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壕溝、土坡的阻擋,以及壕溝內特意布置的新鮮螞蟻糞便的幹擾,絲線寄生菌完全沒有對要塞的守軍造成威脅。
這些絲線寄生菌要麽在漫無目的的混亂中耗盡力氣,要麽灰溜溜的隨便找一具寄生螞蟻的屍體或傷員重新紮根。
隻有少部分絲線寄生菌嗅到了土坡頂端飄來的真正的潛在宿主的氣息,努力的想要向上攀爬。
但是光滑的傾斜土坡是這些攀爬能力很弱的絲線寄生菌不可逾越的障礙,想這麽做的絲線寄生菌要麽跌落,要麽被向上仰攻的寄生螞蟻在混亂中活活踩死。
所以,實際上進攻方隻剩下寄生螞蟻們在孤軍奮戰。
她們努力的從傾斜的土坡爬向土堤頂部,四十五度的傾斜角度對絲線寄生菌來說是天塹,而對於寄生螞蟻那卓越的攀爬能力而言並不算太什麽障礙。
但是很自然的,由於地形的限製,一開始猥集在一起衝鋒的寄生螞蟻們,就逐漸被拉開了距離。
而要塞守軍早已經習慣了寄生螞蟻每日例行的進攻,這種攻勢甚至連每日發起的時間都差不多。早有準備的神使王在土堤頂端嚴陣以待,準備再次碾碎敵軍。
為了適應螞蟻們的戰鬥方式,土堤頂部並沒有像人類修城牆那樣,築起一道起伏的女牆,以掩護女牆背後的防守者。土堤頂部就是一個無遮蔽的平麵,一圈寬約半分米的平攤步道。
當敵人爬上坡頂的時候,神使王軍團的戰士就可以像在地麵上一樣,繼續使用自己獨有的剃刀戰術。
神使王軍團的防禦陣線在土堤平麵略靠內側,外側留下了剛好夠敵人爬上來半個身位的空隙。
當第一波寄生螞蟻們爬上土堤頂部後,後續的螞蟻被堵在坡道上,隻能耐心等待前方留出空位再遞補進去。
第一排的神使王軍團的兵蟻用自己的大鉗牽製住了對麵的寄生兵蟻和寄生工蟻。
然後,第二排的兵蟻迅速爬上前方隊友的後背,居高臨下的一口咬斷了對麵敵人脆弱的脖子。
寄生螞蟻們一波波的衝上前去,又變成一具具的屍體從傾斜的土坡上滾落下來。
後續擁堵在土坡上的寄生螞蟻並不了解前線的慘狀,仍然努力的向上方仰攻。
同時,這些寄生螞蟻本能的向兩側移動,擴大了戰線。
但是要塞守軍的數量甚至要多於進攻方,即便不算兩支投石兵小隊,剩下的十八支小隊也足夠將不足16分米長的一圈土堤全部守住。
寄生螞蟻們找不到任何一處疏於防守的空隙,不斷延伸戰線的後果就是她們軍隊損失的越來越快。
《孫子兵法·謀攻篇》對於敵我兵力對比及相應策略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意思是:用兵的原則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圍敵人,五倍的兵力就進攻敵人,兩倍的兵力就分割消滅敵人,有與敵相當的兵力則可以抗擊,兵力少於敵人就要避免與其正麵接觸,兵力弱小就要撤往遠處。所以弱小的軍隊頑固硬拚,反而會變成強大敵軍的俘虜。
寄生螞蟻們本身就沒有足夠的兵力,卻依舊固執的進攻有著地利優勢的神使王軍團,戰敗也是必然的。
這場戰鬥並沒有懸念,在投石兵無法發揮作用後,主角就降落迴了要塞呢。
等戰鬥結束後,滾率領神使王軍團及要塞的工蟻去清理戰場以後,主角把蘭博瑞和蘭博瑟招了過來。
總體來說,主角對於初次上陣的投石兵的表現還是滿意的,他嘉獎了兩位指揮官,並且表示會賞賜投石兵小隊的指揮官和全體戰士各一滴蜜露。
由於訓練培養飛騎士消耗了大量蜜露,「東楊城」的蜜露現在已經成為了管控物資,放牧蚜蟲的工蟻有專門的編製,所有收獲的蜜露由專職工蟻吞入腹中以後,再吐入巢**專門的陶瓷罐內儲存。
每隻工蟻和兵蟻每周隻能獲得一滴蜜露,而雄蟻和雌蟻每天能分配到一滴。此外,隻有在得到了主角許可的情況下,這些管控的蜜露才會作為獎勵額外配給相應的對象。
因此對於主角的這份賞賜,蘭博瑞、蘭博瑟和他們屬下的戰士都感到興奮。
