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很快就過去了,第一波攻城的隊伍幾乎沒有攻到城牆上就被迫撤了迴來,十萬大軍隻剩下兩萬,而且剩餘的大部分是弓箭手之類的輔助兵種,攻城的步兵是所剩無幾。??
夜裏,帝**充分揮了兵力的優勢,經常來幾次夜襲,當然夜裏攻城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守備森嚴的白衣軍讓帝國沒有乘虛而入的機會。當然,皇帝也沒有指望這種偷襲能夠創造奇跡,隻是抱著疲憊對手的想法,至少讓敵人明天的精力沒有這麽旺盛。
第二日,依然是十萬人的攻城隊伍,依然是大部分軍官被挑選了出來。這次的十萬人得到了加強,至少此次得到了更多的弓箭手。皇帝的打法很簡單,就是和白衣軍拚消耗,當守軍的防守物資出現短缺的時候,就是皇帝動總攻的時刻。
這一次十萬大軍沒有遇到密密麻麻的卷軸攻擊,故而隊形保持得相對比較完整,而城牆上的箭雨也沒有第一天那樣密集,看樣昨天的攻擊的確消耗了對手大量的物資,守軍囤積的物資也不是太充足。
快樹立起高聳的雲梯,一隊隊士卒在十夫長的帶領下按著順序向上攀爬,最基層的十夫長,往往是作戰經驗最豐富的老兵擔當,可以說是隊伍的精華。但是在這種時刻,也隻有充分揮老兵的帶頭作用,才能鼓舞士氣。當然,也是為了能夠降低士兵的陣亡率。
不過這也造成了十夫長的大量陣亡,畢竟帶頭衝鋒的往往是最先被攻擊的對象。盡管老兵的作戰技巧嫻熟,可是站在雲梯上,靠的還是上天的眷顧與比其他人好的運氣。隻是運氣這東西太飄渺了,十夫長們隻能咬牙向上攀爬,因為處於一線的十夫長即使想撤退都沒有地方跑,故而隻能向上爬,衝上去進行擅長的肉搏才能贏得生路。可以說爬在雲梯上的士卒都沒有退路可言,隻有向前、向前、再向前,的確是隻有一線生機。
城牆下的弓箭手們拚命地壓製著強上的守軍,袍澤之情讓弓箭手們有同仇敵愾之心,而且沒有了步卒吸引火力,那麽弓箭手也不會有什麽好命運,故而弓箭手對步卒的支援是不遺餘力的,戰場上同一陣營是不能有私心存在的。
城頭守軍也麵臨一個巨大的矛盾,到底是攻擊對方快攀爬的步卒呢,還是攻擊對方那些射術奇準的弓箭手呢。對方的弓箭手的威嚴是直接的,但是步卒的威脅卻是致命的,若任由對方步卒登上城頭,那麽以暗黑士卒那種彪悍的戰鬥力,恐怕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了。
守軍的指揮官隻能將兵力兩分,守軍的弓箭手與暗黑帝國的弓箭手進行對射,而其他士卒集中攻擊攀爬的步卒,沒辦法,必須這樣安排,否則被射怕了的士兵會拒絕進攻敵人的,隻有讓己方的弓箭手與敵人對射才行。
這樣一來,的確是讓守軍安心了許多,不過也分薄了兵力,盡管弓箭手壓製住了帝**的弓箭手,但是對於步卒的攻擊就減弱了許多,甚至在有些地段,暗黑帝國的步卒成功地登上了城牆,不過還好,總有及時趕到的援軍將這些悍不畏死的士兵給消滅掉。
