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兒子,南宮望一雙兒女,南宮雀如今因為脾氣原因,無人敢娶,而南宮寂之前迷戀虞妃,以至於這些年未娶,也未曾留下子嗣,要他放棄兒子,南宮望如何能做。
“不行,不能這麽幹等著,來人,來人,給我查查少爺的行蹤!”南宮望豈能坐視不理啊,連忙找來家人,撒出去尋找南宮寂的行蹤。
但南宮寂走的太過於秘密,以至於南宮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何處,找了一整天,都沒有找到南宮寂的心中,南宮望的心徹底成了下來。
若是真的落在了上將軍的手中,而且證據確鑿的話,別說是南宮寂保不住,南宮家也將會陷入巨大的危機。
蘇倫乃是江蘇總督,刺殺江蘇總督,這等罪名是何等之大。
盡管蘇倫現在沒有爵位,但蘇倫家老爹可是國公,而且蘇倫的老娘依舊健在,老夫人可是國家一品誥命夫人,在京城的話語權極高。
蘇倫這一次遇刺,幾乎重傷垂死,雖然現在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何,但看這一段時間,幾乎都是上將軍在主持大局,就可以猜測到一些東西。
蘇倫就算是不死,現在絕對也不好,畢竟被人一匕首插進胸膛,在這個時間,這種貫穿傷,能救出來的可能性很低很低。
但看在蘇家沒有縞素,所以判斷蘇倫應該還活著,活著歸活著,現在絕對情況不妙,否則上將軍也不會如此出來招搖過市。
而若隻是刺殺蘇倫,罪名或許還不算太大,畢竟隻是皇帝會震怒,蘇倫並沒有死,皇帝就算是得知了這件事,皇帝也應該不會再來一些血洗江湖。
可刺殺上將軍啊,刺殺上將軍的名義一旦坐實,就算是上將軍給他求情,都必死無疑。
上將軍是大夏的絕對擎天柱,若是上將軍倒下,整個大夏一些魑魅魍魎,都會第一時間跳出來,沒有上將軍,軍隊將會受到一些人的影響,許多人對於大夏軍權可是覬覦得很。
若是上將軍出事,整個大夏軍隊,除了西北地區的軍隊以及不久前蒲甘王朝境內的駐軍,如今帶下的自治區之內的駐軍之外,其他地方的軍隊,絕對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至少那些有權傾天下的野心的人,是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而上將軍之所以遲遲沒有退下來,就是因為他還未曾找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
起初,他定下的人是龐譽,隻是龐譽的心不受感化,不願意為國效力,隻願意為人忠犬。
所以上將軍在自己離開西北地區的時候,第一時間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先把龐譽從邊境線上逼走,那時候龐譽已經在西北地區掌握了很重的話語權。
就算是上將軍的威望,都差一點沒能將其調往內地,還是皇帝在朝堂上直接施壓,才導致夏嵇這邊妥協,將龐譽從邊境上調了迴來。
那時候他們積累不夠,生怕皇帝一下子就對他們出手,所以他們選擇了暫時明哲保身,因為若是龐譽拒不聽令,上將軍很有可能直接會找一個借口,將其直接處死在邊境之上。
大夏的安定,在上將軍的心中是拍在第一位的,家國,家國,上將軍是一個心懷大義之人,先有國後有家,上將軍在大夏軍中是一言九鼎。
若是上將軍願意,他甚至於可以一聲令下,便讓天下的軍隊聽令,就算是想要取而代之,都不是沒有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
但上將軍心懷家國,知道打仗對於國家百姓的損害。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戰爭最終沒有任何勝利者,隻有百姓的流離失所,但在一定程度上,林陽曾經問過上將軍,對於民族主義,上將軍說:“我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我做的一切,為的是讓我的民族能穩步前進健康和平的發展下去!”
