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太後突病逝
皇上息怒,賢妃不好當 作者:文 / 心雨留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紅顏早逝惹人憐。
“太後年輕健康,為何會突然仙逝,其中怕是有什麽隱情?”葉媚婉對王嬛的逝去感到意外。
葉媚婉雖屢次受到王嬛的刁難,但王嬛年紀輕輕就早逝,她還是替王嬛感到惋惜。隻是王嬛年輕健康,突然病逝,總讓人存有幾分懷疑,莫不是曾得罪的人過多,有人暗中報複。
趙奕琛似並不怎麽擔心:“我們離開時,太後身體便查出不適,隻是她一向要強,並未告訴大家,如今究竟如何,等到了壽康宮便知。”
葉媚婉一向認為趙奕琛是個英明的帝王,若不是對王嬛有幾分真心,定然不會與其有曖昧,如今見皇帝並不傷心,有些詫異鈐。
不過,皇帝的態度至少可以證明,他和王嬛之間的那些曖昧,並未影響到他的情緒,她也輕鬆了不少。
葉媚婉並非不憐惜王嬛,而是希望皇帝和王嬛那些模淩兩可的曖昧隨著王嬛的逝去就這麽被埋葬,皇帝的英明不會因為太後而染上汙點洽。
江南之行,葉媚婉和趙奕琛的感情好了不少,沒有這些倫理之間的羈絆,她也可以真心地對待皇帝,不受這些曖昧約束。
她這一次的真心,不隻是一個嬪妃對待一個帝王,而是一個女人待一個男人。
薛靈韻眼裏的精光一閃而過:“婉妹妹,別多想了,就如皇上說的,去了壽康宮就清楚了。”
宮裏陰氣沉沉的,一片哀色,宮人們低著頭,臉上全是哀痛之色,這一切都顯示著王嬛的確已經不在了。
趙奕琛對葉媚婉和薛靈韻道:“一路風塵仆仆,你們先迴宮洗漱收拾一番,再到壽康宮去吧。”
華青宮被思畫和小卓子打理得很好,見了她迴來,她們態度恭敬,有喜悅之情卻因太後仙逝而不敢表現。
葉媚婉讓思畫和寶琴伺候自己梳洗,宮人幫著錦書整理帶迴來的行囊。
“不過數月,這宮裏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思畫可知道太後到底是怎麽去的?”就算他們下江南前,太後身體有些不適,可這也去得太快了。
“太後這幾日在壽康宮,未見任何嬪妃,聽說是身體不適,今日一早便聽聞太後仙逝,恰好趕上了皇上迴來的日子。”
僅僅是這幾日?這的確是去得太快了。不過,太後已然去世,葉媚婉不想再糾結其原因,又問起了後宮的事情。
思畫道:“薛充容不在,太後也不太管後宮諸事,貴妃娘娘獨攬後宮大權,倒是平靜了許多。隻是貴妃娘娘和灩婕妤本來互不交好,如今卻走得越來越近了。”
“灩婕妤?”
那個曾受過吳貴妃欺負的女人,如今竟和吳貴妃成為好姐妹。
“是啊,灩婕妤原本就和曹修儀走得近一些,如今和貴妃娘娘交好,這往來的嬪妃比以前多了不少。”
葉媚婉一笑:“離宮幾月,這宮中事變得生疏了,還需要思畫多費心,還有錦書,也要你多多指導。”
“美人放心,奴婢定會和錦書好好相處。”
葉媚婉更衣後,簡單的梳妝了一下。
錦書收拾好了迴來伺候葉媚婉,見到梳妝台旁掛著那副薛靈韻補全的畫像,詫異道:“主子這裏的這幅畫好特別,不知道是從何而來?”
思畫解釋道:“這是薛婕妤畫的,聽說是從一副殘卷上臨摹來的,薛婕妤的畫工也真是好,竟可以把僅剩一半的人像給補充完整。”
錦書的眼睛透露了不少疑惑:“既是薛婕妤畫的,又怎麽會放在主子這裏?”
