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老媽子早把兩個蒲團放在了堂屋中間。
今日大太太出門會友去了,隻有三太太作陪。
頭發抿得一絲不亂的宋老太太包氏點點頭,壓根也不多瞧他們父女倆。
三太太就幹笑著說些閑話,笑著問道:“小玉今兒不用上學嗎?”
宋子銘解釋道:“剛考完銀行,就在家裏歇兩天。左右學校的課業都結束了,接下來一個月就是等畢業了。”
聽到此處,包氏擱下茶盅,從鼻孔裏擠出一聲冷哼:“不上大學了嗎,怎麽又去考銀行了?”她那充滿鄙夷的眼神,仿佛是在嫌棄宋玉芳不安分。
宋子銘先是不說話,誠惶誠恐地覷著包氏的臉色,然後才小心翼翼地答道:“女孩子讀完高中也不錯了。銀行待遇好,又是頭一年招女工,能考上也是好事。”
包氏什麽都沒說,隻是沉沉地一歎。
坐在一旁的宋玉芳什麽話都沒說,卻是絲毫不敢怠慢。把背脊繃得直直的,耳朵豎得高高的,一雙手不自覺地拽緊了裙子。她恐怕包氏也會問她一些刁難的話,就先在心裏把說辭給預備下了。
宋子銘低了低頭,補了一句:“能考上……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吧。”
“哼,說不上。”包氏搖了搖頭,拿眼白掃了宋子銘一記。又清了清嗓子,一臉苦心白費的樣子,繼續說道,“原說老福晉家裏有個年紀相當的少爺,是個新派人物,品貌兼優,我倒有意早些給小玉定下一頭好親事。這一來,就是哪天我閉了眼,去底下見了老爺子,也不怕張不開口了。不過,連大學都不讀,配人家留過洋的大少爺,總差著點什麽。幹嘛不讀書呢,傳出去好像我這做長輩的心狠。其實小玉上大學的錢,我都攢著呢。”
宋玉芳偷偷掰著指頭算了算,要出學費的話,包氏哪一年不說上三四迴,可哪迴也沒見她真拿出來過。
接下來,包氏的話是越說越真,幾乎要落下眼淚來。不知道的,還真信了她的一片苦心被白白辜負了。
至於三太太,她不敢言語別人的家事,隻管在一邊添茶伺候著。
而宋子銘隻管“是是是”地應承著,時不時又賠幾句不是,自責見識太短,讓長輩操心了。
迴家路上,宋子銘就先做起了女兒的工作:“要不……銀行那頭還是算了,你還是去念書吧。”
宋玉芳很想頂迴去,但她以為自己一個隻會花錢不能掙錢的女學生,恐怕還沒資格忤逆父親,尤其是她那位祖母。況且要在強勢的封建大家長手裏爭取自由,單靠一個“勇”字,怕是不能成事的。
因就暫時忍下一肚子的委屈,小聲說道:“這話未免說得早了些,一來還不知道銀行收不收我。這二來,學費還隻是一句話罷了。要像我這幾年讀高中似的,迴迴見麵迴迴說學費全包,臨了一個子兒都不見,還不是幹瞪眼嗎?”
一句話問得宋子銘竟有些窘迫了。加上宋玉芳表現出來的,對於未來是無可無不可的樣子。宋子銘也就沒有繼續往下說,心裏盤算著迴家找宋太太商量商量。
實際上呢,這話本也問得不經心。在他看來,這樣的大事總該由長輩議定的,哪裏輪得上黃毛丫頭說好不好的呢。
###
“我看,還是讓小玉接著念書吧。”宋子銘往長條凳上一坐,端起茶杯來,沉吟道,“如今時代不同了,親戚家裏無論男女,都送孩子去念大學,還有留洋的……”
望著丈夫那一臉可惜的模樣,宋太太不由冷笑了一聲:“生怕別人不知道你家親戚有多富貴,成天地掛在嘴邊。可人家是人家,咱們是什麽?”
