到的,此時國主就是大怒,“荒唐!如今夜氏昏迷不醒,你又讓她如何來對質?”
想到自己心愛的妃子竟然差點給兒子逼死了,心底又是一陣惱怒。不得不說金銘兒對於老男人的心態還是把握得很準的。
像南月國主這等人,一輩子手握大權叱吒風雲,如今老了最怕的就是兒子會趁機奪權,更怕被年富力強的兒子搶去了光彩。金銘兒年輕貌美,與易少君才是年貌相當,不說別人,就是國主自己看見金銘兒和易少君站在一起的時候,也油然生出一種郎才女貌的感覺來。
正是這感覺讓他深深的憤怒,盡管他不願意承認,但實際上他在年輕的兒子麵前是自慚形穢的,這幾年他瘋狂打壓易少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這一點。
若是金銘兒不及時尋死,且做戲做得真真兒的,隻怕如今已經在冷宮裏等著被賜死了。
是以金銘兒這番舉動,讓國主在震撼之餘深深的感動,他認為金銘兒對他是真愛,且絕不會被年輕男人蠱惑。他卻不知,金銘兒滿腦子都想的是玄夜,易少君固然也是年輕有為,卻是滅了她的國家殺了她的親人的大仇人,她恨不得生啖其肉,如何會被他迷惑呢?
想到如今躺在病床上的金銘兒,國主對易少君是深深的忌憚和失望,他長歎一口氣,心想自己是真的老了,兒子都不把自己放在眼裏了,難道真如潘妃所說,一旦自己駕崩,這些年輕的妃妾們都會成為兒子的禁臠嗎?
後宮裏除了金銘兒年紀最小,還有江貴人、何美人、孫美人、趙才人等等低階嬪妃,年紀不過十**歲,也都是青春年少如花美貌的時候啊!
“眾卿家不必再多說,朕意已決,擬旨,廢——”
“陛下,不能啊!”這下不但司徒薛寶鶴,就是司馬王慎、司空劉仁也就跪伏於地嘶聲大喊。
王慎更是把頭磕得咚咚響,“陛下,即便太子有錯,也可以幽禁東宮令其反省,除非謀逆大罪,否則儲君怎可輕言廢棄?且自古以來,廢太子又有幾個能得以善終?太子殿下乃是皇後嫡子,陛下若執意廢太子改立他人,又置皇後娘娘於何地?”
劉仁也磕起頭來,“懇請陛下三思。”
國主的麵上劃過一絲動搖,兒子固然不好,可他也沒想讓他就此死了,且李後並無過錯,似乎也不能責罰於她。若要一並把皇後也一起廢了,這群大臣更是要吵翻天了。
劉仁察言觀色,忙道:“太子殿下此舉確是不妥,臣等亦無力替他開脫,便是陛下果然要廢太子,也請陛下為太子殿下著想一番,暫且改封其為親王,令其在府內反省,萬不可輕易廢為庶人並幽禁起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