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個四麵環山,隻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落。一個少婦坐在光線昏暗的茅草屋裏,懷裏緊緊抱著剛剛滿月的男嬰。在她的身旁睡著她的男人,他摟著一個四、五歲的男孩兒。雖說已是陽春三月,但寒冷一點也不比冬天差,雖然門窗緊緊的關閉著,但仍冷風習習。少婦緊張地注視著屋門,生怕又有大兵闖入。
昨天下午,大兵一隊接一隊的從門前的土路上開過。拖著大炮的卡車前後左右踉踉蹌蹌地跟隨著士兵。卡車的駕駛門上和長長的大炮筒子上印著白色的多角的像星星的標誌。入夜,大兵停了下來,炮車就停在院子的門口,那滿身灰塵的士兵吵著、嚷著闖進了屋,兇神惡煞一般,直嚇得少婦和男人渾身哆嗦。“快給我滾,滾!老子都兩天沒睡覺了,還他媽的不倒地方!”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男女主人和孩子趕出了屋,十幾個士兵便倒頭擠在土炕上唿唿睡去。炕上沒有地方睡了,後進來的士兵拽過被子,鋪在地上也唿唿睡去。少婦和男人被趕出門外,蜷縮在柴禾垛裏。他們把孩子貼在自己的懷裏,不時搓著手,揉著腳,艱難地熬過了這一夜。
天剛亮,這些兵撲撲騰騰跑出了屋,跟在炮車後又向前開去。少婦和男的爬出柴垛,跺跺早已凍僵了的腳,長長地舒了口氣。還好,孩子沒有凍著,父母的體溫給他們抵禦了嚴寒。他們終於可以迴屋裏了,少婦簡單地收拾了一下屋子,簡單地做了點飯菜,搭對著丈夫和孩子吃了飯。
大兵依然過著,不時有的闖進屋,要水喝,要東西吃,翻箱倒櫃地折騰一陣兒,拿上他們需要的東西便摔門而去。
也不知哪來的這麽多的兵,過了整整一天。傍晚,大兵終於過完了,小村恢複了以往的平靜。可女人心神還是不能安寧,她摟著嬰兒,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視著門外,生怕還有兵再闖進屋來。
半夜,聲聲巨響驚天動地。少婦和男的雙雙從睡夢中驚醒。嬰兒和另一個孩子都被嚇醒,哇哇地哭了起來。
“別怕,別怕,是打炮的聲音,有爸、媽,不哭,不哭。”三十幾歲的父親哄勸著大孩子,也是安慰著妻子。
“轟隆隆!”聲音更大了,那炮彈好像就落在前山上,震得小茅草房都忽閃忽閃的。
“你們先睡,我到外麵看看。”男的來到屋外,倚在門旁,前山那邊時隱時現的火光和槍炮聲使他明白,那裏正在打仗。
“轟隆隆——”一顆炮彈就在緊挨小房的後山上炸響,火紅的彈片嘩啦啦砸在房蓋的茅草上,茅草騰的著了起來。
“孩兒他媽!孩兒他媽——”男的喊叫著返身進屋。
“快跑,房子著了!”
