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故宋,哲宗皇帝在時,其時去仁宗天子已遠,東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便有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隻好刺槍使棒,最是得好腳氣球。


    京師人口順,不叫高二,卻都叫他做高球。


    綁來發跡,便將氣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


    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亦胡亂學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隻在東京城裏城外幫閑。


    因幫了一個生鐵王員外兒子使錢,每日三瓦兩舍,風花雪月,被他父親在開封府裏告了一紙文狀,府把高俅斷了二十脊杖,送配出界發放,東京城裏人民不許容他在家宿食。


    高俅無計奈何,隻得來淮西,臨淮州,投奔一個開賭坊的閑柳大郎,名喚柳世權。


    他平生專好惜客養閑人,招納四方幹隔澇子。


    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一住三年。


    綁來哲宗天子因拜南郊,感得風調雨順,放寬恩,大赦天下,那高俅在臨淮州因得了赦宥罪犯,思量要迴東京。


    這柳世權卻和東京城裏金梁橋下開生藥鋪的董將仕是親戚,寫了一封書劄,收拾些人事盤纏,齎發高俅迴東京投奔董將仕家過活。


    當時高俅辭了柳大郎,背上包裹,離了臨淮州,迤邐迴到東京,逕來金梁橋下董生藥家下了這一封書。


    董將仕一見高俅,看了柳世權來書,自肚裏尋思道:“這高俅,我家如何安得著遮著他?若是個誌誠老實的人,可以容他在家出入,也教孩兒們學些好;他卻是個幫閑破落戶,沒信的人,亦且當初有過犯來,被斷配的人,舊性必一肯改,若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兒們不學好了。”


    待不收留他,又撇不過柳大郎麵皮,當時隻得權且歡天喜地相留在家宿歇,每日酒食管待。


    住了十數日,董將仕思量出一個路數,將出一套衣服,寫了一封書簡,對高俅說道:“小人家下螢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後誤了足下。我轉薦足下與小蘇學士處,久後也得個出身。足下意內如何?”


    高俅大喜,謝了董將仕。


    董將仕使個人將著書簡,引領高俅逕到學士府內。


    門吏轉報。


    小蘇學士出來見了高俅,看了來書。


    知道高俅原是幫閑浮浪的人,心下想道:“我這裏如何安著得他?不如做個人情,他去駙王晉卿府裏做個親隨;人都喚他做小王都太尉,他便歡喜這樣的人。”


    當時迴了董將仕書劄,留高俅在府裏住了一夜。


    次日,寫了一封書呈,使個幹人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處。


    這太尉乃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駙馬。


    他喜愛風流人物,正用這樣的人;一見小蘇學士差人持書送這高俅來,拜見了便喜;收留高俅在府內做個親隨。


    自此,高俅遭際在王都尉府中,出入如同家人一般。


    自古道:“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蚌一日,小王都太尉慶生辰,分付府中安排筵宴;專請小舅端王。


    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禦弟,現掌東駕,排號九大王,是個聰明俊俏人物。


    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閑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


    當日,王都尉府中準備筵宴,水陸俱備。


    請端王居中坐定,太尉對席相陪。


    酒進數杯,食供兩套,那端王起身淨手,偶來書院裏少歇,猛見書案上一對兒羊脂玉碾成的鎮紙獅子,極是做得好,細巧玲瓏。


    端王拿起獅子,不落手看了一迴,道:“好!”


    王都尉見端王心愛,便說道:“再有一個玉龍筆架,也是這個匠人一手做的,卻不在手頭,明日取來,一並相送。”


    端王大喜道:“深謝厚意;想那筆架必是更妙。”王都尉道:“明日取出來送至宮中便見。”


    端王又謝了。


    兩個依舊入席。


    飲宴至暮,盡醉方散。


    端王相別迴宮去了。


    次日,小王都太尉取出玉龍筆架和兩個鎮紙玉獅子,著一個小靶子盛了,用黃羅包袱包了,寫了一封書呈,卻使高俅送去。


    高俅領了王都尉鈞旨,將著兩般玉玩器,懷中揣著書呈,逕投端王宮中來。


    把門官吏轉報與院公。


    沒多時,院公出來問道:“你是那個府裏來的人?”


    高俅施禮罷,答道:“小人是王駙馬府中特送玉玩器來進大王。”


    院公道:“殿下在庭心裏和小逼門踢氣球,你自過去。”


    高俅道:“相煩引進。”


    院公引到庭門。


    高俅看時,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繡龍袍;腰係文武雙穗條;把繡龍袍前襟拽起紮揣在條兒邊;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三五個小逼門相伴著蹴氣球。


    高俅不敢過去衝撞,立在從人背後伺侯。


    也是高俅合當發跡,時運到來;那個氣球騰地起來,端王接個不著,向人叢裏直滾到高俅身邊。


    那高俅見氣球來,也是一時的膽量,使個“鴛鴦拐,”踢還端王。


    端王見了大喜,便問道:“你是甚人?”


