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看了相冊裏這些泛黃的老照片之後,王宇才知道,原來那個繈褓之中的小嬰兒,是一個女孩。


    其中一張照片,右下角的時間水印,顯示的是1965年。


    這個時候小女孩大約5,6歲了,她穿著一身白裙子,坐在院子外邊的木馬上,笑得很開心。


    自1965年之後,就再也沒有照片了。


    因為就是在這年的深秋十月,全國爆發了一場持續十年的文化浩劫。


    在那十年裏,想拍攝照片?這可是資本主義糜爛的生活方式!


    看著照片上坐在木馬上的小女孩兒,王宇猛然想起,這不就是剛剛在院子外邊看見的那個一閃而過的鬼魂嗎?


    “不對啊!”


    王宇這才意識到,自己剛剛在外頭看見的是對雙胞胎,為什麽這些所有照片上,就隻有一個女孩?


    “這對夫婦從始至終如果隻有一個孩子,那自己剛剛看見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在玩耍,算怎麽迴事?真是讓人費解啊……”


    合上了相冊,王宇繼續看其他的房間。


    一樓除了客廳之外,還有廚房、餐廳、倉庫,還有一條漆黑的走廊。


    王宇站在走廊口,手電筒的光照射進去,依稀可以看見盡頭是一扇藍色的雙拉門。


    “門後邊會是什麽呢?”


    王宇懷著強烈的好奇心,覺著手電筒,走進了這條悠長的巷道。


    噠噠噠!


    安靜的屋子裏,隻有他的腳步聲在迴響。


    終於來到了門前,這是兩扇雙拉的藍色鋁合金門,被鐵鏈纏了幾圈給鎖起來了。


    原本在門上,是有兩個小窗的,但是此時小窗的玻璃已經碎光沒有了。


    王宇用手電筒照過去,才發現門後原來是一個院子。


    原來這座小洋樓不僅有一個前院,還有一個後院。


    而且後院的麵積要比前院大得多,王宇的手電筒照過去,都沒有看見圍欄邊界,隻看見滿地人那麽高的雜草,還有一口水井。


    這樣一來,王宇也就沒有強行弄開門,而是折返從樓梯上了二樓。


    二樓的幾個房間門都是關著的。


    王宇開了第一扇門,這裏邊的床、桌子都已經塌了,但是那個書架卻保存得很完好,裏邊整整齊齊的放著很多書籍。


    推開書架滿是灰塵的書架門,王宇抽出這些書籍,這才發現都是教科書,從小學一直到高中都有。


    書本上都用娟秀的字體,寫著同一個名字,段晴。


    “段晴,是女孩名,難道就是全家福大照片上那個小嬰兒?”


    王宇把書放迴櫃子裏,然後在房間裏轉了一圈沒什麽其他的收獲之後,就離開了房間,去開下一個房間的門。


    這個房間的門是鎖死的,於是他暫時跳過,去開對麵第三個房間的門。


    門開了,王宇的手電筒朝裏邊掃了一圈,發現是一個書房。


    因為這個房間沒有床,隻有一張巨大的書桌,還有很多書架。


    “不愧是知識分子,這裏邊的藏書,都快要趕上一個書店了。”


    王宇走進了書房,跟著書架轉了一圈,發現這些書都是和生物有關的專業書籍,不是普通人為了裝文化人擺的全套四書五經和二十四史。


    “這棟屋子的男人,該不會是一個科學家吧?”


    王宇心裏這麽隨便一想,沒想到真就猜中了。


    書桌上擺著一張黑白膠片照片,橫幅的標題是“1950年天羅泊科學考察隊全體成員”。


    王宇一眼就認出了照片上的那個戴眼鏡的男子,正是這棟小洋樓的男主人。


    這張照片拍攝於新華夏成立的第二年1950年,而樓下的黑白全家福照拍攝於1960年,剛好相距了10年。


    因此這張照片上的男主人,顯得年輕了很多。


    王宇雖然地理知識不咋樣,但是天羅泊這個地名還是很熟悉的,這是我們藏地高原上的一個湖泊,因為傳說有水怪而舉世聞名,雖然至今這個傳聞也沒有得到證實,反而是諸多流傳以廣的所謂湖怪照片,被逐漸證實為偽造的贗品。


    “我們國家才剛剛成立的第二年,就往天羅泊派出了一個科考隊,難道是為了研究湖怪的?”


