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好運。”陶七妮笑眯眯地看著姚長生說道,隨後又道,“既然找書,那就一並找找,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你這孩子,真不怕累著長生了。”沈氏聞言立馬說道,“與生活相關的找找沒啥?可這采煤、硫磺啥的跟咱又啥關係。”


    “娘啊!找找而已,又沒說咱用的上,記錄下來,留給後人唄!”陶七妮看向他們道,“著書立傳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讓世人記住你呀!”眼波流轉道,“人人都追求長生不老,這難道不是長生嗎?有的人死了,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姚長生聞言深深的陷入沉思,在迴顧前世,他好像,不是好像,是推翻燕廷之前一直在複仇,推翻燕廷之後,卻陷入了勾心鬥角之中。


    別看身居高位,卻沒有真正的為民做主,沒有任何的實際行動,他想他對生活充滿了幹勁兒。


    “謝謝。”姚長生看向陶七妮目光暖暖地說道。


    “謝我幹什麽?是我給你找麻煩耶!”陶七妮看著莫名其妙道謝的他道,“這量可有點兒好大。”


    “不麻煩,樂意效勞,慢慢來。”姚長生看著她笑著點頭道。


    在院子裏吃飽喝足了,陶七妮將他們送到山下,看著他們消失在前,才轉身迴家。


    “妮兒,這馬怎麽辦?”陶十五想起後院的黃驃馬道。


    “放了它,讓它自由活動唄!”陶七妮簡單輕鬆地說道。


    三人繞過正房,去了後院,就看見它乖乖的站在院中。


    “不是,這咱們得蓋個馬廄吧!總不能讓它風吹日曬的。”陶十五看著她認真地說道,“這以後還得給它割草料。”拍著自己的胸脯道,“這個俺來。”自告奮勇。


    “爹其實放了馬就好了。”陶七妮看向他說道。


    “你咋這麽不負責任啊!讓馬兒自己找吃的。”陶十五不滿地看著她說道。


    “這我也不知道如何喂馬?也不知道它吃啥?放它自己找吃的不是挺好的。”陶七妮看著他大唿冤枉道,振振有詞地說道,“再說了這野馬不是自己找吃的嗎?我讓它恢複野性多好。”


    “這天熱了還好說,這冬天怎麽辦?草可都沒了。”沈氏想起來擔心地說道。


    “俺記下來它喜歡吃什麽?到秋天準備草料過冬。”陶十五興致高昂地說道。


    “你看你爹興奮的,這麽喜歡馬啊!”沈氏好笑地看著他說道,男人就喜歡這。


    “嗯嗯!”陶十五眼睛看著黃驃馬閃閃發光道。


    “喜歡歸喜歡,你現在可不騎它啊?它這腳還沒好利索呢!”沈氏提醒他道。


    “這還用你說,如果不是它太大了,俺能背著它。”陶十五上前輕撫著黃驃馬的後背,“你看它多乖,一點兒都不嫌棄俺!”那稀罕勁兒,還真讓人吃味兒。


    “嗬嗬……”陶七妮蹲下來,仔細檢查一下它受傷的前蹄。


    “怎麽樣?”陶十五低著頭看著她緊張地問道。


    “恢複的很好。”陶七妮抬眼看著他說道。


    “那就好。”陶十五高興地說道,“這咋給它蓋房子啊?”


    “蓋什麽蓋,村裏這麽多空房,隨便找一間就是它的了。”陶七妮指指左右隨口說道。


    “這倒是,反正也不打算栓著它。”陶十五聞言高興地說道。


    “你們聊吧!我進屋看書。”陶七妮迴到前言,洗洗手就迴了臥室。


    陶七妮坐在炕上,靠著窗戶,這樣亮堂。


    這窗戶都是糊的紙,不是玻璃窗,采光自然有些不太好。


    陶七妮粗略的看了一下,這農書真是太棒了,她可以根據這上麵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改進和改造。


    有理有據,也不至於被人詬病。


    真是瞌睡呢!有人送來枕頭。


    陶七妮閱讀速度很快,一下午將這些農書都看完了,獲益良多。


    原來在漢代就有了,種肥、基肥和追肥的清況和方法;對漢代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大創新“區田法”和被譽世界上最早的“溲種法”也詳加論述;北方旱地,南方的水田都有涉獵。


    隻可惜不太完全,這不要緊啊!陶七妮在現有的基礎上給它補全了。


    這些農書裏還涉獵農副業,農、林、牧、漁、副等各業,嘖嘖……陶七妮眼睛閃閃發光,這完全可以建立生態農業耶!


    將它們種出來,養出來,再把它們按照食譜做成美食,這口水都流了出來。


    曆史是一筆無形的財富,以史為鑒,從曆史中取得經驗,是古代早已有之的優良傳統。與現在農業中遇到的一係列問題,如果調轉曆史的船頭,從曆史中尋找經驗,也許會得到滿意的德答案。


    “真是太棒了。”陶七妮激動抓著書猛親。


    沈氏挑著草珠簾子進來就看著冒傻氣的她,“你幹什麽呢?”


    “娘,您不知道這書多麽有用。”陶七妮將書放下,蹬蹬跑過去抓著她的手搖晃道,“我們的先人那麽厲害。”


    “好好好!”沈氏看著她寵溺地笑了笑道,“他們厲害,咱們也得吃飯吧!吃完飯在慢慢看。”


    “娘,您不知道……”陶七妮激動地看著她說道,“這王禎農書有百穀譜,還有農器圖譜,最主要的是有插圖,插圖耶!比葫蘆畫瓢,我就能給你們做出來農具,提高生產效率。”


    拉著她走過來坐在炕沿上,食指點著炕桌上的農書道,“娘看看,書中寫的人家在尊重天時、地利等自然規律的條件下,全麵係統地闡述了人事的各個方麵,其中包括墾耕、耙勞、播種、鋤治、糞壤、灌溉、收獲等專篇,概述了農業種植中的各項問題。農桑通訣還分列了種植、畜養、蠶繅等專篇。”高興地說道,“很詳細咧!咱隻要照著做,不愁種不好地。”


    老祖宗實在太聰明了,不愧是神農氏的後裔。


    “看你說的天花亂墜的,能行嗎?”沈氏不太放心地說道,也不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反派大佬的農家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味並收藏反派大佬的農家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