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川達安答應的太快了,絲毫不給長船貞親做辯的機會,看到現在戶川達安應下此事,以及秀家在一旁奸計得逞的笑容,長船貞親的臉上落下的無奈的神情。
好在自己家有幾斤米秀家心知肚明,因此對著長船貞親和戶川達安說道“先由肥後負責荒川西岸的主城郭的擴建工程吧,外丸、出丸、城下町、惣構、東丸、花積丸什麽的先不動工。
大阪城的修築到如今已經7、8年了,不還在進行三之丸的修築嗎,你隻要能在5年內完成主郭的修築任務我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好在我的岩付城是梯郭式城堡,每個城垣與其他城垣相對獨立,不似大阪城輪郭式城堡,需要對最外層城垣大致範圍的土地進行整體夯實之後才能開始壘砌上麵的本丸,進度可以快一些。”
說罷他又對著愁眉苦臉的長船貞親言道“我知道美作守擔心的是什麽,那就先把外丸、出丸等暫緩,讓肥後把主郭建築修築完成之後,再進一步論證下麵的建築吧。
即便是已經建好了城下町,到時候向他們支付一筆地子錢或者讓他們在外圍再換一個更大的地皮,將他們拆到外圍去就是了。”
聽到秀家的陳述,盡管還是不願意本家開工這麽大的項目,但是也隻能應下道“既然殿下心中已經有了想法,那麽便就這麽去實施吧。”
秀家點了點頭,再次看向戶川達安說道“雖說是連郭式城堡,但是本丸、奧丸本身依舊得是全城最高的,二之丸次之,三之丸等主郭再次之,外丸主郭三次之,棱角突出部略次之,出丸末之。
即便是出丸,相比較城下町街道也要有2.5米的石垣高度。因此你在修築岩付城主郭的時候,必須要提前預留好高度差。”
日本人矮小,平均身高在1.3~1.4米,這個身高2.5米的石垣高度已經夠用了,畢竟下麵還有水堀部分增加了攻城的難度。
隻是這樣一來,出丸高度2.5米,棱角突出部最起碼要4米,外丸主郭6米,三之丸8米,二之丸墊高10米,本丸的高度就得在12米以上。
這還隻是石垣地麵相比城下町墊高的高度。
聽起來很高是嗎?但是大阪城本丸的石垣從石根開始到最上麵一層的天然石塊高度為32米,扣除水堀6米的深度,也有26米的高度了。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yeguoyuedu 】
部分的櫓台,僅僅水堀往上的部分高度就高達30米,也就是比本丸的地麵多墊高了4米的石垣。
而藤堂高虎後來修築的尹賀上野城從根石到天端石都有29.7米的高度。
事實證明秀家現在所認知的連郭式城堡的本丸高度12米還是太保守了,他的家臣比他大膽的多。
最後經過戶川達安的手,在岩付城其實際建城之後,本丸石高30米,水堀深度6米,水堀往上足有24米高!
算上天守閣兩層石階的13.5米和16.3米的高度,以及五重六階天守的30米,整個天守的高度為59米,自然是比不上大阪天守那誇張的77米的高度,但是你算上本丸石垣的高度也已經高於地麵84米了。(大阪城算上石垣高度超過105米)
離譜嗎?
一點都不離譜,曆史上日本城垣最高的石垣是山崎家治在讚岐國修築的丸龜城,石垣高度達到了恐怖的60米!
!