葉媚婉一邊整理自己的儀容,一邊道:“這原本是薛姐姐送給皇上的,可皇上聽薛姐姐說這畫裏人和我有些相似,便拿了過來給我,我雖不覺得這畫中人像我,可既是皇上給的東西,我便一直都掛著。”
葉媚婉讓錦書好好休息,便去了壽康宮。
錦書問思畫:“薛婕妤是個大方賢德的女子,卻沒想到還這麽有才華。在迴長安的路上,薛婕妤對主子極好,以前也是這樣麽?”
思畫知道錦書是葉媚婉看中的人,為了讓她熟悉宮中的人和事,也並不打算隱瞞:“薛婕妤和後宮的娘娘們關係都好,可對美人卻更為特別,去年的避暑途中,薛婕妤還為了美人受過傷,二人的關係也因此越來越好,成為了姐妹。”
“難怪美人對薛婕妤沒有一點防備。”
可錦書卻莫名的覺得有些不安,這些年她也跟在葉媚婉身邊學了不少,她知道,一個沒有破綻的人,才是最危險的人。
葉媚婉到壽康宮時,皇帝早已到了,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嬪妃們跪成了一片,都暗自垂淚,哽咽之聲是和太後的道別。
皇帝見葉媚婉和薛靈韻趕來了,便道:“母後已去,後宮諸事以後就勞貴妃和充容了,母後的喪禮你們也要多費些心。”
吳倩不滿薛靈韻一迴來就搶了自己的權力,可在太後去世的關口也不好說什麽。
太後仙逝,舉國哀悼,王嬛雖然不是皇帝親母,皇帝亦休朝為王嬛守靈。
葉媚婉亦沒有時間和後宮裏的姐妹敘舊,在宮裏見到了也隻能簡單的問候,免得在喪禮期間受人詬病。
長期幽居不出的張玉圓也來為太後念經祈福了,曾經天真活潑的人染上了哀愁,人也瘦了不少。
葉媚婉走之前也曾囑托思畫等人多照顧張玉圓,如今問起,思畫悄悄地告訴她:“美人曾認為張采女對皇上死心了,奴婢卻並不覺得,奴婢倒覺得張采女是求而不得,相思成疾。”
“這怎麽說?”葉媚婉總覺得這不可能,不然張玉圓不會因為一次受挫,就再也不敢奢求了,連接受她的幫助也不願意。
“奴婢受美人的囑托照顧張采女,卻發現張采女正縫製一件年輕男子的衣衫,這難道不是給皇上的嗎?”
葉媚婉的心猛然一跳,總有一種不好的預兆。
“這事兒你知道就行了,萬萬不可讓他人曉得。”等太後的喪禮過了,她再去弄個明白,免得張玉圓將來犯下大錯。
守靈結束後,王嬛的遺體便入葬地宮。
皇帝雖然孝敬王嬛,但卻並未將她與先帝合葬。在皇帝心中,隻有他的母親才是先皇唯一的正室,才有資格和先帝合葬。
王嬛下葬後,宮裏的陰森之氣終於少了不少。
趙奕琛終於有時間和蕭祁品茶聊天。
趙奕琛道:“景逸知道朕為何會去江南嗎?”
“難道不是體察民情,順帶討美人歡心?”蕭祁提到葉媚婉還是會覺得遺憾,可皇帝和葉媚婉感情和睦,他沒什麽好計較的。
“朕不過是想試一試瑤池公主是不是真的尚在人間,想以身犯險,引蛇出洞。”
蕭祁詫異:“就因為那個傳言,結果呢,毫無結果吧!”
“不,朕在江南遇刺,朕以為刺客是靜王派去的,但朕讓人查探後,一切卻都指向了瑤池公主,你說瑤池公主是不是真的還活著?”
