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第十九章
朱由校這時候從麵前的一堆奏折中翻出一本,對著孫承宗揚了揚,笑著說道:“愛卿說的就是這個奏折吧,朕看了,很不錯,是兩月前的奏折,裏麵說的很有道理,那時候遼東的形勢雖然好,可是奴酋還是很有實力的,這李之藻能想的這麽遠,還真是不錯!”
說到李之藻,孫承宗卻是不得不佩服,按理說李之藻是徐光啟那邊的人,但是如今朝中已經沒什麽你我了,反正都是聽朱由校的了,那些西學黨已經開始慢慢放棄什麽西學路線了,而東林黨也慢慢變的不是那麽排斥西學了,反正一切都是因為朱由校提倡的新儒學思想。
“這些還是皇上慧眼識人才,當初要不是皇上頂住朝廷壓力讓李之藻接任通州新軍,李之藻那裏能夠有今天,所以歸根到底還是皇上的功勞!”
“嗬嗬!”朱由校高興的笑道:“愛卿說的有道理,當初朕還記得愛卿也強力反對來著,當初朕沒有顧及愛卿的意見,僅僅一麵便是把通州新軍交與給李之藻,愛卿可知道為什麽?”
“還請皇上賜教,微臣洗耳恭聽!”孫承宗見到朱由校這刻起了心思,倒也不好附逆了朱由校的意思。
“其實也沒有什麽,朕認為人人都有才華,像選練新軍之事,朕需要的不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軍,而是需要一個勇於嚐試之人,朝中的很多官員朕都考慮過了。??想來想去,這李之藻很是合適,雖然當時朕對他什麽都不了解。??”
孫承宗立刻無語,反正現在李之藻立了大功,誰也無話可說。
朱由校一看孫承宗地反應便知道孫承宗在想些什麽,於是接著說道:“其實那時候也是權宜之計,不像如今有水師學堂和陸軍學堂。??朕可以在這些人裏麵挑選,其實說來。??愛卿有沒有發現這京師大學比開恩科要好上許多麽?翰林院的那麽多翰林,如今像愛卿這般有能力的有幾個,當然朕不是說翰林不行……”
朱由校說著說著見到孫承宗的臉色似乎不好,知道自己有觸及了這些讀書人的麵子,便是連忙改口。
果然這樣想話聲未落,孫承宗便是迴道:“皇上,微臣鬥膽說上幾句。??朝中的那個官員不是進士出身,雖然官員中有很多不光彩的事情,但是這些隻是少數現象,大多數讀書人是好地,至少這些讀書人還知道什麽是天地良心,什麽是道義,皇上大力提拔工商,微臣無話可說。??但是皇上對讀書人有偏見,微臣卻是覺得沒有道理!工匠知道的隻是奇技yin巧,論到製造器物,那是無人能比,但是治國不是製器,那些人是不能擔負起治理國家地重任了。??說到商人,那更是不行,商人重利,東南沿海的那些黑心商人那個不是上岸經商,下海搶掠的,除了這些,上次紮卡關大戰中,奴酋用的那麽多火藥是那裏來的,還不是一些黑心的商人偷運去的,治理國家可不是經商。??……”
朱由校看孫承宗又是和自己糾纏這個問題。??便是有些怒道:“工匠怎麽了,商人又怎麽了。??難道工匠和商人就不可為官麽!”
孫承宗這時又是迴道:“皇上……”
“不說這個了,朕一直拖延殿試地日子,愛卿很不滿意是吧,但是朕現在就是不想殿試,全部讓他們到京師大學去進修,要是在京師大學的成績不好的話……”
孫承宗平日還好,一說到這個科舉的問題便是急躁的很,各地趕來的幾百個仕子在京師苦讀,期待在新皇登基以來的第一次殿試裏搶個狀元,獲得個好前程,可是朱由校不知道怎麽的,就是不肯殿試,任憑內閣地五位大學士輪番上陣勸說也是無用,朱由校又不肯說理由,這樣一來,把京師的官員和那些趕考的各地舉人急得是如同熱鍋上的螞蟻,雖然這事已是過了許久,孫承宗想起還是覺得非常不自在。
孫承宗這時候想起了史可法,這史可法不就是這次赴京趕考的學子麽,據當初左光鬥推薦給自己的時候說,這史可法在京師大學地成績非常之好,這才能夠有幸分配到內閣的,像其他的學員,好的分到了六部,差的便被分配到地方任些小官。
“皇上,微臣豈敢對皇上不滿,雖然皇上不肯殿試,微臣為了那些勤奮攻讀的書生向皇上進言了幾次,但是微臣根本沒有對皇上的決定有任何異議,曆朝也有不開科的先例,而且如今官製的改革迫在眉睫,大量官員淘汰已是大勢所趨,皇上不肯開科取仕的用心微臣是能體會到地!”孫承宗見到朱由校有些惱怒,便是立刻給自己開脫開脫。
朱由校見到孫承宗這般說,才是明白自己剛剛說地有些過了,便是無奈的說道:“好了,好了,這些就不說了,每次說到這個就要爭論一番,反正這次地殿試取消了,那些趕考的舉人都已經從京師大學畢業了,還殿試什麽,其實殿試又能考試到什麽,能夠到京師殿試的已經是文采過人的書生,但是朕要的是能夠為官的官員,所以朕把殿試的機會給了左光鬥,京師大學便是殿試,如果不能在京師大學裏麵學到東西,朕還要他做什麽!”