這一點,林陽很認同,他自己也覺得自己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在大夏土地上生存的,都是大夏的子民,而大夏的子民就應該為大夏的和平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總有那麽一些,覺得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家夥,鼓吹什麽“科學無國界”,卻不知這句話之中夾雜的無知,科學之間的確無國界,但科學家卻是有自己的民族屬性的。
民族主義是一個國家應該固有的底線,我們是大夏民族,大夏的子民就應該為大夏民族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將軍不想打仗,尤其是不想打內戰,抵禦外敵他不會手軟,因為他守護的是大夏的子民,守護的是大夏這一片土地上的百姓。
常言道,別人的的好兵器,再好也是別人用來走你的,但自家的差兵器,再差也是用來保護你的,上將軍的理念是,讓整個大夏的百姓,都能安安穩穩,安居樂業。
這也是為何,當初他沒有因為家族遭難而帶兵折返的緣故。
自己家打內戰,皇帝和皇叔爭奪權力,不會大規模損害到百姓的利益,若是讓外敵,尤其是胡人大軍入關,手無寸鐵的百姓將首當其衝。
外來者想要占據一個地方,就必須做出一些改變,而因為民族主義的緣故,肯定會打壓奴役當地的民族。
就拿漂亮國來說,當初西方國家到達美洲的時候,第一想法不是和當地人和平共處,而是對當初北美的印第安人,進行了種族滅絕計劃。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句話有點一棍子打死所有人的意思,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很實際的問題,沒有共同的問話認同的民族,強行融合到一起,肯定會出現大問題。
二十一世的中國,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
但拿我們的西南鄰國的某個靠海大國來說,這時候還是佛教的發源地的三哥,這個奇葩的國家,若是沒有大英帝國的殖民,連最基礎的統一都做不到。
在此之前,這個地方的民族多樣性,比大夏境內還要恐怖,在一定程度上人是分等級的,並非是人人平等,婆羅門是三哥之中地位最高,最富裕的一群人。
是最晚征服三哥的一群人,所以地位最高,前麵的人地位逐步下降,種姓製度,造成萬惡的各種社會階級的對立。
沒有強大的民族認同,一個國家就會出現分裂的思想,思潮沒辦法融合,沒有文化認同,對於這個國家的感知力就不夠大,會造成強烈的社會裂痕。
這時候打仗,許多被征服的土地上的人民,一般都會成為賤籍,許多人甚至於成為被抓壯丁的主要對象,尤其是西方殖民國家,這些家夥征服的土地上,基本上當地的百姓都會變成了奴隸。
漂亮國殖民美洲的時候,那時候從非洲賣過去的黑人,成為他們這些莊園奴隸主的欺壓的對象,總而言之,兄弟自己打架,誰贏誰輸百姓不過是換一個人效忠,若是外人入關,那對方想怎樣蹂躪自己的百姓,那到時候就是人家說了算了。
而大夏攻破蒲甘王朝之後,之所以能很快獲得當地百姓的支持,是因為大夏對於百姓的優撫,對於一些貴族的優待,還讓他們進入統治者的行列。
大夏有著更好的糧食被送進蒲甘王朝以及對於百姓進行免賦稅的政策,同時讓大夏的一些擅長耕作的百姓,進入他們國內因地製宜教授當地的百姓耕作。
糧食產量得以提高,加上大夏各種各樣的器物的豐富,讓當地的生活富起來,自治區政府也針對各種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並且告知百姓,若是有人能和大夏男女成婚,會由政府送上一定的賀儀。
這才一年多時間,局麵已經徹底穩定了下來,現在許多原本屬於當地的百姓,逐漸對於大夏的認同感變得實在起來,百姓是最純粹的人,你讓他們過上了好生活,他們就支持你。
大夏做到了,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擁戴,加上自治區政府廣泛開設的夏語學堂,專門教授適齡兒童大夏的官方語言,加上自治區政府,大力宣傳的隻要能學習夏語,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成為大夏的高官。
