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臉色非常的不好。


    因為蒼穹汽車的性能已經遠遠的超出他的預料。


    無論是在智能性還是在續航裏程上。


    所以馬斯克能夠敏銳的感覺到。


    進入2018年之後,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會日趨激烈。


    而蒼穹汽車將會取得極大的優勢。


    馬斯克把自己放在消費者的位置上,他認為隻要自己的腦子不傻,同樣給自己30萬,他都必定會購買蒼穹汽車,而不會購買特斯拉。


    馬斯克也相信夏國的大部分,能夠買得起30萬左右,汽車的用戶都不是傻子。


    除非是非常特殊的原因。


    不然不會有用戶會在30萬左右的這個價位購買特斯拉。


    現在馬斯克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蒼穹汽車的量產。


    如果蒼穹汽車的量產能夠上去。


    對特斯拉來說才真的是致命的危險。


    馬斯克從特斯拉夏國總部那邊得到了一些消息。


    目前有部分下鍋的用戶之所以願意購買特斯拉,並不是他們有多麽的喜歡特斯拉,而是因為如果他們去購買蒼穹汽車將會有一個漫長的提車等待周期。


    有不少急著用車的用戶是肯定不願意等著的。


    馬斯克不會是科技強人,也是非常精明的商業奇才。


    他立刻意識到特斯拉必須要采取措施,不然2018年的市場會非常的難做。


    馬斯克立刻就采取了措施。


    第1點就是要保證特斯拉在除了夏國以外市場的銷售能夠持續增長。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阻止蒼穹汽車在海外上市銷售。


    這一點還用不著馬斯克擔心。


    因為蒼穹汽車目前還沒有資格在夏國以外的市場上市。


    不少國家和地區也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給蒼穹汽車準入資格。


    而歐洲的市場就更別想了。


    歐洲本來就是汽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不少歐洲的民眾都從事汽車工業以及相關產業鏈的工作。


    這次發也是動了歐洲汽車市場的蛋糕。


    現在歐洲人正氣得罵娘呢,怎麽可能讓蒼穹汽車在歐洲上市銷售呢?


