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由於顏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點的綠色而獲得如此美麗的名字。因為顏色美麗,成了一種古老的玉料。而孔雀石的化學成分是含銅的碳酸鹽礦物,其對於礦業而言有一個重要意義——指示銅礦。
孔雀石往往與藍銅礦緊密共生,藍銅礦是一種堿性銅碳酸鹽礦物,古稱石青,產於銅礦床氧化帶中,是含銅硫化物氧化的次生產物。
無論是孔雀石還是藍銅礦,均可作為銅礦石來提煉銅。
用孔雀石和藍銅礦來冶煉純銅,需要一千度左右的溫度。目前大頭蟻燒製陶器的專用燃燒室,其中心最高溫度,主角估計也就隻能達到七八百度的爐溫,這個純屬估算,因為主角也沒有溫度計可以測量。
他是根據燒製的陶器表麵並沒有產生天然釉層來判斷的——如果是在一千度或以上的爐中,陶器表麵容易被燒化形成釉層。
此外,火焰中心的顏色也可以作為判斷溫度的依據,紅色的火焰溫度相對低,而橙色火焰溫度往往在千度以上,更高紋的火焰會是黃色、白色。而燃燒室的火焰中心的顏色,都是比較深沉的紅色。
想要煉銅,以現有的燃燒室的溫度是無法勝任的,必須提高爐溫。主角也不是沒有提高爐溫的辦法。
比如,將燃料從普通木柴換成木炭,需要新建一個木炭燃燒室。在木炭燃燒室中,切割好的木材或木質原料經過不完全燃燒,就形成了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體燃料。中國商代的青銅器和春秋戰國時代鐵器的冶煉都用木炭,主角用木炭來煉銅完全可行。而螞蟻切割後的木炭顆粒極小,其火力也會得到增強。
此外,木炭是保持木材原來構造和孔內殘留焦油的不純的無定形碳,可以利用其吸濕性來觀測氣候變化或降低巢穴濕度等。
除了使用木炭,主角還可以引入新的通風裝置。
目前的燃燒室主要依靠煙道和出入口組成的自然空氣循環渠道。在硝皮技術成熟後,主角完全可以製作風箱,為燃燒室鼓風加壓。雖然以螞蟻的體型而言,這種鼓風的效率不高,但也有一定作用。
不過,提高爐溫後,現有的維護火堆的方式就隻能放棄了。
現在,在燒製陶器時,需要不斷有螞蟻將新的燃料投入火堆,然後由看守火堆的工蟻利用長長的木棍不斷撥弄火堆,保持火力旺盛。
在溫度不算太高的木柴火堆的附近,隻要離得遠一點,螞蟻們還能忍受這種溫度。但是如果要煉銅,爐溫一提高,螞蟻們勢必無法呆在冶煉室內。
但沒有螞蟻的看護,小小的火堆又很快會因為缺少新的燃料而熄滅,這幾乎是一個死結。
主角能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新建的銅冶煉室必須足夠大,至少也要達到人類世界的桶裝純淨水大小。冶煉室配備上自然通風管道和鼓風裝置,冶煉室底部要裝上濾網和引出銅液的管道,將銅液引入模子。
屆時,就可以將條狀的木炭和銅礦石,分層碼放成中間有孔道的結構,然後在引火後離開,任由燃燒室自行工作。
引出的銅液在模子中成型後,再用粗糙的石塊打磨成型,就可以製成需要的工具,包括主角需要的銅線。
當然,這些隻是理論上的方案,實際過程中肯定還有需要困難需要解決。但主角也不急於一時,現在正是冬天,螞蟻們無法外出,遠在另一處副巢的銅礦石遠水解不了近渴,而建設冶煉室的工作至少也得等到開春。
所以,在冬天接下來的時間裏,主角可以慢慢完善自己的腹稿。
而一旦自己掌握了冶煉銅的技術,對於自己的實力而言又將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對於人類文明而言,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采掘露天銅礦,並用獲取的銅製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銅的使用對早期人類文明的進步影響深遠,標誌著人類能夠使用金屬,也標誌著人類能夠自行提取自然界中不存在或極少存在的化學元素單質。
在能夠提煉銅後,人類進入了銅石並用時代,又稱金石並用時代,這一時代介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人類的原始農牧業和手工業達到較高水平。當時主要使用石器,並兼有少量小型銅器:主要工具和武器仍然是石器,在生產和社會生活領域石器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同時出現了數量不等的以銅器為主體的金屬器,采用冷鍛和冶鑄兩種技術成器,多屬小型工具和飾物;也有因自然共生礦資源比較豐富而產生的合金銅。
之所以銅器不能徹底取代石器,是因為銅質地較軟,其硬度難以勝任生產工具的要求。
不過,在能夠提煉銅後,那麽另一種具有重要意義的銅合金——青銅就“唾手可得”了。
青銅是人類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是在銅中加入錫或鉛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曆史意義。
與銅相比,青銅強度高且熔點低,像用25%的錫冶煉青銅,熔點就會降低到800攝氏度,而純銅的熔點為1083攝氏度。
一旦能夠找到錫礦,那麽「東楊城」現有的燒製陶器的燃燒室也能夠勝任小規模製造青銅的工作,甚至無需新建冶煉室。
此外青銅具有鑄造性好、硬度大、可塑性強、耐磨、耐腐蝕、色澤光亮等優點,適用於鑄造各種工具、武器等。
因此,青銅出現後,迅速就讓人類文明拋棄了石器,進入了青銅時代。
人類在公元前3000年製造出青銅,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中國則在距今4500~4000年前的龍山時代,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有了青銅技術。古文獻上紀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裏,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裏發現了青銅器製品。