    高俅向前跪下道:“小的是王都尉親隨;受東人使令,送兩般玉玩器來進獻大王。有書呈在此拜上。”


    端王聽罷,笑道:“姐夫真如此掛心?”


    高俅取出書呈進上。


    端王開盒子看了玩器。


    都遞與堂候官收了去。


    那端王且不理玉玩器下落,卻先問高俅道:“你原來會踢氣球?你喚做甚麽?”高俅叉手跪覆道:“小的叫高俅,胡亂踢得幾腳。”


    端王道:“好,你便下場來踢一迴耍。”


    高俅拜道:“小的是何等樣人,敢與恩王下腳!”


    端王道:“這是齊雲社,名為天下圓,但何傷。”


    高俅再拜道:“怎敢。”


    三迴五次告辭,端王定要他,高俅隻得叩頭謝罪,解膝下場。


    才幾腳,端王喝采,高俅隻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樣,這氣球一似鰾膠黏在身上的!端王大喜,那肯放高俅迴府去,就留在宮中過了一夜;次日,排個筵會,專請王都尉宮中赴宴。


    卻說王都尉當日晚不見高俅迴來,正疑思間,隻見次日門子報道:“九大王差人來傳令旨,請太尉到宮中赴宴。”


    王都尉出來見了幹人,看了令旨,隨即上馬,來到九大王府前,下了馬,入宮來見了端王。


    端王大喜,稱謝兩般玉玩器,入席,飲宴間,端王說道:“這高俅踢得兩腳好氣球,孤欲索此人做親隨,如何?”


    王都尉答道:“既殿下欲用此人,就留在宮中伏侍殿下。”


    端王歡喜,執杯相謝。


    二人又閑話一迴,至晚席散,王都尉自迴駙馬府去,不在話下。


    且說端王自從索得高俅做伴之後,留在宮中宿食。


    高俅自此遭際端王每日跟隨,寸步不離。


    未兩個月,哲宗皇帝晏駕,沒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議,冊立端王為天子,立帝號曰徽宗,便是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登基之後,一向無事,忽一日,與高俅道:“朕欲要抬舉你,但要有邊功方可升遷,先教樞密院與你入名。”


    隻是做隨駕遷轉的人。


    綁來沒半年之間,直抬舉高俅做到殿帥府太尉職事。


    高俅得做太尉,揀選吉日良辰去殿帥府裏到任。


    所有一應合屬公吏,衙將,都軍,監軍,馬步人等,盡來參拜,各呈手本,開報花名。


    高殿帥一一點過,於內隻欠一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半月之前,已有病狀在官,患病未痊。


    --不曾入衙門管事。


    高殿帥大怒,喝道:“胡說!既有手本呈來,卻不是那廝抗拒官府,搪塞下官?此人即是推病在家!快與我拿來!”


    隨即差人到王進家來捉拿王進。


    且說這王進卻無妻子,隻有一個老母,年已六旬之上。


    牌頭與教頭王進說道:“如今高殿帥新來上任,點你不著,軍正司稟說染病在家,見有患病狀在官,高殿帥焦躁,那裏肯信,定要拿你,隻道是教頭詐病在家。教頭隻得去走一遭;若還不去,定連累小人了。”


    王進聽罷,隻得捱著病來;進殿帥府前,參見太尉,拜了四拜,躬身唱個喏,起來立在一邊。


    高俅道:“你那廝便是都軍教頭王升的兒子?”


    王進稟道:“小人便是。”


    高俅喝道:“這廝!你爺是街上使花棒賣藥的!你省得甚麽武藝?前官沒眼,參你做個教頭,如何敢小覷我,不伏俺點視!你托誰的勢要推病在家安閑快樂?”王進告道:“小人怎敢;其實患病未痊。”


    高太尉罵道:“賊配軍!你既害病,如何來得?”


    王進又告道:“太尉唿喚,不敢不來。”


    高殿帥大怒∶喝令:“左右!拿下!加力與我打這廝!”


    眾多牙將都是和王進好的,隻得與軍正司同告道:“今日是太尉上任好日頭,權免此人這一次。”


    高太尉喝道:“你這賊配軍!且看眾將之麵饒恕你今日!明日卻和你理會!”王進謝罪罷,起來抬頭看了,認得是高俅;出得衙門,歎口氣道:“我的性命今番難保了!俺道是甚麽高殿帥,卻原來正是東京幫閑的圓社高二!比先時曾學使棒,被我父親一棒打翻,三四個月將息不起。有此之仇,他今日發跡,得做殿帥府太尉,正待要報仇。我不想正屬他管!自古道∶“不怕官,隻怕管。”俺如何與他爭得?怎生奈何是好?”迴到家中,悶悶不已,對娘說知此事。


    母子二人抱頭而哭。


    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隻恐沒處走!”


