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舒舒服服的火鍋吃完之後,渾身上下都變得暖洋洋的,因為已經是冬天了,許多原料都運不進來,所以玻璃作坊已經暫停燒製了,林陽按照記憶中的燒煤的鋼爐改製了三個,雖然不是自己動的手就是了,但有了鋼爐之後,便可以讓室內變得暖洋洋的,同時煤炭燃燒的硫化物和焦油也會通過煙筒傳遞到室外。
夏嵇雖然也感覺這火鍋十分奇特,但因為心不在焉,吃起來也隻是味同嚼蠟,好不容易撐到上將軍吃完,他便迫不及待的說:“上將軍吃飽了吧,我們可以談談了嗎?”
“跟我來吧!雖然老夫有預感,談話並不會順利就是了!”
兩老迴到了上將軍的房間之中,因為出來的緣故,房間之中的火盆已經有些熄滅了,房間的溫度也已經下來了,考慮到上將軍的身體原因,林陽便拉著幾個小輩來到了左邊的作坊。
林陽找到李生這位主要的工程師,此時他們也剛好吃飽午飯,準備午休,可看到林陽之後,李生自然就精神來了,主動迎了上來:“公子,你來這邊,是為了那個新式的煤炭嗎?”
“嗯,怎麽樣試做了多少?”林陽迴來的第二天,視察玻璃作坊的時候,便發現了跟隨著煤炭一起運來不少的煤麵子,因為基本上都用不上,便被收集成好幾大袋子放在一邊。’
林陽看到了之後,便忽然想到了自己小時候經常使用的一種煤炭,蜂窩煤,這玩意便是使用煤麵子殘渣一定的黏土混合之後,然後做出一個個孔洞的煤球。
這玩意雖然比不上純的煤炭那樣的溫度,但燒製起來卻是簡單,一旦點燃一次放兩到三個蜂窩煤到爐子裏邊,便可以燒上大半天,這玩意成本低,物美價廉,作為冬天取暖做飯燒水的幫手是極好的。
“目前做成了五六十個,路子也按照公子所說的,用黏土做了,但具體上用起來如何,我們也沒底!”李生可不敢打包票,畢竟這一次是試製,成品之中的五六十個煤球,的確因為模具存在差異導致了一定的難看,畢竟短短的時間內,想要讓他製作出那種打煤球的工具出來,也是不可能的。
畢竟那玩意要用到鐵。
這時候的冶鐵是很困難的,用來製作火槍便已經是傾盡全力的供應鐵礦石了,所以他試製的蜂窩煤其實是以一個竹筒作為基本的模具,按照林陽給他的圖紙做出了一個麵前能用的。
但竹筒始終還是比不上鐵,盡管已經湧上腿肚子那麽粗的竹筒,在經過一番砸擊之後便逐漸出現了破損,或者起毛刺讓煤球不能順滑的出來。
形狀也的確有些慘不忍睹,大小不一厚度不均都是最主要的問題,好在這玩意倒也不講求那麽均勻。
“東西在哪裏,你帶我去看看!”
林陽讓李生帶他來到庫房,看著那幾乎已經被烤幹的蜂窩煤,伸手撿起來掂量了一下之後,覺得大概差不多了,便說:“去取一些木炭和火絨來,來個人幫我把路子也搬來!”