孔雀石往往與藍銅礦緊密共生,藍銅礦是一種堿性銅碳酸鹽礦物,古稱石青,產於銅礦床氧化帶中,是含銅硫化物氧化的次生產物。
無論是孔雀石還是藍銅礦,均可作為銅礦石來提煉銅。
用孔雀石和藍銅礦來冶煉純銅,需要一千度左右的溫度。目前大頭蟻燒製陶器的專用燃燒室,其中心最高溫度,主角估計也就隻能達到七八百度的爐溫,這個純屬估算,因為主角也沒有溫度計可以測量。
他是根據燒製的陶器表麵並沒有產生天然釉層來判斷的——如果是在一千度或以上的爐中,陶器表麵容易被燒化形成釉層。
此外,火焰中心的顏色也可以作為判斷溫度的依據,紅色的火焰溫度相對低,而橙色火焰溫度往往在千度以上,更高紋的火焰會是黃色、白色。而燃燒室的火焰中心的顏色,都是比較深沉的紅色。
想要煉銅,以現有的燃燒室的溫度是無法勝任的,必須提高爐溫。主角也不是沒有提高爐溫的辦法。
比如,將燃料從普通木柴換成木炭,需要新建一個木炭燃燒室。在木炭燃燒室中,切割好的木材或木質原料經過不完全燃燒,就形成了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體燃料。中國商代的青銅器和春秋戰國時代鐵器的冶煉都用木炭,主角用木炭來煉銅完全可行。而螞蟻切割後的木炭顆粒極小,其火力也會得到增強。
此外,木炭是保持木材原來構造和孔內殘留焦油的不純的無定形碳,可以利用其吸濕性來觀測氣候變化或降低巢穴濕度等。
除了使用木炭,主角還可以引入新的通風裝置。
目前的燃燒室主要依靠煙道和出入口組成的自然空氣循環渠道。在硝皮技術成熟後,主角完全可以製作風箱,為燃燒室鼓風加壓。雖然以螞蟻的體型而言,這種鼓風的效率不高,但也有一定作用。
不過,提高爐溫後,現有的維護火堆的方式就隻能放棄了。
現在,在燒製陶器時,需要不斷有螞蟻將新的燃料投入火堆,然後由看守火堆的工蟻利用長長的木棍不斷撥弄火堆,保持火力旺盛。
在溫度不算太高的木柴火堆的附近,隻要離得遠一點,螞蟻們還能忍受這種溫度。但是如果要煉銅,爐溫一提高,螞蟻們勢必無法呆在冶煉室內。
但沒有螞蟻的看護,小小的火堆又很快會因為缺少新的燃料而熄滅,這幾乎是一個死結。
主角能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新建的銅冶煉室必須足夠大,至少也要達到人類世界的桶裝純淨水大小。冶煉室配備上自然通風管道和鼓風裝置,冶煉室底部要裝上濾網和引出銅液的管道,將銅液引入模子。
屆時,就可以將條狀的木炭和銅礦石,分層碼放成中間有孔道的結構,然後在引火後離開,任由燃燒室自行工作。
引出的銅液在模子中成型後,再用粗糙的石塊打磨成型,就可以製成需要的工具,包括主角需要的銅線。
當然,這些隻是理論上的方案,實際過程中肯定還有需要困難需要解決。但主角也不急於一時,現在正是冬天,螞蟻們無法外出,遠在另一處副巢的銅礦石遠水解不了近渴,而建設冶煉室的工作至少也得等到開春。
所以,在冬天接下來的時間裏,主角可以慢慢完善自己的腹稿。
而一旦自己掌握了冶煉銅的技術,對於自己的實力而言又將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對於人類文明而言,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采掘露天銅礦,並用獲取的銅製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銅的使用對早期人類文明的進步影響深遠,標誌著人類能夠使用金屬,也標誌著人類能夠自行提取自然界中不存在或極少存在的化學元素單質。
在能夠提煉銅後,人類進入了銅石並用時代,又稱金石並用時代,這一時代介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人類的原始農牧業和手工業達到較高水平。當時主要使用石器,並兼有少量小型銅器:主要工具和武器仍然是石器,在生產和社會生活領域石器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同時出現了數量不等的以銅器為主體的金屬器,采用冷鍛和冶鑄兩種技術成器,多屬小型工具和飾物;也有因自然共生礦資源比較豐富而產生的合金銅。
之所以銅器不能徹底取代石器,是因為銅質地較軟,其硬度難以勝任生產工具的要求。
不過,在能夠提煉銅後,那麽另一種具有重要意義的銅合金——青銅就“唾手可得”了。
青銅是人類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是在銅中加入錫或鉛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曆史意義。
與銅相比,青銅強度高且熔點低,像用25%的錫冶煉青銅,熔點就會降低到800攝氏度,而純銅的熔點為1083攝氏度。
一旦能夠找到錫礦,那麽「東楊城」現有的燒製陶器的燃燒室也能夠勝任小規模製造青銅的工作,甚至無需新建冶煉室。
此外青銅具有鑄造性好、硬度大、可塑性強、耐磨、耐腐蝕、色澤光亮等優點,適用於鑄造各種工具、武器等。
因此,青銅出現後,迅速就讓人類文明拋棄了石器,進入了青銅時代。
人類在公元前3000年製造出青銅,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中國則在距今4500~4000年前的龍山時代,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有了青銅技術。古文獻上紀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裏,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裏發現了青銅器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