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34配用fette34型三腳架重7.1㎏,結構非常複雜,不僅可以伸縮,還有緩衝器設計,並附帶有潛望瞄準鏡,采購價高達400馬克,要知道mg34本身才310馬克。


    曆史上美軍對北非戰役中繳獲的mg34也進行過測試,發現其零部件形狀複雜,加工困難,引得一眾軍火商驚歎稱:「它的成本比帝國大廈更高!」


    複雜昂貴、耗時費力的缺點在兵部軍器局看來或許還勉強可以忍受——反正沒有打算全軍換裝。


    另一個一票否決的缺點是可靠性堪憂。


    “故障率太高了,確實不行。”周長風把測試報告翻到了最後一頁。


    “是啊,這麽金貴的東西,到了該用的時候突然啞巴了那可就鬧笑話了。”一名文職技術少校附和道。


    在測試中,人們發現mg34在糟糕環境下故障率急劇上升,難堪大用。


    對其使用含沙泥漿水浸泡以後,50次單獨試射中有21次卡殼和16次擊發失敗,74%的故障率讓人心裏拔涼拔涼的。


    在周長風這種基層出身的軍官看來這完全無法接受,再好的槍關鍵時刻打不響那還不如燒火棍。


    於是乎,圖方便照抄的想法就被立刻否定了。


    “那就自己搞!”周長風把測試報告遞了迴去,說道:“開個短會,喊點兵工廠的人來,我們來商量些技術指標。”


    現在的軍器局郎中名叫關秉維,兩個月前才上任,這是個誌大才疏、能力平平的中年人,金州人士。


    周長風剛開始還納悶軍器局這樣的重要部門怎麽能讓庸碌之輩來當一把手,但很快就明白了緣由——


    其人中氣十足、精力充沛,能從早到晚連著忙上一個月,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吹毛求疵。另外,他的理論水平和履曆也是夠格的。


    陸海空三軍所屬的武器裝備何其龐大,數以千計的玩意都要經過軍器局的評審、商討、核查,尤其是戰爭時期不容懈怠,上上下下數百名官吏每天都忙碌不休,他們的工作量僅次於軍需司。


    說實話,不是天生的工作狂還真沒法勝任統籌領導的職責。


    應天兵工廠在南郊,乘車過來也要半個鍾頭,所以在等待與會者到齊的時候,軍器局官吏便向周某人介紹了一下子近期進行中的大大小小的計劃。


    在庫房的鋼架上,一挺機槍那碩大的槍身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機載武器吧?”


    “正是,這便是新式飛機用重機槍,更大些的機炮本來這個月能出原型的……可惜,陳老不幸身故,航炮估摸著要多拖幾個月才能成。”關秉維如是歎道。


    他所說的“陳老”就是軍事考察團之中那位因襲而重傷不治的太原空軍兵工廠高級工程師。


    明軍飛機最常使用的武器是口徑7.36㎜的三五式航空機槍,這是一種全槍重9.7㎏、射速每分鍾一千發的輕型機載武器。


    在大戰初期倒是基本夠用,但也暴露出麵對全金屬飛機和重型目標的毀傷能力孱弱的不足之處。


    因此,大口徑航空機炮乃至航空機炮的研發計劃很快被提上日程。


    前者的成果就是擺在眾人麵前的碩大機槍——試製四〇式14.4㎜航空機槍。


    它發射陸軍三五式戰防槍的14.4x112㎜係列彈藥,全槍重36㎏,射速大約為每分鍾八百發,槍口動能可達兩萬五千焦耳,這是7.36㎜航空機槍的六倍!


    “這槍夠狠,對付美製驅逐機五發就殘、十發必死。”一名空軍署的官員開口道。


    旁邊有人接話道:“但還得要更大的炮,不然遇上皮糙肉厚的轟炸機照樣啃不動。”


    “眼下先用那老炮湊合著用,有總比沒有好。”關秉維扭頭對隨從說:“囑咐太原廠提早做好生產準備,新炮如果合格,立馬投產。”


    大明空軍戰鬥機的標準武器配置是7.36㎜和12.8㎜航空機槍相組合,這樣的火力對付英軍的颶風和噴火戰鬥機倒是足夠,可卻難以有效毀傷美軍的f4f地獄貓和p-38閃電。


