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被劉軍擊敗,陳紀被迫帶著敗兵投靠孫策,就有些鬱鬱不歡。


    等到了孫策與李術裏應外合,一舉攻下了舒縣,令陳紀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一種憤怒。孫策以“廬江太守”的名義禁止援軍入城,完全不顧他陳紀所立下的功勞,令他產生了一種被背叛和忽視的惱火。


    因為這太守之位是他的主公袁術許諾給孫策的,而己軍又被劉軍牽製在合肥與舒縣的邊境上,被孫策禁止入城的他除了借酒解悶,也隻能在心中暗中詛咒著孫策這隻白眼狼。


    房間裏,侍衛韓典將一壇酒抱給陳紀,陳紀拎過酒壇,咕咚咕咚倒了一大碗,隨即一揮手,命韓典退下。


    韓典是副將韓胤的親衛,又是他的親戚,因為陳紀免去了他失去六安的罪責,韓胤心中感激,暗中靠向了陳紀,並令侄子韓典侍奉在陳紀的左右,成為陳紀的心腹侍衛。


    韓典聽令,連忙退了下去,這時,大帳門‘刷!’的一聲被掀開,韓胤欣喜萬分走了進來,韓典嚇了一大跳,連忙上前見禮。


    韓胤衝著侄子點了點頭,大步朝陳紀走去。


    韓胤雖然是陳紀的副手,嚴格來說與他隻是同僚關係,並不是他的手下。


    然而自從不久,前因為他的疏忽致使六安失陷,孫、袁兩軍在廬江的強弱地位易位,陳紀不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將責任一並承擔了下來,他心生感激。


    看到陳紀鬱鬱寡歡,他又不由得暗暗自責。


    誰想柳暗花明,,韓胤剛剛得到消息,南陽、汝南等地,再次派出了援軍,而主公袁術也突然下達了新的指令,令他心花怒放,不顧一切地衝了進來。


    “大喜啊,校尉!”韓胤激動地連語調都變了。


    陳紀卻翻了翻白眼,露出滿眼的血絲,,將酒碗重重一摔,破口咒罵道,“莫非是孫策這白眼狼死了不成?”


    “這怎麽可能?”韓胤有些哭笑不得道,“是主公,主公下達了新的任命,任命您為新的廬江太守!


    “什麽!”陳紀瞠目結舌,酒頓時醒了,他半晌說不出一句話。


    這時,韓胤欣喜道,“卑職還接到另一個消息,劉表已經決定退兵,而紀靈將軍等人已經決定再次派遣軍隊,前來支援校尉,到時候孫策想不讓出舒縣都不成了!”


    陳紀興奮的站了起來,快步走上前去,一把抓住韓胤的雙肩,激動的盯著他道,“你說得可是真的?”


    “千真萬確!”韓胤也很激動,“主公和紀靈將軍的使者就在營中,我已令人代將軍款待!”


    “好,好!”陳紀大笑一聲,大喝道,“來人!”


    韓典應聲而入,陳紀當即下令道,“立即將使者請來,我要設宴款待他們!”


    韓典低頭應諾,韓胤卻快步走了過來,小聲勸道,“校尉勿急,現在不是宴請他們的時候。”


    陳紀瞥了他一眼,詫異的問道,“為何不是宴請他們的時候?”


    “校尉,孫策雖然年輕,但是在軍中頗有威望,而孫軍雖然人少,卻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


    “一旦他在舒縣站穩腳跟,哪怕校尉有著主公的命令,又有著袁軍的協助,想要將他趕出廬江也不容易。”


    “所以,與其等到援軍來了之後在動手,不如趁他現在剛滅了6家,民怨沸騰,立足不穩的時候行動。而現在就有一個絕好的機會。”


    韓胤示意侄子退下,神神秘秘的說道。


    陳紀冷靜的思忖了一會兒,覺得韓胤的話有幾分道理,知道自己一高興亂了分寸,於是虛心請教道,“不知司馬有何高見?”


    韓胤得意的笑了笑,附耳說道,“現在孫策有了自立之心,但還是不敢得罪主公的。可一旦涉及到足夠的利益,他未必不會翻臉。”


    “但是如果如果此次主公派來的使者並不是來改任廬江太守的,而是來嘉獎您與孫策的功績,你說他會不會來參加校尉為使者舉辦的酒宴呢?以孫策驕傲自大的性子,會攜帶太多的士兵前來嗎?”


    “等孫策入了這鴻門宴,還不得聽從校尉的擺布?這舒縣,甚至是廬江不就成了校尉的囊中之物了嗎?’


    陳紀略一沉思,眼睛越來越亮,不由點頭道,“司馬此言大善!”


