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泰山之戰爆,徐州牧陶謙聯合泰山賊闕宣聚兵數萬,攻伐泰山郡,以報積年之仇;另一邊他又遣暗兵擒拿曹操的父、弟,曹嵩、曹德,欲使兗州方麵投鼠忌器。????? ¤
然而事有不諧,在擒拿曹嵩父子的過程中,曹嵩意外身死,“驚慌失措”的張闓殺曹德而逃,不知所蹤。而泰山郡太守應劭則自覺有負曹操所托,深恐其責罰報複,忙棄泰山郡,攜兵北投袁紹。
陶謙見弄巧成拙,遂稱自己此舉本是好意,遣部將張闓北上泰山是為了護送曹嵩一家西還兗州。
隻是沒有料到黃巾出身的張闓會見財起意,殺了曹嵩一家,逃之夭夭。
陶謙事後補救,一方麵下令追捕張闓,一方麵以追剿境內反賊闕宣的名義大肆攻略泰山諸縣。
此時泰山一郡群龍無,有沒有足夠的兵力守禦,短短幾天的功夫,陶、宣二人就拿下了泰山大部。
於此同時,領兵鎮守兗州東部的折衝校尉夏侯惇,已經得知了泰山郡內的消息,來不及請示曹操,便親率萬餘青州軍南擊陶謙,誓一定要將來敵全部消滅在兗州境內。
這一天,泰山郡華縣以北的原野上,一支數千人規模的曹軍隊伍驅趕著成千上萬的“陷陣兵”在曠野裏奔跑,所謂的陷陣兵,並不是正式的士兵或是軍中的俘虜及牢中罪犯,而是夏侯惇一路南下,是從泰山郡北部各地抓來的老少民丁,約有五六千人。
這些民丁沒有穿盔甲,手中隻是拿著破刀爛劍和鋤頭木棒等等各式各樣“武器”,不少人還是赤手空拳,不著上身,光著雙足。
整支隊伍混亂不堪,在曹兵的驅趕下,漫無目標的奔跑著。
不斷有騎兵從隊伍旁邊疾衝而過,看見稍有跑慢者,皮鞭便劈頭抽下,大聲吼叫,驅使著民丁們快前進。
在極度疲憊中,不斷有人栽倒在地,但這些黃巾出身的青州軍曹毫不憐惜,生性殘暴的他們舉起長矛,狠狠將這些落伍者刺死在地。
“快跑!膽敢裝死,立殺無赦!”
慘叫聲在原野裏此起彼伏,令每個“陷陣兵”的心中恐懼萬分,拚命向南奔跑。 §§◎
就在這時,前方忽然騷亂起來,有人大喊大叫,“前方有軍隊,是泰山賊!”
擔任斥候屯長的於禁也看見了,前方一裏之外,驀然間出現了密密麻麻的軍隊,有將近一萬人,刀槍如林,旌旗如雲,似乎已經等候多時。
一杆畫著巍巍大山的大旗之下,排列著殺氣騰騰賊兵,隊伍層層排列,前麵上千人是弓弩手。
泰山郡內能讓小兒止哭的泰山賊兵就在前麵列陣以待,將本地出身的“陷陣兵”們嚇得魂飛魄散,恐懼得大喊大叫,調頭便向迴跑。
夏侯惇見之冷哼一聲,一揮手,“咚!”“咚!”“咚!”的戰鼓聲震天動地般的響徹了起來。
接著就有數千青州兵強行驅趕“陷陣兵”們上前殺敵陷陣,這時他們不再用皮鞭驅趕,改用刀劈矛刺,將一群群企圖逃跑的陷陣兵殺死當場。
前方是威名赫赫的泰山賊,而後麵卻是殘暴不仁的青州兵,數千膽戰心驚的民丁進退不得,呆滯的雙目中滿是絕望。
但是殘暴的青州兵可不在乎這些,他們像屠殺牛羊一般將想要逃亡的民丁們刺翻在地。
砍掉的人頭,堆積的屍體,濺起的血光,死前的哀嚎,刺激得這群無助的民丁青筋暴露,雙目赤紅。
在死神的逼迫下,他們最終還是向泰山賊拚死衝去,用屍體為青州兵們趟出一天血路來。
前方的軍隊是泰山賊的主力,一共八千多人,由泰山賊將王奎率領,他奉闕宣之命,出城阻攔曹軍,為得就是防止曹軍攜裹者民眾攻城,打擊守軍的抵抗意誌。
“王將軍,都是父老鄉親,真的要殺死他們嗎?”一名副將皺眉問道。
“不殺死他們,到時候華縣的守兵們受他們影響,導致城破,死的就是我等的親眷了!殺與不殺,還有什麽好選擇的嗎?”