    王宇覺得沒準這真的有可能,畢竟屋主是搞生物研究的。


    他繼續翻箱倒櫃的尋找。


    這一次直播任務,就是解密這棟兇宅的秘密,他現在完全沒有半點頭緒,當然隻能依靠雙手到處翻找。


    他找到了很多印有絕密的字樣的文件袋,上邊寫著某某實驗成果數據,不過袋子都已經空掉了,裏頭的數據不知所蹤。


    不知道是1965年文化浩劫來臨之際,這位科學家主動銷毀了,還是被其他人給銷毀了。


    王宇更傾向於前者,因為這書房裏很有很多學術著作,不少是西方譯本,但至今都保存下來了,說明這棟深山小屋,並沒有遭受太多浩劫的衝擊。


    “這是……檔案!”


    王宇很興奮,竟然找到了屋主,這位科學家的個人檔案!


    屋主叫做段啟明,出生於1920年,成分是貧下中農。


    1938-1940年,18歲的段啟明,在民國的京華大學堂學習,專攻生物學技術。


    1944-1949年,年僅24歲的段啟明,就成為了京華大學堂的教授。


    1950-1958年,新華夏成立後的第二年,時年30歲的段啟明參加了天羅泊科考,深入藏地整整八年。


    1960年以後,時年40歲的段啟明,來到了京陽蘊縣東河鄉菌子彎。


    這份檔案,是屋主段啟明的個人職業經曆,並沒有顯示他的個人生活經曆,比如家庭婚姻子女狀況等。


    旁邊還有另外一份檔案,是屋子女主人的,不過這一份和段啟明相比較起來,就顯得簡略了許多。


    她陳安婷,生於1942年,檔案上正式的職務是段啟明的助手。


    看完這張檔案,王宇心裏還是非常佩服段啟明這個人的。


    當然不是說他能夠泡到比自己年紀小22歲的18歲小姑娘,而是因為他寒門出身,竟然能夠有如此成就,已經非常的不容易了。


    為什麽1960年的時候,40歲的段啟明,會帶著18歲嬌妻陳安婷,還有剛剛出生的女兒段晴,一家三口來到深山當中的菌子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王宇心中最初的這個疑問,此時心裏已經有了答案。


    翻出來的那些空蕩蕩的絕密資料數據袋子顯示,他是在這個地方做某種科學實驗,到深山裏來做科學實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王宇現在心裏新的疑問是,段啟明到底來菌子彎做什麽科學實驗?而最後,究竟又發生了什麽事情,讓他們一家三口,命喪菌子彎,從而使得了這棟屋子,成了令附近鄉民恐懼的兇宅?


    這個疑問,王宇一時找不到答案。


    他退出了書房,重新迴到那扇鎖著的房門前。


    “為什麽二樓的三個房間,就這個房間上了鎖呢?這裏麵到底有什麽?”


    懷著強烈的好奇,王宇強行破開了門。


    頓時一股寒氣撲麵而來。


    手電筒照進去,王宇發現這是一間臥室,麵積比旁邊段晴的大很多,看樣子應該是男女主人段啟明和陳安婷的主臥室。


    “奇怪,這間主臥怎麽這麽陰冷?”


    王宇走進裏邊,感覺屋裏的溫度有些不正常的低。


    突然間!他皺起了眉頭,按理說熱氣上浮冷氣下沉,怎麽這房間的寒氣,好像是從天花板上滲下來的?


    他猛地抬起頭,手電筒的光打在天花板上,發現頭頂上赫然掛著三具幹屍!


    這三具幹屍被從天花板上伸出來的麻繩套著脖子,布滿了灰白色的塵埃還有蛛網,就靜靜的被吊在那裏,像是低著頭,垂著雙手,懸空站著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午夜直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如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如雨並收藏午夜直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