而且因為是正對於普通百姓,這無疑是給了百姓家的孩子一個陽光大道,這才一年多,學習夏語的孩子,已經占據了三成左右的,而且還是因為學堂不足的緣故,若是學堂建設能跟上的話,學習夏語的人將會更多。
現在蒲甘基本已經徹底穩定下來,生活穩定富足,生活物資豐富多彩,許多當初的皇室以及一些人,試圖讓他們的人來反抗大夏,卻是遭到了當地的人的拒絕。
生活好了,沒幾個人會願意跟你去過刀口上舔血的生活,過不下去了才會造反,如今生活富足,誰又願意去打仗呢,那是要麵臨死亡的,沒幾個人願意豁出命去打仗的。
百姓很實在,就是想生活富足,不至於衣不蔽體,不至於家徒四壁,不知溫飽得不到解決罷了。
總而言之,想要征服一個民族,就必須先征服這個民族的文化,用自己的文化替換掉別人的問話,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認同,這樣一來便能將一個民族覆滅。
而這是懷柔之策,而且需要長時間來執行,其中的不確定性太多,其次第二種方法,就是直接滅掉這個地方的人,說白了就是“隻要地,不要人”
這樣一來,也可以將一個民族消亡。
這兩個前者,對於西方的一些國家而言是不存在的,而後者也不實際,一些國家的人口比他們自己國家的人口都還要多得多,想要全部屠滅是不現實的。
就像是某部知名抗戰劇裏邊說的那樣,“就算是三十萬頭豬,抓三天也抓不完!”,一個國家的人,被欺負了,打不過,或許會斟酌損益,選擇投降,但若是你將其逼到了絕境,那就另當別論了。
若要使其亡必先使其瘋狂,一個人若是被逼到了一點退路都沒有的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因為這時候他將會是自己最強大的時候,他有著和你拚命一戰的信心。
因為已經沒有什麽可以輸掉,沒有什麽東西再是牽掛的時候,那時候你若是不能做到一擊必殺,屆時終日打雁卻被雁啄了眼睛,陰溝裏翻了船,那你就有可能再也起不來了。
因此,上將軍是絕對不允許,胡人越雷池一步,他從來都不覬覦北部蒼茫的草原隔壁,因為地形的原因,那些地方無險可守,對於以平等互助為立國之本的大夏而言,一向不喜歡打仗,隻想安居樂業賺小錢錢。
當然必然要打仗的時候,上將軍也不含糊,隻是他搞不明白,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明明有許多特產,比如說牛羊,隻需要屠宰了醃製成了肉脯來和大夏做生意,不香嗎?
草原上本就人口稀少,盡管這些年,因為雨水充沛,導致草原上的牛羊馬都長得極好,胡人這邊的人得到了一定的休養生息,其丁壯已經達到八十萬左右,都是能征善戰。
畢竟是馬背上的民族,可對於他們而言,唯有氣候穩定的中原腹地,才能有著能耕作的良田,不需要日日沒日沒夜的放牧,這對於他們是很枯燥而乏味的事情。
甚至於大夏也曾經派遣使者去跟胡人交涉,闡述了就算是他們打進來,也絕對沒辦法統治得了大夏的各種百姓,他們的理念注定是沒辦法讓百姓安居樂意,他們是為了打仗而打仗的。
之前學會跟大宋做生意的前一任可汗,帶領著胡人走向了一統的局麵,但現任可汗,這個激進派,卻是再度讓一些遊牧民族和他們本民族產生了隔閡。
本身資源匱乏,除了牛羊之外,他們的糧食基本上個都是從鄰國購買,而胡人現在根本不具備叫板大夏的能力,而唯一可能成功的,就是三管齊下之內,大夏境內的自己出現內憂。
如此內憂外患之下,大夏才會是最危險的時候。
可如今,南方對大夏腹地虎視眈眈的人國家已經沒幾個了,蒲甘已經被大夏征服,吐蕃一個人絕對不敢對大夏出手,盡管他很看重河西走廊地區。
其次,西域的西戎,那些人國家小不說,這些地方炎熱幹燥,就算是搶到了大夏的西域,麵臨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糧食問題,因為西域是飽含著許多沙漠,還包含著全世界第二大的沙漠。
東邊的島國倭人,卻是根本不敢和大夏水師硬剛,他們最重要也最迫切的就是,從海裏來到陸地上紮根,而最理想的,自然便是高句麗。
高句麗常年靠近大夏,被大夏軍力威懾,這時候的高句麗,就算是國家內亂的那一段歲月,他都必須派遣人來到大夏,朝貢,反正不管供給誰,隻要大夏承若,保護他們高句麗就行了。