    因此,軍工部門匆匆為三六式戰鬥機和三七式艦載戰鬥機加強武器——主要是將7.36㎜機槍替換為12.8㎜機槍。


    可這隻能解燃眉之急,不足以完全解決問題。


    在大明空軍的設想中,未來的輕型戰鬥機將會清一色的裝備14.4㎜航空機槍;重型戰鬥機額外搭載25.6㎜航空機炮,負責攔截敵人的轟炸機。


    現在世界上的小口徑機炮大部分都不靠譜,唯一可選的厄利孔ff輕型機炮性能又較差。


    曆史上美軍更為有趣,看不上落後的厄利孔ff,於是引進了西斯帕諾hs404機炮,然而一直到戰爭結束的時候才解決可靠性問題。


    【全球化——指美國人向英國人購買了法國公司中意大利人設計的機炮。】


    大明空軍相對務實,仍然仿製了厄利孔ff,同時自行研發更好的航空機炮。


    仿製的厄利孔ff定型為三八式航空機炮,發射20.8x73.6㎜係列彈藥。因為彈殼短、發射藥少,這種機炮的初速很低,僅為580m/s,彈道彎曲,使用六十發彈鼓供彈。


    【配圖】


    正因如此,明軍飛行員對這種機炮惡評如潮,普遍認為初速偏慢、彈道彎曲、射程過短、備彈太少,完全不堪用。


    他們把三八式航空機炮稱作“撒尿炮”和“投石器”,討厭之情可見一斑。


    大明空軍拒絕接收搭載這種機炮的戰鬥機,直到被美軍轟炸機攪得焦頭爛額後才匆忙啟用了一批,將之集中起來編為截擊分隊,專用於攔截轟炸機。


    他們認為,合格的機炮必須具備至少750m/s的初速,同時為了提升對重型飛機的毀傷效果,口徑應有所增大,填充不低於15g的裝藥,而且應該盡可能輕,保證泛裝性。


    於是乎,受領任務的太原空軍兵工廠組織了一個團隊,他們決定研發一種25.6㎜口徑的機炮,並將總重量控製在40㎏以內。


    可惜該團隊的核心之一因英國人的卑鄙襲擊而不幸殞命,導致項目延誤至少兩個月,不然下個月就能拿出樣品展示。


    周長風深知美軍飛機以皮糙肉厚而著稱,他依稀記得大戰後期美軍還有形形色色又肥又大的戰鬥機和轟炸機。


    “要重視航炮的開發工作,未雨綢繆,大力搞、認真搞、著重搞,更大的航炮也可以準備琢磨起來了,先做個前期草案吧。”


    關秉維點了點頭,拱手道:“周待詔所言極是,興許敵人今後會有更大的轟炸機,就像英美二夷轟炸巴庫油田那樣,的確要有更狠的炮才能應對。”


    “據說美國搞了種發動機在中間的怪飛機?還用上了三十七公厘航炮,倒是蠻有意思,這種大口徑航炮用來打轟炸機恐怕妙不可言啊。”先前那名空軍署官員笑著說道。


    眾人興致勃勃的議論了一會,覺得這確實可行。


    少頃,奉命前來開會的人陸陸續續都到了。


    大家來到一個僻靜的二樓偏間,並不正式的會議就這麽開始了。


    多時未見的王桓安也到場了,他如今都已升任應天陸軍兵工廠工務處處正,成了一把手。


    周長風昨晚撰寫的草稿都被謄錄印刷了十幾份,現在分發給了在場的與會者。


    房間中很安靜,眾人都在仔細瀏覽,隻有翻頁的嘩嘩聲。


    “都是為了那奏疏有關的部隊?想不到周待詔居然這麽重視。”有人驚訝道。


    “之後幾年,那幾個師是絕對的精銳主力,我們要以最高標準來武裝他們,除非遇到什麽不可逾越的困難才可以酌情降低標準。”周長風雲淡風輕地迴複。


    “真是用金子打造的兵馬啊。”一名陸軍署官員脫口而出,但馬上補充道:“可也有道理,海島上地方小,兵貴精不貴多。”


    若有所思的王垣安沉吟須臾,開口說:“這給步兵班用的輕機槍,也許犯不著從頭搞,我廠可以基於三三式來改動。”


    “這樣有保障,還能利用現有的生產線。”旁邊有人補充解釋道。


    周長風頷首道:“這不失為一種辦法,但集思廣益未嚐不可,說不定能蹦出一個絕妙的設計。”


