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易耳!”


    此時酒意還未褪盡,陳通的臉上還是有些潮紅。


    “第一點最簡單,這兩年郡中大寇肆虐全郡,一年勝過一年。聽聞大寇龔都與眾賊相約今年共侵南頓,這可不是一鄉一亭所能防禦的。旻父雖然亡故多年,但郡縣兩級官員中猶有不少人承他的人情,隻要文通能修書一封,又是有利於全縣的好事,縣中大人必然允諾。”


    “第二點,我聽說南鄉金山亭苗家家主苗老六,今年年初將家中的小女送給了楊長史作女妾,並且深得楊長史的喜愛。我雖不恥他的為人,卻不得的不承認,包括我在內,不管是縣裏的諸位大人,還是縣中的諸多豪強,沒一個敢不個他麵子。其人虛榮貪鄙,我隻要多費錢財,再奉承兩句,必能達成所願。”


    “至於最後一點,更是不難。誰不想光宗耀祖,封侯拜相?隻不過家族的出身限製豪強們的仕途。加上今年後將軍與周昂作戰不利,強拉的眾多丁壯有不少逃迴了鄉中,隱匿在豪強的塢堡,後將軍府曾下令嚴懲,屢禁不止。若能在與賊寇作戰中樹立足夠的威望,誘之以利,挾之以柄,自然會有人歸順。”


    餘暉披灑在陳通身上,陳通如披著金甲的戰神,氣勢非凡。誰也想不到,傳言不好讀書的陳伯舉,此時的眼中正投射著睿智的目光。


    勇伯俯身歎道,“今先祖顯靈矣!”


    從陳通王父陳恭開始,勇伯侍陳家已曆三代,名為主仆,實則祖孫。看到如今陳家崛起的希望出現在陳通身上,勇伯不由得老懷開慰,落下淚來。


    陳通見了,連忙勸慰,渾然沒有了剛才的的氣勢。


    ……


    “幸得先生勸阻,險些釀成大禍!”


    劉和等人迴到汝陽已有一個多月了,大雪連下了好幾場,氣溫急劇降低。


    劉和在幽州住了好幾年,倒也沒什麽,封旻卻凍得直跺腳,聽說劉和這有火盆,便天天湊在劉和這裏。


    火盆也就是最近幾年才在幽州興起,當地也叫“神仙爐”,用泥所製。當地大族室內取暖多靠火炕,但屋內的熱度往往不易升高,有時雖然把炕燒得滾熱,也抵不住外邊的風雪嚴寒,於是火盆便出現了。


    泥火盆的最大特點是傳熱慢但保暖性能非常好。閑著無事,劉和特意令景伯等人做了一個,封旻借機過來取暖,同時與劉和討論著局勢與未來的規劃。


    一來二去還真的現了大問題。事情還得從南頓之行說起。


    劉和前去拜訪袁閎那日,張廷以傷勢複為由到醫館看傷,外出散布謠言。因為杜慶的存在,也算經過幾番鬥智鬥勇,張廷最終還是悄悄地通過來自平輿的商賈將謠言散了出去。


    謠言很多,有人傳言幽州牧劉虞起兵討伐公孫策,大敗,公孫策大肆屠殺劉虞帳下將士親屬;也有人說鮮卑寇邊,邊郡十數縣民眾慘遭屠戮;甚至還有人言州中大族勾結烏桓起兵造反……


    傳言不一而足,但都有鼻子有眼,從郡治迅傳開,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聽說幽州軍中一片混亂,很多將士吵著要迴家,後將軍府的謀士們為了此事都吵翻了天。


    不是沒有人懷疑劉和所傳,但劉和等人一直都在後將軍府的監視之下,他們苦無證據,二則謠言起於郡治。


    然而就在劉和洋洋得意之際,封旻卻給劉和潑了一頭冷水,使得劉和一下子清醒了過來。他現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忽視袁術的真實性格。


    袁術的迅崛起,家族四世三公的聲望可以說是居功甚偉,袁術表麵上也是一個注意聲望的人,但本質上妄自尊大的袁術又豈會被名聲所累?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別人可能因此做出妥協,但袁術不會,他不但不會將軍隊交給劉和,反而會下定決心將之吞並!


    所以在封旻的勸誡下,劉和不得不平息謠言。深知堵不如疏的劉和,又散布了許多其他的謠言。效果不錯,謠言果真漸漸平息了下來。這件事傳到後將軍的幕府,府中謀士紛紛打消了對劉和的質疑。


    因此才有了上一番話。


    但二人現在討論的卻不是這個。三天前,袁術迴到了平輿,聽說打算在今晚大宴群臣。這對劉和是個機會。


    劉和現在手裏拿的就是請帖。說是帖,倒不如說是傳,其長六寸,木質,上麵刻有參宴人的名字、開宴時間,及坐席位置。


    此時封旻正跪坐在對麵。劉和苦笑一聲,“看樣子,還是連橫派占據了上風。”


    “一直是連橫派占據上風,”封旻喝了一口熱水道,“楊弘出身弘農楊氏,同樣是四世三公的大世家,在後將軍眼中自然不同。閻象等主張合縱,廣結盟友,未嚐不是沒有從外部尋找強援以達到抗衡楊弘的的目的。”


    “你認為我今晚我應該交好閻象?”劉和眉頭一皺。


    “不,主公最好還是保持中立,”封旻指了指請帖,“關鍵還是在後將軍啊!”