孫承宗心中卻是十分不同意朱由校的話,雖然孫承宗也是不敢保證殿試的狀元是所有人中最好的,但是既然殿試不能試探出一人的能力,難道到京師大學就能試探出來了,京師大學裏麵還是學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麽,可是孫承宗心中這麽想,嘴中那裏敢這麽說,朱由校是出名的虛偽,嘴中每日叫著廣開言路,其實底子裏根本聽不進別人的任何話,當然這些是孫承宗的看法,因為孫承宗進了內閣以來,根本就沒有做過什麽有創新和建設意義的事情,每日就是在朱由校的指揮下忙東忙西。
“皇上所說極是,微臣十分讚同,不過微臣還是建議皇上能夠開科取仕,畢竟天下這麽多讀書人,寒窗十年為的不就是能夠有朝一日金榜題名麽,雖然皇上的想法不錯,京師大學更是不錯的辦法,但是這麽多讀書人怎麽辦?這些人也是大明的子民,皇上就忍心看著他們喪失信心麽?”
朱由校見到孫承宗還是用迂迴的方法來向自己旁敲側推,便是一陣苦笑,然後對著站在身邊的魏朝說道:“給孫愛卿賜坐,朕要和愛卿好好聊聊。??”
魏朝應了一聲,然後從屋子的角落裏搬了一個八角方凳,上麵墊著一層厚厚的毯子,孫承宗向朱由校謝了恩,便是坐了上去。
“其實愛卿說的朕也明白,但是正是如此,朕才想推遲科舉,這些讀書人從一開始便是錯的,讀書的目的便是為官,這個朕很難接受,反正具體理由也不說了,反正這些問題很好解決的,隻要多辦些京師大學這種學校便能讓那些讀書人有地方去了,然後官員可以從各個大學裏麵挑選,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一切都要在官製改革之後才能實行,明白麽?”朱由校一年多的帝王生涯讓朱由校領悟了一項法寶,那便是拖,人的思想總是頑固的,你總不能期望你的隻言片語便能將人家幾十年積累下來的觀念顛覆,這個不現實。??朱由校要做的便是將拖延,用時間去改造他們。
孫承宗此刻也是頭痛,見到朱由校又把話題轉到官製改革上去了,頓時覺得渾身不自在,這官製改革已經快把熊廷弼給逼瘋了,這也是朱由校耍的陰謀,朱由校從一開始便是想到了官製改革的反對力量,因此朱由校對內閣和其他大學士說的都是縮水版的改革方案,這樣才在眾人的反對中勉強通過,但是隨著熊廷弼上了這個套,朱由校便是將真實麵目露了出來,不斷的給熊廷弼新的改革方案,改革的變動也是越來越大,從開始的變革六部到了內閣也是改動,再變化到大明的各個布政使司,改到現在,就是連各地的縣學府學也要改,這樣一來,整個改革的麵不但鋪到整個大明,而且改革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使得孫承宗這個官製改革的二把手也是備受折磨,從這裏也可以想象出改革的領導者熊廷弼肩上的壓力有多麽重。
“皇上,今日不是商議的是遼東的事情麽……”孫承宗見到話題要向不可收拾的地方發展,立刻轉移話題。
朱由校也是覺得有些尷尬,便是笑著說道:“是啊,還是說說那遼東的事情好了,剛剛說了李之藻是吧,李之藻的奏折朕認真看了看,說的很有道理,裏麵說到如何穩固住遼東的時候,用了一句話,‘存地失人,人地皆亡,存人失地,人地皆在!’朕覺得說的很好,為什麽遼東一直動亂不停那,因為遼東有很多少數民族,這些人不習教化,每當我大明強盛之時便是俯首稱臣,安分守己的,但是每到我大明內亂,國力試微之時便是興兵作亂,像這次的建州女真便是這個例子,想這建州女真作亂四十年,整個遼東動亂四十年啊,百姓死傷了多少,多少肥沃的土地荒廢……”
朱由校這時候從麵前的一堆奏折中翻出一本,對著孫承宗揚了揚,笑著說道:“愛卿說的就是這個奏折吧,朕看了,很不錯,是兩月前的奏折,裏麵說的很有道理,那時候遼東的形勢雖然好,可是奴酋還是很有實力的,這李之藻能想的這麽遠,還真是不錯!”
