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嵬名浪遇等人走出大殿,全江銘和南燕樓便分別與一瓢大師等人見禮。全江銘說道:“大師雨露滋潤,晚輩好生佩服。”一瓢大師微笑道:“二位遠來是客,不必拘禮,今日天色已晚,便在敝寺住上一宿,明日再談如何?”全江銘道:“多謝大師好意,明日我二人再聽大師教誨。”
當晚二人在客房住下,經年未見,自是互道別情,直至子夜時分方才入睡。第二日清晨起來,知客僧帶領全南二人來到方丈,隻見一瓢、一聰、一如、一虛四位大師已在那裏等候。二人施禮畢,便在客位落座,小沙彌奉上兩杯清茶。全江銘欠身道:“晚輩此行,一來是道謝大師救命之恩;二來是想聆聽大師禪機妙論,已解晚輩心頭滯礙。”
一瓢大師微笑道:“區區小事,何足言謝!全少俠能夠為了民族大義,放棄世仇,主動
抵禦契丹入侵,實是明了怨怨相報何時了之道理,這種憂國憂民,慷慨豪爽之壯舉,深得武林同道之敬仰,不知還有何心滯,說來老衲聽聽。”
全江銘道:“大師讚譽過甚,晚輩實是愧不敢當。請問大師,若遇仇人之後,當何以處之?”
一瓢道:“一切冤孽皆是虛空,以此處置當得佛法。”
全江銘又道:“若兩情相悅,能結百年之好否?”
一瓢說道:“若心地空明,同結連理枝,實是我佛所願。”
全江銘繼續問道:“若長輩詰責,又該當如何?”
智能道:“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如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全江銘閉目思考,良久無語。
一瓢大師喝道:“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全江銘睜開雙目,起身拜謝道:“大師此言,猶如當頭棒喝,令晚輩醍醐灌頂。”心中暗思:“一瓢大師當真是佛法深奧,那搭救之事休得再提。”念及此誦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瓢大師合什誦道:“善哉善哉,全少俠心有慧根,已結佛緣,可喜可賀。以此行走江湖,當可造福蒼生,終成一代大俠。思明仙長有此傳人,當可放心西去了,阿彌陀佛!”
全江銘一怔,隨即拜謝道:“多謝大師教誨,晚輩不敢打擾大師清修,這就告辭!”
一瓢大師也不挽留,將二人送到寺門外,說道:“老納與羅幫主商定,今年八月十五午時,在泰山玉皇頂召開武林英雄大會,推選一位武林盟主,以便帶領群雄抗擊契丹,拯救蒼生。老衲和羅幫主心中的人選便是少俠,還望全少俠不要推辭。”全江銘道:“晚輩年輕識淺,焉能當此大任?大師是武林中的泰山北鬥,武林盟主之位非大師莫屬,晚輩願執鞭墜鐙。”一瓢大師道:“老衲已經年邁,當不起此等重任。此次英雄大會,定有邪派人物覬覦此位,若是盟主之位落入他們之手,後果不堪設想。少俠武功人品皆是上乘,還望你以蒼生為重,千萬不要推辭!”南燕樓說道:“兄弟不要推三阻四,不然,當有失大師和羅幫主厚望。”一如大師也道:“這是師兄和羅幫主再三商量的結果,全少俠莫要推辭。”全江銘沉吟片刻道:“既然如此,晚輩多謝大師愛戴,八月十五,晚輩將準時參加大會。告辭告辭。”
二人下得山來,全江銘說道:“兄弟這就西去峨眉看望恩師,不知哥哥欲往哪裏?”南燕樓道:“請兄弟替哥哥問候單思明道長和孫二叔等人,哥哥想迴家看看,就不與兄弟一路同行了,咱們泰山英雄大會再見。珍重,珍重!”二人相互叮囑,依依作別。全江銘便向西行去。
一路無話,這一天到了峨眉山下。氣勢雄偉的峨眉山,翠崗如屏,林木茂密,峻峭挺拔的主峰高插入雲,大有“高出西極天”之感。此時已是黃昏時分,一輪紅日厭厭地落下山去,空山寂寂,鳥鳴嚶嚶。全江銘望著那熟悉的山影,感慨萬分,順著山路,拾階而上,繞過三道山崗,穿過一片樹林,已遙遙望見“臥雲觀”的碧瓦黃牆。隻見一個道童,頭挽牛筋發髯,張頭張腦地走了出來。全江銘叫道:“清風!”清風先是一怔,隨即喜道:“師兄是你麽?師父和孫二叔他們天天念叨你,你怎麽才迴來,是被那花花世界迷住了麽?”說著,竟是落下淚來。全江銘道:“清風,你都十五歲了,怎麽一見麵就哭,師父他老人家好麽?”清風抹一把淚水,噘著嘴說道:“你下山許久也不迴來,怕是把師父都給忘了。”全江銘笑道:“我這不是迴來了麽?走,咱們去看師父。”
二人進得觀來,隻見單思明道長已到了院內,他白發簪髯,臉色紅潤,銀須垂胸,身後站著三條大漢,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孫堅、魯麻胡、崔照三人。全江銘急忙上前跪拜於地,說道:“徒兒拜見師父。下山年餘不能迴山侍候師父,徒兒實是心中惶愧不安!”單思明吟吟笑道:“有多少大事等著你去做,焉能守我一輩子。孫居士三人倒是盼的你心焦啊!”
全江銘這才和孫堅三人見禮,全江銘道:“孫二叔,你們的傷可養好了?”孫堅說道:“全都康複了,就等你迴來。”魯麻胡叫道:“非也,非也,刀傷已好,心傷未愈。你要再不迴來,俺老魯可要去找你了!”眾人知他脾性,也不理會。孫堅說道:“你先吃飯,我們在方丈等你。”
全江銘草草用罷晚飯,便來到方丈。落座後,正欲細述分別後的種種情由,卻見孫堅臉
沉似水,說道:“江銘,這半年來的情形,我們也知曉一二。你行俠仗義,沒有忘了你的本分,這很好。可你問甚麽要替狗皇帝做事,去刺探契丹的軍情,難道你忘了祖上之仇了麽?”魯麻胡怒目圓睜喝道:“江銘,為了幫你恢複祖業,有多少弟兄送了性命。遠的不說,就說益州兵變吧,王均大哥、趙延順大哥,等三萬弟兄全部戰死疆場,這才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難道你都忘了麽?俺老魯是個粗人,說話愛顛三倒四,但在這大是大非麵前,俺一點也不糊塗。哼,你要是投降宋廷,俺老魯就一拳將你打死!”崔照做事謹慎,勸道:“魯三哥,休要發火,江銘不是個糊塗人,他怎麽會幫宋廷做事,這裏邊也許有甚麽誤會。”
全江銘道:“孫二叔,你們誤會了,我不是為朝廷做事,更不會投降宋廷!”
