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傍晚,主角就讓前來聯係的蒼蠅飛騎士冒險連夜返迴,要求增援。
現在隻有一個軍團在[沼澤城]堅守,一天的戰鬥就減員兩個小隊,這點兵力讓主角心裏著實不太踏實,他催促援軍盡快抵達。
目前核桃船艦隊運載著第二批軍隊已經出發兩天,至少還要三四天才能抵達[沼澤城]。其實,核桃船艦隊的航速受風向、潮流影響太大,蜜蜂提供的牽引力聊勝於無,即便主角再催促,也不以他的意誌為轉移。
主角明知道無用還這麽做,也說明他的確有些著急了。畢竟,如果寄生獸大軍天天這麽來進攻,出戰無從反擊還要麵臨戰損,閉門不出他又真怕[沼澤城]的螞蟻混凝土外牆哪天支撐不住,寄生獸可以長驅直入。
另一方麵,之所以這麽著急催促援軍,主角還有給屬下打氣的緣故。今天一場戰鬥下來,第四軍團的雄蟻指揮官內部經過一番會議,也有些茫然失措,不知道如何應對這樣的敵人。畢竟就連主角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遑論其他雄蟻了。
為了給這些指揮官們打氣,讓他們不至於因為無法反擊而失去鬥誌,主角公開要求援軍加速趕來,讓第四軍團意識到他們是有援軍的,有利於提振士氣。
此外,主角還有單獨的信息包給在[東楊城]裏的小秘二世。小秘二世現在已經接過了母親的衣缽,成為了科研組的重要的成員,直接對主角負責。
之前,主角在閑暇時已經未雨綢繆的指導過小秘二世這一組科研成員關於弓弩的一些研發知識,隻不過進展緩慢。加之之前投石武器還堪使用,主角也沒有上心。
現在,他要求小秘二世她們加緊研發,一切物資優先供應,務必按主角傳授的圖樣先製作出一兩件弓弩武器樣品,最好能趕在第三批援軍啟程前登船一並運來,一邊實驗一邊解燃眉之急。
最後,主角還提出要求從[東楊城]裏把火種運來[沼澤城]。
之前,螞蟻們在主角的幫助下,已經學會了利用堅果殼裏麵陰燃的灰燼來傳播火種,現在神使王軍團領地內的一些重要巢穴都有了火堆,對於生產力的提升大有幫助。
但利用堅果來傳播火種,堅果裝具的體積較大,之前隻通過陸路進行過運輸。現在[沼澤城]需要火種,隻能是由水路或空路來運輸。
水路的話,運輸周期太長,即便是火種保存在堅果裏,長達一周多的時間裏也極可能熄滅。而且萬一失火,那對於核桃船艦隊而言也是毀滅性打擊。
神使王軍團的物資儲備和時間都不足以在今年再建設出一支核桃船艦隊,萬一唯一的艦隊有閃失,在[沼澤城]困守的部隊就徹底成為孤軍了,兵力和物資都匱乏,外麵還有虎視眈眈的敵軍,幾乎沒有希望堅守到第二年。
到時候,主角隻能利用飛騎士盡可能把雄蟻指揮官們搶救出來,普通螞蟻戰士隻能放棄。哪怕是神使王軍團,一下損失這麽多精銳戰士也肯定是傷筋動骨的。
所以,主角要求從空路盡快把火種送達,他設計的方案是將火種堅果用繩索吊在六隻蜜蜂身上,由十二名蜜蜂飛騎士護航,一同在清晨或黃昏沒有空中威脅的時候送抵[沼澤城]。
——我是分割線——
第二天,寄生獸大軍果然又兵臨城下。
神使王軍團高懸免戰牌,堅守不出。隻有主角透過小小的窗戶觀察著敵人的動向。
敵人的部隊依舊是海陸空三軍齊全,不過麵對龜縮在蟻塚裏的螞蟻們,敵人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
今天敵人的陸軍裏沒有寄生虎甲,除了少數善於跳躍的寄生蝗蟲、寄生蚱蜢外,都無法抵達[沼澤城]所在的島嶼。
寄生獸空軍在空中不斷盤旋卻找不到目標。
