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春縣,甘府,傍晚時分。
作為孫策手下有數的大將,甘寧不用每天住在軍營,有自己獨立的住所,並且這住所還是孫策賞賜給他的。
住宅並不大,也不奢華,但對於一個常年漂泊在外的浪子來說,卻有一種家的感覺,但這個家現在已經留不住甘寧的心。
此時天色漸晚,夕陽已經灑下了它的最後一抹餘暉,黑暗開始降臨這個世界。
蘄春城內開始開始昏暗開來,天上也隱隱出現一輪明月,住民區裏也開始出現點點燈火,在黃昏裏搖曳著。
甘府也點起了油燈,燈光毫不起眼,在一片寂靜中輕微的晃動。
這時,甘府的門閭突然被推開,十幾個身形剽悍的大漢先後走了進去,迎接他們的是已經收拾好行囊的錦帆賊甘寧。
眾人一臉急切,但還是看出了甘寧臉上的凝重,幾個性急的已經忍不住開口的問道,“大兄,您匆忙叫我們過來,到底出了什麽事了?怎麽還收拾起包裹來,您這是打算去哪裏?”
“其他兄弟們已經準備好了嗎?”
甘寧並沒有迴答他們,反而問起了其他人的情況。
眾人臉色大變,似乎意識到了什麽,慌忙迴道,“我們已經收買了今夜守營的士兵,等入夜之後,兄弟們就會神不知鬼不覺的離開軍營。
甘寧聞言這才舒了口氣,說道,“既然兄弟們都準備妥當了,有件事,我要和大家說說。”
都是自家兄弟,甘寧也不客套,開門見山的說道,“兄弟幾百人,跟著我甘興霸也有不少年了,雖然摸爬滾打也混出了不小的名聲,卻都沒有什麽前途。所以我想趁著天下大亂,帶著兄弟們出來建功立業,光宗耀祖,不想上頭不把兄弟們當人,功勞沒立下多少,兄弟們卻折損了不少,我常常心懷愧疚。”
他的身杆筆直,目光如劍,一臉肅容地掃看了一眼眾人。
“我也知道自己不是領頭的料,於是我想幹脆投奔個明主算了,以後也能封官蔭子。不想我甘寧眼光不行,看錯了人。”
說到了這裏,眾人有些明白了甘寧的意思,看來蘄春不是久居之地。
雖然眾人感覺在孫策的帳下還不錯,也厭倦四處漂泊的匪寇生活。但隻要是甘寧決定的事情,他們都會毫不猶豫的遵從,義無反顧。
故而沒有人生出異議,靜靜的聽著甘寧說話,等待著他的決定。
見兄弟們目光炯炯的看著自己,沒有絲毫的不滿、遲疑以及退縮,甘寧不由得心下感動,將這兩天的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說給了眾人聽。
聽甘寧說完之後,眾人不由得破口大罵。
“我呸!俺本還以為孫策是個了不起的大英雄,沒想到是個大狗熊!”一個粗獷的大漢不屑的罵道,“烏程侯怎麽生出這樣一個兒子,實在是丟他們老孫家的臉。”
“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孫策還沒稱王稱霸呢,就已經開始拋棄忠臣,實在是不值得我們效死!”也有人明白了甘寧要離開的原因。
甘寧一擺手,憤慨聲戛然而止,顯示出了甘寧對錦帆賊中崇高的威望和強大掌控力,隻聽甘寧歎了口氣,緩緩而道,“孫策做的沒錯,這才是一個英明的主公該做的決斷。奈何我等皆是因為義氣才聚在一起的,跟著孫策卻是有違我等的初衷。我打算另投明主,不知你等有何目標?”
“我看大兄不如帶我們投靠劉和吧?劉和是與孫策齊名的俊傑,名聲猶在孫策之上!連蔣欽這樣一個普通的水賊都能成為秩一千石的水師司馬,大兄如去投靠,想必大兄搏一個水師都督,也不在話下。”
說話之人名叫邴真,身體文弱,儒雅彬彬,一點都不想縱橫江湖的匪寇,反而像是是一個飽讀詩書的士子。
實際上他從前也確實是一個士子,隻不過是一個落魄的寒門士子。曾遭人所害,被甘寧所救,遂留在了錦帆賊中。
賊寇當中,強者為尊,但他卻憑借著他的智慧,成為了眾人中的智囊人物,得到了不少人的敬佩與信服,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邴先生說的是,聽說蘇飛兄弟也在劉和的帳下,我等本來就打算投奔蘇飛兄弟的,幹脆也投靠劉和得了。”
邴真的建議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劉和曾與趙雲古廟結義,那可是大兄都讚不絕口的人物,足以證明那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並且劉和敢孤身入虎穴,居巢斬鄭寶,實在是對我們的胃口。”
“沒錯,沒錯!”