崔照讚道:“好,我相信你在大關節上能把得住自己,這才不愧是興蜀大王之後!”孫堅疑道:“那你為甚麽要與大內副都指揮使賈擬道結交,並受真宗的委派,到契丹為宋廷刺探軍情?”
全江銘道:“誰說我與賈擬道結交?誰又說我受了真宗的委派?孫二叔,你們千萬不要聽信奸人的謠言!”孫堅大聲道:“誰是奸人?難道我分辨不出來麽?牛馬豬羊四人乃是一派宗師,莫不成他們誣陷你嗎?”崔照道:“二哥,你答應過人家,不要說出他們的名字。”孫堅道:“哦,真讓他把我氣糊塗了。”全江銘聽到“牛馬豬羊”四字,頓時火往上湧,怒道:“這四個狗男女來過峨眉?下次若是遇到,卻是饒他們不得!”魯麻胡嚷道:“怎麽,你想殺人滅口麽?”孫堅冷笑道:“看來,此事是真?”
全江銘歎了口氣說道:“刺探軍情是真,投靠宋廷是假!”孫堅氣道:“江銘啊江銘,我們白疼你了。道長,江銘辜負了你的期望!”說罷,竟是虎目含淚。單思明微笑道:“孫居士,莫著急,我信得過他,這裏麵定然有誤會。徒兒,你不要激動,慢慢道來。”
全江銘平息了一下心神,便把這次下山的所見所聞細述了一遍,說道最後,凜然道:“我刺探契丹軍情,雖是受寇大人之托,卻是為了天下百姓免遭外族塗炭。契丹虎視眈眈,在幽州集結大軍,經常騷擾邊關,屠殺百姓,隨時都可能南下入侵。”孫堅道:“真有此事?咱們久居四川,雖聞契丹日漸強盛,卻想不到竟是如此猖獗!”全江銘又道:“真宗皇帝隻顧尋歡作樂,卻不知整軍備武,長期下去,契丹人勢必要侵吞中原,那時咱們都要淪為亡國奴了!”
魯麻胡叫道:“乘著朝廷混亂,咱們正好起事,這……”話未說完,便倒吸一口涼氣,三人相視一眼,均是一般心思:“如此雖可成功,豈不是幫了契丹的大忙?”“賣國賊”三字在三人大腦裏一閃即過,竟是不敢往下去想。崔照道:“狗皇帝不知抵抗,咱們有甚麽辦法?”
全江銘眉毛一揚說道:“也不必喪氣,朝中不少臣工都力主抗遼,象寇準寇大人,殿前都指揮使高瓊和殿前都虞候王繼忠等人都是賢明之官。丐幫幫主羅中道和少林寺方丈一瓢大師已經發出通知,擬於八月十五召開泰山英雄大會,推選一位武林盟主,共同抗遼。哦,楊鳳傑伯伯也重入江湖了,他也要參加英雄大會。”
孫堅三人本是血性漢子,聽到契丹如此囂張,已是怒目圓睜,聽到武林人士準備抗遼,也就躍躍欲試,及至聽到楊鳳傑的名字,更是大喜,齊道:“楊大哥還在世上?一別二十多年,真是想死他了!”
全江銘笑道:“是的,楊伯伯也想念你們。他和羅幫主都希望你們參加泰山英雄大會。”孫堅三人齊道:“去去去,一定去!”全江銘歎道:“我正是在楊伯伯和羅幫主的啟發下,看到契丹屠殺我大宋百姓的殘暴行徑,才慢慢明白了怨怨相報何時了這個道理,當務之急是抗擊契丹入侵啊!”
孫堅三人默然無語,心裏想的都是一個念頭:“抗遼義不容辭,圖複大業之事不能忘記,至少也要殺死真宗方泄我恨!”
單思明雙目微張,緩緩說道:“好,徒兒言之有理,大敵當前,個人恩怨便微不足道了,
理應奔赴戰場,抵禦外寇,為百姓多做點好事。”魯麻胡叫道:“那世仇也不報了?大王遺願豈不付之東流?俺老魯就是想不通!”
單思明淡淡說道:“往事如過眼煙雲,不報也罷!如此你征我殺何時方休,終究都要化作一抔黃土,征戰一起,便是百姓遭殃,豈不聞:王侯腳下庶民淚,一將成名萬骨枯。當年我曾幫過興蜀大王,又將他的兒孫收為徒弟。實際上,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說來慚愧,我活了一百零二歲,到今天方才覺悟。哦,徒兒,你剛才說到張雨晴,似是還有下文,為甚麽一帶而過?”
全江銘急忙跪拜道:“晴兒的祖父,正是當年宋殿前都虞候張瓊,射殺先祖的便是此人。”
孫堅長歎一聲道:“江銘啊江銘,你真糊塗!為了抗擊契丹入侵,暫時不舉事造反也罷。可你,竟然看上了仇人的孫女!唉,怨孽啊怨孽,你真是先主的好孫子!”魯麻胡吼道:“不行,你要娶那狗賊張瓊的孫女為妻,俺老魯第一個不答應!”崔照勸道:“二哥,你不要著急,咱們再從長計議。”孫堅氣道:“還怎樣從長計議?他與那妖女定然立下了海誓山盟,這次迴來,不過是勸說咱們,唉,氣死我啦!”說罷跪倒在地,仰天泣道:“先主啊,孫堅無能,沒有把小主人照顧好,你在天之靈,保佑江銘迷途知返吧!”說著,竟是以頭碰地。
全江銘急忙上前跪倒,說道:“孫二叔,不可如此,快快起來,聽江銘給你解釋。”孫堅站起來怒道:“解釋甚麽?既知是仇人之後,就應該一劍將她殺死,為先主報仇!可你,可你——嗐!”全江銘平靜一下心神,說道:“孫二叔,怨怨相報何時了——”
“又是怨怨相報何時了,你闖蕩江湖半年多,難道就沒有學會別的麽?有仇必報這個道理,難道羅幫主、楊大哥就沒有給你講過麽?”孫堅怒氣衝衝地打斷全江銘的話說道。
全江銘說道:“不錯,正是在羅伯伯、楊伯伯,以及寇大人等人的啟發之下,我才慢慢懂得了冤冤相報何時了這個道理,也正因為我闖蕩江湖半年,才使我逐漸從報世仇的困惑當中解脫出來。從始皇以來,一個朝代推翻了另一個朝代,死了多少冤魂,如果都要報仇的話,豈不成了惡性循環了嗎?您和師父從小便教導我,要我長大了做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行俠仗義的好漢,現在想起來,我是多麽感謝您和師父!可是,如果我隻是為了個人私怨,去砍去殺,不顧民族利益,不管百姓死活,那我還算一個行俠仗義的人麽?”
