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更替,一天之後的瓦胡島烏雲密布,灰蒙蒙的暗沉天空閃爍著雷電,大雨傾盆而下。


    在莫卡普半島灘頭的碼頭和簡易轉運區,明軍士兵們的唿喊聲因為風雨雷電而變得模糊失真,每個人都在忙碌著,把防水帆布覆蓋到成堆的補給品上遮風擋雨。


    經過近三天的努力,截止7月20日中午,即使美軍想方設法的阻撓,但登島明軍總數已逾八千,大批裝備也較完整的送上了岸。


    現在瓦胡島東北部的明軍序列為陸戰四旅全體單位,僅缺編浮遊戰車營,該營仍在考愛島待命;另外還有最早一批登陸的陸戰三旅六團三營。


    他們所擁有的身管壓製火炮有18門80㎜榴彈炮和18門112㎜榴彈炮,以及兩個團的團屬突擊炮隊共12輛輪式突擊炮,坦克完全損毀3輛,還剩11輛可用或可修理。


    “……足夠穩住陣地,六團剩下的兩千人運到以後,暫時就不給他們增兵了。”


    周長風左手攥著兩支藍色鉛筆,右手拿著一支紅色鉛筆,在地圖上隨手畫了兩個小圈。


    說完,他看向了幾米外的薑軒,沉吟道:“空軍……你們自己安排吧,保證順利進駐,免得被敵人突然給炸了。”


    上次薑軒策劃的大規模出擊一舉奪取製空權,實屬攻略夏威夷的重大進展。


    他很好的履行了自己身為航空兵前線指揮官的職責,不愧是大都督府專程從本土調派過來的能人,不負眾望。


    卡內奧赫灣海軍航空站在被明軍控製後很快就修複完畢;貝洛機場還在趕工,預計今晚也能修複。


    己方航空兵由此有了在瓦胡島的落腳點,一部分戰鬥機即將轉場進駐,航空兵的活動範圍、出擊效率又擴大了一圈,勝利的天平自然而然的更偏向明軍一方。


    這兩座機場也被改名,分別叫作寧遠機場和平遠機場。


    當天黃昏,考愛島西邊的海麵上出現了眾多船影。


    少頃,它們靠得更近了點,通過望遠鏡可以瞧見那些都是高懸藍底白字旗的己方船隻。


    最惹眼的是其中一艘突兀的巨艦,如若小山似的,乍看之下這體型還以為是戰列艦。


    那便是豪華超級郵輪朱雀號,實際排水量7.1萬噸,最大航速29節,僅這一艘船便能搭載近萬官兵。


    實際上這種高速郵輪最佳的航行策略就是萬裏走單騎,跟著船隊以10節的慢速航行反而更容易遭到攻擊。


    如果獨自航行,那麽朱雀號可以長時間保持21節的較高航速在廣闊的大海上疾馳,敵人慢吞吞的潛艇就算發現了亦無法跟上她的腳步,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這艘巨艦一路飆車,消失在遠方的海平麵。


    不過這是大明海軍首次將之用作遠洋運送任務,之前隻敢讓朱雀號往返於達鼓和關島之間。


    此次海軍方麵也比較謹慎,或者說出於心理上的安全感,最終否決了讓這艘寶貴的巨艦滿載人員與物資萬裏走單騎的方案。


    太陽落入海麵以下的時候,這支遠道而來的船隊終於駛入了納威利威利灣,開始卸下滿載的官兵和裝備。


    他們是陸軍第十七步兵師,一支編成地在湖州府的部隊,曆史很久遠。


    除了十七師,隨之而來的還有兩支仆從軍部隊,分別是朝鮮第二十一團、日本防備軍第二旅團搜索大隊。


    因為傍依上國的緣故,抱大腿的朝鮮人的擺爛程度超乎想象,在大明朝廷敕令要求他們加強軍備以後也沒見有多少長進。


    陸軍部隊除了有兩個兵源來自鹹鏡道的步兵師作為野戰力量以外,其餘的都是一些獨立的團旅級守備單位,素質堪憂。


    海軍也一樣不堪,除兩艘輕型巡洋艦和九艘驅逐艦以外就隻有掃雷艦、布雷艦、獵潛艦之類的輔助艦艇了。


    實際上釜山海軍造船廠存在建造數千噸級軍艦的能力,除輪機仍然依賴進口以外,武器和設備也能自己解決一部分,然而朝鮮人卻在這大戰背景下不慌不忙的混日子,實際工程進度和造艦計劃相差了一大截。