林陽迴憶了一下消失點爐子時候的場景,等路子木炭和火絨都到位的時候,林陽便直接將木炭輕輕放在了爐子地下,都是一些大塊的木炭,也不會掉下去,直接用火絨點燃木炭。
這時候可還沒有後世的鐵皮桶,所以李生製作的時候,乃是用兩個鐵箍加上木板的方式把爐子禁錮起來,其中的爐橋用的是鑄造的方式,就像是鑄造鐵鍋那樣鑄造出來的。
林陽拿著蒲扇對著火口扇了好幾下,終於把爐火扇燃起來的時候,便取過火鉗將做好的蜂窩煤放了進去,這一次他隻是先放了一個,試驗一下看是否能點著之後再說。
盡管以前小的時候,他也曾接觸過製作家用蜂窩煤的方法,甚至於還親手做過,但真正能點燃還是不能點燃,還要看現在的狀況。
好在蜂窩煤的做法還是比較簡單易學的,所以林陽對於那時候燒蜂窩煤的記憶,還是很記憶猶新的,尤其是母親當年的早餐店,這玩意是最多的、
許多店鋪門口都會擺著一堆蜂窩煤,然後架上幾個爐子便外麵煮著大鍋的東西,或者捎著水壺。
對於林陽的這種煤炭,李生他們也都很好奇到底能不能著起來,專門做蜂窩煤的廠家,一般都會加一些助燃劑,但自家用的一般都不會加,盡管記憶之中都是成功的經驗,但他自己也沒底啊。
但就算是再怎麽沒底,其實蜂窩煤的成功依舊是很簡單的,一次不成功還可以第二次第三次。
燒蜂窩煤唯一一點不好就是,剛開始點火是有點慢的,當然也可以直接燒柴然後用火焰去加熱從而通過木炭去點燃,但眼下既然已經有了木炭了這玩意是很易燃的東西,幾乎是隻要一點著,隻要不經過人為幹預,木炭會一直燃下去。
眾人等了約莫有一刻鍾左右,直到看到那蜂窩煤的眼眼之中開始變紅的時候,林陽便激動地跳了起來,隨後對李生說,你讓兩個工人和你一起,把這個爐子送到上將軍的房間去,他現在應該很缺這個。
雖然沒有鋼爐暖和,但隻要是在這個封閉的房間之內,燒一段時間之後,逐漸逐漸房間內的溫度就會升高,這是毋庸置疑的。
林陽在他們臨走的時候,還順便再給爐子之中填了一個煤炭,這玩意隻要還有一點點東西在,就絕對會燒到最後,兩個煤炭足以讓房間之中的溫度高一些。
這時候可還沒有點,能用少一些的東西給房間供暖,這是很好的一件事,這時候的北方可不像是二十一世紀的北方,供暖可以供到句形容新疆和西藏的諺語了。
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是對於溫差大的沙漠和高原地區的形容,這時候的大夏可還沒有什麽供暖工程,有的隻是木炭,尤其是越靠近東北,這種溫度就越低。
每年都會因為有不少人買不起木炭而死在了冬天,每年都會有不少的百姓被寒冷的冬天無情的奪去生命,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的就是官老爺和大家族和一般百姓的差距。
農村的靠近山林的還好,至少這時候砍點柴火燒炭是被允許的,不然冬天若是沒有取暖設施的話,絕對會凍成一個個冰雕的。
江蘇雖然算不得是北邊,但的確也不算南邊,雖說總是稱唿江浙一帶為江南江南,但實際上江蘇這個地方都冷成這樣,更北方的冬天那溫度是可以凍死人的。
若是能得到蜂窩煤這種替代性很強的取暖的材料,對於木炭的消耗也會下降許多,而且這玩意燒起來不會像是一般的燒木炭的火盆那樣,會出現很大的揚塵,這玩意燒起是沒有多大的灰塵。
這對於冬天取暖而言是極好的,盡管是比不上鋼爐,但其對於一些普通的家庭而言,已經是最佳的方式了,畢竟若是直接使用煤炭取暖,價格還是略微偏高的。
這時候能用得上煤炭的都是一些打鐵的鐵匠鋪,這時候對於煤炭的開采還是很困難的,畢竟江蘇不像是山西那邊,有著露天煤礦,直接挖就是了。
在江蘇的煤礦不多,林陽記得,江蘇的煤礦好像隻有七座還是八座,煤炭的儲備糧別說和山西相比,就算是和西部的黔貴地區,都是遠遠不如的。
這之後缺乏大型機械化的設備,礦坑的支護也存在一定的難度,也沒有相應的電力設備,這也就意味著,根本無法使用各種各樣的破碎設備,隻能憑借人工硬鑿來的,而且從礦坑之中將煤礦運出來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
因為沒有跪倒和車鬥,隻能通過手提肩扛,這種效率就慢多了,尤其是在深一些的礦井之下,是極為缺氧的狀況,對於工人而言,是極為難以施工的地方,隻能幹一段時間,停一段時間讓其進行氣流交換。
畢竟這時候可沒有現代化的加壓設備,是很難對礦井之下進行供氧的。
開采困難就意味著想要讓人們都用得上煤炭是有些困難的,除非是在山西的露天煤礦,開采起來沒有那麽困難,可以直接開采便用馬車運出去的那種,但江蘇好像是沒有露天煤礦的。
唯一的好幾個煤礦,好像還集中在徐州,這邊的煤礦供應甚至於要來自於隔壁安徽,甚至於要從鬆江府上海縣那邊運送過來。
當李生等人將燒熱的爐子端到上將軍的房間的時候,看到這奇怪的爐子,上將軍也是笑著說道:“小李你又鼓搗出了新奇的玩意了,這東西是爐子嗎?這裏邊燃燒著的是什麽東西,好像很暖和,比一般的木炭還要暖和!”