眾人一致讚同,討論的熱火朝天,唯有邴真注意到了甘寧臉上的異常。
不是甘寧不想投靠劉和,而是不能。
雖然甘寧已決心離開孫策,但孫策再不好,也沒有做過對不起他甘寧的事情,他轉身去投靠孫策的對手,豈不是違背了自己心中的“義”。
邴真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兒,他也不想甘寧左右為難,於是打斷了眾人的議論,請了請了嗓子道,“孫策不仁,我沒卻不能不義。他畢竟沒有對不起我們,反而可以說是禮遇深厚,我們離開他也就罷了,若是投靠他的對手,豈不是不義之舉?”
議論聲漸消,隨後沉默了下來,顯然也覺得先前的決定有些草率。
“所以說劉和這邊是不能去了;我等若是離開孫策,袁術那邊也隻能放棄了;荊州更不用說,說不定還在通緝我們呢!所以,最合適我們的,就隻有徐州的陶謙了。”
陶謙也算是不錯的人選,其麾下最大的一股軍事力量就是鼎鼎有名的泰山賊,此外他還收留了不少的黃巾賊。對於同樣是賊寇出身的錦帆賊來說,也算不錯的去處了。
然而徐州的內部形式十分複雜,有沒有錦帆賊安身的餘地還很不好說,最關鍵的是沒有什麽前途。
陶謙已經垂垂老矣,兩個兒子又不成器,故而有很多人心生遲疑。甘寧也是如此,所以顧他不想強迫眾人。
“人各有誌,不可強求,我尊重各位兄弟的選擇。這天下也不見得隻有從軍指一條路,兄弟若是想要留下,或是投奔他人,或是隱退下來,都是可以,咱們可以各走各的。我們這些年也存了不少錢財,加上賣船的錢,哪怕兄弟們想要歸隱,做一個富家翁也夠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相聚,兄弟分一下,走時也多些盤纏。”
說著,甘寧搬出一個箱子,打開一看,裏麵金燦燦的,竟是一箱金餅!
“大兄這是什麽話?我們為了您連命都可以不要,還要什麽狗屁前程!兄弟們都沒有啥家人,跟了你這樣長時間了,您就是我們的家人。您去哪裏,我們便去哪裏,我們一起走!
說話的是一個黑臉大漢,一臉的決絕。
這話獲得紛紛響應,“大兄,我們跟著你走!”
見這十幾人足以代表所有的兄弟,見他們都願意追隨自己,一路走到第,甘寧不由得歎息一聲,心中卻很滿意。
甘寧哈哈一笑,也不做作,大聲說道,“是甘某矯情了!既是如此,兄弟們馬上出城,等封城之後,我們就出不去了!”
“是,大兄!”十幾人再不猶豫,連行禮都不準備了,打算立刻就走。
此時天已經黑了下來,馬上就要封城了,幾個衛兵開始驅趕附近的行人。
見到這一行人,守門的縣卒連忙上前,“甘將軍,您出城去?”
“恩,有事。”甘寧簡單的迴答,也沒有說理由,這縣卒連忙讓開,讓這一行人出去,半點疑心也沒有。
這蘄春郡雖然是橋蕤的戍區,但是大軍主要屯兵在前線,蘄春縣裏還是留守在這裏的孫策說了算。
故而這些縣卒對於孫策帳下的文武是極為關注的,不敢有絲毫怠慢。
出了城,走了幾裏路,就有一片樹林,甘寧讓眾人在一旁休息,隨後命令道,“先派幾個人到軍營外守著,將營中的兄弟們接出來。其他人好好休整一番,做好趕夜路的準備,說不定會有一場苦戰。”
“是,大兄!”一行人應是,東歪西倒的四散到樹林間,丟了士兵的身份,立刻就變成了賊寇。
“兄弟們一出營地,恐怕就會被稟報給孫策,若是派人來追,恐怕會有些麻煩。雖然我不懼追兵,卻也不願與追兵生衝突,所以不能走大路,隻能走小路。最好還是布置一下疑陣。”
等錦帆賊的大部逃出軍營,趕到樹林這裏的時候,甘寧已經規劃好了下麵的路途。隨著他一項項命令的下達,整個隊伍迅行動了起來。
月光散落在在荒涼的焦林中,荒棄的農田上,甘寧的心中不由湧起傷感,也不知今日的決定是對是錯。
但他們隻能沿著前麵的小路不斷前進,沒有辦法迴頭了……、
隻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剛出城不久,幾人就探出頭來,卻是灰衣衛安插在蘄春縣的探子。
他們兵鋒兩路,一路遠遠的綴在他們後麵,一路迴去稟報他們的上司去了。
作為孫策手下有數的大將,甘寧不用每天住在軍營,有自己獨立的住所,並且這住所還是孫策賞賜給他的。
住宅並不大,也不奢華,但對於一個常年漂泊在外的浪子來說,卻有一種家的感覺,但這個家現在已經留不住甘寧的心。
此時天色漸晚,夕陽已經灑下了它的最後一抹餘暉,黑暗開始降臨這個世界。
蘄春城內開始開始昏暗開來,天上也隱隱出現一輪明月,住民區裏也開始出現點點燈火,在黃昏裏搖曳著。
甘府也點起了油燈,燈光毫不起眼,在一片寂靜中輕微的晃動。
這時,甘府的門閭突然被推開,十幾個身形剽悍的大漢先後走了進去,迎接他們的是已經收拾好行囊的錦帆賊甘寧。
眾人一臉急切,但還是看出了甘寧臉上的凝重,幾個性急的已經忍不住開口的問道,“大兄,您匆忙叫我們過來,到底出了什麽事了?怎麽還收拾起包裹來,您這是打算去哪裏?”