這已經不是秀家當年讚岐之戰時候攻破的丸龜城了,要知道丸龜城也是一座平山城,它的夯土層是平地上從無到有夯築的,而60米的高度甚至是很多本丸天守的最高高度了。
要知道這可是在勞動生產力低下的戰國時代,擁有一座高於地麵80餘米的建築,已經是一件極為震撼的事兒了。
確定了岩付城修築的具體設計方案,但是其修築的工藝還沒有結束討論,秀家在櫓台射擊,石垣修築的工藝上野插了一手。
最重要的石垣壘砌的工藝的問題,向秀家這樣的整個城池算是在水沼中建立起來的城池,他的根基很容易受到水堀中流水的沁透導致裏麵的夯土鬆軟。
而夯土一旦出現鬆軟道一定程度,他自己不上進就算了,很容易拉著切上上麵的石垣一起出現垮塌。
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江南、福建建築時候的神器——木樁了。
說著秀家便又拿出一幅圖紙,是石垣的橫切麵圖,隻見在整個石垣和夯土的底下被秀家等距離的插下了木樁,在夯土層之下還有橫向布局的木樁,縱向和水平的木樁會用木釘連接。
整個木樁嵌入地底5米以上,夯土內還有3米,水平木樁以8米為長款在整個夯土層地步構造地基,這些縱向的地樁和水平麵的樁木正是岩付城穩固的秘密所在。
整個夯土層地步插入嵌入地底的木樁就好似插入地底深處的地樁一樣,用以給整個夯土上建築承重。
靠近水堀一線的水平的木樁布置的更加密集,幾乎是不留縫隙的沿著城池十字形排布,這些橫木會承載石垣的主要重量,一段嵌入夯土層與夯土的垂直木樁相連,一邊至少延伸至水堀內3米。
到時候水堀地步延伸的部分以及整個石垣主體部分都將壘砌在這幾個水平樁木之上。
由於石垣是梯形的,因此這裏還需要增加不同長度,階梯式的垂直的樁木嵌入地下,以增加水平方向的抗拉力。
而且因為他們是嵌入地下的或者靠近水源的,為了防止木材被腐壞,所用的必然是鬆木,因為鬆木密度大硬度高,在水中不易被腐蝕。
恰好秀家現在的封地離東北和蝦夷很近,蝦夷又是秀家的勢力範圍,擁有穩固的鬆木獲取方式。
若還是在原來的備前,秀家可不敢上這麽奢侈的築城工藝。
在石垣的轉交還要用到算木積承受石垣的邊角的受力。所謂算木積,類似於我們玩的層層疊積木的壘砌方式,相當於是將直角兩邊的受力穩定的傳達到腳步。
這些隻是曆史上江戶時代修築城池石垣時候常見的技術手段,隻是當下還沒有成熟罷了,接下來秀家要拿出來的才是真正的大殺器。
秀家抬頭看向長船貞親問道“我當你在國府台、千葉築的陶器和磚石燒製爐都修好了嗎?”
這是秀家離開岩付前邊交代的事兒,長船貞親見秀家詢問,便開口說道“臣下不知在國府台設置看了磚石、陶器燒製的工坊,臣下在下野的栃木、上野的館林也設置燒製的工坊。
而且不知是磚石、陶瓷工坊,在下總古河、和琦玉鬆山的鐵器坊都已經開始建設,在明年吉備工匠抵達前,可以基本完工。”
聽到長船貞親的匯報,秀家點了點頭,從懷中取出燒製瓷器和水泥製造的圖紙和說明交給長船貞親說道“陶器和磚石不用等備前製瓷的工匠來,製瓷的工藝我這裏也有,你挑選一些信得過的關東陶匠先在館林、栃木和國府台燒製起來。