    還算合格的也就空軍了,朝鮮人建立了一支素質不錯的戰鬥機和水上飛機部隊,但也存在消耗過度、無機可用的隱患。


    自產低功率的航空發動機不在話下,鋁產量也足夠自用,但更大馬力的航空發動機卻依賴進口,航空汽油同樣如此。


    如果今後遇到持續不斷的消耗戰,無法保證大明還會出口航空發動機,畢竟大明空軍自己也需要用。


    朝鮮人的對策是平常多囤積一些,有備無患,可問題是航空技術日新月異,倉庫中囤積的八、九百匹馬力在眼下已經落伍了。


    這次向夏威夷增兵之所以要捎帶上一些仆從國部隊,純粹是朝廷想要評估、檢驗一下他們的戰力如何。


    在南亞次大陸戰場,配合明軍同英軍作戰的安南陸海空三軍表現尚可,至少能很好的完成防守或牽製任務。


    周長風不怎麽待見這兩支仆從國部隊,他覺得這是在浪費寶貴的運力。


    次日,陸戰三旅六團剩餘人員乘船啟程,作為暫時最後的增援前往莫卡普半島。


    剛剛到來的陸軍第十七步兵師還需一兩天休整,各種重武器也需要時間一件又一件的運到登陸艦上。


    十七師師長鍾德心的履曆比較獨特,他家本是經商的,不過由於缺乏根基所以存在難以長久維持的風險,他的父親在找靠山的同時也堅信打鐵還需自身硬,遂讓小兒子鍾德心投身軍伍、入了燕京武備學院念書。


    這位正值壯年的師長給周長風的第一印象就是精明,言行舉止都能表現出他很會打小算盤。


    “哈雷瓦地區的登陸部署我是這樣安排的,以肯納卡灣為界,北邊的海灘分成兩段,分別是甲一灘和甲二灘,南邊的普維吉海灘也是兩段,乙一灘和乙二灘。”


    周長風指著一張航拍照片闡述著搶灘行動的安排。


    “北邊倆灘頭都歸陸戰三旅五團負責,以守勢為主,你們兵力不多不要冒險,守住灘頭陣地就行。”


    信心十足的俞代鑫抱拳領命道:“這灘頭後邊就是鎮子,房子多,糾纏拖時間還是容易的。”


    “你們十七師就負責南邊乙一乙二,開辟一個足夠大的登陸場出來,暫時往南推進四、五裏遠就差不多了,往東肅清肯納卡灣。”周長風繼續說著,看向了鍾德心。


    後者神情平靜,但言語上卻不存在什麽滿口答應,隻是頷首道:“全憑周待詔安排。那邊上岸以後,東邊有條河正適合當作屏障,阻隔東側之敵。”


    “當然,如果進展順利,一晝夜推進中止線可以延伸到這。”麵無表情的周長風拿出紅色鉛筆在地圖上畫了一條線,“距海岸線八裏,大部隊就不能再深入了。”


    接下來,負責空軍部隊的薑軒也講述了整個過程中的支援計劃。


    由於空軍在過去的半個月裏消耗了過多的航空炸彈,現有航彈比較拮據,無法再繼續大手筆的揮霍了。


    又因為周某人不願意等待六天以後才能到的運輸船隊,所以此次登陸行動中己方航空兵的轟炸將會大大減少。


    “……投彈量會少很多,縱深空襲的目標隻局限於個別路口、集結地,架次也較少。諸位要做好準備,敵人的調度恐怕會變快些。”


    語畢,薑軒掃視了一圈在場眾人。


    “無礙的,怕什麽,這島上的敵軍一個個建製不全、七零八落的。”俞代鑫很自信。


    雖然轟炸機缺乏航彈不得不削減出擊架次,但戰鬥機卻是沒問題的,子彈綽綽有餘,航空汽油也很充裕。


    而且因為數十架戰鬥機已經進駐莫卡普半島的機場,瓦胡島的製空權反而變得更加牢固。


    接下來的兩天,登陸行動在緊鑼密鼓的籌備著。


    納威利威利灣的碼頭上,一艘艘駁船來迴航行,一葉扁舟似的交通艇也不斷往返於陸地和船隻。


    有人雙手揮動著小旗子,引導坦克、裝甲車緩緩駛入登陸艦;背著行囊和步槍的士兵們排成長隊,順著跳板登上貨輪……


    7月22日,下午。


    考愛島一如既往的晴朗,不過艦隊氣象單位卻給出了一個令人憂慮的估計——瓦胡島周邊的積雨雲偏多,可能又要有一場風暴來襲。


    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係列問詢電報,有朝廷發來的、有皇帝發來的、有大都督府發來的。


    “‘狀況良好,不必擔心,待三十八師與陸戰一旅到位即可’,就這樣統一答複一下就行了,我沒那麽多閑心跟他們聊天!”


