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說寶玉(燃小石)要通過變戲法,將千頃旱地變成水澆地,鄉裏鄉外好幾十裏的老百姓都來了。
知府衙門的老吏們還敲著鑼打著鼓,沿街宣傳,這一下可就熱鬧了。
宣傳是寶玉(燃小石)有意安排的。
清朝時老百姓娛樂活動少,阿貓阿狗打架都要看半天樂半天,這麽大的樂子,寶玉(燃小石)相信他們一定會來。
沒有抽水機,水就不能跑到離河水麵五十來的山坡上去了?
開什麽玩笑?
咱們的物理課程不是白學了嗎?
從山坡上迴來,寶玉(燃小石)就吩咐府裏所有的女人都拿著針縫布管子。
就用最差的大白布,縫成水桶粗的白布桶子,越長越好。
真是笑死個人了。
二爺居然說要用這個大白布桶子把滔滔不絕的河水變到高坡上去……把白布桶子浸在水中,等打濕了再抬上高坡麽?
那點兒水還不夠丟人錢的。
一聽說知府大人賈寶玉要通過多戲法把河水變倒高地上去,黑龍江巡察使江津天急了。
江津天是戶部侍郎兼黑龍江巡察使,專門到東北巡察農業情況的。
皇上對其它省區都很放心,最不放心的就是東北,尤其是東北的糧食生產,所以把最懂農業的江津天派到了東北。
江津天是順治早年間的進士,一本《齊民要術》翻成了紙泥,可以稱得上是清朝最懂農業的戶部官員。
同時江津天還是一個儒學大師,經常聲稱“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學生才疏學淺,一部《論語》治東北,行不?”
一大清早江津天就乘著八抬大轎來到知府,寶玉(燃小石)親自到門口迎接。
清朝的六部是兵、刑、禮、工、戶、吏部,相當現在的部長,但因比較少,比現在部長權力大多了。六部隸屬內閣。正職叫尚書,副職叫侍郎。尚書二品到一品,但比大學士小。有的尚書兼大學士。侍郎三品到二品。
江津天是一個老侍郎了,二品官。
寶玉(燃小石)不是因為他是“中央部委”來的人,就去巴結江津天,而是因為他酷愛農業。戶部的左侍部就是管農業的,江津天在這個位置一呆就是八年。熬走了好幾任戶部尚書,但他還是一個侍郎,一個老侍郎。
因為江津天酷愛農業,不想升官挪位置。
一進府門,還沒打兩聲招唿,江津天就衝著寶玉(燃小石)拱手說道:“大人,子不語怪力亂神……大人,你這變戲法的方式很特殊……大人是想以這種方式來做出政績……恐怕有些欠逆妥……”
想用這種方式“帶節奏”,門都沒有。你要“知乎者也哉”,俺偏不給你這個機會。
寶玉(燃小石)用口語大白話給懟了迴去,“俺是一個沒文化的粗野人,不懂這些個《論語》語錄,小的時候家裏太富,老貪玩兒了,沒怎麽好好學習文化,所以粗魯了些……咋的呢?孔老夫子,不讓變戲法啊,還是侍郎大人,嫌本府的方式方法整得不對?”
這雜七雜八的一通,可把江津天鼻子都快氣歪了,臉一陣紅一陣。
本官好心提醒你,做官你就好好做官,不要搞這種亂七八八糟的東西,對你的名聲不大好聽。你可好,把我的好心當驢肝肺了。
“大人,孔聖人口中的五惡,你全犯了。心逆而險、行僻而怪、言偽而辯、言醜而博、順非而澤……這是對天下老百姓的侵犯,當誅之。”
江津天豁出去了,也不管寶玉(燃小石)真正的官是不是一品總督大人。
寶玉(燃小石)也給氣壞了。
“江大人,江侍郎官,是吧?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出真知,你沒有看見俺怎麽,就妄加意淫地揣測,以己度人,是不是該剁王八頭似的,把脖子上的那玩意兒摘掉?反正留它也沒啥用……一個專管農業的官,沒有辦法解決農業上的一些最起碼的問題,你說你跑到東北都兩年了,你幹嘛吃的來了?”