    王進道:“母親說得是。兒子尋思,也是這般計較。隻有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鎮守邊庭,他手下軍官多有曾到京師的,愛兒子使槍棒,何不逃去投奔他們?那裏是用人去處,足可安身立命。”


    當下母子二人商議定了。


    其母又道:“我兒,和你要私走,隻恐門前兩個牌軍,是殿帥府撥來伏侍你的,若他得知,須走不脫。”


    王進道:“不妨。母親放心,兒子自有道理措置他。”


    當下日晚未昏。


    王進先叫張牌入來,分付道:“你先吃了些晚飯,我使你一處去幹事。”


    張牌道:“教頭使小人那裏去?”


    王進道:“我因前日患病許下酸棗門外嶽廟裏香願,明日早要去燒炷頭香。你可今晚先去分付廟祝,教他來日早些開廟門,等我來燒炷頭香,就要三牲獻劉李王。你就廟裏歇了等我。”


    張牌答應,先吃了晚飯,叫了安置。望廟中去了。


    當夜母子二人收拾了行李衣服,細軟銀兩,做一擔兒打挾了;又裝兩個料袋袱駝,拴在馬上的。


    等到五更,天色未明,王進叫起李牌,分付道:“你與我將這些銀兩去嶽廟裏和張牌買個三牲煮熟在那裏等候;我買些紙燭,隨後便來。”


    李牌將銀子望廟中去了。


    王進自去備了馬,牽出後槽,將料袋袱駝搭上,把索子拴縛牢了,牽在後門外,扶娘上了馬;家中粗重都棄了;鎖上前後門。


    挑了擔兒,跟在馬後,趁五更天色未明,乘勢出了西華門,取路望延安府來。且說z繭p軍買了福物煮熟,在廟等到已牌,也不見來。


    李牌心焦,走迴到家中尋時,隻見鎖了門,兩頭無路,尋了半日並無有人。


    看看待晚,嶽廟裏張牌疑忌,一直奔迴家來,又和李牌尋了一黃昏。


    看看黑了,兩個見他當夜不歸,又不見了他老娘。


    次日,兩個牌軍又去他親戚之家訪問,亦無尋處。


    兩個恐怕連累,隻得去殿帥府首告:“王教頭棄家在逃,母子不知去向。”


    高太尉見告,大怒道:“賊配軍在逃,看那廝待走那裏去!”


    隨即押下文書,行開諸州各府捉拿逃軍王進。


    二人首告,免其罪責,不在話下。


    且說王教頭母子二人自離了東京,免不了饑餐渴飲,夜住曉行。


    在路一月有餘,忽一日,天色將晚,王進挑著擔兒跟在娘的馬後,口裏與母親說道:“天可憐見!慚愧了我母子兩個脫了這天羅地網之厄!此去延安府不遠了,高太尉便要差拿我也拿不著了!”


    母子二人歡喜,在路上不覺錯過了宿頭,“走了這一晚,不遇著一處村坊,那裏去投宿是好?...”正沒理會處,隻見遠遠地林子裏閃出一道燈光來。


    王進看了,道:“好了!遮莫去那裏陪個小心,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當時轉入林子裏來看時,卻是一所大莊院,一周遭都是土牆,牆外卻有二三百株大柳樹。


    當時王教頭來到莊前,敲門多時,隻見一個莊客出來。


    王進放下擔兒,與他施禮。


    莊客道:“來俺莊上有甚事?”


    王進答道:“實不相瞞,小人母子二人貪行了些路程,錯過了宿店,來到這裏,前不巴村,後不巴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明日早行,依例拜納房金。萬望周全方便!”


    莊客答道:“既是如此,且等一等,待我去問莊主太公。肯時但歇不妨。”


    王進又道:“大哥方便。”


    莊客入去多時,出來說道:“莊主太公教你兩個入來。”


    王進請娘下了馬。


    王進挑著擔兒,就牽了馬,隨莊客到裏麵打麥場上,歇下擔兒,把馬拴在柳樹上。


    母子二人,直到草堂上來見太公。


    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須發皆白,頭戴遮塵暖帽,身穿直縫寬衫,腰係皂絲條,足穿熟皮靴。


    王進見了便拜。


    太公連忙道:“客人休拜。你們是行路的人,辛苦風霜,且坐一坐。”


    王進子母二敘禮罷,都坐定。


    太公問道:“你們是那裏來的?如何昏晚到此?”


    王進答道:“小人姓張,原是京師人。因為消折了本錢,無可營用,要去延安府投奔親眷。不想今日路上貪行了程途,錯過了宿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來日早行,房金依例拜納。”


    太公道:“不妨。如今世上人那個頂著房屋走哩。你母子二位敢未打火?”