“這是小姐的想法,我們隻是奉命行事而已,上將軍若是想要知道具體的方式,還請去問小姐吧,屬下告退了!”李生說了一句便退了出去。
夏嵇雖然也感覺這火鍋十分奇特,但因為心不在焉,吃起來也隻是味同嚼蠟,好不容易撐到上將軍吃完,他便迫不及待的說:“上將軍吃飽了吧,我們可以談談了嗎?”
“跟我來吧!雖然老夫有預感,談話並不會順利就是了!”
兩老迴到了上將軍的房間之中,因為出來的緣故,房間之中的火盆已經有些熄滅了,房間的溫度也已經下來了,考慮到上將軍的身體原因,林陽便拉著幾個小輩來到了左邊的作坊。
林陽找到李生這位主要的工程師,此時他們也剛好吃飽午飯,準備午休,可看到林陽之後,李生自然就精神來了,主動迎了上來:“公子,你來這邊,是為了那個新式的煤炭嗎?”
“嗯,怎麽樣試做了多少?”林陽迴來的第二天,視察玻璃作坊的時候,便發現了跟隨著煤炭一起運來不少的煤麵子,因為基本上都用不上,便被收集成好幾大袋子放在一邊。’
林陽看到了之後,便忽然想到了自己小時候經常使用的一種煤炭,蜂窩煤,這玩意便是使用煤麵子殘渣一定的黏土混合之後,然後做出一個個孔洞的煤球。
這玩意雖然比不上純的煤炭那樣的溫度,但燒製起來卻是簡單,一旦點燃一次放兩到三個蜂窩煤到爐子裏邊,便可以燒上大半天,這玩意成本低,物美價廉,作為冬天取暖做飯燒水的幫手是極好的。
“目前做成了五六十個,路子也按照公子所說的,用黏土做了,但具體上用起來如何,我們也沒底!”李生可不敢打包票,畢竟這一次是試製,成品之中的五六十個煤球,的確因為模具存在差異導致了一定的難看,畢竟短短的時間內,想要讓他製作出那種打煤球的工具出來,也是不可能的。
畢竟那玩意要用到鐵。
這時候的冶鐵是很困難的,用來製作火槍便已經是傾盡全力的供應鐵礦石了,所以他試製的蜂窩煤其實是以一個竹筒作為基本的模具,按照林陽給他的圖紙做出了一個麵前能用的。
但竹筒始終還是比不上鐵,盡管已經湧上腿肚子那麽粗的竹筒,在經過一番砸擊之後便逐漸出現了破損,或者起毛刺讓煤球不能順滑的出來。
形狀也的確有些慘不忍睹,大小不一厚度不均都是最主要的問題,好在這玩意倒也不講求那麽均勻。
“東西在哪裏,你帶我去看看!”
林陽讓李生帶他來到庫房,看著那幾乎已經被烤幹的蜂窩煤,伸手撿起來掂量了一下之後,覺得大概差不多了,便說:“去取一些木炭和火絨來,來個人幫我把路子也搬來!”
林陽迴憶了一下消失點爐子時候的場景,等路子木炭和火絨都到位的時候,林陽便直接將木炭輕輕放在了爐子地下,都是一些大塊的木炭,也不會掉下去,直接用火絨點燃木炭。
這時候可還沒有後世的鐵皮桶,所以李生製作的時候,乃是用兩個鐵箍加上木板的方式把爐子禁錮起來,其中的爐橋用的是鑄造的方式,就像是鑄造鐵鍋那樣鑄造出來的。
林陽拿著蒲扇對著火口扇了好幾下,終於把爐火扇燃起來的時候,便取過火鉗將做好的蜂窩煤放了進去,這一次他隻是先放了一個,試驗一下看是否能點著之後再說。
盡管以前小的時候,他也曾接觸過製作家用蜂窩煤的方法,甚至於還親手做過,但真正能點燃還是不能點燃,還要看現在的狀況。
好在蜂窩煤的做法還是比較簡單易學的,所以林陽對於那時候燒蜂窩煤的記憶,還是很記憶猶新的,尤其是母親當年的早餐店,這玩意是最多的、
許多店鋪門口都會擺著一堆蜂窩煤,然後架上幾個爐子便外麵煮著大鍋的東西,或者捎著水壺。
對於林陽的這種煤炭,李生他們也都很好奇到底能不能著起來,專門做蜂窩煤的廠家,一般都會加一些助燃劑,但自家用的一般都不會加,盡管記憶之中都是成功的經驗,但他自己也沒底啊。
但就算是再怎麽沒底,其實蜂窩煤的成功依舊是很簡單的,一次不成功還可以第二次第三次。