一生最討厭的就是吊書袋子,你還給俺扣上一頂“侵犯老百姓”的大帽子,老子是因為看你是把《齊民要術》這本農書翻爛的麵兒上上親自來門口迎接你,你倒好,還擺譜給老子教訓上了……不罵你兩句,你還以為本公子是吃素的。
江津天這迴可算是遇上囉!
忍住氣,真的要忍住氣,不能憤怒。
饒是這樣,江津天還是把嘴唇咬出了血。
“大人,做農業得實實在在……變戲法終不是一個正途,屬於邪門外道……這樣吧,如果大人能夠把您的戲法推廣到人人可操作,本官自動辭官歸隱。”
“你辭不辭官跟俺半個銅板的關係都沒有……至於推廣嘛,俺這戲法,人人都可以做……”
“大人,如果你不能做到,怎麽辦?”江津天似乎牛勁兒又上來了。
“你說吧,怎麽辦!”
“大人自動辭去總督職務,如何?”
這肯定有某個地方不對,作為一個當了十多年大官的老官油子,不可能這麽軸,不然早死了。
這是在將老子啊!
“好,就這樣說定了,俺辭官就是……如果你輸了,你也不用辭官歸隱……你就來給本府當馬夫吧,一個從二品的馬夫,俺的馬夫級別地算是天下無雙了。”
寶玉(燃小石)不管不顧,直接喊送客。
等江津天走之後,寶玉(燃小石)從懷中拿出官憑資料,找到這個江津天的履曆進行研究。
每次提拔都與太後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這個家夥居然是“太後黨”!
難怪剛才那麽不管不顧,咄咄逼人!
再把所有的官憑資料擺在一塊兒一一查看,發現東北官員有將近一半都是太皇太後的人,而且這些人又與“四大顧命大臣”之一的遏必隆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俺來東北,是太皇太後和小皇帝鼎力支持的……小皇帝要清理的官員絕大多數來自太後黨,難道祖奶奶要和孫子打起來?這也太不好惹了吧?”
太皇太後和小皇帝要開戰了?
不應該啊!
知府衙門的老吏們還敲著鑼打著鼓,沿街宣傳,這一下可就熱鬧了。
宣傳是寶玉(燃小石)有意安排的。
清朝時老百姓娛樂活動少,阿貓阿狗打架都要看半天樂半天,這麽大的樂子,寶玉(燃小石)相信他們一定會來。
沒有抽水機,水就不能跑到離河水麵五十來的山坡上去了?
開什麽玩笑?
咱們的物理課程不是白學了嗎?
從山坡上迴來,寶玉(燃小石)就吩咐府裏所有的女人都拿著針縫布管子。
就用最差的大白布,縫成水桶粗的白布桶子,越長越好。
真是笑死個人了。
二爺居然說要用這個大白布桶子把滔滔不絕的河水變到高坡上去……把白布桶子浸在水中,等打濕了再抬上高坡麽?
那點兒水還不夠丟人錢的。
一聽說知府大人賈寶玉要通過多戲法把河水變倒高地上去,黑龍江巡察使江津天急了。
江津天是戶部侍郎兼黑龍江巡察使,專門到東北巡察農業情況的。
皇上對其它省區都很放心,最不放心的就是東北,尤其是東北的糧食生產,所以把最懂農業的江津天派到了東北。
江津天是順治早年間的進士,一本《齊民要術》翻成了紙泥,可以稱得上是清朝最懂農業的戶部官員。
同時江津天還是一個儒學大師,經常聲稱“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學生才疏學淺,一部《論語》治東北,行不?”