“其他兄弟們已經準備好了嗎?”
甘寧並沒有迴答他們,反而問起了其他人的情況。
眾人臉色大變,似乎意識到了什麽,慌忙迴道,“我們已經收買了今夜守營的士兵,等入夜之後,兄弟們就會神不知鬼不覺的離開軍營。
甘寧聞言這才舒了口氣,說道,“既然兄弟們都準備妥當了,有件事,我要和大家說說。”
都是自家兄弟,甘寧也不客套,開門見山的說道,“兄弟幾百人,跟著我甘興霸也有不少年了,雖然摸爬滾打也混出了不小的名聲,卻都沒有什麽前途。所以我想趁著天下大亂,帶著兄弟們出來建功立業,光宗耀祖,不想上頭不把兄弟們當人,功勞沒立下多少,兄弟們卻折損了不少,我常常心懷愧疚。”
他的身杆筆直,目光如劍,一臉肅容地掃看了一眼眾人。
“我也知道自己不是領頭的料,於是我想幹脆投奔個明主算了,以後也能封官蔭子。不想我甘寧眼光不行,看錯了人。”
說到了這裏,眾人有些明白了甘寧的意思,看來蘄春不是久居之地。
雖然眾人感覺在孫策的帳下還不錯,也厭倦四處漂泊的匪寇生活。但隻要是甘寧決定的事情,他們都會毫不猶豫的遵從,義無反顧。
故而沒有人生出異議,靜靜的聽著甘寧說話,等待著他的決定。
見兄弟們目光炯炯的看著自己,沒有絲毫的不滿、遲疑以及退縮,甘寧不由得心下感動,將這兩天的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說給了眾人聽。
聽甘寧說完之後,眾人不由得破口大罵。
“我呸!俺本還以為孫策是個了不起的大英雄,沒想到是個大狗熊!”一個粗獷的大漢不屑的罵道,“烏程侯怎麽生出這樣一個兒子,實在是丟他們老孫家的臉。”
“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孫策還沒稱王稱霸呢,就已經開始拋棄忠臣,實在是不值得我們效死!”也有人明白了甘寧要離開的原因。
甘寧一擺手,憤慨聲戛然而止,顯示出了甘寧對錦帆賊中崇高的威望和強大掌控力,隻聽甘寧歎了口氣,緩緩而道,“孫策做的沒錯,這才是一個英明的主公該做的決斷。奈何我等皆是因為義氣才聚在一起的,跟著孫策卻是有違我等的初衷。我打算另投明主,不知你等有何目標?”
“我看大兄不如帶我們投靠劉和吧?劉和是與孫策齊名的俊傑,名聲猶在孫策之上!連蔣欽這樣一個普通的水賊都能成為秩一千石的水師司馬,大兄如去投靠,想必大兄搏一個水師都督,也不在話下。”
說話之人名叫邴真,身體文弱,儒雅彬彬,一點都不想縱橫江湖的匪寇,反而像是是一個飽讀詩書的士子。
實際上他從前也確實是一個士子,隻不過是一個落魄的寒門士子。曾遭人所害,被甘寧所救,遂留在了錦帆賊中。
賊寇當中,強者為尊,但他卻憑借著他的智慧,成為了眾人中的智囊人物,得到了不少人的敬佩與信服,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邴先生說的是,聽說蘇飛兄弟也在劉和的帳下,我等本來就打算投奔蘇飛兄弟的,幹脆也投靠劉和得了。”
邴真的建議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劉和曾與趙雲古廟結義,那可是大兄都讚不絕口的人物,足以證明那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並且劉和敢孤身入虎穴,居巢斬鄭寶,實在是對我們的胃口。”
“沒錯,沒錯!”
