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提供前期軍糧,還是提出因糧於敵的計策,都是衝著解決大頭蟻王國遠征軍潛在的糧食危機問題去的。
雖然主角根本沒有告之大王會議,就算這麽做,其實還有很多的潛在風險。
比如,鋪道蟻王國的大部分領地的確沒有遭遇這次天火災害,但是年初的倒春寒他們可沒有躲過。而且鋪道蟻國四處用兵,所消耗的軍糧也不再少數。所以,鋪道蟻國腹地的副巢能有多少存糧還是個未知數,大頭蟻王國的遠征軍很可能還會遭遇缺糧困境。
但是,主角隻要把這支軍隊騙過了大河,就算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到時候,要是遠征軍進展順利,繳獲到足夠的糧草足以繼續作戰,那就像當初計劃那樣,自己在領地內安心發育。
如果遠征軍真的缺糧,自己當然也不會坐視不管,大頭蟻王國相比鋪道蟻本就是弱勢一方,要是一下被打趴下,那主角生存所需的“夾縫”就不存在了。
到時候,主角還是可以提供一些軍糧援助的,不過,那大王會議就得拿東西來交換了。比如鹽礦,比如給予主角更大的自主權,等等。
隻要讓遠征軍渡過大河,這筆生意主角就有信心穩賺不賠。
想到這裏,主角忽然才想起,這次來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獲得鹽礦資源。
於是,在軍事議題告一段落後,主角提出了最近領地內普遍遭遇食鹽危機的話題。
一些在行政後勤工作上留心較多的大王附和了主角的說法,一名大王甚至把食鹽短缺的原因都向會議進行了全麵說明,和主角當初了解到的情況一致。
看來,大王會議裏麵不少能人,雖然單隻雄蟻的智商在主角看來就是小學生水平。但是整個大王會議有五百名大王,任何一個細微的管理麵上都有至少一名大王會留心和負責,小事情自己做主,重要議題再交給集體討論。
這種集體智慧可以有效彌補螞蟻單體智慧上的不足,也不會出現獨裁者那種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忽視很多細微層麵的問題。
大部分大王對食鹽短缺並沒有深刻認識,作為貴族,他們的食鹽是有保證的。
即便是那名對王國食鹽情況非常了解的大王,也不是很明白食鹽短缺的危害,他隻是偶然得知這個消息後,多留了個心眼,派了些斥候去打探情報,他隻知道每個巢穴每天都會需要很少的一些這種東西。
結果就是,當主角提出把鹽礦交給自己,自己保證能夠穩定食鹽供應的時候,被幾名大王很不客氣的拒絕了。
然後,整個大王會議決定,不接受主角的提案。
在他們看來,就為了那麽一點需求很少的食鹽,把一整個副巢交給主角管理,得不償失。
而且主角當初很多做法本就與大王階層有齟齬,大家正好借此機會抵製一波。就算是小學生,課堂上也有政治鬥爭的,主角不幸就是被排斥的那一個。
這個結果當然讓人沮喪,不過也不算太意外。
大王會議並不是看到了食鹽礦的戰略意義,隻是單純覺得為了一點不重要資源的穩定供應就隨意賦予一名原本就權力很大的大王更多權力,會破壞大王階層的權力平衡。
主角沒得到想要的結果,也在意料之中,以後還有機會利用利益交換來實現目的。今天這個提案,隻是主角的一次試探。
——我是分割線——
全體大王會議定下決策以後,整個大頭蟻王國就像上滿發條的機器,開始圍繞北征全速運轉起來。
從主巢出發的信使飛奔向各個副巢,傳達著最新的指令。
各個副巢開始臨時組建運糧隊,將原本就不富裕的存糧搬運到更需要糧食的主巢和災區去。
一時間,整個大頭蟻王國領地內,到處都是川流不息的移動中的螞蟻隊伍。