    --叫莊客,--“安排飯來。”


    沒多時,就廳上放開條桌子。


    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先燙酒來篩下。


    太公道:“村落中無甚相待,休得見怪。”


    王進起身謝道:“小人母子無故相擾,此恩難報。”


    太公道:“休這般說,且請吃酒。”


    一麵勸了五七杯酒,搬出飯來,二人吃了,收拾碗碟,太公起身引王進母子到客房裏安歇。


    王進告道:“小人母親騎的頭口,相煩寄養,草料望乞應付,一並拜酬。”


    太公道:“這個不妨。我家也有頭口騾馬,教莊客牽出後槽,一發喂養。”


    王進謝了,挑那擔兒到客房裏來。


    莊客點上燈火,一麵提湯來洗了腳。


    太公自迴裏麵去了。


    王進母子二人謝了莊客,掩上房門,收拾歇息。


    次日,睡到天曉,不見起來。


    莊主太公來到客房前過,聽得王進老母在房裏聲喚。


    太公問道:“客官,天曉好起了?”


    王進聽得,慌忙出房來見太公,施禮說道:“小人起多時了。夜來多多攪擾,甚是不當。”


    太公問道:“誰人如此聲喚?”


    王進道:“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


    太公道:“即然如此,客人休要煩惱,教你老母且在老夫莊上住幾日。我有個醫心痛的方,叫莊客去縣裏撮藥來與你老母親吃。教他放心慢慢地將息。”


    王進謝了。


    卑休絮繁。


    自此,王進母子二人在太公莊上。


    服藥,住了五七日。


    覺道母親病奔痊了,王進收拾要行。


    當日因來後槽看馬,隻見空地上一個後生脫著,刺著一身青龍,銀盤也似一個麵皮,約有十八九歲,拿條棒在那裏使。


    王進看了半晌,不覺失口道:“這棒也使得好了,隻是有破綻,嬴不得真好漢。”


    那後生聽了大怒,喝道:“你是甚麽人,敢來笑話我的本事!俺經了七八個有名的師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叉一叉麽?”


    說猶未了,太公到來喝那後生:“不得無禮!”


    那後生道:“叵耐這廝笑話我的棒法!”


    太公道:“客人莫不會使槍棒?”


    王進道:“頗曉得些。敢問長上,這後生是宅上何人?”


    太公道:“是老漢的兒子。”


    王進道:“既然是宅內小官人,若愛學時,小人點撥他端正,如何?”


    太公道:“恁地時十分好。”


    便教那後生:“來拜師父。”


    那後生那裏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聽這廝胡說!若吃他嬴得我這條棒時,我便拜他為師!”


    王進道:“小官人若是不當真時,較量一棒耍子。”


    那後生就空地當中把一條棒使得風車兒似轉,向王進道:“你來!你來!怕你不算好漢!”


    王進隻是笑,不肯動手。


    太公道:“客官,既是肯教小頑時,使一棒,何妨?”


    王進笑道:“恐衝撞了令郎時,須不好看。”


    太公道:“這個不妨;若是打折了手腳,亦是他自作自受。”


    王進道:“怒無禮。”


    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棒在手裏,來到空地上使個旗鼓。


    那後生看了一看,拿條棒滾將入來,逕奔王進。


    王進托地拖了棒便走。


    那後生輪著棒又趕入來。


    王進迴身把棒望空地裏劈將下來。


    那後生見棒劈來,用棒來隔。


    王進卻不打下來,對棒一掣,卻望後生懷裏直搠將來,隻一繳。


    那後生的棒丟在一邊,撲地望後倒了。


    王進連忙撇了棒,向前扶住,道:“休怪,休怪。”


    那後生爬將起來,便去傍邊掇條凳子納王進坐,便拜道:“我枉自經了許多師家,原來不直半分!師父,沒奈何,隻得請教!”


    王進道:“我母子二人連日在此攪擾宅上,無恩可報,當以效力。”


    太公大喜,教那後生穿了衣裳,一同來後堂坐下;叫莊客殺一個羊,安排了酒食果品之類,就請王進的母親一同赴席。


    四個人坐定,一麵把盞。


    太公起身勸了一杯酒,說道:“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王進笑道:“好不廝欺,俏不廝瞞。小人不姓張,俺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便是。這槍棒終日摶弄。為因新任一個高太尉,原被先父打翻,今做殿帥府太尉,懷挾舊仇,要奈何王進,小人不合屬他所管,和他爭不得,隻得母子二人逃上延安府去投托老種經略相公勾當。不想來到這裏,得遇長上父子二位如此看待;又蒙救了老母病奔,連日管顧,甚是不當。既然令郎肯學時,小人一力奉教。隻是令郎學的都是花棒,隻好看,上陣無用。小人從新點撥他。”


    太公見說了,便道:“我兒,可知輸了?快來再拜師父。”