    第2點就是特斯拉的科技要有更長足的進步。


    馬斯克準備讓特斯拉做一些活動,比如用戶可以不用花錢就體驗l級的自動駕駛技術。


    第3點當然就是價格問題。


    特斯拉是必定要降價的。


    但是降價的前提就是汽車的生產成本降下去。


    目前特斯拉在全球各個地方都有工廠,但主要生產還是在米國以及夏國的滬市。


    夏國的滬市隻是特斯拉的普通工廠。


    馬斯克希望能夠和滬市的管理者達成合作,在滬市建立特斯拉超級工廠。


    隻要滬市的特斯拉超級工廠能夠建成,那麽特斯拉的生產成本能夠極大的降低,未來特斯拉的木頭山銷量售價在20萬以下,也是可以預見的。


    馬斯克立刻安排談判團隊前往效果的滬市要求盡快將特斯拉的超級工廠落地。


    條件還是那些條件。


    滬市為特斯拉提供低息貸款各大銀行的聯合貸款3年90億,年利率3.9%。


    特斯拉可以不定期地提取。


    特斯拉100%獨資。


    這件事情對夏國而言非常的罕見了。


    因為在過去,外資汽車企業進入夏國市場,都必須要和國內的企業建立合資公司。、


    比如大眾是40%,奔馳是49%,寶馬是50%,但外資比例不高於50%。


    滬市同意特斯拉獨資這是,有史以來的第1次。


    當然更加重要的就是工廠所在地的土地問題。


    特斯拉要求超級工廠地位於臨港重裝備產業園,要求的土地是1290畝以上,並且要求土地的價格是市場價的1\/10。


    當然特斯拉也會有付出。


    那就是在2023年後每年納稅22.3億元。


    這是當初滬市給特斯拉的要求。


    特斯拉的需求比這裏還要高,所以雙方的談判一直沒有達成。


    滬市非常的誠心。


    特斯拉的要加卻比較高。


    現在因為蒼穹汽車的原因,特斯拉也急於和滬市達成這樣的合作協議,以此來降低自己汽車的生產成本。


    所以馬斯克準備全盤同意滬市提出的要求給出的條件。


    希望在滬市的超級工廠能夠在2018年9、10月就能夠建設完成。


    隻要能夠將超級工廠剪成那麽特斯拉的生產成本,就能夠大幅度的降低。


    那個時候和蒼穹汽車競爭,還會擁有價格優勢。


    當然無論是哪種競爭,最重要的還是科技。


    馬斯克宣布在2018年對特斯拉的科研部門投入不少於10億米刀,用於研發更加先進的輔助駕駛技術和動力技術。


    在公布完這一係列的措施之後。


    馬斯克覺得還是不保險。


    畢竟科技之間的差距是沒有辦法利用其他的方式去彌補的。


    夏國滬市。


    特斯拉的談判團隊已經抵達了滬市和滬市的管理者商談最後的合作情況。


    由於蒼穹汽車崛起的實在是太迅速了。


    所以滬市的管理者還來不及反應。


    而滬市和特斯拉來來迴迴則是談判了一年多,各種方案都已經成熟。


    所以滬市的管理者似乎也沒有想那麽多,見特斯拉同意了最終的方案,就和特斯拉簽訂了建設超級工廠的合同。


    滬市的媒體還大肆報道了相關的合作協議。


    並且為引進這一家米國超級企業而感到驕傲。


    同時特斯拉的超級工廠,立刻就開工建設。


    滬市對特斯拉保證,夏國的速度將讓特斯拉見證奇跡。


    當王翔和高苗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氣得差點吐血。


    畢竟當初蒼穹汽車感覺寧市的工廠體量不足,也曾經尋求過在滬市建廠。


    但是和滬市的相關部門一接觸之後。


    對方首先對蒼穹汽車表示歡迎。


    但是剛告訴了蒼穹汽車滬市這邊的土地成本和稅收以後。


    王翔直接放棄了。


    蒼穹汽車這才擴建了臨時的工廠更新的設備,以及新建的蓉城和鄭市的兩處工廠。


    而滬市給特斯拉的政策呢?


    別的不是說就是說土地居然是市場價的1\/10。


    這種優惠待遇是蒼穹汽車當初無法享受了。


    王翔在陳瀟的辦公室裏麵不停的吐槽。


    陳瀟卻表示理解。


    “我們和滬市的談判以及特斯拉和滬市的談判兩種維度都不一樣。”


    “特斯拉在和滬市談判的時候,已經是全球的知名成功車企,而且代表的是一種未來。”


    “滬市當初如果能夠和特斯拉合作,滬市會感到無比的榮幸,並且是一種招商的成功案例。”


    “而我們的蒼穹汽車在和滬市談判的時候,蒼穹汽車的知名度甚至連力帆都不如。”


    “如果我們詳細的和滬市談判,很有可能爭取到比特斯拉更好的待遇,但是因為時間緊迫,我們沒有那個時間在滬市身上消磨,所以我們和蓉城以及鄭市達成的合作,從目前來看與這兩個城市達成合作並不比與鄭市達成合作要差。”


    陳瀟這樣解釋之後,王翔心中那口氣才順了下來。


    當初蒼穹汽車的確是急需建設工廠,沒有時間在滬市身上消磨。


    如果當初蒼穹汽車和滬市談判的時候,直接爆出長天科技是背後的母公司,並且多幾次談判那麽獲得的條件可能也和特斯拉相差無幾。


    但是過去的事情畢竟已經過去了。


    陳瀟開玩笑對王翔說道:“鄭市和蓉城引進了蒼穹汽車,而滬市則是引進了特斯拉,這似乎也是未來城市與老舊貴族之間的競爭。”


    “特斯拉和滬市簽訂了對賭協議,特斯拉需要在2023年向滬市繳納22.3億的稅收。”


    “既然我們和特斯拉是競爭關係,那我們我們就通過蒼穹汽車的努力讓特斯拉在2023年完不成這個任務,讓滬市認為自己的引進是失敗的。”


    陳瀟說道:“我當然知道馬斯克打的是什麽主意,馬斯克派出團隊來到夏國的同時也派出了團隊前往歐洲。”


    “特斯拉很有可能要和歐洲的那些老牌燃油車企達成合作。”


    “特斯拉極有可能像歐洲的這一些汽車企業提供電動汽車駕駛技術,幫助一些企業實現技術升級。”


    “同時他們也要通過這種方式禁止蒼穹汽車獲得歐洲的市場。”


    王翔連連點頭。


    蒼穹汽車問世之後,幾乎立刻就和全球的各大車企為敵。


    陳瀟笑著說道:“但是我們不在乎,因為我們並不需要歐洲的市場。”


    “我們隻需要將無比龐大的夏國市場做好運營,好那麽歐洲、米國以及東洋的那些車企就會非常的難受。”


    “失去了夏國的市場,他們或許還活著,但是會卷得非常厲害。”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的合作會達成良好的效果嗎?”