說到李之藻,孫承宗卻是不得不佩服,按理說李之藻是徐光啟那邊的人,但是如今朝中已經沒什麽你我了,反正都是聽朱由校的了,那些西學黨已經開始慢慢放棄什麽西學路線了,而東林黨也慢慢變的不是那麽排斥西學了,反正一切都是因為朱由校提倡的新儒學思想。
“這些還是皇上慧眼識人才,當初要不是皇上頂住朝廷壓力讓李之藻接任通州新軍,李之藻那裏能夠有今天,所以歸根到底還是皇上的功勞!”
“嗬嗬!”朱由校高興的笑道:“愛卿說的有道理,當初朕還記得愛卿也強力反對來著,當初朕沒有顧及愛卿的意見,僅僅一麵便是把通州新軍交與給李之藻,愛卿可知道為什麽?”
“還請皇上賜教,微臣洗耳恭聽!”孫承宗見到朱由校這刻起了心思,倒也不好附逆了朱由校的意思。
“其實也沒有什麽,朕認為人人都有才華,像選練新軍之事,朕需要的不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軍,而是需要一個勇於嚐試之人,朝中的很多官員朕都考慮過了。??想來想去,這李之藻很是合適,雖然當時朕對他什麽都不了解。??”
孫承宗立刻無語,反正現在李之藻立了大功,誰也無話可說。
朱由校一看孫承宗地反應便知道孫承宗在想些什麽,於是接著說道:“其實那時候也是權宜之計,不像如今有水師學堂和陸軍學堂。??朕可以在這些人裏麵挑選,其實說來。??愛卿有沒有發現這京師大學比開恩科要好上許多麽?翰林院的那麽多翰林,如今像愛卿這般有能力的有幾個,當然朕不是說翰林不行……”
朱由校說著說著見到孫承宗的臉色似乎不好,知道自己有觸及了這些讀書人的麵子,便是連忙改口。
果然這樣想話聲未落,孫承宗便是迴道:“皇上,微臣鬥膽說上幾句。??朝中的那個官員不是進士出身,雖然官員中有很多不光彩的事情,但是這些隻是少數現象,大多數讀書人是好地,至少這些讀書人還知道什麽是天地良心,什麽是道義,皇上大力提拔工商,微臣無話可說。??但是皇上對讀書人有偏見,微臣卻是覺得沒有道理!工匠知道的隻是奇技yin巧,論到製造器物,那是無人能比,但是治國不是製器,那些人是不能擔負起治理國家地重任了。??說到商人,那更是不行,商人重利,東南沿海的那些黑心商人那個不是上岸經商,下海搶掠的,除了這些,上次紮卡關大戰中,奴酋用的那麽多火藥是那裏來的,還不是一些黑心的商人偷運去的,治理國家可不是經商。??……”
朱由校看孫承宗又是和自己糾纏這個問題。??便是有些怒道:“工匠怎麽了,商人又怎麽了。??難道工匠和商人就不可為官麽!”
孫承宗這時又是迴道:“皇上……”
“不說這個了,朕一直拖延殿試地日子,愛卿很不滿意是吧,但是朕現在就是不想殿試,全部讓他們到京師大學去進修,要是在京師大學的成績不好的話……”
孫承宗平日還好,一說到這個科舉的問題便是急躁的很,各地趕來的幾百個仕子在京師苦讀,期待在新皇登基以來的第一次殿試裏搶個狀元,獲得個好前程,可是朱由校不知道怎麽的,就是不肯殿試,任憑內閣地五位大學士輪番上陣勸說也是無用,朱由校又不肯說理由,這樣一來,把京師的官員和那些趕考的各地舉人急得是如同熱鍋上的螞蟻,雖然這事已是過了許久,孫承宗想起還是覺得非常不自在。
孫承宗這時候想起了史可法,這史可法不就是這次赴京趕考的學子麽,據當初左光鬥推薦給自己的時候說,這史可法在京師大學地成績非常之好,這才能夠有幸分配到內閣的,像其他的學員,好的分到了六部,差的便被分配到地方任些小官。
“皇上,微臣豈敢對皇上不滿,雖然皇上不肯殿試,微臣為了那些勤奮攻讀的書生向皇上進言了幾次,但是微臣根本沒有對皇上的決定有任何異議,曆朝也有不開科的先例,而且如今官製的改革迫在眉睫,大量官員淘汰已是大勢所趨,皇上不肯開科取仕的用心微臣是能體會到地!”孫承宗見到朱由校有些惱怒,便是立刻給自己開脫開脫。
朱由校見到孫承宗這般說,才是明白自己剛剛說地有些過了,便是無奈的說道:“好了,好了,這些就不說了,每次說到這個就要爭論一番,反正這次地殿試取消了,那些趕考的舉人都已經從京師大學畢業了,還殿試什麽,其實殿試又能考試到什麽,能夠到京師殿試的已經是文采過人的書生,但是朕要的是能夠為官的官員,所以朕把殿試的機會給了左光鬥,京師大學便是殿試,如果不能在京師大學裏麵學到東西,朕還要他做什麽!”