雖然這時候的腳盆雞還沒強大起來,但對付一個高句麗,還是綽綽有餘的,因為大夏警惕著高句麗,所以對於高句麗的限製和影響是極大的。
高句麗不敢違逆大夏,隻能按照大夏的所有吩咐來做,這一來二去,高句麗實際上看起來是一個國家,但是事實上高句麗,此時完全就是大夏的一個全權掌控的藩屬國。
大夏想要什麽時候滅掉他都是可以的,畢竟這時候它的兩個鄰國,除了島國和大夏,這時候的他沒有任何的鄰居,所以為了自保,隻能站在大夏這邊。
而也正是因此,每年他們必須要向大夏朝貢,其實也就是繳納一定的保護費,與其讓島國欺負自己,還不如背靠大夏,這樣一來大夏也能給他庇護,更嫩能保存自己的力量,作為國家的力量。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存了這些國家之中皇族的利益,這時候差距已經不是一星半點了,而是巨大的差距,在這冷兵器為主要戰爭方式的地世界,人口便是一旦戰鬥力。
人口數量,尤其是丁壯的數量,是決定一個國家能調動多少力量的基礎,而高句麗現在的國力不足以和大夏和島國抗衡,所以隻能從中妥協。
而若是妥協島國,到時候倭人上岸之後,他們難免將會變成倭人奴役的對象,甚至於倭人膽子再大一點,就直接以他們組建軍隊,用來對抗大夏,無論如何,到時候都是高句麗的人民遭受最大的苦難。
而眼下,大夏至少沒有對他們動手的意思大夏甚至於還在庇護他們,所以從那邊去選擇,他們是很清楚的,當然如果腦袋發昏的話,大夏單單是東北的駐軍,集結起來,就足以將高句麗滅了。
因為在大夏的東北地區,有著足足十萬精銳鎮守,高句麗全國上下的戰備軍隊,也不過兩萬多,加上各地的一些城衛軍,也不過三萬人。
這三萬人不管是對上倭人,還是對上大夏的十萬軍隊,都不占任何優勢。
高句麗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依靠著大夏,是必然的結果,倭人是他們的頭號大敵,一旦讓倭人上岸,淪陷的就是他的國家,高句麗的掌權者就算是再蠢,也不會這麽做。
迴歸正題,南宮望現在已經有些慌了,他讓整個南宮家族的力量,甚至於還動用了一些其他的實力,卻都找不到南宮寂的蹤影。
南宮寂走得快,而且不帶任何的護衛,據南宮寂的隨從所說,南宮寂根本不讓他們插手這件事,所以他們根本不敢跟隨南宮寂離開。
現在上將軍登門拜訪,還點名道姓的要找南宮寂,這其中就不得不讓人深思了,上將軍為何這麽做,這麽做的原因究竟是什麽?上將軍是不是掌握了什麽消息。
一夜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第二天,當一則消息傳來的時候,南宮望幾乎嚇癱在地。
南宮寂竟然真的被抓住了,而且據上將軍所言,這次的刺殺就是南宮寂所作所為,南宮寂糾集了一批人,對蘇倫進行了刺殺,導致蘇倫幾乎隕落。
這個罪名便足矣要了他的性命,而後續對上將軍的刺殺,以及對林府的二次刺殺,徹底觸碰了底線。
最最重要的是,上將軍傳來的消息表明,南宮寂居然勾結了倭人,兩百多倭人已經被上將軍的人帶了迴來,雖然隻是屍體,但所有人都知道,若非是證據確鑿,上將軍絕對不會無的放矢的。
所以這件事八九不離十,正是南宮寂所作所為,而上將軍昨日來,就是為了試探,試探他們究竟有沒有參與此事,而今日便傳遞了消息來,讓他們前去一起聽審,這必然是要出一個結果了。
得知南宮寂即將被處死的消息,南宮望的夫人和南宮雀已經鬧將起來,但這麽多年,南宮望還是第一次嗬斥了自己的夫人和女兒,因為這件事,就算是安國公也沒辦法。
為今之計,是想辦法將自己的事情降到最低,若是上將軍借題發揮,要對他出手的話,到時候,完全可以以一個連坐的罪名,將整個南宮家定義為反派,這樣一來,南宮家可是要被株連九族的。
金陵府衙,夏嵇也被邀請到場,看著那已經被帶上手鐐腳銬的南宮寂,以及那烏漆嘛黑的麵容,南宮望不禁悲從中來,看到自家父親的時候,南宮寂也露出了一抹哀求的神色。
可盡管心中很疼,恨意濃重,但南宮望卻不敢表露出來,隻能入了席位。
“南宮大人,今日讓你前來聽審,隻是想告訴你,南宮寂已經犯下了必死之罪,而南宮大人作為南宮寂的父親,有權知道這件事!”上將軍坐在主位上說。
“多謝上將軍體諒,犬子釀成大錯,下官亦顏麵無光,自覺無顏麵對金陵百姓,特此請辭!”南宮望摘下頭頂烏紗,他知道上將軍並非是召集他來聽審這麽簡單,若是再加以庇護,那麽就不是摘掉烏紗帽那麽簡單了。