    陳瀟喝了一口茶。


    王翔認為陳瀟說的非常有道理。


    夏國市場龐大,人口數量龐大,人均收入在穩步提升。


    一個夏國的汽車市場,比一個歐洲的汽車市場,加整個米國的汽車市場還要大。


    如果失去了夏國的汽車市場,全球的各大車企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各大車企之間相互之都會抱有戒心,相互都準備隨時把對方的市場給吃掉。


    在這種情況之下,那種合作一定是鬆散的。


    而且陳瀟可以明確的判斷到,失去夏國市場之後,歐洲的車企能夠幸存的可能隻有2~3家。


    歐洲的汽車工業將瀕臨瓦解,甚至崩潰。


    隨著歐洲汽車工業崩潰的必定是歐洲的經濟。


    透過現象看本質。


    陳瀟就是看透了海外汽車企業的本質,所以很明確的製定了蒼穹汽車的發展方向。


    蒼穹汽車嚴格的製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夏國的深市。


    一場關係到比迪汽車未來的高層會議,已經持續召開了三天。


    比迪汽車高層會議的主題隻有一個——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比迪汽車雖然同步在生產和銷售燃油汽車和電動汽車。


    但是比迪汽車已經在去年製定了燃油汽車停止生產和銷售的計劃。


    在2022年左右,比迪汽車將徹底停止銷售燃油汽車。


    比迪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技術就是磷酸鐵鋰電池驅動技術。


    不過蒼穹係列的出現。


    忽然讓比迪汽車的高層發現,自己過去多年的努力多年,在磷酸鐵鋰電池上麵的研究,好像是一無是處,沒有任何的意義。


    任何鋰電池技術在長天科技的生物能源技術麵前都如同嬰兒般的脆弱,毫無競爭力。


    向左走,那就是繼續開發磷酸鐵鋰電池。


    在未來生產的新能源汽車繼續使用鋰電池。


    向右走那麽就是盡快的尋求和長天科技合作,拿到生物電池的技術和使用權。


    爭論的焦點就是,到底該怎麽走?


    如果發展磷酸鐵鋰電池那麽主動權肯定是在比迪汽車的身上。


    但是磷酸鐵鋰電池和蒼穹汽車的生物電視比起來,好像沒有什麽未來。


    持續在上麵投入,那麽未來會怎樣?


    按照目前蒼穹汽車的銷售增長率。


    比利汽車在磷酸鐵鋰電池上投入的每一分錢,未來都可能會打水漂。


    向右走就是尋求和長天科技合作,拿到生物電池的技術使用權。


    如此一來,主動權就不在比迪汽車的手裏。


    這就讓比迪汽車非常的被動。


    比迪汽車將會成為長天科技的附屬企業。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也首先會滿足蒼穹汽車,剩下的才會讓給比迪汽車。


    而且如果因為一些因素導致雙方的合作破裂。


    比迪汽車將會失去整個市場。


    比迪汽車當初開啟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其目的就是為了擁有整個夏國市場,並且走向世界。


    現在讓他受製於人,這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是無法忍受的。


    所以權衡之後經過接近三天的會議,比迪最終決定繼續走磷酸鐵鋰電池的道路把握主動權。


    放棄和長天科技的合作。


    而在國內有很多瀕臨破產的小型汽車公司則有另一番的想法。


    海瑪汽車、力凡汽車等多家在燃油汽車競爭之中已經遠遠落後,新能源汽車又沒有任何技術的汽車企業,他們為了活下去,強烈的希望能夠采購或者是技術合作長天科技的生物能源電池技術。


    這些汽車企業直接由董事長和總經理帶隊前往長澤洲,尋求和長天科技的合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99:開啟黑科技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糖醪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糖醪糟並收藏重生1999:開啟黑科技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