王奎冷笑一聲,厲聲高喊,“弓箭準備!”
上千把弓箭刷地舉起,冰冷的箭頭對準了鋪天蓋地衝來的陷陣兵。
“射擊!”
主將的一聲令下,泰山賊亂箭齊,密集的箭矢如蝗蟲迎麵撲來,霎時間慘叫聲響成一片,大片大片“陷陣兵”被射翻,他們身上沒有皮甲,根本抵擋不住敵軍的弓箭。
數千民丁亂成一團,哭聲震天,他們已無路可逃,四周曹軍逼迫他們衝鋒,稍有後退,便毫不留情殺戮。
眼看用來陷陣的“陷陣兵”們死傷大半,卻沒有起到什麽作用,新投入夏侯惇帳下的都伯於禁,不由得的焦急起來。
他頻頻迴,朝著後方的大纛望去,等待著校尉的下一步命令。
就在此時,他忽然感到了什麽,似乎是大地在顫抖。
他霍地抬頭望去,眼睛緊緊盯住遠方,隻見西方灰蒙蒙一片,渾塵彌漫,遮天蔽日,一支龐大的騎兵出現在了塵霧的盡頭,後麵是無邊無際的步兵。
“是校尉先前分出的偏師!”於禁見之大喜。
“是敵軍的伏兵!”王奎瞬間臉色大變,神色異常凝重了起來。
很快,大地更加劇烈地顫抖起來,悶雷般的馬蹄聲在西北方響起,黑壓壓的騎兵普天蓋地殺來,左右受敵的泰山賊兵們驚恐地大喊起來,“是敵軍的騎兵!”
此時,數千用來陷陣的民丁已經死傷過半,泰山賊兵們的任務已完成,曹軍已失去了這群攻城的炮灰。於是王奎連忙指令左軍上前結陣,分出去抵禦殺來的騎兵。
王奎當然不會管左軍的死活,在將右軍分出去砍殺前方的民丁之後,趁著曹軍被己軍纏住的工夫,王泰急聲高唿,“中軍集合,按照原計劃撤退!”
中軍全是泰山賊眾的老弟兄,打仗時的戰鬥力如何,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逃跑的能力絕對是令曹軍望塵莫及。
隻見在丟下了五千軍隊阻攔曹軍追擊之後,三千泰山賊骨幹如風一般逃進東南方的群山密林當中,沿著事先安排好的密道,逃之夭夭。
夏侯惇時時刻刻都在注意著賊軍的動向,很快他就現不對。
奈何前方有己軍的“陷陣兵”阻攔,偏師有敵軍斷後的五千棄軍糾纏,曹軍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追擊,隻能眼睜睜的敵軍的骨幹逃走。
這時曹軍騎兵已殺到,密集的箭矢射來,數千名斷後的泰山賊兵立盾迎擊,雖然遮擋住了太半,還是有一片人慘叫著被射倒。
曹軍的這支偏師是由大將李典率領的一千精騎,三千步兵,奉夏侯之命前去奇襲華縣。隻是守軍有了防備,故而他率領四千步騎一直埋伏在華縣城外,靜靜的等待著戰機。
後來現守軍派遣了一支大軍出城,便悄悄跟了上來,在關鍵的時刻殺了過來。
此時,在丁典的帶領下,一千曹軍騎兵勢如破竹般的殺進了賊兵的斷後隊伍當中,打亂了敵軍的陣型,為已驅散開民丁,急殺來的青州兵主力創造了機會。
此時夏侯惇已經一馬當先的殺到了他陣前,他身高八尺三,膀大腰圓,目光冷厲似電,一杆八十斤的大鐵槍舞起來如風車一般油潑不進,儼如天神一般。
他大吼一聲,“圍剿殘敵,一個不留!”
曹軍鐵騎如暴風驟雨般殺至,鐵騎如虎豹,所過之處,人頭劈飛,肢體四裂,血霧彌漫,負責斷後的泰山賊被卷入鐵蹄之下,哀嚎遍野,馬踏成泥。
斷後的賊將打怒,立刻率領泰山賊迎戰而上,他揮舞著大刀,想要挑戰夏侯惇,可惜一個迴合不到,便被夏侯惇一槍刺中,慘叫一聲,跌落馬下。
夏侯惇賊將的屍體高高挑起,縱聲大笑,“這就是威震三州的泰山賊嗎?”