    那後生又拜了王進。


    太公道:“教頭在上∶老漢祖居在這華陰縣界,前麵便是少華山。這村便喚做史家村,村中總有三四百家都姓史。老漢的兒子從小不務農業,隻愛刺槍使棒;母親說他不得,一氣死了。老漢隻得隨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錢財投師父教他;又請高手匠人與他剌了這身花繡,肩胸膛,總有九條龍。滿縣人口順,都叫他做九紋龍史進。教頭今日既到這裏,一發成全了他亦好。老漢自當重重酬謝。”王進大喜道:“太公放心;既然如此說時,小人一發教了令郎方去。”


    自當日為始,吃了酒食,留住王教頭母子二人在莊上。


    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


    史太公自去華陰縣中承當裏正,不在話下。


    不覺荏苒光陰,早過半年之上。


    史進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扒,...一一學得精熟。


    多得王進盡心指教,點撥得件件都有奧妙。


    王進見他學得精熟了,自思在此雖好,隻是不了;一日,想起來,相辭要上延安府去。


    史進那裏肯放,說道:“師父隻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你母子二人以終天年,多少是好。”


    王進道:“賢弟,多蒙仔好心,在此十之好;隻恐高太尉追捕到來,負累了你,不當穩便;以此兩難。我一心要去延安府投著在老種經略處勾當。那裏是鎮守邊庭,用人之際,足可安身立命。”


    史進並太公苦留不住,隻得安排一個席筵送行,托出一盤--兩個段子,一百兩花銀--謝師。


    史進收拾了擔兒.備了馬,母子二人相辭史太公。


    王進請娘乘了馬,望延安府路途進發。


    史進叫莊客挑了擔兒,親送十裏之程,心中難舍。


    史進當時拜別了師父,灑淚分手,和莊客自迴。


    王教頭依舊自挑了擔兒,跟著馬,母子二人自取關西路上去了。


    卑中不說王進去投軍役。


    隻說史進迴到莊上,每日隻是打熬氣力;亦且壯年,又沒老小,半夜三更起來演習武藝,白日裏隻在莊射弓走馬。


    不到半載之間,史進父親--太公--染病奔證,數日不起。


    史進使人遠近請醫士看治,不能痊可。


    嗚唿哀哉,太公歿了。


    史進一麵備棺槨盛殮,請僧修設好事,追齋理七,拔太公;又請道士建立齋醮,超度升天,整做了十數壇好事功果道場,選了吉日良時,出喪安葬,滿y中t四百史家莊戶都來送喪掛孝,埋殯在村西山上祖墳內了。


    史進進家自此無人管業。


    史進又不肯務農,隻要尋人使家生,較量槍棒。


    自史太公死後,又早過了三四個月日。


    時當六月中旬,炎天正熱,那一日,史進無可消遣,提個交床坐在打麥場柳陰樹下乘涼。


    對麵鬆林透過風來,史進喝采道:“好涼風!”


    正乘涼哩,隻見一個人探頭探腦在那裏張望。


    史進喝道:“作怪!誰在那裏張俺莊上?”


    史進跳起身來,轉過樹背後,打一看時,認得是獵戶兔李吉。


    史進喝道:“李吉,張我莊內做甚麽?莫不是來相腳頭!”


    李吉向前聲諾道:“大郎,小人要尋莊上矮邱乙郎吃碗酒,因見大郎在此乘涼,不敢過來衝撞。”


    史進道:“我且問你∶往常時你隻是擔些野味來我莊上賣,我又不曾虧了你,如何一向不將來賣與我?敢是欺負我沒錢?”


    李吉答道:“小人怎敢;一向沒有野味,以此不敢來。”


    史進道:“胡說!偌大一個少華山,恁地廣闊,不信沒有個獐兒,兔兒?”


    李吉道:“大郎原來不知。如今山上添了一夥強人,紮下一個山寨,聚集著五七百個小嘍羅,有百十匹好馬。為頭那個大王喚作“神機軍師”朱武,第二個喚做“跳澗虎”陳達,第三個喚做“白花蛇”楊春∶這三個為頭打家劫舍。華陰縣裏禁他不得,出三千貫賞錢,召人拿他。誰敢上去拿他?因此上,小人們不敢上山打捕野味,那討來賣!”