這一番話堂堂正正,鏗鏘有力,孫堅三人聽了欲待反駁,卻又覺著是這個道理,竟麵麵相覷,不知所對。過了一會兒,魯麻胡粗聲粗氣地說道:“你說得或許有理,他奶奶的,直娘賊,契丹人要敢過來,俺老魯就第一個扭斷他的脖子。眼前第一緊要的,就是去剁契丹人的狗爪子,這俺讚成。可你不該和張雨晴那個妖女相好,不作仇家也不應該作親家,這點兒你總是不對的吧!”
全江銘輕聲說道:“魯三叔所言,正是我當初的想法。那天晚上,我得知晴兒是仇家之女後,便難以入睡。半夜時分,我悄悄起來,拔出劍便要去殺她,可心裏實在是矛盾之極,一會兒是:‘她是仇人之女,血書上寫得明明白白,我必須殺死她,為先祖報仇。’一會兒是:‘此事已過了三十多年,那時她還沒出生,她沒有罪。’一會兒是:‘我若不殺她,怎麽對得起先祖先父。’一會兒又是:‘她是我心愛之人,前人之罪怎能讓她承擔?’複仇之念和正義之感互相爭鬥,迷迷糊糊之中,那劍竟是一寸一寸向前送去。”
魯麻胡道:“你、你要殺她?”
全江銘苦笑道:“我也不知該不該殺她,隻是那劍離她越來越近,漸漸地接近了她的胸口。”
魯麻胡脫口叫道:“錯了,錯了,快住手,她沒有罪,你不能殺她!我……”說著突然以手掩口,瞪大眼睛嘿嘿笑道:“嘿嘿,我忘了你在講故事,誒,你沒有殺她吧?”崔照笑道:“三哥,江銘要是殺了晴兒,他還會勸咱們嗎?”
全江銘歎了口氣道:“唉,多虧我沒有殺她,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矛盾之下,我連夜
離開了她。後來,我便潛往契丹,親眼目睹了契丹士兵屠殺我大宋百姓,加之林文君姐姐的勸說,我便真的開始懷疑自己報世仇的想法是否正確,但先祖留下的血書,始終是籠罩在我心頭的陰影不能拂去。後來,我到了少林寺,一瓢大師的禪機妙論,使我頓開茅塞,籠罩在心頭的陰影終於煙消雲散。”
聽到這裏,單思明微微笑道:“徒兒,你真是不虛此行,為師可以放心了。孫居士,江銘能夠深明大義,胸懷寬闊,當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先祖之仇如此化解,當是最圓滿的結局。”
孫堅長歎一聲,默然無語。
單思明心中清楚,知他尚有疑慮,便道:“孫居士,夜已深了,你們去休息去吧。徒兒,你也去睡吧,明日五更你到睹光台來,為師要傳授你最後一招劍法。”
全江銘謝過師父,先送孫堅三人迴屋,便來到東跨院西廂房。這是他多年的寢室,清風早將被褥鋪好。全江銘這一覺睡得香甜舒適,醒來時已是五更,急忙起來直奔睹光台。
睹光台是全江銘素日練功的地方,單思明已在那裏等候,見全江銘踅來,便道:“徒兒,現在為師傳你一招最上乘的劍法。這招劍法是為師研究各門各派劍法的精華所創。唉,說到這招劍法,令為師好生慚愧。為師年輕的時候,端的是爭強好勝,和江湖上一個頂尖高手惡鬥了三天三夜,兀自難分軒輊,便隱跡山林潛心鑽研,直到上個月,這招劍法才方至大成,定名為‘徼眇一劍’。可以說,它耗費了為師一生心血。現在我就把口訣念給你聽,須當用心記牢。”說罷念道:“心無滯塞,無為而為。劍無常勢,化於無形。”口訣隻有四句,聽來平淡無奇。全江銘聽了甚是不解。
單思明也不理會,說道:“你注意看好,現在我演示這招劍法。”長劍一抖,頓時銀光閃閃。單思明問道:“你可看清了?”全江銘道:“看清了。”單思明又道:“那好,我再演示一遍。”長劍再抖,左劈右刺,上翻下挑,前揮後舞,竟是比剛才複雜得多。單思明道:“你看得明白?”全江銘困惑不解,說道:“兩次演示大不一樣,後一次複雜得多,弟子愈發糊塗。”單思明說道:“那好,為師再演示一遍。”長劍徑直向前一刺,便即止住。單思明道:“這次你看清了?”全江銘看這三次演示均不一樣,心中一動,暗道:“莫非無形勝有形,便是此劍法精奧?”念及此,說道:“弟子愈發看不清了,隻覺得此劍法確是無形無跡。”
單思明微笑道:“說得好!劍法既有法度,必有跡象可尋,豈是最上乘劍法?所謂劍道,乃是劍法無法,無為而為。所謂一招,並無一定招式,求得是一個‘化’字。千變萬化,隨心所欲,意到劍到,不受劍招拘束,不在常規之內。”說到此處,從懷中取出一張發黃的絹帕,說道:“這是我研討這招劍法的心得體會,你拿去仔細研讀,可以幫你觸類旁通。但到了對敵之時,這注解又用不上了,臨機應變,連用之妙,全仗你自己去參悟了。”單思明頓了一頓,又道:“這招劍法沒有常式,無人可以封解,出必傷人,不到關鍵時刻不可施展,這點你要記牢,千萬千萬!”全江銘答道:“弟子永遠記著師父的教誨,不敢有片刻遺忘。”
這時晨光熹微,漸漸地雲層裏露出了半個太陽。倏地,它象火彈似地向上跳躍,很快就在天空掛穩,厚厚的雲霧逐漸由白變黃,又黃變紅,最後在太陽強光的照射下慢慢消失,露出了遠處的山峰。
迴到觀裏,單思明對眾人說道:“從今天起,我要閉關自修一個月,當於三月十五午時出關。孫居士,望你胸襟開闊,不要意氣用事,萬事須要看開一些。”說完徑自走進練功密室。
