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不覺得是天意嗎?”
看著劉和有些呆,封旻微微笑道,“吳協竟敢襲殺主公,實在是罪該萬死!本來我還想尋找機會替主公除了此人,不想此人自投羅網,連田坤也被牽連了進來,天賜的一箭雙雕啊!”
“是啊!”
既然封旻不想點破,劉和也樂得裝糊塗。於是感慨的說著,“我本來隻想殺了吳協,不料天意巧合,連田坤也被牽連了進來,可謂是陰差陽錯。既然能名正言順的除掉了心腹大患,也隻能用天意來解釋。”
劉和走到軍前,凝望連成一片的大軍,略有些興奮道,“這才是我的根基啊,否則的話閻剛也不會如此輕易地低頭。”
“也是閻剛倒黴,什麽也不知道,便一頭撞了過來。”
“那先生以為,既然障礙已除,我又該如何徹底掌控全軍呢?”劉和問道。
封旻站在劉和背後負手一笑,“其實現在掌控全軍的困難在外而不在內,主公恐怕的去見一見後將軍袁術!”
“先生指的是糧草問題吧!”
封旻指了指腳下,歎息道,“不僅僅如此,我說的是立錐之地,恐怕主公是不打算迴幽州了吧!”
“就知道瞞不過先生。”
封旻雖不善於軍事,但分析問題卻非常透徹,總是能看到問題的關鍵處。劉和點了點頭,也不隱瞞,坦言道:“先生說的沒錯,幽州對我來說就是死地,我必須得找一個更好的立錐之地。”
封旻笑了笑,目光又望向列陣的士兵,徐徐道,“雖然我不知道主公為何這樣認為,但多一處根基總沒有錯誤,不知主公何時去見袁術。”
劉和心中有些感慨,其實冥冥中的天意不僅僅是自己掌握全軍,而是自己的到來。老天早已注定,大漢的命運將被改寫。
想到這,劉和微微笑道:“明天吧!此時已在不宜遲。”
這時正好桓彪快步走來,低聲稟報道,“主公,有個人還沒死!”
劉和思忖了片刻道,“盡可能的搶救過來,將來可能還有用。”
……
“咚”,“咚”,“咚”……
下蔡城中震天的鼓聲驚醒了這座死氣沉沉的古城,一輪朝陽冉冉從東方升起,光芒萬丈,破舊迎新,帶來了新的一天。
在下蔡城北的一座巨宅內,一名頭戴金冠、錦衣玉帶、腰係紫綬金印的中年男子緩緩走進後院,陽光照在他的身上,一半光明、一半晦暗。。
他身長八尺,身體修長,麵白美髯,狹長的雙眼中,不時地透出一絲厲芒,給人一種溫文爾雅又不失威嚴的感覺。
他便是劉和在酒宴上見過麵的後將軍袁術,四世三公袁家的嫡長子,擁有十餘萬帶甲士、縱橫荊、豫、揚三州的一方諸侯。
袁術這段時間因為孫堅的緣故,他心情不是很好,孫堅不但是他名義上的盟友,更是他最得力的手下。
上個月拿下下蔡城後,袁術為了鼓舞士氣,一舉攻下九江,特意舉家遷到下蔡,坐鎮前線。不想孫堅被袁術殺死的消息,卻緊跟著就傳了過來,使得袁術極為被動。
孫堅之死不但使得袁術的兵力損失慘重,連借孫堅之名收在麾下的豫州,其所轄的很多郡國也變得不穩起來。尤其是孫堅留下的的舊部,嚷嚷著要找袁術報仇,令袁術心情十分煩躁。
加上下蔡城下的慘敗以及後方肆虐的黃巾,這段時間,袁軍上下都在一片混亂中度過。袁術也顧不上再接再厲,攻打壽春了,整天埋在書房裏。就連後將軍府的謀士們也消停了很多,不再打幽州軍的主意。
但袁術還是從書房裏走了出來。
一早起來,他便聽說來嫡子袁耀那邊鬧了起來,心情不由得變得更糟糕起來。但作為自己唯一的嫡子,他還是打算過來看看。
袁術負手走下台階,穿過一條精致的卵石小路,來到一座小院前。小院前是一片不大的小校場,場中弓馬兵器,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袁術走到近前時前,一員披甲掛弓的大將正在教一個**歲的孩子騎射,他抬頭看見袁術,嚇了一跳,連忙滾落下馬,單膝跪地道:“末將張勳,拜見主公!”