客觀來說,白衣軍的整體實力與單兵實力都大大不及暗黑帝**,單單說弓箭手,占著城牆的便利才能與暗黑士兵打個半斤八兩,也沒有看出地利的優勢來。而且白衣軍弓箭手的準頭普遍不及帝**,幸好白衣軍的數量上不占劣勢才沒有被對方的弓箭手壓製住。原因很簡單,暗黑帝國士卒的戰鬥力普遍高於白衣軍,使用的弓箭也比白衣軍有力,故而射程上並不遜色,甚至精確度更高,這是先天優勢,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皇帝看著城頭的情況,還是靜靜等待著,時機還是不成熟啊,敵人還有著充沛的戰力,雖然守城物資消耗比昨天小了許多,但是可以看出來效率提升了上去,看得出來,白衣軍的戰鬥力也在戰鬥中正成長著,沒有人是止步不前的。
十幾萬人的損失並沒有讓皇帝皺眉,這是在預料之內的。每一個優秀的統帥注定不能憐憫心過度,一將功成萬骨枯,軍功就是用無數白骨與鮮血澆灌出來的。皇帝是久經沙場的宿將,而不是那種紙上談兵的書生,皇帝對於棋子的生死是很不在意的,哪一場勝利不是流血出來的呢。
皇帝身邊的軍官也沒有進諫,畢竟都是跟隨皇帝許久的老人,對戰爭也有了透徹的看法。戰爭不光是在考驗彼此軍隊的實力,還在考驗指揮官的綜合素質。當陰謀詭計失去效果的時候,雙方隻能看誰調兵遣將更嫻熟,誰最能抓住對手的疏忽,還有就是誰最能承受得住打擊,誰最能不懼犧牲地堅持。
皇帝看得有些意興闌珊了,畢竟這種枯燥的消耗戰是沒有什麽特別之處的。就是雙方拿人命來賭,看誰最先撐不住。戰爭打的就是籌碼,誰的籌碼多,誰最會利用,誰就最有可能成功。拋開複雜的周邊形勢,皇帝的籌碼還是遠遠多過白衣軍的,故而皇帝是勝券在握,隻是皇帝想贏得漂亮,盡量多地保留以後對戰的籌碼,毫無疑問,士兵是很關鍵的籌碼。
第二天的戰鬥遠較第一天的殘酷,畢竟第一天還有頗多的試探攻擊,第二天大家都習慣了彼此的套路,那麽殺人的效率也就提高了許多。僅僅一上午,暗黑帝國的十萬大軍就損失了大半,盡管餓得是咕咕直叫,但是士兵們還是拚命堅持著,沒有命令是斷然不能撤退的。
皇帝手一揮,對著吃飽喝足的另一隊士兵下達了進攻的命令,必須時刻保持高強度的壓力讓對手緩不過氣來,打虎就要一口氣打死,決不能越到最後,越沒有力氣,那樣可就是給對手苟延殘喘的機會了,也有可能一次功虧一簣。
這一次上去的十萬人是十分幸運的,沒有任何損傷就達到了城牆下麵。攻擊了一上午的帝國士兵們終於得到了撤離的命令,劫後餘生的士卒們長長喘了一口氣,盡量保持著各自的編製,快離開充滿危險的戰場,這時候再掛掉可就虧大了。盡管士兵們很是疲憊,但士兵們撤退的度還是足以讓人驚歎的。
生力軍就是不一樣,剛剛開始就給城牆上的守軍增加了許多壓力。城牆上的守軍隻覺得節奏加快了許多,自己漸漸難以跟上對手的度了。對方的弓箭手射箭的度足足比筋疲力盡的白衣軍快了兩倍,可以想象,白衣軍的弓箭手麵對的是怎樣的命運。在短短的一刻鍾之內,白衣軍損失的士卒接近五萬,一上午的損失才隻有十萬啊。
隻能說猛然間的不適應,以及過度的疲憊降低了士兵的戰鬥力與警戒心,反應度也不及以往。對手的生力軍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白衣軍的指揮官反應僅僅晚了半拍,難以彌補的損失就生了。
守軍的將領馬上安排援軍登上城牆,當然那些防守的軍人們還要堅持許久的,畢竟調動軍隊上城牆還是比較麻煩的。比起在平原上調動軍隊麻煩了太多。
在帝**狂風暴雨的打擊下,對手的防線終於出現了漏洞,在城牆上出現了暗黑帝國的身影,並且牢牢占據了雲梯周圍的地勢,使得城牆上終於出現了源源不斷的帝國士兵。