南宮寂見自家父親摘掉了烏紗帽,頓時也是淚珠連連,隻是他的口此時被堵著,無法說話,可任誰都看到了他的後悔。
“既然如此,我便替陛下準了你的請辭吧!”這正是主要的目的,這一次行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打掉南宮望這個如今唯一的大毒瘤。
以南宮寂作為要挾,迫使南宮望請辭,如此依賴名正言順,江蘇徹底恢複平靜。
“不行,不能這麽幹等著,來人,來人,給我查查少爺的行蹤!”南宮望豈能坐視不理啊,連忙找來家人,撒出去尋找南宮寂的行蹤。
但南宮寂走的太過於秘密,以至於南宮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何處,找了一整天,都沒有找到南宮寂的心中,南宮望的心徹底成了下來。
若是真的落在了上將軍的手中,而且證據確鑿的話,別說是南宮寂保不住,南宮家也將會陷入巨大的危機。
蘇倫乃是江蘇總督,刺殺江蘇總督,這等罪名是何等之大。
盡管蘇倫現在沒有爵位,但蘇倫家老爹可是國公,而且蘇倫的老娘依舊健在,老夫人可是國家一品誥命夫人,在京城的話語權極高。
蘇倫這一次遇刺,幾乎重傷垂死,雖然現在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何,但看這一段時間,幾乎都是上將軍在主持大局,就可以猜測到一些東西。
蘇倫就算是不死,現在絕對也不好,畢竟被人一匕首插進胸膛,在這個時間,這種貫穿傷,能救出來的可能性很低很低。
但看在蘇家沒有縞素,所以判斷蘇倫應該還活著,活著歸活著,現在絕對情況不妙,否則上將軍也不會如此出來招搖過市。
而若隻是刺殺蘇倫,罪名或許還不算太大,畢竟隻是皇帝會震怒,蘇倫並沒有死,皇帝就算是得知了這件事,皇帝也應該不會再來一些血洗江湖。
可刺殺上將軍啊,刺殺上將軍的名義一旦坐實,就算是上將軍給他求情,都必死無疑。
上將軍是大夏的絕對擎天柱,若是上將軍倒下,整個大夏一些魑魅魍魎,都會第一時間跳出來,沒有上將軍,軍隊將會受到一些人的影響,許多人對於大夏軍權可是覬覦得很。
若是上將軍出事,整個大夏軍隊,除了西北地區的軍隊以及不久前蒲甘王朝境內的駐軍,如今帶下的自治區之內的駐軍之外,其他地方的軍隊,絕對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至少那些有權傾天下的野心的人,是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而上將軍之所以遲遲沒有退下來,就是因為他還未曾找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
起初,他定下的人是龐譽,隻是龐譽的心不受感化,不願意為國效力,隻願意為人忠犬。
所以上將軍在自己離開西北地區的時候,第一時間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先把龐譽從邊境線上逼走,那時候龐譽已經在西北地區掌握了很重的話語權。
就算是上將軍的威望,都差一點沒能將其調往內地,還是皇帝在朝堂上直接施壓,才導致夏嵇這邊妥協,將龐譽從邊境上調了迴來。
那時候他們積累不夠,生怕皇帝一下子就對他們出手,所以他們選擇了暫時明哲保身,因為若是龐譽拒不聽令,上將軍很有可能直接會找一個借口,將其直接處死在邊境之上。
大夏的安定,在上將軍的心中是拍在第一位的,家國,家國,上將軍是一個心懷大義之人,先有國後有家,上將軍在大夏軍中是一言九鼎。
若是上將軍願意,他甚至於可以一聲令下,便讓天下的軍隊聽令,就算是想要取而代之,都不是沒有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
但上將軍心懷家國,知道打仗對於國家百姓的損害。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戰爭最終沒有任何勝利者,隻有百姓的流離失所,但在一定程度上,林陽曾經問過上將軍,對於民族主義,上將軍說:“我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我做的一切,為的是讓我的民族能穩步前進健康和平的發展下去!”