主將被殺,斷後的泰山賊很快便崩潰了,原野裏展開了一場慘烈的大屠殺。
說來也是諷刺,臧霸時代的泰山賊們皆是靠著鎮壓黃巾起家,受陶謙的招撫,賊將們皆都化賊為官,成為朝廷承認的大將,割據琅琊,被當成是左右徐州局勢的一股強大力量。
如今他們再次被陶謙招撫,卻被昔日舊敵組成的青州兵殺得大敗,成為了對方成名的墊腳石。
僅僅半個時辰後,王奎留下的五千泰山賊兵被黃巾轉化的青州兵殺得一幹二淨,隻有少數士兵得以逃脫,當然了,曹軍抓來的“陷陣兵”也在混戰中殆盡。
青州兵簡單的清理一下戰場,在收攏其賊兵丟棄的一部分糧草後,其餘都被他們一把火給燒掉了。
接著,上萬曹軍立刻整軍,毫不駐足的向南麵的華縣殺去。
……
在陶謙聯合闕宣殺入泰山之後,他的盟軍公孫一方也行動了起來。
因為陶謙已年過六旬,兒子們又不爭氣,加上他是正統的文人出身,深受儒家的影響,故而他並沒有逐鹿天下的野心。
這次他進攻泰山,與其說是侵略,倒不如說這是他在曹操咄咄相逼之下的,一次無奈的反擊。
即使是奪取了泰山郡,陶謙也沒有名義,或是說沒有想法,去占據此郡。故而他推出了闕宣,想要讓他盤踞在泰山,成為兗州進攻徐州的阻礙。
隻是他沒有占據泰山的名義和想法,但是他的盟友公孫瓚有啊!
自從他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任命田楷為青州刺史之後,他連兗州也沒放過,任命了自己的親信單經為兗州刺史。
目前單經還隻是個光杆司令,在兗州連一塊立足之地都沒有。但是此時徐州攻入泰山,讓客居青州的單經看到了希望。
於是在好友兼同僚的請求下,青州刺史田楷決定出兵泰山,與陶謙共同應對曹操可能出的反擊,條件就是事後陶謙得將泰山郡送給單經,作為他入主兗州的橋頭堡。
在此之前,他特地派出了使者孫乾前來泰山拜見陶謙,商議相關事宜。
然而事有不諧,在擒拿曹嵩父子的過程中,曹嵩意外身死,“驚慌失措”的張闓殺曹德而逃,不知所蹤。而泰山郡太守應劭則自覺有負曹操所托,深恐其責罰報複,忙棄泰山郡,攜兵北投袁紹。
陶謙見弄巧成拙,遂稱自己此舉本是好意,遣部將張闓北上泰山是為了護送曹嵩一家西還兗州。
隻是沒有料到黃巾出身的張闓會見財起意,殺了曹嵩一家,逃之夭夭。
陶謙事後補救,一方麵下令追捕張闓,一方麵以追剿境內反賊闕宣的名義大肆攻略泰山諸縣。
此時泰山一郡群龍無,有沒有足夠的兵力守禦,短短幾天的功夫,陶、宣二人就拿下了泰山大部。
於此同時,領兵鎮守兗州東部的折衝校尉夏侯惇,已經得知了泰山郡內的消息,來不及請示曹操,便親率萬餘青州軍南擊陶謙,誓一定要將來敵全部消滅在兗州境內。
這一天,泰山郡華縣以北的原野上,一支數千人規模的曹軍隊伍驅趕著成千上萬的“陷陣兵”在曠野裏奔跑,所謂的陷陣兵,並不是正式的士兵或是軍中的俘虜及牢中罪犯,而是夏侯惇一路南下,是從泰山郡北部各地抓來的老少民丁,約有五六千人。
這些民丁沒有穿盔甲,手中隻是拿著破刀爛劍和鋤頭木棒等等各式各樣“武器”,不少人還是赤手空拳,不著上身,光著雙足。
整支隊伍混亂不堪,在曹兵的驅趕下,漫無目標的奔跑著。
不斷有騎兵從隊伍旁邊疾衝而過,看見稍有跑慢者,皮鞭便劈頭抽下,大聲吼叫,驅使著民丁們快前進。
在極度疲憊中,不斷有人栽倒在地,但這些黃巾出身的青州軍曹毫不憐惜,生性殘暴的他們舉起長矛,狠狠將這些落伍者刺死在地。
“快跑!膽敢裝死,立殺無赦!”
