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毀滅者難鬥,低級將官們顧惜自身實力,便不肯繼續讓麾下武士上去送死。
眼見肉搏攻不過去,毛林蟻武士自覺紛紛換了武器——她們也是可以噴射蟻酸的,雖然射程和酸液濃度都遠遜色於一些以遠程攻擊聞名的蟻族,但用在這個場合卻是足夠了。
但見毛林蟻武士數隻一隊、前隊噴射完後隊替上, 輪番射擊下,不一會兒兩隻毀滅者滿頭滿臉都是酸液,蟻酸還灌進了小小的哨兵洞裏,周遭的樹皮和木質部上都騰起了濃重的酸霧,十分嗆觸角。
兩隻毀滅者站不住腳,紛紛鑽了出來, 頭臉上甲殼再厚,此時也已經滿是腐蝕的痕跡, 複眼也受了傷,看不清戰場。毛林蟻武士一擁而上,將這兩隻負傷的毀滅者殺死一隻,另一隻被逼的掉下了樹枝,去向不明。
隨後其他毛林蟻紛紛銜來一些枯枝、幹葉和幹樹皮屑,墊在滿是蟻酸的樹枝上,讓後續部隊不必踩著酸液過路。
終於,“水生”這一路兵殺到了這株樹的毀滅者陣列身後,而“水晶”的部隊也在另一頭發起了策應的攻勢,相向夾擊。
而之前,數量不多的毀滅者正好被都在繩橋上想要反擊,但隨著風力加大,繩橋晃動厲害,毀滅者們很不適應,一個個死死抱住繩索,動彈都難,早就停止了攻擊的步伐, 更別提重整隊形來防禦。
於是毛林蟻軍一前一後對進,毀滅者處境更加吃緊!
毛林蟻武士遠用蟻酸,近用大顎,將那一個個趴在繩橋上轉身都困難的毀滅者挑落。這些毀滅者大多沒有受到致命傷,一個個都是被繩橋晃蕩和毛林蟻武士逼迫,或不小心或主動的跳了下去。
要是像之前那隻毀滅者那樣掉落,樹下就是陸地,這些毀滅者的選擇肯定是沒錯的,可以在地麵上重新組織起來投入戰鬥。但這繩橋下麵可正好是水泊,毀滅者體重又大,在強風下墜落過程中也沒幾隻被吹到岸邊,大多是栽進了水裏,在水麵上掙紮不多時便淹死了。
毛林蟻武士見占了優勢,擅打順風仗的他們是越戰越勇,很快肅清了這繩橋上全部的百來隻毀滅者。
隨後“水晶”故技重施,又組織了幾次敵後空降,由麾下將官輪番上陣,配合著本部軍隊夾擊,將那分散的毀滅者各個擊破。
肅清戶外的毀滅者後,還有百餘毀滅者躲在最大的一處樹洞巢穴內,讓毛林蟻軍數次攻堅都铩羽而歸,最後是用蟻酸噴射得整個巢穴內酸氣彌漫都辣複眼,毀滅者藏身不住被迫鑽了出來,才被最終擊潰殺死。
至此,“水晶”所部毛林蟻軍已經基本取得勝利,但搜捕那些地麵上或小樹洞裏零星的毀滅者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了晚上。
清點戰損,這一仗消滅了大約1200隻毀滅者,毛林蟻武士傷亡1500餘名,戰損比尚可接受。至於那2000多隻奴隸螞蟻的死傷,根本就沒被毛林蟻貴族們放在心上,一些隻是受了非致命傷的行動不便的奴隸螞蟻也被丟棄在戰場上沒有得到救治,一夜過後大多死透了。
————
毛林蟻軍的捷報傳到西線主戰場時,恰是“長城”防線被迫舍棄之時,幾十上百萬的文明蟻族螞蟻正在後衛部隊掩護下艱難的轉移。
之前的那場大雨,雖然延緩了毀滅者的攻勢,卻也動搖了“長城”防線的設施。大雨之後毀滅者第一時間來襲,“長城”防線外圍碉堡幾乎不存,主城牆牆體酥軟如泥,很快就叫毀滅者給刨多個口子,哪怕炮兵和空軍拚命的向缺口傾瀉火力也阻止不了毀滅者突破進來。