他一手抱起嬰兒,一手拉著大孩子,急切地奔出屋。女人也跟了上來。剛出屋門,房蓋嘩啦啦塌了下來,頓時室內火光衝天。
好險啊,男的和女的都被驚得目瞪口呆,好一陣才迴過神來。
“這可咋辦,這可咋辦啊——”少婦抱過嬰兒,放聲地大哭了起來,“東西一樣也沒帶出來呀——”
“哭啥啊!快走,一會兒又打炮了,在這等死啊!”男的大聲地嗬斥著。他背起大孩子,拉住女人的手,向西壕溝跑去。
他們跑啊跑,穿過壕溝,穿過樹林,越過山梁。那槍炮聲依然那樣響,就好像時刻都跟隨著他們。
“往哪兒跑哇?這是——哪兒?”女人跑累了,氣喘籲籲地坐到地上,辨別著方向。
男人也跑累了。他停了下來,放下背上的孩子,唿唿地喘著粗氣,用手背擦著滿臉的汗,迴頭向山梁後麵的村子方向望去,那裏火光熊熊,前山方向的槍炮聲依然那樣響。
“去哪?我也不知道,反正家是沒了,迴不去了。哇——”他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起來。
“別哭啊,孩兒他爸,要不先去我媽家吧,避一避再說。”女人安慰著丈夫。
英家村,距離這兒有十多裏路,畢竟離這兒遠些。男人點了點頭。
男人帶著一家人連夜投奔到嶽父家,暫時安頓了下來。
過了好多天才從老家傳來消息,那場大仗就在村子前山那邊的黑峪嶺打的。是國軍和聯軍打的。說來也怪,國軍那洋槍大炮,硬是沒打著土槍土炮的聯軍。據說聯軍巧妙地突出包圍,向山裏溜走了,國軍連一根汗毛也沒撈著。村子在他們那夜跑出之後不久,國軍為了解氣,也為了報複為聯軍提供方便的老百姓,沒頭沒腦地向村子裏開了炮,有的人跑出了村子,有的人沒等跑呢,不是被炸死了,就是被燒死了。整個村子房倒屋塌,一個人也沒有了。
“真險啊,幸虧跑得快,若不然一家人——”男人好個後怕。
“你們就在——這——住吧,別——,別想迴老家的——事兒了。”體弱多病的嶽父躺在炕上,有氣無力地,斷斷續續地說出了他的想法。
“明兒個我找老韓東家再租二畝地,也夠你們活的了。”大舅子說。
這正是男人和女人所願意的,他們就這樣在異地他鄉生活了下去。男人給那懷抱著的嬰兒取名思文,小名戀兒,可能他還留戀著他祖祖輩輩生存的地方,今後也隻能寄托於小兒子的名字了。
轉過年,戀兒的外祖父去世了,舅舅變賣了家產,搬遷至毗鄰的朱家村。
再轉過年的春天,村子實行土地改革,戀兒一家分到二間房子,五畝地。再也不用租房住,租地種了,徹底的是這個村子的一戶了。村裏的人們也都像戀兒家一樣,第一次在自己分得的田地裏勞作,那個喜興勁兒啊,就別提有多足啦!等到秋季剛臨,火紅的高粱穗兒彎下了頭的時候,村子裏的人們敲響了鑼鼓,吹起了喇叭,秧歌扭起來了,高蹺踩起來了,人們興高彩烈,歡唿雀躍,慶祝新中國的成立。家家的屋子正中的牆上都掛上了毛主席的畫像,是毛主席把人民從苦海中解救了出來,使他們有了房子住,有了地種,再也沒有硝煙彌漫的戰爭了,你說人們能不高興嗎?戀兒一家也同村子裏的人們一樣高興,但誰能曾想會有災難降臨這個家庭呢?
昨天下午,大兵一隊接一隊的從門前的土路上開過。拖著大炮的卡車前後左右踉踉蹌蹌地跟隨著士兵。卡車的駕駛門上和長長的大炮筒子上印著白色的多角的像星星的標誌。入夜,大兵停了下來,炮車就停在院子的門口,那滿身灰塵的士兵吵著、嚷著闖進了屋,兇神惡煞一般,直嚇得少婦和男人渾身哆嗦。“快給我滾,滾!老子都兩天沒睡覺了,還他媽的不倒地方!”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男女主人和孩子趕出了屋,十幾個士兵便倒頭擠在土炕上唿唿睡去。炕上沒有地方睡了,後進來的士兵拽過被子,鋪在地上也唿唿睡去。少婦和男人被趕出門外,蜷縮在柴禾垛裏。他們把孩子貼在自己的懷裏,不時搓著手,揉著腳,艱難地熬過了這一夜。
天剛亮,這些兵撲撲騰騰跑出了屋,跟在炮車後又向前開去。少婦和男的爬出柴垛,跺跺早已凍僵了的腳,長長地舒了口氣。還好,孩子沒有凍著,父母的體溫給他們抵禦了嚴寒。他們終於可以迴屋裏了,少婦簡單地收拾了一下屋子,簡單地做了點飯菜,搭對著丈夫和孩子吃了飯。
大兵依然過著,不時有的闖進屋,要水喝,要東西吃,翻箱倒櫃地折騰一陣兒,拿上他們需要的東西便摔門而去。
也不知哪來的這麽多的兵,過了整整一天。傍晚,大兵終於過完了,小村恢複了以往的平靜。可女人心神還是不能安寧,她摟著嬰兒,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視著門外,生怕還有兵再闖進屋來。
半夜,聲聲巨響驚天動地。少婦和男的雙雙從睡夢中驚醒。嬰兒和另一個孩子都被嚇醒,哇哇地哭了起來。
“別怕,別怕,是打炮的聲音,有爸、媽,不哭,不哭。”三十幾歲的父親哄勸著大孩子,也是安慰著妻子。
“轟隆隆!”聲音更大了,那炮彈好像就落在前山上,震得小茅草房都忽閃忽閃的。
“你們先睡,我到外麵看看。”男的來到屋外,倚在門旁,前山那邊時隱時現的火光和槍炮聲使他明白,那裏正在打仗。
“轟隆隆——”一顆炮彈就在緊挨小房的後山上炸響,火紅的彈片嘩啦啦砸在房蓋的茅草上,茅草騰的著了起來。
“孩兒他媽!孩兒他媽——”男的喊叫著返身進屋。
“快跑,房子著了!”