這一個月內,孫堅心情沉重,每天都是獨自一人待在舌身崖上,望著遠處的山峰默默發呆。他的父親孫進是興蜀大王全師雄手下第一條好漢,當年戰敗之後,與魯瀚、崔環等二十餘人,被雷有終押到東京斬首。幾十年來,他仇恨滿胸,始終尋思報仇之事。這次益州兵變失敗,更使他怒火中燒,報仇之誌更堅。可全江銘闖蕩江湖半年,不僅放棄了報世仇的念頭,更為甚者,竟和仇人的孫女情深意長。他胸中憤慨,實是到了難以附加的地步。他每日呆坐在舍身崖上,心中所念所想,隻是要將他二人拆散。
如此過了數日,他始終對眾人不理不睬。全江銘知他一時難以轉過彎來,也不去打攪,每日自去睹光台參悟“徼眇一劍”。參研幾日,他隱隱似有所悟,可舞劍試之,卻又覺得朦朦朧朧摸不找頭緒。反複觀看師父的心得,隻見上麵草草寫著許多文字,不過是《道德經》中的話語,甚麽“非以其無諍與?故天下莫能與諍!” “天下至柔,馳騁於天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雲雲。苦思良久,終是不得其解。饒是如此,卻不敢稍有懈怠。
一月時間匆匆而過。這天正是善思明開關之日。吃過早飯,全江銘與魯麻胡、崔照閑話了一會兒,說道:“魯三叔、崔四叔,這一個月來,孫二叔總是一個人苦思冥想,寢食不安,他已明顯消瘦了。再過一會兒,就是師父開關之時,咱們看看孫二叔去。”
崔照歎道:“江銘,你不要著急,二哥就是這麽個脾氣,他要是想不通,你就是用九頭牛也拉他不迴。實際上,益州兵變失敗後,我對報世仇就開始困惑,隻是想不通其中的道理。現在我想通了,你說得對,怨怨相報何時了。三哥是個直人,我原以為,最想不通的是他,誰知,在大關頭上,他卻並不糊塗。”
魯麻胡搖頭晃腦地說道:“非也,非也,士別三日,該當舌目相看。俺老魯雖然直,也是血性漢子,契丹狗賊時常入侵,咱要是乘機起事,豈不是幫了他們的大忙,這個道理俺懂。不過要不是江銘解釋,俺也翻不過這個勁來,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五年書,可歎,可歎!”
孫堅三人,魯麻胡識字最少,但卻最愛咬文嚼字,學那戲台上的書生,酸上幾句,對於不對,也顧不了許多,常常白字連篇,讓人哭笑不得,他卻甚是得意。刮目相看的“刮”子,他不認識,便隻讀左半邊,念成“舌目相看”,“勝讀十年書”,他總認為“十年”分量不夠,應該增加一半,便說成“勝讀十五年書”。崔照和全江銘知他習性,聽了隻是一笑了之,也不計較。
魯麻胡又道:“可歎二哥聰明過人,在這上麵,卻還不如俺老魯看得開,當真是聰明一時糊塗一時!”
“三弟,你又再調甚麽包?”孫堅含笑走了進來。
魯麻胡甚是尷尬,支支吾吾地說道:“我,嗯……沒……”孫堅不去理他,對全江銘說道:“江銘,這些天,我左思右想,覺得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道長說得對,人活一世,都要變成一抔黃土,男子漢大丈夫,應該多做一些有益於百姓的事!”
全江銘喜道:“孫二叔,真難為你了。你已經決定,要和我一起抗擊契丹?”孫堅道:“不錯,我要是不去,也無顏與楊大哥和羅幫主相見啦!”崔照道:“好二哥,早曉得你會想通。”孫堅道:“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圖複大業的事隻好往後放一放了。不過,在泰山英雄大會上,江銘可要全力以赴奪取盟主之位。在抗擊契丹之後,便可率領群雄見機起事。”全江銘尋思道:“看來孫二叔還沒有完全想通,不過,能答應抗擊契丹,已是不易。要讓他真正轉變想法,還需要一個過程。隻是不知他能否接納晴兒?”魯麻胡嘿嘿笑道:“二哥,這麽說,你還是不能接納晴兒了?”
孫堅臉色頓時一沉,說道:“休提此事,我隻答應抗擊契丹!”
全江銘尋思道:“如此看來,我與晴兒還要經受種種磨難。”他曉得孫堅性強如牛,當下不便爭執,岔開話題說道:“哦,今天是師父開關的日子,午時已到,咱們去看他老人家吧!”
眾人來到單思明練功的密室,隻見清風在門口迎道:“師父已經開關,請你們進去。”孫堅幾人進去便欲施禮,單思明說道:“不要多禮。孫居士,你是江銘的長輩,今後他還要處處請教於你。你可要好自為之啊!?”孫堅一怔,尋思:“莫非道長看透了我的心思?”身子一躬,說道:“抗擊契丹,孫堅不敢落後!”話語鏗鏘,卻是不提放棄世仇之事。
單思明心中明白,也不理會,對全江銘道:“徒兒,你跪下,為師有話要對你講。”
全江銘急忙跪倒地上說道:“弟子聆聽師父教誨。”
單思明道:“你能曉得怨怨相報何時了這個道理,比你父乃至為師年輕時的所思所想已是高出許多。可盡管如此,卻仍未達到一個俠士的最高境界。”
全江銘困惑道:“南燕樓大哥也曾問過弟子這個問題。弟子苦思至今,似是隱隱約約懂得了其中道理。”
單思明精神一振,說道:“是麽?你且說說看。”
全江銘略一思索,說道:“誅奸除惡,天下為先!”
單思明頷首說道:“你能說出‘天下為先’四字,已屬不易。可要等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卻還要尚待時日。”
全江銘心中不解,隻是在問:“誅奸除惡還不是一個俠士的最高境界麽?”