等第一爐窯出爐,挑選出次品按照我上麵的說明混合製作城水泥,到時候將會作用到岩付城修築之中。
為了增加放水,加強石垣的張力,我要求在夯土和石垣之間,石垣和石垣之間用藺草像網一樣編製在一起,到時候再在石縫間澆上水泥,等水泥凝固之後石垣的堅固性能提高很大一程。”
說罷秀家還故作神秘的對著長船貞親說道“水泥製作時候,每道流程的工匠都必須錯開,互相不能有交集,水泥的配方你必須嚴格保密。”
隨後又對著戶川達安說道:“告訴砌水泥的工匠這是新的牆湖,顏色可能不一樣,湖牆之後要等他30日之後會堪比石塊一樣兼顧,這段時間每隔5日潑一遍水於上,但不要告訴他們這是水泥。”
兩人雖然沒有見過水泥,但是秀家此前超越時代的想法和措施確實一直帶著宇喜多家進步,因此當秀家說出要求保密和水泥的功效的時候,兩人都對此深信不疑。
兩人一口同聲的答應道:“禦命”
商量完了岩付城修築的問題,秀家又把目光標準了荒川的整修上。
“上次說離開的時候說要開始準備下總、武藏、琦玉三國河道的整修工程對吧,方案出來了嗎?這次趁著岩付城修築要排幹水沼,同時要重新打下地樁,夯實土地,擴建麵積等情況,索性直接將荒川的河道整治了吧。”
這個時候的荒川可不是後世衛星地圖上看都的利根川的一條支流,這個時候荒川起於秩父郡深山出,橫跨整個原武藏領國,經武藏東部流入江戶灣,可是不折不扣的琦玉、武藏兩國的母親河。
而且因為現在的荒川還是原始河流,武藏東部、北部並不是北條家的核心領地,因此荒川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整治,事實上直到江戶幕府時期荒川依舊連年泛濫,不然江戶幕府會不會想辦法分流荒川的水流了。
當時正是泛濫的荒川給江戶下遊帶去了充足的泥沙,千百年衝擊之下才有了這麽肥沃的江戶平原。
“已經做好了計劃”長船貞親取來關東河川流域圖,在秀家麵前展開說道“年初開始3個月時間將會對荒川和利根川下遊進行疏浚,拓展河道和加高堤壩,增加水流的流出空間。
明年秋收之後的10月開始,工程逐步往上延展,利根川的整治工作預計需要6年,荒川、渡良瀨川、隅田川、綾瀨川的整備。”
渡良瀨川即是後世的江戶川,原本隻是渡良瀨川的下遊一部分,是人工開鑿的另一個入海後,後來經過整備、改變了入海河道之後,江戶川之名取代了渡良瀨川的本名。
見秀家望著河川整備圖遲遲不見發言,長船貞親便向秀家問道“是有什麽問題嗎,殿下?”
對於長船貞的迴答,秀家並不滿意,思考了許久才開口說道“荒川的問題其實很大,原來的岩付城的水沼之所以放這麽大麵積本身就具備泄洪的功能。
萬一遇到洪災的時候,這裏可以容積部分洪水,不至於直接把岩付城淹沒了。
但是岩付今後將會是我的本城,絕對不容許出現荒川將本城淹沒的情況。所以我覺得就連利根川的整治都可以暫時放一放,荒川必須馬上開始。”
“除此之外我在想隅田川是不是與綾瀨川的中下遊挨的太近了些。整個江戶以東有隅田川、綾瀨川、荒川、渡良瀨川四條河川入海,每年雨季這邊就泛濫成災,根本不能有效的利用起來。”
長船貞親真的被自己主公的天馬行空搞怕了,他試探性的向秀家問道:“殿下是想?”