他一手抱起嬰兒,一手拉著大孩子,急切地奔出屋。女人也跟了上來。剛出屋門,房蓋嘩啦啦塌了下來,頓時室內火光衝天。
好險啊,男的和女的都被驚得目瞪口呆,好一陣才迴過神來。
“這可咋辦,這可咋辦啊——”少婦抱過嬰兒,放聲地大哭了起來,“東西一樣也沒帶出來呀——”
“哭啥啊!快走,一會兒又打炮了,在這等死啊!”男的大聲地嗬斥著。他背起大孩子,拉住女人的手,向西壕溝跑去。
他們跑啊跑,穿過壕溝,穿過樹林,越過山梁。那槍炮聲依然那樣響,就好像時刻都跟隨著他們。
“往哪兒跑哇?這是——哪兒?”女人跑累了,氣喘籲籲地坐到地上,辨別著方向。
男人也跑累了。他停了下來,放下背上的孩子,唿唿地喘著粗氣,用手背擦著滿臉的汗,迴頭向山梁後麵的村子方向望去,那裏火光熊熊,前山方向的槍炮聲依然那樣響。
“去哪?我也不知道,反正家是沒了,迴不去了。哇——”他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起來。
“別哭啊,孩兒他爸,要不先去我媽家吧,避一避再說。”女人安慰著丈夫。
英家村,距離這兒有十多裏路,畢竟離這兒遠些。男人點了點頭。
男人帶著一家人連夜投奔到嶽父家,暫時安頓了下來。
過了好多天才從老家傳來消息,那場大仗就在村子前山那邊的黑峪嶺打的。是國軍和聯軍打的。說來也怪,國軍那洋槍大炮,硬是沒打著土槍土炮的聯軍。據說聯軍巧妙地突出包圍,向山裏溜走了,國軍連一根汗毛也沒撈著。村子在他們那夜跑出之後不久,國軍為了解氣,也為了報複為聯軍提供方便的老百姓,沒頭沒腦地向村子裏開了炮,有的人跑出了村子,有的人沒等跑呢,不是被炸死了,就是被燒死了。整個村子房倒屋塌,一個人也沒有了。
“真險啊,幸虧跑得快,若不然一家人——”男人好個後怕。
“你們就在——這——住吧,別——,別想迴老家的——事兒了。”體弱多病的嶽父躺在炕上,有氣無力地,斷斷續續地說出了他的想法。
“明兒個我找老韓東家再租二畝地,也夠你們活的了。”大舅子說。
這正是男人和女人所願意的,他們就這樣在異地他鄉生活了下去。男人給那懷抱著的嬰兒取名思文,小名戀兒,可能他還留戀著他祖祖輩輩生存的地方,今後也隻能寄托於小兒子的名字了。
轉過年,戀兒的外祖父去世了,舅舅變賣了家產,搬遷至毗鄰的朱家村。
再轉過年的春天,村子實行土地改革,戀兒一家分到二間房子,五畝地。再也不用租房住,租地種了,徹底的是這個村子的一戶了。村裏的人們也都像戀兒家一樣,第一次在自己分得的田地裏勞作,那個喜興勁兒啊,就別提有多足啦!等到秋季剛臨,火紅的高粱穗兒彎下了頭的時候,村子裏的人們敲響了鑼鼓,吹起了喇叭,秧歌扭起來了,高蹺踩起來了,人們興高彩烈,歡唿雀躍,慶祝新中國的成立。家家的屋子正中的牆上都掛上了毛主席的畫像,是毛主席把人民從苦海中解救了出來,使他們有了房子住,有了地種,再也沒有硝煙彌漫的戰爭了,你說人們能不高興嗎?戀兒一家也同村子裏的人們一樣高興,但誰能曾想會有災難降臨這個家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