這一點,林陽很認同,他自己也覺得自己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在大夏土地上生存的,都是大夏的子民,而大夏的子民就應該為大夏的和平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總有那麽一些,覺得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家夥,鼓吹什麽“科學無國界”,卻不知這句話之中夾雜的無知,科學之間的確無國界,但科學家卻是有自己的民族屬性的。
民族主義是一個國家應該固有的底線,我們是大夏民族,大夏的子民就應該為大夏民族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將軍不想打仗,尤其是不想打內戰,抵禦外敵他不會手軟,因為他守護的是大夏的子民,守護的是大夏這一片土地上的百姓。
常言道,別人的的好兵器,再好也是別人用來走你的,但自家的差兵器,再差也是用來保護你的,上將軍的理念是,讓整個大夏的百姓,都能安安穩穩,安居樂業。
這也是為何,當初他沒有因為家族遭難而帶兵折返的緣故。
自己家打內戰,皇帝和皇叔爭奪權力,不會大規模損害到百姓的利益,若是讓外敵,尤其是胡人大軍入關,手無寸鐵的百姓將首當其衝。
外來者想要占據一個地方,就必須做出一些改變,而因為民族主義的緣故,肯定會打壓奴役當地的民族。
就拿漂亮國來說,當初西方國家到達美洲的時候,第一想法不是和當地人和平共處,而是對當初北美的印第安人,進行了種族滅絕計劃。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句話有點一棍子打死所有人的意思,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很實際的問題,沒有共同的問話認同的民族,強行融合到一起,肯定會出現大問題。
二十一世的中國,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
但拿我們的西南鄰國的某個靠海大國來說,這時候還是佛教的發源地的三哥,這個奇葩的國家,若是沒有大英帝國的殖民,連最基礎的統一都做不到。
在此之前,這個地方的民族多樣性,比大夏境內還要恐怖,在一定程度上人是分等級的,並非是人人平等,婆羅門是三哥之中地位最高,最富裕的一群人。
是最晚征服三哥的一群人,所以地位最高,前麵的人地位逐步下降,種姓製度,造成萬惡的各種社會階級的對立。
沒有強大的民族認同,一個國家就會出現分裂的思想,思潮沒辦法融合,沒有文化認同,對於這個國家的感知力就不夠大,會造成強烈的社會裂痕。
這時候打仗,許多被征服的土地上的人民,一般都會成為賤籍,許多人甚至於成為被抓壯丁的主要對象,尤其是西方殖民國家,這些家夥征服的土地上,基本上當地的百姓都會變成了奴隸。
漂亮國殖民美洲的時候,那時候從非洲賣過去的黑人,成為他們這些莊園奴隸主的欺壓的對象,總而言之,兄弟自己打架,誰贏誰輸百姓不過是換一個人效忠,若是外人入關,那對方想怎樣蹂躪自己的百姓,那到時候就是人家說了算了。
而大夏攻破蒲甘王朝之後,之所以能很快獲得當地百姓的支持,是因為大夏對於百姓的優撫,對於一些貴族的優待,還讓他們進入統治者的行列。
大夏有著更好的糧食被送進蒲甘王朝以及對於百姓進行免賦稅的政策,同時讓大夏的一些擅長耕作的百姓,進入他們國內因地製宜教授當地的百姓耕作。
糧食產量得以提高,加上大夏各種各樣的器物的豐富,讓當地的生活富起來,自治區政府也針對各種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並且告知百姓,若是有人能和大夏男女成婚,會由政府送上一定的賀儀。
這才一年多時間,局麵已經徹底穩定了下來,現在許多原本屬於當地的百姓,逐漸對於大夏的認同感變得實在起來,百姓是最純粹的人,你讓他們過上了好生活,他們就支持你。
大夏做到了,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擁戴,加上自治區政府廣泛開設的夏語學堂,專門教授適齡兒童大夏的官方語言,加上自治區政府,大力宣傳的隻要能學習夏語,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成為大夏的高官。
而且因為是正對於普通百姓,這無疑是給了百姓家的孩子一個陽光大道,這才一年多,學習夏語的孩子,已經占據了三成左右的,而且還是因為學堂不足的緣故,若是學堂建設能跟上的話,學習夏語的人將會更多。
現在蒲甘基本已經徹底穩定下來,生活穩定富足,生活物資豐富多彩,許多當初的皇室以及一些人,試圖讓他們的人來反抗大夏,卻是遭到了當地的人的拒絕。
生活好了,沒幾個人會願意跟你去過刀口上舔血的生活,過不下去了才會造反,如今生活富足,誰又願意去打仗呢,那是要麵臨死亡的,沒幾個人願意豁出命去打仗的。
百姓很實在,就是想生活富足,不至於衣不蔽體,不至於家徒四壁,不知溫飽得不到解決罷了。
總而言之,想要征服一個民族,就必須先征服這個民族的文化,用自己的文化替換掉別人的問話,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認同,這樣一來便能將一個民族覆滅。
而這是懷柔之策,而且需要長時間來執行,其中的不確定性太多,其次第二種方法,就是直接滅掉這個地方的人,說白了就是“隻要地,不要人”
這樣一來,也可以將一個民族消亡。
這兩個前者,對於西方的一些國家而言是不存在的,而後者也不實際,一些國家的人口比他們自己國家的人口都還要多得多,想要全部屠滅是不現實的。
就像是某部知名抗戰劇裏邊說的那樣,“就算是三十萬頭豬,抓三天也抓不完!”,一個國家的人,被欺負了,打不過,或許會斟酌損益,選擇投降,但若是你將其逼到了絕境,那就另當別論了。
若要使其亡必先使其瘋狂,一個人若是被逼到了一點退路都沒有的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因為這時候他將會是自己最強大的時候,他有著和你拚命一戰的信心。
因為已經沒有什麽可以輸掉,沒有什麽東西再是牽掛的時候,那時候你若是不能做到一擊必殺,屆時終日打雁卻被雁啄了眼睛,陰溝裏翻了船,那你就有可能再也起不來了。
因此,上將軍是絕對不允許,胡人越雷池一步,他從來都不覬覦北部蒼茫的草原隔壁,因為地形的原因,那些地方無險可守,對於以平等互助為立國之本的大夏而言,一向不喜歡打仗,隻想安居樂業賺小錢錢。
當然必然要打仗的時候,上將軍也不含糊,隻是他搞不明白,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明明有許多特產,比如說牛羊,隻需要屠宰了醃製成了肉脯來和大夏做生意,不香嗎?