單思明微微笑道:“磨難不盡,上天所賜。心懷天下,終成大器。這雙陽劍麽,可以交付與你!”
全江銘心中一震,脫口說道:“是與閃電追風明月刀齊名的龍吟虎嘯雙陽劍麽?”
單
當晚二人在客房住下,經年未見,自是互道別情,直至子夜時分方才入睡。第二日清晨起來,知客僧帶領全南二人來到方丈,隻見一瓢、一聰、一如、一虛四位大師已在那裏等候。二人施禮畢,便在客位落座,小沙彌奉上兩杯清茶。全江銘欠身道:“晚輩此行,一來是道謝大師救命之恩;二來是想聆聽大師禪機妙論,已解晚輩心頭滯礙。”
一瓢大師微笑道:“區區小事,何足言謝!全少俠能夠為了民族大義,放棄世仇,主動
抵禦契丹入侵,實是明了怨怨相報何時了之道理,這種憂國憂民,慷慨豪爽之壯舉,深得武林同道之敬仰,不知還有何心滯,說來老衲聽聽。”
全江銘道:“大師讚譽過甚,晚輩實是愧不敢當。請問大師,若遇仇人之後,當何以處之?”
一瓢道:“一切冤孽皆是虛空,以此處置當得佛法。”
全江銘又道:“若兩情相悅,能結百年之好否?”
一瓢說道:“若心地空明,同結連理枝,實是我佛所願。”
全江銘繼續問道:“若長輩詰責,又該當如何?”
智能道:“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如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全江銘閉目思考,良久無語。
一瓢大師喝道:“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全江銘睜開雙目,起身拜謝道:“大師此言,猶如當頭棒喝,令晚輩醍醐灌頂。”心中暗思:“一瓢大師當真是佛法深奧,那搭救之事休得再提。”念及此誦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瓢大師合什誦道:“善哉善哉,全少俠心有慧根,已結佛緣,可喜可賀。以此行走江湖,當可造福蒼生,終成一代大俠。思明仙長有此傳人,當可放心西去了,阿彌陀佛!”
全江銘一怔,隨即拜謝道:“多謝大師教誨,晚輩不敢打擾大師清修,這就告辭!”
一瓢大師也不挽留,將二人送到寺門外,說道:“老納與羅幫主商定,今年八月十五午時,在泰山玉皇頂召開武林英雄大會,推選一位武林盟主,以便帶領群雄抗擊契丹,拯救蒼生。老衲和羅幫主心中的人選便是少俠,還望全少俠不要推辭。”全江銘道:“晚輩年輕識淺,焉能當此大任?大師是武林中的泰山北鬥,武林盟主之位非大師莫屬,晚輩願執鞭墜鐙。”一瓢大師道:“老衲已經年邁,當不起此等重任。此次英雄大會,定有邪派人物覬覦此位,若是盟主之位落入他們之手,後果不堪設想。少俠武功人品皆是上乘,還望你以蒼生為重,千萬不要推辭!”南燕樓說道:“兄弟不要推三阻四,不然,當有失大師和羅幫主厚望。”一如大師也道:“這是師兄和羅幫主再三商量的結果,全少俠莫要推辭。”全江銘沉吟片刻道:“既然如此,晚輩多謝大師愛戴,八月十五,晚輩將準時參加大會。告辭告辭。”
二人下得山來,全江銘說道:“兄弟這就西去峨眉看望恩師,不知哥哥欲往哪裏?”南燕樓道:“請兄弟替哥哥問候單思明道長和孫二叔等人,哥哥想迴家看看,就不與兄弟一路同行了,咱們泰山英雄大會再見。珍重,珍重!”二人相互叮囑,依依作別。全江銘便向西行去。
一路無話,這一天到了峨眉山下。氣勢雄偉的峨眉山,翠崗如屏,林木茂密,峻峭挺拔的主峰高插入雲,大有“高出西極天”之感。此時已是黃昏時分,一輪紅日厭厭地落下山去,空山寂寂,鳥鳴嚶嚶。全江銘望著那熟悉的山影,感慨萬分,順著山路,拾階而上,繞過三道山崗,穿過一片樹林,已遙遙望見“臥雲觀”的碧瓦黃牆。隻見一個道童,頭挽牛筋發髯,張頭張腦地走了出來。全江銘叫道:“清風!”清風先是一怔,隨即喜道:“師兄是你麽?師父和孫二叔他們天天念叨你,你怎麽才迴來,是被那花花世界迷住了麽?”說著,竟是落下淚來。全江銘道:“清風,你都十五歲了,怎麽一見麵就哭,師父他老人家好麽?”清風抹一把淚水,噘著嘴說道:“你下山許久也不迴來,怕是把師父都給忘了。”全江銘笑道:“我這不是迴來了麽?走,咱們去看師父。”
二人進得觀來,隻見單思明道長已到了院內,他白發簪髯,臉色紅潤,銀須垂胸,身後站著三條大漢,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孫堅、魯麻胡、崔照三人。全江銘急忙上前跪拜於地,說道:“徒兒拜見師父。下山年餘不能迴山侍候師父,徒兒實是心中惶愧不安!”單思明吟吟笑道:“有多少大事等著你去做,焉能守我一輩子。孫居士三人倒是盼的你心焦啊!”
全江銘這才和孫堅三人見禮,全江銘道:“孫二叔,你們的傷可養好了?”孫堅說道:“全都康複了,就等你迴來。”魯麻胡叫道:“非也,非也,刀傷已好,心傷未愈。你要再不迴來,俺老魯可要去找你了!”眾人知他脾性,也不理會。孫堅說道:“你先吃飯,我們在方丈等你。”
全江銘草草用罷晚飯,便來到方丈。落座後,正欲細述分別後的種種情由,卻見孫堅臉
沉似水,說道:“江銘,這半年來的情形,我們也知曉一二。你行俠仗義,沒有忘了你的本分,這很好。可你問甚麽要替狗皇帝做事,去刺探契丹的軍情,難道你忘了祖上之仇了麽?”魯麻胡怒目圓睜喝道:“江銘,為了幫你恢複祖業,有多少弟兄送了性命。遠的不說,就說益州兵變吧,王均大哥、趙延順大哥,等三萬弟兄全部戰死疆場,這才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難道你都忘了麽?俺老魯是個粗人,說話愛顛三倒四,但在這大是大非麵前,俺一點也不糊塗。哼,你要是投降宋廷,俺老魯就一拳將你打死!”崔照做事謹慎,勸道:“魯三哥,休要發火,江銘不是個糊塗人,他怎麽會幫宋廷做事,這裏邊也許有甚麽誤會。”
全江銘道:“孫二叔,你們誤會了,我不是為朝廷做事,更不會投降宋廷!”