加上北方防線行軍蟻國陣地也同時遭到大舉進攻,行軍蟻軍在英勇抵抗了4天後,已經幾乎損失掉了全部主力,隨著汗王們紛紛後撤,防禦體係最終潰敗,也將“長城”防線的側翼暴露了出來。
好在行軍蟻軍畢竟爭取了4天時間,朱爵已經看到征兆,提前在布置後撤計劃。
他一麵命令從蟻聯國本土支援而來的尚在途中的部隊不再前進,而是集結在黑火蟻國邊境險要地區依托地形修建一道新的防線,一麵又在戰場上以主城牆和後方營地為依托,留下殿後部隊,布置其餘大軍交替著掩護撤退。
在毀滅者的瘋狂追擊下想要撤走數以百萬計的文明蟻族聯軍部隊和行軍蟻國遺民,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自行軍蟻國殘軍從北方大量湧入後,進一步加劇了撤離行動的混亂。
好在殿後的部隊十分英勇,加之這幾日又降下幾場雨水,阻礙了毀滅者的追擊。在毛林蟻軍獲勝的前一日,撤離的大部隊冒著雨水帶來的巨大損失,終於成功從臨時浮橋處渡過一條溪流,暫時是安全了。
毀滅者追兵緊跟著抵達時,神使王軍團立刻拆毀了以三艘竹筒巨艦為橋墩搭建的浮橋,同時萬炮齊發。此時溪水流速較快,毀滅者也沒法搭建肉體浮橋過河,又見對岸火力兇猛,便在“雷達毀滅者”控製下調頭返迴。
1天後,滯留在溪流對岸的最後的幾股殿後部隊試圖突圍卻被圍困,溪流對岸的接應部隊見勢不妙隻能撤走,空軍部隊隻能通過空運接走了部分中高級指揮官,眼睜睜看著被圍的友軍覆滅。
至此,數量多達10萬的殿後部隊覆滅,蜜罐蟻、細足捷蟻、尖尾蟻三族殘軍除了少數將官幸存外全軍覆沒,就連石漠弓背蟻帝國的“日神神器”也遺落於亂軍之中。
剛剛撤離的文明蟻族聯軍還在繼續後撤,狹窄的溪流在失去雨水注入後很快就不再是天塹,無法阻擋毀滅者的腳步。百萬軍民風餐露宿的穿過行軍蟻國和黑火蟻國之間的土著螞蟻地盤,撤往下一道防線,撤向不知道能安全到幾時的明天。
西線主戰場的混亂撤退,讓東線毛林蟻一族這場規模不大的勝利也變得寶貴起來,後者在文明蟻族內部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眼見肉搏攻不過去,毛林蟻武士自覺紛紛換了武器——她們也是可以噴射蟻酸的,雖然射程和酸液濃度都遠遜色於一些以遠程攻擊聞名的蟻族,但用在這個場合卻是足夠了。
但見毛林蟻武士數隻一隊、前隊噴射完後隊替上, 輪番射擊下,不一會兒兩隻毀滅者滿頭滿臉都是酸液,蟻酸還灌進了小小的哨兵洞裏,周遭的樹皮和木質部上都騰起了濃重的酸霧,十分嗆觸角。
兩隻毀滅者站不住腳,紛紛鑽了出來, 頭臉上甲殼再厚,此時也已經滿是腐蝕的痕跡, 複眼也受了傷,看不清戰場。毛林蟻武士一擁而上,將這兩隻負傷的毀滅者殺死一隻,另一隻被逼的掉下了樹枝,去向不明。
隨後其他毛林蟻紛紛銜來一些枯枝、幹葉和幹樹皮屑,墊在滿是蟻酸的樹枝上,讓後續部隊不必踩著酸液過路。
終於,“水生”這一路兵殺到了這株樹的毀滅者陣列身後,而“水晶”的部隊也在另一頭發起了策應的攻勢,相向夾擊。
而之前,數量不多的毀滅者正好被都在繩橋上想要反擊,但隨著風力加大,繩橋晃動厲害,毀滅者們很不適應,一個個死死抱住繩索,動彈都難,早就停止了攻擊的步伐, 更別提重整隊形來防禦。
於是毛林蟻軍一前一後對進,毀滅者處境更加吃緊!