之後,主角又提出投石兵小隊應該繼續研究改進戰術,至少要能夠準確攻擊到移動中的敵軍。
之前蘭博瑞和蘭博瑟在訓練時已經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從實際出發,改進了主角純理論的訓練方法的一些弊端,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主角勉力他倆繼續努力。
主角對於這支投石兵部隊還是很看好的,如果有可能,今後還會繼續擴編這種遠程部隊。
之所以這麽重視投石兵部隊,是因為不同的兵種搭配起來,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司馬法·天子之義篇》說:“兵不雜則不利,長兵以衛,短兵以守。太長則難犯,太短則不及。太輕則銳,銳則易亂。太重則鈍,鈍則不濟。”這就是說,要重視不同武器的結合。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部隊都以重裝步兵為主,其精良的裝備和嚴密的隊形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弱遠程武器的效果。可就是這樣,古希臘和古羅馬軍隊中也會大量編製克裏特弓箭手、羅德島投石兵和使用標槍的戰士來作為輔助部隊,用來削弱牽製敵軍,以及作為散兵線執行靈活的戰術。
而主角對投石兵的定位就類似於輔助部隊,他們可以在距離較遠時就削弱敵軍的實力,並且不斷打擊敵人後續的部隊。
這樣在同樣的作戰正麵寬度內,神使王軍團的敵人就將麵對三重打擊:第一線的牽製攻擊、第二線的居高臨下的偷襲,還有投石兵的遠程打擊。
而相比之下,沒有投石兵配置的神使王軍團隻能做到前兩重打擊。傳統的螞蟻軍隊作戰更是隻有第一重的打擊,用大量的兵力和時間去互拚消耗。
這些絲線寄生菌要麽在漫無目的的混亂中耗盡力氣,要麽灰溜溜的隨便找一具寄生螞蟻的屍體或傷員重新紮根。
隻有少部分絲線寄生菌嗅到了土坡頂端飄來的真正的潛在宿主的氣息,努力的想要向上攀爬。
但是光滑的傾斜土坡是這些攀爬能力很弱的絲線寄生菌不可逾越的障礙,想這麽做的絲線寄生菌要麽跌落,要麽被向上仰攻的寄生螞蟻在混亂中活活踩死。
所以,實際上進攻方隻剩下寄生螞蟻們在孤軍奮戰。
她們努力的從傾斜的土坡爬向土堤頂部,四十五度的傾斜角度對絲線寄生菌來說是天塹,而對於寄生螞蟻那卓越的攀爬能力而言並不算太什麽障礙。
但是很自然的,由於地形的限製,一開始猥集在一起衝鋒的寄生螞蟻們,就逐漸被拉開了距離。
而要塞守軍早已經習慣了寄生螞蟻每日例行的進攻,這種攻勢甚至連每日發起的時間都差不多。早有準備的神使王在土堤頂端嚴陣以待,準備再次碾碎敵軍。
為了適應螞蟻們的戰鬥方式,土堤頂部並沒有像人類修城牆那樣,築起一道起伏的女牆,以掩護女牆背後的防守者。土堤頂部就是一個無遮蔽的平麵,一圈寬約半分米的平攤步道。
當敵人爬上坡頂的時候,神使王軍團的戰士就可以像在地麵上一樣,繼續使用自己獨有的剃刀戰術。
神使王軍團的防禦陣線在土堤平麵略靠內側,外側留下了剛好夠敵人爬上來半個身位的空隙。
當第一波寄生螞蟻們爬上土堤頂部後,後續的螞蟻被堵在坡道上,隻能耐心等待前方留出空位再遞補進去。
第一排的神使王軍團的兵蟻用自己的大鉗牽製住了對麵的寄生兵蟻和寄生工蟻。
然後,第二排的兵蟻迅速爬上前方隊友的後背,居高臨下的一口咬斷了對麵敵人脆弱的脖子。
寄生螞蟻們一波波的衝上前去,又變成一具具的屍體從傾斜的土坡上滾落下來。
後續擁堵在土坡上的寄生螞蟻並不了解前線的慘狀,仍然努力的向上方仰攻。
同時,這些寄生螞蟻本能的向兩側移動,擴大了戰線。