崔照讚道:“好,我相信你在大關節上能把得住自己,這才不愧是興蜀大王之後!”孫堅疑道:“那你為甚麽要與大內副都指揮使賈擬道結交,並受真宗的委派,到契丹為宋廷刺探軍情?”
全江銘道:“誰說我與賈擬道結交?誰又說我受了真宗的委派?孫二叔,你們千萬不要聽信奸人的謠言!”孫堅大聲道:“誰是奸人?難道我分辨不出來麽?牛馬豬羊四人乃是一派宗師,莫不成他們誣陷你嗎?”崔照道:“二哥,你答應過人家,不要說出他們的名字。”孫堅道:“哦,真讓他把我氣糊塗了。”全江銘聽到“牛馬豬羊”四字,頓時火往上湧,怒道:“這四個狗男女來過峨眉?下次若是遇到,卻是饒他們不得!”魯麻胡嚷道:“怎麽,你想殺人滅口麽?”孫堅冷笑道:“看來,此事是真?”
全江銘歎了口氣說道:“刺探軍情是真,投靠宋廷是假!”孫堅氣道:“江銘啊江銘,我們白疼你了。道長,江銘辜負了你的期望!”說罷,竟是虎目含淚。單思明微笑道:“孫居士,莫著急,我信得過他,這裏麵定然有誤會。徒兒,你不要激動,慢慢道來。”
全江銘平息了一下心神,便把這次下山的所見所聞細述了一遍,說道最後,凜然道:“我刺探契丹軍情,雖是受寇大人之托,卻是為了天下百姓免遭外族塗炭。契丹虎視眈眈,在幽州集結大軍,經常騷擾邊關,屠殺百姓,隨時都可能南下入侵。”孫堅道:“真有此事?咱們久居四川,雖聞契丹日漸強盛,卻想不到竟是如此猖獗!”全江銘又道:“真宗皇帝隻顧尋歡作樂,卻不知整軍備武,長期下去,契丹人勢必要侵吞中原,那時咱們都要淪為亡國奴了!”
魯麻胡叫道:“乘著朝廷混亂,咱們正好起事,這……”話未說完,便倒吸一口涼氣,三人相視一眼,均是一般心思:“如此雖可成功,豈不是幫了契丹的大忙?”“賣國賊”三字在三人大腦裏一閃即過,竟是不敢往下去想。崔照道:“狗皇帝不知抵抗,咱們有甚麽辦法?”
全江銘眉毛一揚說道:“也不必喪氣,朝中不少臣工都力主抗遼,象寇準寇大人,殿前都指揮使高瓊和殿前都虞候王繼忠等人都是賢明之官。丐幫幫主羅中道和少林寺方丈一瓢大師已經發出通知,擬於八月十五召開泰山英雄大會,推選一位武林盟主,共同抗遼。哦,楊鳳傑伯伯也重入江湖了,他也要參加英雄大會。”
孫堅三人本是血性漢子,聽到契丹如此囂張,已是怒目圓睜,聽到武林人士準備抗遼,也就躍躍欲試,及至聽到楊鳳傑的名字,更是大喜,齊道:“楊大哥還在世上?一別二十多年,真是想死他了!”
全江銘笑道:“是的,楊伯伯也想念你們。他和羅幫主都希望你們參加泰山英雄大會。”孫堅三人齊道:“去去去,一定去!”全江銘歎道:“我正是在楊伯伯和羅幫主的啟發下,看到契丹屠殺我大宋百姓的殘暴行徑,才慢慢明白了怨怨相報何時了這個道理,當務之急是抗擊契丹入侵啊!”
孫堅三人默然無語,心裏想的都是一個念頭:“抗遼義不容辭,圖複大業之事不能忘記,至少也要殺死真宗方泄我恨!”
單思明雙目微張,緩緩說道:“好,徒兒言之有理,大敵當前,個人恩怨便微不足道了,
理應奔赴戰場,抵禦外寇,為百姓多做點好事。”魯麻胡叫道:“那世仇也不報了?大王遺願豈不付之東流?俺老魯就是想不通!”
單思明淡淡說道:“往事如過眼煙雲,不報也罷!如此你征我殺何時方休,終究都要化作一抔黃土,征戰一起,便是百姓遭殃,豈不聞:王侯腳下庶民淚,一將成名萬骨枯。當年我曾幫過興蜀大王,又將他的兒孫收為徒弟。實際上,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說來慚愧,我活了一百零二歲,到今天方才覺悟。哦,徒兒,你剛才說到張雨晴,似是還有下文,為甚麽一帶而過?”
全江銘急忙跪拜道:“晴兒的祖父,正是當年宋殿前都虞候張瓊,射殺先祖的便是此人。”
孫堅長歎一聲道:“江銘啊江銘,你真糊塗!為了抗擊契丹入侵,暫時不舉事造反也罷。可你,竟然看上了仇人的孫女!唉,怨孽啊怨孽,你真是先主的好孫子!”魯麻胡吼道:“不行,你要娶那狗賊張瓊的孫女為妻,俺老魯第一個不答應!”崔照勸道:“二哥,你不要著急,咱們再從長計議。”孫堅氣道:“還怎樣從長計議?他與那妖女定然立下了海誓山盟,這次迴來,不過是勸說咱們,唉,氣死我啦!”說罷跪倒在地,仰天泣道:“先主啊,孫堅無能,沒有把小主人照顧好,你在天之靈,保佑江銘迷途知返吧!”說著,竟是以頭碰地。
全江銘急忙上前跪倒,說道:“孫二叔,不可如此,快快起來,聽江銘給你解釋。”孫堅站起來怒道:“解釋甚麽?既知是仇人之後,就應該一劍將她殺死,為先主報仇!可你,可你——嗐!”全江銘平靜一下心神,說道:“孫二叔,怨怨相報何時了——”
“又是怨怨相報何時了,你闖蕩江湖半年多,難道就沒有學會別的麽?有仇必報這個道理,難道羅幫主、楊大哥就沒有給你講過麽?”孫堅怒氣衝衝地打斷全江銘的話說道。
全江銘說道:“不錯,正是在羅伯伯、楊伯伯,以及寇大人等人的啟發之下,我才慢慢懂得了冤冤相報何時了這個道理,也正因為我闖蕩江湖半年,才使我逐漸從報世仇的困惑當中解脫出來。從始皇以來,一個朝代推翻了另一個朝代,死了多少冤魂,如果都要報仇的話,豈不成了惡性循環了嗎?您和師父從小便教導我,要我長大了做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行俠仗義的好漢,現在想起來,我是多麽感謝您和師父!可是,如果我隻是為了個人私怨,去砍去殺,不顧民族利益,不管百姓死活,那我還算一個行俠仗義的人麽?”