草原上本就人口稀少,盡管這些年,因為雨水充沛,導致草原上的牛羊馬都長得極好,胡人這邊的人得到了一定的休養生息,其丁壯已經達到八十萬左右,都是能征善戰。
畢竟是馬背上的民族,可對於他們而言,唯有氣候穩定的中原腹地,才能有著能耕作的良田,不需要日日沒日沒夜的放牧,這對於他們是很枯燥而乏味的事情。
甚至於大夏也曾經派遣使者去跟胡人交涉,闡述了就算是他們打進來,也絕對沒辦法統治得了大夏的各種百姓,他們的理念注定是沒辦法讓百姓安居樂意,他們是為了打仗而打仗的。
之前學會跟大宋做生意的前一任可汗,帶領著胡人走向了一統的局麵,但現任可汗,這個激進派,卻是再度讓一些遊牧民族和他們本民族產生了隔閡。
本身資源匱乏,除了牛羊之外,他們的糧食基本上個都是從鄰國購買,而胡人現在根本不具備叫板大夏的能力,而唯一可能成功的,就是三管齊下之內,大夏境內的自己出現內憂。
如此內憂外患之下,大夏才會是最危險的時候。
可如今,南方對大夏腹地虎視眈眈的人國家已經沒幾個了,蒲甘已經被大夏征服,吐蕃一個人絕對不敢對大夏出手,盡管他很看重河西走廊地區。
其次,西域的西戎,那些人國家小不說,這些地方炎熱幹燥,就算是搶到了大夏的西域,麵臨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糧食問題,因為西域是飽含著許多沙漠,還包含著全世界第二大的沙漠。
東邊的島國倭人,卻是根本不敢和大夏水師硬剛,他們最重要也最迫切的就是,從海裏來到陸地上紮根,而最理想的,自然便是高句麗。
高句麗常年靠近大夏,被大夏軍力威懾,這時候的高句麗,就算是國家內亂的那一段歲月,他都必須派遣人來到大夏,朝貢,反正不管供給誰,隻要大夏承若,保護他們高句麗就行了。
雖然這時候的腳盆雞還沒強大起來,但對付一個高句麗,還是綽綽有餘的,因為大夏警惕著高句麗,所以對於高句麗的限製和影響是極大的。
高句麗不敢違逆大夏,隻能按照大夏的所有吩咐來做,這一來二去,高句麗實際上看起來是一個國家,但是事實上高句麗,此時完全就是大夏的一個全權掌控的藩屬國。
大夏想要什麽時候滅掉他都是可以的,畢竟這時候它的兩個鄰國,除了島國和大夏,這時候的他沒有任何的鄰居,所以為了自保,隻能站在大夏這邊。
而也正是因此,每年他們必須要向大夏朝貢,其實也就是繳納一定的保護費,與其讓島國欺負自己,還不如背靠大夏,這樣一來大夏也能給他庇護,更嫩能保存自己的力量,作為國家的力量。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存了這些國家之中皇族的利益,這時候差距已經不是一星半點了,而是巨大的差距,在這冷兵器為主要戰爭方式的地世界,人口便是一旦戰鬥力。
人口數量,尤其是丁壯的數量,是決定一個國家能調動多少力量的基礎,而高句麗現在的國力不足以和大夏和島國抗衡,所以隻能從中妥協。
而若是妥協島國,到時候倭人上岸之後,他們難免將會變成倭人奴役的對象,甚至於倭人膽子再大一點,就直接以他們組建軍隊,用來對抗大夏,無論如何,到時候都是高句麗的人民遭受最大的苦難。
而眼下,大夏至少沒有對他們動手的意思大夏甚至於還在庇護他們,所以從那邊去選擇,他們是很清楚的,當然如果腦袋發昏的話,大夏單單是東北的駐軍,集結起來,就足以將高句麗滅了。