“皇上就那麽希望瑤池公主還活著嗎?皇上聽信傳言,自然會覺得那刺客是瑤池公主派去的,可誰又能確定這不是兇手的障眼法呢?將一切罪過引向一個已經死去的亡國公主,我們若是看不清,便永遠找不出真正的兇手。”
“當年南齊被滅,南齊皇帝和皇後**於宮殿之中,屍體麵目全非,當時我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搜宮後並未搜出其他結果,便相信他們真的都死了。現在想想,誰又知道那燒死的就一定是他們一家四口。”
趙奕琛好似陷入了迴憶之中,頓了頓又道:“南齊皇帝不是孬種,**這種死法對他來說太懦弱,或許他和他的皇後**,就是為了保全他們的一雙兒女也不一定。”
蕭祁知道皇帝多疑:“皇上,南齊公主若真的還活著,她怎麽會早早的透露自己還活著的消息,就等著皇上集中精力去對付她。臣覺得這還是有心之人打的幌子,是皇上過於執著。”
“景逸,你說的也沒錯,這次遇刺的確可能是敵人用的障眼法,但所謂空穴不來風,當年南齊被滅是朕親眼所見,要打出朕相信的幌子,沒有一點事實根據根本就瞞不了朕。而且朕總覺得自己的執著是對的,那樣一個天賦異稟的傳奇人物,總不會那樣就死了。”
蕭祁沒經曆過那場戰爭,不明白當時的情況,但皇帝英明,總不會無緣無故的執著一個傳言。
“皇上這麽說也有道理,但皇上如此堅持,臣都會以為皇上心中最重要的人是瑤池公主。”
“不,朕最重要的人不是瑤池公主,但朕最重要的人卻是因為她的一句戲言而死。而且瑤池公主有富國之運的預言,朕不能小覷。南齊因大瀚國而滅,也有可能因她而興。她還在,朕心難安。”
蕭祁知道當初先皇應戰南齊,端榮太後才會被後宮嬪妃害死。而,南齊皇帝要把大瀚國給打下來的原因竟是,瑤池公主想看北方的雪。
...
“太後年輕健康,為何會突然仙逝,其中怕是有什麽隱情?”葉媚婉對王嬛的逝去感到意外。
葉媚婉雖屢次受到王嬛的刁難,但王嬛年紀輕輕就早逝,她還是替王嬛感到惋惜。隻是王嬛年輕健康,突然病逝,總讓人存有幾分懷疑,莫不是曾得罪的人過多,有人暗中報複。
趙奕琛似並不怎麽擔心:“我們離開時,太後身體便查出不適,隻是她一向要強,並未告訴大家,如今究竟如何,等到了壽康宮便知。”
葉媚婉一向認為趙奕琛是個英明的帝王,若不是對王嬛有幾分真心,定然不會與其有曖昧,如今見皇帝並不傷心,有些詫異鈐。
不過,皇帝的態度至少可以證明,他和王嬛之間的那些曖昧,並未影響到他的情緒,她也輕鬆了不少。
葉媚婉並非不憐惜王嬛,而是希望皇帝和王嬛那些模淩兩可的曖昧隨著王嬛的逝去就這麽被埋葬,皇帝的英明不會因為太後而染上汙點洽。
江南之行,葉媚婉和趙奕琛的感情好了不少,沒有這些倫理之間的羈絆,她也可以真心地對待皇帝,不受這些曖昧約束。
她這一次的真心,不隻是一個嬪妃對待一個帝王,而是一個女人待一個男人。
薛靈韻眼裏的精光一閃而過:“婉妹妹,別多想了,就如皇上說的,去了壽康宮就清楚了。”
宮裏陰氣沉沉的,一片哀色,宮人們低著頭,臉上全是哀痛之色,這一切都顯示著王嬛的確已經不在了。
趙奕琛對葉媚婉和薛靈韻道:“一路風塵仆仆,你們先迴宮洗漱收拾一番,再到壽康宮去吧。”
華青宮被思畫和小卓子打理得很好,見了她迴來,她們態度恭敬,有喜悅之情卻因太後仙逝而不敢表現。
葉媚婉讓思畫和寶琴伺候自己梳洗,宮人幫著錦書整理帶迴來的行囊。
“不過數月,這宮裏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思畫可知道太後到底是怎麽去的?”就算他們下江南前,太後身體有些不適,可這也去得太快了。
“太後這幾日在壽康宮,未見任何嬪妃,聽說是身體不適,今日一早便聽聞太後仙逝,恰好趕上了皇上迴來的日子。”
僅僅是這幾日?這的確是去得太快了。不過,太後已然去世,葉媚婉不想再糾結其原因,又問起了後宮的事情。
思畫道:“薛充容不在,太後也不太管後宮諸事,貴妃娘娘獨攬後宮大權,倒是平靜了許多。隻是貴妃娘娘和灩婕妤本來互不交好,如今卻走得越來越近了。”
“灩婕妤?”