不過帝國的士兵麵對的是數倍乃至數十倍敵人的撲殺,而且對方的實力往往都是不低,畢竟帝**的高手軍官都被皇帝給抽調出去了,在這樣情況下,帝**的士兵戰鬥得很英勇,很頑強,盡管最後還是被剿殺一空,但終究還是造成了對手的巨大損失。暗黑一族,的確是最佳的士兵啊。
看著城頭的激戰,有許多人不免質疑起皇帝的指揮了,畢竟那種時候,隻要有軍官在,必然能夠攻上城頭的,那麽破城也是一定的了。不過還好,皇帝的威望不是這些軍官能夠質疑的,皇帝的命令也不是軍官們能夠違背的,服從是軍人的天職,為陛下獻身更是帝國士兵們的使命,死得其所,不負皇恩。
終於白衣軍的支援兵力登上了城頭,將局勢又扳了迴來,戰鬥又重新恢複到單調的對射與消耗之中,帝**的損失也開始加大了,勢均力敵的對手必然帶來相差無幾的損失,帝**仍是用血肉消耗著城頭的抵抗。
弓箭手們不停地射箭,手臂先是沉重,繼而麻木,最後腫痛,不得不撤離戰場。而步兵們更是迎著敵人投擲的石塊,潑下的沸水等,堅定不移地向城頭爬去,隻有登上去才能算是死得有意義呀。這個時候,雲梯上的士兵已經不計較死生了,爬到城牆上是唯一的信念。
幸好,高強度的戰鬥也讓白衣軍沒有了多少力氣,向雲梯上眾人的進攻也減弱了幾分。守軍可以說比進攻的士卒還累,畢竟防守的器材無一不是沉重的大家夥。到最後,還是有帝國士兵又登上了城頭,盡管是強弩之末,但還是讓白衣軍虛驚一場,暗黑帝國的士兵太瘋狂了,連對神靈無比虔誠的白衣軍士卒都在心裏產生了恐懼。這樣殘酷的攻城戰是白衣軍做不到的。
皇帝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對著周圍的軍官道:“破城當在明日。”說完大笑著迴到了宿營地內,美美地睡著了,這幾日,皇帝緊張地一直難以入睡,現在不再擔心的皇帝終於能夠休息了。
夜裏,帝**充分揮了兵力的優勢,經常來幾次夜襲,當然夜裏攻城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守備森嚴的白衣軍讓帝國沒有乘虛而入的機會。當然,皇帝也沒有指望這種偷襲能夠創造奇跡,隻是抱著疲憊對手的想法,至少讓敵人明天的精力沒有這麽旺盛。
第二日,依然是十萬人的攻城隊伍,依然是大部分軍官被挑選了出來。這次的十萬人得到了加強,至少此次得到了更多的弓箭手。皇帝的打法很簡單,就是和白衣軍拚消耗,當守軍的防守物資出現短缺的時候,就是皇帝動總攻的時刻。
這一次十萬大軍沒有遇到密密麻麻的卷軸攻擊,故而隊形保持得相對比較完整,而城牆上的箭雨也沒有第一天那樣密集,看樣昨天的攻擊的確消耗了對手大量的物資,守軍囤積的物資也不是太充足。
快樹立起高聳的雲梯,一隊隊士卒在十夫長的帶領下按著順序向上攀爬,最基層的十夫長,往往是作戰經驗最豐富的老兵擔當,可以說是隊伍的精華。但是在這種時刻,也隻有充分揮老兵的帶頭作用,才能鼓舞士氣。當然,也是為了能夠降低士兵的陣亡率。
不過這也造成了十夫長的大量陣亡,畢竟帶頭衝鋒的往往是最先被攻擊的對象。盡管老兵的作戰技巧嫻熟,可是站在雲梯上,靠的還是上天的眷顧與比其他人好的運氣。隻是運氣這東西太飄渺了,十夫長們隻能咬牙向上攀爬,因為處於一線的十夫長即使想撤退都沒有地方跑,故而隻能向上爬,衝上去進行擅長的肉搏才能贏得生路。可以說爬在雲梯上的士卒都沒有退路可言,隻有向前、向前、再向前,的確是隻有一線生機。