這一番話堂堂正正,鏗鏘有力,孫堅三人聽了欲待反駁,卻又覺著是這個道理,竟麵麵相覷,不知所對。過了一會兒,魯麻胡粗聲粗氣地說道:“你說得或許有理,他奶奶的,直娘賊,契丹人要敢過來,俺老魯就第一個扭斷他的脖子。眼前第一緊要的,就是去剁契丹人的狗爪子,這俺讚成。可你不該和張雨晴那個妖女相好,不作仇家也不應該作親家,這點兒你總是不對的吧!”
全江銘輕聲說道:“魯三叔所言,正是我當初的想法。那天晚上,我得知晴兒是仇家之女後,便難以入睡。半夜時分,我悄悄起來,拔出劍便要去殺她,可心裏實在是矛盾之極,一會兒是:‘她是仇人之女,血書上寫得明明白白,我必須殺死她,為先祖報仇。’一會兒是:‘此事已過了三十多年,那時她還沒出生,她沒有罪。’一會兒是:‘我若不殺她,怎麽對得起先祖先父。’一會兒又是:‘她是我心愛之人,前人之罪怎能讓她承擔?’複仇之念和正義之感互相爭鬥,迷迷糊糊之中,那劍竟是一寸一寸向前送去。”
魯麻胡道:“你、你要殺她?”
全江銘苦笑道:“我也不知該不該殺她,隻是那劍離她越來越近,漸漸地接近了她的胸口。”
魯麻胡脫口叫道:“錯了,錯了,快住手,她沒有罪,你不能殺她!我……”說著突然以手掩口,瞪大眼睛嘿嘿笑道:“嘿嘿,我忘了你在講故事,誒,你沒有殺她吧?”崔照笑道:“三哥,江銘要是殺了晴兒,他還會勸咱們嗎?”
全江銘歎了口氣道:“唉,多虧我沒有殺她,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矛盾之下,我連夜
離開了她。後來,我便潛往契丹,親眼目睹了契丹士兵屠殺我大宋百姓,加之林文君姐姐的勸說,我便真的開始懷疑自己報世仇的想法是否正確,但先祖留下的血書,始終是籠罩在我心頭的陰影不能拂去。後來,我到了少林寺,一瓢大師的禪機妙論,使我頓開茅塞,籠罩在心頭的陰影終於煙消雲散。”
聽到這裏,單思明微微笑道:“徒兒,你真是不虛此行,為師可以放心了。孫居士,江銘能夠深明大義,胸懷寬闊,當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先祖之仇如此化解,當是最圓滿的結局。”
孫堅長歎一聲,默然無語。
單思明心中清楚,知他尚有疑慮,便道:“孫居士,夜已深了,你們去休息去吧。徒兒,你也去睡吧,明日五更你到睹光台來,為師要傳授你最後一招劍法。”
全江銘謝過師父,先送孫堅三人迴屋,便來到東跨院西廂房。這是他多年的寢室,清風早將被褥鋪好。全江銘這一覺睡得香甜舒適,醒來時已是五更,急忙起來直奔睹光台。
睹光台是全江銘素日練功的地方,單思明已在那裏等候,見全江銘踅來,便道:“徒兒,現在為師傳你一招最上乘的劍法。這招劍法是為師研究各門各派劍法的精華所創。唉,說到這招劍法,令為師好生慚愧。為師年輕的時候,端的是爭強好勝,和江湖上一個頂尖高手惡鬥了三天三夜,兀自難分軒輊,便隱跡山林潛心鑽研,直到上個月,這招劍法才方至大成,定名為‘徼眇一劍’。可以說,它耗費了為師一生心血。現在我就把口訣念給你聽,須當用心記牢。”說罷念道:“心無滯塞,無為而為。劍無常勢,化於無形。”口訣隻有四句,聽來平淡無奇。全江銘聽了甚是不解。
單思明也不理會,說道:“你注意看好,現在我演示這招劍法。”長劍一抖,頓時銀光閃閃。單思明問道:“你可看清了?”全江銘道:“看清了。”單思明又道:“那好,我再演示一遍。”長劍再抖,左劈右刺,上翻下挑,前揮後舞,竟是比剛才複雜得多。單思明道:“你看得明白?”全江銘困惑不解,說道:“兩次演示大不一樣,後一次複雜得多,弟子愈發糊塗。”單思明說道:“那好,為師再演示一遍。”長劍徑直向前一刺,便即止住。單思明道:“這次你看清了?”全江銘看這三次演示均不一樣,心中一動,暗道:“莫非無形勝有形,便是此劍法精奧?”念及此,說道:“弟子愈發看不清了,隻覺得此劍法確是無形無跡。”
單思明微笑道:“說得好!劍法既有法度,必有跡象可尋,豈是最上乘劍法?所謂劍道,乃是劍法無法,無為而為。所謂一招,並無一定招式,求得是一個‘化’字。千變萬化,隨心所欲,意到劍到,不受劍招拘束,不在常規之內。”說到此處,從懷中取出一張發黃的絹帕,說道:“這是我研討這招劍法的心得體會,你拿去仔細研讀,可以幫你觸類旁通。但到了對敵之時,這注解又用不上了,臨機應變,連用之妙,全仗你自己去參悟了。”單思明頓了一頓,又道:“這招劍法沒有常式,無人可以封解,出必傷人,不到關鍵時刻不可施展,這點你要記牢,千萬千萬!”全江銘答道:“弟子永遠記著師父的教誨,不敢有片刻遺忘。”
這時晨光熹微,漸漸地雲層裏露出了半個太陽。倏地,它象火彈似地向上跳躍,很快就在天空掛穩,厚厚的雲霧逐漸由白變黃,又黃變紅,最後在太陽強光的照射下慢慢消失,露出了遠處的山峰。
迴到觀裏,單思明對眾人說道:“從今天起,我要閉關自修一個月,當於三月十五午時出關。孫居士,望你胸襟開闊,不要意氣用事,萬事須要看開一些。”說完徑自走進練功密室。
這一個月內,孫堅心情沉重,每天都是獨自一人待在舌身崖上,望著遠處的山峰默默發呆。他的父親孫進是興蜀大王全師雄手下第一條好漢,當年戰敗之後,與魯瀚、崔環等二十餘人,被雷有終押到東京斬首。幾十年來,他仇恨滿胸,始終尋思報仇之事。這次益州兵變失敗,更使他怒火中燒,報仇之誌更堅。可全江銘闖蕩江湖半年,不僅放棄了報世仇的念頭,更為甚者,竟和仇人的孫女情深意長。他胸中憤慨,實是到了難以附加的地步。他每日呆坐在舍身崖上,心中所念所想,隻是要將他二人拆散。
