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上午,一支由三四百個流民組成的新隊伍被送進了專門安置流民的大營的。


    無論男女老少,他們會受到最妥善是安置以及最合理的利用。等待他們的是清洗除垢、整容換衣,身份登記、按類分流等多步安置流程,進入大營後,他們整個人都會煥然一新。


    安置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由專門人員通告流民一些入營須知。包括營中的規章製度、最新軍令以及外界的一些消息。


    每天的這個時候,校場上就會圍過來一大群流民,有新來的,有早到的,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下蔡城下收納的流民。所有的流民也可以過來聆聽,這與他們生存息息相關,也是他們獲得外界消息的唯一方式。


    圍聽的人群中有一個泥猴子似得少年,年約十二、三歲,身材矮小,骨瘦如柴,但一雙滴溜溜的大眼睛卻顯得很靈動,配合他黝黑的皮膚,竟然顯露出勃勃的生機。


    他顯得一點也不安分,上躥下跳,與旁邊雙眼木然,了無生機的的大人形成了兩個極端。,當他聽到軍中新下達的軍令後,猛地從人群中鑽了出來,歡天喜地的跑向遠處的旁邊的一個小小營帳,朝門前一個正在張望著的一名三十餘歲左右的婦人奔去,“阿母,我迴來了!”


    婦人嗔怒道,“你個泥猴子,整天的上躥下跳,就不能去匠營找點活計,換點糧食迴來。”


    大營中就有一些專門的匠營,用來生產營中所需的物品,比如婦人身後的帳篷,就是匠營中流民趕製出來的,雖然又破又小,卻也使得流民免於在野地裏凍死。


    參與勞作的劉和當天可以領到一些糧食,補給家用,光靠營中每日分的流食,眾人隻能勉強不被餓死。劉和甚至不勞而獲的危害,所以就設置了匠營,一方麵防止流民無事生非,另一方麵減輕後勤壓力,算作另一個形式“以工代賑”


    劉和現在沒有根基,沒有辦法通過屯田來安置流民,但他也不會白白的養活他們。他建立流民營的目的除了想選拔出一些適齡的青壯充當炮灰或輔兵,對於一些老弱病殘也要盡可能的壓榨出最後的利用價值。


    劉和的做法在後世的一些人道主義者的眼中,或許有這裏或那裏的不好,但在這個時代,能給流民一口飯吃,已經是劉和仁心的最大體現。比曹操、劉備之流的強多了。


    曆史上曹操在青州征剿黃巾的過程中,曾一舉俘虜了近百萬的黃巾婦孺,最後一共才編練了七萬的青州軍,剩下的人都哪去了?想一想曹操軍中用來代替糧草的“肉脯”,你就會不寒而栗。


    還有劉備。曆史上劉備逃難經過某個破敗的村落,村中住著一對夫妻。丈夫餓的骨瘦如柴,卻因為敬仰的劉備的為人,卻堅持設宴款待他們,擺了一桌的肉食。劉備等人吃的心安理得,事後現丈夫在柴房裏將妻子殺了,房裏隻剩下了血淋淋的骨頭。劉備吃飯的時候真什麽都不知道麽嗎?


    跟食流民的他們相比,給流民食的劉和,也算是仁德之舉了。劉和壓榨流民所獲得的遠遠少於他所投入的,也隻有來自後世的劉和才會傻的這樣做,要是其他的諸侯恐怕之後收納青壯吧!


    顯然劉和的善舉也得到了流民的認可。


    “算了吧!有空你跟文向多學點武藝,將來加入劉使君的軍隊,為他上陣打仗。”


    對於樸素的民婦來說,他們最值錢的也就是他們的命了,最不值錢的也是他們的命,這也是他們唯一能報答他人活命之恩的唯一方式了。


    “知道了。”少年一吐舌頭,隨後咕囔道,“我就是來找徐大兄的,有重要事情告訴他。”


    似乎不願聽婦人的嘮叨,一溜煙鑽進了婦人身後的帳篷。


    “這小子。”


    婦人要到匠營去,也沒空去管這個小子了,急匆匆的趕往匠營了。


    婦人身後的帳篷並不不大,卻塞進去了好幾戶流民,沒辦法,就是有大戶們的幫助,劉和也不可能匆忙間趕製出足夠的帳篷。


    所幸現在是冬天,人雖然多了點,晚上擠一擠反而會更暖和一些。


    此時帳篷中,一名三十多歲的婦人正躺在一堆幹草上,她的年紀比方才的婦人稍大,但頭卻已經白,歲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跡格外嚴重。


    婦人的旁邊的跪著一個年輕的男子,雖然穿著粗布褐衣,觀其氣質外貌,卻不似流民。他的年紀要比泥猴子大上幾歲,應該就是泥猴子口中的徐大兄。此時的他手裏正端著湯藥,一勺一勺的喂食著婦人,動作非常的輕柔。