宋子銘抿了一口茶,把頭埋得很低,既是張不開口去迴駁,也是惦記女兒的前途問題,沒心思拌嘴。
宋太太卻看不過他這種沉默,其實他心裏什麽都明白,卻仿佛是故意要這麽冷著。因為這話點破了他家裏那些狂三作四的小人做派,所以哪怕宋太太的話不假,也懶得去搭理。
兩個人僵持了一會兒,正燒著水的銅壺先就頂著蓋子,噗噗地叫了起來。
宋太太轉過臉去,提起銅壺一麵往瓶裏裝水,一麵絮絮叨叨地發泄著:“說是親戚,礙著祖宗規矩,一年三節不好意思不走動。那起親戚呢,可憐咱的,把家裏富餘的東西成車成車地裝上;瞧不起咱的,轉眼把咱的伴手禮往雞籠子裏一扔,就當沒見過似的。”
宋子銘聽得臉紅了,不滿地嘖了一聲:“你又扯這些老賬做什麽?又不單咱們家這樣,人活在世上,總會碰見些冷暖常情的……”
“我就是受夠了這種常情!”宋太太彎著腰,把空了的銅壺狠狠往地上一摔,紅著眼圈道,“我問你,你忽然改主意,要讓妞兒上大學,究竟是為什麽?是,四年前是我不服氣處處矮大木倉的人一頭,非要跟老太太賭氣,憋著一股勁兒想送妞兒上大學。但那時候,你月月都能往家拿錢呀!眼下卻不同了,先是鬧什麽革命,革完了又去祭什麽天。今天這個軍,明天那個軍,窮人鬧饑荒不說,就連闊人也開始三天兩頭地跑當鋪了。我們一家四口的吃飯都成問題,學費又從哪裏來?再說了,她的成績,你應當比我更有數。不好不賴的,咱們要是有閑錢供她,自然是爭光添彩的事兒,可是也沒到那種不讀大學就成為一種損失的地步。就連她的老師也沒說一定要她繼續念,你又來反對什麽?”
宋子銘看著自己的太太,仿佛是生氣了又仿佛是委屈了,嗚嗚咽咽哭個不了。他有些不敢高聲,隻是輕輕地說著自己的道理:“老師終歸是老師,要是我的學生來問我,家裏因為條件困難,就不讓往上念了怎麽辦,我也隻能打個哈哈罷了。不然,學生家長找我算他們家的嚼用,我也不可能說為了孩子的前途,就由我來分擔吧。可是,換在父母的立場,又不是這樣的道理,供不供大學全看父母自己的覺悟不是嘛。”
宋太太也就在方桌邊坐下了,預備正式地開談判:“要啥覺悟?我的覺悟是餓死事大!”
宋子銘微微側了一下身子,正麵望著她,反駁道:“你也太言過其實了,我們家還不至於揭不開鍋。那個學費的事兒,老太太說了……”
“別老太太長老太太短的,她許了你什麽話我不管,總之我不想再問人伸手要錢了。”說到這裏,宋太太抬手拭了一下淚。
關於那天去宋家要錢的事情,她始終沒有對任何人提起過。她想著,說出來也不過是添些氣。隻要能安安穩穩過日子,她覺得自己受點委屈也沒什麽的。
可是,宋子銘對於包氏氣人的能耐一直都是佯裝不知的,又或者說是故意地裝傻,一味地糾正道:“老人家心急晚輩的境況,有時候難免言辭激烈些,你別說得太不堪了。”
宋太太聽了,一拍桌子,冷笑不迭:“敢情,你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哦對了,你哪裏有什麽傷疤。錢,是我去借的;話,也是說給我聽的。二爺您心裏,哪裏會知道苦呢?!”
這時,聽見他們越談氣氛越僵的宋玉芳,趕緊往廚房門口一站,打著岔問道:“津舫快下學了,這孩子見天地喊餓,家裏有吃的沒有?”