慘叫聲在原野裏此起彼伏,令每個“陷陣兵”的心中恐懼萬分,拚命向南奔跑。 §§◎
就在這時,前方忽然騷亂起來,有人大喊大叫,“前方有軍隊,是泰山賊!”
擔任斥候屯長的於禁也看見了,前方一裏之外,驀然間出現了密密麻麻的軍隊,有將近一萬人,刀槍如林,旌旗如雲,似乎已經等候多時。
一杆畫著巍巍大山的大旗之下,排列著殺氣騰騰賊兵,隊伍層層排列,前麵上千人是弓弩手。
泰山郡內能讓小兒止哭的泰山賊兵就在前麵列陣以待,將本地出身的“陷陣兵”們嚇得魂飛魄散,恐懼得大喊大叫,調頭便向迴跑。
夏侯惇見之冷哼一聲,一揮手,“咚!”“咚!”“咚!”的戰鼓聲震天動地般的響徹了起來。
接著就有數千青州兵強行驅趕“陷陣兵”們上前殺敵陷陣,這時他們不再用皮鞭驅趕,改用刀劈矛刺,將一群群企圖逃跑的陷陣兵殺死當場。
前方是威名赫赫的泰山賊,而後麵卻是殘暴不仁的青州兵,數千膽戰心驚的民丁進退不得,呆滯的雙目中滿是絕望。
但是殘暴的青州兵可不在乎這些,他們像屠殺牛羊一般將想要逃亡的民丁們刺翻在地。
砍掉的人頭,堆積的屍體,濺起的血光,死前的哀嚎,刺激得這群無助的民丁青筋暴露,雙目赤紅。
在死神的逼迫下,他們最終還是向泰山賊拚死衝去,用屍體為青州兵們趟出一天血路來。
前方的軍隊是泰山賊的主力,一共八千多人,由泰山賊將王奎率領,他奉闕宣之命,出城阻攔曹軍,為得就是防止曹軍攜裹者民眾攻城,打擊守軍的抵抗意誌。
“王將軍,都是父老鄉親,真的要殺死他們嗎?”一名副將皺眉問道。
“不殺死他們,到時候華縣的守兵們受他們影響,導致城破,死的就是我等的親眷了!殺與不殺,還有什麽好選擇的嗎?”
王奎冷笑一聲,厲聲高喊,“弓箭準備!”
上千把弓箭刷地舉起,冰冷的箭頭對準了鋪天蓋地衝來的陷陣兵。
“射擊!”
主將的一聲令下,泰山賊亂箭齊,密集的箭矢如蝗蟲迎麵撲來,霎時間慘叫聲響成一片,大片大片“陷陣兵”被射翻,他們身上沒有皮甲,根本抵擋不住敵軍的弓箭。
數千民丁亂成一團,哭聲震天,他們已無路可逃,四周曹軍逼迫他們衝鋒,稍有後退,便毫不留情殺戮。
眼看用來陷陣的“陷陣兵”們死傷大半,卻沒有起到什麽作用,新投入夏侯惇帳下的都伯於禁,不由得的焦急起來。
他頻頻迴,朝著後方的大纛望去,等待著校尉的下一步命令。
就在此時,他忽然感到了什麽,似乎是大地在顫抖。
他霍地抬頭望去,眼睛緊緊盯住遠方,隻見西方灰蒙蒙一片,渾塵彌漫,遮天蔽日,一支龐大的騎兵出現在了塵霧的盡頭,後麵是無邊無際的步兵。
“是校尉先前分出的偏師!”於禁見之大喜。
“是敵軍的伏兵!”王奎瞬間臉色大變,神色異常凝重了起來。
很快,大地更加劇烈地顫抖起來,悶雷般的馬蹄聲在西北方響起,黑壓壓的騎兵普天蓋地殺來,左右受敵的泰山賊兵們驚恐地大喊起來,“是敵軍的騎兵!”
此時,數千用來陷陣的民丁已經死傷過半,泰山賊兵們的任務已完成,曹軍已失去了這群攻城的炮灰。於是王奎連忙指令左軍上前結陣,分出去抵禦殺來的騎兵。
王奎當然不會管左軍的死活,在將右軍分出去砍殺前方的民丁之後,趁著曹軍被己軍纏住的工夫,王泰急聲高唿,“中軍集合,按照原計劃撤退!”