“我記得河越城邊上的是交淺間川吧,若是利用部分淺間川的河道,然後開道人工運河將隅田川之水從江戶城東引入江戶灣。
再將綾瀨川之水改道現有的隅田川河道,而在上遊綾瀨川又距離荒川並不遠,若是可以利用綾瀨川原河道在上遊對荒川分流,這樣江戶灣就沒有了泛濫的問題了,四條河道各司其職哺養這片平原。”
秀家越說越激動,竟然直接納朱紅在圖紙上畫出了變更後的河道。其實這正是曆史上德川幕府改流荒川計劃的補充版本。
曆史上尹奈忠治治理荒川改道分流隅田川和綾瀨川的方案不可謂不膽大,但是這個方案執行的並不好。
直接導致綾瀨川承受不住荒川緣由的水流,直接改道與隅田川合並,在下遊造成了更大規模的泛濫,以至於後來江戶幕府不得不二次普請,在新荒川以西200米處,人工開鑿一條新隅田川,人工將兩條河川分開。
隅田川和綾瀨川更加靠近江戶,直接導致江戶一遇到上流泄洪就被洪水淹沒,隅田川和新荒川的河道根本容納不下這麽大的洪峰,直接導致兩岸大片的農田成為泄洪區。
而相對應的,元荒川的水流確實大大減少,最後甚至枯竭。
不過後來元荒川河道找到了自己的歸屬,那便是從上遊開始就成了利根川的泄水支流,但是這樣的改變依舊使得現在的荒川河道比過去窄了8成有餘。
原本的荒川是武藏最重要的幹流,河道最寬處的寬度達到百米,而現在的元荒川僅僅是利根川一條泄洪支流罷了。
在秀家看來,尹奈忠治最大的問題就是錯誤估算了荒川的水流速度,而秀家的計劃是,直接人工開鑿運河,在使得隅田川改道江戶城西,見效江戶城東的泄洪壓力,同時哺育水資源略顯貴乏的江戶以西地區。
而綾瀨川可以直接侵占隅田川河道,隅田川本就比綾瀨川寬,不用擔心泄洪的問題,而原本的綾瀨川直接成為荒川的泄洪通路之一。
看著秀家給出的圖紙,長船貞親現在是一個頭兩個大,秀家的想法確實天馬行空了一些,但是他確實看到了其中未來的巨大收益。
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在江戶以西人工挖掘一條運河,這條運河從圖紙上估算便超過了80裏!
這事兒或許放在明國不算個事兒,人家數千裏的大運河都開鑿出來了,但是這是日本啊,何曾聽聞有開鑿過超過10裏的河川,還是主幹道的那呢?
都不用細算就能猜出其中耗費的人力和錢財,而錢財恰恰是現在的關東豐臣家最缺的東西。
長船貞親抬起頭,用略顯無辜的眼神看向秀家,嗯個意思很明確“您的想法很好,但是現在本家沒錢啊~!”
好在自己家有幾斤米秀家心知肚明,因此對著長船貞親和戶川達安說道“先由肥後負責荒川西岸的主城郭的擴建工程吧,外丸、出丸、城下町、惣構、東丸、花積丸什麽的先不動工。
大阪城的修築到如今已經7、8年了,不還在進行三之丸的修築嗎,你隻要能在5年內完成主郭的修築任務我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好在我的岩付城是梯郭式城堡,每個城垣與其他城垣相對獨立,不似大阪城輪郭式城堡,需要對最外層城垣大致範圍的土地進行整體夯實之後才能開始壘砌上麵的本丸,進度可以快一些。”
說罷他又對著愁眉苦臉的長船貞親言道“我知道美作守擔心的是什麽,那就先把外丸、出丸等暫緩,讓肥後把主郭建築修築完成之後,再進一步論證下麵的建築吧。
即便是已經建好了城下町,到時候向他們支付一筆地子錢或者讓他們在外圍再換一個更大的地皮,將他們拆到外圍去就是了。”
聽到秀家的陳述,盡管還是不願意本家開工這麽大的項目,但是也隻能應下道“既然殿下心中已經有了想法,那麽便就這麽去實施吧。”
秀家點了點頭,再次看向戶川達安說道“雖說是連郭式城堡,但是本丸、奧丸本身依舊得是全城最高的,二之丸次之,三之丸等主郭再次之,外丸主郭三次之,棱角突出部略次之,出丸末之。
即便是出丸,相比較城下町街道也要有2.5米的石垣高度。因此你在修築岩付城主郭的時候,必須要提前預留好高度差。”
日本人矮小,平均身高在1.3~1.4米,這個身高2.5米的石垣高度已經夠用了,畢竟下麵還有水堀部分增加了攻城的難度。
隻是這樣一來,出丸高度2.5米,棱角突出部最起碼要4米,外丸主郭6米,三之丸8米,二之丸墊高10米,本丸的高度就得在12米以上。
這還隻是石垣地麵相比城下町墊高的高度。
聽起來很高是嗎?但是大阪城本丸的石垣從石根開始到最上麵一層的天然石塊高度為32米,扣除水堀6米的深度,也有26米的高度了。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yeguoyuedu 】
部分的櫓台,僅僅水堀往上的部分高度就高達30米,也就是比本丸的地麵多墊高了4米的石垣。
而藤堂高虎後來修築的尹賀上野城從根石到天端石都有29.7米的高度。
事實證明秀家現在所認知的連郭式城堡的本丸高度12米還是太保守了,他的家臣比他大膽的多。
最後經過戶川達安的手,在岩付城其實際建城之後,本丸石高30米,水堀深度6米,水堀往上足有24米高!