一大清早江津天就乘著八抬大轎來到知府,寶玉(燃小石)親自到門口迎接。
清朝的六部是兵、刑、禮、工、戶、吏部,相當現在的部長,但因比較少,比現在部長權力大多了。六部隸屬內閣。正職叫尚書,副職叫侍郎。尚書二品到一品,但比大學士小。有的尚書兼大學士。侍郎三品到二品。
江津天是一個老侍郎了,二品官。
寶玉(燃小石)不是因為他是“中央部委”來的人,就去巴結江津天,而是因為他酷愛農業。戶部的左侍部就是管農業的,江津天在這個位置一呆就是八年。熬走了好幾任戶部尚書,但他還是一個侍郎,一個老侍郎。
因為江津天酷愛農業,不想升官挪位置。
一進府門,還沒打兩聲招唿,江津天就衝著寶玉(燃小石)拱手說道:“大人,子不語怪力亂神……大人,你這變戲法的方式很特殊……大人是想以這種方式來做出政績……恐怕有些欠逆妥……”
想用這種方式“帶節奏”,門都沒有。你要“知乎者也哉”,俺偏不給你這個機會。
寶玉(燃小石)用口語大白話給懟了迴去,“俺是一個沒文化的粗野人,不懂這些個《論語》語錄,小的時候家裏太富,老貪玩兒了,沒怎麽好好學習文化,所以粗魯了些……咋的呢?孔老夫子,不讓變戲法啊,還是侍郎大人,嫌本府的方式方法整得不對?”
這雜七雜八的一通,可把江津天鼻子都快氣歪了,臉一陣紅一陣。
本官好心提醒你,做官你就好好做官,不要搞這種亂七八八糟的東西,對你的名聲不大好聽。你可好,把我的好心當驢肝肺了。
“大人,孔聖人口中的五惡,你全犯了。心逆而險、行僻而怪、言偽而辯、言醜而博、順非而澤……這是對天下老百姓的侵犯,當誅之。”
江津天豁出去了,也不管寶玉(燃小石)真正的官是不是一品總督大人。
寶玉(燃小石)也給氣壞了。
“江大人,江侍郎官,是吧?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出真知,你沒有看見俺怎麽,就妄加意淫地揣測,以己度人,是不是該剁王八頭似的,把脖子上的那玩意兒摘掉?反正留它也沒啥用……一個專管農業的官,沒有辦法解決農業上的一些最起碼的問題,你說你跑到東北都兩年了,你幹嘛吃的來了?”
一生最討厭的就是吊書袋子,你還給俺扣上一頂“侵犯老百姓”的大帽子,老子是因為看你是把《齊民要術》這本農書翻爛的麵兒上上親自來門口迎接你,你倒好,還擺譜給老子教訓上了……不罵你兩句,你還以為本公子是吃素的。
江津天這迴可算是遇上囉!
忍住氣,真的要忍住氣,不能憤怒。
饒是這樣,江津天還是把嘴唇咬出了血。
“大人,做農業得實實在在……變戲法終不是一個正途,屬於邪門外道……這樣吧,如果大人能夠把您的戲法推廣到人人可操作,本官自動辭官歸隱。”
“你辭不辭官跟俺半個銅板的關係都沒有……至於推廣嘛,俺這戲法,人人都可以做……”
“大人,如果你不能做到,怎麽辦?”江津天似乎牛勁兒又上來了。
“你說吧,怎麽辦!”
“大人自動辭去總督職務,如何?”
這肯定有某個地方不對,作為一個當了十多年大官的老官油子,不可能這麽軸,不然早死了。
這是在將老子啊!
“好,就這樣說定了,俺辭官就是……如果你輸了,你也不用辭官歸隱……你就來給本府當馬夫吧,一個從二品的馬夫,俺的馬夫級別地算是天下無雙了。”
寶玉(燃小石)不管不顧,直接喊送客。
等江津天走之後,寶玉(燃小石)從懷中拿出官憑資料,找到這個江津天的履曆進行研究。
每次提拔都與太後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這個家夥居然是“太後黨”!
難怪剛才那麽不管不顧,咄咄逼人!
再把所有的官憑資料擺在一塊兒一一查看,發現東北官員有將近一半都是太皇太後的人,而且這些人又與“四大顧命大臣”之一的遏必隆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俺來東北,是太皇太後和小皇帝鼎力支持的……小皇帝要清理的官員絕大多數來自太後黨,難道祖奶奶要和孫子打起來?這也太不好惹了吧?”
太皇太後和小皇帝要開戰了?
不應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