孫承宗心中卻是十分不同意朱由校的話,雖然孫承宗也是不敢保證殿試的狀元是所有人中最好的,但是既然殿試不能試探出一人的能力,難道到京師大學就能試探出來了,京師大學裏麵還是學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麽,可是孫承宗心中這麽想,嘴中那裏敢這麽說,朱由校是出名的虛偽,嘴中每日叫著廣開言路,其實底子裏根本聽不進別人的任何話,當然這些是孫承宗的看法,因為孫承宗進了內閣以來,根本就沒有做過什麽有創新和建設意義的事情,每日就是在朱由校的指揮下忙東忙西。
“皇上所說極是,微臣十分讚同,不過微臣還是建議皇上能夠開科取仕,畢竟天下這麽多讀書人,寒窗十年為的不就是能夠有朝一日金榜題名麽,雖然皇上的想法不錯,京師大學更是不錯的辦法,但是這麽多讀書人怎麽辦?這些人也是大明的子民,皇上就忍心看著他們喪失信心麽?”
朱由校見到孫承宗還是用迂迴的方法來向自己旁敲側推,便是一陣苦笑,然後對著站在身邊的魏朝說道:“給孫愛卿賜坐,朕要和愛卿好好聊聊。??”
魏朝應了一聲,然後從屋子的角落裏搬了一個八角方凳,上麵墊著一層厚厚的毯子,孫承宗向朱由校謝了恩,便是坐了上去。
“其實愛卿說的朕也明白,但是正是如此,朕才想推遲科舉,這些讀書人從一開始便是錯的,讀書的目的便是為官,這個朕很難接受,反正具體理由也不說了,反正這些問題很好解決的,隻要多辦些京師大學這種學校便能讓那些讀書人有地方去了,然後官員可以從各個大學裏麵挑選,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一切都要在官製改革之後才能實行,明白麽?”朱由校一年多的帝王生涯讓朱由校領悟了一項法寶,那便是拖,人的思想總是頑固的,你總不能期望你的隻言片語便能將人家幾十年積累下來的觀念顛覆,這個不現實。??朱由校要做的便是將拖延,用時間去改造他們。
孫承宗此刻也是頭痛,見到朱由校又把話題轉到官製改革上去了,頓時覺得渾身不自在,這官製改革已經快把熊廷弼給逼瘋了,這也是朱由校耍的陰謀,朱由校從一開始便是想到了官製改革的反對力量,因此朱由校對內閣和其他大學士說的都是縮水版的改革方案,這樣才在眾人的反對中勉強通過,但是隨著熊廷弼上了這個套,朱由校便是將真實麵目露了出來,不斷的給熊廷弼新的改革方案,改革的變動也是越來越大,從開始的變革六部到了內閣也是改動,再變化到大明的各個布政使司,改到現在,就是連各地的縣學府學也要改,這樣一來,整個改革的麵不但鋪到整個大明,而且改革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使得孫承宗這個官製改革的二把手也是備受折磨,從這裏也可以想象出改革的領導者熊廷弼肩上的壓力有多麽重。
“皇上,今日不是商議的是遼東的事情麽……”孫承宗見到話題要向不可收拾的地方發展,立刻轉移話題。
朱由校也是覺得有些尷尬,便是笑著說道:“是啊,還是說說那遼東的事情好了,剛剛說了李之藻是吧,李之藻的奏折朕認真看了看,說的很有道理,裏麵說到如何穩固住遼東的時候,用了一句話,‘存地失人,人地皆亡,存人失地,人地皆在!’朕覺得說的很好,為什麽遼東一直動亂不停那,因為遼東有很多少數民族,這些人不習教化,每當我大明強盛之時便是俯首稱臣,安分守己的,但是每到我大明內亂,國力試微之時便是興兵作亂,像這次的建州女真便是這個例子,想這建州女真作亂四十年,整個遼東動亂四十年啊,百姓死傷了多少,多少肥沃的土地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