如此過了數日,他始終對眾人不理不睬。全江銘知他一時難以轉過彎來,也不去打攪,每日自去睹光台參悟“徼眇一劍”。參研幾日,他隱隱似有所悟,可舞劍試之,卻又覺得朦朦朧朧摸不找頭緒。反複觀看師父的心得,隻見上麵草草寫著許多文字,不過是《道德經》中的話語,甚麽“非以其無諍與?故天下莫能與諍!” “天下至柔,馳騁於天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雲雲。苦思良久,終是不得其解。饒是如此,卻不敢稍有懈怠。
一月時間匆匆而過。這天正是善思明開關之日。吃過早飯,全江銘與魯麻胡、崔照閑話了一會兒,說道:“魯三叔、崔四叔,這一個月來,孫二叔總是一個人苦思冥想,寢食不安,他已明顯消瘦了。再過一會兒,就是師父開關之時,咱們看看孫二叔去。”
崔照歎道:“江銘,你不要著急,二哥就是這麽個脾氣,他要是想不通,你就是用九頭牛也拉他不迴。實際上,益州兵變失敗後,我對報世仇就開始困惑,隻是想不通其中的道理。現在我想通了,你說得對,怨怨相報何時了。三哥是個直人,我原以為,最想不通的是他,誰知,在大關頭上,他卻並不糊塗。”
魯麻胡搖頭晃腦地說道:“非也,非也,士別三日,該當舌目相看。俺老魯雖然直,也是血性漢子,契丹狗賊時常入侵,咱要是乘機起事,豈不是幫了他們的大忙,這個道理俺懂。不過要不是江銘解釋,俺也翻不過這個勁來,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五年書,可歎,可歎!”
孫堅三人,魯麻胡識字最少,但卻最愛咬文嚼字,學那戲台上的書生,酸上幾句,對於不對,也顧不了許多,常常白字連篇,讓人哭笑不得,他卻甚是得意。刮目相看的“刮”子,他不認識,便隻讀左半邊,念成“舌目相看”,“勝讀十年書”,他總認為“十年”分量不夠,應該增加一半,便說成“勝讀十五年書”。崔照和全江銘知他習性,聽了隻是一笑了之,也不計較。
魯麻胡又道:“可歎二哥聰明過人,在這上麵,卻還不如俺老魯看得開,當真是聰明一時糊塗一時!”
“三弟,你又再調甚麽包?”孫堅含笑走了進來。
魯麻胡甚是尷尬,支支吾吾地說道:“我,嗯……沒……”孫堅不去理他,對全江銘說道:“江銘,這些天,我左思右想,覺得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道長說得對,人活一世,都要變成一抔黃土,男子漢大丈夫,應該多做一些有益於百姓的事!”
全江銘喜道:“孫二叔,真難為你了。你已經決定,要和我一起抗擊契丹?”孫堅道:“不錯,我要是不去,也無顏與楊大哥和羅幫主相見啦!”崔照道:“好二哥,早曉得你會想通。”孫堅道:“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圖複大業的事隻好往後放一放了。不過,在泰山英雄大會上,江銘可要全力以赴奪取盟主之位。在抗擊契丹之後,便可率領群雄見機起事。”全江銘尋思道:“看來孫二叔還沒有完全想通,不過,能答應抗擊契丹,已是不易。要讓他真正轉變想法,還需要一個過程。隻是不知他能否接納晴兒?”魯麻胡嘿嘿笑道:“二哥,這麽說,你還是不能接納晴兒了?”
孫堅臉色頓時一沉,說道:“休提此事,我隻答應抗擊契丹!”
全江銘尋思道:“如此看來,我與晴兒還要經受種種磨難。”他曉得孫堅性強如牛,當下不便爭執,岔開話題說道:“哦,今天是師父開關的日子,午時已到,咱們去看他老人家吧!”
眾人來到單思明練功的密室,隻見清風在門口迎道:“師父已經開關,請你們進去。”孫堅幾人進去便欲施禮,單思明說道:“不要多禮。孫居士,你是江銘的長輩,今後他還要處處請教於你。你可要好自為之啊!?”孫堅一怔,尋思:“莫非道長看透了我的心思?”身子一躬,說道:“抗擊契丹,孫堅不敢落後!”話語鏗鏘,卻是不提放棄世仇之事。
單思明心中明白,也不理會,對全江銘道:“徒兒,你跪下,為師有話要對你講。”
全江銘急忙跪倒地上說道:“弟子聆聽師父教誨。”
單思明道:“你能曉得怨怨相報何時了這個道理,比你父乃至為師年輕時的所思所想已是高出許多。可盡管如此,卻仍未達到一個俠士的最高境界。”
全江銘困惑道:“南燕樓大哥也曾問過弟子這個問題。弟子苦思至今,似是隱隱約約懂得了其中道理。”
單思明精神一振,說道:“是麽?你且說說看。”
全江銘略一思索,說道:“誅奸除惡,天下為先!”
單思明頷首說道:“你能說出‘天下為先’四字,已屬不易。可要等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卻還要尚待時日。”
全江銘心中不解,隻是在問:“誅奸除惡還不是一個俠士的最高境界麽?”
單思明微微笑道:“磨難不盡,上天所賜。心懷天下,終成大器。這雙陽劍麽,可以交付與你!”
全江銘心中一震,脫口說道:“是與閃電追風明月刀齊名的龍吟虎嘯雙陽劍麽?”
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