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同意!”


    聲音擲地有聲,如金石落地,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威勢。


    張魴聞言,不禁露出喜意,也眾人紛紛安靜下來,鬧得最歡的幾人臉色卻變得煞白。


    迎著眾人目光,一個披麻戴孝的少年出現在眾人麵前。


    少年不過十六七歲,身長卻足有八尺七寸。用後世的標準來看,那就是足足兩米,看起來有些消瘦,但白衣之下卻隱藏著令人戰栗的力量。他眉宇之間與陳通有些幾分相似,但氣質卻更類趙雲,一身隱而不的氣勢宛若潛龍。


    少年神情堅毅,嶽峙淵渟,往帳中一站,竟壓得眾將喘不上氣來。


    此人正是陳通的胞弟陳三郎。陳三郎武勇絕倫,猶勝其兄,乃是軍中第一猛將,在來軍中的第一天就打邊全營無敵手,害得聯軍的幾員悍將見到他就躲。


    尤其是在陳通被圍的當日,陳三郎單槍匹馬就敢殺入上百賊軍當中,將陳通從必死之局中生生的拉了出來。


    聽聞最後退迴的士兵說,那一戰打得血流成河,橫屍遍地,堆成的屍體有小山那麽高。陳三郎披創十餘處,猶戰不退,賊軍不敢接其櫻,所至之處,賊兵紛紛退避。最後陳三郎陣斬賊軍主將,耀武揚威而歸,賊軍不敢追。


    當然,這並不是諸將畏懼陳三郎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大軍敗退之際,陳三郎於亂軍中打探陳通位置,偶遇了潰敗而迴的魏家的嫡子魏政,當時魏政隻顧逃命,敷衍不知,被陳三郎一合斬殺當場,魏家畏其威,事後竟作不知,由是兇名傳於全軍。


    魏嬴見眾人畏畏縮縮不敢應聲,隻得硬著頭皮開口。


    “三郎這是何意?這可是帳中諸將共同商議的結果,難道三郎想要違逆眾意嗎?”


    “這我不管,誰能過我三個迴合,我自會放他出賬!”


    看著陳三郎手中那杆六七十斤的大鐵槍,眾將相視一眼,心中微微一寒。


    魏嬴臉色微沉,本想著借眾人之意壓他一頭,沒想到陳三郎雖然自幼喜好讀書,養出了一副儒雅謙和的氣度,說出的話卻蠻不講理。偏偏眾人卻敢怒不敢言。


    不想這時卻有一人站了出來,直接坦蕩的問道,“既然如此,想必是三郎有別的高見了”


    此人正是張魴,他知道陳三郎不但勇猛過人,謀略膽識更勝其兄,既然敢攔住眾人,想必心有所持。


    果然三郎微微一笑,朝眾人朗聲而道,“諸位可能已經意識到,真正使大家畏懼的是龔王二賊聯手,並非是什麽龔賊強悍,勢不可製。龔賊雖然小勝一場,聲勢大漲,但實際上他這幾年積攢的家底早在這一個月內消磨殆盡了,雖然增加不少烏合之眾,實力卻不增反減。否則龔都早就趁著聯軍人心不定的時候殺了過來,一舉奠定勝機,哪裏會給王蒙來南頓摘果子的機會呢?”


    陳三郎一下子就點在了問題的關鍵上,營中的諸將思忱片刻,認為確實如此。


    聯軍已經和龔都打了一個多月了,要說一開始對黃巾還有什麽畏懼的話,那麽現在這點畏懼早在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打沒了。聯軍根基未損,雖然上次慘遭大敗,但按照雙方實力損失來說,對聯軍而言,卻隻能算作是小挫,形勢卻未必有魏嬴說的那麽惡劣。王蒙若是不來,眾人雖不見得有什麽勝機,維持勉強不敗,卻也不是沒有什麽可能。


    見眾人意動,陳三郎繼續振奮人心,“王蒙既然已經打下了整個西華,一個縣的利益,短時間內是吃不下去的。那諸位想過沒有,他為什麽放著嘴邊的利益不去吃,反而到南頓來與龔都搶食吃呢?”


    陳三郎環顧一周,話語人深省。


    “原因很簡單,龔都是黃巾在郡北十縣黃巾中名義上的盟主,一旦龔都拿下南頓,王蒙就再也沒有染指盟主寶座的機會了。因此聽聞聯軍受挫,他便匆匆忙忙地趕來摘果子,打算名利雙收。可一旦龔都受阻,王蒙就絕不會繼續東進,隻會躲在西華坐山觀虎鬥,豈會為龔都消耗自己的實力?所以我們有的是時間與龔都周旋,何愁沒有時間去尋找打敗龔都的機會?。”


    話音一落,底下一片騷動,連開始鬧得最兇的幾人也一臉振奮。能夠一起打敗賊軍,誰又願意迴去孤軍奮戰?