    史進道:“我也聽得說有強人。不想那廝們如此大弄。必然要惱人。李吉,你今後有野味時尋些來。”


    李苦唱個喏自去了。


    史進歸到廳前,尋思“這廝們大弄,必要來薅惱村坊。既然如此...”便叫莊客揀兩頭肥水牛來殺了,莊內自有造下的好酒,先燒了一陌“順溜紙,”便叫莊客去請這當村裏三四百史家村戶都到家中草堂上序齒坐下,教莊客一麵把盞勸酒。史進對眾人說道:“我聽得少華山上有三個強人,聚集著五七百小嘍羅打家劫舍。這廝們既然大弄,必然早晚要來俺村中羅噪。我今特請你眾人來商議。倘若那廝們來時,各家準備。我莊上打起梆子,你眾人可各執槍棒前來救應;你各家有事,亦是如此。遞相救護,共保村坊。如果強人自來,都是我來理會。”


    眾人道:“我等村農隻靠大郎做主,梆子響時,誰敢不來。”


    當晚眾人謝酒,各自分散迴家,準備器械。


    自此,史進修整門戶牆垣,安排莊院,設立幾處梆子,拴束衣甲,整頻刀馬,防賊寇,不在話下。


    且說少華山寨中三個頭領坐定商議∶為頭的神機軍師朱武,那人原是定遠人氏,能使兩口雙刀,雖無十分本事。


    郤精通陣法,廣有謀略;第二個好漢,姓陳,名達,原是鄴城人氏,使一條出白點鋼槍;第三個好漢,姓楊,名春,蒲州解良縣人氏,使一口大杆刀。


    當日朱武郤與陳達,楊春說道:“如今我聽知華陰縣裏出三千賞錢,召人捉我們,誠恐來時要與他廝殺。隻是山寨錢糧欠少,如何不去劫擄些來,以供山寨之用?聚積些糧食在寨裏,防備官軍來時,好和他打熬。”


    跳澗虎陳達道:“說得是。如今便去華陰縣裏先問他借糧,看他如何。”


    白花蛇楊春道:“不要華陰縣去;隻去蒲城縣,萬無一失。”


    陳達道:“蒲城縣人戶稀少,錢糧不多,不如隻打華陰縣;裏人民豐富,錢糧廣有。”


    楊春道:“哥哥不知。若是打華陰縣時,須從史家村過。那個九紋龍史進是個大蟲,不可去撩撥他。他如何肯放我們過去?”


    陳達道:“兄弟懦弱!一個村坊,過去不得,怎地敢抵敵官軍?”


    楊春道:“哥哥,不可小了他!那人端的了得!”


    朱武道:“我也曾聞他十分英雄,說這人真有本事。兄弟,休去罷。”


    陳達叫將起來,說道:“你兩個閉了烏嘴!“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他隻是一個人,須不三頭六臂?我不信!”喝叫小嘍羅:“快備我的馬來!如今便先去打史家莊,後取豹陰縣!”


    朱武、楊春再三諫勸。


    陳達那裏肯聽,隨即披掛上馬,點了一百四五十小嘍羅,鳴鑼擂鼓,下山望史家村去了。


    且說史進正在莊前整製刀馬,隻見莊客報知此事。


    史聽得,就莊上敲起梆子來。


    那莊前,莊後,莊東,莊西,三四百家莊戶,聽得梆子響,都拖槍曳棒,聚起三四百人,一齊都到史家莊上。


    看了史進,頭戴一字巾,身披朱紅甲;上穿青錦襖,下著抹綠靴;腰係皮搭,前後鐵掩心;一張弓,一壺箭,手裏拿一把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


    莊客牽過那匹火炭赤馬。


    史進上了馬,綽了刀,前麵擺著三四十壯健的莊客,後麵列著八九十村蠢的鄉夫及史家莊戶,都跟在後頭,一齊呐喊,直到村北路口。


    那少華山陳達引了人馬飛奔到山坡下,將小嘍羅擺開。


    史進看時,見陳達頭戴幹紅凹麵巾,身披裏金生鐵甲;上穿一領紅衲襖,腳穿一對吊墩靴;腰係七尺攢線搭;坐騎一匹高頭白馬;手中橫著丈八點鋼矛。


    小嘍羅趁勢便呐喊。


    二員將就馬上相見。


    陳達在馬上看著史進,欠身施禮。


    史進喝道:“汝等殺人放火,打家劫舍,犯著彌天大罪,都是該死的人!你也須有耳朵!懊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


    陳達在馬上答道:“俺山寨裏欠少些糧,欲往華陰縣借糧;經由貴莊,假一條路,並不敢動一根草。可放我們過去,迴來自當拜謝。”


    史進道:“胡說!俺家現當裏正,正要拿你這夥賊;今日倒來經由我村中過卻不拿你,倒放你過去,本縣知道,須連累於我。”


    陳達道:““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相煩借一條路。”


    史進道:“甚麽閑話!我便肯時,有一個不肯!你問得他肯便去!”


    陳達道:“好漢,叫我問誰?”


    史進道:“你問得我手裏這口刀肯,便放你去!”


    陳達大怒道:“趕人不要趕上!休得要逞精神!”