但是要塞守軍的數量甚至要多於進攻方,即便不算兩支投石兵小隊,剩下的十八支小隊也足夠將不足16分米長的一圈土堤全部守住。
寄生螞蟻們找不到任何一處疏於防守的空隙,不斷延伸戰線的後果就是她們軍隊損失的越來越快。
《孫子兵法·謀攻篇》對於敵我兵力對比及相應策略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意思是:用兵的原則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圍敵人,五倍的兵力就進攻敵人,兩倍的兵力就分割消滅敵人,有與敵相當的兵力則可以抗擊,兵力少於敵人就要避免與其正麵接觸,兵力弱小就要撤往遠處。所以弱小的軍隊頑固硬拚,反而會變成強大敵軍的俘虜。
寄生螞蟻們本身就沒有足夠的兵力,卻依舊固執的進攻有著地利優勢的神使王軍團,戰敗也是必然的。
這場戰鬥並沒有懸念,在投石兵無法發揮作用後,主角就降落迴了要塞呢。
等戰鬥結束後,滾率領神使王軍團及要塞的工蟻去清理戰場以後,主角把蘭博瑞和蘭博瑟招了過來。
總體來說,主角對於初次上陣的投石兵的表現還是滿意的,他嘉獎了兩位指揮官,並且表示會賞賜投石兵小隊的指揮官和全體戰士各一滴蜜露。
由於訓練培養飛騎士消耗了大量蜜露,「東楊城」的蜜露現在已經成為了管控物資,放牧蚜蟲的工蟻有專門的編製,所有收獲的蜜露由專職工蟻吞入腹中以後,再吐入巢**專門的陶瓷罐內儲存。
每隻工蟻和兵蟻每周隻能獲得一滴蜜露,而雄蟻和雌蟻每天能分配到一滴。此外,隻有在得到了主角許可的情況下,這些管控的蜜露才會作為獎勵額外配給相應的對象。
因此對於主角的這份賞賜,蘭博瑞、蘭博瑟和他們屬下的戰士都感到興奮。
之後,主角又提出投石兵小隊應該繼續研究改進戰術,至少要能夠準確攻擊到移動中的敵軍。
之前蘭博瑞和蘭博瑟在訓練時已經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從實際出發,改進了主角純理論的訓練方法的一些弊端,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主角勉力他倆繼續努力。
主角對於這支投石兵部隊還是很看好的,如果有可能,今後還會繼續擴編這種遠程部隊。
之所以這麽重視投石兵部隊,是因為不同的兵種搭配起來,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司馬法·天子之義篇》說:“兵不雜則不利,長兵以衛,短兵以守。太長則難犯,太短則不及。太輕則銳,銳則易亂。太重則鈍,鈍則不濟。”這就是說,要重視不同武器的結合。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部隊都以重裝步兵為主,其精良的裝備和嚴密的隊形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弱遠程武器的效果。可就是這樣,古希臘和古羅馬軍隊中也會大量編製克裏特弓箭手、羅德島投石兵和使用標槍的戰士來作為輔助部隊,用來削弱牽製敵軍,以及作為散兵線執行靈活的戰術。
而主角對投石兵的定位就類似於輔助部隊,他們可以在距離較遠時就削弱敵軍的實力,並且不斷打擊敵人後續的部隊。
這樣在同樣的作戰正麵寬度內,神使王軍團的敵人就將麵對三重打擊:第一線的牽製攻擊、第二線的居高臨下的偷襲,還有投石兵的遠程打擊。
而相比之下,沒有投石兵配置的神使王軍團隻能做到前兩重打擊。傳統的螞蟻軍隊作戰更是隻有第一重的打擊,用大量的兵力和時間去互拚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