中軍全是泰山賊眾的老弟兄,打仗時的戰鬥力如何,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逃跑的能力絕對是令曹軍望塵莫及。
隻見在丟下了五千軍隊阻攔曹軍追擊之後,三千泰山賊骨幹如風一般逃進東南方的群山密林當中,沿著事先安排好的密道,逃之夭夭。
夏侯惇時時刻刻都在注意著賊軍的動向,很快他就現不對。
奈何前方有己軍的“陷陣兵”阻攔,偏師有敵軍斷後的五千棄軍糾纏,曹軍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追擊,隻能眼睜睜的敵軍的骨幹逃走。
這時曹軍騎兵已殺到,密集的箭矢射來,數千名斷後的泰山賊兵立盾迎擊,雖然遮擋住了太半,還是有一片人慘叫著被射倒。
曹軍的這支偏師是由大將李典率領的一千精騎,三千步兵,奉夏侯之命前去奇襲華縣。隻是守軍有了防備,故而他率領四千步騎一直埋伏在華縣城外,靜靜的等待著戰機。
後來現守軍派遣了一支大軍出城,便悄悄跟了上來,在關鍵的時刻殺了過來。
此時,在丁典的帶領下,一千曹軍騎兵勢如破竹般的殺進了賊兵的斷後隊伍當中,打亂了敵軍的陣型,為已驅散開民丁,急殺來的青州兵主力創造了機會。
此時夏侯惇已經一馬當先的殺到了他陣前,他身高八尺三,膀大腰圓,目光冷厲似電,一杆八十斤的大鐵槍舞起來如風車一般油潑不進,儼如天神一般。
他大吼一聲,“圍剿殘敵,一個不留!”
曹軍鐵騎如暴風驟雨般殺至,鐵騎如虎豹,所過之處,人頭劈飛,肢體四裂,血霧彌漫,負責斷後的泰山賊被卷入鐵蹄之下,哀嚎遍野,馬踏成泥。
斷後的賊將打怒,立刻率領泰山賊迎戰而上,他揮舞著大刀,想要挑戰夏侯惇,可惜一個迴合不到,便被夏侯惇一槍刺中,慘叫一聲,跌落馬下。
夏侯惇賊將的屍體高高挑起,縱聲大笑,“這就是威震三州的泰山賊嗎?”
主將被殺,斷後的泰山賊很快便崩潰了,原野裏展開了一場慘烈的大屠殺。
說來也是諷刺,臧霸時代的泰山賊們皆是靠著鎮壓黃巾起家,受陶謙的招撫,賊將們皆都化賊為官,成為朝廷承認的大將,割據琅琊,被當成是左右徐州局勢的一股強大力量。
如今他們再次被陶謙招撫,卻被昔日舊敵組成的青州兵殺得大敗,成為了對方成名的墊腳石。
僅僅半個時辰後,王奎留下的五千泰山賊兵被黃巾轉化的青州兵殺得一幹二淨,隻有少數士兵得以逃脫,當然了,曹軍抓來的“陷陣兵”也在混戰中殆盡。
青州兵簡單的清理一下戰場,在收攏其賊兵丟棄的一部分糧草後,其餘都被他們一把火給燒掉了。
接著,上萬曹軍立刻整軍,毫不駐足的向南麵的華縣殺去。
……
在陶謙聯合闕宣殺入泰山之後,他的盟軍公孫一方也行動了起來。
因為陶謙已年過六旬,兒子們又不爭氣,加上他是正統的文人出身,深受儒家的影響,故而他並沒有逐鹿天下的野心。
這次他進攻泰山,與其說是侵略,倒不如說這是他在曹操咄咄相逼之下的,一次無奈的反擊。
即使是奪取了泰山郡,陶謙也沒有名義,或是說沒有想法,去占據此郡。故而他推出了闕宣,想要讓他盤踞在泰山,成為兗州進攻徐州的阻礙。
隻是他沒有占據泰山的名義和想法,但是他的盟友公孫瓚有啊!
自從他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任命田楷為青州刺史之後,他連兗州也沒放過,任命了自己的親信單經為兗州刺史。
目前單經還隻是個光杆司令,在兗州連一塊立足之地都沒有。但是此時徐州攻入泰山,讓客居青州的單經看到了希望。
於是在好友兼同僚的請求下,青州刺史田楷決定出兵泰山,與陶謙共同應對曹操可能出的反擊,條件就是事後陶謙得將泰山郡送給單經,作為他入主兗州的橋頭堡。
在此之前,他特地派出了使者孫乾前來泰山拜見陶謙,商議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