那個曾受過吳貴妃欺負的女人,如今竟和吳貴妃成為好姐妹。
“是啊,灩婕妤原本就和曹修儀走得近一些,如今和貴妃娘娘交好,這往來的嬪妃比以前多了不少。”
葉媚婉一笑:“離宮幾月,這宮中事變得生疏了,還需要思畫多費心,還有錦書,也要你多多指導。”
“美人放心,奴婢定會和錦書好好相處。”
葉媚婉更衣後,簡單的梳妝了一下。
錦書收拾好了迴來伺候葉媚婉,見到梳妝台旁掛著那副薛靈韻補全的畫像,詫異道:“主子這裏的這幅畫好特別,不知道是從何而來?”
思畫解釋道:“這是薛婕妤畫的,聽說是從一副殘卷上臨摹來的,薛婕妤的畫工也真是好,竟可以把僅剩一半的人像給補充完整。”
錦書的眼睛透露了不少疑惑:“既是薛婕妤畫的,又怎麽會放在主子這裏?”
葉媚婉一邊整理自己的儀容,一邊道:“這原本是薛姐姐送給皇上的,可皇上聽薛姐姐說這畫裏人和我有些相似,便拿了過來給我,我雖不覺得這畫中人像我,可既是皇上給的東西,我便一直都掛著。”
葉媚婉讓錦書好好休息,便去了壽康宮。
錦書問思畫:“薛婕妤是個大方賢德的女子,卻沒想到還這麽有才華。在迴長安的路上,薛婕妤對主子極好,以前也是這樣麽?”
思畫知道錦書是葉媚婉看中的人,為了讓她熟悉宮中的人和事,也並不打算隱瞞:“薛婕妤和後宮的娘娘們關係都好,可對美人卻更為特別,去年的避暑途中,薛婕妤還為了美人受過傷,二人的關係也因此越來越好,成為了姐妹。”
“難怪美人對薛婕妤沒有一點防備。”
可錦書卻莫名的覺得有些不安,這些年她也跟在葉媚婉身邊學了不少,她知道,一個沒有破綻的人,才是最危險的人。
葉媚婉到壽康宮時,皇帝早已到了,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嬪妃們跪成了一片,都暗自垂淚,哽咽之聲是和太後的道別。
皇帝見葉媚婉和薛靈韻趕來了,便道:“母後已去,後宮諸事以後就勞貴妃和充容了,母後的喪禮你們也要多費些心。”
吳倩不滿薛靈韻一迴來就搶了自己的權力,可在太後去世的關口也不好說什麽。
太後仙逝,舉國哀悼,王嬛雖然不是皇帝親母,皇帝亦休朝為王嬛守靈。
葉媚婉亦沒有時間和後宮裏的姐妹敘舊,在宮裏見到了也隻能簡單的問候,免得在喪禮期間受人詬病。
長期幽居不出的張玉圓也來為太後念經祈福了,曾經天真活潑的人染上了哀愁,人也瘦了不少。
葉媚婉走之前也曾囑托思畫等人多照顧張玉圓,如今問起,思畫悄悄地告訴她:“美人曾認為張采女對皇上死心了,奴婢卻並不覺得,奴婢倒覺得張采女是求而不得,相思成疾。”
“這怎麽說?”葉媚婉總覺得這不可能,不然張玉圓不會因為一次受挫,就再也不敢奢求了,連接受她的幫助也不願意。
“奴婢受美人的囑托照顧張采女,卻發現張采女正縫製一件年輕男子的衣衫,這難道不是給皇上的嗎?”