    “阿母,或許我當初就不該帶您南下。”看著病重的婦人,年輕男子突然有些後悔。


    “傻孩子,當初還不是阿母要求到江東尋你大父的?兵災天禍,都不是個人可以避免的,隻怪阿母的身體不爭氣,拖累了文向。”有些蒼老勸慰道。


    “阿母!”年輕男子沒有得到慰藉,聲音反而有些哽咽。


    這時,泥猴子似的少年正好走進帳篷見到了這一幕,他見慣了生離死別,疾病哀傷,想要活躍下氣氛,故意岔開話題道,“大兄,你哪裏搞到的草藥啊!這在大營裏可是稀罕物。”


    劉和雖然在流民營地中安置了不少醫匠,但多用來防治疫病的,看病可以,用藥自備。


    “當然是花錢買的。”男子白了泥猴子一眼,見到他似乎很高興,精神狀態也為之一變,笑罵道,“你小子不去匠營找活幹,到我這裏來幹什麽?。”


    “當然是有大事!劉使君要招兵了,這可是大兄的機會啊!”


    少年匆匆上前,興高采烈地說著。


    使君一般是對一州刺史或州牧的稱唿,庶民哪裏都懂這些,凡是高官他們都稱唿使君。


    年輕男子也懶得去糾正,臉上帶著淡淡的傲氣,不冷不熱的說著,“這算什麽好消息。我要是投軍,投誰不行?哪裏會沒有我的一席之地。”


    “若我說大兄有機會成為別部司馬!”少年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


    “什麽?”


    年輕男子徹底動容了!


    天下幾經動亂,尤其是天子西遷之後,地方上的諸侯們都處於半獨立的狀態。除了地方官職的任命還需上報朝廷,走一走形式外,有一些諸侯,其帳下的軍職往往自己任命。饒是如此,別部司馬一直也不是隨便某個人就有資格擔任的。


    別部司馬秩千石,獨立成部,帳下士兵數百到數千不定。劉和帳下千石以上的軍官不過十指之數,最差的也是一營的主將,哪裏是普通人可以奢望的?


    不論是哪個諸侯的帳下,你若出身不好,又非親信,還沒有軍功,人家憑什麽平白給你封個高職。


    “這可是一千石的軍職啊,太平時期,就憑自己的出身,哪怕是奮鬥一輩子,也不見得能得封如此的高職吧?”


    男子砰然心動,臉色略略露出一絲疑惑,淡淡的看向少年,無形中氣勢外泄,給了他極大的壓力,“怎麽說?”


    泥猴子頭皮有些麻,撓了撓頭,不敢再掉對方胃口,一五一十將他聽到的消息說了出來。


    原來劉和打算招募流民組建軍隊。而在此之前,劉和打算在流民當中擇其精銳,組建一支精兵,而這支特殊的新軍,營號“破軍”。


    招兵範圍不僅包括來投的流民,還包括軍中隊率以下的將士。對所收士兵的唯一要求就是勇猛絕倫,悍不畏死。並且新軍中的所有軍官全部由比武選出,上麵絕不幹涉比武就在三天之後。


    年輕男子突然有些明白了劉和的意思,這是大規模招收流民成軍的前奏啊!


    但顯然光靠這些流民兵是難成大器的,組建一支精兵就成了重中之重。“破軍營”既是劉和一支新的臂膀,也是給流民樹立的一個上進的希望。


    想到這裏,年輕男子的眼睛突然變得血紅,一股熱血從心頭湧起,“既然陳三郎可以一飛衝天,我徐文向為什麽就不行!”


    他起身對婦人行了一禮,轉身對少年道,“嚴猛,帶我一起過去。


    這樣的情況在營中不斷上演,隻要覺得自己有幾分武勇或不懼生死的劉民,紛紛湧向了校場,場中果然豎起了一個巨大的木牌,上麵著此次征兵的相關事宜,還有專門的讀書人在一旁解說,聽得眾人熱血沸騰。


    三天後,數千的流民從各自的營帳中走出,浩浩蕩蕩向校場的方向走去,為了應對這次比武,流民們幾天來積攢的糧食吃的一空,瘋狂的爭搶酬勞高的工作,想要獲得更多的糧食飽腹。


    劉和也不吝嗇,大批的糧草以各種方式下到流民手中,確保想要參加比武的流民們,這兩天能養軍蓄銳,以較佳的狀態參與比武。


    比武的序幕徐徐拉開,不斷有各種小道消息傳來整個營地漸漸沸騰起來,連軍隊的士氣也跟著高漲了起來。


    流民成軍,近在眼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萍劍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萍劍手並收藏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