城牆下的弓箭手們拚命地壓製著強上的守軍,袍澤之情讓弓箭手們有同仇敵愾之心,而且沒有了步卒吸引火力,那麽弓箭手也不會有什麽好命運,故而弓箭手對步卒的支援是不遺餘力的,戰場上同一陣營是不能有私心存在的。
城頭守軍也麵臨一個巨大的矛盾,到底是攻擊對方快攀爬的步卒呢,還是攻擊對方那些射術奇準的弓箭手呢。對方的弓箭手的威嚴是直接的,但是步卒的威脅卻是致命的,若任由對方步卒登上城頭,那麽以暗黑士卒那種彪悍的戰鬥力,恐怕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了。
守軍的指揮官隻能將兵力兩分,守軍的弓箭手與暗黑帝國的弓箭手進行對射,而其他士卒集中攻擊攀爬的步卒,沒辦法,必須這樣安排,否則被射怕了的士兵會拒絕進攻敵人的,隻有讓己方的弓箭手與敵人對射才行。
這樣一來,的確是讓守軍安心了許多,不過也分薄了兵力,盡管弓箭手壓製住了帝**的弓箭手,但是對於步卒的攻擊就減弱了許多,甚至在有些地段,暗黑帝國的步卒成功地登上了城牆,不過還好,總有及時趕到的援軍將這些悍不畏死的士兵給消滅掉。
客觀來說,白衣軍的整體實力與單兵實力都大大不及暗黑帝**,單單說弓箭手,占著城牆的便利才能與暗黑士兵打個半斤八兩,也沒有看出地利的優勢來。而且白衣軍弓箭手的準頭普遍不及帝**,幸好白衣軍的數量上不占劣勢才沒有被對方的弓箭手壓製住。原因很簡單,暗黑帝國士卒的戰鬥力普遍高於白衣軍,使用的弓箭也比白衣軍有力,故而射程上並不遜色,甚至精確度更高,這是先天優勢,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皇帝看著城頭的情況,還是靜靜等待著,時機還是不成熟啊,敵人還有著充沛的戰力,雖然守城物資消耗比昨天小了許多,但是可以看出來效率提升了上去,看得出來,白衣軍的戰鬥力也在戰鬥中正成長著,沒有人是止步不前的。
十幾萬人的損失並沒有讓皇帝皺眉,這是在預料之內的。每一個優秀的統帥注定不能憐憫心過度,一將功成萬骨枯,軍功就是用無數白骨與鮮血澆灌出來的。皇帝是久經沙場的宿將,而不是那種紙上談兵的書生,皇帝對於棋子的生死是很不在意的,哪一場勝利不是流血出來的呢。
皇帝身邊的軍官也沒有進諫,畢竟都是跟隨皇帝許久的老人,對戰爭也有了透徹的看法。戰爭不光是在考驗彼此軍隊的實力,還在考驗指揮官的綜合素質。當陰謀詭計失去效果的時候,雙方隻能看誰調兵遣將更嫻熟,誰最能抓住對手的疏忽,還有就是誰最能承受得住打擊,誰最能不懼犧牲地堅持。
皇帝看得有些意興闌珊了,畢竟這種枯燥的消耗戰是沒有什麽特別之處的。就是雙方拿人命來賭,看誰最先撐不住。戰爭打的就是籌碼,誰的籌碼多,誰最會利用,誰就最有可能成功。拋開複雜的周邊形勢,皇帝的籌碼還是遠遠多過白衣軍的,故而皇帝是勝券在握,隻是皇帝想贏得漂亮,盡量多地保留以後對戰的籌碼,毫無疑問,士兵是很關鍵的籌碼。
第二天的戰鬥遠較第一天的殘酷,畢竟第一天還有頗多的試探攻擊,第二天大家都習慣了彼此的套路,那麽殺人的效率也就提高了許多。僅僅一上午,暗黑帝國的十萬大軍就損失了大半,盡管餓得是咕咕直叫,但是士兵們還是拚命堅持著,沒有命令是斷然不能撤退的。
皇帝手一揮,對著吃飽喝足的另一隊士兵下達了進攻的命令,必須時刻保持高強度的壓力讓對手緩不過氣來,打虎就要一口氣打死,決不能越到最後,越沒有力氣,那樣可就是給對手苟延殘喘的機會了,也有可能一次功虧一簣。