燒蜂窩煤唯一一點不好就是,剛開始點火是有點慢的,當然也可以直接燒柴然後用火焰去加熱從而通過木炭去點燃,但眼下既然已經有了木炭了這玩意是很易燃的東西,幾乎是隻要一點著,隻要不經過人為幹預,木炭會一直燃下去。
眾人等了約莫有一刻鍾左右,直到看到那蜂窩煤的眼眼之中開始變紅的時候,林陽便激動地跳了起來,隨後對李生說,你讓兩個工人和你一起,把這個爐子送到上將軍的房間去,他現在應該很缺這個。
雖然沒有鋼爐暖和,但隻要是在這個封閉的房間之內,燒一段時間之後,逐漸逐漸房間內的溫度就會升高,這是毋庸置疑的。
林陽在他們臨走的時候,還順便再給爐子之中填了一個煤炭,這玩意隻要還有一點點東西在,就絕對會燒到最後,兩個煤炭足以讓房間之中的溫度高一些。
這時候可還沒有點,能用少一些的東西給房間供暖,這是很好的一件事,這時候的北方可不像是二十一世紀的北方,供暖可以供到句形容新疆和西藏的諺語了。
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是對於溫差大的沙漠和高原地區的形容,這時候的大夏可還沒有什麽供暖工程,有的隻是木炭,尤其是越靠近東北,這種溫度就越低。
每年都會因為有不少人買不起木炭而死在了冬天,每年都會有不少的百姓被寒冷的冬天無情的奪去生命,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的就是官老爺和大家族和一般百姓的差距。
農村的靠近山林的還好,至少這時候砍點柴火燒炭是被允許的,不然冬天若是沒有取暖設施的話,絕對會凍成一個個冰雕的。
江蘇雖然算不得是北邊,但的確也不算南邊,雖說總是稱唿江浙一帶為江南江南,但實際上江蘇這個地方都冷成這樣,更北方的冬天那溫度是可以凍死人的。
若是能得到蜂窩煤這種替代性很強的取暖的材料,對於木炭的消耗也會下降許多,而且這玩意燒起來不會像是一般的燒木炭的火盆那樣,會出現很大的揚塵,這玩意燒起是沒有多大的灰塵。
這對於冬天取暖而言是極好的,盡管是比不上鋼爐,但其對於一些普通的家庭而言,已經是最佳的方式了,畢竟若是直接使用煤炭取暖,價格還是略微偏高的。
這時候能用得上煤炭的都是一些打鐵的鐵匠鋪,這時候對於煤炭的開采還是很困難的,畢竟江蘇不像是山西那邊,有著露天煤礦,直接挖就是了。
在江蘇的煤礦不多,林陽記得,江蘇的煤礦好像隻有七座還是八座,煤炭的儲備糧別說和山西相比,就算是和西部的黔貴地區,都是遠遠不如的。
這之後缺乏大型機械化的設備,礦坑的支護也存在一定的難度,也沒有相應的電力設備,這也就意味著,根本無法使用各種各樣的破碎設備,隻能憑借人工硬鑿來的,而且從礦坑之中將煤礦運出來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
因為沒有跪倒和車鬥,隻能通過手提肩扛,這種效率就慢多了,尤其是在深一些的礦井之下,是極為缺氧的狀況,對於工人而言,是極為難以施工的地方,隻能幹一段時間,停一段時間讓其進行氣流交換。
畢竟這時候可沒有現代化的加壓設備,是很難對礦井之下進行供氧的。
開采困難就意味著想要讓人們都用得上煤炭是有些困難的,除非是在山西的露天煤礦,開采起來沒有那麽困難,可以直接開采便用馬車運出去的那種,但江蘇好像是沒有露天煤礦的。
唯一的好幾個煤礦,好像還集中在徐州,這邊的煤礦供應甚至於要來自於隔壁安徽,甚至於要從鬆江府上海縣那邊運送過來。
當李生等人將燒熱的爐子端到上將軍的房間的時候,看到這奇怪的爐子,上將軍也是笑著說道:“小李你又鼓搗出了新奇的玩意了,這東西是爐子嗎?這裏邊燃燒著的是什麽東西,好像很暖和,比一般的木炭還要暖和!”
“這是小姐的想法,我們隻是奉命行事而已,上將軍若是想要知道具體的方式,還請去問小姐吧,屬下告退了!”李生說了一句便退了出去。