    “是。”


    慎重考慮以後,周長風還是決定登陸行動按原計劃實施。


    他要求空軍方麵提前兩個小時對瓦胡島中部的公路、鐵路、鐵路調車場進行轟炸,並且使用雙倍的投彈量。


    薑軒提醒這可能會導致之後飛機無彈可用,不過周某人仍然堅持這個命令。


    7月23日後半夜,數不清的船隻離開了考愛島。


    從夜空中向下鳥瞰,可見漆黑的海麵上閃爍著令人眼花繚亂的航行燈。


    沒過多久,為了防止出現碰撞事故和被美軍潛艇偷襲,兩側護航的驅逐艦不間斷的發射照明彈,將本來烏漆麻黑的大海照得光明通亮。


    黎明時分,周長風坐鎮陸遜號兩棲指揮艦,在衛應淳少將指揮的第五編隊的護航下,龐大的登陸艦隊浩浩蕩蕩的迫近瓦胡島西北海域。


    第五編隊本來隻有北落師門號輕型航母、2艘水上飛機母艦、1艘輕型巡洋艦、6艘驅逐艦、3艘火力支援艦,現在又得到了3艘輕型巡洋艦、9艘驅逐艦,還有永平號與章和號戰列艦的加強。


    登陸行動由北落師門號的艦載機支隊負責直接空中掩護,由其餘戰艦提供對岸炮擊支援。


    7月23日5:30,艦隊開始對哈雷瓦地區預定登陸區域實施炮火準備。


    建武級戰列艦的雙聯裝384㎜主炮轟鳴的巨大聲響貫徹雲霄,數百公斤的殺爆彈砸下,迸發出翻湧的蘑菇狀煙塵。


    “咻咻咻”的唿嘯聲尖銳刺耳,一發發144㎜火箭彈飛向灘頭,引發一連串綿密的爆炸。


    6:49,從考愛島威遠機場和懷遠機場起飛的16架戰鬥機、23架俯衝轟炸機、11架雙發輕型轟炸機飛臨瓦胡島中部。


    此前被炸過許多次的交通設施現在再次遭到空襲,規模遠甚以往。


    航空炸彈墜落的嘯叫和此起彼伏的轟響連綿不絕,塵土飛揚、硝煙蔽日,美軍工兵部隊連夜搶修的公路和鐵路再次被毀。


    枕木斷裂破碎,鋼軌彎曲變形,諾福克西方鐵路公司製造的y3型蒸汽機車被重磅炸彈的衝擊波掀翻在地。


    作為總預備隊的第501空降團奉命移防至惠勒陸軍機場附近的防線,但是因為交通設施損失嚴重,現在他們隻能徒步行軍前往。


    第602坦克殲擊營也接到了相同命令,他們更為艱難,搭載了75㎜野戰炮的m2a1半履帶車因為載荷較大,連續不斷的機械故障一直困擾著他們。


    與此同時的哈雷瓦地區,明軍已經開始搶灘登陸。


    烏雲逐漸籠罩了頭頂,湛藍的天空愈來愈暗,最後變成了灰色。


    7:27,陸戰三旅五團的第一梯隊分乘二十幾艘登陸艇,與浮遊戰車營的數十輛兩棲坦克一齊撲向海灘。


    在陸遜號的艦橋觀察站,周長風站在三十倍大型觀察鏡的後邊,仔細觀察著戰局進展。


    突然,一道白光閃現,一滴水落在了他的身上。


    “轟隆——”


    洪亮的雷鳴聲響徹天海間!


    雨滴也迅速變多,十幾秒的工夫就成了綿密的大雨。


    幾分鍾後,首輛三五式兩棲坦克衝上了陸地,履帶碾過哈雷瓦的海灘。


    從西南到東北大約三公裏的寬度上,一艘艘登陸艇、一輛輛兩棲坦克衝上海灘,大批明軍蜂擁登陸。


    美軍在灘頭水際抵抗輕微,或者說幾乎沒有抵抗,明軍士兵們隻能聽到零星槍聲——其中有一部分還是己方的誤擊。


    不過傾盆的暴雨和驟然變大的海風卻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比起第一梯隊的大體順利,第二梯隊的隊形混亂,許多登陸艇都跑偏了,計劃前往乙一灘的結果登上了乙二灘,增援甲一灘的卻誤打誤撞闖入了肯納卡灣……


    美軍的炮擊也是在這個時候才開始的,75㎜和105㎜高爆彈紛紛落下,灘頭瞬間湧現出一連串的炸點。


    可這並未給明軍造成太大阻礙,尤其是在甲一灘和甲二灘登陸的陸戰三旅五團,有過經驗的他們保持秩序開掘臨時掩體,並開始向縱深派出偵察小組和巡邏隊。


    陸軍第十七步兵師狀況稍差,不過鍾德心的精明得到了很好的證實——他們此前在塞班島滯留了兩個月之久,但沒有虛度時光,鍾德心規劃了多次規模不等的登陸演習,算是打下了比較紮實的基礎。


    在周長風的身後,一名中校參謀不禁感歎道:“嘖嘖嘖,目前來看很順利啊,我軍暢通無阻。”


    前者大感無語,幽幽道:“這才剛開始,不要說大話。”


    【配圖】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後明餘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州翰林院的寧海並收藏後明餘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