隻有那些可惡的龍虱,依舊在鍥而不舍的向著蟻塚噴射水炮。
主角有些心焦的看著一些被水炮命中的牆壁開始流淌下泥水,這是螞蟻混凝土被衝溶解的跡象。雖然外牆牆壁有一定厚度,但一旦破損超過臨界點,很可能就會破裂。
主角之所以著急要把火種運到[沼澤城]來,就是為了到時有辦法修補破損缺口。
螞蟻們可以在夜晚敵人退兵時用螞蟻混凝土修補缺口,隻不過在沼澤地區潮濕少太陽的氣候裏,往往需要五六天時間螞蟻混凝土才能幹透,具備足夠的強度。
敵人顯然不會給螞蟻們從容修補晾幹缺口的時間,這時候,如果有火堆烘烤修補的牆壁,隻需要一個晚上就能得到堅固的外牆,大大增加防禦戰的勝算。
看到螞蟻們沒有出來,一些寄生蜻蜓降落下來,想要從出入口或通氣口裏鑽進來。但是這些供螞蟻出入的通道顯然無法供蜻蜓爬入。
唯一造成的麻煩,就是有一個碩大的蜻蜓腦袋堵住了主角寢宮窗口,擋住了他觀察的視線。
近距離與蜻蜓巨大的複眼相對,還是頗感壓力的,這隻蜻蜓口器複雜扭曲的在蠕動,又讓主角一陣惡心。
幾條寄生菌想叢窗口爬進來,它們的體型完全可以鑽過主角寢宮木柵欄窗戶的空隙。
但隻是寄生菌並不能造成啥威脅,主角的護衛們很輕易就將之殺死。
主角也不耐煩寄生蜻蜓堵住自己的窗戶,拿起一塊石塊用力擲出,直接從蜻蜓複眼出鑽進,從腦後飛出,帶出了一大片腦組織和外甲殼碎片。這隻寄生蜻蜓立刻死得不能再死,墜落下去,掉進水裏,隻剩身子還在無意識的扭動。
一些寄生蝗蟲跳到了蟻塚上,用大顎試圖啃咬蟻塚。不得不說這些蝗蟲的口器真的堅固鋒利,螞蟻混凝土居然被它們啃動了。不過這些寄生蝗蟲也不好受,很多蝗蟲口器出現了破損,一直在流血,但它們渾然不顧。
寄生蝗蟲啃咬外牆的“哢吃哢吃”的聲音,和寄生龍虱“噗呲噗呲”的水炮聲,都讓主角無比煩躁、如坐針氈。
現在隻有一個軍團在[沼澤城]堅守,一天的戰鬥就減員兩個小隊,這點兵力讓主角心裏著實不太踏實,他催促援軍盡快抵達。
目前核桃船艦隊運載著第二批軍隊已經出發兩天,至少還要三四天才能抵達[沼澤城]。其實,核桃船艦隊的航速受風向、潮流影響太大,蜜蜂提供的牽引力聊勝於無,即便主角再催促,也不以他的意誌為轉移。
主角明知道無用還這麽做,也說明他的確有些著急了。畢竟,如果寄生獸大軍天天這麽來進攻,出戰無從反擊還要麵臨戰損,閉門不出他又真怕[沼澤城]的螞蟻混凝土外牆哪天支撐不住,寄生獸可以長驅直入。
另一方麵,之所以這麽著急催促援軍,主角還有給屬下打氣的緣故。今天一場戰鬥下來,第四軍團的雄蟻指揮官內部經過一番會議,也有些茫然失措,不知道如何應對這樣的敵人。畢竟就連主角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遑論其他雄蟻了。
為了給這些指揮官們打氣,讓他們不至於因為無法反擊而失去鬥誌,主角公開要求援軍加速趕來,讓第四軍團意識到他們是有援軍的,有利於提振士氣。
此外,主角還有單獨的信息包給在[東楊城]裏的小秘二世。小秘二世現在已經接過了母親的衣缽,成為了科研組的重要的成員,直接對主角負責。
之前,主角在閑暇時已經未雨綢繆的指導過小秘二世這一組科研成員關於弓弩的一些研發知識,隻不過進展緩慢。加之之前投石武器還堪使用,主角也沒有上心。
現在,他要求小秘二世她們加緊研發,一切物資優先供應,務必按主角傳授的圖樣先製作出一兩件弓弩武器樣品,最好能趕在第三批援軍啟程前登船一並運來,一邊實驗一邊解燃眉之急。
最後,主角還提出要求從[東楊城]裏把火種運來[沼澤城]。