    帳中眾將紛紛鼓動起來,語氣中充滿了振奮。


    “沒錯,龔賊雖然厲害,我軍也不見得弱了。”


    “三郎言之有理,但不知該如何阻擊龔軍呢?”


    “不知三郎還有何策,還請一並道來。”


    陳三郎一擺手,帳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龔賊前幾天雖然勝了一陣,但力量折損得比我們還厲害,唯一的優勢就是士氣高漲。而我們卻有兩個劣勢,一是士氣不振,二是群龍無。想要扭轉卻很簡單,正所謂哀兵必勝,隻要拿魏政的人頭祭奠家兄,我軍的使其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反壓低人一頭。至於盟主之位更是簡單,誰能殺了魏政,誰就是盟主!”


    陳三郎話音一落,帳內頓時炸開了鍋。


    各家私兵當中,最數陳家的精銳,雖然現在隻剩有二百餘人,但卻個個以一當十,都是難得的精銳。


    尤其是陳通又從聯軍當中將作戰最勇猛的一百人選拔了出來,獨立成軍,組建了一支陷陣營。陷陣營中的士兵每殺死一個敵人後,都會被賜予了一根兇擒的羽毛,表彰其武勇。當禽羽插遍全軍的時候,陷陣營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白毦兵。


    手裏掌握著這樣的三百精銳,陳家的底氣自然足,說得話也無人敢於忽視。


    眾將雖然眼紅,卻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不敢出聲。


    魏嬴更是出言嘲諷道,“三郎當真是好算計!魏政躲在龔軍當中,哪是那麽好殺的?成了,令兄的仇自然得報,新盟主照樣要依仗陳家。不成的話,聯軍想要抗衡龔都,更是隻能依靠陳家。好處可全讓陳家占了,天下哪有那麽多的好事!”


    說實話,陳三郎的謀略遠勝其兄,連魏嬴都暗自佩服,按他所說的那樣,聯軍未必沒有反敗為勝的可能,他魏嬴做夢都想獲勝。


    魏贏之所以極力反駁陳三郎,並不是因為陳三郎將他先前的論調駁的體無完膚,使他丟了臉。在他看來,臉麵值幾個錢?更不是因為魏政之死,魏政死了,他魏嬴才有了繼承家業的機會。他這樣做,自然是站在家族的角度上,他要通過各種方式潛移默化地提高家族在縣裏的地位。


    魏家地位有沒有提升不知道,但他的話卻成功挑起了眾人對陳家的一絲反感,但陳三郎卻仿佛毫無所覺,隻是淡淡地問,“不知魏將軍有何高見?”


    魏嬴狡黠的一笑,恭敬的道,“既然方法是三郎提出來的,陳盟主又是令兄,不若就將這個人任務交給三郎吧!三郎若是做到,魏嬴自然是第一個讚同三郎成為盟主。隻不過我們的時間卻是不多了,三郎恐怕隻有幾天的時間。”


    話音一落,諸將一片愕然,隨後一想,也是這個道理。


    長兄如父,殺父之仇哪有子女不報,交給被別人的道理?若陳三郎真有本事,兄死弟替也沒什麽,反正陳通本來就是聯軍的盟主,陳家在聯軍的影響力又最大。


    於是眾將紛紛附和,唯有張魴對眾人的反複無常不屑一笑。


    魏嬴卻有自己的考慮。雖然他想在軍中另樹一幟,他卻不想徹底得罪陳家,並且最根本的是打敗龔都才是當務之急。


    此時若是成了的話,他魏贏就是此次獻計的大功臣,陳三郎事後也沒什麽借口報複自己;若是不成的話,現在陳家隻有陳三郎一個男丁,也就沒有什麽得罪不得罪陳家了。


    環視一下眾將不舍又暗暗慶幸的表情,陳三郎突然間感到索然無趣,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也就懶得去理魏嬴話中的機鋒。


    “也罷,三日之內我必取鄭啟狗頭來見!”


    ……


    鄭啟一掃之前的恐懼憂慮,焦躁不安,整個人都透出一股小人得誌的猖狂。


    在鄭啟臨陣轉投黃巾之後,很多人都不理解,連跟鄭啟一起過來的心腹也滿腹抱怨,龔都軍中的士兵更是冷嘲熱諷,輕蔑不屑。


    也怪不得眾人如此。


    在這樣一個家族至上的年代裏,連荀彧、荀攸、荀湛這樣的大才,都得乖乖地為了家族的利益,投靠不同的諸侯,有的甚至在曆史上不顧名聲,兩易其主。你鄭啟算什麽東西,好好的嫡子不做,使家族受累,卻去給賊寇當狗?還為此斷掉了一條臂膀,你鄭啟是傻子嗎?


    但鄭啟當然不認為自己是個傻子,他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眼裏,屬於自己掌控的家族,才是自己的家族,不是自己的家族,憑什麽要自己拿前途去守護?


    於是,當龔都使者前來之際,他心中野心熊熊燃燒了起來,最終做出了一個瞠目結舌的決定,這個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萍劍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萍劍手並收藏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