算上天守閣兩層石階的13.5米和16.3米的高度,以及五重六階天守的30米,整個天守的高度為59米,自然是比不上大阪天守那誇張的77米的高度,但是你算上本丸石垣的高度也已經高於地麵84米了。(大阪城算上石垣高度超過105米)
離譜嗎?
一點都不離譜,曆史上日本城垣最高的石垣是山崎家治在讚岐國修築的丸龜城,石垣高度達到了恐怖的60米!
!
這已經不是秀家當年讚岐之戰時候攻破的丸龜城了,要知道丸龜城也是一座平山城,它的夯土層是平地上從無到有夯築的,而60米的高度甚至是很多本丸天守的最高高度了。
要知道這可是在勞動生產力低下的戰國時代,擁有一座高於地麵80餘米的建築,已經是一件極為震撼的事兒了。
確定了岩付城修築的具體設計方案,但是其修築的工藝還沒有結束討論,秀家在櫓台射擊,石垣修築的工藝上野插了一手。
最重要的石垣壘砌的工藝的問題,向秀家這樣的整個城池算是在水沼中建立起來的城池,他的根基很容易受到水堀中流水的沁透導致裏麵的夯土鬆軟。
而夯土一旦出現鬆軟道一定程度,他自己不上進就算了,很容易拉著切上上麵的石垣一起出現垮塌。
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江南、福建建築時候的神器——木樁了。
說著秀家便又拿出一幅圖紙,是石垣的橫切麵圖,隻見在整個石垣和夯土的底下被秀家等距離的插下了木樁,在夯土層之下還有橫向布局的木樁,縱向和水平的木樁會用木釘連接。
整個木樁嵌入地底5米以上,夯土內還有3米,水平木樁以8米為長款在整個夯土層地步構造地基,這些縱向的地樁和水平麵的樁木正是岩付城穩固的秘密所在。
整個夯土層地步插入嵌入地底的木樁就好似插入地底深處的地樁一樣,用以給整個夯土上建築承重。
靠近水堀一線的水平的木樁布置的更加密集,幾乎是不留縫隙的沿著城池十字形排布,這些橫木會承載石垣的主要重量,一段嵌入夯土層與夯土的垂直木樁相連,一邊至少延伸至水堀內3米。
到時候水堀地步延伸的部分以及整個石垣主體部分都將壘砌在這幾個水平樁木之上。
由於石垣是梯形的,因此這裏還需要增加不同長度,階梯式的垂直的樁木嵌入地下,以增加水平方向的抗拉力。
而且因為他們是嵌入地下的或者靠近水源的,為了防止木材被腐壞,所用的必然是鬆木,因為鬆木密度大硬度高,在水中不易被腐蝕。
恰好秀家現在的封地離東北和蝦夷很近,蝦夷又是秀家的勢力範圍,擁有穩固的鬆木獲取方式。
若還是在原來的備前,秀家可不敢上這麽奢侈的築城工藝。
在石垣的轉交還要用到算木積承受石垣的邊角的受力。所謂算木積,類似於我們玩的層層疊積木的壘砌方式,相當於是將直角兩邊的受力穩定的傳達到腳步。
這些隻是曆史上江戶時代修築城池石垣時候常見的技術手段,隻是當下還沒有成熟罷了,接下來秀家要拿出來的才是真正的大殺器。
秀家抬頭看向長船貞親問道“我當你在國府台、千葉築的陶器和磚石燒製爐都修好了嗎?”