災區一些饑腸轆轆的猛蟲,這時候也不在乎螞蟻群體那可怕的威名了,開始試圖狩獵一些規模較小的隊伍。
這當然給整個運輸工作帶來了一些負麵影響。最後,災區的各個副巢那些無食可覓的螞蟻們,被組織起來護送運輸隊,才算把這股勢頭遏製下去。
主角倒是不需要勞心勞力的組織運輸,在第一次反圍剿中繳獲的糧食足以應對遠征軍開拔的消耗。而這批糧食現在就在「橋頭堡」裏。
在整軍備戰的這段時間,主角主要在「橋頭堡」和「臨水城」布置一些準備事宜。
這兩處地方,一個是大河北岸唯一的據點,一個是主角在北部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後勤中心,都有不少不可示人的秘密。
但這兩處地點又在橫跨大河的繩橋兩岸,也是大頭蟻王國軍必經之地。
所以,一些保密工作就必不可少。尤其是「橋頭堡」內主角麾下的鋪道蟻們,更是不能出現,不然被當做敵人殺死都算是幸運的,要是被通過氣味識別出這些鋪道蟻從屬於神使王軍團,主角就不知道該怎麽應付大王會議的質詢了。
做好保密工作,主角打算從兩方麵入手。
一方麵,主角想的是盡量縮短大頭蟻遠征軍在自己領地上的逗留時間。
主角決定屆時天一亮就讓遠征軍進入「臨水城」領地,然後開始渡河,用大半天時間完成渡河工作。
隨後,遠征軍不進入「橋頭堡」,而是直接向前行軍,到達另一處主角為他們預備的基地。
這個基地就是在第一次反圍剿中被主角攻克的鋪道蟻國的副巢,由於戰爭和野火的關係,這裏失守的消息可能還沒被敵人知曉,或者知曉了但暫時也沒打算收複這裏。
這個巢穴結構完整,規模也比較合適,加之距離「橋頭堡」有一定距離,是非常合適的營地。
為此,主角還抽調了一部分兵力,將「橋頭堡」與這個副巢之間被野火璀璨的一塌糊塗的蟻道給修整了一下,然後在這個副巢駐紮了少量兵力,囤積了一些糧食。
剩下的,就是靜候著大頭蟻王國遠征軍的到來。
雖然主角根本沒有告之大王會議,就算這麽做,其實還有很多的潛在風險。
比如,鋪道蟻王國的大部分領地的確沒有遭遇這次天火災害,但是年初的倒春寒他們可沒有躲過。而且鋪道蟻國四處用兵,所消耗的軍糧也不再少數。所以,鋪道蟻國腹地的副巢能有多少存糧還是個未知數,大頭蟻王國的遠征軍很可能還會遭遇缺糧困境。
但是,主角隻要把這支軍隊騙過了大河,就算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到時候,要是遠征軍進展順利,繳獲到足夠的糧草足以繼續作戰,那就像當初計劃那樣,自己在領地內安心發育。
如果遠征軍真的缺糧,自己當然也不會坐視不管,大頭蟻王國相比鋪道蟻本就是弱勢一方,要是一下被打趴下,那主角生存所需的“夾縫”就不存在了。
到時候,主角還是可以提供一些軍糧援助的,不過,那大王會議就得拿東西來交換了。比如鹽礦,比如給予主角更大的自主權,等等。
隻要讓遠征軍渡過大河,這筆生意主角就有信心穩賺不賠。
想到這裏,主角忽然才想起,這次來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獲得鹽礦資源。
於是,在軍事議題告一段落後,主角提出了最近領地內普遍遭遇食鹽危機的話題。
一些在行政後勤工作上留心較多的大王附和了主角的說法,一名大王甚至把食鹽短缺的原因都向會議進行了全麵說明,和主角當初了解到的情況一致。
看來,大王會議裏麵不少能人,雖然單隻雄蟻的智商在主角看來就是小學生水平。但是整個大王會議有五百名大王,任何一個細微的管理麵上都有至少一名大王會留心和負責,小事情自己做主,重要議題再交給集體討論。