眾人一致讚同,討論的熱火朝天,唯有邴真注意到了甘寧臉上的異常。
不是甘寧不想投靠劉和,而是不能。
雖然甘寧已決心離開孫策,但孫策再不好,也沒有做過對不起他甘寧的事情,他轉身去投靠孫策的對手,豈不是違背了自己心中的“義”。
邴真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兒,他也不想甘寧左右為難,於是打斷了眾人的議論,請了請了嗓子道,“孫策不仁,我沒卻不能不義。他畢竟沒有對不起我們,反而可以說是禮遇深厚,我們離開他也就罷了,若是投靠他的對手,豈不是不義之舉?”
議論聲漸消,隨後沉默了下來,顯然也覺得先前的決定有些草率。
“所以說劉和這邊是不能去了;我等若是離開孫策,袁術那邊也隻能放棄了;荊州更不用說,說不定還在通緝我們呢!所以,最合適我們的,就隻有徐州的陶謙了。”
陶謙也算是不錯的人選,其麾下最大的一股軍事力量就是鼎鼎有名的泰山賊,此外他還收留了不少的黃巾賊。對於同樣是賊寇出身的錦帆賊來說,也算不錯的去處了。
然而徐州的內部形式十分複雜,有沒有錦帆賊安身的餘地還很不好說,最關鍵的是沒有什麽前途。
陶謙已經垂垂老矣,兩個兒子又不成器,故而有很多人心生遲疑。甘寧也是如此,所以顧他不想強迫眾人。
“人各有誌,不可強求,我尊重各位兄弟的選擇。這天下也不見得隻有從軍指一條路,兄弟若是想要留下,或是投奔他人,或是隱退下來,都是可以,咱們可以各走各的。我們這些年也存了不少錢財,加上賣船的錢,哪怕兄弟們想要歸隱,做一個富家翁也夠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相聚,兄弟分一下,走時也多些盤纏。”
說著,甘寧搬出一個箱子,打開一看,裏麵金燦燦的,竟是一箱金餅!
“大兄這是什麽話?我們為了您連命都可以不要,還要什麽狗屁前程!兄弟們都沒有啥家人,跟了你這樣長時間了,您就是我們的家人。您去哪裏,我們便去哪裏,我們一起走!
說話的是一個黑臉大漢,一臉的決絕。
這話獲得紛紛響應,“大兄,我們跟著你走!”
見這十幾人足以代表所有的兄弟,見他們都願意追隨自己,一路走到第,甘寧不由得歎息一聲,心中卻很滿意。
甘寧哈哈一笑,也不做作,大聲說道,“是甘某矯情了!既是如此,兄弟們馬上出城,等封城之後,我們就出不去了!”
“是,大兄!”十幾人再不猶豫,連行禮都不準備了,打算立刻就走。
此時天已經黑了下來,馬上就要封城了,幾個衛兵開始驅趕附近的行人。
見到這一行人,守門的縣卒連忙上前,“甘將軍,您出城去?”
“恩,有事。”甘寧簡單的迴答,也沒有說理由,這縣卒連忙讓開,讓這一行人出去,半點疑心也沒有。
這蘄春郡雖然是橋蕤的戍區,但是大軍主要屯兵在前線,蘄春縣裏還是留守在這裏的孫策說了算。
故而這些縣卒對於孫策帳下的文武是極為關注的,不敢有絲毫怠慢。
出了城,走了幾裏路,就有一片樹林,甘寧讓眾人在一旁休息,隨後命令道,“先派幾個人到軍營外守著,將營中的兄弟們接出來。其他人好好休整一番,做好趕夜路的準備,說不定會有一場苦戰。”
“是,大兄!”一行人應是,東歪西倒的四散到樹林間,丟了士兵的身份,立刻就變成了賊寇。
“兄弟們一出營地,恐怕就會被稟報給孫策,若是派人來追,恐怕會有些麻煩。雖然我不懼追兵,卻也不願與追兵生衝突,所以不能走大路,隻能走小路。最好還是布置一下疑陣。”
等錦帆賊的大部逃出軍營,趕到樹林這裏的時候,甘寧已經規劃好了下麵的路途。隨著他一項項命令的下達,整個隊伍迅行動了起來。
月光散落在在荒涼的焦林中,荒棄的農田上,甘寧的心中不由湧起傷感,也不知今日的決定是對是錯。
但他們隻能沿著前麵的小路不斷前進,沒有辦法迴頭了……、
隻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剛出城不久,幾人就探出頭來,卻是灰衣衛安插在蘄春縣的探子。
他們兵鋒兩路,一路遠遠的綴在他們後麵,一路迴去稟報他們的上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