“灶上。”宋太太一努嘴,一張臉冷著,繼續地等著宋子銘答話。
宋玉芳在心裏歎了一聲,取出幹淨的碗來,盛了半碗熱粥,放了些鹹菜,撕了小半個白饅頭,取了一雙筷子預備走開。
“你等一會兒。”宋太太叫住了女兒,把腿一架,煞有介事地盤問起來,“那邊老太太說了什麽?鬧得你爸都改主意了。”
宋玉芳紅了一張臉站定,掐了談親事一件不提,隻說是包氏有意負擔她上大學的花費。說完,便朝著父親一望。
宋子銘接言:“我也想過了,她的那些堂姊妹不是已經上大學了,就是準備考大學,她也該……”
宋太太眼珠子森然一瞪,叉著腰,硬把話頭給搶了下來:“她一個從大木倉裏出來的宋家小姐,怎麽能落後是吧?我就知道你,滿腦子都是你宋家的體麵。可是老太太當初怎麽不想一想,從大木倉裏出來的爺們,兜裏就揣著幾個可憐的洋錢,買下這裏的四合院,再粉了牆、添了家私之後,還能剩下多少家底?我們從你家的大宅門裏出來,除了稍有個人家樣而外,可是一點兒好處都沒撈著。你那些兄弟也是舊學堂裏出來的,學問未必就比你好,靠著老太太偏疼,給了錢走動到衙門裏當了差,他們可曾當你是兄弟,可曾提攜過你?”
“如今衙門也未見得能發出薪水來。”宋子銘急得額頭直冒汗,急於要化解這些嫌隙。
宋玉芳往角落退著,喟然一歎,心裏添了一份蒼涼之感。
她的父母都是好人,縱然各自身上都有缺陷,到底沒有什麽壞心,奈何這樣的兩個人卻不相配。若不是過去的時代不講愛情,恐怕是湊不到一起去的,就是勉強在一起了,也不會有好結局。封建的婚姻製度將他們捆在了一起互相傷害,而這種傷害又漸漸消磨掉了宋玉芳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
今日大太太出門會友去了,隻有三太太作陪。
頭發抿得一絲不亂的宋老太太包氏點點頭,壓根也不多瞧他們父女倆。
三太太就幹笑著說些閑話,笑著問道:“小玉今兒不用上學嗎?”
宋子銘解釋道:“剛考完銀行,就在家裏歇兩天。左右學校的課業都結束了,接下來一個月就是等畢業了。”
聽到此處,包氏擱下茶盅,從鼻孔裏擠出一聲冷哼:“不上大學了嗎,怎麽又去考銀行了?”她那充滿鄙夷的眼神,仿佛是在嫌棄宋玉芳不安分。
宋子銘先是不說話,誠惶誠恐地覷著包氏的臉色,然後才小心翼翼地答道:“女孩子讀完高中也不錯了。銀行待遇好,又是頭一年招女工,能考上也是好事。”
包氏什麽都沒說,隻是沉沉地一歎。
坐在一旁的宋玉芳什麽話都沒說,卻是絲毫不敢怠慢。把背脊繃得直直的,耳朵豎得高高的,一雙手不自覺地拽緊了裙子。她恐怕包氏也會問她一些刁難的話,就先在心裏把說辭給預備下了。
宋子銘低了低頭,補了一句:“能考上……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吧。”
“哼,說不上。”包氏搖了搖頭,拿眼白掃了宋子銘一記。又清了清嗓子,一臉苦心白費的樣子,繼續說道,“原說老福晉家裏有個年紀相當的少爺,是個新派人物,品貌兼優,我倒有意早些給小玉定下一頭好親事。這一來,就是哪天我閉了眼,去底下見了老爺子,也不怕張不開口了。不過,連大學都不讀,配人家留過洋的大少爺,總差著點什麽。幹嘛不讀書呢,傳出去好像我這做長輩的心狠。其實小玉上大學的錢,我都攢著呢。”
宋玉芳偷偷掰著指頭算了算,要出學費的話,包氏哪一年不說上三四迴,可哪迴也沒見她真拿出來過。
接下來,包氏的話是越說越真,幾乎要落下眼淚來。不知道的,還真信了她的一片苦心被白白辜負了。
至於三太太,她不敢言語別人的家事,隻管在一邊添茶伺候著。
而宋子銘隻管“是是是”地應承著,時不時又賠幾句不是,自責見識太短,讓長輩操心了。
迴家路上,宋子銘就先做起了女兒的工作:“要不……銀行那頭還是算了,你還是去念書吧。”
宋玉芳很想頂迴去,但她以為自己一個隻會花錢不能掙錢的女學生,恐怕還沒資格忤逆父親,尤其是她那位祖母。況且要在強勢的封建大家長手裏爭取自由,單靠一個“勇”字,怕是不能成事的。
因就暫時忍下一肚子的委屈,小聲說道:“這話未免說得早了些,一來還不知道銀行收不收我。這二來,學費還隻是一句話罷了。要像我這幾年讀高中似的,迴迴見麵迴迴說學費全包,臨了一個子兒都不見,還不是幹瞪眼嗎?”