葉媚婉的心猛然一跳,總有一種不好的預兆。
“這事兒你知道就行了,萬萬不可讓他人曉得。”等太後的喪禮過了,她再去弄個明白,免得張玉圓將來犯下大錯。
守靈結束後,王嬛的遺體便入葬地宮。
皇帝雖然孝敬王嬛,但卻並未將她與先帝合葬。在皇帝心中,隻有他的母親才是先皇唯一的正室,才有資格和先帝合葬。
王嬛下葬後,宮裏的陰森之氣終於少了不少。
趙奕琛終於有時間和蕭祁品茶聊天。
趙奕琛道:“景逸知道朕為何會去江南嗎?”
“難道不是體察民情,順帶討美人歡心?”蕭祁提到葉媚婉還是會覺得遺憾,可皇帝和葉媚婉感情和睦,他沒什麽好計較的。
“朕不過是想試一試瑤池公主是不是真的尚在人間,想以身犯險,引蛇出洞。”
蕭祁詫異:“就因為那個傳言,結果呢,毫無結果吧!”
“不,朕在江南遇刺,朕以為刺客是靜王派去的,但朕讓人查探後,一切卻都指向了瑤池公主,你說瑤池公主是不是真的還活著?”
“皇上就那麽希望瑤池公主還活著嗎?皇上聽信傳言,自然會覺得那刺客是瑤池公主派去的,可誰又能確定這不是兇手的障眼法呢?將一切罪過引向一個已經死去的亡國公主,我們若是看不清,便永遠找不出真正的兇手。”
“當年南齊被滅,南齊皇帝和皇後**於宮殿之中,屍體麵目全非,當時我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搜宮後並未搜出其他結果,便相信他們真的都死了。現在想想,誰又知道那燒死的就一定是他們一家四口。”
趙奕琛好似陷入了迴憶之中,頓了頓又道:“南齊皇帝不是孬種,**這種死法對他來說太懦弱,或許他和他的皇後**,就是為了保全他們的一雙兒女也不一定。”
蕭祁知道皇帝多疑:“皇上,南齊公主若真的還活著,她怎麽會早早的透露自己還活著的消息,就等著皇上集中精力去對付她。臣覺得這還是有心之人打的幌子,是皇上過於執著。”
“景逸,你說的也沒錯,這次遇刺的確可能是敵人用的障眼法,但所謂空穴不來風,當年南齊被滅是朕親眼所見,要打出朕相信的幌子,沒有一點事實根據根本就瞞不了朕。而且朕總覺得自己的執著是對的,那樣一個天賦異稟的傳奇人物,總不會那樣就死了。”
蕭祁沒經曆過那場戰爭,不明白當時的情況,但皇帝英明,總不會無緣無故的執著一個傳言。
“皇上這麽說也有道理,但皇上如此堅持,臣都會以為皇上心中最重要的人是瑤池公主。”
“不,朕最重要的人不是瑤池公主,但朕最重要的人卻是因為她的一句戲言而死。而且瑤池公主有富國之運的預言,朕不能小覷。南齊因大瀚國而滅,也有可能因她而興。她還在,朕心難安。”
蕭祁知道當初先皇應戰南齊,端榮太後才會被後宮嬪妃害死。而,南齊皇帝要把大瀚國給打下來的原因竟是,瑤池公主想看北方的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