這位大將就是袁術帳下與橋蕤齊名的頭號大將張勳,雖然無論武藝還是謀略,張勳都比橋蕤差了不止一籌,但他這個人卻極為擅長揣摩袁術的心思,可謂是簡在帝心。
比如這次,聽說袁耀想要習武,他連軍中的軍務也不顧了,親自過來教袁耀習武。雖然落在袁術眼裏可能被認為不務正業,但在張勳看來,袁術的好感比袁術的看法更重要。
袁術是一個感性勝過理智的人,因此他常常做出一些在常人看來不可理喻的事。比如現在,袁術明明忙得焦頭亂額,卻因為兒子的一點小事,便將手上的軍務全都丟給了手下的謀士,不管不顧的跑了過來。
“耀兒,你現在感覺怎麽樣,好點了嗎?”袁術關切地問道。袁術此人雖然算不上是一個明君,卻是一個難得的慈父
張勳身後的小孩兒像一個小大人的一樣歎了口氣,又點了點頭,“阿翁,耀兒還等著替您上陣殺敵呢,怎麽會不好!”
“胡鬧!前一陣剛落馬受傷,不好好修養,上什麽陣,殺什麽敵?”
袁耀的話好像勾起了袁術,某些不好的聯想,使得他忍不住怒斥道。
“我的傷早就好了,不信您問問張將軍,剛剛誇我武藝出眾呢!”
“行了,你現在還小,等你大了自有你上陣殺敵的機會!來人,還不快將公子帶走”
“諾。”
旁邊侍奉的奴仆聞言趕緊上前將袁耀拉走,袁耀嘟囔著嘴,隻能三步一迴頭的走進屋內。
袁術望著小兒的背影走遠,他的臉頓時沉了下來。雖然兒子願為自己分憂解難,自己也很高興,但他的自負全讓他感到不舒服。什麽時候自己這個堂堂後將軍,需要輪到依靠一個小孩了?哪怕是沒有此意也不行!
本來就有一連串壞消息傳來,雖然在他看來隻是一時小挫,但自己如日中天的勢頭確實被打斷了。這段時間他受挫連連,九江未平,後方也有不穩的跡象,一個應對不當,傾巢之禍就在眼前。
袁術在這沉思問題,自然就將張勳撇在了一邊。張勳不由得誠惶誠恐,以為拍馬屁拍在馬腳上了,想要挽迴一下,卻又不敢開口打擾,隻能滿頭冷汗的站在一旁。
正好這時有一書佐前來稟報事情,解了他當前的困境。
“啟稟將軍,侍中劉和來了,正在客堂裏等候。”
袁術臉上露出一絲不出所料的笑意,就仿佛他知道劉和一定會來一樣,點點頭,起身欲走,這時,書佐猶豫一下,又道:“同來的還有司徒袁滂之子袁渙!”
袁渙,自曜卿,陳國扶樂人,司徒袁滂之子。陳國國相任命袁渙擔任功曹之職,後來又舉薦給公府,在官吏考核中獲得較高的等級,授官譙縣縣令,未去上任。
眼見豫州即將大亂,他想舉家遷往江淮,不料被卻被袁術所截。
袁術對他很是看重。一方麵敬重他的才學品德,一方麵卻是想借助其及其父的聲望,扭轉當前不利的局勢。
所以盡管楊弘等人對他很是排斥,袁渙也不願投在袁術的麾下,袁術依然時常拜訪他。袁術常常跟他討論天下大勢,袁渙總是正氣凜然地論述自己的主張,袁術辯駁不過,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對他以禮相待。
小宏先生袁宏曾經這樣評價過袁渙:“其人溫雅,器識純素。貞而不諒,通而能固。恂恂德心,汪汪軌度。誌成弱冠,道敷歲暮。仁者必勇,德亦有言。雖遇履虎,神氣恬然。行不修飾,名跡無愆。操不激切,素風愈鮮。”
如今袁術聽聞他主動前來自己府中,自然是喜出望外,“他在哪裏,帶我去看看他。”
“劉侍中好像和袁先生同來,聽說是在府前遇到了。”
袁術點點頭,表示知道了,準備跨出院子時,腳步突然停住了,他沉吟一下道,“張將軍,你也來吧!”
說完負手而去。
張勳聞言大喜,快步追上,猶豫了一下道,“主公,末將有一言。”
張勳年約三十歲,身材魁梧,肩膀寬闊,兩臂結實有力,舉止間豪邁不羈,典型的武夫。但他三角形的眼睛,高而挺直的鷹勾鼻使他顯得陰險奸詐,不時冒出的壞水,又使他有了毒士的特點。
雖然他文不成武不就,可因為多次蒙對袁術的心思,反而給袁術留下了文武雙全的印象。
“說吧。”
“末將建議,主公最好不要見劉和。”
看著劉和有些呆,封旻微微笑道,“吳協竟敢襲殺主公,實在是罪該萬死!本來我還想尋找機會替主公除了此人,不想此人自投羅網,連田坤也被牽連了進來,天賜的一箭雙雕啊!”