這是秀家離開岩付前邊交代的事兒,長船貞親見秀家詢問,便開口說道“臣下不知在國府台設置看了磚石、陶器燒製的工坊,臣下在下野的栃木、上野的館林也設置燒製的工坊。
而且不知是磚石、陶瓷工坊,在下總古河、和琦玉鬆山的鐵器坊都已經開始建設,在明年吉備工匠抵達前,可以基本完工。”
聽到長船貞親的匯報,秀家點了點頭,從懷中取出燒製瓷器和水泥製造的圖紙和說明交給長船貞親說道“陶器和磚石不用等備前製瓷的工匠來,製瓷的工藝我這裏也有,你挑選一些信得過的關東陶匠先在館林、栃木和國府台燒製起來。
等第一爐窯出爐,挑選出次品按照我上麵的說明混合製作城水泥,到時候將會作用到岩付城修築之中。
為了增加放水,加強石垣的張力,我要求在夯土和石垣之間,石垣和石垣之間用藺草像網一樣編製在一起,到時候再在石縫間澆上水泥,等水泥凝固之後石垣的堅固性能提高很大一程。”
說罷秀家還故作神秘的對著長船貞親說道“水泥製作時候,每道流程的工匠都必須錯開,互相不能有交集,水泥的配方你必須嚴格保密。”
隨後又對著戶川達安說道:“告訴砌水泥的工匠這是新的牆湖,顏色可能不一樣,湖牆之後要等他30日之後會堪比石塊一樣兼顧,這段時間每隔5日潑一遍水於上,但不要告訴他們這是水泥。”
兩人雖然沒有見過水泥,但是秀家此前超越時代的想法和措施確實一直帶著宇喜多家進步,因此當秀家說出要求保密和水泥的功效的時候,兩人都對此深信不疑。
兩人一口同聲的答應道:“禦命”
商量完了岩付城修築的問題,秀家又把目光標準了荒川的整修上。
“上次說離開的時候說要開始準備下總、武藏、琦玉三國河道的整修工程對吧,方案出來了嗎?這次趁著岩付城修築要排幹水沼,同時要重新打下地樁,夯實土地,擴建麵積等情況,索性直接將荒川的河道整治了吧。”
這個時候的荒川可不是後世衛星地圖上看都的利根川的一條支流,這個時候荒川起於秩父郡深山出,橫跨整個原武藏領國,經武藏東部流入江戶灣,可是不折不扣的琦玉、武藏兩國的母親河。
而且因為現在的荒川還是原始河流,武藏東部、北部並不是北條家的核心領地,因此荒川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整治,事實上直到江戶幕府時期荒川依舊連年泛濫,不然江戶幕府會不會想辦法分流荒川的水流了。
當時正是泛濫的荒川給江戶下遊帶去了充足的泥沙,千百年衝擊之下才有了這麽肥沃的江戶平原。
“已經做好了計劃”長船貞親取來關東河川流域圖,在秀家麵前展開說道“年初開始3個月時間將會對荒川和利根川下遊進行疏浚,拓展河道和加高堤壩,增加水流的流出空間。
明年秋收之後的10月開始,工程逐步往上延展,利根川的整治工作預計需要6年,荒川、渡良瀨川、隅田川、綾瀨川的整備。”
渡良瀨川即是後世的江戶川,原本隻是渡良瀨川的下遊一部分,是人工開鑿的另一個入海後,後來經過整備、改變了入海河道之後,江戶川之名取代了渡良瀨川的本名。
見秀家望著河川整備圖遲遲不見發言,長船貞親便向秀家問道“是有什麽問題嗎,殿下?”