一句話問得宋子銘竟有些窘迫了。加上宋玉芳表現出來的,對於未來是無可無不可的樣子。宋子銘也就沒有繼續往下說,心裏盤算著迴家找宋太太商量商量。
實際上呢,這話本也問得不經心。在他看來,這樣的大事總該由長輩議定的,哪裏輪得上黃毛丫頭說好不好的呢。
###
“我看,還是讓小玉接著念書吧。”宋子銘往長條凳上一坐,端起茶杯來,沉吟道,“如今時代不同了,親戚家裏無論男女,都送孩子去念大學,還有留洋的……”
望著丈夫那一臉可惜的模樣,宋太太不由冷笑了一聲:“生怕別人不知道你家親戚有多富貴,成天地掛在嘴邊。可人家是人家,咱們是什麽?”
宋子銘抿了一口茶,把頭埋得很低,既是張不開口去迴駁,也是惦記女兒的前途問題,沒心思拌嘴。
宋太太卻看不過他這種沉默,其實他心裏什麽都明白,卻仿佛是故意要這麽冷著。因為這話點破了他家裏那些狂三作四的小人做派,所以哪怕宋太太的話不假,也懶得去搭理。
兩個人僵持了一會兒,正燒著水的銅壺先就頂著蓋子,噗噗地叫了起來。
宋太太轉過臉去,提起銅壺一麵往瓶裏裝水,一麵絮絮叨叨地發泄著:“說是親戚,礙著祖宗規矩,一年三節不好意思不走動。那起親戚呢,可憐咱的,把家裏富餘的東西成車成車地裝上;瞧不起咱的,轉眼把咱的伴手禮往雞籠子裏一扔,就當沒見過似的。”
宋子銘聽得臉紅了,不滿地嘖了一聲:“你又扯這些老賬做什麽?又不單咱們家這樣,人活在世上,總會碰見些冷暖常情的……”
“我就是受夠了這種常情!”宋太太彎著腰,把空了的銅壺狠狠往地上一摔,紅著眼圈道,“我問你,你忽然改主意,要讓妞兒上大學,究竟是為什麽?是,四年前是我不服氣處處矮大木倉的人一頭,非要跟老太太賭氣,憋著一股勁兒想送妞兒上大學。但那時候,你月月都能往家拿錢呀!眼下卻不同了,先是鬧什麽革命,革完了又去祭什麽天。今天這個軍,明天那個軍,窮人鬧饑荒不說,就連闊人也開始三天兩頭地跑當鋪了。我們一家四口的吃飯都成問題,學費又從哪裏來?再說了,她的成績,你應當比我更有數。不好不賴的,咱們要是有閑錢供她,自然是爭光添彩的事兒,可是也沒到那種不讀大學就成為一種損失的地步。就連她的老師也沒說一定要她繼續念,你又來反對什麽?”