之前,螞蟻們在主角的幫助下,已經學會了利用堅果殼裏麵陰燃的灰燼來傳播火種,現在神使王軍團領地內的一些重要巢穴都有了火堆,對於生產力的提升大有幫助。
但利用堅果來傳播火種,堅果裝具的體積較大,之前隻通過陸路進行過運輸。現在[沼澤城]需要火種,隻能是由水路或空路來運輸。
水路的話,運輸周期太長,即便是火種保存在堅果裏,長達一周多的時間裏也極可能熄滅。而且萬一失火,那對於核桃船艦隊而言也是毀滅性打擊。
神使王軍團的物資儲備和時間都不足以在今年再建設出一支核桃船艦隊,萬一唯一的艦隊有閃失,在[沼澤城]困守的部隊就徹底成為孤軍了,兵力和物資都匱乏,外麵還有虎視眈眈的敵軍,幾乎沒有希望堅守到第二年。
到時候,主角隻能利用飛騎士盡可能把雄蟻指揮官們搶救出來,普通螞蟻戰士隻能放棄。哪怕是神使王軍團,一下損失這麽多精銳戰士也肯定是傷筋動骨的。
所以,主角要求從空路盡快把火種送達,他設計的方案是將火種堅果用繩索吊在六隻蜜蜂身上,由十二名蜜蜂飛騎士護航,一同在清晨或黃昏沒有空中威脅的時候送抵[沼澤城]。
——我是分割線——
第二天,寄生獸大軍果然又兵臨城下。
神使王軍團高懸免戰牌,堅守不出。隻有主角透過小小的窗戶觀察著敵人的動向。
敵人的部隊依舊是海陸空三軍齊全,不過麵對龜縮在蟻塚裏的螞蟻們,敵人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
今天敵人的陸軍裏沒有寄生虎甲,除了少數善於跳躍的寄生蝗蟲、寄生蚱蜢外,都無法抵達[沼澤城]所在的島嶼。
寄生獸空軍在空中不斷盤旋卻找不到目標。
隻有那些可惡的龍虱,依舊在鍥而不舍的向著蟻塚噴射水炮。
主角有些心焦的看著一些被水炮命中的牆壁開始流淌下泥水,這是螞蟻混凝土被衝溶解的跡象。雖然外牆牆壁有一定厚度,但一旦破損超過臨界點,很可能就會破裂。
主角之所以著急要把火種運到[沼澤城]來,就是為了到時有辦法修補破損缺口。
螞蟻們可以在夜晚敵人退兵時用螞蟻混凝土修補缺口,隻不過在沼澤地區潮濕少太陽的氣候裏,往往需要五六天時間螞蟻混凝土才能幹透,具備足夠的強度。
敵人顯然不會給螞蟻們從容修補晾幹缺口的時間,這時候,如果有火堆烘烤修補的牆壁,隻需要一個晚上就能得到堅固的外牆,大大增加防禦戰的勝算。
看到螞蟻們沒有出來,一些寄生蜻蜓降落下來,想要從出入口或通氣口裏鑽進來。但是這些供螞蟻出入的通道顯然無法供蜻蜓爬入。
唯一造成的麻煩,就是有一個碩大的蜻蜓腦袋堵住了主角寢宮窗口,擋住了他觀察的視線。
近距離與蜻蜓巨大的複眼相對,還是頗感壓力的,這隻蜻蜓口器複雜扭曲的在蠕動,又讓主角一陣惡心。
幾條寄生菌想叢窗口爬進來,它們的體型完全可以鑽過主角寢宮木柵欄窗戶的空隙。
但隻是寄生菌並不能造成啥威脅,主角的護衛們很輕易就將之殺死。
主角也不耐煩寄生蜻蜓堵住自己的窗戶,拿起一塊石塊用力擲出,直接從蜻蜓複眼出鑽進,從腦後飛出,帶出了一大片腦組織和外甲殼碎片。這隻寄生蜻蜓立刻死得不能再死,墜落下去,掉進水裏,隻剩身子還在無意識的扭動。
一些寄生蝗蟲跳到了蟻塚上,用大顎試圖啃咬蟻塚。不得不說這些蝗蟲的口器真的堅固鋒利,螞蟻混凝土居然被它們啃動了。不過這些寄生蝗蟲也不好受,很多蝗蟲口器出現了破損,一直在流血,但它們渾然不顧。
寄生蝗蟲啃咬外牆的“哢吃哢吃”的聲音,和寄生龍虱“噗呲噗呲”的水炮聲,都讓主角無比煩躁、如坐針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