“是啊!”
既然封旻不想點破,劉和也樂得裝糊塗。於是感慨的說著,“我本來隻想殺了吳協,不料天意巧合,連田坤也被牽連了進來,可謂是陰差陽錯。既然能名正言順的除掉了心腹大患,也隻能用天意來解釋。”
劉和走到軍前,凝望連成一片的大軍,略有些興奮道,“這才是我的根基啊,否則的話閻剛也不會如此輕易地低頭。”
“也是閻剛倒黴,什麽也不知道,便一頭撞了過來。”
“那先生以為,既然障礙已除,我又該如何徹底掌控全軍呢?”劉和問道。
封旻站在劉和背後負手一笑,“其實現在掌控全軍的困難在外而不在內,主公恐怕的去見一見後將軍袁術!”
“先生指的是糧草問題吧!”
封旻指了指腳下,歎息道,“不僅僅如此,我說的是立錐之地,恐怕主公是不打算迴幽州了吧!”
“就知道瞞不過先生。”
封旻雖不善於軍事,但分析問題卻非常透徹,總是能看到問題的關鍵處。劉和點了點頭,也不隱瞞,坦言道:“先生說的沒錯,幽州對我來說就是死地,我必須得找一個更好的立錐之地。”
封旻笑了笑,目光又望向列陣的士兵,徐徐道,“雖然我不知道主公為何這樣認為,但多一處根基總沒有錯誤,不知主公何時去見袁術。”
劉和心中有些感慨,其實冥冥中的天意不僅僅是自己掌握全軍,而是自己的到來。老天早已注定,大漢的命運將被改寫。
想到這,劉和微微笑道:“明天吧!此時已在不宜遲。”
這時正好桓彪快步走來,低聲稟報道,“主公,有個人還沒死!”
劉和思忖了片刻道,“盡可能的搶救過來,將來可能還有用。”
……
“咚”,“咚”,“咚”……
下蔡城中震天的鼓聲驚醒了這座死氣沉沉的古城,一輪朝陽冉冉從東方升起,光芒萬丈,破舊迎新,帶來了新的一天。
在下蔡城北的一座巨宅內,一名頭戴金冠、錦衣玉帶、腰係紫綬金印的中年男子緩緩走進後院,陽光照在他的身上,一半光明、一半晦暗。。
他身長八尺,身體修長,麵白美髯,狹長的雙眼中,不時地透出一絲厲芒,給人一種溫文爾雅又不失威嚴的感覺。
他便是劉和在酒宴上見過麵的後將軍袁術,四世三公袁家的嫡長子,擁有十餘萬帶甲士、縱橫荊、豫、揚三州的一方諸侯。
袁術這段時間因為孫堅的緣故,他心情不是很好,孫堅不但是他名義上的盟友,更是他最得力的手下。
上個月拿下下蔡城後,袁術為了鼓舞士氣,一舉攻下九江,特意舉家遷到下蔡,坐鎮前線。不想孫堅被袁術殺死的消息,卻緊跟著就傳了過來,使得袁術極為被動。
孫堅之死不但使得袁術的兵力損失慘重,連借孫堅之名收在麾下的豫州,其所轄的很多郡國也變得不穩起來。尤其是孫堅留下的的舊部,嚷嚷著要找袁術報仇,令袁術心情十分煩躁。
加上下蔡城下的慘敗以及後方肆虐的黃巾,這段時間,袁軍上下都在一片混亂中度過。袁術也顧不上再接再厲,攻打壽春了,整天埋在書房裏。就連後將軍府的謀士們也消停了很多,不再打幽州軍的主意。
但袁術還是從書房裏走了出來。
一早起來,他便聽說來嫡子袁耀那邊鬧了起來,心情不由得變得更糟糕起來。但作為自己唯一的嫡子,他還是打算過來看看。
袁術負手走下台階,穿過一條精致的卵石小路,來到一座小院前。小院前是一片不大的小校場,場中弓馬兵器,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袁術走到近前時前,一員披甲掛弓的大將正在教一個**歲的孩子騎射,他抬頭看見袁術,嚇了一跳,連忙滾落下馬,單膝跪地道:“末將張勳,拜見主公!”