    史進也怒,輪手中刀,驟坐下馬,來戰陳達。


    陳達也拍馬挺槍來迎史進。


    兩個交馬,鬥了多時,史進賣個破綻,讓陳達把槍望心窩裏搠來;史進卻把腰閃,陳達和槍擷入懷裏來;史進輕舒猿臂,款扭狼腰,隻一挾,把陳達輕輕摘離了嵌花鞍,款款揪住了線搭,隻一丟,丟落地,那匹戰馬撥風也似去了。


    史進叫莊客把陳達綁了。


    眾人把小嘍羅一趕都走了。


    史進迴到莊上,把陳達綁在庭心內柱上,等待一發拿了那賊首,一並解官請賞;且把酒來賞了眾人,教且權散。


    眾人喝采:“不枉了史大郎如此豪傑!”


    休說眾人歡喜飲酒。


    卻說朱武、楊春,兩個正在寨裏猜疑,捉摸不定,且教小嘍羅再去探聽消息。隻見迴去的人牽著空馬,奔到山前,隻叫道:“苦也!陳家哥哥不聽二位哥哥所說,送了性命!”


    朱武問其緣故。


    小嘍羅備說交鋒一節,“怎當史進英雄!”


    朱武道:“我的言語不聽,果有此禍!”


    楊春道:“我們盡數都去與他死並,如何?”


    朱武道:“亦是不可;他尚自輸了,你如何並得他過?我有一條苦計,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


    楊春問道:“如何苦計?”


    朱武附耳低言說道:“隻除恁地,...”楊春道:“好計!我和你便去!事不宜遲!”


    再說史進正在莊上忿怒未消,隻見莊客飛報道:“山寨裏朱武,楊春自來了。”


    史進道:“這廝合休!我教他兩個一發解官!快牽過馬來!”


    一麵打起梆子。


    眾人早都到來。


    史進上了馬,正待出莊門,隻見朱武、楊春,步行已到莊前,兩個雙雙跪下,擎著四行眼淚。


    史進下馬來喝道:“你兩個跪下如何說?”


    朱武哭道:“小人等三個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當初發願道:“不求同日生,隻願同日死。”


    雖不及關,張,劉備的義氣,其心則同。


    今日小弟陳達不聽好言,誤犯虎威,已被英雄擒捉在貴莊,無計懇求,今來逕就死。


    望英雄將我三人一發解官請賞,誓不皺眉。


    我等就英雄手內請死,並無怨心!”


    史進聽了,尋思道:“他們直恁義氣!我若拿他去解官請賞時,反教天下好漢們恥笑我不英雄。自古道:“大蟲不吃伏肉。”


    ”史進道:“你兩個且跟我進來。”


    朱武、楊春,並無懼怯,隨了史進,直到後廳前跪下,又教史進綁縛。


    史進三四五次叫起來。


    他兩個那裏肯起來。


    “惺惺惜惺惺,好漢識好漢。”


    史進道:“你們既然如此義氣深重,我若送了你們,不是好漢。我放陳達還你,如何?”


    朱武道:“休得連累了英雄,不當穩便,寧可把我們解官請賞。”


    史進道:“如何使得。你肯吃我酒食麽?”


    朱武道:“一死尚然不懼,何況酒肉乎!”


    當時史進大喜,解放陳達,就後廳上座置酒設席管待三人。


    朱武,楊春,陳達,拜謝大恩。


    酒至數杯,少添春色。


    酒罷,三人謝了史進,迴山去了。


    史進送出莊門,自迴莊上。


    卻說朱武等三人歸到寨中坐下,朱武道:“我們非這條苦計,怎得性命在此?雖然救了一人,卻也難得史大郎為義氣上放了我們。過幾日備些禮物送去,謝他救命之恩。”


    卑休絮繁,過了十數日,朱武等三人收拾得三十兩蒜條金,使兩個小嘍羅送去史家莊上,當夜敲門。


    莊客報知,史進火急披衣,來到莊前,問小嘍羅:“有甚話說?”


    小嘍羅道:“三個頭領再三拜覆∶特使進獻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取出金子遞與。


    史進初時推卻,次後尋思道:“既然好意送來,受之為當。”


    叫莊客置酒管待小校吃了半夜酒,把些零碎銀兩賞了小校迴山。


    又過半月餘,朱武等三人在寨中商議擄掠得好大珠子,又使小嘍羅連夜送來莊上。


    史進受了,不在話下。


    又過了半月,史進尋思道:“也難得這三個敬重我,我也備些禮物迴奉他。”次日,叫莊客尋個裁縫,自去縣裏買了三疋紅綿,裁成三領錦襖子;又揀肥羊煮了三個,將大盒子盛了,委兩個莊客送去。