    ……


    孫策隻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拿下了舒縣,廬江也將收入囊中,可謂是聲威大振,前途無量。


    然而此時的他沒有別人想象中的意氣風,他說完心頭沉重異常,神色平靜的令人恐懼。


    用過午膳,孫策便背著手在大帳內來迴踱步,想著自己的心事,此此拿下舒縣,看似風光,但孫策心中卻有些苦澀,可謂是有苦自知。


    戰前他手中的兵力雖然隻有父親留下的舊部八千餘人,但是個個都是能征善戰的精銳,在野戰中以一敵十都不是不可能。


    可是為了盡快拿下舒縣,孫策光是在舒縣城下,就前前後後折損了將近三千的兵力,剩下的五千多人,多時間內能拿起武器繼續作戰的也隻剩下三千餘人,可謂是損失慘重。


    雖然收編了不少降兵和丁壯,想要短時間內使之歸附並形成戰力,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他還是小瞧了6康在郡中的威望。


    這威望不是指他在普通民眾中的威望,而是他以及他所在的6家在廬江的世家中的威望。


    要知道6家可是揚州的四大世家之一,在揚州的影響力絲毫不次於蔡、黃等荊州四大世家在荊州的影響力。


    而6家族滅,雖然沒有證據證明此事時孫策幹的,但是廬江士族對孫策的排斥還是極劇上升,連很多倒向了孫策士族都不敢與孫策走的太近。


    而孫策一入舒縣所做的眾多拉攏人心的舉動,也成了瞎子點燈——白費蠟。


    比如他拒絕陳紀率軍入城,防止袁軍禍禍舒縣民眾,結果沒有收攏多少人心,反而將盟友袁術給得罪了。


    但孫策並不後悔自己做下的決定,他現在思慮的是如何應對袁術的使者。


    雖然拒絕上次陳紀入城使得他與袁軍的關係有些僵硬,但也不是沒有挽救的機會。他還不想現在就與袁術翻臉,所以如何迴應陳紀的邀請,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這時,孫策的謀士陳端匆匆在還留有血跡的太守府穿梭著,快步走進孫策所在的書房,跪拜行禮,“主公,您有事找我嗎?”


    孫策便點點頭,對著陳端道,“我想答應陳紀的邀請,前往袁軍的大營拜見袁術的使者,與之緩解關係,先生覺得如何。”


    他取出一封信交給對方,說道:“這是秦先生送過來的信,他已經見過了袁術的使者,事情確實像是陳紀說的那樣,你可以看一下。”


    陳端點點頭,但看隨意的翻閱了一下,隨即笑道,“既然文表兄認為沒什麽問題,我當然也不反對。但是為了防止出現什麽意外,主公還是多帶些人的好!”


    “無需如此!”孫策傲然道,“隻需一隊人馬足以!”


    ……


    當天下午,當孫策便換了一身華服,在眾親兵簇擁下向城外行去時。


    說是一隊,其實也是二十多人,兩夥人馬,但是因為是騎兵,具為精銳又有著大將程普隨行,倒也比普通的一隊兵馬強得多。


    至於舒縣城則已有孫策謀士陳端坐鎮,處理起日常事務來,當然實際上不能說是處理,隻是簡單匯總,給出處理意見,等待孫策迴來統一批示。


    而守衛舒縣城的重任則由大將黃蓋擔起,並負責城內的治安以及對6康餘孽的追捕。


    這次出行,孫策帶上的二十多名護衛,都來自猛虎營,也就是孫堅留給孫策的那支重甲步兵。


    這些可都是上馬能騎射,下馬能當車的精銳,個個以一當十,有他們在,足以保護孫策安全。


    但是大將程普還是有些不放心,親自跟了過來。作為父親留下的老將,孫策也不好拂了對方的好意,隻得順從。


    這一行人,從穿著、裝備來看,並不高調,因為人不多,隻給人一種貴族出行感覺,想來孫策也不想路上生出事端,想要早去早迴。


    行駛在舒縣的街道上,孫策勒住馬,度放滿一些,叮囑道,“此次入袁營,一定要低調行事。我們這次是去與對方緩和關係的,而不是鬧事的,起了什麽衝突也要盡量忍耐,你們可聽明白了?”


    “諾!”眾人轟然應諾,孫策則轉頭看了程普一眼,見程普點了點頭,賀益點了點頭,就不再多說話。


    騎兵繼續前進,眼見這群人很快便出了東城門,在那條直通合肥的官道奔行,一道人影悄悄的出現在了他們的身後,盯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沉默不語。


    這道身影並不高大,反而有些矮小,相貌也很普通,甚至可以說是其貌不揚,往人群裏一丟,恐怕熟人也一下子認不出來,但就這樣一個人看起來卻是一個重要人物。


    因為他隻戰了一會兒,一邊就湧過一群人來,匆忙上前行禮。


    為的威武大漢,神情凝重,警惕的看著四周,一見到眼前的男子,立刻放鬆下來,立刻緊跑幾步上前,向男子行禮,“太守府侍衛張鑒,見過王先生。”


    “怎麽樣?太守府的弟兄們還能聚起多少?可有不想參與之人?強扭的瓜不甜,若真有人不想幹,就退出吧,實在不行我們就接受世家們的條件,人手應該夠用了!”


    “先生放心就是了,兄弟們可比那些牆頭草可靠的多!”大漢眼中寒光一閃,煞氣騰騰道。


    男子默默的點了點頭,下令道,“出消息,開始行動吧!”


    很快,兩支白色的鴿子,撲騰著翅膀,騰空而起,朝著舒縣城外飛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萍劍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萍劍手並收藏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