    隻見請貼上並不是劉和的名字,上麵刻著一個大大的“袁”字,顯然劉和並不在邀請之列。


    ……


    但劉和還是去了。下午申時,劉和便帶親衛騎著馬匹,來到了郡守府。


    此時街道上正紛紛揚揚的下著大雪,路上行人稀少,但袁府門前卻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劉和令親衛牽走馬匹,走到門閭之前,拿出請帖。


    門衛是十幾個手持刀槍的精銳甲士,殺氣騰騰的盯著赴宴的每一個人,並令所有人將配劍卸下,然後仔細查看請帖。見劉和木牌上大大的“袁”字,便有一管事模樣的中年人將劉和帶入府中。


    袁府很大,管事帶著劉和繞了幾圈,劉和才現去的並不是正廳,而是一間偏房。劉和進去的時候,房內已經有不少人了,最引人注目的確是一手持兵書的少年。


    看起來比劉和還要小兩歲。


    少年雙眉如刀,目含煞氣,就自然地坐在那裏,散出一股勃勃英氣,與周遭格格不入。


    “來著可是伯衡兄?”在劉和進入偏房的一瞬間,少年竟放下手中竹簡,起身迎了上來。


    “正是在下,足下應該是烏程侯之子孫策孫伯符吧!”劉和雖然沒見過此人,卻對他有一定的猜測。


    按照大漢的傳統,表字一般都是在男子二十歲加冠禮上由長輩命名。但實際上很多世家子十五歲束後,就會外出遊曆,或是求學,或是遊玩,為了方便,長輩一般就會在束禮上就取好表字。


    劉和的表字就是在進京前由阿翁所取。而孫策則是因為從小跟隨其父四處征戰的原因。


    少年聞言眉頭一挑,“伯衡兄竟然聽過我孫伯符的名字?”


    劉和哈哈一笑,道,“生子當如孫伯符,在汝南,後將軍這句話恐怕是無人不曉吧?”


    二人雙目相對,竟生出一股惺惺相惜之情。可惜劉和知道,不久之後,孫策就會成為自己最大的對手。


    此時的孫策意氣風,談吐舉止,令人心折。怪不得連周瑜這樣的千古俊傑都去主動結交,引為總角。


    直到侍者出現,兩人一直相談甚歡。


    ……


    宴會開始時,已經華燈初上。


    孫劉二人攜手走進宴堂時,後將軍手下文武早已安然就坐。


    軍中尚左,後將軍麾下大將全居於左,謀士文臣居於右,各有十數人,跪在案桌之旁,居然有一種文武滿堂,人才濟濟的煊赫之感。


    見到劉和一瞬間,楊弘的臉色有些陰沉,招了招手,侍者小跑過來,低語幾句後,臉色更是有些驚疑不定。劉和及其下屬每天的吃喝宿行,事無巨細,都會在晚上擺在楊弘案頭,雖然楊弘對劉和並不太在意,但仍會令手下幕僚酌情處理,但他今晚怎麽會跑到這裏來?


    閻象卻沒有想那麽多,見到劉和的時候竟然有些驚喜。最近幾次與楊弘交鋒,閻象都處於下風,此時見到劉和狠狠吐了一口氣。


    “伯衡賢侄,許久不見,老夫可甚是想念啊”閻象捋了捋頜下的三寸羊須,一張老臉笑的像菊花一樣。


    “多謝閻公掛念,自從上次一別,和無時不刻想著再聆聽您老的教誨呢!”劉和趕緊上前行禮。


    “嗬嗬,賢侄若是有空盡管來找我即可,老夫府上隨時恭候賢侄的光臨。”閻象笑著將劉和拉到自己的酒桌上來,隨意問了劉和一些毫不關聯的問題。


    漸漸劉和聽出了老狐狸的意思,他這是在打聽自己是如何混到酒宴上來的呢!


    劉和心中暗自冷笑,早幹什麽去了?宴會之前自己可是一張請帖都沒手收到,這會兒想摸老子的底?沒門兒!


    劉和打了個哈兒哈兒,向主座的空位上拱了拱手道,“這都是後將軍的恩德啊!”


    閻象聽後也有些驚疑不定,難道是主公開始插手我們的爭鬥了?


    劉和哪會管閻象在那裏瞎琢磨什麽,起身告辭,按照請帖坦然自若地坐在了眾多袁氏子弟之間,現在楊、閻二人的臉一下子全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萍劍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萍劍手並收藏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