毛林蟻武士遠用蟻酸,近用大顎,將那一個個趴在繩橋上轉身都困難的毀滅者挑落。這些毀滅者大多沒有受到致命傷,一個個都是被繩橋晃蕩和毛林蟻武士逼迫,或不小心或主動的跳了下去。
要是像之前那隻毀滅者那樣掉落,樹下就是陸地,這些毀滅者的選擇肯定是沒錯的,可以在地麵上重新組織起來投入戰鬥。但這繩橋下麵可正好是水泊,毀滅者體重又大,在強風下墜落過程中也沒幾隻被吹到岸邊,大多是栽進了水裏,在水麵上掙紮不多時便淹死了。
毛林蟻武士見占了優勢,擅打順風仗的他們是越戰越勇,很快肅清了這繩橋上全部的百來隻毀滅者。
隨後“水晶”故技重施,又組織了幾次敵後空降,由麾下將官輪番上陣,配合著本部軍隊夾擊,將那分散的毀滅者各個擊破。
肅清戶外的毀滅者後,還有百餘毀滅者躲在最大的一處樹洞巢穴內,讓毛林蟻軍數次攻堅都铩羽而歸,最後是用蟻酸噴射得整個巢穴內酸氣彌漫都辣複眼,毀滅者藏身不住被迫鑽了出來,才被最終擊潰殺死。
至此,“水晶”所部毛林蟻軍已經基本取得勝利,但搜捕那些地麵上或小樹洞裏零星的毀滅者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了晚上。
清點戰損,這一仗消滅了大約1200隻毀滅者,毛林蟻武士傷亡1500餘名,戰損比尚可接受。至於那2000多隻奴隸螞蟻的死傷,根本就沒被毛林蟻貴族們放在心上,一些隻是受了非致命傷的行動不便的奴隸螞蟻也被丟棄在戰場上沒有得到救治,一夜過後大多死透了。
————
毛林蟻軍的捷報傳到西線主戰場時,恰是“長城”防線被迫舍棄之時,幾十上百萬的文明蟻族螞蟻正在後衛部隊掩護下艱難的轉移。
之前的那場大雨,雖然延緩了毀滅者的攻勢,卻也動搖了“長城”防線的設施。大雨之後毀滅者第一時間來襲,“長城”防線外圍碉堡幾乎不存,主城牆牆體酥軟如泥,很快就叫毀滅者給刨多個口子,哪怕炮兵和空軍拚命的向缺口傾瀉火力也阻止不了毀滅者突破進來。
加上北方防線行軍蟻國陣地也同時遭到大舉進攻,行軍蟻軍在英勇抵抗了4天後,已經幾乎損失掉了全部主力,隨著汗王們紛紛後撤,防禦體係最終潰敗,也將“長城”防線的側翼暴露了出來。
好在行軍蟻軍畢竟爭取了4天時間,朱爵已經看到征兆,提前在布置後撤計劃。
他一麵命令從蟻聯國本土支援而來的尚在途中的部隊不再前進,而是集結在黑火蟻國邊境險要地區依托地形修建一道新的防線,一麵又在戰場上以主城牆和後方營地為依托,留下殿後部隊,布置其餘大軍交替著掩護撤退。
在毀滅者的瘋狂追擊下想要撤走數以百萬計的文明蟻族聯軍部隊和行軍蟻國遺民,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自行軍蟻國殘軍從北方大量湧入後,進一步加劇了撤離行動的混亂。
好在殿後的部隊十分英勇,加之這幾日又降下幾場雨水,阻礙了毀滅者的追擊。在毛林蟻軍獲勝的前一日,撤離的大部隊冒著雨水帶來的巨大損失,終於成功從臨時浮橋處渡過一條溪流,暫時是安全了。
毀滅者追兵緊跟著抵達時,神使王軍團立刻拆毀了以三艘竹筒巨艦為橋墩搭建的浮橋,同時萬炮齊發。此時溪水流速較快,毀滅者也沒法搭建肉體浮橋過河,又見對岸火力兇猛,便在“雷達毀滅者”控製下調頭返迴。
1天後,滯留在溪流對岸的最後的幾股殿後部隊試圖突圍卻被圍困,溪流對岸的接應部隊見勢不妙隻能撤走,空軍部隊隻能通過空運接走了部分中高級指揮官,眼睜睜看著被圍的友軍覆滅。
至此,數量多達10萬的殿後部隊覆滅,蜜罐蟻、細足捷蟻、尖尾蟻三族殘軍除了少數將官幸存外全軍覆沒,就連石漠弓背蟻帝國的“日神神器”也遺落於亂軍之中。
剛剛撤離的文明蟻族聯軍還在繼續後撤,狹窄的溪流在失去雨水注入後很快就不再是天塹,無法阻擋毀滅者的腳步。百萬軍民風餐露宿的穿過行軍蟻國和黑火蟻國之間的土著螞蟻地盤,撤往下一道防線,撤向不知道能安全到幾時的明天。
西線主戰場的混亂撤退,讓東線毛林蟻一族這場規模不大的勝利也變得寶貴起來,後者在文明蟻族內部贏得了廣泛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