    三三式輕機槍空重9.9㎏,導氣式自動原理,可以更換槍管,實戰證明這是一種很不錯的輕機槍。


    它稱不上拔尖,平平無奇,不好不壞,最大的優點大概是它是為數不多能通過苛刻可靠性測試的輕機槍。


    王桓安幾人認為,三三式輕機槍已經經受過實戰考驗,基於它進行改動是切實可行的,速度快,而且不用擔心折騰出來個不靠譜的玩意。


    而且武漢、廣州、應天陸軍兵工廠都在生產它,有現成的生產線,比較方便轉產。


    不過周某人現在應用的是身居高位的領導思維——不做選擇,我全都要!


    “我不喜歡取舍,哪怕遇到巨大阻礙也隻能暫時擱置。”他淡淡道:“但現在沒有困難,所以要以追求極致為目標,這是戰爭,不適合中庸之道。”


    王桓安不由得感到奇怪,他覺得這跟周某人以往的作風不太像。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三九式衝鋒槍——使用衝壓工藝的衝鋒槍在傳統軍工人員眼中是粗製濫造的殘次品,但是周某人搖旗呐喊、東奔西走、大力推動,最終讓這一型衝鋒槍開始大批量生產,擠兌掉了精工細作的三四式衝鋒槍。


    “周待詔啊,當年做那三九式手提機槍的時候,您不是說‘性能湊合就行了’嘛?這次為何強調追求極致?”他如是問道。


    做實事的理工技術人員頗為耿直,要是換一個混跡宦海的官吏來,必定不會這麽提問——當眾講這個事例不管是對是錯,都有些唱反調打臉的意味啊。


    周長風微微一笑,伸出食指晃了晃,“不,二者不是一碼事,低端消耗品越多越好,以量取勝的東西所追求的極致是‘盡可能容易造’,手提機槍作為基層自動火力的補充,性能是次要的。”


    “原來如此,有道理。”


    關秉維生怕鬧得尷尬,連忙打圓場,“事事不同,周待詔的話自有其道理嘛。”


    第一個確定的是新型輕機槍,大致指標要求為:


    一.發射7.36x40㎜短步槍彈,可更換槍管。


    二.空槍重量不多於九公斤。


    三.使用不少於五十發的彈鼓或不可散彈鏈供彈。


    四.射速可調,最高射速每分鍾七百發。


    五.槍管壽命一萬五千發、槍機壽命兩萬發。


    會議沒有繁文縟節,這種人數少、簡單幹脆的會議效率非常高。


    接下來,新型輕重兩用機槍的指標也暫時確定了。


    一.發射7.36x56㎜標準步機彈,可更換槍管。


    二.空槍重量不多於十四公斤。


    三.配套的新型三腳架重量不多於十公斤。


    四.使用二百五十發不可散彈鏈供彈。


    五.射速介於每分鍾六百發至八百發之間。


    專業知識有限的周長風並不知道後世通用機槍普遍采用的彈性槍架,他和在場眾人在確定指標的時候很傷腦筋,擔心“三腳架重量不多於十公斤”的要求無法達到。


    可是減重的意義又很大,所以大家最後決定不惜工本——如果有困難,允許三腳架使用一部分鋁合金來滿足要求。


    一名軍器局官員在心裏盤算了一下,說道:“真奢侈啊,如果用鋁合金做槍架,采購價少說多三成。”


    這其實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鋁合金作為重要戰略資源,用於製造輕武器會顯得有些浪費。


    當周某人在和一幫子與會者熱切討論的時候,紫禁城之中……


    大行皇帝去世之後的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其實很多事情在去年就已經準備得七七八八了,可沒想到朱士堰當時竟然死裏逃生。


    朱泠婧在為自己的父親斟酌廟號,雖然不可能告訴別人,但事實上她在內心深處早都已經考慮過了。


    像朱士堰這樣機敏睿智、幾個雞蛋上跳舞,最後成功保下了江山社稷,還建設得欣欣向榮、天威浩蕩,就應該選用……


    這時候,蘇依依捧著一踏奏疏緩步而來,把它們放在了禦案上。


    “陛下,有件事挺突兀的。”神情奇怪的她躊躇著說道:“周待詔的夫人手書一封給您……告狀。”


    “告狀?”朱泠婧抬起頭,眸子中滿是不解。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後明餘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州翰林院的寧海並收藏後明餘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