這種集體智慧可以有效彌補螞蟻單體智慧上的不足,也不會出現獨裁者那種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忽視很多細微層麵的問題。
大部分大王對食鹽短缺並沒有深刻認識,作為貴族,他們的食鹽是有保證的。
即便是那名對王國食鹽情況非常了解的大王,也不是很明白食鹽短缺的危害,他隻是偶然得知這個消息後,多留了個心眼,派了些斥候去打探情報,他隻知道每個巢穴每天都會需要很少的一些這種東西。
結果就是,當主角提出把鹽礦交給自己,自己保證能夠穩定食鹽供應的時候,被幾名大王很不客氣的拒絕了。
然後,整個大王會議決定,不接受主角的提案。
在他們看來,就為了那麽一點需求很少的食鹽,把一整個副巢交給主角管理,得不償失。
而且主角當初很多做法本就與大王階層有齟齬,大家正好借此機會抵製一波。就算是小學生,課堂上也有政治鬥爭的,主角不幸就是被排斥的那一個。
這個結果當然讓人沮喪,不過也不算太意外。
大王會議並不是看到了食鹽礦的戰略意義,隻是單純覺得為了一點不重要資源的穩定供應就隨意賦予一名原本就權力很大的大王更多權力,會破壞大王階層的權力平衡。
主角沒得到想要的結果,也在意料之中,以後還有機會利用利益交換來實現目的。今天這個提案,隻是主角的一次試探。
——我是分割線——
全體大王會議定下決策以後,整個大頭蟻王國就像上滿發條的機器,開始圍繞北征全速運轉起來。
從主巢出發的信使飛奔向各個副巢,傳達著最新的指令。
各個副巢開始臨時組建運糧隊,將原本就不富裕的存糧搬運到更需要糧食的主巢和災區去。
一時間,整個大頭蟻王國領地內,到處都是川流不息的移動中的螞蟻隊伍。
災區一些饑腸轆轆的猛蟲,這時候也不在乎螞蟻群體那可怕的威名了,開始試圖狩獵一些規模較小的隊伍。
這當然給整個運輸工作帶來了一些負麵影響。最後,災區的各個副巢那些無食可覓的螞蟻們,被組織起來護送運輸隊,才算把這股勢頭遏製下去。
主角倒是不需要勞心勞力的組織運輸,在第一次反圍剿中繳獲的糧食足以應對遠征軍開拔的消耗。而這批糧食現在就在「橋頭堡」裏。
在整軍備戰的這段時間,主角主要在「橋頭堡」和「臨水城」布置一些準備事宜。
這兩處地方,一個是大河北岸唯一的據點,一個是主角在北部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後勤中心,都有不少不可示人的秘密。
但這兩處地點又在橫跨大河的繩橋兩岸,也是大頭蟻王國軍必經之地。
所以,一些保密工作就必不可少。尤其是「橋頭堡」內主角麾下的鋪道蟻們,更是不能出現,不然被當做敵人殺死都算是幸運的,要是被通過氣味識別出這些鋪道蟻從屬於神使王軍團,主角就不知道該怎麽應付大王會議的質詢了。
做好保密工作,主角打算從兩方麵入手。
一方麵,主角想的是盡量縮短大頭蟻遠征軍在自己領地上的逗留時間。
主角決定屆時天一亮就讓遠征軍進入「臨水城」領地,然後開始渡河,用大半天時間完成渡河工作。
隨後,遠征軍不進入「橋頭堡」,而是直接向前行軍,到達另一處主角為他們預備的基地。
這個基地就是在第一次反圍剿中被主角攻克的鋪道蟻國的副巢,由於戰爭和野火的關係,這裏失守的消息可能還沒被敵人知曉,或者知曉了但暫時也沒打算收複這裏。
這個巢穴結構完整,規模也比較合適,加之距離「橋頭堡」有一定距離,是非常合適的營地。
為此,主角還抽調了一部分兵力,將「橋頭堡」與這個副巢之間被野火璀璨的一塌糊塗的蟻道給修整了一下,然後在這個副巢駐紮了少量兵力,囤積了一些糧食。
剩下的,就是靜候著大頭蟻王國遠征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