對於長船貞的迴答,秀家並不滿意,思考了許久才開口說道“荒川的問題其實很大,原來的岩付城的水沼之所以放這麽大麵積本身就具備泄洪的功能。
萬一遇到洪災的時候,這裏可以容積部分洪水,不至於直接把岩付城淹沒了。
但是岩付今後將會是我的本城,絕對不容許出現荒川將本城淹沒的情況。所以我覺得就連利根川的整治都可以暫時放一放,荒川必須馬上開始。”
“除此之外我在想隅田川是不是與綾瀨川的中下遊挨的太近了些。整個江戶以東有隅田川、綾瀨川、荒川、渡良瀨川四條河川入海,每年雨季這邊就泛濫成災,根本不能有效的利用起來。”
長船貞親真的被自己主公的天馬行空搞怕了,他試探性的向秀家問道:“殿下是想?”
“我記得河越城邊上的是交淺間川吧,若是利用部分淺間川的河道,然後開道人工運河將隅田川之水從江戶城東引入江戶灣。
再將綾瀨川之水改道現有的隅田川河道,而在上遊綾瀨川又距離荒川並不遠,若是可以利用綾瀨川原河道在上遊對荒川分流,這樣江戶灣就沒有了泛濫的問題了,四條河道各司其職哺養這片平原。”
秀家越說越激動,竟然直接納朱紅在圖紙上畫出了變更後的河道。其實這正是曆史上德川幕府改流荒川計劃的補充版本。
曆史上尹奈忠治治理荒川改道分流隅田川和綾瀨川的方案不可謂不膽大,但是這個方案執行的並不好。
直接導致綾瀨川承受不住荒川緣由的水流,直接改道與隅田川合並,在下遊造成了更大規模的泛濫,以至於後來江戶幕府不得不二次普請,在新荒川以西200米處,人工開鑿一條新隅田川,人工將兩條河川分開。
隅田川和綾瀨川更加靠近江戶,直接導致江戶一遇到上流泄洪就被洪水淹沒,隅田川和新荒川的河道根本容納不下這麽大的洪峰,直接導致兩岸大片的農田成為泄洪區。
而相對應的,元荒川的水流確實大大減少,最後甚至枯竭。
不過後來元荒川河道找到了自己的歸屬,那便是從上遊開始就成了利根川的泄水支流,但是這樣的改變依舊使得現在的荒川河道比過去窄了8成有餘。
原本的荒川是武藏最重要的幹流,河道最寬處的寬度達到百米,而現在的元荒川僅僅是利根川一條泄洪支流罷了。
在秀家看來,尹奈忠治最大的問題就是錯誤估算了荒川的水流速度,而秀家的計劃是,直接人工開鑿運河,在使得隅田川改道江戶城西,見效江戶城東的泄洪壓力,同時哺育水資源略顯貴乏的江戶以西地區。
而綾瀨川可以直接侵占隅田川河道,隅田川本就比綾瀨川寬,不用擔心泄洪的問題,而原本的綾瀨川直接成為荒川的泄洪通路之一。
看著秀家給出的圖紙,長船貞親現在是一個頭兩個大,秀家的想法確實天馬行空了一些,但是他確實看到了其中未來的巨大收益。
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在江戶以西人工挖掘一條運河,這條運河從圖紙上估算便超過了80裏!
這事兒或許放在明國不算個事兒,人家數千裏的大運河都開鑿出來了,但是這是日本啊,何曾聽聞有開鑿過超過10裏的河川,還是主幹道的那呢?
都不用細算就能猜出其中耗費的人力和錢財,而錢財恰恰是現在的關東豐臣家最缺的東西。
長船貞親抬起頭,用略顯無辜的眼神看向秀家,嗯個意思很明確“您的想法很好,但是現在本家沒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