因為在大夏的東北地區,有著足足十萬精銳鎮守,高句麗全國上下的戰備軍隊,也不過兩萬多,加上各地的一些城衛軍,也不過三萬人。
這三萬人不管是對上倭人,還是對上大夏的十萬軍隊,都不占任何優勢。
高句麗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依靠著大夏,是必然的結果,倭人是他們的頭號大敵,一旦讓倭人上岸,淪陷的就是他的國家,高句麗的掌權者就算是再蠢,也不會這麽做。
迴歸正題,南宮望現在已經有些慌了,他讓整個南宮家族的力量,甚至於還動用了一些其他的實力,卻都找不到南宮寂的蹤影。
南宮寂走得快,而且不帶任何的護衛,據南宮寂的隨從所說,南宮寂根本不讓他們插手這件事,所以他們根本不敢跟隨南宮寂離開。
現在上將軍登門拜訪,還點名道姓的要找南宮寂,這其中就不得不讓人深思了,上將軍為何這麽做,這麽做的原因究竟是什麽?上將軍是不是掌握了什麽消息。
一夜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第二天,當一則消息傳來的時候,南宮望幾乎嚇癱在地。
南宮寂竟然真的被抓住了,而且據上將軍所言,這次的刺殺就是南宮寂所作所為,南宮寂糾集了一批人,對蘇倫進行了刺殺,導致蘇倫幾乎隕落。
這個罪名便足矣要了他的性命,而後續對上將軍的刺殺,以及對林府的二次刺殺,徹底觸碰了底線。
最最重要的是,上將軍傳來的消息表明,南宮寂居然勾結了倭人,兩百多倭人已經被上將軍的人帶了迴來,雖然隻是屍體,但所有人都知道,若非是證據確鑿,上將軍絕對不會無的放矢的。
所以這件事八九不離十,正是南宮寂所作所為,而上將軍昨日來,就是為了試探,試探他們究竟有沒有參與此事,而今日便傳遞了消息來,讓他們前去一起聽審,這必然是要出一個結果了。
得知南宮寂即將被處死的消息,南宮望的夫人和南宮雀已經鬧將起來,但這麽多年,南宮望還是第一次嗬斥了自己的夫人和女兒,因為這件事,就算是安國公也沒辦法。
為今之計,是想辦法將自己的事情降到最低,若是上將軍借題發揮,要對他出手的話,到時候,完全可以以一個連坐的罪名,將整個南宮家定義為反派,這樣一來,南宮家可是要被株連九族的。
金陵府衙,夏嵇也被邀請到場,看著那已經被帶上手鐐腳銬的南宮寂,以及那烏漆嘛黑的麵容,南宮望不禁悲從中來,看到自家父親的時候,南宮寂也露出了一抹哀求的神色。
可盡管心中很疼,恨意濃重,但南宮望卻不敢表露出來,隻能入了席位。
“南宮大人,今日讓你前來聽審,隻是想告訴你,南宮寂已經犯下了必死之罪,而南宮大人作為南宮寂的父親,有權知道這件事!”上將軍坐在主位上說。
“多謝上將軍體諒,犬子釀成大錯,下官亦顏麵無光,自覺無顏麵對金陵百姓,特此請辭!”南宮望摘下頭頂烏紗,他知道上將軍並非是召集他來聽審這麽簡單,若是再加以庇護,那麽就不是摘掉烏紗帽那麽簡單了。
南宮寂見自家父親摘掉了烏紗帽,頓時也是淚珠連連,隻是他的口此時被堵著,無法說話,可任誰都看到了他的後悔。
“既然如此,我便替陛下準了你的請辭吧!”這正是主要的目的,這一次行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打掉南宮望這個如今唯一的大毒瘤。
以南宮寂作為要挾,迫使南宮望請辭,如此依賴名正言順,江蘇徹底恢複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