這位大將就是袁術帳下與橋蕤齊名的頭號大將張勳,雖然無論武藝還是謀略,張勳都比橋蕤差了不止一籌,但他這個人卻極為擅長揣摩袁術的心思,可謂是簡在帝心。
比如這次,聽說袁耀想要習武,他連軍中的軍務也不顧了,親自過來教袁耀習武。雖然落在袁術眼裏可能被認為不務正業,但在張勳看來,袁術的好感比袁術的看法更重要。
袁術是一個感性勝過理智的人,因此他常常做出一些在常人看來不可理喻的事。比如現在,袁術明明忙得焦頭亂額,卻因為兒子的一點小事,便將手上的軍務全都丟給了手下的謀士,不管不顧的跑了過來。
“耀兒,你現在感覺怎麽樣,好點了嗎?”袁術關切地問道。袁術此人雖然算不上是一個明君,卻是一個難得的慈父
張勳身後的小孩兒像一個小大人的一樣歎了口氣,又點了點頭,“阿翁,耀兒還等著替您上陣殺敵呢,怎麽會不好!”
“胡鬧!前一陣剛落馬受傷,不好好修養,上什麽陣,殺什麽敵?”
袁耀的話好像勾起了袁術,某些不好的聯想,使得他忍不住怒斥道。
“我的傷早就好了,不信您問問張將軍,剛剛誇我武藝出眾呢!”
“行了,你現在還小,等你大了自有你上陣殺敵的機會!來人,還不快將公子帶走”
“諾。”
旁邊侍奉的奴仆聞言趕緊上前將袁耀拉走,袁耀嘟囔著嘴,隻能三步一迴頭的走進屋內。
袁術望著小兒的背影走遠,他的臉頓時沉了下來。雖然兒子願為自己分憂解難,自己也很高興,但他的自負全讓他感到不舒服。什麽時候自己這個堂堂後將軍,需要輪到依靠一個小孩了?哪怕是沒有此意也不行!
本來就有一連串壞消息傳來,雖然在他看來隻是一時小挫,但自己如日中天的勢頭確實被打斷了。這段時間他受挫連連,九江未平,後方也有不穩的跡象,一個應對不當,傾巢之禍就在眼前。
袁術在這沉思問題,自然就將張勳撇在了一邊。張勳不由得誠惶誠恐,以為拍馬屁拍在馬腳上了,想要挽迴一下,卻又不敢開口打擾,隻能滿頭冷汗的站在一旁。
正好這時有一書佐前來稟報事情,解了他當前的困境。
“啟稟將軍,侍中劉和來了,正在客堂裏等候。”
袁術臉上露出一絲不出所料的笑意,就仿佛他知道劉和一定會來一樣,點點頭,起身欲走,這時,書佐猶豫一下,又道:“同來的還有司徒袁滂之子袁渙!”
袁渙,自曜卿,陳國扶樂人,司徒袁滂之子。陳國國相任命袁渙擔任功曹之職,後來又舉薦給公府,在官吏考核中獲得較高的等級,授官譙縣縣令,未去上任。
眼見豫州即將大亂,他想舉家遷往江淮,不料被卻被袁術所截。
袁術對他很是看重。一方麵敬重他的才學品德,一方麵卻是想借助其及其父的聲望,扭轉當前不利的局勢。
所以盡管楊弘等人對他很是排斥,袁渙也不願投在袁術的麾下,袁術依然時常拜訪他。袁術常常跟他討論天下大勢,袁渙總是正氣凜然地論述自己的主張,袁術辯駁不過,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對他以禮相待。
小宏先生袁宏曾經這樣評價過袁渙:“其人溫雅,器識純素。貞而不諒,通而能固。恂恂德心,汪汪軌度。誌成弱冠,道敷歲暮。仁者必勇,德亦有言。雖遇履虎,神氣恬然。行不修飾,名跡無愆。操不激切,素風愈鮮。”
如今袁術聽聞他主動前來自己府中,自然是喜出望外,“他在哪裏,帶我去看看他。”
“劉侍中好像和袁先生同來,聽說是在府前遇到了。”
袁術點點頭,表示知道了,準備跨出院子時,腳步突然停住了,他沉吟一下道,“張將軍,你也來吧!”
說完負手而去。
張勳聞言大喜,快步追上,猶豫了一下道,“主公,末將有一言。”
張勳年約三十歲,身材魁梧,肩膀寬闊,兩臂結實有力,舉止間豪邁不羈,典型的武夫。但他三角形的眼睛,高而挺直的鷹勾鼻使他顯得陰險奸詐,不時冒出的壞水,又使他有了毒士的特點。
雖然他文不成武不就,可因為多次蒙對袁術的心思,反而給袁術留下了文武雙全的印象。
“說吧。”
“末將建議,主公最好不要見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