宋子銘看著自己的太太,仿佛是生氣了又仿佛是委屈了,嗚嗚咽咽哭個不了。他有些不敢高聲,隻是輕輕地說著自己的道理:“老師終歸是老師,要是我的學生來問我,家裏因為條件困難,就不讓往上念了怎麽辦,我也隻能打個哈哈罷了。不然,學生家長找我算他們家的嚼用,我也不可能說為了孩子的前途,就由我來分擔吧。可是,換在父母的立場,又不是這樣的道理,供不供大學全看父母自己的覺悟不是嘛。”
宋太太也就在方桌邊坐下了,預備正式地開談判:“要啥覺悟?我的覺悟是餓死事大!”
宋子銘微微側了一下身子,正麵望著她,反駁道:“你也太言過其實了,我們家還不至於揭不開鍋。那個學費的事兒,老太太說了……”
“別老太太長老太太短的,她許了你什麽話我不管,總之我不想再問人伸手要錢了。”說到這裏,宋太太抬手拭了一下淚。
關於那天去宋家要錢的事情,她始終沒有對任何人提起過。她想著,說出來也不過是添些氣。隻要能安安穩穩過日子,她覺得自己受點委屈也沒什麽的。
可是,宋子銘對於包氏氣人的能耐一直都是佯裝不知的,又或者說是故意地裝傻,一味地糾正道:“老人家心急晚輩的境況,有時候難免言辭激烈些,你別說得太不堪了。”
宋太太聽了,一拍桌子,冷笑不迭:“敢情,你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哦對了,你哪裏有什麽傷疤。錢,是我去借的;話,也是說給我聽的。二爺您心裏,哪裏會知道苦呢?!”
這時,聽見他們越談氣氛越僵的宋玉芳,趕緊往廚房門口一站,打著岔問道:“津舫快下學了,這孩子見天地喊餓,家裏有吃的沒有?”
“灶上。”宋太太一努嘴,一張臉冷著,繼續地等著宋子銘答話。
宋玉芳在心裏歎了一聲,取出幹淨的碗來,盛了半碗熱粥,放了些鹹菜,撕了小半個白饅頭,取了一雙筷子預備走開。
“你等一會兒。”宋太太叫住了女兒,把腿一架,煞有介事地盤問起來,“那邊老太太說了什麽?鬧得你爸都改主意了。”
宋玉芳紅了一張臉站定,掐了談親事一件不提,隻說是包氏有意負擔她上大學的花費。說完,便朝著父親一望。
宋子銘接言:“我也想過了,她的那些堂姊妹不是已經上大學了,就是準備考大學,她也該……”
宋太太眼珠子森然一瞪,叉著腰,硬把話頭給搶了下來:“她一個從大木倉裏出來的宋家小姐,怎麽能落後是吧?我就知道你,滿腦子都是你宋家的體麵。可是老太太當初怎麽不想一想,從大木倉裏出來的爺們,兜裏就揣著幾個可憐的洋錢,買下這裏的四合院,再粉了牆、添了家私之後,還能剩下多少家底?我們從你家的大宅門裏出來,除了稍有個人家樣而外,可是一點兒好處都沒撈著。你那些兄弟也是舊學堂裏出來的,學問未必就比你好,靠著老太太偏疼,給了錢走動到衙門裏當了差,他們可曾當你是兄弟,可曾提攜過你?”
“如今衙門也未見得能發出薪水來。”宋子銘急得額頭直冒汗,急於要化解這些嫌隙。
宋玉芳往角落退著,喟然一歎,心裏添了一份蒼涼之感。
她的父母都是好人,縱然各自身上都有缺陷,到底沒有什麽壞心,奈何這樣的兩個人卻不相配。若不是過去的時代不講愛情,恐怕是湊不到一起去的,就是勉強在一起了,也不會有好結局。封建的婚姻製度將他們捆在了一起互相傷害,而這種傷害又漸漸消磨掉了宋玉芳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