    史進莊上有個為頭的莊客王四,此人頗能答應官府,口舌利便,滿莊人都叫他做“賽伯當”史進教他一個得力的莊客,挑了盒擔,直送到山下。


    小嘍羅問了備細,引到山寨裏見了朱武等。


    三個頭領大喜,受了錦襖子並肥羊酒禮,把十兩銀子賞了莊客,每人吃了十數碗酒,下山同歸莊內,見了史進,說道:“山上頭領多多上覆”。


    史進自此常常與朱武等三人往來。


    不時間,隻是王四去山寨裏送物事,不隻一日。


    寨裏頭領也頻頻地使人送金銀來與史進。


    荏苒光陰,時遇八月中秋到來。


    史進要和三人說話,約至十五夜來莊上賞月飲酒,先使莊客王四帶一封請書直至少華山上請朱武,陳達,楊春,來莊上赴席。


    王四馳書逕到山寨裏,見了三位頭領,下了來書。


    朱武看了大喜。


    三個應允,隨即寫封迴書,賞了王四五兩銀子,吃了十來碗酒。


    王四下得山來,正撞著時常送物事來的小嘍羅,一把抱住,那裏肯放,又拖去山路邊村酒店裏吃了十數碗酒。


    王四相別了迴莊,一麵走著,被山風一吹,酒卻湧上來,踉踉蹌蹌,一步一顛;走不得十裏之路,見座林子,奔到裏麵,望著那綠茸茸莎草地上撲地倒了。


    原來兔李吉正在那坡下張兔兒,認得是史家莊上王四,趕入林子裏來扶他,那裏扶得動,隻見王四搭裏出銀子來。


    李吉尋思道:“這廝醉了,...那裏討得許多?...何不拿他些?”


    也是天罡星合當聚會,自是生出機會來∶李吉解那搭,望地下隻一抖,那封迴書和銀子都抖出來。


    李吉拿起,頗識幾字;將書拆開看時,見麵寫著少華山朱武,陳達,楊春;中間多有兼文武的言語,卻不識得,隻認得三個字。


    李吉道:“我做獵戶,幾時能彀發跡?算命道我今年有大財,卻在這裏!豹陰縣裏現出三千貫賞錢捕捉他三個賊人。叵耐史進那廝,前日我去他莊上尋矮邱乙郎,他道我來相腳頭屣盤,--你原來倒和賊人來往!”


    銀子並書都拿去了,華陰縣裏來出首。


    卻說莊客王四一覺直睡到二更方醒,覺得看見月光微微照在身上,吃了一驚,跳將起來,卻見四邊都是鬆樹;便去腰裏摸時,搭和書都不見了;四下裏尋時,隻見空搭在莎草上。


    王四隻管叫苦,尋思道:“銀子不打緊,這封迴書卻怎生得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頭一縱,計上心來,自道:“若迴去莊上說脫了迴書,大郎必然焦躁,定是趕我出來;不如隻說不曾有迴書,那裏查照?”


    計較定了,飛也似取路歸來莊上,卻好五更天氣。


    史進見王四迴來,問道:“你緣何方才歸來?”


    王四道:“托主人福蔭,寨中三個頭領都不肯放,留住王四吃了半夜乃,因此迴來遲了。”


    史進又問:“曾有迴書麽?”


    王四道:“三個頭領要寫迴書,卻是小人道∶“三位頭領既然準時赴席,何必迴書?小人又有杯酒,路上恐有些失支脫節,不是耍處。””史進聽了大喜,說道:“不枉了諸人叫你“賽伯當!”真個了得!”


    王四應道:“小人怎敢差遲,路上不曾住腳,一直奔迴莊上。”


    史進道:“既然如此,教人去縣裏買些果品案酒伺候。”


    不覺中秋節至。


    是日晴明得好。


    史進當日分付家中莊客宰了一腔大羊,殺了百十個雞鵝,準備下酒食筵宴。


    看看天色晚來,少華山上朱武,陳達,楊春,三個頭領分付小嘍羅看守寨柵,隻帶三五個做伴,將了樸刀,各跨口腰刀,不騎鞍馬,步行下山,逕來到史家莊上。


    史進接著,各敘禮罷,請入後園。


    莊內己安排下筵宴。


    史進請三位頭領上坐,史進對席相陪,便叫莊客把前後莊門拴了,一麵飲酒。莊內莊客輪流把盞,一邊割羊勸酒。


    酒至數杯,卻早東邊推起那輪明月。


    史進和三個頭領敘說舊話新言。


    隻聽得牆外一聲喊起,火把亂明。


    史進大驚,跳起身來道:“三位賢友且坐,待我去看!”


    叭叫莊客:“不要開門!”


    掇條梯子上牆打一看時,隻見是華陰縣尉在馬上,引著兩個都頭,帶著三四百士兵,圍住莊院。


    史進及三個頭領隻管叫苦。


    外麵火光中照見鋼叉,樸刀,五股寸,留客住,擺得似麻林一般。


    兩個都頭口裏叫道:“不要走了強賊!”


    不是這夥人來捉史並三個頭領,怎地教史進先殺了一二個人,結識了十數個好漢?直教∶蘆花深處屯兵士,荷葉陰中治戰船。


    畢竟史進與三個頭領怎地脫身,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施耐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施耐庵並收藏水滸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