這一次上去的十萬人是十分幸運的,沒有任何損傷就達到了城牆下麵。攻擊了一上午的帝國士兵們終於得到了撤離的命令,劫後餘生的士卒們長長喘了一口氣,盡量保持著各自的編製,快離開充滿危險的戰場,這時候再掛掉可就虧大了。盡管士兵們很是疲憊,但士兵們撤退的度還是足以讓人驚歎的。
生力軍就是不一樣,剛剛開始就給城牆上的守軍增加了許多壓力。城牆上的守軍隻覺得節奏加快了許多,自己漸漸難以跟上對手的度了。對方的弓箭手射箭的度足足比筋疲力盡的白衣軍快了兩倍,可以想象,白衣軍的弓箭手麵對的是怎樣的命運。在短短的一刻鍾之內,白衣軍損失的士卒接近五萬,一上午的損失才隻有十萬啊。
隻能說猛然間的不適應,以及過度的疲憊降低了士兵的戰鬥力與警戒心,反應度也不及以往。對手的生力軍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白衣軍的指揮官反應僅僅晚了半拍,難以彌補的損失就生了。
守軍的將領馬上安排援軍登上城牆,當然那些防守的軍人們還要堅持許久的,畢竟調動軍隊上城牆還是比較麻煩的。比起在平原上調動軍隊麻煩了太多。
在帝**狂風暴雨的打擊下,對手的防線終於出現了漏洞,在城牆上出現了暗黑帝國的身影,並且牢牢占據了雲梯周圍的地勢,使得城牆上終於出現了源源不斷的帝國士兵。
不過帝國的士兵麵對的是數倍乃至數十倍敵人的撲殺,而且對方的實力往往都是不低,畢竟帝**的高手軍官都被皇帝給抽調出去了,在這樣情況下,帝**的士兵戰鬥得很英勇,很頑強,盡管最後還是被剿殺一空,但終究還是造成了對手的巨大損失。暗黑一族,的確是最佳的士兵啊。
看著城頭的激戰,有許多人不免質疑起皇帝的指揮了,畢竟那種時候,隻要有軍官在,必然能夠攻上城頭的,那麽破城也是一定的了。不過還好,皇帝的威望不是這些軍官能夠質疑的,皇帝的命令也不是軍官們能夠違背的,服從是軍人的天職,為陛下獻身更是帝國士兵們的使命,死得其所,不負皇恩。
終於白衣軍的支援兵力登上了城頭,將局勢又扳了迴來,戰鬥又重新恢複到單調的對射與消耗之中,帝**的損失也開始加大了,勢均力敵的對手必然帶來相差無幾的損失,帝**仍是用血肉消耗著城頭的抵抗。
弓箭手們不停地射箭,手臂先是沉重,繼而麻木,最後腫痛,不得不撤離戰場。而步兵們更是迎著敵人投擲的石塊,潑下的沸水等,堅定不移地向城頭爬去,隻有登上去才能算是死得有意義呀。這個時候,雲梯上的士兵已經不計較死生了,爬到城牆上是唯一的信念。
幸好,高強度的戰鬥也讓白衣軍沒有了多少力氣,向雲梯上眾人的進攻也減弱了幾分。守軍可以說比進攻的士卒還累,畢竟防守的器材無一不是沉重的大家夥。到最後,還是有帝國士兵又登上了城頭,盡管是強弩之末,但還是讓白衣軍虛驚一場,暗黑帝國的士兵太瘋狂了,連對神靈無比虔誠的白衣軍士卒都在心裏產生了恐懼。這樣殘酷的攻城戰是白衣軍做不到的。
皇帝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對著周圍的軍官道:“破城當在明日。”說完大笑著迴到了宿營地內,美美地睡著了,這幾日,皇帝緊張地一直難以入睡,現在不再擔心的皇帝終於能夠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